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干部选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与思考
“村干部选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与思考”
——社会实践报告
通过对224个村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村民对村干部选举的参与状况以及对村干部选举的看法等方面,了解了河北省部分农村村干部选举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诸如,村民对选举的参与意识不高;村民对选举基本程序不了解;村干部选举中赌选、拉帮结派现象突出;村级组织的建设薄弱等。
村干部是做什么的?村干部就是为老百姓解决难题,为老百姓谋福利,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
一个村子里农民负担重本身就是乡村干部利用职权联手鱼肉村民,不理民事,不做本职工作的结果。所以,解决农民负担重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让村民把好选举村干部的关口。一个好的村干部,不会让村民自己来解决问题,也不会让村民自己去苦苦央求别人来为自己解决问题。一个好的村干部,不仅不会损害村民的利益,只会一心一意地想办法带动村子的经济发展和进步。
前面谈得这么多是因为我这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为“村干部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调查地点是我的老家——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金垟乡溪口村。调查时间为2012年11月18日至2012年1月25日。
在这段时间里,通过与爸爸、村里老干部还有村民的交谈,我大致了解到在我们村里的选举过程中存在的几个较明显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上级领导在选举前对一些村民思想工作做的不
够到位。是以导致村民对选举的态度很冷淡,有的甚至抱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另外,大多数村民对这选举根本就不抱有期。
二、村民根本不知道候选人有无领导能力,只要有人拉票讲关系
讲面子还有出钱的,那票就归他了。我爸爸说,当有人在积极地准备竞选演说词的时候,那边的人是在请相关人员吃饭,送礼去了。他上台讲了一大箩筐,唾沫横飞的,人家上台一两句话就搞定。
三、村干部大多时候都是内定了的,什么竞选活动只是做做形式,做做样子而已。
思考:从上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中还有和村民的交谈中我发现。其
实,在选举的过程中,大多数村民都会投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票。他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希望自己平日的蝇头小利在某些时候能得到照顾。虽说最后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但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态。也许大家会对村民的这种行为横加指责,但仔细想来,这与村干部带了不好的头,我们又如何来责怪群众呢?另外,我发现无论是干部还是村民,都没有真正地从思想上、行动上正确的对待选举。如此一来,怎么可能会选举出德能兼备的人来。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可若连这第一步都没有做好,如何做好往后的第二步,第三步?
建议:1在选举前要做好宣传工作,对村民的思想工作要做到
位在选举前要让村民知道自己选票的重要性,不能盲目
投票选举全程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在选举前要让村民知道如何推选候选人,应该要做到
公正、民主
总结:前面讲到该选举个德能兼备的人来做事。在德与能之间,德是首要的,一个人,品性好,在村子里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合作,再加上独到的才能,何愁村子发展不起来。
乡村选举的现实其实就是当今中国政治野蛮的一种低级而普遍的表现形式,不认识到这一点,不在这点上采取根本措施,问题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012-1-27食品1004
王贝贝
第二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本站推荐)
XX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核心要素,也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农村工作执行力的根本保证,直接承担着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重要职责。在新形势下,不断激发村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释放村干部的工作活力,切实形成“劳有所得、退有所养”的激励保障机制,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动XXXX重点治理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应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为此,我们深入XX区乡镇村组,对当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现状表现
XX区现有XX个乡镇、X个指挥部,XXX个村民委员会,村干部1356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7.1岁,高中以上的959人,占70.7%。近年来,XX区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和XXXX重点 治理的目标任务,按照“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具体标准,大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的村干部队伍。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村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待遇偏低,奖惩不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XXXX重点治理这样难度大、责任重的工作中,应付工作、消极怠慢的现象普遍存在,逐渐显现出了不稳定的苗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村级岗位的吸引力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级岗位已经丧失了过去一流人才趋之若鹜的吸引力:经济外向型特点越来越显著,农民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农民对村级组织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弱化,村级岗位失去了精神统治的神圣光环;村干部的个人职业发展路径狭仄,政治激励不够,村级岗位失去了政治引力的诱人色彩;从事其它职业的比较效益明显,村干部职业收入相对较低,在村上任职会影响到个人产业的发 展,村级岗位失去了经济利益的有效支撑。以XX乡XX村为例,全村总人口952人,其中20岁以上、60岁以下、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8人,这些人中常年外出务工的33人,忙于经营自家产业、对村级岗位没有意向的16人,经济条件不好、怕担任村干部影响家庭收入的23人,对村干部岗位有兴趣的6人,占7.6%。
二是村干部的荣誉感不强。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工作环境、群众认识、评价体系的剧烈转变,使村干部的荣誉感普遍降低:随着公共服务的制度化、公开化、平等化,农民办事的程序更加规范,村干部丧失了一些过去令人羡慕的特权;村民民主自治进一步深化,农民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民主平等的要求日益强烈,村干部失去了受人尊重、被人抬举、高人一等的良好感觉;村干部的工作更多地由管理转向服务,服务态度和人脉关系的融洽程度成为农村社会评价村干部工作的重要依据。村干部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岗位荣誉感不足,严重影响了村级事业自主谋划和自我发展。我们分片对XX、XX、XX等18个乡镇的68名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认为当村干 部很自豪,乐意把村干部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的不足20%。
三是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强。随着村级组织工作职能和决策方式的转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所下降,开展工作的主动性明显不够:近年来,农村民主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参与评价村干部工作和村级事务的要求强烈,村干部失去了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的集中权力,议事难、执行难成为村级事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与其“说了不一定算、定了不一定办”,还不如干脆不去管,这种心理因素在村干部中普遍存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村干部处在中央政策、地方政府利益和农民个人意愿矛盾的焦点上,责任大、权力小,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使村干部觉得无所适从、不好开展工作,产生了迷茫感;部分农民小农思想较为严重,对村干部不尊重、不理解、不支持,持怀疑否定态度,一些宗族势力故意刁难妨碍村干部工作的开展,负面因素的影响让一些村干部产生了退缩感;村级组织普遍有欠款借债,财政转移支付的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税费改革后,大部分村没有村级集体积累,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和制约了村干 部工作的主动性。据统计,全区村级组织中,有各种贷款欠款的村占到了65%,每个村每年仅有转移支付的办公经费5000元。
四是重点工作的推动力不强。日光温室建设等重点工作,是XX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XX重点治理的重要举措,工作的推进涉及农村和农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的矛盾,压力是空前的、难度也是空前的。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作为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力量,对推动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全区日光温室建设任务24670亩,已建成墙体13550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已扣棚7943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已定植5148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与市区年初确定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清、措施办法不多、推动工作不力所造成的:一些村干部对重点治理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执行态度不坚决,存在信心不足、等待观望和拖等靠要的思想,在重点治理中一遇到困难就出现畏难情绪,一碰钉子就心灰意冷、消极应付;一些村干部工作中畏首畏尾、怕担风险、怕担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 责任,客观条件讲得多,主观上不积极努力,不深入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一些村干部在日光温室建设中不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过分夸大,以个别现象代替普遍现象,影响了工作推进。据统计,目前,全区村干部中已经搭建日光温棚的471人,占村干部总数的34.7%,村干部没有建棚的村168个,占村级组织总数的37.4 %。
二、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报酬待遇与工作强度不相符,“劳有所得”无法满足。村干部从事的工作处于最基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干部这个“官”虽小,管的事却不少,从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到千家万户的安危冷暖;从重点治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到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口角,什么都得干,样样都得管。特别是开展XXXX重点治理以来,各项任务特别重,工作压力相当大,村干部好话说得千言万语,工作做得 千辛万苦,办法想到千方百计,任务指标还是难以完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村干部的报酬待遇一直比较低。目前,我区村干部的误工补贴为每人每年3000元到5000元不等,平均为3600元。尽管近几年,村干部的报酬待遇逐年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XXXX重点治理各项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而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标准不断提高,村干部普遍认为工作压力大、报酬待遇偏低,与实际付出不相适应。
二是政治待遇与个人期望不相符,“干有所盼”无法解决。普通农民从走上村干部岗位之日起,村级组织这个特殊的岗位就赋予他们以特殊的双重身份:村干部是农民,又不是纯粹的农民;是干部,又不是标准的干部。村干部和农民一样,有自己的承包地、生产资料、经营项目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收入,不列入国家公职人员序列,不享受国家干部所具有的工资福利、医疗养老等待遇。村干部又与农民不一样,从国家领取误工补助,履行国家公职,手中多少有一点公共权力。可是村干部享有的待遇是不稳定的,是 与村干部岗位相联系的,一旦离开这个岗位就什么都没有了。村干部有付出,也希望得到政治回报,希望在政治上能得到认可,享受待遇。而这种客观上亦“官”亦民的不稳定身份,造成了村干部对未来预期的降低,村干部作为一种职业来说发展空间狭小,没有什么盼头,村级工作无法当作一种事业来奋斗。
三是养老待遇与发展趋势不相符,“退有所养”无法保障。近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各类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解决了社会各类群体的养老问题。村干部作为一个有着亦“官”亦民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心有不甘,迫切希望政府能够解决养老问题。去年以来,XX区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为在职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养矛盾,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由于只解决在职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并且政府补贴的部分也只限于在职期间,不仅引发了许多离任村干部的上访问题,也使在职村干部产生了疑虑:在任时由财政补贴一部分,自己就能交剩余部分;离任后财政不再补贴,自己全额交纳比较困难。而且目前情况下,大多数村干部在职时间不是过长,一旦离任,他们大多数选择 不再续保,会提前兑出养老保险金。这样,村干部退有所养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四是工作要求与工作能力不相符,“业有所成”无法实现。当前正处于农村改革发展和XXXX重点治理的关键时期,特殊的形势任务对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村干部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化素质,较高的个人威望,要需要有统筹协调的实际领导能力。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需要把农村一流人才留在村干部的工作岗位上。而目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兵团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2007年XX区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约22万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 %,20-50岁的占86%;留守人员中妇女、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67%。一些留在农村有致富主业的致富能人,由于怕影响自己事业发展,不愿意担任村干部。这样,担任村干部的人中,一流人才很少,一些村甚至面临选不出村干部的尴尬困境。特别是今年日光温室建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部分村干部不堪负重,无法胜任,主动选择辞职。经调查,今年年初,在落实XXXX重点治理各项工作任务时,提出辞职的村干部就有18名,占总数 的1.3%(其中:书记兼主任4名,书记3名,主任5名),因工作压力大辞职的12名,占村干部总数的0.9%。能力素质影响了村干部作用的发挥,使一些村干部无法在村级岗位上有所作为。
三、增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XXXX重点治理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成XXXX重点治理的历史重任,需要依靠村组干部,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这是落实工作的主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融入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蓬勃活力,发挥他们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中的聪明才智。
一要实行结构工资财政统发制度,形成奖惩分明的工资发放机制。2006年,我们制定了《XX区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办法》,把村干部工资分为工龄工资、职务工资、基础工资、奖励工资等四部分,由于工资差距较大、操作较难,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严格执行。下一步,要根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兼职情况和村组规模等综合因素,适当考虑村干部的工作时间、学历等因素,分档次、分类别,建立统一的村干部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XX区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办法》并严格督促执行;公开村干部工资发放标准,公示村干部工资实际发放情况,接受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监督;实行村干部工资财政专户统发制度,将村干部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工资,由乡镇按《办法》的要求,年初核报村干部工资标准,财政专户按月统发,村干部持工资卡按月领取,奖励工资由乡镇年终按考核结果上报,财政专户核发,确保村干部工资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财政专户要监管村干部工资发放标准,对未按《办法》要求实行结构差别工资标准的,一律不予核拨,进一步明确“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和“奖勤罚懒”的村干部报酬发放原则,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要建立重点工作重金奖励制度,形成注重实绩 的利益导向机制。要形成区上考核村一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办法措施,由专门的部门,对日光温室等一些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在全区层面上进行评价;建立重点工作重金奖励制度,每年奖励20-30个经过实地考核评价,重点工作成绩突出、考核排序靠前的村,每村奖励10000-20000元,允许作为村干部个人奖励资金,通过实实在在的利益,激发村干部干好重点工作的热情,激活他们实实在在抓工作、促发展的动力;建立长效的重点工作奖励制度,形成村干部重视重点工作的利益导向机制,实行“活人死奖金”,杜绝因一年优秀而长期享受奖励的负面影响,将村干部工作的优秀与否,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增强奖励的实效性。
三要建立特殊贡献破格任用制度,形成建功立业的政治激励机制。村干部录用公务员是把双刃剑,能否调动工作积极性,关键看如何利用这一政策资源。村干部录用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考录,我们考录的目的是奖励那些埋头苦干、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激励广大村干部队伍向他们学习,从而形成注重工作实绩、崇尚建功立业的工作氛围。所以,录用村干部不 应以考为主,而应该把工作实绩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表彰村干部一年的突出成绩,重金奖励制度就足够了。如果把录用公务员作为激励村干部的一种手段,我们更应该从长期地、动态地角度来衡量一个村干部的工作实绩。要建立特殊贡献破格任用制度,对于任期内在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促进思想解放等方面工作实绩突出、有特殊贡献的村干部,在经过综合考核、广泛考察,在当地群众认可同意的前提下,可考虑录用公务员或聘用事业干部,但一般仍应留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于那些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抵制歪风邪气、敢于见义勇为等方面表现突出、有特殊贡献的村干部,也要考虑享受公务员或事业干部待遇,以彰显社会主义道德力量,在农村形成弘扬正气、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
四要完善养老保险长效投保制度,形成规范有序的养老保障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XX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比例,降低村干部自己交纳部分的压力;扩大村干部参保范围,将过去在村级岗位上工作10年以上的村干部全部纳 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对离任村干部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办法措施,在大部分参与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对不能参保的给予适当补助;改革村干部养老保险在职政府补贴、离任不补贴的方式,按村干部年龄、工龄确定政府补贴的标准和年限,一般要延续到离任后5年以上(离任后补贴标准可按规定降低),鼓励村干部离任后继续参保,切实形成长效投保制度,不断提升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有效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五要建立培养教育关爱扶持制度,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动力机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制度,从致富能人中吸引人才,为村级组织发展储备后续力量;建立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将村干部教育培训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坚持每年轮训一遍村干部的做法,邀请工作年限较长、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实地授课,开展全区范围内村干部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村干部到省内外发达地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建立村干部关爱扶持制度,关心村干部的个人生活,每年组织慰问一批离任村干部,乡镇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开展与村干部的交流谈心活动,在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关心,在发展产业、建设项目方面给予支持,动员帮助他们在做好村级事务的同时,积极创业发展,带头致富;在工作上,乡镇党委、政府既要“交任务、压担子”,又要“出主意、想点子”,还要“出实招、解难题”,切实帮助村干部做好工作,激发他们勇于攻坚、乐于创新的热情和活力。
第三篇:物流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物流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现代物流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作为新兴产业部门,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胶州市的交通和临港优势更加凸显,发展物流业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关注。笔者就*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加快物流业发展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胶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已引起了胶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分别出台了许多相关扶持政策,为物流企业搭建发展平台,这为加快胶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并借助“拥湾发展”的契机,加速推进物流业发展进程。据初步统计,胶州市去年1-11月道路运输业实现营业税640多万元,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实现营业税50多万元;而截止到今年11月,道路运输业就实现营业税1000多万元,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实现营业税将近100万元,同比增收400多万元,同比增长60,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区域环境十分有利于发展物流业。胶州是XX半岛重要的铁路客运货运交汇点和线路转运节点,境内有胶济、胶黄、胶新、蓝烟4条铁路交汇,胶济铁路与烟台、新沂线在此转接,另外还有济青、环胶州湾、黄莱、同三四条高速路贯穿境内,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与铁路网络,使胶州成为铁路、公路交通的客运、货运集散点。正在胶州市马店镇白家屯村建设的胶济客运专线胶州北站,设有到发线四条,500米长的侧式站台两座。胶济客运专线在青岛地区只设了青岛站和胶州北站两个客站,胶州北站主要服务区域覆盖胶州、胶南、黄岛、城阳、平度、即墨等县市区,预计服务区域人口400多万。胶州北站投入使用后,胶州更将成为XX半岛连接内陆各省的重要枢纽及进出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城市的重要门户。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3、以零担快递为主的公路运输配送物流已进入成熟发展时期。据初步统计,胶州市目前已拥有物流企业77家,办理装卸搬运、货物运输队等个体税务登记51户。连锁配送型物流企业,以福兴祥物流中心、春明神鹿物流中心为代表。总投资5亿元的福兴祥物流,经过5年多发展,现拥有14万平方米的物流库房、70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车间和3500平方米的冷库。作为仓储物流的领军者,福兴祥物流配送范围已经覆盖全省多家利群商厦,配送商品种类繁多,年配送额近30亿元。春明神鹿物流中心,先后在胶州、平度、即墨、莱西、城阳发展农家连锁店1300余家,其中镇中心店近百家。目前,胶州市物流业商品配送范围涵盖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领域,配送商品种类上万种。以四洲锅炉、欧堡船用锅炉等工业企业为依托,青岛永润物流有限公司运用专业运输设备运送锅炉年营业收入达4000万元;依靠青岛海尔集团青岛吉安达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物流配送海尔电器年营业收入达3500万元;因胶莱镇沙梁、小高于家土豆大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带动,青岛前宏物流有限公司、青岛宽顺物流有限公司年收入额近2000万元,公路运输配送物流已进入成熟发展时期。
(二)发展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尽管胶州市物流业发展迅速,并已初具规模,但横向比较,胶州市物流业发展还相对落后,与胶州市区位优势极不相称。主要表现在:
一是纯物流总量偏小,混合销售物流比重大,减少了地方税收。按照目前实际完成交通运输营业税测算,今年预计完成交通运输营业税1900万元,倒推营业额63000万元,这与胶州市的经济发展极不相称。主要原因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将物流业务进行剥离或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向消费者的货物配送、制造过程中的材料运输大部分都没有进行剥离,没有直接形成地方税收,而是随着产品销售缴纳了增值税,随着原材物料的购进,实现了进项税额的抵扣。因为根据营业税、增值税相关规定,销售货物并进行运输业务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
二是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胶州市物流经营管理粗放。除福兴祥物流等少数物流公司外,大多数物流企业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管理。物流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货车箱式化、装卸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远未达到现代物流的标准和要求,基本上还处于以简单货物运输为主要形式的传统物流业阶段。行业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绝大部分企业缺乏现代增值服务,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物流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手段、服务网络较为薄弱。
三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虽然部分物流配货场所设立了网站,部分配送运输业务通过登陆胶州物流信息网获得,但由于物流业没有与其他生产、销售等领域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物流信息的应用和资源整合方面,未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落后的操作模式,远未形成一个布局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甚至部分物流企业仍然采用电话或传真等方式进行业务信息联系。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等传统物流行业,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大型连锁超市经营企业少,企业信息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现代化的以信息为主导的物流经营手段。
四是零星小型物流运输业户众多。零星分散的小型物流运输业户,他们只是在生产或销售流域弥补运力不足的补充,由于缺乏引导,未能有效组合,实行资源优化整合,合理配置。
二、进一步加快胶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从事物流业管理工作。主要负责研究解决胶州市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规划的审定和实施,政策支撑体系的研究和制定,重大物流项目的推进,规划、协调、指导全市物流业发展,落实对物流企业的考核奖励政策等。因为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物流企业涉及到财税、工商、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同时,要加强与现代物流相关的行业协会建设,对物流行业协会合理定位,促进行业自律,使之健康发展。
(二)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加速实行生产运输业务分离,壮大物流产业。要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流通日益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已不再是生产、流通的派生部门,而是相对独立分离出来的,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部门。从政府角度说,应把物流看成是事关经济全局发展和投资环境改善的大问题。对企业来说,要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按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物流新概念、新理论,发展物流业。像胶州市东方铁塔、武晓制塔等优势企业,在先进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已进行产业分离,利用物流服务,减少了增值税税负,增加了营业税,企业总体税负下降,不仅给企业发展增强了后劲,而且也增加了地方财力。加大对现有经济存量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各类经济实体加强核算管理,实行业务分离,使副业变主业,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有效组合。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在胶州市具有运输业务的外地运输企业在胶州市登记注册,成立独立核算的公司,达到扩大地方税基、壮大地方财力的目的。用足用活税收政策,鼓励物流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应用购进设备免抵税收;工商企业深化改革,剥离内部物流,安排富余人员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待遇。
(三)打造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两方面的发展,一个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现代物流是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现代物流必须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打造物流信息平台。胶州市在信息通讯方面,光缆传输覆盖全市各地,adsl宽带上网、ip宽带网的广泛应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撑。应以政府为领导,行业协会为主导,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信息网络资源为基础,扩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程度,逐步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整合分散的信息,打破各自为战的现状,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构建连通全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促进物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发挥物流行业“聚集”效应,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龙头物流企业率先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物流或相关产业发展。总投资7亿元的中铁集装箱青岛物流中心站,投资12亿元的澳龙国际物流,吸引了投资5000万美元的青岛交运新华昌集装箱落户胶州,要积极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物流行业“聚集”效应,以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为平台,规划发展北方钢材物流中心,为全市发展“大物流”奠定坚实基础。
(五)加强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胶州市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各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通过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物流业务的专业人才。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努力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篇:村干部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村干部队伍结构不太优。在这次支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由于农村党员干部年龄老化,不能继续留任村干部,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党员忙于个人赚钱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致使少数地方村干部新老交替有青黄不接的现象,村干部队伍结构方面有搭配不优的问题。
(二)年轻村干部素质不太强。少数村干部特别是年轻村干部,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多,很少从政治上观察农村形势,关注农业现状,考虑农民问题;有的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缺乏明辨能力;有的群众观点淡薄,对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较重,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中年村干部功底不够深。调查表明,年纪大一点的村干部阅历较丰富,实践经验较多;年青一点的村干部相对而言文化程度较高,而夹于二者中间的中年村干部大都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缺少学习的内在动力,认为学不学与搞好工作关系不大。由于不重视理论学习,理论功底浅,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不多,领悟不透,贯彻不力。
(四)老年村干部开拓意识不太强。少数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有的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够强;有的凭经验办事,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往往小富即安;有的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时常不思进取;有的缺乏对事物本质及其特殊性的分析能力,工作中往往“一刀切”;有的法律意识不强,习惯于用老办法、土政策管理村务。
(五)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太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方法不够好,以自我为中心,搞“一言堂”;二是实干精神不够强,虽有工作热情,但落蔸功夫不足,不能“一杆子插到底”;三是自我要求不够严,处事待人不能“一碗水端平”,让群众信服,甚至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是政治立场不够稳,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有的甚至参与地方宗派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
一、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干部的政策观念有了较大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村干部的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逐步增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从总体上说,村干部队伍基本上能承担起组织和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有些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有些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不够解放。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
2、少数村干部缺乏团结意识,经常搞“内耗”。少数村支部软弱涣散,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不强。少数村干部心思没有用在团结协调带领村民致富上,而是用在搞家族、宗派、小团体利益上。有些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尤其是村书记和主任之间矛盾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
3、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科技素质不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上指导不上去,组织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较差,不少村干部遭遇“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难题;既没有发展集体经济本领,又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办法,村级集体积累薄弱,农民增收缓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农村改革形势需要。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实,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有的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办事不够公开。有的村干部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地为农民服务的观点,不是把村务公开当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融洽干群关系的必要举措来加以落实,而是把其作为一种应付形式,被动性地、甚至不情愿地操作,因而出现了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等问题。
5、一些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心态不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的许多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心态不好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6、村干部队伍来源缺乏,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另外,在广大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由于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村干部队伍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笔者认为:
主观原因:一是有些村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缺少科学理论武装。也有些村干部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离,既存在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也存在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二是少数村干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薄,自律意识不强;三是一些村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不高;四是部分村干部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抓经济工作上,全面抓的意识不强。
客观原因:一是村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度大,使少数年轻的村干部有知难而退的思想;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不是很高,部分工作能力强的村干部容易“跳槽”;三是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一些村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无所适从。
1、村级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对增加村组集体经济办法不多,思路不广。绝大部分村组主要依靠少量的土地承包费度日,除此之外,很难再有其他的增收渠道。二是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现在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和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研发现,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一些村干部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2、村组财务管理水平还不很高。表现在村组干部对财务政策还吃得不透,贯彻的不到位;乡村对村组财务管理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村级财务监督工作还落的不实。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乡镇不重视,总认为村组财务没有啥管的,一年到头,村组收入就那么一点承包地款,管不管无所谓。另一个原因就是村组干部自身管理不严,帐务不清,形成一本“糊涂帐”。
3、村级债务严重影响了村级经济的发展。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特产税等形成的历史债务,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
4、村组干部工资待遇低。农村工作,任务重,事情杂,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全靠村干部落实,村干部由“半脱产”,变成全脱产,而村干部一般都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和当家人,月收入150元左右的工资对于家庭来说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且严重影响着家庭之间的正常关系。尤其是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村上,因年龄大而离职后的村干部待遇更低,有些甚至落不实。
5、村组干部的综合素质还不高。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
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我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一),公款吃喝
比如,前三年中在县委举办的两次农村村支书、主任的培训时,我亲眼目睹这些“父母官”是怎样大肆公款吃喝的。桌面上真是丰盛但却充满着我父老乡亲的血汗味!这哪里是培 训?不信你看:培训期间,每个干部都配了一套生活用具,床上用的、手里拿的、嘴里用的,真可谓应有尽有啊!吃饭的地方是专用的,不准外人进入!培训的次数不少,但农民的腰包却不见鼓起来,惟一的变化就是那些原本肚子挺大的“父母官”的肚子更加挺了!
(二)思想僵化,惟命是从
平时根本见不着乡干部,但到收提留时却见 他们往村里跑了一趟又一趟。这些乡干部只把完成上级分给的任务为职责,基本上不把怎样发展农村经济,使乡亲们口袋鼓起来作为自己的职责。上级让他们干什末他们就干什末,从不独立思考问题,不根据本村的实际干一些让乡亲们富起来的实事。对此,邓小平同志有深刻的论述:“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
(三)缺乏市场意识,盲目决策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事例:前几年,大队村支书在全行政村推广种植苹果树。本来这项措施是可以富民的,但后来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结果,问题来了。一 树种上了,没人来管理,更没有技术员来指导。也就是说,他们完成了推广任务,就不过问了;二 这些果树树种品质极差,早被市场淘汰了。几年下来,结果,农民没有从这些苹果树上取得一点回报,反而倒贴进去很多钱,最后,只好痛心的把苹果树全部砍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愚民政策、形象工程,其中的奥妙也只有那些官们最清楚。
(四)干群关系不顺畅
有的人家非常穷,交不起公粮或提留,这些村干部不是想办法帮助他们致富,相反他们无视法?? 的存在,私闯民宅,到农民家中拉东西。今年暑假我村就发生了两起这样的事件。其中有一户主人不在家的情况下拉的。这样做,干群关系凭什末不紧张!
当然,公款吃喝、思想僵化、惟命是从、盲目决策等问题,还有当农民勒紧腰带生活时,而那些干部却住在高屋大房里享受,等这些问题,无不是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加强农村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村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村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处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第一线,困难多、压力大、条件艰苦,十分辛苦,表现出了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村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亟待改进,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现阶段,村干部工作作风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政策水平较低。现在农民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政策不落实,一些村干部执行政策不力,不是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而是有意打折扣,搞土政策,甚至歪曲党的政策,损害群众利益。如少数村干部无视中央政策,在农村土地开发过程中变相买卖集体土地,有的村干部在征地时听取农民意见不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个别干部甚至截留和挪用被征地农民补偿费,侵占集体土地所得资金。
2、法制观念不强。少数村干部在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山林土地纠纷,民族宗教事务、村民集资筹劳等工作中滥用职权,不依法行政,损害群众利益,并由此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
3、工作作风不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搞强迫命令,办事不公,刁难群众,使有困难群众办起事来更加艰难,伤害群众的感情,有的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有的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下瞒上。
4、廉洁自律不够。个别村干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违法乱纪。有的吃拿卡要,勒索群众;有的借修路、建房之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有的收入不记帐,虚假冒领,私分集体资金;有的吃喝嫖赌,将权力商品化,为己谋私,满足个人享受。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理想信念淡化。少数农村党员干部忽视政治学习,不读书、不看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不坚定,甚至产生了动摇和怀疑。
2、群众观念、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缺乏党性原则。
3、村务公开透明度低。财务管理混乱,村务公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政府要求而采取的被动行为。
4、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不正常,乡镇党委、政府等部门监督乏力,调查处理解决不力。对村干部的违纪违法情况,乡镇或上级部门深入调查不够,致使一些村干部有恃无恐,执法执纪部门以罚代法。
以上问题虽然发生在极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如任其蔓延下去,势必影响到农村政权的巩固。
三、治理对策
1、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立足教育,着眼防范。一是要加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农村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二是要加强权力观和政绩观的教育,使农村党员干部切实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要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我们的干部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关心群众疾苦,勤勤恳恳地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做到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四是要加强法律法规教育,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宪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五是要加强党纪条规和廉洁自律教育,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表现出来的是干部作风问题,但许多是违反党的纪律问题,要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罚条例》的学习贯彻,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
2、增强政策观念,提高农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保证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要职责。党对农村的领导,主要是方针、政策的领导,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政策水平往往决定一个地方的工作水平。要在学好政策的基础上,卓有成效地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政策为农民群众所掌握,要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把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把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只有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观念增强了,政策水平提高了,党的农村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发扬实事求是是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农村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对农村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要加强村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坚持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农村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4、加强法制建设,严格规范村干部依法行政行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干部的一切权力都由法律规定的,要根据职权法定,权责统一的要求,以法律为依据,严格规范村干部的依法行政行为,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要实行财务公开,实施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村必须设立专职会计、出纳,各自履行职责,并相互制约,防止村干部个人搞自收自支,杜绝白条、虚报、重报。凡村里重大举措必须经村集体讨论,彻底改变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要对离任的村主要干部在任期间经济运行情况实施审计,从而规范干部行为。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农村干部队伍。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是农村基层干部最重要的责任,“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没有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就会失去凝聚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要建立选拔任用机制,切实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严肃执纪,对于哪些以权谋私、索拿卡要、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肆意欺压群众,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干部要坚决查处,清除出农村干部队伍,以保持农村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新要求,特别是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灵台县农村干部能力建设上的一些不适应的问题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理解政策能力差。由于农村干部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理解、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差,政策理论水平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领会不全、一知半解,很难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更难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
二是发展经济能力弱。不少农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观念不强、思路不清、创新不够,在带领农民找市场、闯市场、发展农村经济上没点子、缺主意、少办法,很难找到真正适合村情发展的致富路,多数停留在维持现状的层面上。
三是工作方法简单。一是部分农村干部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以法教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沿用老办法,依靠老经验,不能有效组织、引导群众,没有凝聚力、向心力。二是部分农村干部民主管理意识不强,“家长”作风严重,工作方法简单老套,还没有完全从行政命令转变到引导、教育、服务群众上来。三是部分农村干部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强,对有关政策法律一知半解,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遇到问题简单处理,有的甚至冷硬横推,造成工作被动,不能有效地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思想观念落后。一些农村干部由于文化低、交通不便,长期固守一地,见识少、视野窄,信息不灵,导致农村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市场经济意识淡漠,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
维护党的团结,关键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近年来,随着“三讲”和“三个代表”等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影响团结的一些因素逐步得到解决。但也要看到,在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班子中,一些不团结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要表现是:
1.党性原则不强,有自由主义倾向。有的领导干部有意见当面不说,背后说,会上不说,会后说;有的把在会上的不同意见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甚至扩散出去;有的对正常的干部使用、对某些问题的正常处理等,乱传播、乱猜测、乱联系,弄得满城风雨;有的视同志为对手,专盯别人的缺点毛病,不仅私下四处张扬,而且在换届、推荐、考核、提拔等关键时刻屡屡“出手”,甚至诬告陷害。
2.协调配合不好,工作各吹各打。有的领导班子分工变成分家,分权变成钳制,工作中只强调分管工作的重要,在该管还是不该管的问题上争执不休;有的领导在班子中以我划圈,搞亲疏冷热,成员之间互不信任,只注重工作上交换意见,忽视思想感情的沟通交流,有的甚至拉拢一部分人,排斥、打击、压制另一部分人,争权夺利;极个别地方,班子矛盾公开化,置工作于不顾,班子成员之间对着干,只要你支持的我就反对,只要你反对的我就支持。
3.团结意识淡薄,名利思想抬头。有的领导干部为达到个人目的,对班子里的同志表面上关心尊重,背地里猜忌设防,对别人的成绩怀疑嫉妒,对别人的缺点失误夸大拔高;有的耍手腕,热衷于争人事权、审批权、资金使用权,争上级领导面前露脸、电视上露像、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名;有的在重大问题上,不通气协商,干部使用凭个人好恶定取舍,经费开支以关系深浅来考虑,处理问题视情绪好坏作决策,即使与班子成员协商问题,也只听少数人意见,置多数同志的意见于不顾;有的只为自己的仕途着想,会上表态头头是道,慷慨激昂练“唱功”,会后有雷无雨,不下真功夫;有的遇到成绩争着上,遇到困难、过错绕着让,往往功劳留给自己,把过错和困难留给别人。
保持一团和气,搞无原则的“团结”。有的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只“栽花”,不“栽刺”,对自己只讲过去的问题,不讲现在的问题,只讲一般问题,不讲要害问题;对班子成员中存在的错误倾向,有错不纠,有短不揭,迁就照顾,互相遮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形成团结上的虚假一致;有的甚至把班子里的同志关系庸俗化,生活上称兄道弟,名利上互相说情,使用上互相抬举,评先和评优上“轮流坐庄”。
2.领导班子不团结有哪些总体表现
班子成员不团结存在比较严重的磨擦和内耗,是一些领导班子比较常见的现象,危害很大,亟待克服。究其原因,除少数是由原则性分歧引起的外,多数属于一些班子成员不注意个人修养,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表现:
1.看不起别人。认为自己素质高、能力强、政绩突出,自己唱主角最合适,其他成员只适合做配角;或者认为不要别人的配合,工作照样干得好,别的成员只不过是个摆设;甚至把别人看作是自己工作中的绊脚石。这样一来,既觉得心理不平衡,又不愿与其他成员沟通,很自然就把自己的情绪向群众中传播,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危害团结。
2.不能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如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自己有直接关系,就推诿、扯皮,不愿承担责任;如果问题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则把自己看作是局外人,甚至幸灾乐祸,至于克服缺点、纠正问题则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结果,不但老的问题解决不了,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不团结的因素越积越多。
3.不能与人为善。有的领导者把挑剔别人的刺儿当作一种快乐,对别人的成绩、优点视而不见,甚至把别人的优点看成缺点,成绩看作问题;对别人的问题和缺点更是有意夸大,无限上纲。一旦发现了别人的问题和缺点就认为“又抓到了某某一大把柄,这一下有他好看的”,搞得班子成员人人自危。
4.口风不紧。班子成员商量工作、通报情况、交流思想以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难免要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有些比较敏感的情况应控制在班子内部,甚至需要控制在谈话双方之间,不宜扩大范围。但有的领导者把握不好,经常泄密,引起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结果弄得相互之间不敢多说话,不敢交流思想,非说不可的话也只说三分。这样一来,相互之间就没有信任、没有感情,必然就影响了团结。
5.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一旦受到批评就认为别人是在找自己的碴儿,接受批评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有问题,就没面子。也因为怕别人找自己的碴儿,更不敢批评别人。所以出现了“自我批评谈感情,批评别人提希望”的现象,甚至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有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有矛盾得不到化解,表面上看起来是你好我好一团和气,实际上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6.把竞争对手当敌人。有的领导者把班子其他成员当作自己升迁的对手,充满敌意,认为其他成员的问题、缺点越多就越能显示出自己的完美,甚至认为“只有大量杀伤敌人,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只有把别人搞倒,才能达到自己顺利升迁的目的,所以千方百计设圈套、挖陷阱,拆别人的台。个别人甚至发展到诬告诽谤。买凶杀人的地步,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把自己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摆正自己在班子中和群众中的位置。另外,还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六要”:
(1)要充分认识到集体作用的重要性。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个人能力再强,一旦离开了集体就会无处施展,甚至一事无成。互相补台事半功倍,互相拆台则事倍功半;心术不正,算计别人,最终受损失的不仅是党的事业,还有自己的前途,倒霉的必定是自己。
(2)要正确对待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标志之一。没有批评和积极的思想斗争,就不会有真正的长久的团结。同志之间善意的批评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中政党之间的互相攻讦,何况我们党还有一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如果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可以当面解释,或者向上级申诉。所以,没有必要害怕批评。当然,批评要容易被批评者所接受,要获得好的效果,必须注意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
(3)要正确对待挫折。任何人都免不了要与挫折打交道。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工作出现问题和困难时,就会老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认为别人捡了便宜甚至将自己的无名火无端发泄到班子其他成员身上,影响了团结。
(4)要寻找共同点。对一个领导班子来说,维护班子团结,促进事业发展是班子成员们的共同点。找到了共同点,就有共同语言,就有了团结的基础。人们往往因为相互之间的差异产生矛盾,因为忽视共同点而把矛盾无限扩大。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能始终把共同点放在首位,即便出现了意见分歧和矛盾冲突,只要加强沟通协调,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
(5)要正确对待矛盾。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矛盾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即坚持“五不要”:不要把工作的矛盾看成是个人之间的矛盾,不要把个人之间的矛盾带到工作之中,不要把与自己有矛盾的人看成是坏人,不要把满意的事看成是坏事,更不要认为别人的矛盾对自己有好处就煽风点火、推波助澜。
(6)要保护自己而不伤害别人。这一条是处理同志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根本区别。绝不能用“只有大量杀伤敌人,才能有效保存自己”的原则来处理同志之间的矛盾。要做到不伤害别人,首先要心胸宽广。心胸宽广是相对于斤斤计较而言的,斤斤计较必然导致疑神疑鬼,对别人产生误会。心胸宽广不仅令人钦佩,而且还可以减少与别人的矛盾。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艺术。掌握方法艺术并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该讲原则的时候就不能含糊,需要灵活的时候就要避免生硬。只要掌握了协调关系的方法艺术,就会减少别人对自己的
第五篇:大岭村干部选举与班子建设现状调查
大岭村干部选举与班子建设现状调查
历史与社会学系041011104王康
中国十三亿人中有八亿多农民,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多。
农村人口如此之多,相应地给国家的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甚至有人说“处理好农村事务便处理好了中国的事务”。为了更好的管理农村,我国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实行村民民主选举制,由村民选举自己信任的人来担任村干部。我的家乡在山东胶南的农村,利用暑假的时间我采访村民查找资料,深入基层全面了解了我村的干部选举与班子建设情况。
农村选举必须实行民主选举制,因为坚持实行民主选举制度,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组织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可以保证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体现村民的意愿,把村民的意愿落到实处。首先我查阅了这些年的资料,了解到这些年来我们胶南市在制度上为农村干部的选举与班子建设作了很大的努力。近年来,胶南市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个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两个公开”(村务、财务公开),“一个规定”(依法治村规定),全面推进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第一,全面推进农村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努力优化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针对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低,选拔任用方式和管理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结合村两委换届,以拓宽选人渠道,引入竞争机制,强化规范管理为重点,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面向全社会公开考选农村基层干部,使全市农村干部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更加精干。第二,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基层民主监督。一是大力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普遍建立健全了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自治组织,做到组织、制度、职责、场所“四落实”。村民会议每年至少召开2次,村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召开4次,特殊情况随时召开。二是建立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目前,全市已建立村民代表议事会1007个,民主理财小组1013个,分别占村庄总数的99%和99.5%。三是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全市农村普遍建立并实施了群众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每年两次向村民报告工作,年终组织一次民主评议活动,评议结果作为对党员考评、村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四是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全市做到了公开内容、形式、时间“三统一”,凡是农民应当知道的事情都张榜公布,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第三,完善依法治村规定,加强村民自治。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村新形势的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既合法又合情,既约民又约“官”的原则,组织专门力量编制了《依法治村规定(样本)》,由各乡镇据此指导各村制定了各自的《依法治村规定》,并发放到每家每户,让村民人人明白,严格遵守,从而使农村的生产经营、土地、财务、计划生育和村级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第四,加强农民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政策意识。针对广大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法律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与发展市场经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坚持每年两次组织千名机关干部进千村讲政策、千名政法干警进千村讲法律,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文件、规定和法律知识传达到广大农民群众。同时,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注重发挥镇村两级调解委员会的作用,积极调解民事纠纷,有效地防止了矛盾的 1
激化。
我村更是严格的遵循国家法律,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来进行选举村干部,最大限度的保证村民的选举权,选举结束后依法组织进行各项时常活动。为选举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重点培训选民登记的基本原则、组织选民登记的方式和步骤、选民资格审查等,尤其是对选民登记的具体规定、哪些人员准予登记、哪些人员不予登记、哪些人员暂缓登记等问题进行反复讲解,让村民们明白,把握好选民资格的年龄、政治权利、行为能力等“要件”。在此基础上,村里统一印发了选民登记名册表,镇政府派工作人员靠上进行指导,随时解答有关问题,使我村的选民登记工作合法有序地进行。
虽然这些工作我村做的很好,但确实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比如说有村干部候选人纷纷拉关系,搞宗派,走上层路线,在选举过程中都用香烟等实物或许诺当选后给好处等手段来拉选票,些老百姓爱小便利就上了他们的路了,有些上级领导得了好处也极力干涉这事,这样的结果只搞得农村一片乱.试想这些用金钱和关系搞来的村干部能为百姓办好事吗?他们不把花出的钱给赚回来?那乡村合并减员为百姓奔小康而努力的改革目的又难以有实效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没有真正为百姓的村干部,党的政策由谁来具体实施?当然随着选民民主意识的提高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
为了更好的促进选举工作有条不絮的进行,市政府作了很多的调整与改进。
一.强组织领导,为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提供组织保障。胶南市成立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实行分片包镇责任制,加强督察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换届选举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胶南市还把换届选举与干部经常性考察相结合,把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了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开展。
二、强化宣传教育,为村“两委”换届选举营造浓厚氛围。胶南市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电视台设立了换届选举知识回答栏目;统一印刷了94万份村“两委”成员候选人应具备的“五个条件”和“十个不宜”宣传材料,分发到全市18周岁以上村民,并通过组织群众表决的方式讨论通过,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分类指导、严格把关,为选好配强村“两委”干部创造良好条件。胶南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办公室指导各镇将所辖村按“好、中、差”进行分类,实行一村一方案。同时,严格审核把关,对“一个兼”和交叉任职的比例全面控制。胶南市各镇党委积极为现任村“两委”干部和组织上掌握的下届村“两委”班子预备人选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入户走访,开展“查民情、办实事、树形象”活动,提高在党员群众中的美誉度,为最大限度地推行“一人兼”奠定了基础。
四、是抓重点、热点和难点,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保障村“两委”换届选举有序进行奠定基础。研究制定处置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预案,制定信访稳定信息周报制度,加强信息情报控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落实村干部确定了五条安置渠道,要求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积极支持和用户新班子开展工作。
五、作好三个结合,稳步推进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一是将换届选举工作与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相结合。二是将换届选举工作与农民教育相结合。编写了《农民教育读本》,将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程序步骤以及惠农政策等编入其中,无偿发放到农民手中,并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换届选举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将换届选举工作与信
访、计生、治安等工作相结合。以信访、计生、治安等工作为“晴雨表”,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苗头问题,积极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据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介绍,胶南农村推行村民自治后,一些地方出现了村两委不和问题,村级事务决策混乱。在调研和实践中发现,村两委权限不清,是基层组织建设的薄弱点,要健全基层组织,必须首先明确两委权限。由此,胶南市提出,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可分为“四权”,即决策组织权、表决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村党支部实施决策组织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实施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实施监督权。”市委、市政府通过调研发现,要健全基层组织,必须首先明确“两委”权限。
在两委班子建设上,坚持实行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政发展规划、村内兴办公益事业、新上建设项目以及关系村民利益的大事,都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通过。要坚持实行民主管理制度,组织和发动村民,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让村民和村干部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市还造出一套规范的村级组织运作流程图,即:村党支部受理决策提案———党支部组织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进行讨论———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召开民主听证会论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委会制定工作方案具体实施。琅琊台度假区东桥子村过去“两委”班子不和,村里事务决策不规范,村委委员带头上访告村支书。自从形成了“四权”机制后,村级组织运转走上了正轨,2004年这个村在全区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由乱村变成了好村。原先的村支书通过落实“四权”,恢复了在群众中的威信,换届选举中参选村委会主任当选,并连任村支书。
从2003年下半年胶南市农村实施“四权”机制以来,村级重大事务一次决策正确率达到98%,有效强化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在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胶南市有750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实现了连选连任,占总数的81%。
我村正是实施“四权”机制才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两委的正确带领以及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面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村民收入也增长很多。
我相信在两委班子的正确决策下由我村民主选举选举出的干部一定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让我的家乡大岭村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