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迭部国有林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探讨(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16:0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龙江迭部国有林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探讨(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龙江迭部国有林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探讨(最终版)》。

第一篇:白龙江迭部国有林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探讨(最终版)

甘肃迭部国有林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探讨

张向阳唐军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迭部林业局甘肃 迭部 747401

摘要:党的十八大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的战略高度,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国有林区建设与发展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生态环境产业化、林业产业生态化”为宗旨,坚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改造传统产业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生态产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以相关生态理论为基础,从迭部国有林区产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论述了迭部国有林区发展生态型产业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了建设和发展迭部国有林区生态型产业体系的总体设想。

关键词:国有林区、生态产业体系

Discussion of Diebu forest ecological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Zhang Xiang YangTang Jun

Gansu provinc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this superposition, diebu gansu747401 Abstract: The party's eighteen big from implementation the Chinese nation 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ecological security strategy, first has made the comprehensive deploy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e of fiv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put on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hitherto unknown.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state-owned forest areas, must be based on “ecological industry, ecological forestry industry” for the purpose, adher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ystem with a certain economic strength, the establish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of ecological industry system of road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Based on the related ecological theor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forestry industry in the reality of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system in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y system in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Keywords: The state-owned forest zone, ecological industry system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进入21世纪,面对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林业产业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按照《林业十二五规划》的部署,中国林业产业未来5年到10 年的发展思路是:加快发展兴林富民产业,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由林业产业大国向林业产业强国的转变。

一、林业生态产业化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林业生态产业化(forestry industrialization)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

经济效益为中心,对林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和合理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建立产供销贸工林一体化生产经营体制,实现林业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良性可持续的生态循环。林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社会需求大和可再生等特征。

加快发展迭部林业产业化进程,对于推进林区生态环境建设,开发林业多种功能,带动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特色产业和增加林区职工收入,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实现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迭部林区生态产业沿革及基本现状

迭部林区后续产业开发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20多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特别是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全面实施,迭部林区的产业开发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一方面迭部林区原有的产业普遍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部分产业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而被迫关闭停产;另一方面,企业丧失了自筹资金的能力,产业开发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撑,更受到技术水平低,技术人才匮乏的眼中困扰,使迭部林区的产业开发工作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面对这一形势和挑战,迭部林区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审慎的态度,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而不冒进,稳妥而不保守,重点对现有产业进行了改革,在强化内部管理,规范产业运作的同时,大胆探索,谋求发展。经过全区上下多年来艰苦卓绝的探索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使迭部林区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林区的第一要务,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自1998年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迭部林业局坚持生态与产业建设并重,以林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抓手,以引导培育区域化的主导产业为中心,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立足行业特点,结合自身优势,调整经营方向,大胆探索新出路,谋求新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加快了林业后续产业开发的步伐,几年来,林区依托优越的气候,独特的森林景观、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长征遗址,大力发展林区旅游业,建立了腊子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兰州北山凤凰台省级森林公园以及甘肃省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苗木花卉药材基地、家禽动物养殖繁育基地、山野菜加工基地、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项目,形成了以森林旅游、种苗培育、中药材、花卉种植、山野菜加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餐饮住宿、林区小水电等为主体的较为完备的林业经济产业体系。

三、迭部林区生态产业开发存在问题

在以山区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迭部国有林区,林业的发展始终是人们长期关注的话题,也是历届林区领导班子在制定和实践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过程中重点考虑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林区多年来在产业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做出了一些成绩,特别是近两年来兰州、临洮、岷县房地产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就这些产业项目来说,“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十分突出,林业产业仍处于小规模、低效益的发展阶段,而且都是非依托林业的项目,能够带动林区产业全面发展的优势龙头项目依然未能形成,林业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林区职工收入、增强林业发展后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林区产业开发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困扰和制约林区产业开发工作的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

1、产业开发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程度低、结构单一的初级阶段。

迭部林区的产业体系还很不完善,特别是林业一、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产业链不完整,林业第一、三产业占绝对优势,而第二产业即森林工业产值所占比列很小。从调查中看,林区现有产业处于低水平、小规模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龙头项目和骨干企业,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支柱性产业链条。产业主体薄弱,产业发育不全,产业容量狭窄,产业化程度低,林下资源开发乏力,林业自身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难以形成科、工、贸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机制,以及“公司+基地+林农”的格局。

2、缺少长远规划,对林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对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与当前林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尚有差距。

一是林业产业建设规划滞后。多年来,林业产业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林业产业规划、林地利用规划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导致林业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无序性。而林业因为生产周期长,更加需要有科学长远的产业规划来指导。二是林业产业目标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局里对各基层单位的考核中,涉及产业建设的内容甚少,所占分值低,难以激发和调动基层单位,特别是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

3、受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影响,造成发展的体制不畅不快,林业产出效益不明显。由于受过去森工经营方式的影响,长期形成了将大量的原木砍伐后作价出售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惯性思想和行为,有些职工和管理者“庸、懒、散”,“坐、等、要”的消极思想严重,对产业开合、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地转变过去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造成林业产业经营管理薄弱,产业发展不畅不快,林业产出效益不明显。

4、林业产业基础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开发能力受限。

林区现有资产中,除森工生产时期遗留下来的厂房、设备、林区道路固定资产外,其余基本上是林木、林地的位置偏远分散的林区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这部分资产流转难、变现难、可利用率低,可经营性差,林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另一方面,迭部林区地处少数民族聚聚的偏远山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交通、通讯、信息发展相对滞后,物流成本高,当地群众和林业企业抢资源、争地盘的现象较为普遍,林区丰富的资源很难合理开发利用,林业产业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一些好的项目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而难以立项开发和建设,造成本地资源浪费,本地企业“难以出户”,外来项目“难以安家”尴尬局面。

5、林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

由于林区林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早,但规模较小,目前优势产业还未全面形成。一是林业产业粗放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低、小、散”状况明显,集约化水平较低,总体效益不高;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较为混乱,缺乏统一规划和经营管理,优势产业少,产业链不长,产业竞争力不强。如曾经发展的蕨菜山野菜加工出口业、木质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由于受体制改革、经营管理、效益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已处于停业停产状态,林菌、林菜、林果、林禽(畜)、林游等产业几乎是空架子,没有规模和效益。二是林业缺乏龙头企业、林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林区没有森林食品、林特产品加工企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仅仅满足自给自足,林产品商品化率较低,市场辐射能力弱,品牌建设管理落后。

6、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重执法轻技术,林业产业技术力量薄弱,创新意识不强,林技培训和推广普及力度不够,推广网络不健全,技术力量不足。一些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技术和管理等难题久拖不解,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7、企业没有自筹资金的能力,资金变现难,融资渠道少,资金严重匮乏。

一是由于建局较早,迭部林区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老化,可用资金少,建设新项目、增加流动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难题,资金短缺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迭部林区自筹资金的能力基本丧失,很多较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因缺乏投资而不能及时开发建设、错失了发展机遇,有些项目虽开发建设,但因没有自筹资金的能力而负债开发,增加了项目的运营成本,降低了资产运营效率,已建成的项目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造成了后续产业开发建设的恶性循环。二是对林业索取太多,反哺太少,融资不畅,投入明显不足。受传统经营观念束缚,过分依赖于国家政府部门融资,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以经营者为投资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

8、人才短缺和断层现象十分严重,项目运营者和企业管理者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管理手段粗放落后。

多年来,由于林区工作生活条件差、职工待遇低、就业渠道窄,人才短缺的断层现象十分严重,极大的制约了后续产业的健康发展,从目前的实际需要来看,林区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缺乏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现代项目管理人才和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林区现有的项目运营者和企业管理者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普遍思想落后,观念陈旧,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四、今后发展思路

未来几年我林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以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为切入点,突出项目带动,科技推动,改革驱动,着力培育富民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完善扶持政策,通过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壮大提升第二

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林业产业在一个新的更高层次上快速发展。

1、狠抓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迭部林区实际,因地制宜完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林业产业结构,基本思路、目标、布局、主要任务及措施,科学引导发展林业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产业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2、狠抓产业基地建设。

研究区域特色和发展方向,实现产品配套互补和产业协调发展。林区外以发展房地产、生态园、风情园、土地综合开发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对兰州南北山林业试验总场现有土地的综合开发,实现对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林区以内以发展种苗、森林旅游、宾馆餐饮、林下经济等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一批林业特色产业基地。

3、狠抓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林业产业化的关键,也是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途径。大力引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发展林业加工龙头企业,尽快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林业骨干龙头企业;每年可考虑召开一次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会议,表彰优秀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造“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鼓励龙头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品牌、销售等优势,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林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注重提高林产品的质量,打造林产品品牌,增强特色品牌产品。

4、狠抓科技创新。

积极引导和鼓励林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充分运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技术资源,加快林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提高其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积极推广林农、林经、林牧、林渔、林菜、林菌、林药等复合经营技术,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增加职工收入。

5、狠抓森林旅游业。

在林区内坚持依托资源优势,以腊子口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为重点,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一是要高度认识腊子口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在林区产业开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腊子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二是以打造“腊子口”品牌为突破口,以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网站和新闻媒体为平台,全力运作,在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借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劲东风把众人皆知的“红色腊子口”同鲜为人知的“绿色腊子口”两块品牌共同打响,以品牌效益进一步寻求对外合作,通过合作、合资、租赁、产权转让、争取银行贷款、政府投资等多种形式,广开渠道,多方融资,按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分布分期分项开发建设,把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建成一个功能齐全、设施良好、服务一流、管理科学的旅游景区,同时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积极探索开发林下资源的新途径,培育一些科技含量高、支撑力度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做强林业产业链。

6、狠抓特色林下经济。

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空间,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通过规模化、基地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种养业。打造“一场一品”或“一场多品”,进行绿色产品开发,以多样化、系列化、品牌化、优质化适应市场需要为发展目标,形成特色鲜明的森林绿色食品品牌,带动林间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林业增效、职工增收。

7、狠抓组织协调和政策扶持。

结合林区实际,组织力量把扶持林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林区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加大对规模较大、带动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较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壮大。建议政府和有关单位鼓励支持设立林业产业化担保公司,为林业产业化中小企业、成长型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积极探索落实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政策,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五、结语

总之,在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在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力争使林业产业发展有一个新的突破。要立足林业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需求,加快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并认真组织实施。把发展林业产业与发展区域经济、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增加职工收入、推进林区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正确引导,加快发展,为实现“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林区”的目标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文平;曾生达;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几点对策[J];吉林农业;2011年06期

[2]李毅;对我国林业生态的保护及经济发展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1年06期

[3]王满;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布局、重点和趋势研究概述[J];中国林业产业;2011年06期

[4]张向阳;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D];白龙江林业;2009年06期

[5]杨敬恩;迭部林业后续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20期

第二篇:XX市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发展情况报告

建立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

根据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正确认识XXX市情大讨论”活动方案》,结合XXX市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发展的实际,对XXX市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发展、生态建设与保护谈一些认识。

一、林业基本情况

XXX市林业局共有7个国营林场(苗圃),一个鹿场,13个基层林业工作站,7个林场森林公安派出所,2个木材、林政、防火、检疫检查站,4个防火检查站,森林防火外站22个,5个基层林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30个,林业职工868人。施业区面积87万公顷,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7万公顷;林地面积45.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7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3.98%。

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与产业体系发展

1、我市生态现状

我市森林植被虽然覆被率较高,但浅山区及深山区局部湿地草场生态十分脆弱,原生植被退化、消失,物种饱和度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多年生物种群落向一年生物种群落演替。全市急待封育的次生林地300余万亩,200余万亩湿地草场需要休养生息。近20万亩荒山由原生的山杏胡枝子草类植被演替成山杏裸地林,主要水系河滩地已达到8万余亩,侵蚀沟6500余条,水土流失面积达700万亩。

2、林业生态体系工程建设

“十五”期间,林业主要通过“五大转变”、“六大工程”带动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全市以森林分类经营为重点,启动国家级公益林建设工程285.3万亩;地方级公益林建设工程14.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2.1万亩;三北四期工程造林1.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防护林建设工程3.45万亩;薪炭林工程造林1万亩;浅山区以封育为主的次生林归户经营管护65.8万亩;封育工程1万亩;以生产胡枝子种子为主的哈多河胡枝子种子基地1万亩;现代化苗圃基地300亩,年产各种苗木1500万株。

3、林业产业体系发展

到“十五”期末,林业培育经营商品林270万亩,年生产商品材1.2万立方米,产值480万元。林区畜牧业生产达10万头只,年产值2630万元。林区农业种植9.1万亩,年产值1500万元。以榛子、山野菜、野生菌类等山货产品产值3390万元。林业总产值达8000万元。

4、畜牧业发展对生态和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我市目前畜牧业存栏数为150余万头只,年产值4亿元。野生山货产品年产值2亿元,受畜牧业的影响年产量不足4000万元,山货损失达1.6亿元;对天然更新、树木生长的损失1.27亿;对草场损失1.6亿,荒山次生林下草、灌木损失2.69亿元;山杏林结实损失0.1亿元。此外,畜牧业种群超载,造成了植被的减少,增加了地表径流,引起河流干沽,水生动物资源、陆生动物资源种群受到影响,有些物种存在灭绝的可能。资源总量逐年减少,初步测算主要经济类动物资源减少1.46亿元,主要鱼类、两栖类资源年减少0.03亿元。畜牧业全部野生动植物资源年损失消耗及影响达8.72亿元。按生态效益计算,全市将每年损失100余亿元。

三、对当前林业形势的分析

当前林业处在生态破坏和生态治理相持阶段,实质上是在治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所有破坏的综合作用力的相持。针对我市生态建设的林牧主要矛盾。我们要抓住呼伦贝尔市生态畜牧业现场会的有利契机,认真贯彻执行“三大措施”,一是全面禁牧,禁不是不发展,而是更好的发展。二是坚决退耕,退耕不是不种,是要种的更精,更有效益。三是调整结构,从以种为主向以养为主过渡,最终向以加工为主转变。

XXX市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城市,也是农牧业大市。生态地位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我们要更新观念,注重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方式。

四、对今后林业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1、工作思路

以生态体系建设为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育林,围绕林业做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需求导向,生态优先,生态和产业相互促进,加快森林分类经营步伐,合理利用森林、林下资源,坚持依法治理、科教兴林,全社会办林业。

在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林业快速发展,必须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十五”期末,通过努力,XXX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4.58%,森林经营面积达到48万公顷,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的遏制,林业产值达到8000万元,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2、工作重点

加强公益林建设,完善分类经营管理机制和林下后续产业开发利用加快商品林培育步伐。进一步完善林区林下草场生态准入管理运行机制,控制林地草场畜牧业载量。按照呼伦贝尔市生态畜牧业现场会“三大措施”建立健全生态安全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做到场站有基地,场站有项目,各场站都要建立榛子经济林培育生产基地,按照榛子林经营实施方案进行划区轮割培育,同时建立榛实害虫测报综合治理科研基地,加大防治力度提速榛实产业增值。在保护好林下资源的基础上,以蒙森公司为龙头,山野菜三个系列八个品种,蒙森榛子王、保健茶,做大做强野生山货产品业。在伊其罕林场特种养殖业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扩大野生动物繁殖饲养规模。建立胡枝子种子、樟子松生态林、山杏种子林三个万亩工程。建立浅山区次生林归户经营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地栽木耳,改造次生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提高林地生产能力。完善归户林地、人工林地产权制度,加快森林、林木、林地依法合理流转。放开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林权制度,实现经营主体多元化。

3、“十一五”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公益林建设后续项目。

(2)灌木榛子林种实害虫榛实象甲综合治理项目。

(3)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

(4)生态公益林封育项目。

(5)达斡尔乡生态林建设项目。

XXX市是一个林业大市,在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发展中,要重视全社会注重生态道德的培养,注重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如前所述,在注重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看到其消耗资源及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投入产出比例。一个区域的生态水平,标志着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程度。就XXX市而言,打造良好的生态体系和产业链条是XXX市立足于实际之本,特别是在工业建设上要避免污染环境的工业,从长远和绿色品牌的创造作为XXX市今后奋斗目标。

第三篇:中国健康产业体系和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白书忠

中国健康产业体系和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白书忠

2009-06-21 12:01:50|分类: 健康产业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自2004年以来,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国健康产业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尽管前三次论坛在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应用技术、服务模式与实践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有关中国健康产业与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建设问题涉及比较少。

如何加快中国特色健康产业体系与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步伐,实现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是摆在我们大家,特别是从事中国健康产业与健康管理学理论研究、科研与教育培训以及广大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党的“十六大”提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党和我国政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一。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健康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源于健康,健康就是GDP。据世界银行统计,过去4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8%-10%都来源于健康的人群,亚洲经济腾飞30%-40%源于健康人群,可见,健康不但是GDP,而且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8年来,平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1981年的67.9岁,再从1981年的67.9岁增长到目前的72岁,为经济起飞提供了雄厚的健康人力资源。2004年1-9月,卫生部对北京12家大型医院医疗收入统计调查表明:北京每年约有1500万人次看病,100万人次住院,共消耗近200亿元人民币,尽管北京目前有各类体检中心和体检机构500余家,但做健康体检的人数远远少于看病人数。

随着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年化、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卫生和医疗费用快速增加,这是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人均卫生总费用逐年增加,20多年增加了12倍,增长速度很快。发达国家人均健康费用,也是逐年增加,其中美国最高,2002年达到5000多美元,是我国的70多倍,2002年我国只有450多人民币。200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百分比只有5.41%,而美国占14.6%(表1)。

1.增进健康可以带来经济收益:如WHO正在全球低收入国家开展的一项针对传染病和营养缺乏症的“基本干预措施”,通过每年救治800万个生命,预测可获得3.3亿个“适能调整损失年”,而每个“适能调整损失年”在2015年可平均获得年收入563美元,因此获得3.3亿个“适能调整损失年”的直接经济收益将达到每年1860亿美元。

2.健康缺失可以阻碍经济增长:我国乙肝新发病例会带来425.5万“适能调整损失年”的损失高达321亿元人民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每年造成数千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仅心血管疾病一项每年造成1300亿元的人民币损失。卫生总费用不足和不良结构直接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提高。尽管医疗费用的年增长率远高于GDP增长,但对重大疾病的总量控制未见明显效果。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不能单靠“药片和手术刀”,而应主要依靠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所谓健康产业,是指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提供产、学、研产品与相关健康服务行业总称。健康产业是建立在医药卫生产业基础上,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最终目标的综合性产业。健康产业一般分为医疗相关产业和健康相关产业。

1、我国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乃处在初始阶段: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但相比之下,我国的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则相对滞后或刚刚起步,不能适应或跟不上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伴随着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进程的步伐加快及国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人们对健康和医药卫生保障及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和提高,而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对医药卫生的投入无论从总量、所占份额及增长率,均不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负担不起疯狂增长的医疗费用,特别是卫生总费用结构不良,用于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和管理的费用明显偏低,从而影响了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进程。

我国现有的健康产业(如保健品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如体检行业)虽然发展较快,前景看好,但无论从投资规模、服务模式、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产品质量和总收益方面与发达国家明显的差距。由于健康管理在我国兴起时间短,在学术理论研究与产品产业及行业实践活动等方面出现和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健康管理学术理论研究滞后,因而不能满足和适应健康管理行业和健康产业产品迅猛发展的需求;二是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建设跟不上健康管理行业和健康产业产品市场化进程,适应不了国际健康产业与健康管理行业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与挑战;三是盲目照搬的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健康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服务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体系和实践服务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作为现阶段我国卫生与健康产业的基础和核心的医疗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和相关产品研发成本和技术含量增加,使得医疗费用迅速及大幅度增长,远远超出了政府和民众的承受能力,而相比之下作为“上游”的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的体系、技术及运营模式和作为“下游”的社区卫生服务及农村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则明显滞后和不适应,其结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严重,也不能在短时期内从根本上解决。以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维护、改善、促进和管理健康为核心的中国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虽然刚刚起步,但服务需求明显,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行业推进速度和市场化进程加快,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经济潜力,而相比之下中国健康产业的行业体系和健康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步伐明显滞后或不能适应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需求和市场化要求,因此必须加快我国健康产业的体系建设和健康管理学术技术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步伐。

2、我国医药保健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医药保健产业(广义健康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国现有通过GMP认证的医药生产企业4000多家,医疗仪器生产、经营单位约5500家,中外合资合作的有500余家,共计10000余家医药保健企业和23000个产品品种(其中化学药品4000余个、中药品种8000多个,各种类型医疗器械11000余种)。医药保健产业销售渠道多元化,销售收益逐年稳步增长。2006年全国药品(中成药和西成药)的销售总额为2500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达20%左右;医疗器械销售总额达548亿元人民币,并且以每年14%-15%的速度增长。中药保健品贸易快速发展,亚洲为主要出口市场。2006年我国中药进出口总额达到13.89亿美元,中药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0.90亿美元,同比增长28.45%,亚洲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共出口9697万美元。保健康复用品贸易快速稳定增长。其中按摩器在2007年1-2月出口到127个国家和地区,收益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18.02%。中国保健品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我国共有保健品企业5000余家,年产值500亿元人民币。2005年世界保健品市场销售额为2000多亿美元,中国约占市场份额的3%。保健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预计2010年,我国保健品销售总额将达到1300亿元人民币。

医疗相关产业包括药品产业、医疗仪器与设备产业、体外诊断技术产业、其他产业(民族和民间医药)。200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4.73%,而药费占2.09%,占卫生总费用的44.2%,相当于人均317元人民币;从1990年到2004年,药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持续增长,从0.5%上升至2.0%以上。新近北京市科委报告表明,全球药品市场仍将适度增长,增长率为5%-6%,市场总量将达到6650亿-6850亿美元;全球生物技术药品、仿制药增长速度将达到13%-14%,专科用药增长速度将达到10%-11%,增长速度引人注目。全球肿瘤药品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2007年需求将达到400亿-450亿美元;2007年我国医药总产值将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

健康相关产业包括:保健品产业、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产业、健康保险业、健康信息产业、体育及相关产品产业、老年颐养和抗衰老产业、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健康传媒和健康文化产业。

3、健康体检行业发展现状:目前国内体检机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附属于各级国有医院的体检中心仍然是当前我国的主要体检机构;(2)国有独立的体检中心:如北京市体检中心;(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的体检服务机构;(4)专门从事健康体检的独资、合资及民营独立的体检机构;(5)附属于民营医院的体检中心;(6)依托于疗养院的健康体检中心等。其中公立医院体检机构仍然是我国当前健康体检行业的主力军;民营连锁体检机构是一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体检行业生力军;第三方体检中介机构的兴起,给我国体检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体检机构面临观念转变和向健康管理转变的双重挑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各式各类体检机构近5000家。

4、中国健康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党和政府对全民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投入进一步加大,“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的卫生工作方针越来越深入人心。根据新华社授权发布的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的摘要,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中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资金达312.76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人民币,增长86.8%,成为2007年中央预算支出项目中最高增幅项目。我国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挈机,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对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投资趋向日益明显;被称作“财富第五波”的全球化健康产业浪潮对我国传统医疗保健及健康相关产业的冲击和影响不可阻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子的流行和曼延已成为当前我国第一位的公共卫生负担和影响国人健康的主要威胁,是中国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最大需求;以三级医院为主体的临床体检机构和以民营体检连锁经营为主要模式的新兴健康体检服务行业悄然兴起,为我国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关学会和协会的成立及科研学术平台的建立,为我国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技术支撑和内在动力源泉。

三、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体系构件

1、健康管理学主要研究内容与要求:健康管理学是一门集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源于和依赖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但并不同于传统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健康和健康的维护与促进;它所进行的医学服务主要内容是健康检查、健康评估、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健康检查是基础、风险干预是关键,管理(个人、社会)是重点,健康促进与改善是目的。它所创建的医学服务模式是以人为本,主动、系统的全程健康监管与跟踪服务。更加注重人的健康素质的提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是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方针实实在在的体现。

健康管理学发展的原则:中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模式,不能照搬美欧国家健康管理的发展模式,但应吸取他们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与方法;中国健康管理学科体系的建设应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突出特色,以不断满足国人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为最高目标;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充分发挥传统的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养生的优秀文化,创立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技术手段与运营模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学科进步;注重教育培训与人才建设,促进学科优秀人才成长。

3、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建设的目标:(1)坚持一个目标:创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学理论和学科体系。(2)搞好两个结合,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实现管理信息化;与金融保险行业的结合,解决服务对象大众化。(3)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辩病体检向健康检查评估转变;二是从单纯的体检服务向健康风险干预、健康维护、促进医学服务转变;三是从以患者为中心的被动医学服务模式向以人为中心,主动连续、全程现代医学服务模式转变。(4)抓好四个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即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医学技术研究和应用。(5)做好五个方面服务:一是健康教育与指导。增强服务对象的健康意识,提高主动健康的能力;二是规范的健康体检服务;三是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实施;四是健康信息、档案管理服务;五是健康促进医学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6)构建六大体系:宏观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主要研究国家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宏观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问题。包括国家健康立法、公共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政策与策略、公共和(或)公益性健康管理与卫生服务机构、机制与模式以及相关法及法规的研究制定等。微观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主要研究个体和(或)具体群体(包括家庭)的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改善与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管理,健康素质与能力管理,健康体适能监测与促进管理,健康与劳动力资源管理,营养、运动与健康管理,主动性整体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性健康管理等。健康风险控制管理学科体系主要研究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诸多风险因子的检测评估与风险控制管理问题。健康信息技术与健康保险服务管理学科体系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健康保险险种设立和应用问题。健康技术和服务产品研发与应用体系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要求研发和推广应用健康管理技术和与服务产品问题。中医治未病与特色养生保健学科体系主要研究如何将传统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理论与实践传承、发展。

拓展健康管理服务领域包括开展城市社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开展重点大型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开展院校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探讨第三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探讨农村合作医疗健康管理医学服务。

4、当前健康管理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整合跨学科学术资源,建立中国健康管理领域专家组织和从业者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体系研究和实际探索;加快健康管理学术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步伐,努力办好《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研究制定健康体检技术规范和评估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促进国际先进健康管理理念和技术在中国应用,促进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和融合;开展健康管理相关医学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业和学科建设的和谐发展;开展健康管理学专业教育与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在中国的兴起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提高国人健康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利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产业规模较小,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完整的健康管理卫生服务体系与模式尚未形成。但它适应世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顺应了国际、国内“以人为本”,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大趋势,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终会随时间的推移和自身的不断进步而昭示于天下,惠泽众生。

第四篇: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县作为一个林业重点县,如何深入领会中央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加强林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显得紧迫、重要。根据上级领导部门安排,我们就“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那一世范文网-,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

一、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1、基本概况

县位于山脉南坡西端,是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土地总面积万亩,林业用地面积达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万亩。共有5

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万亩。我县国有林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尤其是林场下设的管护站点,在停止商品性森林采伐后,原来的交通便道由于缺少资金养护,已大多毁损,给管护人员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难。现有职工人数214名,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护,同时发展有少量的种植和养殖业,按计算,职工平均收入为元。职工住房条件较差,有不少都是70、80年代修建的平房建筑,年久失修,漏雨、脱落现象严重。职工就医基本是在当地卫生所,条件简陋、设备不齐、药品不全,医护人员水平不高,对突发疾病和重病基本无力,职工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2、发展现状

自1998年按照国家政策全面停止商品性森林采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国有林场失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办公经费严重短缺,职工工资难以保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反复学习中省市有关文件,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后,国有林场调整发展思路,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确保森林安全;二是按照“林上搞管护、林下搞开发”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兴办林业产业;三是鼓励和引导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积极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增加个人收入。目前,我县共有3个重点林业产业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分别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山风景区建设、漂流山庄建设,特种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等多种经营项目也初具规模。虽然还没有走出困境,但整体发展趋势良好,林业第三产业链正在逐渐形成,林区特色经济亮点在逐渐显现。

二、国有林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缺乏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林业建设开发资金来源渠道少、投入小,缺乏科技支撑,因此,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产业的开发程度和基础设施整体建

设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2、管理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近年来国有林场经营情况不好,吸收人才困难,目前参与林业建设的在岗职工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偏低,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我县林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3、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较为封闭,知识更新速度慢,参与林业建设的职工受教育程度不高,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认识很不足,就算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也显得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对林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经营管理、对所在林区群众生活水平的帮助以及对林业发展未来的理解和认识上。

三、国有林场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县作为一个林业重点县,国有林场

占据了近1/3的土地面积,且掌握着最好的森林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1、在木材采伐性经营时期,国有林场曾是我县林业生产建设中的主体,为县级财政提供了近40%的财政收入,同时带动了运输、餐饮、服务等其他行业,消耗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闸口石国有林场所在地营盘村,总人口还不到300人,在木材采伐性经营时期共开有商店8间、旅社4间、饭馆5间,理发、舞厅、修理等服务行兴红,为当地老百姓人均增收350元左右。目前,当地来往人群稀少,商店、旅社、饭馆等纷纷关门,街道冷清。

2、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林区发展也应该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整体之中。林业与农业都是第一产业,属大农业范畴,两者密不可分,居住上林农交错,种植上林农复合经营,有的人还一人两业,亦林亦农。林业和农业

都是最基础的产业。森林是农业和农村的生态屏障,林业建设关系生态安全,一旦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但农业生产要受到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将不断恶化,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所以说,林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四、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正在扎实稳步的推进。目前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还存在很多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1、主要矛盾:一是国有林场职工的工资核拔以九九年工资基础核定的,几年来大幅度的工资调升,晋级等因素上级核拔天保经费时并未考虑,致使职工工资的不能按时发放,收入只能维持正常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线上,这与新农村建设相矛盾;二是我县国有林区主

要分布在县域边缘和高海拔山区,职工长期扎根深山老林,文化生活贫乏、信息闭塞,尤其在冬季大雪封山后一些管护站几乎与外界隔绝,几个月见不到人。再加上没有培训学习机会,职工进取精神差,观念守旧、思想落后、随遇而安,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很不相符;三是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场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林场经济状况陷入困境,原有林区道路无力养护,造成林场至基层天保管护站大部分不通车,现在还有大部分管护站不通电,不通电话,基本停留在“原始”状态,极大制约着林区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很不适应。

2、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国有林场的基层天保管护站都是在森林采伐时期修建的,禁伐后林场正常的办公费是都无着落,哪能挤出钱来维修房屋?现在大部分管护站房屋地基下沉、房面变形、陈旧破损,尤其是雨天“小雨小漏,大雨大漏”,有些已近危房无法居住,突显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林区产业发展步履艰难。天保工程启动后国有林场机制转轨,步入二次创业的艰难历程,林场相继开发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服务业,由于林场大多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缺乏科学指导和超前开拓理念,使一些产业缺乏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缺乏建设资金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一些前期投入较大管理周期长的产业得不到及时投入而停滞不前。国有林场产业发展既形成不了规模产业明显效益,又没有一个名特拳头产品,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三是林场的职工养老统筹等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林场的性质是事业单位,这在森林采伐时期都是明确的,可现在职工养老统筹都按企业性质对待。这极大增加了职工后顾之忧,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也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是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

从林区发展整体角度出发,林区尤其是国有林场的基层天保管护站,长期

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通讯和房屋破旧等实属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最薄弱的环节。

五、林区发展与新农村相结合的方向、思路、途径。

国有林区仍然处在一个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相持的攻坚阶段,既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建设和谐林区,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成为国有林场的主题和重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国有林场应坚持方向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林业法律法规,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林区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争取项目带动林区发展,稳固职工队伍,保持林区发展健康态势,为新

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付出艰辛的努力。作为国有林场在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的思路是:既要突出林业的生态主体地位,又要达到林业绿色富民的作用。

1、以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切入点,认真宣传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强化责任,依法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保护,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创建和谐林区环境。

2、认真调查、精心规划、科学设计,按照“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积极申报,争取林区发展立项投资,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产业开发建设,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力争把国有林场原基层管护站的道路、供电通讯工程、站房维修列入重点项目,通过参与新农村建设,使

林区的交通条件、职工照明、通讯设施、居住条件有根本的改观,并通过充分利用林区独特环境和自然资源促使整个林区种植业、养殖业、旅游服务业等产业链有机链接,蓬勃发展,达到生态优良、环境更美、面貌更新、产业发展、经济增长、职工增收的目的。

3、加大国有林场苗圃经营和管理,树立市场经济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念,继续完善苗圃管理制度和措施,培育出产量高、质量好、病虫害少,具有市场销路、经济价值高的美化苗木,以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苗圃的作用。

4、加强职工文化及专业知识培训,大力发展科技兴林活动。林区发展要胸怀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积极争取和实施科技支撑,科技推广、科技产业等项目,加快林业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抓好科技兴林活动,人才培养尤其林业实用人才培养是关键,国有林场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以选拔骨干职工保送培训和林场集

中学习结合,开展多种灵活的职工受教育活动,做到缺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学以致用,不断使职工更新知识、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来。

六、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需求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通过实地调研,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存在一些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应一方面积极挖掘潜力,寻找优势,克服奋进,化解矛盾,另一方面还需1 2 下一页

第五篇: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xx县作为一个林业重点县,如何深入领会中央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加强林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显得紧迫、重要。根据上级领导部门安排,我们就“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1、基本概况

xx县位于xx山脉南坡西端,是xx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土地总面积294.1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达261.2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30.60万亩。共有5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76.263万亩。

我县国有林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尤其是林场下设的管护站点,在停止商品性森林采伐后,原来的交通便道由于缺少资金养护,已大多毁损,给管护人员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难。现有职工人数214名,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护,同时发展有少量的种植和养殖业,按2005年计算,职工平均收入为1541.7元。职工住房条件较差,有不少都是70、80年代修建的平房建筑,年久失修,漏雨、脱落现象严重。职工就医基本是在当地卫生所,条件简陋、设备不齐、药品不全,医护人员水平不高,对突发疾病和重病基本无力,职工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2、发展现状

自1998年按照国家政策全面停止商品性森林采伐,2000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国有林场失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办公经费严重短缺,职工工资难以保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反复学习中省市有关文件,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后,国有林场调整发展思路,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确保森林安全;二是按照“林上搞管护、林下搞开发”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兴办林业产业;三是鼓励和引导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积极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增加个人收入。目前,我县共有3个重点林业产业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分别是xx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xx山风景区建设、xxx漂流山庄建设,特种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等多种经营项目也初具规模。虽然还没有走出困境,但整体发展趋势良好,林业第三产业链正在逐渐形成,林区特色经济亮点在逐渐显现。

二、国有林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缺乏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林业建设开发资金来源渠道少、投入小,缺乏科技支撑,因此,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产业的开发程度和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2、管理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近年来国有林场经营情况不好,吸收人才困难,目前参与林业建设的在岗职工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偏低,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我县林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3、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较为封闭,知识更新速度慢,参与林业建设的职工受教育程度不高,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认识很不足,就算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也显得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对林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经营管理、对所在林区群众生活水平的帮助以及对林业发展未来的理解和认识上。

三、国有林场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xx县作为一个林业重点县,国有林场占据了近1/3的土地面积,且掌握着最好的森林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1、在木材采伐性经营时期,国有林场曾是我县林业生产建设中的主体,为县级财政提供了近40%的财政收入,同时带动了运输、餐饮、服务等其他行业,消耗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闸口石国有林场所在地营盘村,总人口还不到300人,在木材采伐性经营时期共开有商店8间、旅社4间、饭馆5间,理发、舞厅、修理等服务行兴红,为当地老百姓人均增收350元左右。目前,当地来往人群稀少,商店、旅社、饭馆等纷纷关门,街道冷清。

2、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林区发展也应该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整体之中。林业与农业都是第一产业,属大农业范畴,两者密不可分,居住上林农交错,种植上林农复合经营,有的人还一人两业,亦林亦农。林业和农业都是最基础的产业。森林是农业和农村的生态屏障,林业建设关系生态安全,一旦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但农业生产要受到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将不断恶化,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所以说,林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四、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正在扎实稳步的推进。目前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还存在很多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1、主要矛盾:一是国有林场职工的工资核拔以九九年工资基础核定的,几年来大幅度的工资调升,晋级等因素上级核拔天保经费时并未考虑,致使职工工资的不能按时发放,收入只能维持正常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线上,这与新农村建设相矛盾;二是我县国有林区主要分布在县域边缘和高海拔山区,职工长期扎根深山老林,文化生活贫乏、信息闭塞,尤其在冬季大雪封

山后一些管护站几乎与外界隔绝,几个月见不到人。再加上没有培训学习机会,职工进取精神差,观念守旧、思想落后、随遇而安,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很不相符;三是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场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林场经济状况陷入困境,原有林区道路无力养护,造成林场至基层天保管护站大部分不通车,现在还有大部分管护站不通电,不通电话,基本停留在“原始”状态,极大制约着林区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很不适应。

2、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国有林场的基层天保管护站都是在森林采伐时期修建的,禁伐后林场正常的办公费是都无着落,哪能挤出钱来维修房屋?现在大部分管护站房屋地基下沉、房面变形、陈旧破损,尤其是雨天“小雨小漏,大雨大漏”,有些已近危房无法居住,突显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林区产业发展步履艰难。天保工程启动后国有林场机制转轨,步入二次创业的艰难历程,林场相继开发了种植业(如西洋参、天麻、猪苓)、养殖业(如养羊、养蜂、养林麝等)和旅游服务业,由于林场大多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缺乏科学指导和超前开拓理念,使一些产业缺乏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缺乏建设资金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一些前期投入较大管理周期长的产业(如西洋参种植)得不到及时投入而停滞不前。国有林场产业发展既形成不了规模产业明显效益,又没有一个名特拳头产品,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三是林场的职工养老统筹等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林场的性质是事业单位,这在森林采伐时期都是明确的,可现在职工养老统筹都按企业性质对待(有些市县通过做工作已纠正过来,而我们县上的国有林场尚未得到解决)。这极大增加了职工后顾之忧,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也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是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

从林区发展整体角度出发,林区尤其是国有林场的基层天保管护站,长期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通讯和房屋破旧等实属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最薄弱的环节。

五、林区发展与新农村相结合的方向、思路、途径。

国有林区仍然处在一个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相持的攻坚阶段,既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建设和谐林区,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成为国有林场的主题和重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国有林场应坚持方向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林业法律法规,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林区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争取项目带动林区发展,稳固职工队伍,保持林区发展健康态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付出艰辛的努力。作为国有林场在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的思路是:既要突出林业的生态主体地位,又要达到林业绿色富民的作用。

1、以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切入点,认真宣传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强化责任,依法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保护,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创建和谐林区环境。

2、认真调查、精心规划、科学设计,按照“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积极申报,争取林区发展立项投资,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产业开发建设,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力争把国有林场原基层管护站的道路、供电通讯工程、站房维修列入重点项目,通过参与新农村建设,使林区的交通条件、职工照明、通讯设施、居住条件有根本的改观,并通过充分利用林区独特环境和自然资源促使整个林区种植业、养殖业、旅游服务业等产业链有机链接,蓬勃发展,达到生态优良、环境更美、面貌更新、产业发展、经济增长、职工增收的目的。

3、加大国有林场苗圃经营和管理,树立市场经济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念,继续完善苗圃管理制度和措施,培育出产量高、质量好、病虫害少,具有市场销路、经济价值高的美化苗木,以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苗圃的作用。

4、加强职工文化及专业知识培训,大力发展科技兴林活动。林区发展要胸怀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积极争取和实施科技支撑,科技推广、科技产业等项目,加快林业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抓好科技兴林活动,人才培养尤其林业实用人才培养是关键,国有林场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以选拔骨干职工保送培训和林场集中学习结合,开展多种灵活的职工受教育活动,做到缺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学以致用,不断使职工更新知识、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来。

六、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需求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通过实地调研,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存在一些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应一方面积极挖掘潜力,寻找优势,克服奋进,化解矛盾,另一方面还需要上级予以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1、资金投入:

(1)、国有林场至天保管护站的道路、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应纳入新农村建设项目中一并实施,从根本上改观林区面貌。

(2)、林区发展中基层天保管护站房屋急需维修,请上级考虑通过新农村建设纳入所在村组“农村三改两建”

下载白龙江迭部国有林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探讨(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龙江迭部国有林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探讨(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发展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公司发展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准则。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其中,管理制......

    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发展

    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全面推迚现代林业发展河南省新乡市林业局局长 赵秀志 2007年7月9日 随着现代林业理念的提出,林业建设由过去的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共存,逐步向现在的生......

    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 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 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态势, 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

    公司发展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5篇

    公司发展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企业的管理工作发展必然需要经历如下一些阶段: 1、建立初期,"救火",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2、发展中,"规范化",完善与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并培训实......

    临漳县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临漳县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研究分析临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特点和问题 临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特点及现状 临漳县地处河北省邯郸市最南部,与河南省安阳市接壤,三国时......

    改革开放30年国有林场改革与林业产业发展剖析

    改革开放30年国有林场改革与林业产业发展 一、国有林场改革 呼伦贝尔市总国土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其中:大兴安岭林区为16.3万平方公里,呼伦贝尔草原牧区为8.1万平方公里,嫩江......

    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样例5)

    **县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 调 研 报 告 ***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林业作为全县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何进一步发挥林业......

    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共五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xx县作为一个林业重点县,如何深入领会中央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加强林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