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国资委
一、基本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国有工矿棚户区 处、房屋面积 万平方米,居住人口 户共 人。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将其列为全市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改造力度逐年加大,明确提出了:“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即到2010年全部完成全市30处棚户区改造任务,拆除房屋面积129.9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改造棚户区16处,拆除房屋面积76.5万平方米,占改造总量的58%。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安臵房38.25万平方米,安臵棚户区被拆迁居民4400户、12300人,改造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2008年我市被评为全省棚户区改造先进市。
二、主要问题
(一)进度问题。按照五年任务三年完的要求,我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应于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从目前的情况看,剩余部分改造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萨尔图区,由于资金到位较晚及用地等问题,今年计划要改造的铁东、三环大修厂、西下洼棚户区还处于拆迁准备阶段,按照拆迁程序和建设周期,完成确权、评估、搬迁、补偿、安臵等工作还需 1
要一定时间,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改造工作难度较大。
(二)城乡统筹问题。红岗区萨大路沿线的兴隆河、金山堡、先锋、杏树岗等村屯由于油田打井占地,人均耕地不足1亩,加之前期占地补偿不到位,农民生活没有出路。这些区域前期被列入泥草房改造范围,但其分布在城市规划圈内,将来必定按照城市模式发展,现在按照农村泥草房改造形式进行并不适合,按照棚户区进行改造更为合理。
(三)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问题。萨尔图区和红岗区都位于油田主产区,大部分土地为油田生产用地,争取建设用地难度较大,用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改造工作的难点。二是土地出让金返还问题。按照棚户区改造政策,棚户区改造的土地出让金除上缴国家和省的部分外,全部返还所在区,但调查中,部分区反映土地出让金返还较慢。三是社会保障政策问题。棚户区居住的都是弱势群体,生活收入微薄,没有医疗、养老等保障;部分城中村农民失去土地,没有生活出路,政府有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保障政策,搬迁上楼后需缴纳物业、采暖等费用,生活成本增加,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四是政策兑现问题。部分已改造区域的群众反映前期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如按照低保水平报销采暖费等没有及时兑现。
(四)企业安置问题。棚户区拆迁范围内,包含很多困难企业,特别是萨尔图区,棚户区内有企业56家,多数为
停产、半停产的困难企业,在过去的生产经营及体制改革等过程中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此次拆迁改造过程中,在利益分配上各方矛盾较大,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如何进行利益分配成为拆迁工作中的难点。如不能妥善进行,将可能引起群体上访等不稳定事件。
(五)几个具体问题。
1、宏伟村改造问题。宏伟二屯现有常住人口1540人,471户,炼化公司在1992年和1995年两次共征用宏伟村1894.02亩土地,使宏伟二屯与炼化公司厂区最近处仅一路之隔,最远处相距约一公里,按照国家《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中规定:炼油企业主要化工装臵(设施)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至少应在700米以上。整个宏伟二屯几乎都处于污染区内,不论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角度考虑,都急需彻底改造,将居民搬迁出污染区域。
2、部分老企业筒子楼改造问题。市建二公司现有筒子楼7栋,住户323户,9148平方米。部分楼房有上水没下水,每到入冬后楼前污冰如山,夏季蚊虫孽生、臭气熏天,还不如棚户区的居住条件。楼内电路过去按办公室用电负荷设计铺设,改为居住后乱接出部分线路,电路超负荷运行,安全隐患极大。
3、红岗区棚户区改造问题。红岗现有8处城市棚户区,集中在红岗、八百晌、解放三个地区,前期未列入棚户区统计范围,多数坐落在油田产区或隶属于铁路部门,改造难度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进度。要按照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和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从群众的基本需求出发,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棚户区改造速度。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为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力争使这一惠民工程按期完成。
(二)城乡统筹。在搞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同时,要继续加强城中村等棚户区的改造工作。要按照“城化分开”的原则制定规划设计,逐步将污染区内的居民迁出。建议将兴隆河、金山堡、先锋、杏树岗等村屯按照棚户区进行改造,在改善其居住条件的同时,妥善安臵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安臵新区的规划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前瞻性,既要与村情民情相适应,又要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相一致。在集中安臵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区域适当考虑分散安臵,避免大量贫困人口集中居住形成新的贫民区。
(三)兑现政策。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在土地和资金投入等问题上加大与大企业的协调力度。在政策方面给予各区政府全力支持,及时兑现已制定的相关政策,并对各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四)妥善安置。安臵政策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棚户区居民今后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稳定。应制定出完善的安臵和社会保障办法,避免留下后遗症。要充分考
虑到群众的利益,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安臵补偿;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保障,让棚户区居民住得起、住得稳。所有的安臵方案都应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并通过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让群众安心。
第二篇:关于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9年10月29日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次会议上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
按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于9月下旬,对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与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实地走访了部分棚户区和改造现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2008年统计,我市共有城市棚户区30处、房屋面积129.9万平方米,居住人口9154户共28822人。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将其列为全市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改造力度逐年加大,明确提出了:“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即到2010年全部完成全市30处棚户区改造任务,拆除房屋面积129.9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改造棚户区16处,拆除房屋面积76.5万平方米,占改造总量的58%。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安臵房38.25万平方米,安臵棚户区被拆迁居民4400户、12300人,改造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2008年我市被评为全省棚户区改造先进市。
二、主要问题
(一)进度问题。按照五年任务三年完的要求,我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应于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从目前的情况看,剩余部分改造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萨尔图区,由于资金到位较晚及用地等问题,今年计划要改造的铁东、三环大修厂、西下洼棚户区还处于拆迁准备阶段,按照拆迁程序和建设周期,完成确权、评估、搬迁、补偿、安臵等工作还需要一定时间,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改造工作难度较大。
(二)城乡统筹问题。红岗区萨大路沿线的兴隆河、金山堡、先锋、杏树岗等村屯由于油田打井占地,人均耕地不足1亩,加之前期占地补偿不到位,农民生活没有出路。这些区域前期被列入泥草房改造范围,但其分布在城市规划圈内,将来必定按照城市模式发展,现在按照农村泥草房改造形式进行并不适合,按照棚户区进行改造更为合理。
(三)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问题。萨尔图区和红岗区都位于油田主产区,大部分土地为油田生产用地,争取建设用地难度较大,用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改造工作的难点。二是土地出让金返还问题。按照棚户区改造政策,棚户区改造的土地出让金除上缴国家和省的部分外,全部返还所在区,但调查中,部分区反映土地出让金返还较慢。三是社会保障政策问题。棚户区居住的都是弱势群体,生活收入微薄,没有医疗、养老等保障;部分城中村农民失去土地,没有生活出路,政府有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保障政策,搬迁上楼后
需缴纳物业、采暖等费用,生活成本增加,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四是政策兑现问题。部分已改造区域的群众反映前期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如按照低保水平报销采暖费等没有及时兑现。
(四)企业安置问题。棚户区拆迁范围内,包含很多困难企业,特别是萨尔图区,棚户区内有企业56家,多数为停产、半停产的困难企业,在过去的生产经营及体制改革等过程中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此次拆迁改造过程中,在利益分配上各方矛盾较大,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如何进行利益分配成为拆迁工作中的难点。如不能妥善进行,将可能引起群体上访等不稳定事件。
(五)几个具体问题。
1、宏伟村改造问题。宏伟二屯现有常住人口1540人,471户,炼化公司在1992年和1995年两次共征用宏伟村1894.02亩土地,使宏伟二屯与炼化公司厂区最近处仅一路之隔,最远处相距约一公里,按照国家《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中规定:炼油企业主要化工装臵(设施)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至少应在700米以上。整个宏伟二屯几乎都处于污染区内,不论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角度考虑,都急需彻底改造,将居民搬迁出污染区域。
2、部分老企业筒子楼改造问题。市建二公司现有筒子楼7栋,住户323户,9148平方米。部分楼房有上水没下水,每到入冬后楼前污冰如山,夏季蚊虫孽生、臭气熏天,还不如棚户区的居住条件。楼内电路过去按办公室用电负荷设计铺设,改为居住后乱接出部分线路,电路超负荷运行,安全隐患极大。
3、红岗区棚户区改造问题。红岗现有8处城市棚户区,集中在红岗、八百晌、解放三个地区,前期未列入棚户区统计范围,多数坐落在油田产区或隶属于铁路部门,改造难度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进度。要按照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和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从群众的基本需求出发,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棚户区改造速度。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为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力争使这一惠民工程按期完成。
(二)城乡统筹。在搞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同时,要继续加强城中村等棚户区的改造工作。要按照“城化分开”的原则制定规划设计,逐步将污染区内的居民迁出。建议将兴隆河、金山堡、先锋、杏树岗等村屯按照棚户区进行改造,在改善其居住条件的同时,妥善安臵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安臵新区的规划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前瞻性,既要与村情民情相适应,又要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相一致。在集中安臵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区域适当考虑分散安臵,避免大量贫困人口集中居住形成新的贫民区。
(三)兑现政策。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在土地和资金
投入等问题上加大与大企业的协调力度。在政策方面给予各区政府全力支持,及时兑现已制定的相关政策,并对各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四)妥善安置。安臵政策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棚户区居民今后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稳定。应制定出完善的安臵和社会保障办法,避免留下后遗症。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利益,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安臵补偿;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保障,让棚户区居民住得起、住得稳。所有的安臵方案都应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并通过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让群众安心。
第三篇:棚户区改造调查报告
关于棚户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前言:这次本小组人员先是前期通过网络等途径的资料整合,结合自己的思考,再一起讨论罗列出一些问题,带着问题我们深入了南京下关区方家营棚户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调查的过程中,当地的居民都很配合我们的问题,积极回答毫不隐瞒,甚至有热心的人引导我们去哪一家,并且在双方的协调下记录了宝贵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调查主题:棚户区改造的有关情况及在拆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国家政策是
否完全被执行,以及当地的居民对于国家这一政策——棚户区改造是不是满意,在他们心里到底是利民还是害民。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3号—18号
调查人员:(以下按照学号顺序排列,没有所谓的先后)
张路路刘惠娜李克英
热义兰木靳玉瑞江心怡
调查对象:南京市下关区方家营棚户区居民
调查地点:前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棚户区的资料及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大
概的改造过程,后期深入南京下关区方家营棚户区拆迁地实地
调研
调查思考:
棚户区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在一片废墟中,有这么一家还在坚守着,晒晾的衣服在简陋的屋前随风飘扬„„孤零零的„„正如它的主人,在面临房子要被拆迁,又没有别的去处,也买不起房,即将要流浪街头的时候,那种孤单,那种无助与无奈以及愤恨。
棚户区改造不是要改善百姓的住房条件吗?不是有利于百姓的吗?为什么还有人不愿意搬呢?他们难道不想住上更好的房子吗?
当然不是这样,必然是棚户区改造的补偿政策没有办法让居民们接受,谁不愿意住上宽敞舒适的房子,谁不愿意住宅的周围干净整洁„„然而愿望总是美好的,国家的政策也是好的,但是怎样有利的计划实施起来都会变得大打折扣,造成这样的局面,谁也不好过。整体情况看,大部分群众还是不希望搬迁的,不论是出于“安土重迁”思想的牵绊,还是对于新房的不满意,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现在后批还未搬走的大多数是弱势群体,相对的低收入人群和老人,这样的人占了很大的比例,老人们提到搬迁就很无奈,他们这样朴实简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群众们都怨声载道,总的来说,国家的政策和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一到具体实施的时候,所有的问题就都曝露出来了。这样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内心也涌出无限的辛酸,一位86岁的老人站在简陋的旁边早已变成废墟的房子面前,颤颤巍巍的说着“只要让我们老两口有地方住,能死自己的家里就行了,我没有别的要求,答应这个我就拿我的房产证去换他的。”是呀就这样简单的要求我们的国家政府也不
能满足,看着这些已经半个身子住进坟墓的老人于心何忍呀!其实还坚持在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老人,他们没有钱去买现房,而政府给的租房子的钱——就是过渡费(每平米仅28元)不足以租得起房子,大家没有办法,没钱住,没钱买,没钱吃饭,什么都没有怎么敢搬出去,怎办么能办出去。有人是这样说的,我家是六口人,房子仅有55多平方米,阳台楼梯都不能算进去,给的过渡费才1500多租房子都不够,家里哪有那些钱去补呀!家人都是在大工厂做工的人,每月的工资也就1000多,那来的钱!大概都是这样的难处,才迟迟不肯搬出去,实际上如果能满足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就行了。国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真的只是改善人们的住房条件吗?可是百姓却如此大的意见,在这个改造过程中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甚至有人说那些拆迁办的人有的小组根本你就不上门和你谈,还说要谈条件就到他的办公室去,难道要拆我的房子,我还要争先恐后地跑到你那去吗?工作这样的不积极,诚意,这么让群众满意的离开。政府是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的,但是有的没有实行,有打了折扣,由得让人们很不满意。比如说南京下关区的棚户区拆除后,在栖霞区(也就是丁家庄)盖有保障房,先不说房子的价格及条件,就盖房子的地方人们就有很大的意见,说原来这个地方是有什么化工厂的,这里的环境有污染人们不适合在这里居住,其次,栖霞区和下关区相距很远,大家都在下关区周围工作上学,搬到一个这么远的地方交通也不方便,平常的工作也麻烦,总之有很多不便捷的地方,人们不想搬。关于这个得到房子的问题,大家都众说纷纭,有的说一定有,有的说要申请也不一定的得到。就这一个问题都这么不清楚,可见国家的政策方案宣传的多么不到位。
下面从以下几点阐述我们的思考及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所谓“棚户区改造”顺乎民意吗?真的是地方政府所说的“惠及于民”,还是源于地方政府的难以遏制的利益冲动?(与民争利)
顺乎民意?就这点从网上和实地了解到的结果基本差不多,大部分群众是这样回答我们的“政策是好的,只是实行下来就变了模样了。。”,再者就以下几方面来谈谈为什么民众反感“棚户区改造”?(以下仅是调查人员从南京下关区了解到的情况,至于在其他地区的实施情况,虽不会完全相同,但是笔者觉得这次调查也或多或少的说明了一些共同存在的问题)
1,政策本身的实施与政策相差较大??
了解到下面几种政策的实施情况:
(1)是给予相应的房子,但是面积按照只按实地面积,也就是说楼梯,阳台的面积不算进里面,这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群众本应得的面积,再者国家关于较困难的家庭是有补助的,就是可以或多或少算进楼梯阳台的面积,可是真正实施下去呢,恐怕很少。
(2)每平米给你相应的补贴,你可以去买政府现在盖的保障房,而且购买时
还能比其他人更便宜很多,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补贴是有的,只不过去买那些保障房还是得自己再每平米付些,而且相应的补贴真正发放时比双方洽谈时少很多,笔者了解到一些人透露的情况,2万每平米的最后只给9千多,再者保障房是有最低的面积的,所以有时你都觉得你只需有房子,但是迫于最小面积,最终还是觉得面积太大,和一开始的预估太远离,花费太高而没能搬出。。
(3)本身有空余的较好的房子却对群众故意隐瞒,此种笔者就无需多加介绍
了,也许介于相应的利益关系,也许是事实不允许吧。。
(4)所有条件双方都能理解,可是碍于相应的房子还未建好,所以必须先去
其他地方租房,但现在南京租房房价每平米也达到30多,这无疑给一些低收入人群以无形的压力。。。
2,保障房的环境
从南京下关区方家营棚户区了解到的情况是要搬到建在栖霞区的丁家庄去,借用某个采访者的话来说“为什么那里不好?你想想啊,我们这里好歹是城市,交通方便,丁家庄是哪里,郊区,相当于农村了啊,设施不好,交通也不便,看病,工作,上学有哪一点是能和这相比的?”再者,了解到丁家庄的保障房是在一些原先有化工厂等厂房建筑的工地上翻新后再盖的,先不说交通等其他方面,就是环境都让人难以放心。
3,老人因素
此次采访发现大多数还未搬离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老人,其实这不难预想得到,老人本身就属于低收入群体,再者安土重迁,这是他们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怎可能舍得离去,基于很多因素老人方面当然很难洽谈好。。。更何况要做好老人的工作,你得有像样的房子提供,还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得再加完善,是想老人最需要注意什么?身体啊,那么医疗设施能偷工减料吗?还有老人年纪大,肯定不能住在过高的楼层,所以低楼层是必需,可是事实是那低楼层是谁都想争的地,政府会放过这么一块肥肉,把它赠给低收入的老人吗?这恐怕不是我们能想到就能做到的„„
通过以上的叙述已经明显感觉到棚户区改造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明天是否还有自己的家的问题,为了能够生活得好一点,他们坚持在废墟中,忍受着„„
虽然是这样,但我们也要对国家政府有信心,希望能够做得更好,也希望在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人们能够幸福,棚户区改造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能够多多为百姓着想,不要让那些“黑心的人”有损国家的形象,伤害群众的心!
第四篇:关于我市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棚改贫困山区城镇建设的新良机
——关于我市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发展工程。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科学高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市县聚力联动,全市棚改工作起步良好、推进有力、成效初显。2015年,市本级3个,商州区5个,洛南县2个,丹凤县3个,商南县4个,山阳县4个,镇安县5个,柞水县2个棚改项目全面启动实施,房屋征收、拆迁安置、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条不紊向前推进。调研中,我们看到我市棚改工作有不少亮点,并有诸多启示。
“上天”“入地”寻空间
土地是商洛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市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山大沟深地少,特别是各县镇更是寸土寸金。受地理制约,山区城市建设不可能像平原地区那样摊大饼式发展。商洛城镇建设,空间在哪里?
向空中拓空间。镇安县张家巷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县河新区张家巷6号(原和德市场),项目总占地面积6456平方米,拆迁居民377户,拆迁面积24077平方米。规划建设5栋地上建筑面积51235.20平方米的高层(其中安置房面积为48000平方米,商品住宅面积为3235.20平方米);骊珠路南段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5434.78平方米,征收房屋196户,拆迁面积13170平方米,拟建两栋地上建筑面积24639.33平方米的高层;电力塔材厂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占地4760平方米,拆迁面积12820平方米,拟建两栋18层、21层总建筑面积18180平方米的安置房,能有效解决300户群众住房问题。通过新建高楼,向空中要空间,节约了土地。
向地下延空间。柞水县体育场及周边棚户区改造(一期)项目位于县体育场(原柞水县中学操场),是城区广大市民从事文体活动和大型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资金缺,设施不配套,加之周边居民住房年久失修、破乱不堪,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柞水县委、县政府根据《柞水县城总体规划》《柞水县旧城改造规划》,决定对原县中体育场及周边区域进行改造。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3335平方米,规划建设地下负一层9699平方米的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可停放600多辆车的地下停车场。负二层是1.5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购物广场,顶层是1.5万平方米的大型文体活动广场和灯光球场。现体育场改造部分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夜跑晨练的居民说:“体育场改造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日常健身、购物、停车需求,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低变高腾空间。原柞水饭店位于柞水县临河路中段,房高四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酒店管理不善,房屋年久失修,加之周边居民住房低矮、破烂,影响县城形象,县委、政府决定拆建柞水饭店及周边住房,建设迎春小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规划占地面积21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88675平方米,建设一期3号住宅楼30层,1号、2号住宅楼26层,解决拆迁安置户215户,开发商品房1100户,商业综合服务面积17750平方米,棚户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面积达13600平方米。小区项目土地利用率高,容积率为7.8,绿化、老年健身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已入住1号、3号楼棚改安置拆迁居民说:“棚改使我们告别了低矮陈旧的老房子,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洋房子,活得更有尊严了,工作生活更有信心了。”
多措并举找资金
我市各县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城镇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更是花大钱的事情。县穷民不富,推进棚改,钱从哪里来?
紧盯政策“跑”资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棚改工作,2015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就召开了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和包抓项目的市级领导任副组长的棚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级四套班子20多名厅级领导分别包抓中心城市十大棚改项目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认真研究中省关于支持棚改工作的扶持政策,瞄准资金项目投向,主动跑省进京汇报工作,加强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棚改专项资金,为县区和部门争取政策扶持、申办棚改项目资金铺平了道路。
完善手续“贷”资金。各包抓棚改项目建设的市级领导和市住建局、棚改办积极加强与省财政、国开行等金融部门的联系对接,强化项目包装策划,争取资金支持。各县区按照国开行的要求,积极办理贷款需要的“四项审批”手续,及时上报国开行预审。商州、商南、镇安等县区,主动与省建设厅、省国开行等单位对接,争取项目贷款额度。2014年全市共签订贷款合同项目20个,贷款金额35.17亿元,已到账资金18.5亿元;2015年省住建厅下达我市棚改计划项目28个,争取开行贷款支持项目20个,贷款额度48.44亿元;争取棚改专项补助资金1.9亿元;获得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支持项目9个,贷款额度28亿元。
市场运作“筹”资金。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引进市场机制和理念,实行市场化运作,把棚改工程建设中的服务性、经营性配套设施,如小区超市、临街商业门面、幼儿园等向社会公开进行承包、租赁,争取社会资金参与。商州、洛南、丹凤、山阳等县区普遍与企业开发商签订协议,要求严格按工程设计标准施工,在确保安置房源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建设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商品房向社会公开出售,募集建设资金,加快工程建设。市城投公司积极发行二期债券,筹集棚改资金6.9亿元,逐步解决了棚改项目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以人为本惠民生
棚户区改造,涉及广大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可以说,群众的意愿决定着棚改工作的成败。为了调动广大拆迁户参与并支持棚改的积极性,各县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不得利、开发商得微利、群众得实惠”要求,将棚改工程真正办成了民心工程。
政府不得利。政府压缩支出,调整支出结构,把棚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将基础设施配套纳入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商州西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安置总投资达到了5.6亿元,其中征收费用就2.2亿元,回购安置房资金3.4亿元,政府不但将所有的土地出让金1.9亿元,用于项目的房屋征收和安置房回购,而且,在财政紧缩的状况下,由市区两级财政部门筹集了1.6亿元,专项用于安置房回购,妥善安置被征迁群众。2015年为了加快启动中心城市十大棚改项目,市政府筹集60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前期各项费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企业得微利。为了更多、更好的筹集棚户区安置房源,不断提高货币化安置率,同步有效盘活存量商品房,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实现棚户区改造的多重效益,按照中、省相关要求,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商洛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异地安置选购商品房管理暂行办法》,将存量的商品房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安置房源,由被征收户选择后,政府回购安置,对作为安置的商品房实行“一房一价”评估,其企业的开发利润控制在3%以内,这样,不但解决了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房面积、户型制约,满足了群众住房多元化需求,提高货币化安置率,而且减少了重复投资,有效盘活了存量商品房,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目前,我市已设立异地安置商品房选购中心,将3800余套区位优越、配套齐全的住宅小区商品房,作为备选房源供被征收群众选购。全市货币化安置率达到45.6%。
群众得实惠。为了保障群众合法利益最大化,市政府在政策制定时打出组合拳。首先,增加异地安置的面积奖励。对选择异地安置的,可分情况给予“1:1.1”“1:1.3”“1:1.5”等3种标准的面积奖励,鼓励群众选择异地安置,按此标准计算,100平方米的房屋,若选择异地安置,最高可置换150平方米的住房,充分提高了被征收户人均住房面积,改善了居住条件;其次,提高货币安置的现金奖励。对选择货币一次性补偿的,在房屋评估价基础上再给予征收户30%货币奖励,据我们对已实施项目签订协议测算,被征收房屋的货币补偿达到了每平方米3250元,基本接近本地商品房销售的平均价格,提高了群众的实际利益,解决了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房产纠纷或住房宽裕等不同需求,得到了被征收户的支持;第三,制定区域基准价让利群众。为了让棚户区改造群众“搬得起、住得好”,市政府委托专业的房产评估公司,评估出台了棚改区域基准价,一类区域的基准价达到3154元,二类区域的基准价达到2865元,三类区域的基准价达到2589元,基准价起到了选购商品房安置的调节作用,对选购的商品房低于被征收房屋区域基准价的,将价格差通过现金补偿给被征收户,解决了房屋的装修费用,真正让利于民。通过以上政策的出台,棚户区群众得到了实惠。用一些拆迁户的话来说,“原来烂房子,现在好房子。如厕不出门,运动有小区。以前羡慕人,如今人羡慕”。
发人深省启示多
实施棚户区改造,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市一年来的试点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城镇棚改的新路子,诸多成功的经验做法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因地制宜,立体发展,是山区县棚改的必由之路。我市六县一区均属于山区城市,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加之国家对耕地的保护红线不能突破,造成城市扩展空间有限。那么如何实现城市有限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是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命题,棚户区多属于城市老城区或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其原建筑多为低层房屋(三层以下),特点是房屋面积小、占地面积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因此,对山区县加快棚户区改造,采用立体发展的模式,才能够充分盘活城市土地,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为城市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只有严格落实中省棚户区改造规划要求,“高层建筑规划容积率不得高于3.5,多层建筑规划容积率不得高于1.5”,才能实现棚户区改造促进城镇化建设的目标。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是山区县棚改的必然选择。棚户区改造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实施主体不对、运作方式不当,会引发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棚户区改造的实施主体必然是政府,采用市场运作模式,能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那么,什么是政府主导?就是棚户区改造项目设立、房屋征收、建设管理,均由政府牵头组织实施,才能实现棚改项目“科学性、规划性、公共性”的三统一。什么是市场运作?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房屋征收补偿,同时,要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解决棚户区改造投入大、筹资难的问题。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是山区县棚改的必须遵循。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是棚户区改造的基本原则,也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按照相关程序,科学制定征补方案,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活用政策,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棚户区改造项目才能“拆得动、建得快”。群众是朴实的,他们不患寡、只患不均,因此,在房屋征收时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安置房建设时要实行三严格,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建筑材料验核制度、严格国家工程质量标准”,才能将这一民生工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棚户区改造,是山区贫困县城镇建设发展的重大良机,也是潜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总结成功经验,推广成熟做法,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幸福美丽商洛的目标必将早日实现。
第五篇:我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
我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海融·富华苑举行开工仪式
4月15日,教育路与沿河路交叉口处晴空万里,彩球飞舞。目前我市最大的由市政府主导、由城投公司运作的棚改项目和民生工程,在施工现场举行开工仪式。市委、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单位全体职工,施工企业职工代表届时来参加。绥芬河市电视台全程跟踪拍摄。
7点58分,剪裁仪式开始,由副市长主持本次开工剪裁仪式。
棚改项目,总面积1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总投资6.84亿元。其中一期暨海融·富华苑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3.47亿元。该项目全部实施后,可安置西城区及绥牡电气化铁路、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重点项目的近3000户回迁户,有利于改善城市棚户区和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与生活品质,有利于加快城乡统筹和一体化的进程,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形象,以落实“5851”战略和四个“三年决战”为统领,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加快打造一个国际化得绥芬河。
市政府王居堂市长对此次开工仪式进行了讲话,在讲话中,由于棚改工程,其涉及范围之广、建设任务之重、投资之大史无前例。王市长殷切希望,项目单位和全体工程建设者,要本着对政府负责、对百姓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秉承品质至上、注重细节的标准,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严格质量控制体系,努力打造一个风格独特、质量过硬、功能完群众满意的精品社区和样板工程,让百姓拆迁放心,入住放心,生活舒心,真正将市委、市政府对群众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承办单位李永福总经理也作了相应的讲话。表达了对此次项目的决心与信心。
仪式的第三项,由市委书记赵连钧,市政府市长王居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宝平,市政协主席张绍武,市委常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迟德彬及项目单位负责人为绥芬河市阜宁镇“三建”区域棚改一期工程项目剪裁。
短短12分钟的剪裁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最后,祝项目顺利竣工交付,百姓早日喜迁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