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校长应该专门从事教学管理
教学校长应该专门从事教学管理
桦甸市第一中心校赵伟
内容提要:教学副校长是校长在教学方面的助手,协助校长领导学校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总指挥。校长兼课有很多弊端,因为校长会议多,迎接上级检查多,很难保证自己正常的教学时间,所以教学校长要专门从事教学管理,依据教学副校长的工作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主题词:教学副校长兼课弊端
参考文献:《中国教师报》《教学与管理》《业务校长工作职责》
教学副校长要协助校长领导管理全校教学业务工作,要全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制度的教学计划,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各项规定。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开展岗位练兵,组织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总指挥。
我作为教学副校长同意反方观点,也就是说教学校长应该专门从事教学管理。不断端正办学思想,遵循教育规律,掌握内外教育动态,从实际出发,对学校实行目标管理,协助校长制定并实施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计划,并及时检查、总结、汇报。因此,校长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如何激励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大胆创新,进行教育和教学研究。培养教师、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研,让教
师成名成家,树立教师的信心。不断端正办学思想,遵循教育规律,掌握内外教育动态,从实际出发,对学校实行目标管理,协助校长制定并实施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计划,并及时检查、总结、汇报。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教研组、备课组会议和各种教学活动。深入课堂,坚持经常听课,坚持调查研究,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监督、控制,对教师提出奖惩意见。主持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协助校长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负责教师培训,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协助校长领导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能。协助校长协调好有关教学部门的关系,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协助校长领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
校长进课堂的好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不脱离教学一线。校长兼课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校长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教育理念。如果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将自己沉于事务性工作中,则失去了对教学的指导权,在决策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以至于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不脱离一线,就可以将最先进的教育信息、改革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专业
化校长。
2、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校长上课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引领作用,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示范作用。另外还可以树立领导威信,对建立务实型领导班子有着不可轻视的促进作用。同时,校长的以身示范可以充分调动干部教师们参与研究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务实重行、善于研究思考的教研氛围。
3、密切干群关系。校长兼课可以最深入地了解体会一线教师的酸甜苦辣,体察群众冷暖,树立人本管理思想,更好地为教职工服务。因此可以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再说了校长上课的弊端。
1、不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校长兼课必须扎扎实实地完成一科教学任务。包括教案的书写、本簿的批改、定期的考核等。先不说质量怎样,仅就这定期上课就难以保证。有时候突然来电话说开会,有时候必须要参加一些活动。课一旦耽误,再补很难。这样,很多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2、为教师造成心理负担。校长每到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教师总在学生前面讲,一定要好好表现,别惹校长生气。其实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小天地,或者说是班主任的天地。每个天地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每个班主任都不希望所有的问题暴露在校长的眼皮底下。这就像班主任需要天天接受校
长检查是一样的。班主任需要有自己的隐私,不为领导知道的隐私。
在一个学校中,每个岗位都有它固定的职责。校长有校长的职责,教师有教师的职责。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校长也不可能例外。如果校长把自己完全定位在一个教师的职责上,就不能充分履行校长的管理、指导及服务职能。所以,我不主张校长兼课。
2008.10.16
第二篇:校长应该抓教育教学管理
校长应该抓教育教学管理
目前,我国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教学,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面临严峻的挑战。校长或为普九,或为验收,或为网络资金,或为学校晋级,······忙得不亦乐乎,根本不可能具体地抓教育教学,向管理要质量也只能在报告里阐述,对教师业绩评价也只能是一张学生试卷来定。前几年批评了“高分低能”,可是几年下来竟然出现了不得不承认的“低分低能”现象。
笔者一直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经历了从“文革”后期到“创建和社会的今天,目睹了“开门办学”到“素质教育”的变故和改革,思绪万千,值此七一佳节进言,望校长们从忙碌的应酬中,抽出身来,着实地抓抓学校的教育教学。
抓好学校教育教学环节刚性管理
1、抓好“两处”的管理,“从实从精”
政教处和教务处非务实者不能,非精干者不能,两处不光是协助校长抓好教风,更应该脚踏实地抓好学风建设。两处既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者,更是教育教学的“管理器”和“事物所”
2、抓好钻研教材管理,“从实从深”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学生知识提供了基本材料,钻研教材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因而,校长在教学管理上要抓好对教师钻研教材的管理,引领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备好每一节课,从知识深度广度钻研教材,力求教师知识精、业务熟,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等工作落在实处。
3、抓好课堂教学管理,“从实从活”
所谓“实”就是课堂的教学环节落在实处,不作秀,倡导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课堂结构改革。所谓“活”就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灵活,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要强调“三动”——动口、动手、动脑,体现“三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抓四个环节,即听、说、读、写。
4、抓好教师批改作业,“从快从严”
所谓“快”就是批改作业要及时,不拖拉。所谓“严”就是在批改作业和辅导的手段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抓好教学过程的柔性管理
(一)、视察学生的主动性
1、每当下课以后,学生是否围在教师身边问这问那,并且学生都是在争先恐后地企盼着教师的解答?
2.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学生有没有用一些难题来考考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怎样做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去请教老师?还是遇到问题不经思考就匆忙地向老师发问?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问题?有没有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
(二)视察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在课堂讨论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个问题,教师采取的是怎样的指导思路?是不是二名以上的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就急于把答案说出来了?
2.有没有具体措施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的答案不正确的时候,教师是怎样做的?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分解,还是转换了话题?
3.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是积极地旁观还是时常打断学生的回答?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了吗?尤其是在布置背诵的任务时教师是否告诉了他们怎样去背诵?
5.在教学时,你的学生是以怎样的表情来听课的?是不是始终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面部表情是不是有一种满足的微笑?
6.每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是不是多数学生都会积极响应?进而展开热烈的讨论?还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学生不为教师的焦急所动?
7.课堂上教师为学生留下的有效时间是多少?能不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积极地活动?
8.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是否注意了学生的不同层次问题?是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思考题?
第三篇:校长应该干什么
校长应该干什么
王哲红
“党政工团队,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退”,这是校长每日要面对的。繁杂的日常事务,各种各样的会议文件,搭车式的抽查、检查、验收、评估,花样繁多,折腾得校长常常不知自己是谁、是干什么的?诸如“普九领导小组组长”、“职评领导小组组长”、“体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计生领导小组组长”、“家长委员会主任”、“治安领导小组组长”、“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坦诚直言,真说不清自己头上到底戴了多少“官衔”,而仅仅应付这些,就已经晕头转向、焦头烂额了。
然而,校长应该干什么、怎样干?这绝不是校长个人的事情,它关系到一所学校成千上万名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关系到成百上千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进步,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与存亡。因此,校长绝不能在疲于应付中被动地工作,心中始终要装着全校师生每一天的收获与进步,装着学校在改革中步步求实与求进的进程。
校长应该干什么?务实地讲,校长要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化为自己的办学思想,把千头万绪的工作有机地纳入自己的坚定不移的办学思路中,做到轻重缓急、分身有术、泰然处事。
校长必须要善于学习
有位智者说过“干一行,爱两行,学三行”。传统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念,早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应当是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活水源。更何况一校之长,不闻窗外事,不触摸时代脉搏,不站在时代的潮头,又怎能掌好一所学校的舵?我本人对此感触颇多。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
近年来我抓住机会,先后参加了厦门市首期校长提高班、厦门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党外干部培训班、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的学习。在厦门教育学院、市委党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培训学习中,涉及政治的、时事的、学术的、管理的知识内容,每堂课都给了我力量,让我心胸豁然。即使是一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和与教育无关的“窗外事”,也能让我受益匪浅。由于“见识”的不断积累,使思想有了深度和广度,当各种信息交汇到自己面前时,才不会茫然而不知所措。
2.组织和参与学校的培训。
学习化组织是最具竞争力的,重视并创造条件让全校教师投入学习,个人和集体都受益颇多。可以说,我是用尽了浑身的解数。
(1)意识强,嗅觉灵,抓住机会请专家。
每次走出校门,我都有很强的意识:能为老师们带回点什么?自己要受益,更要让大家受益。听到一堂好课或探到专家到厦门,我就变着法儿往学校里请。于是,普通的小学校园里常有名家光临:上海《动手做》报社的主编于宙,全国十佳青年教师刘可钦,北京创造教育专家赵学谦,沈阳教科院院长王倍信,天津教科院院长张武升,北师大教授康健,上海师大附中校长胡瑞峰、中央教科所原副所长滕纯等著名专家、学者,纷纷莅临学校做讲座,使全校教师吮吸到浓缩的最精华的现代教育养分。
(2)高水准,求实效,创造条件搞培训。
尽管教师们定时定期地参与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但我们始终坚持根据学校办学要求和教师需求,举办校级培训。内容有师德教育、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创造教育理论、创造思维训练、军训、礼仪,还有新课程、课改理论与实践等;形式有讲座、座谈、实践训练、自学等,特别是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创造思维培训,很有成效。在一系列培训中,校长既是组织者,也是学习者,做到培训前预习,培训时积极参与,像个学生一样地发表看法,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培训后完成规定的作业。我对自己的要求总是严于对他人的要求,不仅要完成一般性作业,还要定期定额地完成自选的更高水平的作业。
3.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坚持每日读报刊、看新闻、读好书、关心国内外大事,特别留意在重大事件上党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决策和导向,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政治的敏感,使学校的教育工作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
订阅权威的专业杂志,如《人民教育》、《北京教育》、《上海教育》、《教师博览》等,是我每月必读的刊物。透过这几个窗口,一是能掌握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教育政策法规;二是能及时了解中央领导对教育的最新指示和办教育的思路;三是足不出户便能学习和了解到全国各地成功的教育经验和教育信息。这样,校长便能站在较高的位置来认识教育工作、从事学校工作,较为全面地了解教育的发展,带领全校教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学习并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一是参加校长提高班,系统地学习教育管理理论;二是通过参加各级组织的经验交流会,学习并借鉴其他学校的管理经验;三是勇于改革实践,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增长管理才干。校长要善于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我在一次市里组织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上发言后,厦门市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冯龙土评价说,如果不是经常认真学习,是谈不出这一番道理的。教育心理学专家周菁曾问我,你是用什么时间来学习的?同安一中特级教师黄金镇的话与我产生了共鸣:“善于用时间的零碎布,裁制出时间的成衣。”
校长要做表率、出思想、出策略
我受“十年**”影响,读书少,学历低,靠什么来领导一所教师的学历90%以上比我高的学校呢?我想,校长不一定是学问最高的,但必须是最有思想的,要有出思想、出策略的本领。
1.校长要做表率。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要做表率,首先要有较高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我常常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感染并带动全校教师,执着追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教师要为人师表,校长当为教师的表率。我把“无私”和“严于律己”作为应具有的最根本的心理品质,去实现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对工作务实求真、一丝不苟;不贪私利,不图名誉,廉洁自律;刻苦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宽以待人,能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一碗水端平,对人一视同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用不断超越一般规范的责任和觉悟,去铸就校长特有的人格魅力。
2.校长要出思想、出策略。
用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管理学校,是现代校长的责任。在融会了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全面分析我国教育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我和班子成员共同确立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思想,即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做到“一个目标,两个切人口”。“一个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爱祖国,讲文明,学创造,做主人”。“两个切人口”:从落实课程计划切人,开齐、开足各门课程,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从创造教育切人,打破校园沉闷的气氛,转换师生角色,最大限度地把学校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这一办学思路得到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及省市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无论接受上级任何一项新任务,贯彻各级部门任何一个新文件精神,都与这一办学思路结合将一切任务、指示、要求等,有机地纳入这一办学思路中。因此,学校能在大干世界中不走弯路、不受干扰、不飘浮摇摆,步步扎实地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每学期的学校工作总结,我感觉是校长在新旧教育观念碰撞的实践中,对先进教育观念的提炼。不在于总结成绩,而在于启示未来,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教育理念上得到升华。
毛泽东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那么,政策和策略也应该是校长治校的生命线。学校的政策应该是落实党的大政方针,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表现,适用于学校实际的实施细则。我在办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依法配套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印出较为完整的《教师手册》。同时,根据形势的要求、学校实践的经验及学校改革进程的需要,不断对手册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出策略即出点子,校长要充分发挥创造才智,想别人所想不到的,招招出新。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政策,才能办出一所鲜活的学校。依赖自己多年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和积累所产生的灵性,我管理的学校做到了不墨守成规、不落人俗套,学校年年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先进的办学经验。
校长要懂得用人之道
管理,说到底就是用人。用人,应该让人有安全感、有依靠,让人有幸福感、有长进,让人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空间。
让教师有安全感,即让教师没有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和危机。校园内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人格和作风。我常在教师会上讲:“任何一位教师无须花心思通过搞人际关系而赢得自己的地位,只须全身心投入工作,做出实际贡献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产生学校利益与教师个人利益间的矛盾;教师的工作也难免有过错,奖勤罚懒也难免会带来一些情绪;评优、晋级、调动、考核也难免牵扯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一句话,校长难当!可我却当得比较洒脱,因为,我敢于坚持该坚持的,我敢于维护该维护的,我敢于批评该批评的,包括对学校领导成员,对亲密的同事,对自己亲手提拔的干部,对花气力引进来的教师,我都一样的要求、一样的对待,因为原则和优劣的标准是惟一的,那就是要用工作来衡量、用事业来衡量。一个领导者,要能在管理中达到这样的境界:以平静、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不站在个人的角度去考虑得失,处处以是否对工作有利来解决矛盾纠纷,以真诚和宽容去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即人人都无须承受人际关系压力,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工作中充满真诚、团结、和谐、宽松和奋进的气氛,这是理想的工作氛围。它需要领导者具有对同志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来自于“真诚”两个字,即对同志的真诚,对事业的真诚。在我管理的学校里,老师大都很上进,你追我赶,但彼此又比较融洽、和睦,相互牵挂,相互帮助,不忌妒、不使小心眼儿,出头的鸟不会被枪打。凡是进入到这个集体的老师,都能很快被感染、被融化。而在工作之余,我与老师们可以有亲有疏,但工作要求却是一致的,甚至对亲密的同事的要求更高、更严,这是没商量的。也许最终我没有一个“亲信”,但我对得起所有的人,对得住事业,心胸坦荡,无怨无悔。
让教师有依靠,即在人遇到困难时不感到孤独无助。生活上,我常跟老师们说,大家都全身心地投人工作,为自己、为学校创造成绩,不必有后顾之忧。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学校就是你的依靠。我虽是一个女校长,却想让双肩坚强,让谁需要的时候都能靠一靠。我一直从多方面调动力量,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老师渡过难关:一是力所能及,倾自己所能;二是发动教师、热心家长和朋友相助;三是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让教师及时得到组织的了解和关爱。
让教师有长进、有舞台,即人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人人都有机会尽其才能地展示自我。我管理的学校是新校,90%是年轻教师,工作刚起步,一生路还长。我建立了这么多的制度来规范,邀请了这么多的专家进课堂吹毛求疵,布置了这么多的基本功项目训练,揽来了这么多的观摩课、示范课、参赛课、研讨课,把大家一个个推上台去亮相„„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追求事业。这样做的目的只为让大家不虚度年华,让群体间有竞争力,创造一个有竞争、有压力、有长进的空间和土壤,满足教师实现抱负的需要,激发年轻教师个个有成就,一生不遭遇淘汰。
“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这应是用人的最高境界。要让我所管理的学校成为名师的摇篮、人才的摇篮,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美好愿望,是我每天辛苦付出的出发点与目的。培养名师和人才,要做到量体裁衣。每学年开学前,我总要与学校主要领导再三思量,对每一个管理岗位的用人,对每一位年轻教师的提拔,认真地进行比较和筛选。水涨船高也罢,矮个子挑高也罢,总是要慎而又慎。应该说,学校之所以能蓬勃向上,得益于对干部大胆和正确的起用。当了十年校长,我一直在研究校长是什么,校长应该干什么?也一直在探索着走出一条新时期的校长之路。我是在不断地长进,但毕竟路还长,这是一条需要我付出一生、探索一生的路。在这条路上,我并不孤独,因为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有学校党政工领导成员的鼎力相助,更有学校老师的理解、支持与宽容。我相信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
第四篇:校长应该懂得“知行合一”
校长应该懂得“知行合一”
2012年8月21日《中国教育报》
■叶敬之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包括两层意思:其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其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所学校要想发展,校长必须懂得“知行合一”。
王守仁认为,知决定行,知是行之始。因此,“知行合一”,首先是“知”。作为校长,要达到“五知”。一是知政策,了解党和政府的有关教育政策、方针,有关教育的最新信息;二是知校情,包括学校处于本学区哪一个层次、有哪些优势和困难、如何定位、发展目标是什么;三是知教师,对于学校教师的性格、特长、水平、爱好等,要了如指掌;四是知学生,了解学生来自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家庭,入学成绩怎样、行为习惯如何;五是知方法,不论要实现什么目标、达到什么目的,都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校长当然必须掌握这些方法。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当校长针对本校存在问题开出“药方”、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提出措施以后,就要切实地去“行”。在“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坚持不懈。教育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效果。在这段时间里,情况甚至有可能反复,看上去还不如原来的样子,此时一定要坚定信念。就好比很多学校搞小组合作学习,桌子一拉开,学生对面一坐,发现学生比原来爱说话了,觉得班级乱了,于是赶忙宣布中止,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适合本校。结果,这些学校永远只能在低层次徘徊。
二、加强督查。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要有坚强的执行力;要想执行有力,就要把督查的工夫做足。要建立四级督查网络,即专门班子天天查,校长“偷闲摸空”查,班主任经常查,学生辅助查。查了以后不是批评了事,更重要的是整改。要把问题张榜公布,明确问题在哪里、谁是责任人、如何处理、怎样补救。
三、及时总结。确定做一件事情,要经常总结。在最初阶段,每天都要了解情况,做个小结,以后应该周有周结、月有月结。在总结过程中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改进,在改进过程中取得最大效果。不仅校长要总结,校长还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总结,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及时总结,不仅能避免误区、把事情做得更好,还能提高理论水平、有助于自己更快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桃州中学)
第五篇:李校长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总结
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总结
迎仙镇中心学校
李大友
学校概况
临泉县迎仙镇中心学校创办于1969年,位于迎仙镇集北头,紧邻204省道,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一所承担迎仙镇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50余亩,有教学楼三栋,设有30个标准教室,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在校就读;有女生宿舍楼两栋,可满足1000人在校住宿。配备有标准的理化实验设备,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体美器材等一应俱全。另建有学生食堂、餐厅、无塔供水设施等。现有学生1210人,教师65名,其中市级骨干教师1人、淮颍乡村好教师2人、淮颍乡村好校长1人、县级名师2人,名校长1人、骨干教师6人,最美乡村教师2人,是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镇教职的共同努力下,迎仙中心校紧紧围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音体美课程的开设带动德育工作”及“打造一批名师队伍”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使我镇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管理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
1、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一年来,在校长队伍建设中,一是尊重信任校长,给他们授权压担子。鼓励支持校长因校制宜,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二是开展学习活动,提高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心校先后组织中小学校长认真学习了江阴党校副校长俞伟人的《从优秀走向卓越——浅谈领导力与执行力》、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的治校经验文章《谢家湾小学的教育哲学》、无锡市南湖小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凤霞的《学校管理者的身份定位和工作艺术》等系列篇章。通过学习交流,中小学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三是鼓励支持校长外出参加岗位提高培训,适时组织校长到亳州、阜阳等地示范学校实地考察学习,借鉴各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规范化的学校管理,用来指导自身的工作实践,提高校长的学校管理水平。
2、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首。一年来,中心校在全镇教师中扎实开展了学习县委邓书记在教师节上的讲话,争做四有临泉人、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系列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学习阜阳市最美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大力弘扬严谨治学、默默无闻、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全镇教师的师德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大名师培养力度。为教师成才搭建平台。中心校以打造一批名师队伍为目标,通过层层选拔,组建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专业培养。2016年,共请县级以上骨干教师5名,市级名师2名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去县城学习12次,外地学习6次。通过指导和学习,他们的业务素质明显提升,从而带动了全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大胆尝试,积极推行音体美等亟需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模式
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改变音体美等课程开不了,课时开不足这一现状,为了实现“通过音体美课程的开设来带动德育工作”的办学目标,我们中心校把全镇音乐、体育、美术等亟需学科教师纳入无校籍管理,对无校籍教师实行聘任上岗、定岗定责、统筹安排。按照就近原则,结合教学教研实际情况,将全镇的学校划分为迎仙、常湾、刘集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分配音体美、英语、科学教师各2名,这些教师以定片教学、多校走教的方式,按照国家课程开设标准,按中心校统一制定的课程表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了提高无校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中心校制定了《迎仙中心校无校籍教师管理考核办法》,对无校籍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交通补助、绩效工资等方面适当予以倾斜。现在,我镇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奔走于辖区各校,除了完成国家规定课时外,还积极指导每校组建合唱队、体育兴趣小组、美术兴趣班,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016年12月,我校申报的以此管理模式研究为内容的市级课题成功立项。
三、制订可操作易执行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准则
在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项必须要做而且要认真做好的重要工作,因为它是实施依法治校、提高管理绩效的前提。“人叫人动人不动,制度调动积极性”,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靠制度科学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约束师生的行为是搞好学校工作的最有效途径。而且可以减少领导与教师的矛盾。
制度不是贴上墙上的装饰,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只有得到认真地贯彻执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作用,要想能执行下去,制度内容就应具体,可操作性强,易执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其长效性和其广度,要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杜绝朝令夕改,做到令行禁止,通俗地说就是要让我们的学校管理有具体条框可依、执行起来有明确的尺度。师生可以通过规章制度明确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可以用制度保障教育教学有序运转,用制度促进教师积极教学教研,用制度强化学生管理,用制度强化环境治理。
为此学校主要领导翻阅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教师代表讨论,参阅其它学校的相应成型资料,本着以学校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修订、重建、完善了学校制度。制订了以“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为纲目的系列制度40余项。
四、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注重抓学校常规管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继续落实“六个抓好”,即抓好备课、作业设置和批改,抓好听课、评课,抓好素质监测,抓好教学质量分析,抓好教师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抓好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和业务档案管理。中心校严格落实业务检查制度、完善了业务检查指标体系,按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业务两块内容,细化出30多项。每学期分开学初、期中和期末三次检查,还有不不定期抽查等,对学校各项计划、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情况进行逐项打分,将业务检查结果进行排名,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全镇,以此督促教师认真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2、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心校狠抓教研,多次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如:校际公开课、校内公开课、请县城名师示范公开课等多种活动,还要求校本部教研组每周不少于一次活动;小学按三个学区进行,语文、数学每两周,常识每三周开展一次活动,形式、方法、内容多样。从教师备课到指定教师上课,从同课异构、接茬上课到公开课、示范课教学,从多种形式的学习到集体研讨、再到课题的立项,从教师“走出去”再到把名师“请进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使课堂教学高效化,为广大青年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交流的空间。认真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开展了本镇范围内的“送教下乡”活动,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中青年教师的学习和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研究有效课堂。抓好教科研工作,2016年我们共有2个市级课题成功立项,以研兴校已蔚然成风。
五、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以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中心校依托刘集乡村少年宫,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各学校以音体美课程的开设为基础,以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舞蹈等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选拔各类艺术才能突出的学生,安排专业教师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进行辅导训练。镇中心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中小学生才艺大赛,坚持每年举行校园艺术节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在县市举行的青少年才艺大赛或文艺汇演活动中,我中心校的节目多次取得优异成绩。青少年足球队也多次在全县青少年足球联赛中获得佳绩。
2、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依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下发了《迎仙镇中心校生德育工作计划》,德育教育以弘扬和培育爱国精神为主导,以学生养成教育为主线,重点抓好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为原则,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认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开展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活动大讨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法制进校园”活动;要求各校加强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的建设和管理,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为主题,组织了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比赛;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一对一”帮扶、“电话传情”、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等。用活动润泽心灵、浇铸性格,对留守儿童做到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关注、成长上关爱。2016年5月和12月,全镇师生慷慨解囊,两次向患病学生奉献爱心,共捐款17000余元,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我镇师生的精神风貌。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今年12月,我镇中心小学和中石化希望小学顺利通过临泉县教育局“德育示范校”验收,迎仙中心校被评为阜阳市“师德师风先进校。”
六、认真做好安全工作,营造谐校园。
1、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始终坚持安全在先、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好落实。扎实落实安全稳定目标责任制和责任事故追究制,认真研究不同时期安全工作的新问题,新方法,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自救自护逃生能力的培养持之以恒。本学期中心校召开安全专题会议8次,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5次,各中小学校开展各类安全疏散演练25场次,举办安全知识讲座15场次,召开安全主题班会620班次,更换老化线路2800多米,加固加高走廊栏杆276米。
2、加强民办学校的安全管理,认真排查接送学生的车辆。中心校要求有校车的学校和幼儿园,把驾驶员的驾驶证、行车证、身份证等进行拍照留存,让驾驶员坐在所驾驶的校车内进行拍照留存,中心校与民办学校(幼儿园)签定了校车管理协议书,并实行中心校办公室人员包保责任制。做好校车的登记上报工作,并多次要求接送学生不得出现超载现象。积极配合迎仙镇综治办对校车进行整治,坚决杜绝不规范的车辆接送学生。
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宣传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的魂。中心校要求各校结合本校特点,从小处着眼,注重过程,注重内涵发展,发掘属于自己学校的文化内涵。组织专业人员指导各校明确办学理念、设计出校徽、完善“三风一训”、制定校规、校歌,校园内悬挂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开设专栏,书写激励性标语,建设文化长廊。各校尽最大努力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督促各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尤其是要开足音体美课时,开展“两操”比赛及“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各校组建合唱队、足球队、美术兴趣小组等。要求各校做好预算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做好校园的规划,做到长远计划和短期打算相结合,各校积极行动,有的刷新了墙壁,在墙壁书写标语、有的新建了橱窗等来提高办学品位。为了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评比活动、开展文艺汇演,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本着教育宣传为教育服务的原则,中心校精心部署教育宣传工作,要求各校要积极向社会宣传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绩,展现学校的新风貌。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和“做君子之师,育谦谦君子”“争做四有临泉人”等活动,积极开展教师个人先进事迹的宣传,展现普通教师的个人风采。鼓励教师积极在教育期刊上发表文章、绘画作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师生,中心校颁发证书和奖品。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全镇教职工的积极进取、不懈奋斗,我镇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2012年起连续五年在全县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先后荣获市级“留守儿童示范校”、“禁毒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市花园式学校”“师德师风先进校”称号,多次获得“德育示范校”“县先进集体”、“县文明单位”、“县秸秆禁烧工作先进单位”、“县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中学和中石化希望小学分别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成绩已属过去,放眼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也倍感压力。我们将继续秉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办学宗旨,弘扬“尊师、爱生、团结、奋进”的校风,牢记“踏实、严谨、创新、进取”的教风,巩固成果,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持续发展,朝着更高更远的办学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