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看见》 了解真实的新闻人(5篇)

时间:2019-05-13 16:2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读《看见》 了解真实的新闻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读《看见》 了解真实的新闻人》。

第一篇:品读《看见》 了解真实的新闻人

品读《看见》 了解真实的新闻人

邢泓琳

人物简介:柴静,山西临汾人,一九七六年出生,曾在湖南文艺广播电视台主持“夜色温柔”,在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二零零一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时空连线”“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等栏目担任主持人与记者。现为央视一套专题节目“看见”主持人。

“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的‘人’——这句话,把我推到今天。”

——柴静

偶然在网上看到柴静新书《看见》的发布会视频,众多好友前来为柴静捧场,除了崔永元、白岩松、邱启明等央视名嘴之外,张立宪(读库总编辑六哥)、罗永浩等著名作家也悉数到场,与其说是发布会,这更像是一场朋友的聚会。发布会上,大家谈的最多的是柴静一路走来的变化,从“时空连线”到“新闻调查”,再从“24小时”到“面对面”,直到如今的“看见”,每一个栏目都让柴静成长,并得到收获。

这本书写下的是柴静作为一个记者的十年,是在这十年新闻中她所看见的人,遇到的事,正是这些故事构成了现在的柴静。书中写下了她的错误和失败,写下了她的内省与反思。“从蒙昧中挣脱,就像叶子要从蜷缩中睁开。”此书让你明白,做调查报道就是直接把你摁在生活上,让你用肌肤去触碰现实的温度,用眼睛去捕捉事实的动态,那才是真相。

此书,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柴静只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他们是流淌的,从她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一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柴静,最早在电台工作,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仅凭声音与观众沟通,了解他们的心事,倾听他们的感受,直到那个转折点的到来。柴静接到央视陈虻邀请

她到央视工作的电话,面对当时年轻气盛语出惊人的柴静,陈虻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放弃,而是再三邀请,最终柴静决定到央视工作。进入央视后,柴静才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没有人会在意你的一言一行,甚至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存在,直到当自己的主持风格被大家认可。

关注柴静的人不难发现,她最初的采访风格,犹如万物是受她驱使的,有一种冷酷在里头,像是一块冰,更像是一只刺猬,让每每坐在她对面的采访者倍感压力,像是有一个无形的力量把自己逼到墙角,有着强烈的压迫感。为此,陈虻不止一次的教导过她,这一次次纠正的过程,就是柴静一次次推翻自己对职业看法的过程。事实证明陈虻是对的,他曾说过:“不要过于热衷一样东西,这东西已经不是它本身,变成了你的热爱,而不是事件本身了。”

书中写到,在做华南虎事件那一期,当事人陕西省农民周正龙在接受采访中,用极为肯定的语气告诉记者,“我认为百分百是真的,没有一点假”,并且表示就拍了一张,但当柴静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与他核对时,他看了一会儿,说:“现在有点记不清楚了,到底是在这儿闪的,还是在那儿闪的,时间有点长了。”

如果不做调查,仅凭采访者的叙述就做报道,就会偏离事实真相,就会误导大众对事件的看法,那新闻的真实性就不复存在。一名记者,需要的不是面对新闻直接对事件进行报道,而是先做好前期工作。采访最重要的就是证据,不论你做什么样的新闻,先要有证据,才有立足地,用事实说话。新闻最重要的就是本质,只有找到了核心,才找了一个新闻的魂,如果只是凭空想象去提问,那与采访者模糊的回答又有什么不同呢?

诚实地讲,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仔细的想过这个问题,这本书给了我启发也给了我方向。这本书用回忆的方式,记录了柴静在做新闻时,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因为你不写永远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她总结说,自己从凌厉到沉静,从锐气到宽厚,但宽厚不是容忍,宽厚是把你放在我心里,放在这儿,我也像你一样活一遍,我才知道了什么是因果。放下目的,学会感受,你以人的一个最本然的状态,来跟面前发生的事情产生关系,“采访不是评判,是认识”,“不是改造,是明白”。不要去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要先去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然是奴隶。你把你身上蒙蔽的概念和成见,像剥笋一样,一点一点儿、一层一层拨开,露出里头很鲜嫩很青的那个劲儿,如果试图去抵达,独立这两个字的内涵,就不足以匹配。

柴静用她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新闻是从“起点”回到“起点”的过程,因为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新闻的根本是什么,它不是任何人对于事物的评判,新闻是个事实,它就在那,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你只要将事实用你的声音传播出去,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因为你的情绪会牵绊听者的思想,会影响大众对事件本身的判断,那就违背了记者的职责,失去了新闻的价值。

对于新闻事件本身来讲,既有它的独特性也有它的多面性,如何看待这其中的是非对错,我想书中写的关于钱刚老师讲述的小故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钱刚老师在某一年会上讲过一个故事,说美国“60分钟”节目的记者布莱德利在监狱里采访一个连环杀人犯,问,你为什么要杀那么多人?

杀人犯是个黑人,回答说:“因为我在布鲁克林区长大。”意思是那个地方是黑人聚集区,治安不好,社会不公,所以把我变成了这样。

布莱德利是个老黑人,当时六十多岁,胡子花白。他站起来揪着那个杀人犯的领子,摇着他说:“我也在布鲁克林区长大。”

钱老师说:“他这么做对么?不,先别回答,你要像苏联作家说的那样,‘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之后咱们再来讨论。”

同样,对于每个人而言,“看见”不仅仅是对旁观事物的客观分析,同时也是对自己内心了解的过程。如果给你时间,让你回忆你的十年,你会写些什么?在你身上流过和发生过的事情,你有没有好好地“看见”,看见后有没有反思过,如果你不能说去“看见”,并且是视而不见,那么你就配不上这十年。也许某一天,你会问自己说,我有没有虚度时间。“看见”不仅是在你的眼里,更是在你的心里,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着你的过往,当你找不到方向时,请看看自己的心。

我喜欢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名人效益,而是作者的态度。作为传媒工作者,柴静用她自己的言行真实的告诉大众什么是记者的职责,什么是真正的新闻。选择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一份责任,想要做到精,就要像朱光潜说的那句话一样,此时,此地,此身。此时我所能做的事,就绝不推诿到下一刻;此地我能做的事,绝不想着换另一个境地我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我绝不妄想他人来替代。

(作者邢泓琳,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

第二篇:品读真实故事

品读真实故事 领悟人鸥深情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海鸥的浓浓亲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体会蕴含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品读“老人喂海鸥”,感悟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爱。

第二课时:品读“海鸥送老人”,感悟人鸥情深。

设计思路: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一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风雨无阻给海鸥送餐;他视海鸥为儿女,熟悉它们的样子,懂得它们的语言,了解它们的情感。老人去世,海鸥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将引领学生们走进文本,走进老人与海鸥那震撼的情感世界中,感悟文本内容,让学生在品味重点词句与想象中充分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手段,使学生乐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

一、回顾“老人关爱海鸥” 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老人与海鸥》,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请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谁来说一说第一部分讲了什么?(出示PPT)(老人关爱海鸥)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老人是如何爱海鸥的?在你脑海中能回忆起这些感人、温馨的画面吗?(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情境引读: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我们总能看到这位衣着简朴的老人——(出示PPT)(齐读:“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带,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出示PPT)(齐读:“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

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我们总能听到这样亲昵的呼唤——-(出示PPT)(齐读:“老人抑扬顿挫的呼唤„„

此时在我们眼中,那亲昵的呼唤、企盼的眼神、有声有色的乐谱都汇成了这样一句话——(出示PPT)(齐读: “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

二、品读“海鸥送老人” 感悟人鸥情深

1、师渡: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出示PPT)生读“没想到过了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2、师:老人在世时曾对人们说过他的愿望:他说当他离开人世时希望能够把他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让他再看一眼他的“儿女们”,人们完成了他的遗愿,但就在我们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3、教师板书:意想不到 “意想不到”是什么意思?(预设:想象不到,难以想象,出乎意料,意料之外)

4、到底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2部分中的第15,16,17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你的感受如何?请你用“—”画出相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大声朗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5、老师随机出示重点句段,并点拨。(PPT出示重点句段。)生回答后出示句子1: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①:从“突然飞来”感受到什么?

②:“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描写了海鸥当时的状态,体会海鸥一定发现十多年来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非常惊恐、疑惑、悲伤。

③:“大不一样”而不是不大一样,今天有什么不一样了呢?以前它们见到老人是怎样的?

④他们可能在怎样呼唤老人?

(“您怎么这样了,您怎么不动了呢?”)它们这样一声一声呼唤老人。⑤师指导朗读:同学们,海鸥们一声声热切的呼唤有惊讶、焦急、还有悲伤,谁能把这种感觉朗读出来? 生读。

⑥ 师:我分明看到了一只焦急热切而又悲伤的海鸥。同学们, 海鸥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亲人)啊。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生齐读)

⑦师: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又一幅意想不到的会面出现了。

出示句子2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从“急速扇动翅膀’’中的“急速”一词感到海鸥怎样的心情?(2)“瞻仰”体会到了什么?

(3)是啊!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这是老人对他们无私的爱,才换来的啊!海鸥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焦急啊,他们多么想早一点来到老人的眼前啊!那么你能读出这种焦急、这种尊敬吗?

(4)指导朗读(同桌互相读一读——指生读。)师:紧接着海鸥还有什么举动让我们意想不到?

出示句子3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1)从“纷纷“一词,体会到什么?

(2)从“站成了两排”“肃立不动”“白翼天使”感受到什么?

(3)这是海鸥当时的一个动作描写。这让人太意想不到了。海鸥完全把自己当做老人的儿女了,它们在为老人守灵啊。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你能读出海鸥的这份深情吗?

(4)师: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音乐响起,画面是老人喂海鸥)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竟成了诀别了。同学们你们读16自然段描写海鸥的句子,老师读描写老人的句子。

(5)师:同学们很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体会,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继续交流。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一幅让我们最意想不到画面出现了。

出示句子4 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1)这一段值得大家好好体会,谁有信心先读一读这段话。(一生读)(2)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理解“扑”字的效果,想象“扑”这个动作。对比下面两句话,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飞过来。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3)师:看来,这两“扑”含义很深,情意更重,写作时,用词要反复推敲,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感动了,这里面的焦急、悲伤,依依不舍是多浓的一份情感,生死都愿意相随。一只只海鸥扑过来,形成了一道(生接)白色旋涡。

(4)师:“盘旋”“漩涡”是什么意思?

(5)作者把海鸥当时的异常举动比作炸了营似的,描写的很形象。从中体会出海鸥当时是那么激动,他们很怕老人的遗像被拿走,他们是那么不舍得老人。海鸥的举动太让人吃惊了。

(6)从“大声鸣叫”“翅膀扑得那样近”体会出海鸥们此时的悲伤心情,他们在大声的痛哭,他们用自己的翅膀挽留老人,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念!对老人的离去他们是那么的不舍得啊!

(7)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齐读本段。)

(8)想象一下:海鸥们急切的不想我们拿走遗像,“大声鸣叫”着,你认为它们似乎在说些什么呢?

(9)生自由想象说话,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老人与海鸥亲人般的深厚感情一直维持了十几年,此时此刻我们还只把它们当成海鸥吗?是啊!海鸥们早已习惯了老人的关爱,就像习惯了父亲的疼爱一样,有一天,老人突然去世了,海鸥们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亲昵的呼唤,再也寻不见那个真心照顾它们陪伴他们的老父亲,它们像忽然被抛弃的孩子,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①生: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般疼痛。

②它们大声鸣叫着,这声声呼喊,如泣如诉。它们会对遗像中的老人说些什么呢?(a、亲人一路走好 b、责怪。你怎么就这样就走了呢c亲人啊!为什么不理我„„)

(10)师::说的真好,今天,老师把当时两张真实的照片带来了,(一张是排队瞻仰守灵时的照片,一张是海鸥“扑”过去的照片)出示PPT,师配悲伤小提琴曲《离开你的那一天》沉重解说:海鸥们站成两行,他们一动不动为老人守灵,在心里轻轻地呼唤着:“老人,生前你没有儿女,就让我们做你的儿女,让我们为你守灵,为你祁祷吧!老人的遗像不得不搬走了,海鸥们不顾一切的扑过来,大声鸣叫:不,不要搬走这张照片,让我们再看我们的亲人一眼,给他鞠个躬吧!”人鸥情深何忍别。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这份难舍难分,生死相依的情感。PPT出示文

字引读

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6、师;我们收走了遗像,海鸥却久久不肯离去。文章18小节只有一个省略号,你觉得它表示什么?(作者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要写。海鸥对老人无限的眷恋„„)

(六个小小的圆点包含着作者太多的情意,太多的感慨,无法用语言去诉说。是作者未尽的语意。此时无声胜有声。)

7、结尾

师:我们真的愿意相信,冥冥中有一种共通的语言,海鸥的话老人一定听到了,海鸥的心老人一定明白了。

是的,老人的心里——(生齐读)一定是飞翔的鸥群。(课件)

8、感情升华朗读

师:同学们,老人去世了,海鸥的举动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感受这份令人震撼的深情吧!

9、现在同学们能告诉老师吗?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师:正因为老人生前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所以才会有海鸥意想不到的举动。(板书:爱)

三、归纳概括 领悟写法

1、师:这便是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学了本课,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如何把这份深情写真实,写具体?

预设:抓住老人的动作、外貌、语言描写,抓住描写海鸥的动作

2、师: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正是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及海鸥那异常举动的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了字里行间的情感,我们以后也可以把这种写作方法用到自己习作中。

四、想象写话

深入品悟

1、如今,在翠湖边,市民自发为这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修筑了一座铜像,以表达昆明人对他永远的纪念。此时,假如你就站在美丽的翠湖边,面对遗像中的老人,面对知恩图报的海鸥,面对围观的群众和地球上所有的人与动物,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课件:我想对老人深情地说一句: 我想对海鸥深情地说一句: 我想对围观群众深情地说一句:

我想对地球上所有人与动物深情地说一句:

2、要求:写出你想说的四句话。学生自由说。

3、师: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

五、扬情寓意

升华情感

1、老师结语:我们每个人都关爱海鸥,关爱丹顶鹤,关爱身边的每一只动物,我们相信,老人会永远微笑,海鸥会永远快乐,人和动物会永远和谐相处!永远在一起!

2、、朗读《永远在一起》 《永远在一起》

怎能忘,那只为了海鸥的每一个冬日,怎能忘,那天地间有声有色的乐章,肃立不动的守护,却留不住往日的欢乐,翻飞盘旋的旋涡,却挽不回亲人的脚步。让我们对老人深情地说一句: 您,放心吧!一路走好。让我们对海鸥深情地说一句: 你们,别太悲伤,因为还有我们。让我们对围观的人深情地说一句: 在我们心里永远铭刻下这动人的一幕。让我们对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动物说一句: 我们就像亲人一样,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在一起„„

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关爱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吧!让我们听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让我们在歌曲中聆听另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再次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

六、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积累:摘录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2)、阅读链接:课外阅读《军犬黑子》。

(3)、学以致用:运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曾经发生在你和动物之间真实的感人故事。(本周的周记)板书设计:

第三篇:新闻人的“豹子胆”

新闻人的“豹子胆” 作者:游宇明 2012年09月20日

越是没落的时代越是充满种种吊诡之处,就说晚清吧,一方面政治黑暗得伸手不见五指,官员根本不把老百姓当人;另一方面其时的报刊又非常胆大,不时发表让人血脉贲张的文字。

1911年初创刊于武汉的《大江报》就是一份胆气冲天的报纸。1911年7月26日,《大江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时评,作者是奇谈(黄侃)。文章不长,抄录如后:“中国情势,事事皆现死机,处处皆成死境,膏肓之疾,已不可为。然犹上下醉梦,不知死期之将至。长日如年,昏沉虚度,软痈一朵,人人病夫。此时非有极大之震动,极烈之改革,唤醒四万万人之沉梦,亡国奴之官衔,行见人人欢戴而不自知耳。和平改革既为事理所必无,次之则为无规则之大乱,予人民以深痛巨创,使至于绝地,而顿易其亡国之观念,是亦无可奈何之希望。故大乱者,实今日救中国之妙药也。呜呼!爱国之志士乎?救国之健儿乎!和平已无可望矣!国危如是,男儿死耳,好自为之,毋令黄祖呼佞而已。”

黄侃的评论意思非常明白:清政府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唯有“极烈之改革”(实际上就是革命)才能改变危局。文章刊出后,湖北当局极为惊慌,8月1日,他们以“宗旨不纯,立意嚣张”,“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罪名,查封大江报馆,“永禁发行”,逮捕《大江报》主事者詹大壮、何海鸣。

湖北当政者“留意”《大江报》已不是一日两日,《大江报》是由《大江白话报》改造而来的,它一问世就表现出了鲜明的批判色彩。比如它抨击清政府的军官“视兵士如奴隶,动辄以鞭挞从事”,镇统“吞蚀军费百万有奇”,标统、协统“花天酒地,广置姬妾”;它讽刺主张将铁路路权收归国有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奉命接收商办铁路的总督端方、参与出卖路权的郑孝胥等人,号召民众进行抵制;它指斥清廷颁发的宪法大纲是“摧抑民气之怪物”,主张进行激烈革命„„湖北当政者早就想“收拾”它一下,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真是天遂“官”愿了。

《大江报》没有向污浊的强权低头。刘青松《天朝的天窗》一书载:报馆被封第二天,《大江报》同人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寻求声援,电文曰:“各报馆鉴:敝报昨夕被封禁、拘总理,乞申公论”。在法庭上,报社负责人詹大悲尽显英雄本色,他说:“国民长梦不醒,非大乱不足以警觉,望治情殷,故出此忿激之语”。对“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罪名,他这样批驳:“试问政府近年外交,均用和平手段,如片马永租外人,丧权辱国,莫此为甚,反美其名词曰和平解决!”他又责问法官,“试问立宪的诏旨是和平而来,抑是因乱而来?”法庭执意追查《大乱者中国之妙药也》的作者,詹大悲说:“此稿经我过目,不能问作稿之人„„一切责任均归我负。”

接到通电,全国其他报刊群情激愤,上海《时报》《神州日报》《白话日报》等发表专论,力挺《大江报》。《民立报》则两次发表于右任的文章,指出“《大江报》之在武汉,所谓有声有色者也。乃官场既封禁其报,又严拿其主笔。噫嘻!‘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我为之哭!”9月2日,《武汉白话新报》发表《大江报被封一月之哀辞》,对《大江报》表示支持。包括报界公会在内的汉口众多团体则举行各种集会,表达对《大江报》的同情和对湖北当政者的愤慨。极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当局的态度发生改变,他们原似对詹大悲等人“从重置典”,后来只好从轻判处罚金800元。

晚清政权如此凶残,当年的新闻从业者为何敢义无反顾地与当政者对抗?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败的专制王朝,发展到1911年那个时候,既丧失了政权的合法性,也丧失了起码的号召力,不仅老百姓对这个政权特别绝望,一些有点见识的官员也不再听命于它,这从庚子事变时的“东南互保”和辛亥革命时的各省独立即可看出来。报纸是舆论的急先锋,其从业者对当时的人心世态非常了解。他们知道即使自己跟当政者对着干,当政者也不敢将他们怎么样,权力的无耻迫害行为太多,只会激起公众更多的不满,从而将政权一步推向火山口。

专制下新闻人的“豹子胆”,不可能由体制本身去催生,只会产生于它的缝隙中。

第四篇:新闻人的饕餮

新闻人的饕餮——新闻传媒中心举行培训讲座

9月27日晚,中国矿业大学新闻写作与摄影漫谈讲座在信电学院报告厅召开,本次讲座由校党委宣传部刘尊旭老师主讲,校新闻宣传中心主要干部出席,全校各学院新闻工作者参加了讲座。

文者忧思,讲座中刘老师提出,要用传媒的手段来反映矿大学子的人文情怀,去探寻矿大学子的思想深度,努力培养学子的思想情怀,为国家培养出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人文素质的建设者。

刘老师首先从新闻的定义和题材的分类方面入手,详细的为同学们讲解了新闻的定义,他说,“新闻,普遍的来说,是指某些新鲜的,能够吸引普遍大众,满足人们好奇心的事物,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而在学校新闻工作中,他指出“新闻宣传主要有三大块的内容,即宣传人,宣传事,宣传会议;要注意以事带人,以人映事,要培养自己的新闻嗅觉,在普通的事物之中看到亮点,同时确定一个吸引眼球的题目,做到出奇制胜。”其中,并以些许正反例子举证,内容充实。在谈到新闻的写作方面时,刘老师给出了几个技巧:一是要了解受众,报道的问题要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二是要先思考,而且要与众不同。三是要做好新闻收集工作,四是要把文章写的活泼紧凑,五是要注意解释,不要让受众产生误解,另外,不要淹没导语,不要文章堆砌。随后,刘老师还为讲解了标题的写作技巧以及新闻拍摄方面的知识。

讲座中,刘老师对网络新闻的标题和正文写作部分做了详细阐述和讲解。在对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认知发展作以客观分析后,他指出网络写作在现今时代文化信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后着重对网络新闻的标题拟定和写作架构给以充分解析,并详实的例证作以解说。在座的学生普遍表示,此次讲座使其对新闻工作认识更加深入一步,获益匪浅。

在强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时,讲座达到了最高潮,同时本次新闻讲座也在满场掌声中落下帷幕。

第五篇:新闻人必读的书籍

新闻人必读的书籍

A.专业类(100种)

一、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3.《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3。5.《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1998。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9.《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10.《论自由》,[英]约翰.米尔,商务印书馆,1959。11.《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12.《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13.《宏观新闻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4.《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15.《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16.《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17.《新闻论争三十年》,甘惜分,新华出版社,1988。18.《主体与喉舌》,童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9.《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20.《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21.《当代新闻学》,[法]贝尔纳.瓦耶纳,新华出版社,1986。22.《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二、历史

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4.《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6.《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7.《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8.《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9.《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三联书店,1986。1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11.《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12.《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13.《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新华出版社,1980。

14.《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15.《无冕之王》,[美]哈尔伯斯坦,新华出版社,1986。16.《权利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17.《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美]卡特利奇,新华出版社,1985。18.《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张允若、高宁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三、业务

1.《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典型的美国式新闻学著作,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东西,然而,确实很有用,很实用。

2.《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作者是我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现任新华社总编辑,本书是他几十年记者生涯的经验之谈。

3.《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

简介:法拉奇是位蜚声世界的名记者,以采访政要、提问犀利而著称。“生子当如孙仲谋”,新一代记者应有如此风范。

4.《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5.《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6.《美国电视明星》,[美]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7.《全能记者必备》,[美]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8.《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9.《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

10.《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1.《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2.《对外传播初探》,段连城,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13.《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编,新华出版社,1986。14.《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四、传播

1.《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2.《舆论传播》,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舆论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在国内外都堪称高水平。3.《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

4.《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简介:一部令人瞩目也令人犯晕的奇书,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你都不得不面对它所提出的一系列骇世惊俗的思想,如媒介即信息。

5.《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1989。

6.《媒介社会学》,[英]巴特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简介:探讨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视角。本书即提供了一种样板。

7.《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8.《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 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简介:莫尔斯是19世纪中叶发明电报的人,麦克卢汉是20世纪中叶以一系列“奇谈怪论”骇世惊俗的人,本书即论述一个世纪中美国大众传播的演变及意义。9.《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6。10.《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简介:以模式的形式而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囊括其中,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所以,必须具备相当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才能看得明白。

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传播学教材,值得仔细研读。

12.《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13.《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14.《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对日本新兴的信息社会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开阔眼界。15.《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简介: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译介的最好的一部传播学原著。

16.《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7.《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简介: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其中,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是批判学 派的一大分支,而本书对这一分支做了详尽的论述。

18.《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简介:对批判学派的另一大分支即文化研究,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虽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深入浅出,思想宏博,是部难能可贵的佳作。

五、广电

1.《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简介:在中国新闻学的最高奖——吴玉章新闻奖里,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广播电视方面的获奖图书。把这本书读烂了,电视行当的那些名堂也就基本明白了。2.《开拍啦》,[英]哈里斯.华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3.《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4.《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六、作品

1.《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2.《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编著,长征出版社,1985。

简介:上面三部新闻作品集,收录了中外古今几乎所有新闻报道的名篇佳作,即使没有学过多少新闻传播理论,看看这些作品,照葫芦画瓢也能收到“取法乎上,可得其中”的效果。

4.《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简介:新闻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一个记者一生中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就可以不朽了。5.《邵飘萍选集》,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6.《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7.《消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8.《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9《梁厚甫通讯评论选》,东山编,新华出版社,1985。10.《经历》,韬奋,三联书店,1979。

简介:邹韬奋先生在新闻史上如奇峰秀拔,令后人高山仰止,以他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与范长江新闻奖并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两大最高奖。本书是他新闻作品的精华。

七、其他

1.《新闻职业道德》,董炜,新华出版社,1996。

简介:一部研究新闻职业道德的博士论文,代表目前国内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因此,被中宣部和中国记协列为新闻工作者的必读材料。

2.《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简介: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闻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奋争。这份驰名世界的研究报告,就是这场努力与奋争的一个里程碑。3.《孤独的狂欢》,吴伯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4.《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5.《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

6.《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李希光、刘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简介:国际传播研究方面一部力作,见解独到,思想犀利,材料翔实,发人深省。7.《媒体轰炸与洗脑》,李希光、刘康,江苏人民出版社。

8.《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简介:在国外,媒介批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目前对此问题还比较隔膜。本书作者 以此为题所做的这篇博士论文,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关注。

八、工具

1.《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方汉奇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3.《中国新闻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4.《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广播学院编。

5.《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6.《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

九、报刊 1. 新华文摘 2.读书

3.天涯:天涯既是地理上的边缘状态,也是思想上的超越姿态,惟其超越,方能有旁观者清的明白。4. 电视研究

5. 中国记者:中国记者不能不读《中国记者》。6. 新闻战线

7.新闻大学: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学院刊物。8. 现代传播

9.国际新闻界:有关外国新闻传播的权威刊物,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

11.新闻与传播研究:国内最高级别的专业学术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

12.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广播电视领域的权威刊物,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13.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 14.中华新闻报:中国记协机关报。

15.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出版署的机关报。

16.中华读书报:思想界、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大报,为读书人文化人所必读。B.博通类(100种)

一、经典

1.《共产党宣言》

2.《国家与革命》 3.《毛泽东著作选读》 4.《邓小平文选》 5.《鲁迅选集》

二、哲学

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如果觉得“爽”,不妨再看看作者的学术自传《三松堂自序》 2.《西方哲学史》罗素:作为大哲学家,作者1950年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匪夷所思吗? 看完这部《西方哲学史》,就清楚了。

3.《理想的冲突》宾克莱:可与《西方哲学史》媲美的一部续集,罗素写到20世纪初,宾克

莱接着写到20世纪末。

4.《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 5.《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与霍华德

三、名著

1.《希罗多德历史》:西方的“《史记》”,内容广博,趣味盎然。

2.《唐吉珂德》塞万提斯,杨绛译:西班牙人说,第一次读了会笑,第二次读了会哭,第三

次读了会思。

3.《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

4.《幻灭》巴尔扎克,傅雷译:西方新闻界的一出活剧。

5.《一千零一夜》:一部魅力永存的世界名著,阿拉伯人民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四、国史

1.《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十年磨一剑,所以出手不凡,有的观点虽然

值得商榷,但确实发人深思。

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近代史大家的传世之作。

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独特而有趣的历史著作,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知名。可以参

观其自传、同样独特而有趣《黄河青山》。

4.《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索尔兹伯里:作者是《纽约时报》名记者,20世纪80年代以

七旬高龄走了一趟长征路,写了这部百读不厌的“故事”。

5.《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看来看去,好像还是这部中国通史最有意思。

五、典籍

1.《古诗源》沈德潜:中华文明的精神与精华,似乎尽在其中。一开始假如看不出名堂,那

么可以先读读当代诗人周涛的名作《读〈古诗源〉记》。

2.《史记选》王伯祥:大学生不读《史记》,就像雄鹰没有飞上蓝天,永远无法懂得那种辽阔与壮美。

3.《庄子浅注》曹础基:无论用什么标准,庄子都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高标出世,雄视千古。

4.《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的美,永远让人觉得痛彻心扉。

5.《世说新语校笺》徐震谔:魏晋风流,是中华民族精神历程上的一个辉煌高峰,而《世说新语》就是其间的一个结晶。

六、经济 1.《经济学》斯蒂格利茨:作者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先后执教于世界多所一流大学,如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啃下他的这本大部头,经济学的东西就懂得差不多了。2.《经济学原理》曼昆: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本书专为大学生而写,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3.《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一部影响深远的大作。4.《企业之魂》吉尔德 5.《现代化的陷阱》何清涟

七、社会

1.《乡土中国》费孝通: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传世之作,以少少许而胜多多许,耐人寻味。2.《黄河边的中国》曹锦清:了解国情与民情的一部不可不读的书。3.《代价论》郑也夫

4.《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 5.《社会研究方法》巴比

八、世界

1.《世界史纲》H.G.韦尔斯:以作家之笔而写历史,自然是涉笔成趣,摇曳生姿。

2.《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史家的功底、哲人的眼光与文人的

才气,构成了这部全球通史的基调。

3.《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 4.《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出色的研究,正如芭芭拉.塔 奇曼的《八月炮火》是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优秀的著作一样。

5.《光荣与梦想》曼彻斯特:纯以故事的形式而全面展现了现代美国的社会面貌和精神变迁,所以,虽然中文版看上去煌煌四大本,但是读起来却只嫌其短而不嫌其长。

九、科学

1.《科学史》丹皮尔:不仅描绘科学的发展历史,更揭示了科学在人类历史与社会生活中的

意义与作用。

2.《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 3.《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4.《数:科学的语言——为有文化而非专攻数字的人写的评论性概述》丹齐克:人类的精神创造分为抽象与形象两大领域,如果说形象方面的王后是诗歌,那么,抽象方面的国王自然就是数学。本书谈的不是数学的演算,而是数学的思维。5.《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

十、美学

1.《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华精神世界的一次美的巡礼,美的历程。

2.《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二卷:清流般明澈的思想,神话般迷人的意境,春风般轻盈的文笔。

3.《意境》宗白华:如诗如梦,如幻如化。4.《美育书简》席勒

5.《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

十一、政治

1.《政治科学》罗金斯等

2.《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王逸舟 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透视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政治军事格局,一石激起千层浪。

4.《领导人》尼克松:美国人为人处世虽然小气,拿着鸡毛(水门事件)当令箭,但这位政治家及其作品却颇显大气。5.《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十二、心理

1.《精神分析引论》弗罗伊德 2.《社会心理学》时蓉华 3.《动机与人格》马斯洛

4.《性心理学》蔼理士:译者潘光旦先生是老清华的骄傲,他的这部译著就像他自己写的,读来自然、朴实而明白,毫无当下众多译著佶屈聱牙不知所云的毛病,另外,他那些挥洒自如的注释也是内涵丰富,应接不暇。5.《心理学与文学》荣格

十三、传记

1.《傅译传记五种》

2.《爱因斯坦——生.死.不朽》库兹涅佐夫 3.《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健东 4.《呼兰河传》萧红

5.《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撰述

十四、语言

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2.《语言与社会生活》陈原 3.《语文常谈》吕叔湘

4.《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5.《语言论》萨丕尔

十五、艺术

1.《论音乐的美》汉斯立克: 2.《艺术哲学》丹纳 3.《如是我闻》辛丰年 4.《西方美术史话》迟轲

5.《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

十六、未来

1.《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 2.《权力的转移》阿尔温.托夫勒

3.《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奥辛廷斯基 4.《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 5.《大趋势》奈斯比特

十七、赏析

1.《宋诗选注》钱钟书:大家就是大家,即使做普通的事情也显得与众不同,如这部古代诗

歌选在汗牛充栋的同类作品里,就仿佛奇峰凸立,俊秀异常。不用说它的那篇洋洋洒洒的前 言了,就是每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注解,都使人为之刮目相看。

2.《宋词赏析》沈祖棼:如果说《宋诗选注》以才学著称,那么《宋词赏析》就以才情闻名。作者是位纯粹的诗人,也是位知名的学者,与国学大师程千帆先生伉俪情深,传为佳话。可惜,一代才人后来竟葬身于车轮。3.《艺海拾贝》秦牧 4.《经典常谈》朱自清

5.《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

十八、散文

1.《清洁的精神》张承志 2.《周涛散文》

3.《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 4.《文化苦旅》余秋雨

5.《燕山夜话》马南村(邓拓)

十九、小说

1.《边城》沈从文 2.《白鹿原》陈忠实

3.《好兵帅克历险记》哈谢克 4.《德里纳河上的桥》安德里奇 5.《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二十、文化

1.《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本尼迪克特 2.《民俗学丛话》乌丙安 3.《美国文化批评集》赵一凡 4.《中国方术考》(续考)李零

5.《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泰勒

下载品读《看见》 了解真实的新闻人(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读《看见》 了解真实的新闻人(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合格的新闻人

    3月26日,中宣部、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京举行刘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追授刘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向刘薇同志......

    法治新闻人的素质要求

    关于媒体下法制新闻人才素质要求的调研报告 新闻与传媒学院摘要:201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2年,这32年里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法制新闻苏繁荣便是其一。自1978年......

    裤腿沾满泥土的新闻人

    天殷嘱我重斯文 ——记两弹元勋彭桓武 1915年10月6曰,彭桓武出生于吉林长春。16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作为“清华四杰”之一的他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跟随周培......

    从漫画中品读历史的真实

    从漫画中品读历史的真实 ——以《暴虐与抗争》课堂教学为例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王翠娟 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教学和研究的出发点。 史料可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而......

    11.27真实的了解 真挚的关爱

    真实的了解 真挚的关爱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建设路街道建新社区 残疾人专职委员张锐 各位尊敬的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全省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

    11.27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

    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建设路街道建新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张锐各位尊敬的领导、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全省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的大......

    诗歌-我们是新闻人-记者节朗诵

    这就是咱们的新闻人 作者:徐州广播电视台 王英俊 2008年,那是一个夏天, 有一个懵懂的孩子, 在播音主持这个专业上, 画了一个圈, 谁都没有想到, 这个圈 圈住了她大学的4年时间, 圈住......

    一个新闻人的毕业实习报告

    一个新闻人的毕业实习报告在学校学了三年的课程,中间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也曾在新闻单位做过短期的实习,只是接触了一些新闻采编而已。从2005年7月大三暑假开始,一直到今年2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