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校长应具有的作风
浅谈校长应具有的工作作风
常言道:自身正,方能正人。校长的工作作风是校长本人思想觉悟、专业素养、责任心、工作能力、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一个有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严谨、踏实勤奋的校长必然带出一支治学严谨、踏实勤奋的教师队伍;一支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必然带出一批刻苦认真的学生。校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校长的工作作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那么,校长应具备哪些工作作风呢?在此次学习中我也有了一些感悟,在此谈点粗浅体会。
一是良好道德之风。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天鉴》一书中提到“小用看成绩,中用看能力,大用看品行”,从中不难看出修养、品行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没有一个好的人品,一切都无从谈起。一个品行不端的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迟早要栽跟头,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的就是从政者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有了好的人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
二是勤奋刻苦之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校长具有脚踏实
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如果离开了苦干、实干,决策、目标、规划,事业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校长在工作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处处真抓实干,以身作则,垂先示范,带领自己的教职工去改变学校的面貌,应按苏霍姆林斯基的主张“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成为师者之师,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三是真抓实干之风。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精髓是遵守规律、实事求是,虽然教育教学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但是必须在管理中重过程、贴实际,说实话,求实效。真正管理到位了,才能在质量中求生存求发展,办出高质量的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搞教学要以魏书生为榜样,深入课堂搞教学研究,做到不摇控指挥,不当脱产校长,不能喊空口号、搞花架子、不务虚功、做表面文章,更不能做一些看起来热闹,实质上没什么效果的事。要时刻牢记“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宗旨。
四是学习创新之风。校长必须有醇厚的功力,锐意开拓的勇气,因为校长是管理教师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校长,就得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好的教学家和好的教育者。” 这就要求校长不断增强自我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会讲、会写,兴趣广泛,懂教学,明教育,知管理。
五是亲师爱生之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校园里充满爱,渗透着和谐那么这所学校也必定是辉煌的。如何关心老师和学生?我想只要做到了爱其人、知其心、长其善、补其过、激其勤、启其思、倡其辩、坚其志、导其行,尽可能地宽以待人和诚信包容,就能形成较为宽松的环境,学校就会有生气和活力。也正如阿米琪斯所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无水的池,任凭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空虚。”由此可见亲师爱生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是廉洁从政之风。作为校长,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坠落。“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所以校长必须以廉字当头,做到廉洁从政,克己奉公。不断地强化自律意识,做到以自重铸品德、以自醒管小节、以自警慎言行、以自励激前行。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人,兢兢业业地做事,才能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校长。
总之,校长肩负着学校健康高效发展的重任,校长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长唯有不断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勤奋刻苦工作、真抓实干、学习创新、亲师爱生、廉洁从政,才能正本清源,影响一批教师、培育一方人才。
建水县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训研究成果
浅谈校长应具有的工作作风
题目:浅谈校长应具有的工作作风
指导教师:陈国宽
学校:建水县青龙中学
姓名:刘杰
日期:2012年7月30日
第二篇:校长应具有怎样的胸怀
校长应具有怎样的胸怀?
近日同校长交流,有的校长坦言了自己做校长的冤屈与苦恼。作为校长,从内心来讲,都想与教师友好相处,关系融洽。和谐的干群关系不仅有利于校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但这往往只能成为部分校长美好的愿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这样那样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尽管校长们在人际关系上作出很大努力,但仍是“众口难调”,很难保证所有教师对校长都满意。因而,教师对校长不满意或者不尊重的举动始终存在。
校长都不希望遇到这种情况,而一旦遇到,校长就必须面对,而且是必须正确面对。事实上,让人感到忧心的是,有些校长遇到这种情况时,并不能正确对待。要么把提出挑战的教师当作出头椽子、冒尖的刺,该刨的刨,该拔的拔,无情地压制。要么对这类教师打入冷宫,故意冷落,让他们自我“反省”,自然消沉。结果是恶化了校长和教师间的关系,伤害了教师的感情,进而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这就需要校长应具有宽阔的胸怀。
如果问题确实是出在教师身上,校长切不可得理不饶人。应该把教师当作自己的亲人,容忍他们的缺点和过错,允许他们发泄、提反对意见。即使是教师的看法有偏差,校长也应该深刻反思。教师的不良反应,多少与学校工作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只不过是教师提意见的方式方法不对而已,校长要透过事情的表象,找到实际的原因。对提意见的教师,校长应该心怀感恩之情,而不是恼怒仇恨,打击报复。以博大的胸怀对待教师,以诚交诚,以心换心,终将感动教师,让教师受到教育,从而赢得教师的尊重。
如果问题确实出在校长身上,校长更加应该虚心接受,自我检讨,切不可变本加厉,追究教师的责任。很多校长都这样认为,校长就要像个校长的样,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否则,校长说话没人听。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校长很容易高高在上,严重脱离教师,官僚主义倾向严重。倘若是教师意见正确,校长明知是自己不对,却照样坚持,不对也对。这样,混淆是非,更加不得人心。因此,校长应该彻底放下校长的架子和面子,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不要总想着教师提意见,就是想拿掉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其实,教师敢于说真话,敢于对校长说“不”,恰恰是对校长工作最大的支持。
同时,校长应该不断学习,提高修养,提升办学境界。其次,校长也应该有种危机感,并把这种危机感转化为自身提高的动力,考虑如何做好校长,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校长。
第三篇:车间主任应具有哪些素质
车间主任应具有哪些素质
车间主任在企业中的位置
一个企业的管理结构一般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高层管理又叫决策层,主要包括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及各分管副总经理等,他们主要把握公司发展方向、掌握战略决策、对公司重大事件进行判定的领导团队。中层管理主要包括各部室负责人,部长主任等,他们是公司各项决策的主要执行者。基层管理主要包括班组长等,是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具体项目的执行者。
车间主任一般属于中层管理人员,在公司管理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公司决策层和实际执行者之间的桥梁,负责传达、执行公司的决策,向高层汇报基层的情况和提出意见建议。在生产型企业中车间主任的位置有比较特殊,因为生产型企业的生产部门是最庞大的部门,人员最多、物资量最大、沟通协调的事情最多,所以对车间主任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车间主任的岗位职责
生产型企业的车间主任一般主要有以下职责:
1、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出现安全事故不但给企业经济和生产运行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还会给企业员工,特别是相近工种的员工心理上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也会损害企业形象。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和物资安全三方面。由于陶瓷行业大型设备较多,工作环境复杂,且人员多、手工操作工序多等特点,在生产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人身伤害事故,所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既要保证人身安全,又要防止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故障停工。另外
各种原材物料、成品半成品在车间的存放过程中的安全、防火防潮工作等。
2、人员管理
车间主任负责车间的人员调度工作,每个车间都会有不同的工序,每个工序的生产能力不一定完全匹配,车间主任要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各工序间的人员情况,一般还会设立部分机动人员以满足车间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要求。必要的时候去协调其他部门的人财物资源。
3、生产管理
各项生产任务经销售部门下达至生产部门至车间,车间是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者,车间主任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生产计划组织人财物等资源执行生产任务,在生产任务的执行过程中随时了解进度情况,并对异常情况随时协调处理。
4、设备管理
一些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设备科,所以很多企业设备都归车间直接管理,那么设备的档案管理、安全运行、定期保养和维修计划、备品配件的准备和定期更换就都由车间主任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行是生产任务的有力保障。
5、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涉及到的部门较多,生产车间的成本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原材物料的消耗是否合理,工人劳动效率是否处在较高的水平,水电气等消耗是否合理跟产品的生产成本密切相关。车间主任应具备哪些素质
前面说了一般讲车间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那么要想干好车间主任,就是要出色的完成以上几点工作,具备相应几点基本素质:
1、做事要条理清楚,计划性强。制定合理可行性强的生产计划是按时保质
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按时间和空间调度各种人财物资源,每一步工作有哪些人、在什么时间、需要那些生产资料都要明确的列入生产计划,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关注实际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遇到异常情况随时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
2、业务学习能力强。一个车间主任必须对本车间的生产工艺了如指掌,只有非常熟悉车间的生产工艺、各种设备的产能、人员操作技能,才能制定出生产计划,良好的业务水平更是管理工人和建立威信的必要条件。
3、对车间的各种数据有分析能力。车间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数据,车间主任一定要具有分析这些数据的能力,每月消耗的水电气及各种原材物料于产量是否合理、设备开工率是否正常、目前产能是否还有提升的潜力等都要从数据中分析出来,对各种成本因素了解透彻,才能有意识的控制成本,如有异常马上进行调整,以免造成损失。
4、较强的语言沟通和协调能力,一个车间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这些员工来自四面八方,文化素质有高有低,脾气秉性各不相同,如何管理好这些员工,让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潜能是非常重要的。对待不同的员工应该采用不同管理方法,选择和利用好下面的班组长,是车间制度管理深入到公司每一个角落。车间主任还要与平级和上级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平级协调包括供应部门、设备部门、财务部门等。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也是非常重要。几点工作方法:
一
选好班组长:班组长应从劳动能手,先进分子中选出,要民主选举产生。切不可以人情、义气用事,直接提拔。好的班组长,既要是主任的好帮手,又要是员工的贴心人,正可谓班组长称职,车间工作会出色。
二
遇事要带头:有句话很现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主任就是火车头,要带好各班组成员勇往直前,敢为人先,为大家树立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以人格魅力,示范感召力,熏陶影响力,辐射冲击力,带动车间各项工作,做事要有超前意识。技术创新抢在前,工艺改造学在前,发生机械故障维修在前,发现质量问题分析总结在前。
三
作风讲民主:经常性召集车间会议,生产任务布置会、质量问题分析会、车间合理化建议会,对车间的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形成“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管理,个个肩上有责任,风险共担,责任共负,荣誉共享的好气息。四
批评讲方法:人与人之间肯定不平衡,十个指头伸出也会有长短,在车间各班组之中,员工自然而然也会有先进、后进之分;聪明、笨拙之分,车间主任在批评员工时,要因人制宜,掌握心理,把握分寸。以此注重以理服人,就事论事,切忌以权压人“命令式”口吻。
五
为人讲公平:在车间各项工作中,职工请假,任务分配工资定额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主任要当好这个家长“一碗水”要端平,要恪守“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尽可能奖罚分明,以公平、公正、公开办事。
生产现场管理
生产现场管理概述
1、现场这个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都称之为现场。如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以及营销场所等。狭义上,企业内部直接从事基本或辅助生产过程组织的结果,是生产系统布置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基本要素之一。狭义上的现场也就是一般大家默认的,一般企业关注较多,重点管理的。
2、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
2、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3、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4、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
5、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6、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产现场管理的实施
生产现场管理是个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现场管理工作,常见做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治理整顿:着重解决生产现场:脏、乱、差,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
2、专业到位:作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
3、优化提高:优化现场管理的实质是改善,改善的内容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按PDCA(P-PLAN,D-DO,C-CHECK,A-ACTION)循环,使其合理有效地运行。
生产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1、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2、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二: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3、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三: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生产现场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生产现场的物料管理、计划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人员管理、排产管理、5S管理等等
一、5s现场管理的内容5s现场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五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1 整理整理就是将必需物品与非必需晶区分开,必须品摆在指定位置挂牌明示,实行目标管理,不要的东西则坚决处理掉,在岗位上不要放置必需以外的物品。这些被处理掉的东西可能包括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设备仪器、工模夹具、管理文件、表册单据等。其要点如下:①对每件物品都要看看是必要的吗?非这样放置不可吗?②要区分对待马上要用的、暂时不用的、长期不用的;③即便是必需品,也要适量;将必需品的数量要降低到最低程度;④在哪儿都可有可无的物品,不管是谁买的,有多昂贵,也应坚决处理掉,决不手软!⑤非必需品是指在这个地方不需要的东西在别的地方或许有用,并不是完全无用的意思,应寻找它合适的位置。⑥当场地不够时,不要先考虑增加场所,要整理现有的场地,你会发现竟然还很宽绰1 2 整顿除必需物品放在能够立即取到的位置外,一切乱堆乱放、暂时不需放置而又无特别说明的东西,均应受到现场管理干部(小组长、车间主任等)的责任
追究。这种整顿对每个部门都同样重要,它其实也是研究提高效率方面的科学,它研究怎样才可以立即取得物品,以及如何能立即放回原位。任意存放物品并不会让你的工作速度加快,反而使你的寻找时间加倍,你必须思考分析怎样拿取物品更快,并让大家都能理解这套系统,遵照执行。这样:①将寻找的时间减少为零;②有异常(如丢失、损坏)能马上发现;③其他人员也能明白要求和做法,即其他人员也能迅速找到物品并能放回原处;④不同的人去做,结果是一样的(已经标准化)。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环境、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上的灰尘、污垢、碎屑、泥砂等脏东西清扫擦拭乾净,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公司所有人员(含董事长)都应一起来执行这个工作。①最好能分配每个人应负责清洁的区域。分配区域时必须绝对清楚地划清界限,不能留下没有人负责妁区城(即死角)。②对自己的责任区域都不肯去认真完成的员工,不要让他担当更重要的工作。③到处都乾净整洁,客户感动,员工心情舒畅。④在整洁明亮的环境,任何异常,包括一颗螺丝掉在地上都可马上发现。⑤设备异常在保养中就能发现和得到解决,不会在使用中罢工。清洁清洁就是在整理、整顿、清扫之後的日常维持活动,即形成制度和习惯。每位元员工随时检讨和确认自己的工作区域内有无不良现象,如有,则立即改正。在每天下班前几分钟(视情况而定)实行全员叁加的清洁作业,使整个环境随时都维持良好状态。实施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又回到原来的混乱状态。①领导的言传身教、制度监督非常重要;②一时养成的坏习惯,要花十倍的时间去改正。修养修养就是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组织纪律和敬业精神。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自觉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具有良好
氛围的工作场所。如果绝大多数员工能够将以上要求付诸实践的话,个别员工就会抛弃坏的习惯,转向好的方面发展。① 学习、理解并努力遵守规章制度,使它成为每个人应具备了一种修养;②领导者的热情帮助与被领导者的努力自律是非常重要的;③需要人们有更高的合作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④互相信任,管理公开化、透明化;⑤勇於自我检讨反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一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有人又添加了坚持、习惯等两项内容,分别称为6s或7s活动。
二、5s现场管理的重要作用5s现场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工作场所乾净而整洁。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忠实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了,企业的知名度不断很高,很多人慕名而来叁观学习,结果扩大了企业的声誉和销路;(2)员工能够具有很强的品质意识。按要求生产,按规定使用,尽早发现质量隐患,生产出优质的产品。(3)能减少库存量。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减少工件的寻找时间和等待时间,结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4)人们正确地执行已经规定了的事项。在任何岗位都能立即上岗作业,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5)人造环境,环境育人。员工通过对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的学习遵守,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公司人,整个公司的环境面貌也随之改观。
第四篇:科研人员应具有五种精神
路甬祥认为,科研人员应具有求实精神,要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坚定不移地坚持真理;科研人员应具有创新精神,要积极探索,努力开拓,坚持创新思维;科研人员应具有协作精神,要谦虚宽容,团结协作,共同开创事业;科研人员应具有牺牲精神,甘于寂寞,勇于奉献,敢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科研人员应具有自律精神,要遵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绝不剽窃、篡改、弄虚作假等。
第五篇:管理者应具有哪些会计知识
管理者应具有哪些会计知识
在今天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要求管理队伍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具备全面参与商业战略决策的能力。管理者们必须对财务知识所包含的内容有清楚的认识,以便做出周全的决策。但这并不是让他们都成为财务专家。如果一个管理者对基本的会计知识不了解,他又怎能率先想出提高利润的好点子呢?他又怎么知道该去问哪些会计问题呢?
现代企业要求规范化管理、要求会计资料健全。凡是企业就要有会计资料,就需要对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进行规划,就离不开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者,会计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在全球500强的首席执行官或总裁中,哪一位不懂得会计知识?一家公司或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想让公司运转得更好,能对财会知识丝毫没有了解吗?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就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会计知识。
传统会计中使用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式的分类已被现行的、适用的资产、负债等六大会计对象式的分类所取代,此六大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此六者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全部,如想知道这些财务方面知识,首先要明白这六者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具体如下:
资产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组成;负债由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组成; 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组成;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组成;费用由制造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组成;利润由营业利润扣除各项开支后的项目等组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资本+利润;利润=收入-费用;资产+费用(成本)=负债+资本+收入;资产类科目余额+成本类科目余额=负债类科目余额+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余额+损益类科目余额。
除了以上一些基本的会计学知识以外,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还必须了解一些常用的财务知识。
一、管理者必须要了解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知道哪些事企业能做哪些事企业不能做。
企业违反国家财务制度企业负责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财务人员的职责、内审人员的职责。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程序、财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工作环境以及财务工作结果的运用程度。
二、管理者必须会看财务报表,能进行会计报表分析,对企业有一个基本判断。
公司财务报表既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也是公司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因此,通过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就能对公司财务状况及整个经营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了解资金运作是否合理、生产原料、辅料、产成品、半成品、资金搭配结构是否适当。然后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进行月、季、半年分析,发现不利因素及时调整决策。能够通过财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对产、供、销各个环节进行额度比较,从而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财务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财务报告(由社会公众拥有的公司,即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要按照法律的要求编制这些报告;而私人拥有的公司勿需如此)。这些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在财务报告中,会发现,题为管理讨论与分析的部分。这是企业管理者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机会。财务报表附注虽然是以脚注的形式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的解释,但实际上,这与财务报表本身同样重要。这些附注可能会揭示企业的一些重要事项,例如重要的法律诉讼案、会计方法的变更、高级职员组成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商业分部的买卖和重组等。如何合理地减少纳税减税同增加收入和营业利润一样,增加了其净利润或称“底线”。通常,企业可以用许多种方法达到合理地减税目的。
三、管理者应该懂得通过财务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企业管理者只有懂点财务知识才能遵守国家财会法规,对财务报表负责,才能指导财会人员工作,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也只有懂一些财务知识,才能用一些财务指标来建立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才能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管理者应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聚财、理财及财务监督方面的职能。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者抓好资金的计划性管理,使资金定时、定量、定额运作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调控应收、应付账款、清理内部、外部资金,使资金得到合理运用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也是企业管理者应关心的问题。管理者懂财务知识,才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聚财、理财及财务监督方面的职能。
五、管理者要明白财务数据和指标是决策的依据。
现在有的企业管理者整日忙于生产和经营,对学习不重视,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管理者更是重市场、重技术、重经营而轻管理。认为决策就是生产、经营、技术、策划、研发、销售方面的事情,不知这些决策都是为了赢利,都离不
开财务数据。不了解些财务知识、不研究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六、管理者应具有财务状况分析的知识
财务状况分析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其它附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为依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财务评价,为投资者、债权人、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单位,提供财务报告。
1、企业偿还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标志之一,是衡量企业运转是否正常,是否能吸引外来资金的重要方法。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比例关系的指标。企业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一般表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强。流动比率以2∶1较为理想,最少要1∶1。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速动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项目中容易变现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例关系的指标。该指标还可以衡量流动比率的真实性。速动比率一般以1∶1为理想,越大,偿债能力越强,但不可低于0.5∶1。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类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总额×100%现金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中有多少现金能用于偿债。现金比率越大,流动资产变现损失的风险越小,企业短期偿债的可能性越大。
(4)变现比率
变现比率=现金类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变现比率反映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又具有补充现金比率的功能。
(5)负债流动率
负债流动率=流动资产/负债总额×100%它是衡量企业在不变卖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大,偿还能力越高。
(6)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净值×100%资产净值是指扣除累计折旧后的资产总额。它反映企业单位资产总额中负债所占的比重,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和企业对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比率越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承担的风险也越校
二、周转能力分析周转能力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在获利条件下的周转速度。考核的主要指标有:1.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100%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日历天数/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债权(即应收帐款的累计发生额)与期末应收帐款平均余额之比。用来验测企业利用信用环节展销货业务的松紧程度,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
(7).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额=销售成本额/存货平均占用额×100%存货周转天数=日历天数/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存货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利用的程度,它可以衡量企业的商品推销水平和销货能力,验证现行存货水平是否适当。
(8).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100%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生产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存货定额是否适当,应收帐款回笼的快慢。
(9).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100%该指标表明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和回收速度,比率越大,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越高,效果越好。
2、获利能力分析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企业总目标的收益及获利能力。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1.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企业利润总额/注册资本总额×100%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反映企业获利水平高低的指标。它越大,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大。
(1).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该指标是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2).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该指标是反映企业在产品销售后的获利能力,表明企业在成本降低方面取得的经济效益如何。
(3).资产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对所有经济资源的运用效率。
3、成长能力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企业的长远扩展能力,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实力。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有:1.股本比重。
股本比重=股本/股东权益总额该指标用来反映企业扩展能力的大校2.固定资产比重。
固定资产比重=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的生产能力,体现企业存在增产的潜能。
(1).利润保留率。
利润保留率=税后利润该指标说明企业税后利润的留存程度,反映企业的扩展能力和补亏能力。该比率越大,企业扩展能力越大。
(2).再投资率。
再投资率=股东权益该指标是反映企业在一个经营周期后的成长能力。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在本期获利大,今后的扩展能力强。
必须指出,上述各指标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反映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要充分理解各种指标的内涵及作用,并考虑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无不希望企业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前提。作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了解这些常用的财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掌握了这些会计知识,对公司财务知识所包含的内容有清楚的认识才可以及时的对公司的运营情况有进一步的清晰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做出对公司良性发展有益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