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时间:2019-05-13 18:0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第一篇: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上犹中学数学教研组刘道生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数学科考试大纲指出,通过考试,让学生提高多种能力,其中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要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形成。立体几何主要研究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查遍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题中,与空间图形有关的线段、角、距离、面积、体积等最值问题常常在高考试题中出现,并且成增长趋势。下面举例说明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策略

一、公理与定义法

1、在正四棱锥S-ABCD中,SO⊥平面ABCD于O,SO=2,S

底面边长为2,点P、Q分别在线段BD、SC上移动,则P、Q两点的最短距离为()B

A.55 B.255 C.2D.1【解析】如图1,由于点P、Q分别在线段BD、SC上移动,先让点P在BD上固定,Q在SC上移动,当OQ最小时,PQ最小。过O作OQ⊥SC,在Rt△SOC中,OQ

P在BD上运动,且当P运动到点O时,PQ最小,2。又

5等于OQ的长为2,也就是异面直线BD和SC的 5

公垂线段的长。故选B。

策略二建立函数法

例2正ABC的边长为a,沿BC的平行线PQ折叠,使平面APQ平面BCQP,求四棱锥的棱AB取得最小值时,四棱锥ABCQP的体积。

分析:棱AB的长是由A点到PQ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可建立棱AB与点A到PQ的距离的一个函数关系式,从而求出棱AB的最小值,进而求出体积。

【解析】如图所示,取PQ中点o,显然AOPQ,即AOPQ

由平面APQ平面BCQP,则AO平面BCQP,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Oxyz,设

3

1,得 AOx,因正ABC的边长为a,易知A0,0,x,O0,0,0,Bax,a,022311

AA0,0,xax,a,0ax,a,x 2222

3125

2ax22x2axa22xaxaa2248

即当x

3a时,ABmina 4

423113133a2SBCPQAOaaa 33442464

VABCPQ

评注:对于图形的翻折问题,关健是利用翻折前后不变的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同时还

要仔细观察翻折前后图形的性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把这类动态问题转化成目标函数,最终利用代数方法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策略三;解不等式法

例3求半径为R的球内接正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

分析:要使球内接正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则需正三棱锥的边或高最大,而高过球心,则可寻球高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解析】如右图所示,设正三棱锥高O1A=h,底面边长为a由正三棱锥性质可知O1B

又知OA=OB=R则在RtABC中,2a)R2(hR)2 a23h(2Rh)

3hh2Rh1hhR3 2V=2h(2Rh)

(2R

h)2233

(当且仅当

h4

2Rh,即hR时,取等号)正三棱锥体积最大值为

策略四;变量分析法

例4 如图已知在ABC中,C90,PA⊥平面ABC,AE⊥PB交PB于E,AF⊥PC于F,当AP=AB=2,AEF,当变化时,求三棱锥P-AEF体积的最大值。

分析:的变化是由AC与BC的变化引起的,要求三棱锥P-AEF的体积,则需找到三棱锥P-AEF的底面积和高,高为定值时,底面积最大,则体积最大。

【解析】∵PA⊥平面ABC,BC平面ABC∴ PA⊥BC

又∵BC⊥AC,PA

AC

∴ BC⊥平面PAC,AF平面PAC,∴ BC⊥AF,又∵ AF⊥PC,PCBCC∴AF平面PBC平面PBC,∴AF⊥EF ∴ EF是AE在平面PBC上的射影,∵AE⊥PB,∴EF⊥PB∴ PE⊥平面AEF

在三棱锥P-AEF中,∵AP=AB=2,AE⊥PB,∴PE2,AE2,AF2sin,1112

sin2 EF2cos,VPAEFSAEFPE2sin2cos2

3326

∵0

,∴02,0sin21∴ 当

时,VPAEF取得最大值为

。6

策略五:展开体图法

例5.如图3-1,四面体A-BCD的各面都是锐角三角形,且AB=CD=a,AC=BD=b,AD=BC=c。平面α分别截棱AB、BC、CD、DA于点P、Q、R、S,A

C

则四边形PQRS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A.2a

B.2b

C.2c

D.a+b+c

D

5【解析】如图3-2,将四面体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由于四面体各

侧面均为锐角三角形,且AB=CD,AC=BD,AD=BC,所以,A与A’、D与D’在四面体中是同一点,且AD//BC//A'D',AB//CD',A、C、A’共线,D、B、D’共线,AA'DD'2BD。又四边形PQRS在展开图中变为折线S’PQRS,S’与S在四面体中是同

一点。因而当P、Q、R在S’S上时,′

S'PPQQRRS最小,也就是四边形

SPQRS周长最小。又S'ASA',所以最小值LSS'DD'2BD2b。故选B。策略六 布列方程法

6、棱长为2cm的正方形体容器盛满水,把半径为1cm的铜球放入水中刚好被淹没,然后再放入一个铁球,使它淹没水中,要 使流出来的水量最多,这个铁球的半径应 该为多大?

【解析】:过正方形对角线的截面图如图所示,AC12,AO

3ASAOOS1设小球的半径r,tanC1AC

2在AO1D中,AO1r,∴ASAO1O1S∴13rr,解得r23(cm)为所求。

策略

七、极限思想法

【解析】三棱锥P-ABC中,若棱PA=x,其余棱长均为1,探讨x是否有最值;2若正三棱锥底面棱长棱长均为1,探讨其侧棱否有最值。

解析:如图第1题:当P-ABC为三棱锥时,x的最小极限是 P、A重合,取值为0,若PBC绕BC顺时针旋转,PA变大,最大极限是P,A,B,C共面时,PA为菱形ABPC

第2题:若P在底面的射影为O,易知PO越小,侧棱越小。故P、O重合时,侧棱取最小极

PO无穷大时,侧棱也无穷大。可知两题所问均无最值。策略

八、向量运算法

例8.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EFGH中,P是AF上的动点,则GP+PB的最小值为_______。

【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AD、AE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如图4所示

,0,x),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1,0,0),G(1,1,1)。根据题意设P(x,0,x),则BP(x1

GP(x1,1,x1),那么

GPPB2x24x32x22x

122

2211x0

2(x1)20222

2112

x0可以看成x轴正半轴上一点式子(x1)0(x,222

0,0)到xAy平面上两点1

2112,0、,的距离之和,其最小值为。所以0222

2GP+PB的最小值为2

22。2

[规律小结]

建立函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最值方法,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把这类动态问题转化成目标函数,最终利用代数方法求目标函数的最值。解题途径很多,在函数建成后,可用一次函数的端点法;二次数的配方法、公试法; 有界函数界值法(如三角函数等)及高阶函数的拐点导数法等。

公理与定义法通常以公理与定义作依据,直接推理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一般的公理与定理有:两点之间以线段为最短,分居在两异面直线上的两点的连线段中,以它们的公垂线段为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连线中以过这两点与球心的平面所得圆的劣弧长为最短等。如果直接建立函数关系求之比较困难,而运用两异面直线公垂线段最短则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解不等式法是解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在立体几何中同样可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一些变

a2b

2ab量的特殊不等关系求解:如

ab

ab

最小角定理所建立的不等关系2

等等。

展开体图法是求立体几何最值的一种特殊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将几何题表面展开,也可将几何体内部的某些满足条件的部分面展开成平面,这样能使求解问题,变得十分直观,由难化易。

变量分析法是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几何体中的点、线、面,哪些在动,哪些不动,要分析透彻,明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化成求某些线段或角等一些量的求解最值总题的方法。

除了上述5种常用方法外,还有一些使用并不普遍的特殊方法,可以让我们达到求解最值问题的目的,这就是:布列方程法、极限思想法、向量计算法等等其各法的特点与普遍性,大家可以通过前述实例感受其精彩内涵与真理所在。

在解题时,通常应注意分析题目中所有的条件,首先应该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是否能用公理与定义直接解决题中问题;如果不能,再看是否可将问题条件转化为函数,若能写出确定的表意函数,则可用建立函数法求解;再不能,则要考虑其中是否存在不等关系,看是否能运用解等不式法求解;还不行则应考虑是否可将其体图展开成平面,这样依次从本文所标定的方法顺序思考,必能找到解题的途径。

第二篇:立体几何问题1

16.(辽宁理12)。已知球的直径SC=4,A,B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ASCBSC30,则棱锥S—ABC的体积为

(A)3

【答案】C

(B)23(C)(D)1

第三篇:立体几何证明问题

证明问题

例1.如图,E、F分别是长方体边形

.-的棱A、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

例2.如图所示,ABCD为正方形,SA⊥平面ABCD,过点A且垂直于SC的平面分别交SB、SC、SD与E、F、G.求证:AE⊥SB.例3.如图,长方体∠求证:

=90°.⊥

PQ

-中,P、Q、R分别为棱、、BC上的点,PQ//AB,连结,例4.已知有公共边AB的两个全等的矩形ABCD和ABEF不同在一个平面内,P、Q分别是对角线AE、BD上的点,且AP=DQ,如图所示.求证:PQ//平面

CBE.例5.如图直角三角形ABC平面外一点S,且SA=SB=SC,且点D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AB=AC,求证BD⊥平面

SAC.例6.如图,在正方体

-中,M、N、E、F分别是棱、、、的中点.求证:平面AMN//平面

EFDB.例7.如图(1)、(2),矩形ABCD中,已知AB=2AD,E为AB的中点,将ΔAED沿DE折起,使AB=AC.求证:平面ADE⊥平面

BCDE.

第四篇:基于电子白板下的立体几何最值问题教学探究

基于电子白板下的立体几何最值问题教学探究

摘要:立体几何最值问题的求解是历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并不只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形转化能力。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能够将立体几何教学带入三维空间,更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与数学思维力的培养。

关键词:电子白板;立体几何;最值问题;三维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120

立体几何中最值问题处于立体三维空间中,并不是可以直接运用公式与定理所能直接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运动变化观点的能力,掌握转化这一基本的数学思想,剥丝抽茧,层层深入地展开分析方能解决。这样的题型更能体现新课改下倡导的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更是各种考试的重要考点。这需要教师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在行动上加强探讨,以引导学生深入本质地掌握。使学生真正学会,会学,有效突破这一重难点。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改变以往单纯孤立、机械的知识点讲解,能够深入事物的本质,将教学带入三维空间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运用电子白板来展开立体几何中最值问题的教学展开论述。

一、立体呈现,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不再是机械的语言讲解与静止的图形分析,而是将教学带入三维空间之中,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立体感、空间不强的弊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正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也是最值问题求解的关键。运用电子白板不再是静止的模型或是单纯的讲解,而是将教学带入立体空间,以增强学生空间立体感,提高学生图形转化能力。

例1.已知四边形ABCD、ABEF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点M是平面ABCD对角线AC上的动点,点N是平面ABEF对角线BF上的动点,如果CM=BN=a(0∠a∠),请解决下列几个问题:(1)求MN的长度;(2)当a为何值时,MN的长度最小(;3)当MN的长度最小时,面MNA与面MNB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这道题目涉及多个知识点,这三个小问题也是渐进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求最小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第一个问题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三个问题则是在第二个问题基础上的延伸。乍一看题目,许多学生望题生畏,不知从何下手。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进而让学生由这一道题解决这一类题,我们就要灵活运用电子白板的特殊功能,在白板上绘制立体图形,并通过旋转、放大等,将学生带入三维空间,然后在教师的步步启发下引导学生画出辅助线,从而将图形立体而动态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使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来展开解题。这样整个思维过程都是在电子白板所创设的立体、动态而直观的三维空间中展开,更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图形转化水平,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值问题,更好地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互动,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生本课堂,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这正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性挑战。电子白板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我们正可以利用此特点来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带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殿堂。

例2.圆柱底面半径为10cm,高度30cm,求解下列问题:(1)从底面圆周上一点绕侧面一周又回到原点的最短长度;(2)从底面圆周上一点绕侧面到达与底面相对的另一底面的点的最短距离;(3)从底面圆周上一点线侧面一周到达上底面,再绕一周又回到原点的最短距离。

解决此类最值问题的要点就在于将立体几何问题转换成平面几何问题,即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往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题要点,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学习,机械地记忆,往往是听懂了一道题,但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从何下手。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主体地位与独立思考的缺失,这些知识只是强行外加的,并未经过自身独立思考深入事物本质的真正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教师就要善于运用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互动平台,与学生一起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首先我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电子白板的动态功能将以上三种情况中绳子绕行的轨迹用不同颜色的线标注出来,进而帮助学生理清题意。教师可以通过旋转、放大等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要将立体几何转化成平面几何。此时教师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让学生认真观察在立体几何图形中那几个轨迹在平面图形中分别对应着什么。这样,通过电子白板直观而动态的演示,引导认真观察与独立思考,从而令学生自主地认识到题目(1)中的最小值即为底面周长,题目(2)中的最小值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中的对角线;题目(3)中的最小值即为侧面展开图的对角线的两倍。由此,学生所获得的就不再是现成的结论,机械的记忆定理,而是在自身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究基础上透过表象直达本质的规律性认知,理解更深刻,运用起来自然也会更灵活。即使题目再变化,学生依旧可以透过现象运用规律性认知来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总之,电子白板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为教师教学提供方便。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灵活地从资源库中来调取相关的题目,如截取历年的高考题以及练习册上的题目。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讲解问题的过程保存下来,上传到资料库,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更能促进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来展开富有活力与针对性的教学。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于立体几何最值问题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单维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三维空间中,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图形变换能力,更有效地突出重难点,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而灵活地掌握这一类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运中.探究拓展习题构建高效课堂――小议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2013(14):24-24.[2] 王怀学.十种策略求解立体几何的最值问题[J].中学数学研究,2012年(3):40-44.[3] 郑丹,魏兆祥.立体几何的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3).[4] 王晓燕.基于电子白板的高中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4.

第五篇:立体几何线面平行问题

线线问题及线面平行问题

一、知识点 1 1)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2)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异面——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

2.公理4 :推理模式:a//b,b//ca//c.

3.等角定理:4.等角定理的推论:若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5.空间两条异面直线的画法

6.异面直线定理: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b

a

1AA

推理模式:A,B,l,BlAB与l

7.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b//b,a,b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O的选择无关,把a,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或夹角).为了简便,点O(0,

28.异面直线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两条异面直线a,b 垂直,记作ab.

9.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1)通过平移,在一条直线上找一点,过该点做另一直线的平行线;

(210.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距离: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

异面直线的的定义要注意“相交

11.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12.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a点);(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

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

类.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a,aA,a//. a13.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l,m,l//ml//.

14.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

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推理模式:l//,l,ml//m.

lm个平面

二、基本题型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垂直于两条异面直线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2)两线段AB、CD不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C=BD,AD=BC,则AB⊥CD()(3)在正方体中,相邻两侧面的一对异面的对角线所成的角为60º()(4)四边形的一边不可能既和它的邻边垂直,又和它的对边垂直()

2.右图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

C

①BM与ED平行;②CN与BE是异面直线;③CN与BM成60º角; ④DM与BN垂直.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F

3.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1)求证:对角线AC与BD是异面直线;(2)若AC⊥BD,E,F,G,H分别这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3)若AB=

BC=CD=DA,作出异面直线AC与BD的公垂线段.4.完成下列证明,已知直线a、b、c不共面,它们相交于点P,Aa,Da,Bb,Ec求证:BD和AE证明:假设__ 共面于,则点A、E、B、D都在平面__Aa,Da,∴__γ.Pa,∴P__.Pb,Bb,Pc,Ec∴__,__,这与____矛 ∴BD、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是

2)若AC⊥BD时,求证:EFGH为矩形;(3)若BD=2,AC=6,求EG

HF

;(4)

若AC、BD成30º角,AC=6,BD=4,求四边形EFGH的面积;(5)若AB=BC=CD=DA=AC=BD=2,求AC与BD间的距离.6 间四边形ABCD中,ADBC2,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FAD,BC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1)A1B与B1D1所成角;(2)AC与BD1所成角.8.在长方体ABCDABCD中,已知AB=a,BC=b,AA=c(a>b),求异面直线DB与AC

9.如图,已知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分别

是AB、PC1)求证:MN//平面PAD;(2)若MNBC4,PA 求异面

直线PA与MN10.如图,正方形ABCD与ABEF不在同一平面内,M、N分别在AC、BF上,且AMFN求证:MN//平面CBE

参考答案:

1.(1)×(2)×(3)√(4)×2.C

3.证明:(1)∵ABCD是空间四边形,∴A点不在平面BCD上,而C平面BCD, ∴AC过平面BCD外一点A与平面BCD内一点C, 又∵BD平面BCD,且CBD.∴AC与BD是异面直线.(2)解如图,∵E,F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且EF=同理HG//AC,且HG=

212

AC.AC.∴EF平行且相等HG,∴EFGH是平行四边形.又∵F,G分别为BC,CD的中点,∴FG//BD,∴∠EFG是异面直线AC与BD所成的角.o

∵AC⊥BD,∴∠EFG=90.∴EFGH是矩形.(3)作法取BD中点E,AC中点F,连EF,则EF即为所求.4.答案:假设BD、AE共面于,则点A、E、B、D都在平面  ∵Aa,Da,∴ a .∵Pa,P .∵Pb,Bb,Pc,Ec.∴ b ,c ,这与a、b、c∴BD、AE5.证明(1):连结AC,BD,∵E,F是ABC的边AB,BC上的中点,∴EF//AC,同理,HG//AC,∴EF//HG,同理,EH//FG,所以,四边形EFGH证明(2):由(1)四边形EFGH∵EF//AC,EH//BD,∴由AC⊥BD得,EFEH,∴EFGH为矩形.解(3):由(1)四边形EFGH∵BD=2,AC=6,∴EF

2AC3,EH

BD

1∴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 EGHF2(EF

EH)20.B

D解(4):由(1)四边形EFGH∵BD=4,AC=6,∴EF

又∵EF//AC,EH//BD,AC、BD成30º角,∴EF、EH成30º角,AC3,EH

BD

2∴四边形EFGH的面积 SEFEHsin30

3.解(5):分别取AC与BD的中点M、N,连接MN、MB、MD、NA、NC,∵AB=BC=CD=DA=AC=BD=2,∴MB=MD=NA=NC=3 ∴MNAC,MNBD,∴MN是AC与BD的公垂线段 且MN

MB

NB

2∴AC与BD间的距离为2.6.解:取BD中点G,连结EG,FG,EF,∵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G//AD,FG//BC,且EG

2AD1,FG

BC1,∴异面直线AD,BC所成的角即为EG,FG所成的角,EGFGEF

2EGFG

在EGF中,cosEGF

,G

F

D

∴EGF120,异面直线AD,BC所成的角为60.

7.解(1)如图,连结BD,A1D,∵ABCD-A1B1C1D1是正方体,∴DD1平行且相等BB1.∴DBB1D1为平行四边形,∴BD//B1D1.∴A1B,BD,A1D是全等的正方形的对角线.∴A1B=BD=A1D,△A1BD是正三角形,∴∠A1BD=60,∵∠A1BD是锐角,∴∠A1BD是异面直线A1B与B1D1所成的角.∴A1B与B1D1成角为60o.(2)连BD交AC于O,取DD1 中点E,连EO,EA,EC.∵O为BD中点,∴OE//BD1.∵∠EDA=90o=∠EDC,ED=ED,AD=DC,∴△EDA≌△EDC,∴EA=EC.在等腰△EAC中,∵O是AC的中点,∴EO⊥AC,∴∠EOA=90o.又∴∠EOA是异面直线AC与BD1所成角,∴AC与BD1成角90.8.解(1)如图,连结BD,A1D,∵ABCD-A1B1C1D1是正方体,∴DD1平行且相等BB1.∴DBB1D1为平行四边形,∴BD//B1D1.∴A1B,BD,A1D是全等的正方形的对角线.∴A1B=BD=A1D,△A1BD是正三角形, ∴∠A1BD=60o,∵∠A1BD是锐角,∴∠A1BD是异面直线A1B与B1D1所成的角.∴A1B与B1D1成角为60o.(2)连BD交AC于O,取DD1 中点E,连EO,EA,EC.∵O为BD中点,∴OE//BD1.∵∠EDA=90o=∠EDC,ED=ED,AD=DC,∴△EDA≌△EDC,∴EA=EC.o

在等腰△EAC中,∵O是AC的中点,∴EO⊥AC,∴∠EOA=90.又∴∠EOA是异面直线AC与BD1所成角,∴AC与BD成角90o.9.略证(1)取PD的中点H,连接AH,NH//DC,NH

12DC

o

o

C

NH//AM,NHAMAMNH为平行四边形 MN//AH,MNPAD,AHPADMN//PAD

解(2): 连接AC并取其中点为O,连接OM、ON,则OM平行且等于BC的一半,ON平行且等

于PA的一半,所以ONM就是异面直线PA与MN所成的角,由

MNBC

4,PAOM=2,ON=

所以ONM300,即异面直线PA与MN成30010.略证:作MT//AB,NH//AB分别交BC、BE于T、H点

AMFNCMT≌BNHMTNH

从而有MNHT为平行四边形MN//THMN//CBE

E

下载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体几何的平行与证明问题

    立体几何1.知识网络一、 经典例题剖析考点一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设l是直线,a,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若l∥a,l∥β,则a∥β B.若l∥a,l⊥β,则a⊥βC.若a⊥β,l⊥a,则l⊥β D.若a......

    立体几何2018高考

    2018年06月11日青冈一中的高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

    教案 立体几何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9 立体几何 *复习导入 一、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1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Aa Aa 2.点与面的位置关系: A A 3.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 相交 异面 4直线......

    高中立体几何

    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主要在于培养空间抽象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难点,学生普遍反映“几何比代数难......

    立体几何复习题

    立 体 几 何 复习题二、垂直关系一、平行关系(1) 线线平行(2)线面平行(3)面面平行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 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证明面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练习:1、已知有公共边......

    立体几何复习资料

    立体几何判定方法汇总 一、判定两线平行的方法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

    立体几何证明题[范文]

    11. 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D是棱2AA1的中点(I)证明:平面BDC1⊥平面BDC(Ⅱ)平面BDC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2. 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AB......

    立体几何测试题[本站推荐]

    1、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B) (A)若lm,m,则l(B)若l,l//m,则m (C)若l//,m,则l//m(D)若l//,m//,则l//m 2、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D) A.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