高等研究院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细则(共5则)

时间:2019-05-13 15:1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研究院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研究院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细则》。

第一篇:高等研究院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细则

附件七:高等研究院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细则(试行)

(2009年4月)

科研文件材料形成部门和课题组立卷制度,是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基本制度。为加强高等研究院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简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课题组立卷归档,根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和《上海财经大学档案管理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原则

(一)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系统、准确和安全,以利开发利用。

(二)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科研档案工作应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紧密结合。

二、归档范围

科研项目档案是指课题在研究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申报奖励和推广应用等阶段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凡纳入高等研究院科研计划管理的各级各类国内、国外的科研项目(含协作项目),包括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均应归档。

自选科研课题,经省级以上(含省级)鉴定、结题或获校级以上奖励的项目,也应归档。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开题报告与课题调研论证材料

(2)任务书、合同、协议书

(3)课题研究计划、设计

(4)计划执行情况、计划调整或撤销报告

(5)课题投资和预决算材料

2、课题研究实验阶段:

(1)实验、测试、观测、考察的各种原始记录及综合分析材料

(2)研究工作阶段小结、年度报告

3、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研究报告

(2)论文专著

(3)专家评审意见

(4)鉴定会材料(鉴定代表名单、会议记录,鉴定意见)

(5)鉴定证书

(6)推广应用意见

(7)课题工作总结

4、成果申报奖励阶段:

(1)科研成果登记表

(2)科研成果报告表

(3)科研成果奖励申报与审批材料

(4)科研成果获奖材料(奖状、奖章、证书)

原件或影印件

5、成果推广应用阶段:

(1)成果宣传报导材料

(2)对外学术交流材料

6、其它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7、反映归档内容的各类声像材料,包括照片与底片、录像制品、录音制品、幻灯片、磁盘、光盘、缩微胶片等。

三、文件材料的积累

(一)科研办公室为科研项目文件材料的形成、立卷和归档工作的管理和执行部门,负责科研项目全部文件材料的整理、立卷与归档以及保存工作,须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科研办公室在课题计划开始的同时,须向项目组发放统一的科研文件积累袋。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督促项目组做好档案归档工作。

(二)各项目组负责立卷的组织工作,督促、检查项目组做好课题文件材料的积累、立卷与归档。项目组在制定和讨论课题工作计划安排时,指定专人作兼职档案员,负责平时积累文件材料的工作。

(三)科研办公室和项目组,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分别负责收集、积累、保管课题各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做到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安全。

(四)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必须是原件(定稿),制成材料优良,字迹工整,图样清晰,禁止使用铅笔、圆珠笔、红色或纯兰色笔。

四、归档验收与管理

(一)科研项目(包括中断或取得负结果的项目)完成或部分完成后,项目组兼职档案员将所积累的文件材料,按要求整理后,送交科研办公室。

(二)科研项目文件材料一般应在项目结题或鉴定后两周内归档。课题兼职档案员负责将形成积累的全部文件材料汇总,进行系统整理、立卷,填写移交目录,移交科研办公室。

(三)科研项目文件材料按规定归档后,科研办公室验收无误后,予以编号存档。

第二篇: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

管理条例

(2011年5月修订稿)

一、宗旨与目标

建设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的根本宗旨是:建立有别于我校现行管理体系的科研特区,实施特殊的科研政策,发挥学科研究的团队作用,吸引国内外杰出研究人才、集聚和稳定优秀科研队伍,加快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鼓励长期从事土木工程学科的前沿和基础研究,以获取有国际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和为解决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为目标开展研究工作。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的基本任务是“引领土木学科基础研究、支撑土木工程持续发展”,达到“前沿基础研究起引领作用、工程技术研究起辐射作用、设计理论研究起开创作用”,最终实现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目标。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近期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5年内争取有10项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15项重大工程项目研究课题;获得3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省部级一等科技成果奖。

2.提倡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争取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达到人均2篇/年。

3.加强和加快优秀科研青年人才的培养,使他们早日成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和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计划的获得者;争取在5年内有1-2人入选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

4.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吸引国际一流乃至顶级大师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展前沿研究工作,如吸引1-2名“千人计划”国聘教授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作。

二、运行模式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的性质是校长领导下的科研特区,实施相对独立的特殊人事、财务、科技政策。1.人事管理机制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对进入院内的科研人员实行聘任制。高等研究院遴选研究人员的依据是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将以学校所确定的前沿基础研究的主攻方向,在国内外招聘科研人员,以校内人员为主。

(1)高门槛、有目标的准入制度

高等研究院应制定高门槛、有目标的准入制度。应聘人员应有突出的前期工作基础,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有结构合理的协作团队。

(2)相对稳定考核周期

进入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应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周期,一般以5年为一个周期,有较为宽松的探索和积累过程。

(3)实行目标考核与潜能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工作考核不采用工作量考核制度,采用小结、3年检查和5年任期总结的考核办法。小结的目的是总结进展,提出改进措施,只是对明显不适合继续前沿基础研究的个别人员实行淘汰;3年进行中期检查,考核任务目标完成的情况与发展趋势,对于明显不能实现目标要求的人员和团队,实施任务中止;5年进行总结,考核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对于研究进展顺利、有望取得高水平系列成果的研究团队,或者对于崭露出良好发展潜能的青年科研人员加以延聘,延聘周期仍为5年。2.人员薪酬制度

受聘人员每学年除承担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与培养任务外,主要承担国际前沿基础和瞄准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研究课题。受聘高等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实行准年薪制。

3.组织管理体制

(1)设立管理委员会,由校级领导、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学院和高等研究院等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批各项政策和管理办法,协调校内各方关系,审批团队申请、核准团队考核、决定团队资助。

(2)设立学术委员会,由我校两院院士和校外顾问教授组成,负责团队申请评审、团队中期考核和团队水平评估。

(3)聘请高等研究院院长、常务副院长、副院长和行政助理各一名,负责高等研究院的日常管理工作。

(4)聘请评估委员会,由校外和境外著名专家组成,受学术委员会委托对团队5年聘期的研究工作进行水平评估。4.实施范围、考核方式

(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在土木工程学院范围内实行,可面向校外和境外人员招聘。

(2)水平评估:由评估委员会通过通讯评审或评审会的方式进行考核。(3)人员数量:近期选拔10个左右的团队,形成40人左右的队伍,适时再选拔若干个团队或个人。

三、实施方案

先期在土木工程学院现有人员的基础上,选拔一部分人员进入高等研究院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实行团队与个人相结合的资助和考核体制,配备行政助理、研究助理和高级研究员。

1.团队选拔

首批团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级重点实验室中选拔,确保成熟一个选拔一个。具体选拔条件与程序见附件1。

2.团队成员组成

(1)团队由4-5名在职教师和科研人员组成。(2)团队由负责人——首席研究员领衔组建并负责。(3)团队允许从校外或境外聘请1名高级研究员。(4)团队可以聘请行政助理1名和研究助理若干名。团队成员和外聘人员薪酬和人事管理见附件2。

3.团队考核方法

(1)团队成员需以团队集体进行定期考核,包括报告、三年中期检查。(2)完成五年聘任期工作的团队最后需进行水平评估。团队考核与退出机制见附件3。

4.人才引进与培养

从国内外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培养优秀青年科研人才是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的重要任务之一。实施办法见附件4和附件5。

四、本条例的解释和修改由院管理委员会负责。

附件1 团队申请条件与选拔程序

1.1 团队申请条件

申请团队以目前土木工程学院的自然研究团队为主(适当向校外和境外聘请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必须长期坚持基础研究、具备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且在近3年来取得过下列研究成果;

1、团队多数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团队成员间不重复计)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的SCI论文,并需达到人均1篇。

2、团队承办过国际学术交流会,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均参加过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

3、团队首席研究员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或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 主持过国家973项目的课题或重大国防科研项目;

 获得过国家三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2位;二等奖排名前1位)。

1.2 团队选拔程序

团队成员以校内为主、实行境内外公开招聘的方式,海纳优秀团队和个人。具体程序如下:

1、申请团队由首席研究员向高等研究院提出书面申请;

2、高等研究院院长负责研究团队申请的资格审查工作和从境外和校外聘请的高级研究员的资格审查工作;

3、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团队和高级研究员进行评审;

4、通过评审的团队和高级研究员上报管理委员会审核。

附件2 团队成员和外聘人员薪酬

2.1 薪酬标准

1、团队负责人——首席研究员:30~40万元/年;

2、研究团队成员——研究员:25~30万元/年;

3、研究团队成员——副研究员:20~25万元/年;

4、研究团队成员——助理研究员:15~20万元/年;

5、获得或曾获得国家人才计划的团队负责人薪酬可取为上限;

6、任职不足3年(含3年)时,成员薪酬取为同级职称薪酬标准的下限,超过3年可取为同级职称薪酬标准的上限;

7、研究团队成员的年薪酬总数一般为100万元(4人)、120万元(5人);

8、现行国家、学校的高层次特殊人才津贴计入以上薪酬;

9、团队成员薪酬标准将随学校教师工资和津贴的变化进行调整,调整方案需由高等研究院院长提出、经高等研究院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学校批准。

2.2 外聘人员薪酬

1、每个团队可与人事处人才交流部门联系,向校外招聘1名没有工资性收入的行政助理从事团队的事务性工作,其薪酬由团队科研经费支付;

2、每个团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工作需要,向校外招聘若干名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研究助理从事短期研究工作,研究助理的薪酬由团队科研经费支付;

3、每个团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工作需要,向校外或境外招聘一名没有工资性收入的高级研究员从事阶段性研究工作,高级研究员的薪酬由团队科研经费支付,满足条件时可以与光华特聘教授挂钩。

2.3 团队人事管理

1、团队成员若为同济大学在职教师,其人事档案关系隶属于同济大学;若是校外兼职人员,其人事档案关系隶属于原单位;

2、团队外聘人员为同济大学的临时工作人员,其人事档案隶属于与学校相关的人才管理公司和学校的人才中心。

附件3 团队考核与退出机制

3.1 团队考核指标

1、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达到人均2篇/年(授权国际发明专利可以替代2篇SCI论文)。

2、五年中承办1次以上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国外参会人数不少于20人),并平均每人每年参加1次以上的国际会议。

3、五年中至少取得下列研究成果之一:

 获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 获得主持国家973项目的课题、863目标导向性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课题或重大国防科研项目;

 获得国家三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3位;二等奖排名前2位);  主编工程设计规范(担任国家标准副主编或行业和地方标准主编);  撰写出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3部(其中至少1部为国际知名科学出版集团发行的英文学术专著)。

4、五年中至少取得下列国际化成果之一:

 主持100万元以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 参加国际相关专业规范的编制工作;  担任国际一级或二级协会的主席或副主席;  担任国际学术刊物的主编或副主编;

 受邀在系列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至少1次。

说明:(1)主持研究项目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的负责单位应为同济大学;

(2)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著作的第1作者应为团队成员,并以同济大学为第1单位。

3.2 团队考核与退出机制

团队管理办法主要包括自律条例、报告、中期检查、水平评价和成员调整等五个方面:

1、团队自律条例:  自愿申请加入高等研究院前沿研究团队,为同济土木工程学科的长盛不衰贡献力量;

 团队每个成员每学年至少承担1-2门课程或相当于68学时的教学任务,并全身心投入到前沿研究中去;

 不承担低水平的科技咨询项目,原则上研究团队成员不再提取所承担的科研 项目的酬金;

 如果难以胜任前沿研究团队的工作或个人志趣发生变化,可随时申请退出高等研究院。

2、团队报告:  报告在工作最后一月中旬提交,主要报告3.1节中所列4项团队考核指标;

 报告采用互联网公开提交的方法,接受监督检查;  高等研究院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抽查研究团队的工作情况。

3、团队中期检查:  中期检查在第三的最后一月进行;

 主要考核每个团队3年来的研究工作情况,并评出等级;  通过中期检查确定继续资助或停止资助的团队。

4、团队水平评估:  对通过中期检查的团队在聘期第五的最后一月进行团队水平评估;  团队水平评估程序:团队负责人根据水平评估提纲,编写团队水平评估报告,经高等研究院审核通过后,由评估委员会以通信评审或评审会的方式进行评审。

 根据团队水平评估结果和当时的条件,由学术委员会审批是否继续下一轮资助。

5、团队退出与成员调整:  研究团队中途退出高等研究院需由团队负责人提出书面报告,经高等研究院批准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 在5年聘期内允许每一团队调整团队成员2人次。团队负责人可在每年提交报告时,提出团队成员调整计划,说明理由,报高等研究院批准备案。

附件4 人才引进实施办法

4.1 申请条件

作为校外人才引进的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申请人应具备如下条件:

1、若申请人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公民(简称境外申请人),应具备从事前沿和基础研究的能力。近3年应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连续从事科学研究,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满足下列条件:

 在国际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3篇SCI论文;

 受邀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或受邀作为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专题的召集人。

2、大陆申请人应长期坚持基础研究、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且在近3年来取得如下成果:

 在国际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SCI论文;

 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或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主持过国家973项目的课题或重大国防科研项目,或获得过国家三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2位;二等奖排名前1位)。

4.2 聘期与薪酬

1、申请人的聘期一般为5年;

2、境外申请人应聘方式为短期(每年在研究院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和全时(每年在研究院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两种方式;

3、校外申请人应聘方式同本校申请人的要求;

3、被聘校外科研人员的薪酬实现年薪制,薪酬标准可参考附件2中研究团队成员的薪酬标准, 境外短期应聘人员按实际工作月份计算;

4、纳入国家和省市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的校外科研人员的薪酬高于附件2中研究团队成员的薪酬标准时,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

4.3 申请和审批程序

1、校外科研人员填写《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校外科研人员申请表》,向高等研究院提出书面申请;

2、高等研究院院长负责校外科研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

3、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进行评审,每一季度评审一次;

4、通过评审的校外科研人员材料上报高等研究院管理委员会和学校人事部门审 核批准。

4.4 考核

1、受聘校外科研人员的考核办法可参考附件3中研究团队成员的考核程序;

2、受聘校外科研人员在完成聘任工作后可申请成为同济大学正式教师,应按同济大学人事处有关程序办理。

附件5 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申请条件与选拔程序

5.1 申请条件

校内外优秀青年科研人才作为非团队成员的研究者申请加入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应具备如下条件:

1、申请人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的可放宽到40岁;

2、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连续从事科学研究,并:  在国外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1-2篇SCI检束的学术论文;  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或其他重要科研项目;  在土木工程与相关交叉学科的前沿有探索性研究设想(高等研究院重点鼓励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研究团队之外的新研究方向的探索)。

5.2 聘期与薪酬

1、申请人的聘期一般为5年;

2、被聘科研人员的薪酬实现年薪制,薪酬标准可参考附件2中研究团队成员的薪酬标准,校外应聘人员可适度提高;

3、纳入国家和省市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的校外科研人员的薪酬高于附件2中研究团队成员的薪酬标准时,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

5.3 申请和审批程序

1、申请人填写《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申请表》,向高等研究院提出书面申请;

2、高等研究院院长负责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工作;

3、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进行评审,每一年评审一次;

4、通过评审的科研人员材料上报高等研究院管理委员会和学校人事部门审核批准。

5.4 考核

受聘科研人员的考核办法可参考附件3中研究团队成员的考核程序。

第三篇: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揭牌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揭牌

作者:徐瑞哲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2-11-28 15:14:1

5昨天(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验收大会在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召开。通过验收后,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和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共同为上海高研院揭牌。会议由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主持。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等参加验收仪式。

根据2008年中国科学院党组(扩大)会议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院市合作协议精神,上海高研院由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研究院定位于原始创新研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集成技术解决方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研、产、学、用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科教机构。

上海高研院筹建工作组组长、院长封松林介绍,历经3年筹建,全院15万平方米的科研用房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近1.5亿元的科研装备也已到位并运行,建成了交叉前沿与先进材料、信息科学与技术、空间科技、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与技术共5个研究部,集聚形成了一支近800人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队伍,初步具备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能力。

目前,上海高研院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863”、“973”和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以及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各类项目,开展了广泛的院地、院企、国际合作。上海高研院正与上海交大、帝国理工等国内外名校展开科技合作,培养高级创新创业人才;与上海电气(601727,股吧)、壳牌等国内外企业和组织,或设立前瞻研究基金,或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联合进行技术开发,或成立技术公司,实现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

第四篇:高等研究院机构设置与管理制度条例

高等研究院机构设置与管理制度条例

(2007年9月制定,2009年8月修订)

高等研究院定位于高水平、高起点、跨学科的科研机构,需要一个高效率的管理和支持系统为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为此,高等研究院特制定新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并设立专门的办公室统一管理。

高等研究院的管理部门为:行政办公室和科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的职能与一般院系的办公室相同,科研办公室负责科研项目的支持工作。由于高等研究院刚成立,规模还小,一个人需要兼多项工作,所以目前所有的科研支持工作全部由科研办公室承担,将来可以根据需要实行分离。

在管理模式上,高等研究院将借鉴国外研究机构的先进管理方法,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制度创新。科研管理方面:强调跨学科合作,首先实行机构的功能分离,人员管理由科研办公室在全院范围内以项目为中心负责组织调配,学术发展由研究院下属的各中心组织和负责;其次,启用工作量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制度,工作量和资源使用按项目资金衡量清算,在高等研究院统筹管理。行政管理方面,围绕信息畅通、环境清晰和制度规范三个核心进行改革,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的现代行政管理系统。科研和行政管理制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组成高等研究院管理制度的有机整体。

一、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四个部分:科研人员工作组织方式、科研工作管理及研究员工作量考核制度、奖励机制、经费管理。

(一)科研人员工作组织方式

为了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合作,提高科研工作人员的组织效率,高等研究院的科研工作管理分为两个部分:学术管理和人员管理。

学术管理以研究中心为基础,由中心主任负责。中心主任的职责是指导该学科的发展和组织科研活动,包括申请研究项目和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讲座、研讨 会、发表论文和出版学术文集等)。

人员管理以项目为实际组织结构,鼓励跨学科合作,由项目的主任研究员(简称项目主任)和高等研究院科研办公室共同负责组织与管理。项目主任一般在申报时须选定参加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做出相应的经费预算。项目立项后,项目主任须根据资金和人员的实际使用情况,向科研办公室提交项目研究人员的实际参与时间和经费预算。项目主任负责科研人员的工作管理,科研办公室负责科研人员的时间分配和预算控制。

对于大型项目,如果高等研究院的现有人员无法满足项目需要,项目主任可以通过科研办公室用项目经费自招研究人员或者研究助理。自招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各种保险等所有费用全部从项目经费中支出。自招人员的管理与其他人员相同。项目结束后,自招人员与高等研究院的工作合同即失效。除非通过公开招聘和高等研究院的正常考核制度,自招人员不得转为高等研究院在编人员。

(二)科研工作管理及研究员工作量考核制度

1、科研人员考核方式

高等研究院研究队伍的组成包含六个部分:全职研究员、合作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研究辅助人员,管理人员和管理助理。

(1)全职研究员

全职研究员的主要职责是开展科研工作,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全职研究员包括国内人员和海归人员。研究员按职称分为三类: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 Fellow)、副研究员(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和正研究员(Research Professor)。高等研究院对研究员从公共科研工作、个人科研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必要的行政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公共科研工作是指纳入高等研究院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的联合攻关项目、研究报告、重大课题相关的工作。

① 全职研究员有义务完成高等研究院及其研究中心的公共科研工作,考核方式以投入的时间作为计算标准,全职研究员每人每周投入公共科研工作时数不得少于20小时。每两周填写工作量登记表。

② 个人科研活动工作量,含科研论文、课题和著作等。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参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海归和国内研究员的学术考核标准参考学校的相关规定。在论文发表方面,海归研究员的最低标准是六年内在所在学科的主要国际学术期刊原则上至少发表四篇论文(接受的论文与已经发表的同等对待),其中在第一类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同时在第二类期刊上至少发表2篇。由于高等研究院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高等研究院将参照学校的标准,对不同的专业领域建立相应的期刊目录,(参见附件一);国内研究员的学术考核标准和计分标准参照《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规定》(参见附件二)。每年应完成的科研分值为正研究员200分,副研究员150分,助理研究员100分。

③ 研究员需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原则上每人每学年应承担两门课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质量考核由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完成。

④ 以下几种情形经高等研究院批准,可以算作科研工作量:

Ⅰ、个人的研究报告或政策性建议被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采纳的,用于完成这部分工作的时间可算作科研工作量;

Ⅱ、个人的科研项目,经高等研究院认可计入科研工作量。(2)合作研究员

合作研究员是部分时间在财大工作的学者,包括国内外的短期访问学者、校内其他学院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员一般由项目资金支持,且有具体的工作任务,签订正式的合同。合作研究员的考核标准主要以合同为主。

(3)博士后研究员

博士后研究员是在项目基础上招聘的人员,主要从事短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高等研究院将根据需要提供博士后部分工资(不多于50%),来支持重点项目的启动。博士后研究员的考核也分为工作量和学术两个部分。由于博士后研究员是由项目和高等研究院资金支持,博士后研究员基本根据资金来源所确定的任务进行工作量考核。博士后研究员的学术考核以论文为主,参照《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在聘期内以财大名义发表或完成高质量科研成果累计达到200分以上。

3(4)研究辅助人员

研究辅助人员有项目经理、研究助理、数据分析员、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人员等。研究辅助人员一般由高等研究院根据项目开展的具体情况负责招聘,由科研办公室统一管理,从工作量、合同、以及与其他研究人员的合作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项目经理、研究助理和数据分析员的工作量以参与项目的工作时间总和为依据来计算(按照项目预算和时间卡计算)。计算机和网络辅助人员将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5)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主要是指科研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的全职行政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每周提交工作总结,每年由院领导按照其工作量和工作表现予以考核。

(6)管理助理

管理助理是行政和科研两个办公室临时招聘的工作人员。管理助理由办公室主任根据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2、研究中心的考核及中心主任的职责

(1)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对本中心的建设要有发展思路和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的主要职责是构思、组织、完成高水平、高层次、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报告和政策性建议书。

(2)研究中心每学期初要提交本中心的研究规划。

(3)每个研究中心原则上每学期应提交一份政策性研究报告,但一年不能少于一份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内容应该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4)每个研究中心应积极组织高质量的学术研讨活动,高等研究院适当提供支持经费。

(5)研究中心应积极配合高等研究院的宣传工作,包括接受媒体采访、撰写相应的宣传材料,组织和参与一定的宣传活动等。

(6)如果一个研究中心连续三年没有启动新项目,高等研究院将考虑取消该中心。

3、科研工作日常管理

(1)为了充分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情况,使未来的考核有据可依,高等研究院实行双周工作总结制度。研究员每两周以工作小结的形式汇报科研工作进度并填写工作量统计表(见附件三),由科研办公室存档。

(2)每自然,研究员进行自我核算工作量。工作量不足的自己负责,可以向主管院领导申请工作,补足工作量。

(3)高等研究院根据需要,可购买研究员的研究成果,投入该成果的工作时间计入科研工作量,高等研究院同时支付报酬。

(4)高等研究院鼓励研究员参加学术会议,每年资助研究员参加一次国内的学术会议。

(三)奖励机制

1、国内研究员奖励机制

(1)从科研项目超额工作量中提取个人人工费,比例与学校横向项目的提取比例相同;

(2)从节省的科研费用中报销一部分个人科研支出。报销比例为节省支出部分的50%,节省部分是扣除所有科研人工费和相应管理费用后的最后余额;

(3)论文奖励制度(参照经济学院的相关制度)。

(4)国际项目不超额的部分可以提取人工费用的10%。超额部分与学校横向项目的提取比例相同。

2、海归研究员奖励机制

(1)国际项目不超额的部分可以提取人工费用的10%。超额部分与学校横向项目的提取比例相同。

(2)从节省的科研费用中报销一部分个人科研支出(报销比例为节省支出部分的50%,节省部分是扣除所有科研人工费和相应管理费用后的最后余额);

3、论文奖励制度(参照经济学院的相关制度)

(注:海归研究员的工资已经包括一般奖金,因此不再从超额项目经费中提 取奖金。但是如果从国外得到资助,考虑到经费较高,可适当奖励。)

(四)经费管理

1、研究项目资金管理原则

研究项目的资金中须明确列出使用高等研究院各种资源所支付的费用,特别是科研办公室和其他研究人员的人工费,并及时划拨结算。对于一些没有准确预算的项目,科研办公室同项目主任根据资源使用的情况作出管理预算。

高等研究院从研究项目中收取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资助新项目的启动,奖励科研成果和资助学术交流。研究人员每年向高等研究院申报拟研究的课题,高等研究院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研究时间和财务支持。财务支持主要用于解决探索研究的成本。高等研究院将对论文发表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也会资助国内外学者的访问和学术交流。

2、经费预算管理

每一个项目都必须在科研办公室立项并作出明确的预算。科研办公室根据项目预算分派各人在各个项目的工作时间。项目主任要根据预算对每个研究人员的工作进度进行管理。如果某个项目的人员使用情况超过预算,该项目主任须向科研办公室汇报并及时进行调整。超支部分或从该项目的其它预算中调整,或从该项目主任的其它项目中调整。如果该项目主任没有任何其它资金来源,须向科研办公室申请预算超支补助。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后,高等研究院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如果费用超支过多,高等研究院有权停止对该项目的人员支持。高等研究院对每个项目收取管理费,主要用于项目的档案管理、研究报告的修改、项目申请的支持、数据库的维护、计算设备的维护和技术支持等。项目管理费一般为项目总额的5%。管理费低于1000元的按1000元收取,最高不超过25000元。6

二、管理机构设置和业务职责

高等研究院的管理工作由科研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具体负责执行:

(一)科研办公室

1、职责范围

(1)信息资料搜集

负责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定期新闻简报的编写和发布、高等研究院网页更新、媒体联络、科研项目背景资料的搜集和撰写工作。

(2)数据管理

负责数据库软硬件的管理和维护、科研项目数据存储使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监督、数据库定期备份制度的监督和执行、数据分析员的初期培训以及根据科研任务建立决策支持数据系统。

(3)网络管理

负责高等研究院内部与外部网络管理、远程会议和教学设施的管理以及高等研究院网页的管理。

(4)科研人员管理

负责包括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中心研究员、数据分析人员和研究助理在内的分配和管理。

高等研究院需要全时的数据分析人员(Data analyst)。由于数据分析人员关系到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聘用学生往往得不偿失。但是项目数据分析一般都是阶段性的,而且有时不需要一个人的全部时间。因此,各个项目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雇佣兼职数据分析员,一般本科毕业生即可。研究助理可以由科研办公室推荐学生担任。

(5)科研课题申请

负责获取并通报国内外科研资助的信息、协助项目申请的组织工作。例如搜集研究人员的信息、填写表格、复制申请书、到各部门盖章、邮寄或递交申请书、同资助单位联系和咨询等等。(6)科研项目管理

担负项目经理的职责。无论项目大小,每个项目须有一个项目经理。对于大项目,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项目的进展、召开组织会议、准备各个阶段的项目报告,以及在项目出现问题时同资助单位协调等工作。特别是项目主要负责人不是全职在财大时,项目经理的作用更加重要。对于小项目,项目经理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主要研究员处理各种管理工作。项目经理还有一个重要职责是监督项目按期完成。

2、关于科研办公室的人员经费管理

科研办公室中凡是对项目有直接支持的,须按实际使用情况从项目中收取费用。实际上,项目预算中应包括项目经理和数据分析员的劳务费以及资料搜集等费用,直接划拨给科研办公室,由科研办公室统一组织管理。

3、科研办公室管理细则

科研办公室根据以下管理细则对科研档案、数据资料以及科研辅助人员工作时间进行管理:

(1)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细则;(2)数据存储管理细则;

(3)科研辅助人员工作时间记录方法。

(二)行政办公室

1、职责范围(1)日常管理

包括上下班考核、内务、设备管理和借用、会议室教室安排和借用、车辆调度保养考核、指导物业公司人员、接待和订餐等。(2)日常协调

包括院和学校的上传下达、院和各下属中心的下达上传,以及院和其他兄弟院系的联系。

(3)秘书工作,由院领导的助管和研究员助管承担。(4)文件工作,包括文件起草和写作。(5)会议支持工作

包括协助高等研究院或其他中心主办各类学术会议。(6)人事工作

包括海外招聘、研究员招聘、博士后招聘以及行管和助管的招聘工作量考核工作;行管人员和助管的考核;奖金的考核和分配工作。(7)财务管理

原则:严格管理全院的财务。

帐户种类包括行政经费收支帐户和科研项目收支帐户等。

2、行政办公室管理细则 已经制定的管理细则包括:(1)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细则;(2)数据存储管理细则;

(3)高等研究院科研辅助人员工作时间记录办法;(4)信息团队工作细则;(5)办公室借用暂行办法;(6)司机守则;

(7)固定资产借用流程;(8)复印机使用和保养条例;(9)车辆管理使用条例;(10)办公设备购买和报销制度;(11)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制度;

(12)高等研究院全职研究员带薪休假制度;(13)高等研究院行政管理人员带薪休假制度;(14)教师外出登记/审批制度。

(具体内容具体参见附件四~附件十七)

第五篇: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在上海音乐学院创立

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在上海音乐学院创立

2016年5月9日,以中国音乐的创作、表演、理论、教育和推广研究为其宗旨的高等研究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贺绿汀高研院”)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成立。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贺绿汀高研院”名誉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季平先后致辞,并共同为“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揭牌。林在勇为高研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赵季平、盛宗亮、叶聪、阎惠昌、高文厚、乔建中、居其宏、赵维平等人颁发了聘书。揭牌仪式后,赵季平主持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为期两天的“贺绿汀高研院”“中国钢琴音乐经典百年回顾”系列学术活动也同期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师生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林在勇在讲话中表示,上海音乐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建院90年来,在中国音乐人才培养、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中国音乐理论建构、中国乐器改良、中国音乐传播推广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做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今天,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的建立,既是上海音乐学院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学校在办学方向、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战略思考和价值导向。“贺绿汀高研院”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学科群意识,搭建新型学科平台,汇聚中外一流人才,整合并提升中国音乐学科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建设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和标杆意义的中国音乐学科高地。“贺绿汀高研院”将首先从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开展有关中国音乐学科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如中国音乐学科的元理论研究、中国音乐的原创性研究等,为中国音乐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推动国际语境下的中国音乐学科体系建设和中国音乐的经典化建构;三是构建学科建设新平台和新机制,网罗延揽海内外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人才,开展高水平研究项目的招标、委约和个性化定制,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

赵季平在讲话中表示,一年多以前,听到林在勇院长提出的这个新构想与新意图时,为之感动和震撼。这个平台的立意拥有大格局、大胸怀,对中国音乐在当下、在未来、在世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众所周知,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第一所音乐高等院校,本身就是近当代中国音乐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者;改革开放后,上海音乐学院也日益成为音乐创作与推广的重要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诞生在“上音”,实有其必然性。赵季平指出,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到来,一方面国内知识界和文化界对中国音乐发展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外部的世界也正在发生格局的变化。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国音乐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吸收西方文化、创作技法,同时又对蕴含强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音乐作品,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些作品还不够熟悉,其原因在于学者们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研究、保存、演绎推广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贺绿汀高研院”以中国作品“经典化”作为平台的重要核心,不仅对中国作品的传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更体现了上海音乐学院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度的前瞻性,相信“贺绿汀高研院”一定会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平台。

“贺绿汀高研院”执行院长杨燕迪作了研究院筹备工作及建设规划的报告。他指出,“贺绿汀高研院”的创办宗旨在于传承以贺绿汀等老一辈音乐家为代表的“上音”优良办学传统和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凸显“上音”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推动、弘扬、整理和推广优秀中国音乐创作为工作核心,整合校内外资源,统合创作、表演、理论、教育和推广的各方力量,汲取传统精华,立足国际视野,对接国家战略,增强学院办学实力,扩大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与社会辐射面,拉动和提升学校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为“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上音”的独特贡献。高研院首先将开展中国音乐创作与推广研究中心、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研究中心、中国音乐理论研究中心、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的建设,建设1个基础数据库――中国现当代作曲家与作品辑录数据库、1个新型表演艺术团体――上海独奏家室内乐团,在国内外开展中国音乐的传播推广。

华裔作曲家、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盛宗亮认为,在音乐院校设立高等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是世界首举,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在世界范围的高研院建设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贺绿汀高研院”的成立在构想和主题的设立上都很好,但立意高则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第一”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中国音乐”如要被世界认可,那就必须寻求一种共同语言,并且其前提是对西方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都要有很深刻的理解。他认为高研院的核心之一“经典化”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所谓的“中国经典”不仅是中国人集中研究的作品,而应该是能吸引外国人也来聆听并研究的作品。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必须要放眼世界。“中国音乐”一词不仅仅是指中国作曲家的创作,也不是特指具有中国风味的创作,而是一种文化融合。“中国音乐”如要被世界认可,那就必须寻求一种共同语言,并且其前提是对西方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都要有很深刻的理解。

音乐学家乔建中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对中国音乐相关元理论问题、基础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已经全面展开,“贺绿汀高研院”理论板块的研究要从总结前人成果开始,进行查漏补缺,与一些研究机构建立联系,将它们进行整合。高研院的建设可以借鉴1956年“上音”中“民理、民作、民器”三合一的经验以及萧友梅先生“输入世界音乐,整理中国国乐”的思想。

指挥家、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阎惠昌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的音乐学院主要研究对象似乎主要集中于研究西方音乐,对传统音乐研究尤其是传统音乐创作的研究则相对匮乏。中国最早研究民乐配器的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胡登跳先生,上海音乐学院也是最早对民乐进行系统研究的专业院校,希望“上音”能通过“贺绿汀高研院”的设立,进一步加强对中国音乐进行深入研究,民族乐队以及中国音乐作品不能仅在华人圈中传播,还要吸引其他非华人作曲家参与,并逐步扩大他们的此类创作,将对中国音乐的传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音乐理论家居其宏在发言中指出,在中国音乐史上,贺绿汀先生对中国音乐的贡献是巨大的,尤其在于音乐教育层面。而随着时代变迁,现在许多学生的感性积累却多是西方的,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感性经验十分不足。因此,“贺绿汀高研院”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关注音乐教育,要把握“高等”立意,站在学科的前沿,以高质量成果来回馈社会。

音乐学家萧梅认为,我们应当关注作为世界的中国,它是如何与世界其他文化发生关系的?因而,“中国音乐”问题也应该是全人类所关心的问题,而非闭门而谈的内部问题。从理论角度出发,“高等”的前提是我们只有对中国传统音乐彻底挖掘,才能将中国音乐“经典化”的问题深入下去,从而进行后续的研究。目前而言,以专题研究为板块进行踏实工作,是一个很好且有效的形式。

《人民音乐》编委、原副主编于庆新认为,“贺绿汀高研院”在创作、表演、理论、教育等领域,如何体现它有别于本科和研究生层面的“立意”更高的特点,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探讨。在教育方面,重点关注的应该不是大量存在的道德层面或体制层面的问题,而应该关注钱学森生前所呼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以培养创新型音乐人才为己任。

“贺绿汀高研院”秘书长王瑞教授表示,对于中国音乐学科而言,需要在学科对象、学科范畴、学科内涵、学理规范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在发展模式上,“贺绿汀高研院”将不预设围墙、不追求体量和规模的扩大,不重叠不替代现行的学科单位和功能,在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高等研究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音”办学实际,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弥补当前人才机制与学科建设机制的某些功能缺失,构建国际化开放式的学科建设新平台,为高研院的每一位学者提供个性化的学术研究项目和工作模式。

中国音乐研究专家、荷兰音乐学家高文厚认为,体现“高等”、促进研究进步有两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它们的核心都是保持“距离感”。其一,研究者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方便从宏观视角进行观察,以获得全面内容;其二,研究者需要贴近目标,对其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他认为尤其在高研院的团队协作中,应当利用跨学科的优势形成研究合力。

盛宗亮十分赞同高文厚有关“距离”的观点,他认为实际上,“中国音乐”在历史上很早就受到了周边国家的影响,唐朝更是达到了顶峰。今天的“国乐”创作与研究就更应该利用融合视角进行观照。另外在有关高研院研究主体趋向的问题上,他提出要更多地强调创作以及表演。音乐作为活的艺术,它们需要不断地被推出。通过不断地熏陶以及配套教育体系的形成,让“中国音乐”之魂犹如DNA一样植入作曲家心中,而非停留在表面技术语言。这样才能让“中国音乐”的经典化、留存及传播良好地进行下去。

指挥家、美国南湾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认为,高研院平台应以创作、表演、理论以及教学四个点作为核心支柱,依照这四个点将现有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提高综合实力。同时,积极吸引外来力量来激活内部运作,形成新的合力。为了使得平台能更有效地运作,他提出要抓住重点形成突破口,要注意“中国音乐”的核心不是在于“民族音乐”还是“传统音乐”等概念的辩驳,而应该去追寻“中国魂”,可以从重抓老“上音”的经典品牌开始,表演艺术家要多参与国际活动,从中展现中国特色,希望“贺绿汀高研院”能立足上海、引领全国、走向世界。

围绕高研院发展模式及相关学术问题,韩锺恩、陈强斌、周湘林、钱仁平、李小诺、唐俊乔、杨学进、伍维曦等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研讨和交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如林在勇所言,“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从无到有,在发展理念、运作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必将为中国音乐的全面发展乃至中国文化的复兴做出独特的贡献。

(特约编辑 于庆新)

下载高等研究院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细则(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研究院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细则(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研究院的现代价值及中国化讨论论文[精选合集]

    “大学”(university)一词源自拉丁语UNIVER?SITAS,本意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者共同体”。然而自20世纪初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学术资本主义的流行,大学与社会、市场、政府......

    西南政法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

    西南政法大学高等研究院岗位聘任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提升学校科研整体水平、学术影响力和科研竞争力,推动学校参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通过创新科研管理......

    科研项目建议书(共4篇)

    篇一:科研项目建议书格式 项目编号: 中材科技南京玻纤院 项目名称:起止日期:承研单位:申报日期:科研项目建议书中材科技南京玻纤院 编制要求: 五、项目实施目标及水平六、主要......

    科研项目建议书格式(共6篇)

    篇一:科研项目建议书格式 项目编号: 中材科技南京玻纤院 项目名称:起止日期:承研单位:申报日期:科研项目建议书中材科技南京玻纤院 编制要求: 五、项目实施目标及水平六、主要......

    教学档案管理系统文件类别设置(高等技术学院)

    高等技术学院(院区) 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类别设置 (试行) 参照评建办提供的参考资料,设置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类别如下: 1.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1.1学校管理组织系统 上级教育主管机关下达......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基建前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基建前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水利基建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的管理,保证水利基建前期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保证工作质......

    档案管理(共5篇)

    档案管理小谈 说起档案管理,可能有些人会比较陌生,但对于一个安全培训机构来说,档案管理却是一个重中之重。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训机构如果没有做好档案管理,就不能很......

    2018年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大全五篇)

    2018年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安全责任协议书 甲方(组织方):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乙方(营员): 电话(手机): 为保证暑期夏令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组织方和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