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政法援残疾人法律维权先进工作介绍
华政法援残疾人法律维权先进工作介绍
华政法援自2010年7月1日被民政部和中残联授予“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以来,不断提炼和总结十余年来的助残工作经验,始终将“创新工作形式、丰富维权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放在首位。
一,以法律为武器,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杜绝非法侵害
华政法援通过在本中心、上海市残联和各区法律援助中心设立的“值班服务点”,定期定向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文书代理、代理诉讼等法律服务项目。接待咨询的法律问题涉及住房、财产、婚姻、扶养、劳动工作等诸多方面。
面对日益增加的案件量,华政法援在中心下特设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分中心”。年均共建点志愿值班600余人次,约2400小时;年均接待咨询案件量280余件;年均代理案件30余起。在近两年的法律援助工作中,为数百名残疾人士提供了准确到位的法律援助,服务满意度达94%。该分中心亦协助残联和社区调解解决一些涉及残疾当事人的疑难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以宣传为抓手,走进残疾人群的日常生活普及法律法规
华政法援每年都在全国助残日,围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志愿者助残”的主题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并已形成了一套特色且有效的普法宣传工作模式。自99年开展至今的十多年,累积发放宣传材料40000多份,收到意见反馈6000余项。华政法援每月也会在社区、广场和公园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普法宣传和现场援助活动。活动现场,前来咨询的残疾人络绎不绝,而志愿者则会耐心专业地为前来咨询的当事人答疑解惑。
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主动寻求法律援助有困难的特点,华政法援从残疾人士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法律援助和普法宣传工作“送”入街道社区。华政法援志愿者自制内容详尽、要点易懂的针对残疾人群的普法宣传材料、宣传用品和宣传展板,并定期送至社区和各共建单位,以供人自由索取。这样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宣传方式能随时随地宣传残疾人法律援助的法律法规和救济途径,提高民众对于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意识,引起公众对于残疾人维权问题的关注。
三、以行动为号召,联合社会各界的优秀组织营造助残氛围
华政法援积极向学校和社会各界筹措资金支持。学校每年向法援拨款3万元,通过设立专项工作基金,确保在接受残疾人咨询或诉讼代理请求后必要的情况调查、核实,为被侵权残疾人奔走、求助等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关心、帮扶残疾人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华政法援以爱心募捐、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整合资源。2005年华政法援获通用汽车集团30万的公益基金,为残疾人事业创造了牢靠的资金保障。
2009年6月开始,华政法援获得校团委的支持,利用校团委社会实践的平台,和各学院实践队伍合作,在全国范围内筹建“百所法律学校”,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到助残事业。目前已在山东、云南、江浙和上海等地建立“法律学校”33所,并且依然致力推进这个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
华政法援作为上海高校法学联盟的主席单位之一,定期联合上海政法法援、复旦大学法援、上海对外贸易法援开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宣传、“五五普法宣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沪上高校营造扶残助残氛围。华政法援的工作发展模式也得到团市委和各高校的认可和肯定,先后有10多所高校来我中心学习研讨。华政法援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上海高校和社会各界中形成了“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以学识为依托,深入的研究实践推动助残事业
2008年5月20日,在残疾人保障工作得到初步成效的背景下,华政法援邀请华政教授、市区人大代表开展了关于我国残疾人保障立法的研讨会,共同起草提案,在禁止对残疾人歧视、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强化各级政府职责等方面进行积极深入讨论,从表层性了解到深层理论的总结归纳,最终得到了一份专业性较高的残疾人保障立法研讨报告。
自中心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开展以来,华政法援率先实施制定定期调查研究制度,并且进行每年一次的问卷调查。由此归纳总结残疾人对于自身权益保护态度和行为的发展趋势,并就此对照自身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改变和调整。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其本、广覆盖”的原则,初步为今后的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开拓新方向。
为总结十多年来助残援助的工作经验,由华政法援牵头,学校著名教授协助,立项编撰“残疾人法律援助业务教材”,整理法条,归纳案例。通过对数千件的案件的分类整理和归纳分析,结合相关法律政策以及地方性法规,全面总结出一套具有华政法援特色的、适用司法实务操作的理论,为之后的助残志愿者专业培训提供了一本经典范本,也为华政法援助残精神的传承留下了一笔丰厚财富。
第二篇:残疾人维权工作安排
一、积极参与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并及时完成我市残疾人维权工作配套实施方案的制定任务。
二、积极参与涉及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三、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按照我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要求,不断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
四、积极培养辖区优秀残疾人代表当选县(市)区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切实发挥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和联系,为他们参政议政提供服务。积极协助他们提出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建议和提案,认真办理市人大、市政协交办的建议和提案。
五、深入推进无障碍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无障碍监督员队伍组织,加强对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的督查,做好迎接全国检查验收工作。积极推进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工作。逐步开展无障碍进社区工作。
六、认真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残疾人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沟通协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残疾人信访反映问题和实际困难,不断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协助查处侵害残疾人权益大案、要案。
第三篇:残疾人维权工作知识问答
残疾人维权工作知识问答
一、残疾人事业包括哪些工作领域?
答:包括: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环境建设、社区残疾人工作、组织建设、维权、政策理论研究、残疾预防。
二、残疾人维权工作包括哪些?
答:残疾人维权工作包括: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执法检查,实施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定实施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查处侵害残疾人权益的案件,打击针对残疾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好信访工作;加强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开展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管理和上报工作;开展残疾人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
三、残疾人的特别扶助包括哪些?
答:残疾人特别扶助包括法律保障、政策扶持、社会扶助和无障碍环境等。
四、文山州残联有哪些行政执法项目、其依据是什么? 答:文山州残联主要承担核发残疾人证,属于行政确认这一非行政许可项目,执法依据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由
级残联指定的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作出的残疾评定结果进行初审,并将评定表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
对于信息虚假或县级残联指定的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作出的残疾评定结果不符合残疾标准者,予以退回。
对于残疾特征明显,依照残疾标准易于认定残疾类别、等级,县级残联直接填写评定表者和县级残联指定的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作出的残疾评定结果符合残疾标准者,按照残疾评定结果填写打印残疾人证相关信息,连同申请表、评定表等材料报县(市)级残联审核批准。
县级残联理事长要在残疾人证填发机关栏加盖填发机关公章。
5、审核、批准、备案:市级残联根据残疾标准和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对申请人办证申请、县级残联的受理程序、残疾评定结果、县级残联的初审意见进行审核。
对于不符合残疾标准、县级残联初审意见错误或不明确及其他不符合规定者,予以退回,不予批准。
对于符合残疾标准、县级残联受理、初审意见正确并符合程序规定者,予以批准。并在残疾人证中,批准机关栏内加盖公章,在持证人像上加盖钢印,并留存一份申请表、评定表等相关档案资料存档。
六、残疾人证有什么效用?
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山州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
十、残疾人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有哪些?
(一)生活保障优惠:符合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经征得本人同意,由乡(镇)政府实行集中供养。残疾人本人实际收入凡达不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应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二)就业优惠: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含私营企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要按不低于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选择适宜的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对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按有关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在停车场、报刊(公用电话)亭、公厕等服务行业中确定一定数量的残疾人专职岗位。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当根据其残疾情况,安排适宜的工种和岗位,并加强对残疾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在招用、聘用、转正、定级、晋升、职称评定、休息休假、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安全卫生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残疾职工应当与其他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残疾职工及其配偶不宜安排下岗。
单位对下岗残疾职工应当在参加社会保险、就医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其发放的基本生活费应当高于其他职工标 准的20%。
67疾人证(原件)和身份证、照片外,还需经州残联审核无误,再由州残联出具相关证明到州交通集团公交公司办理IC爱心卡。
(三)办理IC爱心卡和缴纳保险费,统一在文山交通集团公交公司办理。
十二、残疾人可以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吗?残疾人如何参加汽车驾驶员培训?
答:符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123号令)规定的残疾人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标准,可以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残疾人参加驾驶员培训的条件,是根据公安部(123号令)《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一条规定:
(一)年龄条件:
1、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便摩托车准驾车型的,在18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
(二)身体条件:
1、身高: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准驾车型的,身高为155厘米以上。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的,身高为150厘米以上;
2、视力: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5.0以上。申请其他准驾车型的,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4.9以上;
3、辨色力:无红绿色盲;
4、听力:两耳分别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别声源方向。有听力障碍但佩戴助听设备能够达到以上条件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5、上肢:双手拇指健全,每只手其他手指必须有三指健全,肢体和手指运动功能正常。但手指末节残缺或者右手拇指缺失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6、下肢:双下肢健全且运动功能正常,不等长度不得大于5厘米。但左下肢缺失或者丧失运动功能的,可以申请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右下肢、双下肢缺失或者丧失运动功能但能够自主坐立的,可以申请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7、躯干、颈部:无运动功能障碍。
另根据卫生部 公安部 中国残联关于《残疾人身体条件以及右下肢、双下肢残疾人驾驶机动车身体条件规定》,符合以下要求的可以参加汽车驾驶员培训。
(1)本规定适用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对右下肢、双下肢残疾人申请机动车驾驶证进行身体条件检查。
(2)符合本规定要求的残疾人申请驾驶的机动车仅限于允许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加装肢体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操纵辅助装置的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
(3)右全足至全下肢缺失或运动功能障碍,但身体协调性好,能够自主坐立,坐位平衡至少达到平衡功能三级分法的三级水平;双侧肩关节内收均达到130°,双手操作力能达到100N(牛顿)以上。
(4)双足至全下肢缺失或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但身体协调性好,能够自主坐立,坐位平衡至少达到平衡功能三级分法的三级水平;双侧肩关节内收均达到130°,双手操作力能达到100N(牛顿)以上。
(5)其他身体条件应符合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要求。
十三、残疾人如何申请民政低保?
答:首先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报村委会,由村委会审核上报乡政府,乡政府根据残疾人家庭实际困难情况,符合低保条件的,由乡政府上报县民政局审批。
十四、残疾人如何办理生产经营性质的减免税收手续? 答:由残疾人提出免税申报县税务部门,由税务部门按管理权限,依据本部门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办理免征或减征营业税。
残疾个人利用自有房屋及其所使用空地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县级税务机关审核,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十五、工商行政管理对残疾人办理个体经营有什么优惠?
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应当简化手续,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免收登记费(工本费除外);对经营困难的,经工商部门标准,减免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管理费、印照提花费、年检费和变更费。
十六、对于单位特殊情况须提前解除残疾人劳动合同的如何处理?
答:用人单位对解除劳动合同或人事关系的残疾职工应当在参加社会保险、就医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其发放的基本生活费应当高于其他职工标准的20%。
十七、残疾人乘坐公路客运有优惠政策吗?
答: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在本周范围内乘坐公路客运车辆,在客运站售票处购票可以享受减收20—50%的车费,并准予免费携带随身的辅助器具。
十八、残疾人应当履行哪些基本义务?
答: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残疾人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包括:(1)为何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
2接向法院刑事庭起诉,由法院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从重处罚。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侵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残疾人及其代理人还可以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对于法律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处理的时间,残疾人及其代理人则必须先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的处理结果不服的才可以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对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程序的事件,残疾人及其代理人既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十、残疾人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答:残疾人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处罚案件是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2、行政强制措施案件。行政强制措施案件是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3、许可证管理案件。许可证管理案件是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4、行政确权案件。限制确权案件是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4发放的,提出申请的残疾人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11、行政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权引发的争议。这里包含两条标准:一是可以申请复议的必须是具有行政行为;二必须是合法权益,即除上述十项涉及到的权利以外的其他合法权益,残疾人也有权申请行政复议。
二十一、残疾人如何正确申请行政复议?
答:
1、提出申请的残疾人必须符合申请人资格,即复议申请人必须是认为行政机关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残疾人,即提出申请的残疾人与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复议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必须明确指出谁作出了具体行政行为,谁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复议机关不予受理。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依据。具体的复议请求是申请人提出的主张,即要求复议机关保护自己哪些具体权益和提供哪些具体救济。明确的事实根据是指能证明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材料,如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能够支持复议申请的证据材料和其他材料。
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残疾人只能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提出行政复议,不在行政复议范围内的复议机关不予受理。
5、残疾人申请行政复议必须在法定时间内提出,即要符合申请时效的规定。行政复议申请的一般时效是60天。
6器、警棍造成残疾人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二十三、哪些残疾人可以享受法律援助?可以实行法律援助的案件和法律事务有哪些?
答:残疾人可以实行法律援助的案件和法律事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刑事案件中:有两种残疾人可以享受法律援助。一种是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是一般法律援助对象,适用于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另一种是特殊法律援助对象,即盲、聋、哑或者未成年的残疾人为刑事被告人和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刑事被告人,只要他们没有请律师辩护,法院就应当为其指定律师提供法律援助,而不管其经济状况如何。
2、请求给付赡养费、托育费、托养费的法律事项。这是基于在民事诉讼中,上列事项的当事人在经济上缺乏生活自立能力而有必要对其实行法律援助。
3、除责任事故外,因公受伤请求赔偿,以及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等法律事务中的残疾人有权享受法律援助。
4、盲、聋、哑和其他残疾人在请求侵权赔偿时,因其自我保护能力差,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所以有权享受法律援助。
5、公民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案件。因残疾公民对抗国家,诉讼地位较弱,所以应加以特殊保护,成为法律援助的
8额等都由法律统一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缴纳。社会保险基金是按照社会共同承担风险的原理进行筹集的,一般由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合理负担,也就是说,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由基本社会保险、单位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三个层次构成。此外,依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农村还设社会养老保险,非城镇户口、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农村人口(包括村办企业职工、私营企业、个体户、外出人员等),一般以村为单位确认、组织投保。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乡镇招聘于部、职工等,可以以乡镇或企业为单位确认,组织投保。资金筹集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
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是解决单位、家庭和残疾者本人后顾之忧的一项重要措施。残疾人的社会保险,一般都是同健全人的社会保险一起实施的,按照国家的统一政策规定办理。至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保障的层次、标准、运作等都不一样。它不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保方、参保方都是为了追求利益,因此,参加商业保险完全是一种个人自愿、个人出资、个人承担风险、个人受益的行为。
二十六、因工致残的人员申请确认工伤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答:企业职工因工致残,申请确认工伤时,首先应由伤残职工所在的企业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然后由工
0二
十七、各级残联在维护残疾人台法权益方面应发挥哪些作用? 答:各级残联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方面应发挥以下作用: 1.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2.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应尽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3.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协助政府、动员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公众教育,倡导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偏见和不正确认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开展和促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文化生活、福利、社会服务和残疾预防工作,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4.参与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参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促进县(市)、乡(镇)、村普遍制定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和扶助规定;配合、协助各级人大做好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5.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积极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并专门就维护残疾人权益、改善残疾人状况、发展残疾人事业提出议案和建议。
二十八、人民法院在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方面有哪些规定、措施?
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规定,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依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规定,制定实施《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对当事人(包括残疾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予以缓、减、免收诉讼费。1997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2000年7月12日,又颁布实施《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其中都明确规定当事人是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单位的,如福利院、精神病院、敬老院、孤儿院等,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
此外,一些基层法院还依据“两便”原则,即便于当事人参加诉讼,便于人民法院审理,从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效果较好。如成立残疾人巡回法庭,集中审理涉残案件,做到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对残疾人文明接待,送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进出法庭,为残疾人提供手语翻译等等。
二十九、什么是无障碍环境? 答: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
3(4)加强法制宣传。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特别是执法人 员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观念,同时鼓励引导广大残疾人学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 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
十一、我国宪法中有哪些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规定?还有哪些法律中含有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内容?
答: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 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另外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法律名称为简称)、《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律师法》、《劳动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体育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收养法》、《继承法》、《母婴保健法》、《 消防法》、《产品质量法》、《国家赔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广告法》、《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保险法》、《兵役法》、《预备役军官法》、《国防法》、5262728-
第四篇:庆华法律维权服务工作调研报告1
内蒙古庆华集团法律维权服务工作
调研报告
一、法律援助中心基本情况:
内蒙古庆华集团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2009年9月,现有成员6人,其中2人有《国家法律资格证书》,其余4人全部为法律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法律援助中心办公室配有专用电脑4台,其他办公设施一应齐全,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为员工解答、解决日常矛盾纠纷问题。近几年,法律援助中心站在建设和谐企业的高度,切实做好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促进职工队伍稳定与社会和谐,积极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法律援助中心资金筹集使用情况:
自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集团公司积极筹措资金,使该机构有其名,有其事,顺利开展工作。除了享受业务工作开展费用预算外,集团工会把开展活动和职工帮扶后的部分结余款给予其用于业务费用,是工作开展资金有保障。
三、法律援助效果:
就2012年办理(离婚、经济纠纷、产权)等各类案件29起,结案率为99%,为生产一线男女职工解决了困扰生活的疑难问题,深受广大员工欢迎。利用《庆华法制之窗》、《超越报》、集团网站等阵地宣传案件办理的效果,每期摘录常
用法律知识在《庆华法制之窗》上刊登,员工法律意识大幅提升。
四、法律援助工作的亮点和特色:
近年来,庆华集团工会在上级工会的大力支持和本集团法律顾问处的协助下,坚持以扩大法律援助面为目标,以建设法律援助工作中心为契机,不断健全各项工作体系,深化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逐步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方法。
(一)建设一套连结生产经营,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
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往往能使员工更安心于工作,为企业效益最大化贡献力量。基于对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深刻认识,庆华集团工会本着“立足员工、负责企业”的理念,在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中心之后,又通过在生产班组基础上建立法律援助分站,打造网格式立体化的援助工作系统。具体方法是在车间、班组设立法律援助兼职信息员,信息员一般由办公室人员或调度兼任,负责将日常接收到的法律援助诉求,及时汇总上报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处理。这样,一方面扩大了法律援助工作的覆盖面,提高了法律援助案件的处理效率,让法律援助工作做到了“离得近,喊得应”;另一方面,信息员扎根基层,对周边的人和事都更容易掌握实际情况,便于发现一些隐性援助需求。在过去的一年中,兼职信
息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侧面了解、正面核实,一共上报了3起有必要接受法律援助,但因某些原因未主动寻求援助的案件。为积极解决困扰员工的问题,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二)依托地方,专业化开展各项工作:
庆华集团工会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就积极向地方专业机构靠拢,2012年法律援助中心联结当地法院工作人员到集团开展普法教育,对《刑法》、《刑事诉讼法》部分章节讲解,讲解人员结合实际案例,用身边的是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听取讲座的员工们颇受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集团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已和当地司法、执法部门建立起了日常联络方式,一些需要迅速处理或是比较棘手的案件,法律援助中心会及时进行咨询或邀请相关部门协调办理。同时,集团劳动集体合同、集团员工工资发放、各类保险的购买等涉及员工重大权益的事项,都有当地相关部门参与监管,为相关工作合法性、合规性开展提供了依据。
五、维权服务工作情况:
目前,庆华集团工会法律援助中心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在成立之时便先后制定了《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实施细则》、《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管理考核办法》、《法律援助案件回访管理办法》,制作并悬挂了《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流程图》、《工
会法律援助中心岗位职责》。并开通了热线电话,实行节假日值班制度,畅通了职工法律援助渠道,确保了维权工作的时效性。
结合地方司法、执法机关开展的法律宣传活动,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了普法宣传周活动,以印制普法小册子和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为主要内容,实施法律知识进车间,普法教育下班组主题教育。在法律宣传周中,累计开设讲座10堂,向各班组累计发放宣传小册子280余本,受众涵盖了全集团及下属子公司85%以上的员工,有效提高了广大员工自我维权意识。
在做好维权预防工作的同时,庆华集团工会法律援助中心还努力为员工排忧解难。职工徐某与假期外出期间被车撞倒,造成徐某多处骨折,医药费及误工费累计30000余元,徐某及家人多次与肇事司机联系后,肇事司机均不予理会,无奈之下,职工徐某求助于集团工会法律援助中心。接到案件后,中心积极派人收集证据,并连同地方机关多次上门进行调解,最终肇事司机同意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赔偿,并在地方相关部门和集团法律援助中心的监督下,支付了赔偿金额。职工马某,父母过世后留有房产一处,因家中重男轻女思想较重,几个兄长在分割房产时将其排除在外,马某多次理论无果,反而导致原本和睦的亲人反目成仇,无奈之下,马某向援助中心求助,中心受理此案后,积极开展调查,并
联系当地司法机关派出调解员一同开展调解工作,经过耐心的说明和协商,马某几位兄长也意识到自身行为存在问题,同意按照法律重新分割遗产,并当众向马某道歉,一场家庭财产继承纠纷在地方和集团的努力下得到了化解,亲人也重归于好。在处理各类纠纷中,庆华集团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始终以“事无巨细,一心为公”的态度,同时本着“能援则援、应援尽援”的原则,不断放宽经济困难标准的审查,降低法律援助的门槛,对困难职工和女职工进行及时法律援助工作,既为群众纾难解困,也建立了和谐的企业用工关系。
六、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员工多来自偏远地区,法律意识淡漠,自我维权和自我约束意识不强,对法律政策理解不到位、甚至产生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
2.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尤其是兼职信息员自身业务素质仍有待提高。兼职信息员采取义务制,没有津贴补助,造成部分信息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3.法律知识宣传力度和广度仍然不够。
七、对完善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体系的构想及建议:
1.上级工会组织可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培训工作,并通过考评制度,在各单位培养出专业化法律援助队伍。
2.不定期举办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交流会,推动各单位之
间好经验、好办法的相互借鉴与推广。
3.法律援助中心运作费用较少,仅够支付人员工资,而一旦需动用专业法律咨询,往往因收费较贵而遇到阻碍,上级法律援助中心可考虑常设专职法律咨询团队,对基层法律援助中心无法开展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接收。
第五篇:华政法援全国助残示范基地申报材料
法存天下间,援助众人情
——华政法援全国助残示范基地申报材料
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7年,目前有本科生成员352名,已经成为华东政法大学学生服务社会的窗口,肩负社会责任的阵地。法援常年面向社会提供法律咨询、诉讼代理、民事调解、轻微犯罪帮教、法律宣传教育等服务。除此之外,法援还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服务面,开展残疾人普法专项行动;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等栏目合作,制作“法庭内外—法学师生谈法律”等电台普法节目。自成立以来,已建立各类社会实践基地37处,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0,0000余人次,电话咨询近37750个,举办了大型的广场法律咨询与宣传152次,回复来信11,679封,进行非诉讼公民代理近1020余起,出庭代理诉讼近400起。多年来,法援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同,共收到群众感谢信450余封、锦旗160余面,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单位给予了160余次报道。法援先后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以及上海市的有关部门授予各类奖项近30次,是上海市“老年维权示范岗”、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005年,法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第五届中国百个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标兵”(全国仅10个社团)称号,被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上海市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
社团至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助残扶残的事业中,1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华政学子薪火相传,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宣传关爱残疾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和上海市残联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后,在市组织的指导下,助残事业更加制度化、体系化,并带动了校内学生、沪上高校、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关爱残障人士的事业中来。
一、以法律为武器,保护残疾人士权益不受侵害
“以我所学,服务社会,为公平正义而奋斗!”是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为社团所做的题词,也是社团的宗旨,法援志愿者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致力于助残扶残工作,用自身所学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律咨询、文书代理、代理诉讼等方式,切实保护残疾人士的合法权益。
1、与上海市残联合作,为残疾人开展定期、定点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华政法援在成立之初就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周华政法援都会安排专职志愿者在固定的时间前往上海市残联法律援助值班点为残疾人士提供法律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便捷、及时的法律咨询。自从该残疾人法律援助咨询点开辟至今的 10年来,华政法援的志愿者累计在上海市残联值班960余人次,共计2880多小时,在市残联这一咨询点为2000多名残疾人士提供法律援助。接待咨询的法律问题涉及住房、财产、婚姻、扶养、劳动工作等诸多方面,服务内容包括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等,服务满意度达93%。此外,华政法援志愿者们还积极协助上海市残联的负责老师和指导律师解决一些涉及残疾当事人的疑难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也由此得到了市残联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2、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援助深入残疾人生活
华政法援每年都在全国助残日,围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志愿者助残”的主题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有效的普法宣传工作模式。自1999年起至今,我们平均每年在全国助残日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收到意见反馈500余件,为相关残疾人法律援助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
另外,考虑到一些残疾人的行动不便,主动进行法律咨询有困难,因此华政法援志愿者从残疾人士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法律援助和普法宣传工作深入社区。截止到2010年4月,华政法援共在全市的社区建立了6个服务站点。法援志愿者在各个社区的服务站都有内容详细、丰富的普法宣传册,供社区群众自由索取,提高民众对于残疾人保护的意识,引起公众对于残疾人问题的关注。此外,志愿者还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援助方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宣传栏、宣传板,开展随时即地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宣传。
二、以行动来感召,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残助残工作
法援志愿者深知,社团自身的力量十分有限,只有发动更多的同学、单位参与到扶残助残工作中来,助残事业才能取得更多成就,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为此,法援志愿者通过各种活动,宣传提倡助残工作,10余年来影响了众多沪上高校学生、社会人士。法援社团初步实现了孵化器功能,在上海高校中形成了“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1、积极投身参与世界特奥会等活动,在校内营造扶残助残氛围
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在上海举行,法援以此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不仅直接选派10名社团同学作为特奥志愿者,参与到特奥会开幕式及各赛程的志愿服务工作。还协助校团委选拔276名女生与武警战士在开幕式上联袂演出了大气磅礴的《和谐》序曲,为我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特奥志愿者工作中,华政法援的志愿者们服从指挥、任劳任怨,不计较岗位差异和个人得失,发挥个人特长,尽力为残障运动员服务,体现出热情服务残疾人的良好精神风貌。我校也被市精神文明办评为上海市特奥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奖,在全校范围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为了使更多有爱心的大学生参与进助残扶残的队伍,华政法援联合华政青年志愿者协会进驻上海“宝贝之家”寄养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多年来,华政法援和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始终坚持尽可能多的时间前往宝贝之家照料残疾孤儿,与孤儿一起游戏,并为他们带去所有志愿者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借此能为残疾孤儿们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2.联合其他高校社团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在沪上高校营造扶残助残氛围
10余年来,华政法援定期联合上海政法法援、复旦大学法援、上海对外贸易法援开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宣传、“五五普法宣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沪上高校营造扶残助残氛围,华政法援自制的普法资料、宣传品和法援教材在各高校有较大影响力,受到各高校法律社团的欢迎。华政法援的工作发展模式也得到各高校的肯定,先后有10余所高校来我校学习法援工作。09年华政法援赴南京,与南京各高校法援开展“残疾人权利维护”研讨,带动了在上海市及长三角高校学生积极投身扶残助残事业。
2004年,法援志愿者协助校团委,引进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上海松江大学园区举办“我的梦”大型演出,演出了后来深受大家喜爱的“千手观音”等节目。残疾人艺术家的精湛演出和感人的人生感悟,在大学园区内近10万高校学生中获得了强烈的共鸣,引导高校学子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助残事业。
3、在社会实践为平台,建百所法律学校,引社会各界参与助残事业
华政法援的志愿者们还十分注重加强与社会各界残疾人的沟通交流。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与世博志愿者宣传大使金晶共同参与“不同肤色手牵手,和谐世博心连心”的宣传,并进行了互动交流活动。志愿者们从身残志坚的残疾人身上学到了坚韧的意志,学到了乐观、勇敢、积极面对困难的生活态度,并将残疾人的先进精神传达给广大青年大学生,从而呼吁大学生树立起关注残疾人、尊重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意识。
09年6月开始,华政法援获得校团委的支持,利用校团委社会实践的平台,和各学院实践队伍合作,在全国范围内筹建“百所法律学校”,让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助残事业,目前已在山东、云南等地建立“法律学校”12所。
4、为残疾人事业筹措资金,在全社会层面营造关心、帮扶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为使帮扶残疾人的工作得以长期稳定地开展,华政法援积极向学校和社会各界筹措资金支持。经过努力,学校每年向法援拨款3万元,通过设立专项工作基金,确保在接受残疾人咨询或诉讼代理请求后必要的情况调查、核实,为被侵权残疾人奔走、求助等工作的顺利进 行。通过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关心、帮扶残疾人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华政法援以爱心募捐、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2005年获通用汽车集团30万的公益基金,不仅为残疾人事业创造了牢靠的资金保障,更通过宣传推广在全社会层面营造了关心、帮扶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三、以知识为依托,积极推动残疾人保护立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助残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一些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不足,华政法援志愿者总结自身工作实践,并通过专业的调研,并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为残疾人法律保护,奔走努力。通过实践调研,立法研讨,形成法律意见书,努力从推动立法层面切实保护残疾人士的权益。
1、开展社会调研,了解残疾人切实需要
通过以社会调研为切入点,关注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对法律服务的切实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以残疾人生活状况与法律意识变化为主题的调研方案。
华政法援率先实施制定定期调查研究制度,并且进行每年一次的问卷调查。由此总结残疾人对于自身权益保护态度和行为的发展趋势,并就此对照自身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改变和调整。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其本、广覆盖”的原则,初步为今后的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开拓新方向。
法援的社会调研已引起强烈反响。秉承着“适合大众、高效完整”的原则,广受残疾人士的欢迎,并多次向法援表示感谢。
2、开展立法研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2008年5月20日,在残疾人保障工作得到初步成效的背景下,华政法援邀请华政老师、人大代表开展了关于我国残疾人保障立法的研讨会,共同起草提案,在禁止对残疾人歧视、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强化各级政府职责等方面进行积极深入讨论,从表层性了解到深层理论的总结归纳,最终得到了一份专业性较高的残疾人保障立法研讨报告。
这次研讨对相关法律的深层次理解、对平时开展工作的理论性指导都有着显著的加强作用,让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工作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同时再次回归到理论的宏观把握层面上来。
关心、关爱残疾人,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合法权益的方方面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周到服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也是华政法援志愿者践行“以我所学,服务社会,为公平和正义而奋斗”的社团宗旨的重要契机。为了给广大残疾人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蓬勃发展,华政法援的志愿者们必将在帮扶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的漫漫长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