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顺应时势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新路子
×××市档案局
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市)市档案局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结合×××实际,适时规划,舍得投入,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相继建成局域网,联入政府网和互联网,建立“×××档案信息中心”网站,广泛宣传×××,宣传档案工作,主动为领导决策、为基层群众和社会各项事业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省、市档案部门的好评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具体地讲,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适应信息化的需要,实现从传统办公方式向现代化办公方式的转变。一是局、馆所有联网的微机共享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外部设备,局馆长、各科室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局馆长、各科室负责输入、编辑和打印,不再专设打字员,既节约了设备投资,又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二是文件的传递、审核和签批,基本上在网上进行,文件收发也更多地利用电子邮件和政府的金宏电子政务系统,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局馆内部与外界的联系渠道也明显增多。三是局馆在服务器上设立了公共目录,购买和下载的软件、各科室起草的文件材料、填写的统计报表、输入的业务数据和资料都存在公共目录里,需要时进入公共目录即可查找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四是在建立局域网的同时,投资一万多元购置安装了量子档案管理软件网络版,所有联网的微机都可以安装客户端程序、录入条目、进行查询,极大提高了录入和查询的速度。
其次,突出档案馆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近年来,我们建立了45万多条信息记录的档案文件级条目数据库,对原津科数据库进行了转移、分库与调整,按照《档案著录规则》,对其中错误的和不规范的条目进行了纠正;对革命历史档案和市委、市政府等重要全宗档案进行了全息录入,已扫描两万多页,初步建立起档案全息数据库;已建立起劳动局招工档案信息数据库,录入信息三千多条;利用多媒体设备对重要的音像档案资料进行了采集、编辑并刻录成光盘。所有这些,都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档案信息中心”网站,广泛宣传×××和档案工作
×××是恐龙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为民服务联动等一系列在全国知名的先进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档案资料。为更好地宣传×××,通过档案让人们了解×××各项事业的发展,早在2001年我们就建成了“×××档案信息中心”网站,开始在网上公布和开放馆藏档案,举办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来×××、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历史名人、五大班子机构沿革、古树名木、恐龙化石等展览,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和网上档案宣传。网站共由8个一级模块、25个二级模块、300多个网页组成,设有兰台快讯、局馆概况、档案利用、档案展览、政策法规、×××大事等栏目。该网站已成为世界了解×××,×××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外地人、外国人,尤其是国内外客商了解×××的重要渠道,对招商引资,对外开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站建成后,《中国档案报》社、省、市档案局以及×××市领导到档案局馆检查指导工作时都浏览过该网站,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人才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微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软件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采集、录入、加工、存储、传递等都需要专门人才,既需要档案方面的人才,又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在1999年招考机关工作人员时,我们特意录用了两名微机专业大学生到局馆工作。局域网建成后,我们又利用晚上、双休日时间,加强局馆工作人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软件和网络知识以及英语的培训。培训过程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的宗旨,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局馆从领导班子成员到一般工作人员,人人达到了会用键盘输入汉字、会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文件、会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的“四会”要求。另外,局、馆还积极派人参加上级档案部门及本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现代化知识和软件使用培训班,组织到兄弟县市区档案局馆参观学习等,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快了局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我们在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与市局的要求和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探索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新路子,加快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促进档案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篇:市档案局经验材料:顺应时势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新路子
市档案局经验材料:顺应时势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新路子
×××市档案局
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市)市档案局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结合×××实际,适时规划,舍得投入,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相继建成局域网,联入政府网和互联网,建立“×××档案信息中心”网站,广泛宣传×××,宣传档案工作,主动为领导决策、为基层群众和社会各项事业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省、市档案部门的好评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具体地讲,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适应信息化的需要,实现从传统办公方式向现代化办公方式的转变。一是局、馆所有联网的微机共享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外部设备,局馆长、各科室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局馆长、各科室负责输入、编辑和打印,不再专设打字员,既节约了设备投资,又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二是文件的传递、审核和签批,基本上在网上进行,文件收发也更多地利用电子邮件和政府的金宏电子政务系统,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局馆内部与外界的联系渠道也明显增多。三是局馆在服务器上设立了公共目录,购买和下载的软件、各科室起草的文件材料、填写的统计报表、输入的业务数据和资料都存在公共目录里,需要时进入公共目录即可查找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四是在建立局域网的同时,投资一万多元购置安装了量子档案管理软件网络版,所有联网的微机都可以安装客户端程序、录入条目、进行查询,极大提高了录入和查询的速度。
其次,突出档案馆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近年来,我们建立了45万多条信息记录的档案文件级条目数据库,对原津科数据库进行了转移、分库与调整,按照《档案著录规则》,对其中错误的和不规范的条目进行了纠正;对革命历史档案和市委、市政府等重要全宗档案进行了全息录入,已扫描两万多页,初步建立起档案全息数据库;已建立起劳动局招工档案信息数据库,录入信息三千多条;利用多媒体设备对重要的音像档案资料进行了采集、编辑并刻录成光盘。所有这些,都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档案信息中心”网站,广泛宣传×××和档案工作
×××是恐龙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为民服务联动等一系列在全国知名的先进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档案资料。为更好地宣传×××,通过档案让人们了解×××各项事业的发展,早在2001年我们就建成了“×××档案信息中心”网站,开始在网上公布和开放馆藏档案,举办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来×××、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历史名人、五大班子机构沿革、古树名木、恐龙化石等展览,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和网上档案宣传。网站共由8个一级模块、25个二级模块、300多个网页组成,设有兰台快讯、局馆概况、档案利用、档案展览、政策法规、×××大事等栏目。该网站已成为世界了解×××,×××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外地人、外国人,尤其是国内外客商了解×××的重要渠道,对招商引资,对外开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站建成后,《中国档案报》社、省、市档案局以及×××市领导到档案局馆检查指导工作时都浏览过该网站,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人才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微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软件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采集、录入、加工、存储、传递等都需要专门人才,既需要档案方面的人才,又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在1999年招考机关工作人员时,我们特意录用了两名微机专业大学生到局馆工作。局域网建成后,我们又利用晚上、双休日时间,加强局馆工作人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软件和网络知识以及英语的培训。培训过程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的宗旨,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局馆从领导班子成员到一般工作人员,人人达到了会用键盘输入汉字、会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文件、会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的“四会”要求。另外,局、馆还积极派人参加上级档案部门及本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现代化知识和软件使用培训班,组织到兄弟县市区档案局馆参观学习等,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快了局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我们在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与市局的要求和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探索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新路子,加快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促进档案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篇: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发展成人教育促进职教发展
来安县教师进修学校与来安职高95 年合并,成立来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占地面积9 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2.14 万平方米(其中教室2600平方米,学员宿舍2550平方米,食堂250平方米),现有图书3.6万册。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教育教学设施及实验设备配套齐全,有专用干训教室4 个,一个标准化电教室,以及两个微机教室。目前学校承担着全县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科带头人骨干培训,以及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的培训任务。
近几年来,在市、具教委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县教育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规范管理,已成功举办了7期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1 期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教学技能培训班26 期,与蚌埠教育学院联合承担了全省初中教师全负培训的教学任务,还举办了二轮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1 期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等,参训干部教师达4200 人次。现将我校近几年来做法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干训的指导思想和培训任务
为了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批示,我们站在跨世纪的高度,着眼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使我们每次校长都成为素质教育的内行和学校管理的专家,在教育科研和实践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从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我县小学校长队伍的实际出发,抓住素质教育这一主线,使干训主动有效地为全面提高校长队伍素质服务,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二、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坚持做到贯穿一个主线,搞好两个服务,狠抓四个环节。即:培训工作始终贯穿素质教育这个主线,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全面提高校长素质服务,狠抓理论学习、交流研讨、考察调研、论文写作四个环-1-
节。在教育教学上,严格按照国家指导性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使用统一教材,把全面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上,重视学员理论上的提高,在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展上,重视学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在现代教有实践培训上,注重介绍新理论、新成果,逐步提高学员自觉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方面,着重培养学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导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强化管理,努力提高继教质量
我校于1999 年7 月开始启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我们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我县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采取集中面授、送教下乡及实施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分5 期对全县2193 名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进行了首轮继续教育培训,完成率达97%。2003年实施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共培训小学教师1826人,初中教师1115人,高中教师477人(高中教师由滁州学院组织培训)。
(一)思想认识到位
几年来,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市教委也给予了大力指导与支持。每期继续教育,县教委都专门下文,对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将继续教育工作与学校的业绩考评和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分管领导亲自审定每期的培训计划,培训期间,还经常深入培训第一线,询问培训进展情况,召开学员座谈会,了解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既督查又鞭策,为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同时,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基层学校对继续教育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配合,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对参训教师在培训经费、工作、生活上予以妥善安排,为教师参训创造了良好、宽松的环境。
(二)管理措施到位
在市、县教委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部《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省、市教委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文件,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有的关键、为加强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有领导小组,抽调了4 名专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严格而有效的管理措施。制订了《 培训班学习制度》、《 培训班考勤制度》、《 培训班学员成绩评定办法》、《 培训班考察管理办法》、《 优秀学员评选办法》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员的学习、纪律和生活等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实行严格而有序的管理,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班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学籍档案管理上,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完善培训审批和报名手续,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存放档案;在办班收费和发证上,严格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师资选调到位
高素质的培训师资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我校在培训工作中,严格考核,认真选调了一批一流的教师。学校现有继续教育专职教师4人,其中本科学历3 人。他们都有丰富的基础教育和培训工作经验,教学中,能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经多方考察,我校又从滁州师专、县教委及教研室选聘了11 位兼职教师。他们都是高校、县级教研部门的专家和高素质的教育行政干部,业务扎实,知识面广,能传授学员以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经验。另外,我们还接录、购置了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的有关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开拓学员的眼界,更新了学员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教学上,我们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有关继续教育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统一使用部编教材,要求授课教师把全面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上,注重学员理论上的提高;在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拓展上,注重学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上,注重学员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方面,注重培养学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和科研的能力。通过培训,使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教学组织到位
培训中,我们认真研究任职教师培训这一成人教育的特点,采取灵活的办学形式。在组织教师到我校参加集中面授的同时,针对我县许多小学教师在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实情,我们本着方便学员、节约经费的原则,实行送教下乡,分别在北部山区的半塔镇和南部圩区的大英镇设立教学点,对教师实施继续教育培训。这样,既方便了学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又节约了培训经费,首轮培训仅送教下乡就为全县小学教师节约经费6 万余元。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是一种符合我县县情的培训形式。
四、拓宽路子,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1997 年,蚌教院在我校师资培训部设立函授站,已连续举办三届“第二专科”函授培训班,目前,在籍学员195人,已毕业183人.。
几年来,蚌教院领导高度重视,对函授站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有关单位和学员所在学校也积极配合,使函授辅导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第一,蚌教院有关领导多次到函授站检查指导工作,带领函授站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教委颁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 函授教学过程实施要点(试行)))以及安徽省有关函授教育的文件。同时,每学年还召开函授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安排布署函授工作,为函授站研究解决函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县教委关心扶持。县教委非常重视我县教师的学历提高教育工作,多次就函授站举办“第二专科”培训班行文,为教师参加学习实施政策倾斜,要求各校为学员参加函授学习提供方便,并就学员的学习、工作、学习费用等作了具体规定,从而为学员解除了后顾之比。县教委党组织有关领导还多次到师训部检查卫作,深入基层:为学员排忧解难。
第三,各基层学校领导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许多学员所在学校对第二专科培训进行了大力宣传,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对学员的教学、学习、生活等进行妥善安排,为学员解决学习培训费用。如我县的半塔镇、施官镇、汉河镇及来安中学等,大力支持配合函授站做好宣传工作,积极组织生源,鼓励教师学习,为学员营造了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
五、联合办学,创造较高经济效益
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办学,招收了小学教育、教育管理、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法律、工民建、计算机应用七个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三个本科专业。在籍学员789 人,现已毕业407人,为我县教师学历层次的达标与提高作出了贡献,深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首先,积极做好电大每的招生工作,师训部的同志分头到各乡镇学校,广泛向教师宣传,并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宣传,积极组织生源;其次,积极做好面授辅导的管理工作,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厨存档,各种资料齐全、完备,同时做发组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教学辅导、后期、财务等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力求做到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第三,积极做好辅导教师和学员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帮助学员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配备专人管理食堂和学员宿舍,保证学员吃得卫生、营养丰富,住得满意;第四,为了更好地做好电大的各项工作,师训部工作同志还积极学习,钻研业务、探索函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设施是搞好培训的基础和前提。培训过程中,我校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人了15 万元对培训教室和学员宿舍进行了整修改造,新配课椅380 套,添置了摄像机、VCD、机、音响、计算机等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 万余元。
近几年,我校发展成人教育,拓宽办学路子,以成教养职教,积累了点滴经验。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摸索成教与职教结合的新经验,使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来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二00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
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
曾玉平
2008年第8期 ——政治建设
宜城市王台村有9个村民小组,大部分村民是60年代修丹江口水库时移居而来的回民。长期以来,村里生产发展缓慢 , 致富门路狭窄 , 农民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周边群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7年宜城市委、市政府把王台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按照“村里建社区、组里设小区”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通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探索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
一、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健全各种运行机制
为了使社区建设有序推进,该村积极创新农村管理和服务体制。
一是成立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由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人选名单,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组成党员干部,致富能人及专业经济协会负责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且在群众中有威望的老模范、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具体组织开展社区建设的各类工作,并定期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二是构建三大支撑体系。该村切实加强以村级组织办公室、社区警务室、计生卫生室、科普图书阅览室、社区文体活动室、民政双拥工作站、综合服务社、村民学校等为主的“五室一站一校”建设,并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政府公共服务为支撑,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为核心,组建集居民中心、社会平台、政府窗口为一体的社区居民中心,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夯实农村社区工作基础。
三是建立健全各种运行机制。该村细化协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职责,完善各组织内部学习、会议、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健全社区运转机制,促进社区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制定《王台村社区建设奖惩办法》,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整合社区资源,筹集建设资金,形成社区建设保障机制,促进社区建设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坚持三个结合,发挥社区组织作用
针对王台村的实际,该村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发挥社区组织作用,具体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把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发挥社区组织“助推器”作用。该村把扶持发展牛、羊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组织养殖大户成立了“巴格乐”养牛专业合作社,并兴建了“牛王别墅”;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创建活动,从整治“五乱”入手,实施“五改”工程,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社区环境;围绕提高农村居民文明程度,制定了涵盖生产、生活、社会公德、公益事业等方面的 16 条《村规民约》。还通过开展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远程教育、政策法规宣讲团等活动,进行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改变农民不合时宜的思想意识、生活陋习。
二是把社区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发挥社区组织“减压阀”作用。具体来讲,一是坚持做到村情村民知。实行村干部年初公开承诺和年终述职制度,建立村务公开簿、财务公开簿、村民代表会议记录簿、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登记簿、村民意见建议反馈登记册、意见箱等“四簿一册一箱”,提高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每季度以“入户单”或“致农户一封信”的形式向村民公开经费开支、集体资产经营状况、宅基地使用等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坚持做到村事村民议。村里的大事,先由村干部研究初步方案,再经过党员和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会议讨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最后经过公示,得到村民认可后再去实施。对重大问题,还要通过“全民公决”的办法,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三是坚持做到村财村民理。村民代表不仅在村务管理上有决策权,在财务管理上更有监督、审计权。村里依托社区建设委员会会议推选产生5-7人组成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负责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审议审查村财务,汇总村民意见,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切断乱开支“源头”,堵塞财务管理漏洞。
三是把社区建设与构建和谐村组相结合,发挥“润滑剂”作用。一方面,村里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抓起,切实解决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等问题。近三年来,在上级的扶持下,他们先后投资600余万元,修通了15公里公路,建起了800口沼气池、6座水塔,新建和整修了“两委”办公室、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图书室等场所,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有自来水、人人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五保供养率达100%。另一方面,村里通过延伸公共服务、提供志愿服务、开展特色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幸福指数。
三、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启示
王台村社区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有益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保证。农村社区建设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和扶助下,在农村无职党员模范带头下,才能健康有序地开展和发展起来。
(二)村民参与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前提。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村民,没有村民的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调动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机制创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保障。和谐社区的建设有赖于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保障。要根据农村乡村治理结构所发生的新变化,实施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四)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只有坚持决策讲民主,管理讲民主,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准则,真正做到依靠农民、村民自治,才能消除干部和群众的隔阂,密切干群关系。
(五)解决问题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王台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取得群众的支持。■
(作者系中共宜城市委书记)
第五篇: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
一、打破组织形式和演出形式,演出团体推向市场
以编剧、导演、设计和主演为核心,人员不超过10人,松散型组织,实行节目制作人制,自负盈亏。不要乐队,用伴奏带伴奏,不用布景、导具、甚至可以不用灯光,发挥戏曲虚拟表演的长处,反而为戏曲展示自身魅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用化妆,不制服装,角色为演员“量身定做”,随身衣服,录音机
一开,即可演出,这样不仅达到了“简”的目的,同时也使演员扬长避短,没有任何包装。各演出团体把演出市场定位在基层:县城、厂矿企业、学校、农村、以老百姓喜闻乐见和稚俗共赏为宗旨,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小场面反映大主题,以通俗的戏曲传统手段,表现深刻的现代思想内涵,调动戏曲的表现特长。至今已有4台大戏和2台小品供正常演出。其中《希望》获市级奖。戏剧《牌坊村》、《金锁》、《遗产》及《退体之后》、《我是哑巴》获省级奖。小品《三个和尚的故事》、《角色》、《拔牙》获国家级奖。
正常演出时,因人员都是七八个人,又无服装、布景、导具和复杂的灯具,大大地节约了食、宿、运输等方面的开支,而且演出不受地点限制,田间地头、操场、办公室、车间都可演出,又节省了院租开支;另外,因是松散组织、不演出时,演员各干各的事,不存在平时养人的问题,这样每场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小剧团,就有了相当的盈余。
二、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先进文化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需要文化,有许多企业自发与文化团体结合,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各种文化团体就积极深入到工矿企业,为他们提供各种文艺演出服务,同时还定期进行联谊演出。如该县宛药公司、西保集团等企业,每逢厂庆或节日,就主动邀请文艺团体去单位指导或演出。用文艺开道,唱好经贸戏。该县宛药公司组织经贸洽谈会文艺演出,邀请曲艺团派专业人员上门辅导、排练、加工、提高、使节目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雄壮的气势烘托氛围,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一次订货超千万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发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优势,组建小而精的艺术轻骑队,与县民政、计生、教委、文明办等部门联姻,自编、自导、自演以反映计划生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农村养老保险等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到全县各地巡回展演。每到一处,与当地文艺爱好者同台演出,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文艺骨干。该县被省文化厅授予2004河南省“群星奖”。
三、开动脑筋,找准市场,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多
西峡县把“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做为两个转动的轮子,大胆进行市场开拓。一是以西峡旅游、恐龙蛋资源为载体,制作专题片,开发旅游产品,向县内外单位客人馈赠、销售和发行,同时达到扩大宣传西峡、推介西峡的目的;二是在民间文化艺术、优秀的民间节目上做文章,兴办地方戏曲楼、民间艺术展演茶座等,提升文化演出品位;三是利用西峡文化传播发行这个宣传渠道,组织好文化艺术的宣传,培训中介、演出活动等。尤其在团体演出、音像服务方面探讨一些新的模式;四是利用剧团、文化馆、图书馆、西峡书画院等文化阵地、抓好舞蹈、音乐、表演、戏曲、绘画、文化创作等培训班。一方面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另一个方面创造经济效益;五是对地方民风民俗民间故事,戏曲表演进行充实和改装,打响各旅游文化牌子。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使西峡的文化事业与全县政治、经济同步发展起来。
四、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实体
该县在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如吸纳社会力量,创办了西峡文化传播服务中心。该中心投资近30万元,占地800平方米,装饰典雅,环境舒适。它集少儿舞蹈培训、女子形体训练、电子琴、器乐演奏、美术书法培训、演出中介服务、专业艺术团体演出等互为一体,交相融合。它具有管理模式先进,文化品位起点高,师资力量雄厚、规模大、覆盖广、环境优雅、收费低廉等特点,适用于社会各界。面向大众,老少皆宜,是广大群众文化健身、文化健心、文化健神、文化健感的最佳场所。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又有利于多元化、多渠道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