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思考201302[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17:1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思考20130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思考201302》。

第一篇: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思考201302

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考

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德化分局

江文红

摘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档案管理理论应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趋势。促进文档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解决电子文件的智能化分类、整理;从单纯电子文档一体化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积极推广云计算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应用;档案部门应注重来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标准的制定与人才的培养;才能建设具有强大功能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以此推动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应对策略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普及及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的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档案管理理论应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趋势。档案管理部门要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宝贵经验基础上,解决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十二五”期间,我国各级档案部门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的要求,开展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为重点,以网络建设为基础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开展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即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和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二是建设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上建立的档案网站。三是数字档案馆建设,全面推行电子文档一体化和馆室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信息利用和服务网络化,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目前档案信息化现状:一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又多又乱,不能满足各单位不同门类档案的管理需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档案部门对于电子文件智能化管理功能还未深入研究,制约了电子档案的分类与整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基层档案部门电子档案还在实行双套制管理,不但要整理纸质档案,还要整理电子档案,成倍地增加了档案整理人员的工作量。三是档案信息化的硬件重复投资建设,在各级档案馆和基层机关、企业团体、企事业单位只要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形成了家家建设 1

计算机房,家家均有服务器和计算机维护人员的小而全计算机维护与管理模式。

要提高我国目前档案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着眼点于档案信息化整个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文档管理纵向和横向的各个环节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通过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促进文档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各级档案部门从单纯的文档管理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同时致力于解决制约电子文件整理瓶颈双套制工作方式;在文档管理领域充分利用云计算机技术独特的服务理念和超强的计 算能力和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安全机制等技术优势,为我国档案信息化全面普及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二、促进电子文档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目前运行的文档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目前,不少名为“文档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其功能也只是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流程并列运行,而非真正实现自动分类、整理、编目,仅仅是将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的收文与发文数据,由档案立卷人员手工导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这绝非真正意义上的文档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在办公领域的普遍应用,政府机关和社会各行业都在积极的创造条件用电子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现代化的进程,文档管理电子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是走向数字档案馆(室)的必经之路。目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文档管理软件基本上是由软件公司开发的。虽然,应用计算机开发文档管理智能化软件,其编程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软件公司的计算机专门人才并不能包打天下,智能化程序不可能应用于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的文档管理系统。目前,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在电子档案的自动鉴定与编目课题研究方面已经明显滞后。促进文档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解决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电子文件自动鉴定与编目、自动加盖档号章等技术问题,研究基于文件来源原则与计算机档案自动分类、编目技术相互融合,是文档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信息时代,通过电子文档管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能使电子文档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现实。各单位应以电子文档形成文件生命周期、文件来源原则、前端控制思想的理论为指导,充分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化加工设备能力。电子文档智能化是“档案主题分类法”和“数字信息管理”两个概念的交集,因此其智能化管理也必须符合电子文件分类和数字信息管理的双重需求。电子文档管理的智能化基本思路就是在确定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基础上,对电子文件管理部门、档案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在充分认识电子文件价值形态变化的基础上,对电子文件的运动规律达成共识,从实际出发,提出合理的软件需求分析。同时,根据文件来源原则和前端控制思想,将原来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分类的后期阶段的控制手段提到了最前端。例如建立覆盖本单位文件归档范围的关键词分类词表,嵌入计算机档案分类、整理模块,计算机电子文档智能管理系统实时对每份文件

内容信息进行鉴定、著录、标引等,并将采集的文件背景信息,以人员、流程和档案分类技术贯穿于数据库管理,建立高效、准确的档案信息自动分类、编目体系,使计算机实现文档信息自动分类功能,使智能化管理在实际得于应用。

电子文档的智能化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简约高效的电子文档“单套制”,大踏步地推进电子档案管理步伐。目前,手工辅助电子文档的分类、整理已经不能适应电子文档数量增长和信息处理的需求。为此,文档管理部门要研究如何加快推进“单套制”,同时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单套制”相关的法律、信息保全技术、管理、培训、软件设计等问题。

三、从单纯电子文档一体化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

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基于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公文办理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一体化,稳步推进公共档案馆的馆藏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馆)室藏存量档案数字化和现行档案电子化建设。依托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契机,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档案利用需求。在档案信息化的起步阶段,由于各单位着重于文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随着信息化实践的深入,逐渐暴露出很多的局限和困惑,由于各单位内各部门单纯考虑本部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忽视整个系统的协调性,存在着数据交换、操作交互不畅等因素,因而出现所谓的信息“孤岛”,既影响了现有系统的继续运行,也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从单纯的电子文档管理一体化,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集约化管理。一是加强整体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有全局性原则,各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必须纳入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同步发展。二是树立档案资源观,充分理解“档案是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含义,各级各类公共档案馆应作为海量信息的“集散地”。档案部门要运用最优化管理模式、最优化的服务思想,综合各种不同的方法、先进的服务手段,整合本地区有关的民生、教育、城市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信息,将档案信息子系统与城市各领域、各子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发展方面,应建立起以主营业务档案为核心的档案管理体系,从单纯的企业文档管理到档案信息资源集中管理。通过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把企业所有文件、档案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知识相互关联起来。如企业文书档案、科技档案、文献资料、数据库、网上资源、企业文化标识(CIS)、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条理性、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整合企业各种应用软件,实现应用系统集成,包括文秘、人力资源、财务、成本、供应、生产、销售、设备、客户关系等应用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以上各系统档案资源信息共享,促进各种档案资源从分散保管走向集中保存,同时也更充分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效能。

四、积极推广云计算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应用

由于传统的计算机文档一体化管理架构设计,我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实现文档管理信息化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软、硬件,组建局域网和引进计算机技术人员,才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制约了电子文档一体化在我国的中小型和微型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普及。作为新兴概念的云计算技术还处在研究和实施的初级阶段,云计算必然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是公有云服务。以云桌面方式打造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平台,改变各单位文档管理平台使用的软件五花八门的现状,云桌面的应用取代了传统单机版和网络版的文档管理软件,软件的升级、维护由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负责,加快了文档一体化管理在我国全面普及的步伐。

二是私有云服务。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文档管理提供云服务,与传统的各单位建设的数据中心比较,私有云具有支持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各单位建设计算机中心架构的复杂程度。各单位在私有云平台运行的文档数据不对公众开放,而是在防火墙内工作,只有本单位的计算机管理人员才能对其数据、安全性、服务进行有效地控制。

三是混合云服务。就是应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相结合的形式建设档案信息化。将服务经济建设与民生的档案信息应用部署到公有云上来降低成本,同时将安全性要求很高、具有保密期限的档案信息部署到完全保密的私有云上。

五、档案部门应注重来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标准的制定与人才的培养

首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标准体系上面。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已经滞后于电子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文件的分类整理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要有完整的指导体系,不能由各单位再走摸着石头过河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道路。因为,在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阶段,各级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可用于指导未来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标准的制定,如智能化档案分词、云计算云服务提供商数据保密等标准的制定,以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其次,要加快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各类专门人才,注重档案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传承,构筑档案信息技术人才高地。各级档案部门注意档案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只有档案工作者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档案信息化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目前,参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一辈档案工作者,有些同志已届退休年龄,逐渐地退出档案信息化建设岗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传承要采用以师带徒的方式,加快培养档案信息化人才。同时要求参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老一辈档案工作者,将他们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经验,用教材或论文的方式,用文字记载下来,传承给参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专业人员,避免他们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走弯路。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功能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才能高效获取有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以此推动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

1.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知识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之选》,广东省档案

科技项目研究成果,2010年1月第一版

2.周 珺,“智慧城市”中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国档案报》,2012年5月28日 总第2311期 第二版

作者 :江文红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德化分局

地址:福建省德化县进城大道

邮政编码:362500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ydtan0566@sina.com

作者简介:江文红,档案馆员,1984年12月在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德化分局至今,从事企业档案工作。

第二篇: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农村信息化是使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的过程。南阳是河南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达到1000万人口,农村人口超过70%,“三农”问题一直被市委、市政府纳入重点工作,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移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向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迈进,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

一、移动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

怎样结合南阳实际情况,落实中央“三农”政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现代通信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是河南移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重点思考的问题。河南移动总经理原建国同志,树立贴心服务理念,把为政府、社会、农民分忧作为自己的责任,利用6年时间,架设移动信息网,实现了与农民心与心的沟通,在真诚的服务中,促进了农民致富,发展壮大了自己的企业,公司成立六年多来,河南移动累计投资近百亿元用于农村网络建设,特别是2004年投资近20亿元的九期网络扩容工程更是把农村网络覆盖列为重中之重。几年来,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牢牢抓住了四个重点:一是依托中国移动世界一流的基础网络,构建“农村移动通信网”,跨越数字鸿沟,让农民用得上;二是搞好服务工程,依托河南移动完善的农村服务渠道,构建“农村信息服务网”,采购物美价廉的品牌手机投放农村市场,让农民用得起;三是依托一流的业务网络,搞好信息工程,打造“农信通网络平台”,用信息引领小康路,让农民用得好;四是要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联合涉农、科研、教育等机构,与移动通信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共同组建“大农业网络生态链条”,给农民提供贴身、贴心的服务,为 农民创造价值,让农民用出彩。目前,从城市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移动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信息转变了农民的观念,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提供了致富的信息,可以说移动信息引领了为农民致富的一场科技革命。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市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县、乡逐步建立起了政府信息网站,农业科技部门建立了致富信息网站,移动公司开通了“农民致富信息港”,拓宽了捕捉信息的渠道,有些农民已尝到了信息的甜头,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选择短、平、快农业致富项目,由于南阳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市,农民受教育、区位等方面影响,一些乡镇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到县、乡后,如何进村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户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虽然我市启动农业信息化工程以来,各县农业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比较理想,但是政府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促进信息利用方面,工作方法、措施明显滞后。政府部门往往根据某项种植信息,对农民进行指令性安排,对市场行情信息把握不准,往往出现伤农现象,农民对信息产生质疑。多数农业基层职能部门在指导农民生产经营时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前期的宣传引导上,而对生产中期的技术指导和后期的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做得远远不够,导致“旺销--扩种--卖难”怪圈现象反复出现,部分农民采用“逆向思维”决策,即政府鼓励多种植什么就不种或少种什么,这些现象表明农业信息 服务质量和农民信息素质都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我市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2002年我市农村小学与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7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左右,大专以上比例仅为1%,农村的文盲率达到12%。我市目前还存在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就是还有大批文盲不断产生,这对未来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十分不利。农民综合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文化水平低和科技素质低,这一方面直接限制了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也限制了农民理解信息的能力,导致了信息运用水平低下。

2、农民信息意识淡薄。由于农村文化落后、经济落后、信息化程度落后,除沿海地区和农产品出口较多地区农民的信息意识较强外,大多数地区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情报嗅觉迟钝,对网络信息这种新生事物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如内乡去年油桃销售因天气原因,政府提供的销售信息农民不予采用,独自联系销售渠道,错过了销售时机,果农受到了巨大经济损失。今年,政府及早向果农提供西安、北京等市场信息,油桃销售一空,果农还认为是市场规律“有赔就有赚”在起作用,认识不到信息的时效性和经济性,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

3、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与信息应用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获取手段的费用需求减缓了信息进入农户的步伐。现在虽说电脑普及了,价格便宜,最低也需3000多元,但农民一家一年净收入也买不了一台电脑,加上我国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且分散,导致农民购置设备上网不仅不现实而且不经济,采用电话获取信息虽然方便但费用普遍较高,而通过电视、板报、传单等方式,方便且节省费用,但获取信息方式大都不能满足农民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信息需求。

4、信息资源状况较差,信息实用性不高。目前,全国虽有农业信息网站2200多个,但是网上综合性的信息多,专业性的信息少;简单堆积的多,精心加工的少;交叉重复的多,有特色的少;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5、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我国农户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而他们需要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帮助。而目前我国缺乏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较完善的服务体系,有的地区虽然政府的农业信息网络已延伸到乡级,但是信息如何进村入户却是面临的共同难题。一般农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集市和邻里传播。除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之外,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同时,我国信息化法规不健全、信息服务管理不规范也是农村信息服务水平低的成因。

三、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1、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当前,我市农业信息人才比较缺乏且现有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因而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农业信息人才,造就一批有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除重点培养高素质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农业技术专家同时也是农业信息专家,让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农户、帮助农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充分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分期分批对村组干部、党团员、回乡复转军人、毕业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2、要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我市政府的农业信息网络大多已延伸到县级,少数县(市)已延伸到乡镇,但是在县或乡与农户之间却出现“断层”,因而建设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重点应是采用乡级建立信息服务点、村级培养信息员的方法,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要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有条件的村,购进电脑,建立网站,无条件的村,鼓励经济能手购置,利用党团员活动日进行学习培训。要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使之把农业信息服务作为自身的重点服务内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广校、村干 部、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3、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手段送信息进村入户。信息的进村入户要视各地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采取适当的信息传播手段,绝不能不顾乡村、农户的现实条件,一味地要求农民上网。应从农村的现实出发,采用高科技信息技术结合农村、农民的需求和习惯,逐渐探索一个便捷、廉价、实用的送信息进村入户的途径。去年到山东省寿光市,看到他们已探索出多种经济实用的信息入户方式:一是电波入户。寿光市县农业局都建立了信息中心,收集、分析农业信息并制成电视片,通过电视台定期播放。二是热线电话。县农业局建立农业信息库,利用语音转化功能,自动回答农民问题。三是手机短信。市、县农业局已为移动用户开通传送农业信息短信业务。四是电话上网。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县市采用“三电一厅”模式,即通过电脑、电话、电视和农业科技展厅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该模式很快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接受和应用,下一步我市应很好在信息服务方式上进行研究,移动公司可设立农业信息服务“110”台、致富信息箱等栏目,满足农民需求。

4、要加强对农民的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着重培养农民的三种现代意识: 一是现代的科技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科技、用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的意识。二是现代的市场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动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三是现代的信息意识,即让农户具有愿意为信息投入、注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能力,让他们具有信息收集、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和意识。

5、要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要启发民智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使农民认识到信息是开启农产品市场大门的“金钥匙”,让农民变“信息淡漠”为“信息饥渴”,同时要提供及时、准确、使用性高的信息。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要重点提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种更新信息、特种养殖、种植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信息、农产品市场营销信息、剩余劳动力就业情况等农民急需的信息。同时,加强农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工作,提高对农产品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增强农业信息的生产经营指导性,启发农户的信息需求。

6、要进一步扩大移动信息网络覆盖的范围,充分发挥移动信息的作用。今年2月,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网络,努力提升农村网络覆盖率,以信息化促进“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河南移动又投资20多亿元启动10期扩容工程,以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质量。该工程全部竣工后,河南省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通信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广大的偏远农村地区,网络覆盖日臻完善,有了网络,有了信号,从而全市更多的群众能够便捷地使用优质的移动信息服务,架起通向致富的“桥梁”。

7、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移动电话的普及和使用。移动公司要集中采购一批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品牌手机投放农村,让农民买得起手机,更用得起手机,在推出神州行“乡情卡”的基础上,要及时推出适合全省广大农民使用、真正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服务套餐。同时,移动公司还要不断加快农村营业网点的建设,确保全市98%以上的乡镇、行政村有营业服务网点,让农民足不出乡(村)就能办理移动业务;要加快农村电子服务体系建设,推出“空中充值”等服务,解决农民缴费难问题,满足农民小面额缴费的需求。

8、要充分发挥电信企业整合资源的技术和平台优势,大力开发实用信息资源。2003年10月,移动公司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着手,与当地农业部门、信息内容提供商联合推出了“农信通”业务,为农村基层干部、涉农部门和企业、种植养殖专业户等提供各类最新最权威的信息。目前,该网已开通了5大项21个农业信息栏目,如农家百科、农情信息、供求信息、市场行情等,这些内容受到广大干群的欢迎,今后,把农村信息网建的更好,带动更多的农民尽快致富起来,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

9、要加大农村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力度。移动公司要把“手机镇”、“手机村”建设作为信息富农和优化农业结构的重点,大力实施“十店、百车、千站”工程,要在农村地区增加10个营业厅,开通100个流动服务车,设立1000个乡村代办点,在为农民提供快捷通信服务的同时,为农村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要进一步完善“农信通”服务,丰富与当地特色需求相适应的农业信息,增加农业专家服务热线,利用短信、电话、网络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投放贴近农民需求、功能实用、质优价廉的品牌手机,实施“欢乐1+1”计划,通过“1+1”结对捐助的方式,发动城市用户为农民捐助旧手机,促进农村移动通信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架设信息通道。

第三篇:信息化发展纲要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目录 住建部通知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四、保障措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建质〔2011〕67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

现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二)具体目标

1.企业信息化建设

工程总承包类 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

勘察设计类 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

施工类 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

以上各类企业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

2.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加快推广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等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改进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3.信息化标准

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推动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三、发展重点

(一)建筑企业信息系统

1.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

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高效高质量运行。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分级保护,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支撑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信息资源(如数据模型、模板等)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标准。

(2)应用系统

①设计与施工集成系统

重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可视化、模型设计、协同等技术,在提升各设计专业软件和普及应用新型智能二维和三维设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方案/工艺设计集成系统和专有技术与方案设计数据库,集成主要方案/工艺设计软件,创建方案/工艺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和工程数据库,集成主要工程设计软件,创建工程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同时,逐步实现方案/工艺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级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以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理论为基础,完善提升项目管理系统构架、管理工作流和信息流,整合项目资源,建立集成项目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执行力。规范与整合项目资源分解结构(WBS、CBS、OBS、RBS等)和编码体系;深化估算、投标报价和费用控制等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估算、报价与费用控制的体系;完善商务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及工程财务管理等系统,提升项目法律、融资、商务、资金、费用与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深化应用计划进度控制系统,逐步建立施工管理和开车管理系统。同时,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③项目文档管理系统

整合与提升项目文档管理系统。优化文档管理流程,建立管理标准,完善文件编码体系;强化以工作流和状态为核心的过程管理和沟通管理,开发推广文档计划、跟踪、检测等控制功能,实现文档产生、批准、发布、升版、作废的生命周期管理,并逐步实现该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④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

完善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级材料标准库和编码库,实现材料表、请购、询价、评标、采购、催交、检验、运输、接运、仓库管理、材料预测、配料、材料发放及结算等全过程一体化的材料和采购管理;逐步建立以信誉认证、交易和电子支付等为核心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优化材料供销过程;实现材料库与工厂安装模拟可视化系统的集成;逐步实现该系统与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⑤企业运营管理系统

应用工作流、内容管理、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有效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增强运营管理的体系化和流程化,提高远程办公和协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⑥ 综合管理系统

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体系和核心业务系统为支撑,建立企业级综合管理系统,为决策层和职能管理层提供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企业项目与组织分解结构,建立项目核算和管控体系,加强经营、综合和执行计划的管理,实现预算、调度、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层面的统筹、协同、分级管控和资源优化配置。

⑦辅助决策系统

逐步建立企业数据仓库,并利用商业智能(BI)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依据决策理论,逐步建立辅助决策系统。

⑧知识管理系统与智能企业门户

收集、整理、组织和整合描述设计对象和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源,研究知识管理机制与体系及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工具、方法、过程,建立知识管理的体系和系统。基于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企业数据仓库,整合企业内外网络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智能企业门户,方便知识的利用,形成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与个人信息资源中心。

2.勘察设计类企业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按需提升局域网、广域网和通信系统的性能。网络的主干带宽与客户端带宽能满足应用需求;条件具备时采用万兆网络平台,满足国际合作、异地协同工作及多媒体应用等需求。

加强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专用网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等,重视工程项目专网的建设。

适时更新和配备计算机设备,提高存储与备份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应用需求。

配备有效的网络管理工具,实现对企业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根据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和应用需求,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具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信息安全体系。

(2)应用系统

推进BIM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提升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与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研究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集成设计系统,逐步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及协同。

企业运营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等系统,并实现上述系统的集成;建设企业门户网站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探索研究电子商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升。

生产经营管理。完善包含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与企业运营管理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3)数据中心

逐步建立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探索发展信息资源产业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科学采集、广泛共享、快速流动、深度开发、有序配置、有效利用。

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包括勘察设计标准、规范和标准图数据库,建筑材料、部品、工艺和设备数据库,岩土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地下工程和相关检测监测数据库,建筑方案和典型设计数据库,以及工程项目信息与文档数据库等。

建设企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设计图档、文档、图书、期刊、技术资料、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数字化管理。

探索研究勘察设计知识的采集模式和表达方式,构建勘察设计知识库,积累并科学利用勘察设计知识资源,辅助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

进一步研究制定企业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相关标准,重点研究制定资料信息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电子工程图档信息等标准,为行业数据共享创造条件。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并研究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

3.施工类企业

(1)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

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

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求,梳理、优化企业管理和主营业务流程,整合资源,适应信息化处理需求。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覆盖下属企业的专用网络,并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网络的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借鉴其他企业标准,制定本企业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建设基础信息编码及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标准。

②应用系统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设备、工程项目等管理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相关知识的采集和管理方法,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知识资源再利用平台。

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仓库,逐步发展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2)一级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材料等三大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3)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财务资金及物资材料等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二)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1.设计阶段

(1)积极推进协同设计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协同设计技术改变工程设计的沟通方式,减少“错、漏、碰、缺”等错误的发生,提高设计产品质量。

(2)探索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技术,提高参数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能力,并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3)积极探索项目全生命期管理(PL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工程全生命期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共享。

(4)研究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各类超高、超长、大跨等复杂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解决大型复杂结构高精度分析、优化和控制等问题,促进工程结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的提高。

(5)推进仿真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便客户参与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

(6)探索研究勘察设计成果电子交付与存档技术,逐步实现从传统文档管理到电子文档管理的转变。

2.施工阶段

(1)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

(2)继续推广应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变形监测、施工深化设计、大体积混凝土计算机测温等计算机应用系统。

(3)推广应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模拟技术,辅助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控制和动态管理。

(4)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应用移动通讯和射频技术,通过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工程现场远程监控和管理。

(5)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

(6)研究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技术在大型复杂超高建筑工程以及隧道、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7)研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建筑及构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三)信息化标准

进一步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重点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

建立覆盖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水平、普及程度以及应用成效等方面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

1.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组织制定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标准,推动企业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标准建设,支持企业信息化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

4.积极推动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和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

5.组织开展建筑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企业与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并推动本地区以及建筑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6.培育产业化示范基地,扶持自主产权软件企业,带动建筑业应用软件的产业化发展。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

1.组织编制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

2.组织行业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3.开展行业信息化培训,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4.开展行业应用软件的评价和推荐活动,保障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效益。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推进企业信息化主管(CIO)制度。

2.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吸引与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

3.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每年应编制独立的信息化预算,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

4.重视企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重点进行业务流程与信息的标准化。

5.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1] 参考资料

1.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 开放分类:

建筑业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文/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挥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我们组织编制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11-15信息化纲要》)。

■ 编制《11-15信息化纲要》的背景

◆ 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向纵深发展

客观上,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迅速向纵深发展。国际大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更新幅度也丝毫不减。以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为例,最早两三年出一个新版本,现在每年都有一个新版本,其功能不断趋于完善。又如,最近几年,国外大公司开始推出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和施工管理软件,这类软件可以称之为下一代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能够开发这类软件的国外软件开发商已达30多家。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日本1995年就提出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口号,并制定了时间跨度15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美国、北欧国家、新加坡等同样重视信息化工作,并把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上。例如,美国和北欧四国共同发表声明,将在公共工程中推进BIM技术的应用。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信息化水平总体上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我国建筑业在竞争力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更令人担忧。

◆《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基本实现 2003年,建设部发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03-08信息化纲要》),从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明确了2003至2008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促进建筑业软件产业化;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步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建筑企业。”等总体目标,并按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对不同等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引导性要求。

“十五”期间,建设部颁布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和“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期间又组织了《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其中,《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十五”项目的滚动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对协同平台、GIS、GPS、RS、BIM、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电子标签、智能住区等热门技术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有的单位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率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随后,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特别是随着《03-08信息化纲要》的颁布,信息技术在设计、施工以及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虽然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带来了新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效率,甚至可以辅助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但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很不完善。目前,建筑企业大多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立CIO的则更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总协调人,对涉及全系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从宏观上缺少有力的指导和监督,同时,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困难、执行力薄弱。二是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依然存在。迄今为止,信息技术促进的建筑业信息化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工作中,企业与外部(例如其他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的工作中还远未实现信息化。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应用软件绝大多数只限用在企业内部,由于各企业往往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企业之间很难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共享。极端的情况是,从一个企业得到的信息,另一个企业不得不重新手工录入到自己的信息系统中,这就造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应用效果。

三是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业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人员的不足导致许多企业无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更无法满足大量施工项目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同时,由于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信息化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信息化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四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是基础差、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每年信息化投入占全年收入的0.3%,而我国信息化投入最多的企业只有平均收入的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同时,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决策者,对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的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这一点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建设领域施工、设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管理手段和理念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去保障。

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

五是信息化规范、标准缺乏。由于需求驱动、分散建设,我国建筑业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套企业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宪法”),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化步调一致的推进。尽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对信息基础编码、交换标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部分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编码体系,但由于维护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贯彻及落实措施,造成编码维护滞后,无法满足生产管理实际需要。而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没有一套可参照执行的信息基础编码标准,直接影响了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

六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评价标准和体系。随着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信息化逐渐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信息化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应用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否相匹配?如何考量信息化发挥的真正作用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整套方法论和具体评价体系的支持,才能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投资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采取尽可能量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使信息化投资的真实效益以及成本和风险损失做到全面可视化管理。从更高更广的层面来说,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部门都需要明确当前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发展规划。

然而,我国建筑业关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国资委近几年推动开展了此项工作,但其设计思路针对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尚不能完全适用于建筑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七是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仍依赖国外。作为建筑业领域的基础软件,早期的有图形平台(例如AutoCAD),近年来又出现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虽然我国从“六五”开始一直在支持自主知识产权CAD软件的研发,但迄今为止,国产化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仍然没有形成气候。以企业信息系统为例,尽管国内有很多软件企业仿造国外已经广泛推广和应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能够与国外系统媲美的系统还没有得到确认。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我国每年不得不付出巨资向外商采购,更重要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受制于国外,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编制组对大量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

为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建筑企业(包括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1-15信息化纲要》课题组对国内外数十家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查找翻阅了上百篇相关研究文献及报告,基本上全面掌握了国内外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31家设计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甲级资质22家,占总数的73%;其它9家,占总数的27%。对46家施工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特级资质10家,一级资质27家,这两类占总数的81%;其它9家,占总数的19%。

■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考虑到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参照国际经验,《11-15信息化纲要》确定了5个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提升核心业务系统。重点完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电子文档管理、材料控制与采购管理等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

二是逐步建立公司层面的管理系统。重点建设综合管理、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决策支持等系统,实现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的高效高质量运行。

四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重点建设IT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信息系统标准编码体系、信息资源类(如数据模型、模板等)和主要信息系统应用等标准,支撑信息系统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开发和应用。

五是加快专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复杂过程仿真模拟(CFD)、工厂生命周期信息管理(PLM)、协同工作、3G无线通讯、可视化、参数化模型设计、内容管理等技术,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

■ 《11-15信息化纲要》与《03-08信息化纲要》相比的重要变化 此次纲要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有关发展规划为基础,既与《03-08信息化纲要》有效衔接,又体现新形势下应该关注和加强的工作,重点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阐述。充分考虑目标和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能够基本实现。◆ 企业信息化部分

依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行对建筑企业的分类管理办法,增加了“勘察设计企业”分类,体现该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与其它两类企业的不同之处。

◆ 新增专项信息技术应用部分

依据当前国内外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从建筑信息模型、电子交付与存档、协同、移动通讯、4D项目管理、高性能计算、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新增信息化标准部分

重点就涵盖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保障措施部分

根据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今后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从制定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强化信息化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建立行业信息化评估和认证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交流与共享、强化信息化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另外,《03-08信息化纲要》对电子政务提出了具体要求,《11-15信息化纲要》编制时,考虑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此问题正在进行专项研究,未单列此内容。

■ 《11-15信息化纲要》让企业“跳起来能够得着”

在该纲要编写工作启动伊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领导就明确指示“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地区和企业的现有基础,目标和内容上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该纲要的目标要让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跳起来能够得着‟,而不是„可望不可及‟”。

◆ 不同类型的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不同

在该纲要编写过程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不同进行了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重点。

工程总承包类企业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勘察设计类企业的目标是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因此,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并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

施工类企业的目标是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在发展重点上,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一级施工企业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对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的定位相对更低一些,主要是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方面产品的应用力度。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开展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四个方面。◆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

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可以包括: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首先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四篇:幼儿园信息化发展

一、幼儿园信息化的现状

最新调查显示,广州地区的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有电脑的家庭占到了89%,远远超过我国大城市家用电脑的平均拥有率两倍还多;而广州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62.3%,也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25.5%的普及率;广州手机用户超过1000万户,相当人均拥有超过一个以上的手机号码。所以说广州是个信息化程度相当高的城市,信息对广州人生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继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热潮之后,幼儿教育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提出了“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重要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幼儿园如果要实现争创先进、更上一层楼的目标,就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和探索,走出自己的教育之路。

那么,什么样的幼儿园才能称之为“信息化幼儿园”呢?一般来说,需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办公室或各课室配备有电脑,且可上网;

2、组建了内部网或连通互联网;

3、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4、在教学和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管理中应用短信收发系统、现代化的家园互动网站和园务管理系统等;

5、门禁系统;

6、视频监控系统;

7、拥有多媒体教室或设备(投影机、幻灯机、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等);

8、其他:配备有幼儿电脑机房;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9、有专职或兼职负责信息化维护和开发的人员;

10、教师大部分能独立操作电脑,会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和上网,基本不需指导。

据调查,与广州的信息化水平相比,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就远远落后了。主要表现在: 首先,广州市幼儿园拥有自己官方网站的幼儿园竟然屈指可数!只有为数不多的机关幼儿园和少数档次较高的民办幼儿园建立了拥有一级域名的官方网站,大多数的幼儿园要么没有网站,要么是建立了好几个只有二级域名的免费网站,网站是建了,但个性化的需求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网站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的现象非常普遍。

其次,家园互动方式传统,满足不了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有些幼儿园还在使用纸条夹在书包内的方式发送园内通知,耗费办学成本且效率低下;家园互动采用纸质的家园联系册,幼儿的日常表现、成长中的点滴细微之处无法及时地形象化地传递给家长。可喜的是,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这个问题,利用短信平台工具发送园内通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采用;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家园互动新模式也因为其便利性和信息的多样性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认可。但是,目前市场上提供此类服务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差别很大,幼儿园方面需要认真比较鉴别。

接着,在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方面,普及率也很低,二者均只有30%左右。幼儿的接送安全要高度依赖于园方工作人员的警觉性,幼儿园的安全保障体系堪忧。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在广州应用相对较多的是在幼儿在线实时视频方面,主要是满足平日无暇顾及孩子的双职工家庭(如出差在外时)和对孩子教育相当关注的父母的需要,对某些父母来说很必要,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幼儿园的招生,但使用中需谨慎,要注意避免对教师的教学过程造成困扰,以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什么是幼儿园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是幼儿园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幼儿园信息化平台正是幼儿园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幼儿园信息化平台应该包括以下五大核心系统:家园互动系统、短信系统、数字化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幼儿成长档案系统;及三大辅助系统:安全接送系统、考勤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短信系统以短信方式发布实时的园务信息;

家园互动网站系统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让幼儿园和家长的互动沟通更全面;

数字化办公系统运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化工具,使幼儿园的教学和园务管理工作更科学和高效;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成效,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为优质的教学提供保障;

幼儿成长档案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无限拓展性,为幼儿园和家长建立起完整而丰富的幼儿成长档案系统,为孩子的个人成长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

安全接送系统有电子接送卡、指纹接送等方式,旨在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幼儿接送途中的人身安全。

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安全防范,宝宝在线实时视频可减轻部分家长的育儿焦虑情绪。只有幼儿园实现信息化,才能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才能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打造幼儿园品牌。

第五篇:黑龙江省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思考与研究

黑龙江省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思考与研究

一、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

应该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建设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制定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总体规划,研究出台建设领域信息化政策,尽快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我省建设信息资源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关键性难点技术的攻关工作,通过培育政务信息化典型地市、企业试点工程,打造以“服务为民的阳光政府”为目标的适合我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体系。

1、在不断完善本规划的总体建设方案的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我省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及具体任务,准体系、主要应用服务系统和保障体系的规划设计。初步完成建设行业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资源整合和信息标准体系的技术方案设计,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2、建立建设领域信息化标准体系。按照建设部相关专题标准研究制定符合我省要求的建设领域信息化基础标准、划、城市建设、建筑业、住宅与房地产、其他行业)电子商务、GIS3、制订建设领域信息化技术政策与管理办法。根据省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及我省建设领域实际情况,术要求,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意识。

(二)构建适应我省建设领域发展的电子信息支撑平台

1、加速推进建设领域知识协同管理平台的建设逐步开展建设领域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程,形成建设领域可供参考的知识库体系,步推进网络教学与职业培训工作,识指导实践的作用。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快资源整合,形成标准统一、共享开放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

2、加快推进建设领域业务协同管理平台的建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域行政许可事项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行政审批等政府职能,案管理的成功经验,术措施与实施方案,建设,分析整理行政审批业务的标准和流程,利用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因素对行政审批的影响。用现代化手段构建促进社会监督,加大政务公开透明的程度,为科学地开展审批管理业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3、加快推进机关事务协同办公以及全省政务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

按照省政府对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整体要求,借鉴先进地区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的经验,研究制定全省建设领域政务协同办公的应用规范及统一标准,加大对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展基于身份认证技术的审批、签章等业务,逐步以在现有公文无纸化传输的基础上,信息网络和计算机基础标准、GPS、CAD、制定相关的技术政策与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我省建设领域知识协同管理平台的规范和标准,”审批系统平台的建设,以快捷、便民、互联互通为主要目的,融合研究建设领域各行业数据统计系统模型,逐步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协同管理平台。CA认证)完成建设领域信息应用平台的总体建设框架、、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其他应用服务系统、并根据全省建设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实际

IC卡等)和信息化安全标准。强化信息化建设的整合意识、通过基础信息的收集、并分阶段建立远程教育系统,改善我省建设领域知识结构、及省委、省政府对于行政审批的要求,参考现有市场监管手段,做好逐步实现全省建设领域行政系统公文的电子化发布、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包括电子政务、规范我省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技

优化信息资源,制定行政审批、同时积极配合行政审批大厅的一站式”审批的网络应用系统建设。充分OA系统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关键技术、标(包括城市规开放意识、共享整理、编辑加工等流在全省建设领域逐充分发挥知并在现有信息 加快全省建设领决策支持的技“阳光政府”,OA系统相结合,开储存、、“一站式借鉴其他省市诚信档“、电子签章技术的应用力度,并逐步与查询等功能,达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快捷、高效的办公现代化。

4、加快推进信息互动服务平台的建设

(1)加快完善政策措施,通过合理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安排,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集中力量支持信息化网络应用基础建设,带动提升区域信息化应用水平。

(2)发挥省建设信息中心在全省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中的龙头作用,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指导并促进各级建设信息中心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信息化媒介的延伸功能和服务手段,发挥建设系统主管部门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省建设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按照“四统一”的原则,建立覆盖全省的统一的建设系统信息互动服务平台。

(3)以协同办公及省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库为基础,整合优化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及各服务平台的政务信息资源库,开展手机短信、现快速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决策层信息,做到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4)加大信息服务力度,整合并监督以政务大厅信息化建设,以大屏幕信息发布、关部门协商合作,逐步建立完善的业务咨询信息服务。

(三)推动建设领域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1、城市规划行业

城市规划行业信息化工作应该遵循以下指导思想: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分区规划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规划城关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监管系统平台的建设,数据库,加大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及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调研与实施工作,并形成与之紧密结合的,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系统应用、决策服务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2、城市建设行业

城市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以控制城市建设行业信息流为基础,设的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能力,以维护和强化城市功能为主要目标,协助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发布与实行,重点实施针对城市供暖、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镇燃气、道路、垃圾处理、风景名胜区及基础设施等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平台。

积极推广应用公交IC监测调度系统,扩大IC卡应用范围,逐步实现城市公用事业收费

积极推行建设领域公共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全省呼叫中心功能和电子政务功能。为公众服务快捷化、管理科学化、备案系统化功能。在全省建立加强城市服务网站的建设,提高网站的实用性。

3、住宅与房地产业

建立健全省房地产行业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管理、房地产产权交易和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务管理内容;加快建立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交换、市场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全省房地产企业及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宅与房地产行业业务管理规范,制定信息交换标准;构建房地产市场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加快房地产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4、建设工程管理和建筑业触摸屏信息查询为辅助手段开展服务,规划现状调查信息系统、GIS)技术、卫星和航空遥感在接受公众投诉、视频会议等即时通讯手段,实

勘测信息系统、建立并逐步完善相关的信息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一卡通”。

“12319”热线服务中心,集合“12319”服务热线的基础上,维修基金监管等业预警分析等功能完善的房地产促进房地产信用加快GPS)实现网络电话、“12319”为代表的城市建设服务热线系统,加快与其他相

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城建档案(((卡收费系统,供水、供热、供气等计算机辅助计量收费系统及其举报、报修等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房地产测绘管理、数据汇总、(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系统,规范住房公积金业务信息管理工作。根据住

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快推进招投标监管系统的建设,并逐步完善监管功能,重点实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及执业人员监督管理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在企业资质管理及执业人员监管系统完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整的建筑市场监督管理数据库,完成企业的资质管理、档案管理、业绩管理与从业人员的认证、考核、备案管理等工作。逐步实施对建设工程报建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管理、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监理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材料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评标专家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建设工程执法监察管理、建设工程执业人员管理等业务监管系统的建设。实现建筑材料、机械的网上信息发布和监管。

(四)加快推进建设企业信息化工作

全省建设企业要认真贯彻建设部、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建设企业、大对企业的调研力度,财务管理、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以点带面,引导企业明确建设方向。我省建设企业具有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确保全省建设企业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

1、建筑业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的重点内容,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加强企业网络平台建设,施工辅助管理方面的现代化,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的优化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标。

2、房地产企业要深入研究商品房销售、物业管理等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在新开发项目中积极采用由省建设厅推荐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开发项目的管理和宣传能力,满足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3、勘察设计企业要在现有撑的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作结合起来,最终实现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的网络一体化应用平台。同时,对于目前存在的勘察设计企业中使用盗版设计软件的现象要进一步规范和清理。

4、供水、燃气、供暖等生产企业和输配企业,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条件(规模、技术、经济及需求等)步推行生产、调度、目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5、城市交通等行业,要加快推广建立计算机辅助运营调度指挥系统。况,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发布服务平台。

二、保障措施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做后盾,克服政府体制下条块分割所造成的信息化工作协调难、维护资金的专款专用以下六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省建设厅对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快研究利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以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为信息化建设试点,着重围绕项目管理、逐步提高我省建设领域企业技术含量,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实力,使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管能力,要在企业财务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材料选购和调配等物业管理系统、小区监控系统等,全面

CAD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以网络集成技术为支智能建筑的开发与研究,将项目的设计流程与施工管理工

管理一体化的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优化调度和经济运行的

IC卡技术在公共汽(电)车、出租车运营中的应用,市政、环卫、园林、风景名胜区等单位都要根据实际情 强调信息化“四统一”管理的必要性,来管理难的状况,来保证信息化建设和,来确保信息技术和政策研究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为此,应注重加强

必须强化管理机制,加强规划与管理,减少努力实现生产进度控制、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的辅助调度、监控系统,提高数据加工处理能力,逐营销、不必要的浪费,避免重复建设,因此,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的规划与管理制度,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全省建设领域各级信息化建设部门应当协调一致,建立省、市二级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信息主管(CIO)制度,统一思想,及时沟通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同时应当加强全省建设信息技术专家委员会的组织领导,提高对专业理论研究专家、技术专家的重视,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在我省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中的指导和参谋作用。

(二)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省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依照省委、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统一要求,建立并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全省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出台《黑龙江省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渠道不畅、信息孤岛等问题,加强信息资源的公开与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增加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与实效。研究制定全省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监督制度、考核标准,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推进全省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快速良性发展。

(三)拓宽投资渠道

探索研究信息化建设的融资渠道,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方向,强化资金管理体系,统筹安排、协调管理、杜绝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逐年增加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完善资金管理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投资,逐步形成由多种投融资渠道、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格局。建立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优惠政策,探索信息化建设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鼓励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市场运作。研究信息化建设所能创造的市场效益,通过向社会提供信息增值服务,来稳定信息化工作队伍,使全省建设领域信息化良性滚动发展。

(四)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研究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实行人才激励机制,争取未来全省建设领域拥有三支成熟的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前沿发展并有创新能力的专家队伍;掌握信息化专业知识、熟悉信息化建设理论并了解建设工程理论与网络技术的管理人才队伍;熟练掌握网络与计算机技能、具有信息资源与项目系统开发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

(五)强化安全措施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防范与研究,制定强有力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提高信息资源的直接接触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保密意识,培养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研究信息服务网络技术的加密措施,网络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并按照国家有关政务公开的规定,研究制定相关政务信息公开政策,强化政务信息的管理与发布力度,最大程度地实现政务公开。

(六)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

在专业应用项目系统开发等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调查研究与技术交流,及时掌握国内外建设及相关领域的信息技术及发展动态,把握发展时机、提高创新意识,不断完善我省建设领域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加强国内外、省内外的技术合作,不定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讨交流;派遣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到省内外信息化研究机构进修培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研究制定竞争机制,鼓励信息化项目建设承包商参与我省的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

下载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思考201302[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思考201302[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报告2011

    2011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报告 一、发展情况综述 2011年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全年共投入了380万元的专项建设资金,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约340万,信息资源建设近40......

    丰田与信息化发展(大全)

    雾里看花,丰田与信息化发展 当今,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趋势发展。在互联网的强势影响下,企业管理业也渐从内部向外部发展引发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的重大变......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主要工作重点汇总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主要工作重点汇总一、主要情况(一)总体情况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持续较大的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工业......

    推动信息化发展从我做起

    推动信息化发展从我做起 ——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心得 今年十一月八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众翘首期盼中于北京召开。在当日观看了十八现场直播,听了胡总书记做......

    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交流

    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交流【篇二】近几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抢抓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的机遇。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

    零售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零售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连锁百强的利润总额才40多亿元,其年平均资金周转率为2.5至3次。而美国沃尔玛一家的利润总额已经达到85亿美元,其年平均资金周转率为25次。我们的......

    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

    ● 普陀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 普陀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 (2011—2015年)根据《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

    关于档案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档案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马素萍  2013-03-27 10:56:49 来源:《北京档案》2012年8期 【英文标题】Thinking about Some Problems in Archives Cultural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