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的补充说明
对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的补充说明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A。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在词条“连累”中,标注“累”读轻声lei;在“累leǐ”词条中,举例“连累”。
2.答案D。题干要求选“最恰当”的一组。莫言在作家群中当然是“出类拔萃”者,但是不能说他“鹤立鸡群”;辨析既要注意整体语境,也要兼顾情感色彩。
3.最后一个步骤用“分离”(两器分离)或者可用“两器分开”、“脱离(开)”等词语,指的是月球车与着陆器完全“分离、分开”概念,所以不能用“转移”、“释放”、“解锁”等词语。
4.拟题若指出内涵而无讽刺意味的标题,得1分。下列标题均可得2分:榜样、示范、虎父无犬子、以身作则、好爸爸、如此父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等等。得1分的标题,如:上行下效、身教重于言教,等等。
三、古诗词鉴赏
9.(2)答案及评分调整如下:
表述其一:“古山川、楚天遥控”这句话,描写了诗人站在山巅所看到的景象,远处古老的、寥廓的山川历历在目,似被楚天牢牢地控制住了,(2分)这个“控”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大别山的高大。(2分)
表述其二:“古山川、楚天遥控”这句话,描写人“目控”之景象,古山川、楚天尽收眼底,历历在目,(2分)气象雄浑、开阔。(2分)
五、现代文阅读
12.注意:1个要素1分,结合要素举例分析1分。三方面要素,可概括为“环境”,“心境”(氛围、气氛、当时的情感,举例心情、亲情、爱情等感受),“处境”(人生经历、遭际等);答出三个要素并具体分析,得6分;答出2个,并回答“制作工艺不如从前”(可得1分),合并得5分。
14.原答案3点答全得6分,若有学生答,“从全文来看,隐含对江南自然环境的赞美、欣赏”,亦可作为一个得分点。
七、作文
1.切入分47分,各地均分不得低于46分。
2.作文各类卷参照样本,议论文5篇、记叙文3篇。
议论文
《拆》一类卷63-65分 《做事要有先见之明》三类中52-53分 《具有忧患意识》(以材料为论据,正反对比)四类中45-46分 《有备无患》(文体不清)五类35-38分 《注重细节,纵横历史》(偏题)五类35分左右 记叙文:(凡选材低幼,四类卷)
《刀鱼饭的灵魂》二类中56-58分 《挺立的白杨》三类50-52分 《守护那棵树》(偏题)五类卷35分左右
附加题
22.D项“查理的归来”并没有“使充满温情和善良的欧也妮重新获得了幸福”。
23.(1)举出一个典型事例,把“多智”达到“近妖”的情况具体表述到位,即可得4分。
第二篇: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调研测试
苏州市2010届高三调研测试
2010.1 语文
本试卷总分16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着眼/着装完毕
铜臭/遗臭万年
攒射/人头攒动
B.重创/抚平创痛
丈量/计量单位
数落/数见不鲜
C.偏裨/大有裨益
呜咽/狼吞虎咽
吭声/引吭高歌
D.慰藉/杯盘狼藉
落枕/丢三落四
薄暮/厚古薄今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连基本出行都非常不便。
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奥巴马一到中国就与青年人展开对话,介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及他本人,这似乎印证了美国媒体的观点:奥巴马对华政策成败与否的关键是能否赢得中国的青年人。
D.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目前已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创下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纪录。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经济”。(不超过40字)(4分)
2003年,英国发表的白皮书首次使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随着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广受关注。英国虽然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并无明确界定。低碳经济是经济形态还是发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尚无共识。但各种观点都强调其目标是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暖的挑战。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核心特征是低碳排放。而学界对“低碳排放”理解不一。衡量一个经济体消耗单位碳资源所带来的相应产出,即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小于经济产出的增量,则可称之为低碳排放。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低碳经济是一种
▲的经济形态(发展模式)。
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话题合理,句式相同或相近,修
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5分)
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青春花瓣,而不
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癯而实腴癯:清瘦
B.与物多忤忤:抵触
C.终不能悛悛:悔改D.其出处进退处:处所
6.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①未有追和古人者
②少而穷苦
B.①诗有古人之风②其学日进
C.①其诗质而实绮②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D.①平生出仕,以犯世患②自托于渊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3分)
(2)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4分)
(3)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曾觌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1)这首咏物词吟咏的是什么事物?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3分)
(2)“萍散漫,絮飘飏”两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3)结尾两句,古人评价为“大不俗”,请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2)春江花朝秋月夜,▲
。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子曰:“质胜文则野,▲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6)大直若屈,▲,大辩若讷。(《老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歌的高度
王宗仁
那年初春,青藏公路刚通车不久,我们这些跑车的汽车兵用人间最纯朴的感情给西藏运
送着温暖,满脸的油腻都在欢笑。
那天应该说是我们心情最轻松最欢畅的日子,来自首都的中央慰问团要为青藏公路沿线 的军民演出,这是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最隆重档次最高的一次慰问演出。
江河源头兵站的演出令人难忘。那歌声、那舞蹈仿佛是演员肉体或灵魂的一部分。
演出结束后,慰问团继续西行,却不得不把一个跳舞的女文工团员留在了兵站。她发着高烧,高山反应十分严重,无法再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去演出了,必须留在原地休息、治疗。
那晚,站上住进了五个汽车连队。他们当中有些人本来这晚是投宿别的兵站的。但他们
觉得,只要看女文工团员一眼,看看那身合体整洁的演出军装,心里也会舒畅好些日子。
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
晚饭后,兵们不约而同地、轻手轻脚地把女文工团员住的那顶帐篷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他们不忍心打扰她,又不愿意远离她,就这样若近若离,远远地看着,似乎只要能瞅见那灯光就满足了。
女文工团员终于发现了帐篷外面有“情况”,她走出来,笑盈盈地对大家说:“外面太冷,里面有火炉,请大家到帐篷里坐。”
她满面春风,声音柔雅,很难看出有病在身。但是没有人进她的帐篷。一个胆大的战士突然违背大家原先只想看她一眼的初衷,提出了一个似乎过分的要求:“我们想听你唱支歌!”
这个本该视为节外生枝的要求一提出来,众兵们竟然一时心血来潮地附和起来。女文工团员稍有犹豫,张口想说什么却未出声。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但是面对这么多热切渴望的眼神,她顾不得多想,对兵弟弟们说:“好吧!我答应给大家唱歌。不过,我有个要求,既然唱就唱你们爱听的歌。由你们点歌,我来唱。”
她的话音刚落,一群战士就送来了大声呼号:“冲呀——点歌开始!”女文工团员这时完全消失了病态的神情,像一个等待出征的兵。
点的歌儿太多了,她只好说,我会唱的就满足大家,我不会唱的就过。大家拍手。她唱了《康定情歌》,唱了《敖包相会》,又唱了《十送红军》„„她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歌声时断时续,好比鸟儿已经飞上了天空,但飞得有些沉重。她坚持着让歌声飞。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剧烈的头痛再加上高山缺氧使她痛苦万分。然而,那些热情却很粗心的兵们只是专心致志地听歌,竟然没有留意到唱歌人情绪的起伏变化,他们继续一个接一个地点歌。
奇怪的是,后来女文工团员的高山反应奇迹般地消失了,她越唱越来情绪,越唱声音越宏亮,越唱音阶越高。身为舞蹈演员的她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到自己还有如此超拔的唱歌天赋。心为歌源,血是真的。唱者不累,听者不厌。歌的高度可以摘取星辰。
然而,她毕竟是个严重高山反应染身的病人,毕竟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缺氧地区耗尽体力地唱歌。唱着唱着,她累倒了,病倒了!她躺倒在江河源兵站临时为她腾出的帐篷里后就再也没起来„„
在她的生命之泉干涸之前,月光皎洁的江河源上空破例地飞过一只连当地牧民也没见过的夜鸟,掉下了一片光滑多彩的羽毛。有个兵有幸拣起了这片羽毛,它是源头一页沉重的历史。这个“拣羽”的兵就是当时的一个汽车兵——后来成为作家的我:王宗仁。
(选自《2008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有删改)
11.文中划线句“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描写景
物用的是哪种手法?就全文而言,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1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处”
有哪些。(4分) 13.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4.结合全文,探究“歌的高度”这个题目中“高度”一词的多重含义。(7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第三篇:2014高三惠州二调语文补充评分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的。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
综观提示语给出的两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关键词应该为“微”。“微”字既有“细小轻微”之意,也有“精神奥妙”之义。“微”在当今时代的映衬下,无疑可以让公众有更真实的体认和多面的理解。
在这个“微”时代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被人们审视。这是一个关注个体的时代,这是一个关注草根的时代,这是一个个人价值被强调的时代,所以在微博、微信中,微声音、微诉求、微表达得到了重视;另外,在这个时代中,“微力量”“微公益”因其具有社会正能量,反应了时代民众对于真善美呼唤的心声,极易汇聚成社会洪流,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体现了“微”与“大”的辩证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微公益”的社会背景是官方慈善公信力遭重创的时代,“微监督”是一种在官方监管不力、社会法制不健全的语境中的倡导,所以“微”的背后还有着社会的一种无奈。
【作文立意】
一、符合题意:
①能围绕“微”字的“个人”含义行文,论证社会的公正、公平需要“微”力量的参与,同时“微”力量可以汇聚成社会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
②能围绕“微”的时代特性行文,论证“微”是一种科技(微科技),是一种生活方式(微碳生活),是一种思想观念(微力量、微信念)等。
③文章立意点小,虽然只从“微博”或“微信”的角度出发,但是能够探究“微博”“微信”背后的“微力量”、“微信念”,文章内容有深度,能辩证地看待“微博”或“微信”,也可判为一类文。
④能反思“微时代”,反思“微公益”“微监督”,呼吁社会大环境真善美的回归,思想深刻。
此类作文若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亮点,在48分以上打分;否则,48分以下酌情给分。
二、基本符合题意:
扣题不紧,不能从材料出发,主要内容是在论证“积少成多”积累的重要性、“细节”决定成败等观点。此类情况之普通水平作文,在36分以上、42分以下酌情给分。
若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亮点,可在42分以上打分,但不能超过48分。
三、偏离题意:
完全抛开材料中的关键词“微”,偷换概念,套用它文等,36分以下给分。
【补充说明】①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
②600字以上,不足800字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③400字以上,不足600字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200字以上,不足400字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⑥未拟题目扣2分。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
温馨提示:试评时估算作文平均分40分。
第四篇:江苏苏州市太仓市2017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八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24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我(màn)步在西子湖畔。放眼望去,各色野花东一簇西一丛地绽放出最美的笑容,妩媚多姿;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xuàn)丽夺目。花香扑鼻而来,空气里洋(yì)着幸福的滋味。看吧,蜜蜂喧闹着在花下(xī)戏,蝴蝶悠闲地在花丛中起舞。这初春的西子湖,怎能不令人!(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màn)步 ②(xuàn)丽 ③洋(yì)(4)(xī)戏(2)根据文意,句末空格处填写成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情不自禁 B.心驰神往 C.热泪盈眶 D.等闲视之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①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②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③,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④,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⑤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⑥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⑦山河破碎风飘絮。(《过零丁洋》)⑧,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3.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分)(1)在第二个星期里,筑路工程受到的第一次打击是,最终由 出
面,问题才得以解决。
(2)小说中塑造了多位女性形象,其中对保尔的革命事业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的是哪一位? A.冬妮亚 B.丽达 C.达雅 D.玛丽雅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是哪一项?(3分)A.登楼远眺,但见水天相接,上下一色,分不清云在水里,还是水在云上? B.汉字,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精神家园。C.数量很多的麻雀为何急剧减少呢?原因之一是栖息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D.了解保尔先进事迹的人,都称赞他是生活的强者!是永远的布尔什维克!
第二部分(4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7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首联中,诗人不直接写“泰山”,而以“岱宗”代之,有什么作用?(2分)6.下列描写泰山之景的诗句中,与“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写特点不同的是哪一项?(3分)A.泰宗秀维岳,崔幸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B.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泰山吟》)C.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李白《游泰山》)D.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与诗题“望岳”是否切合?说说你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2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节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①睥睨(pì nì):城墙上有孔的矮墙。②梁欐(I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③堡坞: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④箭:小竹子。⑤数(cù):密⑥(yàn):倒伏。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④⑤⑥
①
②
③A.如鸣佩环 .环之可上 .B.伐竹取道 .有二道 .C.其一少北而东 .普少习吏事(《赵普》).D.益奇而坚 .益习其声(《黔之驴》).9.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A.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D.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有积石横当其垠。(2)投以小石。
11.甲文中的“伐竹取道”,除了交代作者的行踪,还有什么作用?(2分)12.根据要求完成填空。(3分)(1)甲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一句,用排比的修辞突出了小石潭 的特点。
(2)将乙文中的“其疏数偃仰”,也改写成一组排比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使句意连贯。
〔改句〕美丽的树木和竹子,就好像是聪明人精心布置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①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 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撒离天宫二号空间实脸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③此次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为393公里,2013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这是因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轨道位置较高,提高50公里后就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飞得更高对飞船的要求也更多,这意味着交会对接时飞船的控制与神舟十号不一样,还需要连续变轨。
④任务期间,神舟十一号要进行4项在轨试验项目:包括宽波束中继在轨验证试验、变轨控制验证试验、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试验、微生物控制试验。通过这些试验进一步验证考核神舟飞船作为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性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
⑤此次任务中,航天员需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比神舟十号的15天翻了一倍。在这一个月中,要保障航天员的生活健康,也要保证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飞船在驻留、应急、返回方面的保障能力比过去更强。
⑥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13.根据选文第①段的内容,为10月17日的“新闻联播”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三十字)(2分)
1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5.根据选文③④⑤段的内容,概括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飞行有哪些新的重大进展。(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父与女 张秀亚
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③他着了件灰绸的皮袍。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暖、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 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便知是家乡的出品。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和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
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
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被烟蒂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经在喉头,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胡须:“阿药,我送你去搭电车!”
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方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忽地一把拉住了我:“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爸,车要开了。”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速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⑪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地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我那围巾上,自父亲颈际带来的雪花,开始消融。我那双手,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背上„„
⑫那黑毛绳的圈中,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选自张秀亚《种花记》,有删改)16.文章写了哪两件关于父爱的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7.联系全文,说说文章多次出现对“下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8.第⑧段中,作者特别提到自己那天穿着的衣服“又美丽,又温暖”,有什么用意?(4分)
19.文章开头说“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为什么这个故事让作者终生难忘?文章结尾作者珍藏这条“黑毛绳的围巾”的举动又有什么作用?(3分)
20.比较朱自清的《背影》,说说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及其方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第三部分(60分)21.作文。(60分)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会有许多美好的遇见,或温暖,或感动,或欣喜„„美好的遇见总令人难忘。
请以“最美的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7
第五篇: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安祥无精打采给予(gěi)奇闻轶事(yì)..
B.调剂扺掌而谈星宿(xiù)舐犊情深(shì)..
C.观瞻貌和神离地壳(qiào)载誉归来(zài)..
D.针砭两全其美箴言(zhēn)方枘圆凿(nè)..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经年累月南辕北辙各有千秋
B.旷日持久大相径庭各有千秋
C.旷日持久南辕北辙半斤八两
D.经年累月大相径庭半斤八两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4分)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_①_。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寥,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_____②____。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奥运五环展示环节出现故障,本将形成五环的五朵雪绒花有一朵没有打开。闭幕式上,穿着亮片服装的舞蹈演员不断变幻出各种图案,没想到最后一幕竟然重演了开幕式的‚故障五环‛——四组演员都拉成了圈,而右上角的一组演员抱成一团。几秒钟后.最后一个环缓缓打开,一个完好的奥运五环呈现在世人面前,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如果你是电视台现场直播主持人,你将如何解说?请为俄罗斯人这一做法设计一段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华恒传
恒字敬则,平原高唐人也。博学以清素为称。尚武帝女荥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元康初,东宫建,恒以选为太子宾友。辟司徒王浑仓曹掾,属除散骑侍郎,累迁散骑常侍、北军中候。.
愍帝即位,以恒为尚书,进爵苑陵县公。顷之,刘聪逼长安,诏出恒为镇军将军,领颖川太守,以为外援。恒兴合义军,得二千人,未及西赴,而关中陷没。时群贼方盛,所在州郡相继奔败,恒亦欲弃郡东渡,而从兄轶为元帝所诛,以此为疑。先书与骠骑将军王导,导言于帝。帝曰:‚兄弟罪不相及,况群从乎!‛即召恒,补光禄勋。恒到,未及拜,更以为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
寻拜太常,议立郊祀。尚书刁协、国子祭酒杜彝议,须还洛乃修郊祀。恒议,汉献帝居许昌.宜于.
此修立。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同恒议,遂定郊祀。寻以疾求解,诏日:‚太常职主宗庙,烝尝敬重,而华恒所疾,不堪亲奉职事。夫子称‘吾不与祭,如不祭’,况宗伯之任职所司邪!今转恒为延尉。‛太宁初,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陆诸军事。王敦表转恒为护军,疾病不拜。成帝即位,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咸和初,以愍帝时赐爵进封一皆削除,恒更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复领太.
常。苏峻之乱,恒侍帝左右,从至石头,备履艰危,困悴逾年。
初,恒为州大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及让在峻军中,任势多所杀害,见恒辄恭敬,不肆其虐。钟雅、刘超之死,亦将及恒,让尽心救卫,故得免。
及帝加元服,又将纳后。寇难之后,典籍靡遗,婚冠之礼,无所依据。恒推寻旧典,撰定礼仪,并郊庙辟雍朝廷轨则,事并施用。迁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如故,固让未拜。会卒,时年六十九。.
恒清恪俭素,虽居显列,常布衣蔬食,年老弥笃。死之日,家无余财。时人以此贵之。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有删改)
【注】元服:帽子。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属除散骑侍郎属:▲②寻拜太常寻:▲..
③恒更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更:▲④固让未拜让:▲..
6.用四个短语概括华恒的主要品质。(2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聪兵逼长安,华恒临危受命,但所在州郡慑于群贼嚣张气焰相继败逃的形势,让为纾解国难而积极准备的华恒萌生了弃郡东渡的念头。
B.在郊祀大典的选址问题上,华恒与刁协、杜彝意见相左,尽管朝廷最终采纳了华恒的意见。华恒还是为此托病,请求辞去太常一职。
C.钟雅、刘超死后,华恒的生命曾一度陷入危险境地,是任让的尽心解救和卫护,使他免于一死。任让此举,表现了华恒的受人礼敬。
D.面对典籍毁于战乱,皇上加冠、纳后都没有礼仪依据的窘态,华恒急朝廷所急,探求旧典,制定礼仪,同时确立了郊庙等重大活动的准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兄弟罪不相及,况群从乎!(3分)’
(2)夫子称“吾不气多如不祭”,况宗伯之任职所司邪!(4分)
(3)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3贫)
二、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寄校书七兄
李冶
②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竞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③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注】①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兄”的。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注
(1)
一、二两联反映了七兄怎样的生活状态?(3分)
(2)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四、名句名篝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任重而道远。(《论语》)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3)▲,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4)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郦道元《三峡》)
(5)夜深忽梦少年事,▲。(自居易《琵琶行》)
(6)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
(8)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秋
丰子恺
①我的年岁自从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然而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②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喜欢杨柳,尤其欢喜初梁鹅黄的嫩柳。每逢早春时节,看见苏醒了的杨柳枝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我心中似乎只知道眷,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③两年来,我的心境已经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和,常常被..
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
④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象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似地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前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
⑤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同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兰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
⑥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一九二九年秋日
(选自丰子恺《人间情昧》,有删改)
11.文中画线句描写了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色,请赏析其表达特色。(4分)
12.从全文看,文章第②段写“春”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章第③段说“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和”,结尾又说“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你是如....
何理解的?(6分)
1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由“秋”引发的人生感悟。(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论读书
林语堂
①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向来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诸如此类,皆非读书本旨,在我是看不起的。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
②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出来。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五十而学《易》,又是一种味道。自己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读得出味道来。也许蒋介石未进过小学,或进小学而未读过地理,或读地理而未觉兴味;然今日之蒋介石翻看闽浙边界地图,便觉津津有味。或某人在狱中读清初犯文字狱的文人传记,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③程子谓《论语》读者有此等人与彼等人,有读了全然无事者。亦有读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凡人读书必找一位气质相近的先贤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不可昏头昏脑,听人戏弄。一人同时爱庄荀,或同时爱苏程是不可能的事。找到文学上之情人,必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魂灵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尼采师叔本华,萧伯纳师易卜生,虽皆非及门弟子,而思想相承,影响极大。当二子读叔本华、易卜生时,思想上起了大影响,是其思想萌芽学问生根之始。
④诗或好李,或好杜,文或好苏,或好韩,读其所好,说得好的道理出来。或竞苏韩皆不好,亦不必惭愧,亦须说出不好的理由来。或某名人文集,众人所称而你独恶之,自己学力见识未到,或己是而人非。等过几年学力已到,仍己是人非,则将来必发现与己有同感之人。刘知几少时读《前后汉书》,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责以童子轻议前哲,乃‚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后来偏偏发见张衡范晔等,持见与之相同。因其读书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书。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人圈套。
(选自林语堂《论读书》,有删改)
15.简要概括文章第①段的论证思路。(6分)
16.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7.在林语堂看来,应如何读书?请简要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11(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然大著述者,必深于博雅,而尽见天下之书,然后无遗恨。当迁之时挟书之律初除得书之路未广亘三千年之史籍而局蹐于七八种书所可为迁恨者博不足也。凡著书者,虽采前人之书,必自成一家言。今迁书全用旧文,间以俚语,良由采摭未备,笔削不遑,故曰:予不敢坠先人之言,乃述故事,整齐其传,非所谓作也。
(节选自宋·郑樵《通志·总序》)
20.古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说,“两司马”指司马迁和▲。后者的代表作是▲。(2分)
2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樵关于史书编写的基本主张。(2分)
二、名看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除塑造了“金陵十二钗”等众多贵族女性形象外,还塑造了病死的晴雯、投井的金钏、上吊的鸳鸯、撞墙的司棋等“四烈婢”形象。
B.辛亥革命时期,辫子的剪与留成了革命与守旧的风向标,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都有相关的情节描写。
C.沈从文在《边城》中用虎耳草来象征爱情,如写翠翠梦摘虎耳草,却不知道交给谁,既寄寓翠翠对爱情的憧憬,又暗示她的爱情将无果而终。
D.《家》中,觉慧曾经绘《黎明周报》投稿,介绍新文化运动并抨击旧制度;当他去上海寻找新生活时,《黎明周报》的朋友们前来与他告别。
E.《欧也妮·葛朗台》中,巴尔扎克通过描写查理在海外贩卖人口、偷税走私、勾结海盗等一系列恶行,深刻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罪恶。
23.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既有其主观原因,也与东吴的谋略有关。请概括东吴这一次为夺取荆州所采取的谋略。(6分)
(2)奥菲利亚是《哈姆莱特》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她的存在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简析奥菲利亚在作品中的作用。(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以和为贵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国语》中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这里对‚和‛的意义的解释最为明确,不同的事物互相为‚他‛,‚以他平他‛即聚集不同的事物而达到平衡,这叫做‘‚和‛。这样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以相同的事物相加,这只是‚同‛,是不能产生新事物。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的统一体,我们肯定‚和‛观念的价值,不是宣扬调和论。所谓‚和‛,不是不承认矛盾对立.而是认为应该解决矛盾而达到更高的统一,因此,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文化具有优秀传统,同时也具有陈陋传统。从殷周以来,就有上下贵贱的区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这种观念至今仍有待于彻底消除。中国哲学长于辩证思维。事实上,科学的发展是离不开分析思维的。中国向来注重人伦日用,注重切近的效益,没有‚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态度,这也是中国没有产生自己的近代实验科学的原因之一。西方近代社会是‚自我中心玲人本位‛,强调‚以人为本‛,而中国近代以前则以家族为本位,这是一个严重的缺陷。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此,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短得失堤‘宛金必要的。
(节选自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删改)
24.结合文本,分点概括中国文化中的陈陋传统。(5分)
25.从文本看。“和”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4分)
26.试以对待外来文化为例,谈谈“和”与“同”各自的表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