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调处
浅谈农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调处
2009年1月到2010年9月,经三江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调并解决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共10起,涉及赔偿金额270余万元。对于三江镇4.49万的常住人口来讲,绝对数量不算多,但是必须看到,几乎每起非正常死亡都带有“闹丧”的苗头,若处臵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极大,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如何及时妥善地调处农村非正常死亡事件,必须引起基层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特点
1、责任认定不易。在这10起事件中,涉及交通事故的5起;涉及生产安全2起;基本不涉及他人过错责任的意外死亡有3起。从责任上看,有的是双方均存在一定的责任,有的是单方面的责任,也有的无责任人。交通事故责任由交警部门认定相对较易,往往因肇事方经济赔偿额度的大小产生纠纷;安全生产事故、工伤事故的纠纷起因除了赔偿金额,还有因不规范用工(如农村建房等承揽关系),涉及包工头与房东之间的责任划分。发生死亡意外后,责任判定越是不易,事发前协定越是模糊,引起当事双方矛盾分歧也就越大,调处难度自然上升。
2、矛盾易于激化。非正常死亡事件事发突然,死亡事件一旦发生,死者方亲属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向事发地点聚集,少则十多人,多则早百人。就赔偿利益诉求问题,死者家属方多数存在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或者“不闹少赔、多闹多赔”的思想。赔偿协商一有分歧,死者家属方就以抬尸体闹丧要挟对方、向政府部门施加压力。在此过程中纠集社会人员甚至黑恶势力参与也不少见,一般性的非正常死亡赔偿纠纷升格激化为群体性冲突,导致
1打砸抢事件的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影响群众的安全感,社会影响恶劣。
涉及外来流动人口的,演化为群体事件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外来打工者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不把声势搞大就容易被当地人欺负,当地政府也不会帮忙。如在一起猝死事件中,死者家属方谈判开始就扬言要在第二天召集五百名老乡围堵企业大门,借此向政府、企业施加压力。
3、调处难度大。非正常死亡事件解决过程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往往呈现“事发—谈赔偿(谈不拢)—纠纷(死者家属方闹事)—政府、调委会介入,召集当事双方协调—平息”的过程。伴随着事情解决的进程,经常是合情(理)的与不合法的情况交织在一起,正常的和不正常的情况交织在一起,个人行为和以亲属为纽带的组织活动交织在一起,如不很好地加以引导、控制,稍有不慎,就会出大问题,容易引发信访、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从实际解决经验看,介入时间越早预防和处臵效率越高,处理层面越低预防和处理难度越低,就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是最佳模式。一些原本由村调委会一级层面可以处臵的纠纷,一旦发展到镇、市级层面,时间持久,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激化,调处难度更大。
4、死亡赔偿金漫天要价。由于近来死亡赔偿金额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死者家属方普遍存在对比甚至攀比的心理,首次谈判提出的赔偿数目往往畸高。出于对亲友突然离世的事实从感情上难以接受,对对方的愤恨难以平息,有时在经济赔偿之外还带有苛刻的或者带有人身侮辱性质的条件。一些条件于情于法都无法自圆其说,导致赔偿方产生反感“法律之内该赔多少我赔多少,其他不谈了”。结果就是矛盾激化为双方冲突,由普通民事赔偿演化成为不稳定因素的可能性加大。
二、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理难的成因分析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有些群众特别是来自内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属,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法律会对弱势群体网开一面,或者“闹的人多了,法不责众”。对此类人的协商往往也较困难,因为他们较难认同法律规定的责任划分,抱定“我家人都死了,还谈什么责任”之类的思想。
2、群众乃至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即使在有群体性事件苗头出现时,会认为“毕竟有人家家里死了人,本身都是人民内部矛盾,闹一闹也不是没道理”。在这当口处理闹事者,怕会把自己推向群众的对立面,怕火上浇油。力主“让赔偿方多出点钱消消晦气算了,和谐为重”,这样的思想常常占据主导地位。
3、赔偿方赔偿能力不足。赔偿方或由于本身经济水平不高,或由于本人也在事故中受伤导致生活困难,或由于未投保、保额不足等种种原因,导致赔付能力不足。由此使得赔偿协商迟迟未能达成,或者赔偿协议商定却无法得到履行。
4、司法程序时间长,诉讼成本高。普通农村群众对于赔偿案件走司法程序仍有畏难心理,觉得“打官司打下来,打赢也要费太多的精力”。事实上,也存在司法程序手续多,时间长,对当事人来说是件成本和诉讼成本均较高的事实。
三、应对非正常死亡事件稳控处理的建议
1、明确责任,加强维稳工作机制建设
维稳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要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责任制,把预防处臵群体性事件与各级党政领导、职能部门的政绩相挂钩。坚持党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各部门都要建立必要的联席会议制度,定
期分析预防不稳定因素的动态,研究对策,制定、完善工作预案,提高预防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维稳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来抓,不断提高基层政法综治干部素质、密切干群关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可能出现的问题。
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一是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建立维稳信息员队伍,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动态。二是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实行规范化台帐管理。三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制度,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调处防范网络,努力使矛盾纠纷得到就地化解和稳控。四是健全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群众来信来访的登记、查办、督办、结案、反馈等各项制度,使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五是落实问责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于工作不力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要坚决实行维稳责任追究。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
一方面增强公民民主与法制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利益矛盾,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加强对公民的法制教育,使其知法、懂法、守法。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能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要结合普法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与家庭、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绝不允许为了个人利益而藐视法制,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同时,要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及时打击借群体性事件乘机进行违法犯罪的个人和组织,公开揭露组织、策划、煽动闹事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危害,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3、明确依法处理的思路,正确对待和慎重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
面对非正常死亡事件及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一定要明确依法处理的思路。这个依法处理包含两层含义:既要程序合法,处理的工作程序、职责认定有明确依据;又要实体合法,对闹丧群体性事件实质内容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法定职能部门有明确的认定,所涉及的职能部门有公安、司法、卫生医疗、民政等。总之,对于任何各类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化解,都应该明确这一思路,充分体现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应对的本质要求。
4、明确临场处臵责任,合理合法地处臵非正常死亡事件。一是及时确定适当的临场处臵人员,选择业务和心理素质较强、头脑清醒的干部负责临场处臵工作,以便能在现场迅速把握控制局势,正确解释相关法律和政策,耐心细致答复闹丧群体提出的问题。二是坚持“教育争取大多数、孤立打击极少数”的原则,查处首要、骨干分子。群体性事件虽然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在发展过程中极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因此,在事前教育、事中化解的同时,要对极少数性质已经转化、严重犯罪分子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威慑。三是公安机关要及时组织足够警力到现场维持秩序,必要时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密录、密拍,防止少数不法分子借机滋事并利于事后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司法部门积极主动地深入矛盾,不是回避矛盾,快速启动司法调处功能程序,第一时间就进入司法受理纠纷、矛盾调处常态,确立司法调解工作的主动地位,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受理、早调解、早平息。四是落实事后安抚工作,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切实做好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的矛盾化解工作,尽最大可能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第二篇:非正常死亡纠纷调处工作技巧
非正常死亡纠纷调处工作技巧
非正常死亡事件对家庭、社会危害极大,处理不好会演变为堵门、堵路、停尸闹丧、报复性伤害或打砸抢等群体性事件。因此,当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时,掌握正确高效的调处技巧控制住事态向恶性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因各种自然原因,我镇属非正常死亡事故频发乡镇,2009年元月至八月,共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9起,已造成9死一伤,但在我们调处专班的努力下,每起事故都处理得非常圆满,没有一起造成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概括来说,主要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三个及时”,牢固掌握事故现场的主动权。
当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时,往往当事人亲属会很激动,很不理智,再加上少数人思想中有“不闹难解决,闹大解决快”的思想作祟,场面很容易失控。此时,调解人员要做到“三个及时”:一是及时介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这样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掌握第一现场资料,为日后处理留下法律证据;第二,掌握当事人亲属思想动态,依法引导,把握现场局面;第三,宽慰当事人亲属的心灵,有人管、有人理,不至于引发亲属的更大不满;第四,分析事态,制订应急预案,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及时向领导汇报。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相关主管领导汇报,成立事件处理领导机构,有了领导保证,调解工作方向更明,调解可组织的人力和物力更多。三是及时协助当事人亲属制订处理事故方案。为他们选择一至两套方案,有利于慌乱的亲属产生事故处理思维定
势,引导他们按我们预期的方案,合理地去处理,从而掌握事故现场主动权。
二、联合调解、真情感化,是事故处理攻无不克的法宝。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有自己最信任的人,最崇拜的人。那么当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当事人亲属的情绪在你的调解能力范围内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你就应该了解当事人周围的人,请出他身边最有权威,最能依赖的人出面联合调解。此时,他的一句话作用会很大,通过他将事故的性质、法律依据、解决问题的途径、利弊关系等分析给当事人亲属听,他们一般容易接受。除运用当事人的亲情疏导之外,调解员也应投入真情,自己应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让当事人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尽心,千万不能以工作人员的身份,一味地提出要求,强迫他们按你的想法去做。
三、调解员具备优良的素质,是事故处理圆满成功的保证。
1、要熟悉法律法规;做事公道正派;排除权力、金钱的干扰;尊重民俗和社会公德。
2、思考问题要细密,点子要多;语言丰富,表达能力强;能沉得住气,受得住辱。
3、注重说话的技巧;注意把握火候,避开矛盾冲突,不轻意断言或下结论,但在原则问题上注意讲分寸地坚持;注重法、理、情的兼容。
4、熟练掌握常用的方法。如:冷处理法,换位思考法,以案说法,亲情疏导法。使调解工作不至于陷入僵局。
下面结合二个案例,具体讲讲调解技巧的运用。
案例一:“6·25”民爆事件
案情简介:2008年6月25日10时许,我镇丛林村采石场意外发生炸药爆炸事件,造成含民爆员、押运员、采石场2名工人在内的4人死亡事件。
做法是:
1、及时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不等不靠,详细分工,分4个小组,调解组、联络组、决策组、后勤组。
2、及时汇报,争取市、区领导支持,帮助协调处理。
3、联合调解,分析四个家庭的特点,分别制订调解方案。
4、各专班忘我工作,真情感化。
结果:
1、4个家庭都没有采取上访、集众闹事的过激行为。
2、每位死者家庭同意接受政府依法补偿的8万元补偿金。案例二:“6·15”交通事故
案情简介:2009年6月15日,在我镇居民小学读书的学生陈婧(女,9岁)放学回家时,与迎面而来的箱式小货车相撞,抢救无效死亡。
案情特征:陈婧是江夏区人,独生子女,非农业人口,寄读在姑父家,按交通事故赔偿达28万余元,而陈婧父母也因多种原因不能再生育,全家人心灰意冷,她奶奶几度昏厥住进了医院。而箱式货车车主家庭经济极其困难,且车辆未参加保险,货车司
机抱定了负刑事责任的决心,拒绝民事赔偿,且司机妻子极不稳定,随时可能抛夫弃子,如不能及时调解,两个家庭都可能发生次生灾难,而且在鄂州、江夏两地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调解员一度陷入两难的境地。
调解办法:
1、联合调解的典例。
我们打听到肇事车主有两个亲戚,一个在咸宁,一个在太和,经济条件都比较好,也乐于助人,而且对车主一家很关心,于是我们请来他们一面做车主的工作,一面让他们带头动员所有亲戚借款捐资。
2、真情互动的典例。
在调解中,我们将双方家庭情况互通信息后,产生了三方的真情互动,一是当事人家族内的亲情,二是当事人双方在灾难中产生了同命相怜,互相理解体谅的真情,三是调解单位的真情(在调解中,政府、交警队也想办法为受害方捐款)。
结果:
1、受害方接受车主19万元,政府捐助5千元,共计19.5万元的补偿。
2、车主自己出7万元,亲戚借款7万元,余下5万元在年底前付清。
第三篇:浅谈农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应急处置
浅谈农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应急处置
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一直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的一个难点。2007年以来,兴化市临城镇党委、政府以“大调解”机制为平台,构建乡镇非正常死亡应急处理机制,运用“大调解”这一有效平台,成功化解了一起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二年来,临城镇成功调处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的矛盾纠纷12起,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及越访集访事件。为农村有效化解非正常死亡引起的社会矛盾纠纷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建立预警处置机制,有效防止事态失控
临城镇位于兴化城南郊,兴泰公路打境内腹部穿过,全镇共有27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5.5万多人口。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交通网建设的加快,个私企业的迅速发展,非正常死亡事件也呈攀升趋势。因背靠城郊,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稍处理不慎,老百姓脚一抬就到了市政府。针对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的特点,临城镇在提升对非正常死亡事件快速反应的能力上下功夫,及时果断处置,有效防止事态失控。
一是预警要准确。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所以做到准确预警是及时处警的关键。就乡镇而言,我市村调委会“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企业、学校、单位的专门调解组织处于非正常死亡应急处理机制中的第一链条,要充分发挥及时预警作用,一旦发现村单位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就应敏感的意识到纠纷即将发生,应及时报告镇调处中心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来应对。去年5月份,临城镇十里村村民王某,在由村劳务站安排装卸楼板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死亡。十里村调委会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及时报告了调处中心,调处中心及时指派出警,参与事故处理,打捞尸体,未让当事人来得及反应,就在市人民医院将尸体移送至市殡仪馆冷藏,避免了抬尸闹事事件的发生。
二是处警要及时。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用“死人”压活人,抬尸闹事,毁财闹事往往是当事人的第一反应,其目的是扩大影响,最终使已方利益的最大化。但这种结果若发生,事态发展往往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能控制的,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一些“民转刑”案件大都是在当事人不理性的状态下发生的。所以,公安、司法干警接到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有效控制事态,及时出手避免抬尸闹事,毁财闹事事件的发生。
三是处置要稳妥。涉及面广、涉案人员多,是非正常死亡事件案发的主要特征,公安、司法部门在处置此类事件时,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特别是处理相关单位部门侵犯农民切身利益而引发的非正常死亡事件,更需慎用警力,避免警民冲突事件的发生,比如征地拆迁补偿、医患纠纷等等。即便需要政法干警出手,也宜采取一些温和措施,对事态进行降温处理,诸如将另一方当事人保护起来,使双方当事人脱离接触,引导死者亲属将尸体移往殡仪馆冷藏或就地在死者家中进行冷藏处理等等。此类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也为下一步调查取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二、深排细查重取证,明辨是非促调解
调查取证是纠纷调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调解中,调解人员要尽可能多地占有与调解相关的事实、证据等信息,注重让事实讲话,用证据说话,否则很可能使下一步的调解工作陷入被动,甚至走入死胡同。所以,临城镇调处中心在处理非正常死亡案件时,都力争将调查取证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通过活生生的证据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首先死因要查明。非正常死亡案件发生后,弄清死因,查明真相,是分清是非,落实责任的关键,除交通、安全生产事故等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原因较为清楚,一般无争议外,农村服毒自杀、医疗事故、动物伤害等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死因确认是案件调处不可缺少的证据,是什么原因导致死者自杀或意外死亡,死者的死与另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或过失有无直接因果关系,解开此类疑团不仅是双方当事人所关注,同时也是政法干警的职责所系。所以,政法干警除要广泛深入的调查取证外,该尸检的一定要引导死者亲属依法尸检,弄清事实真相。调解人员根据政法干警的取证情况,要适时提供法律服务,明确举证责任,确保政法干警取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责任要分清。弄清是非,分清责任是调处非正常死亡案件的关键步骤。所以,调解员在调解前必须认真调查核实纠纷,调查重点要放在查明有助于弄清纠纷症结和事实真相的关键情节上,要通过耐心细致地听取各方当事人的陈述,询问纠纷的有关情况;要通过调查走访知情人,进一步核实纠纷事实。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调查取证应弄清以下三个方面的关键事实:一是承担责任的主体得到明确。非正常死亡案件发生后,常常出现当事人推卸责任的现象。对此调解员要通过铁的证据将其固定下来,这样即便调解不成功,另一方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已取得的证据,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去年8月,临城镇刘陆水产村发生一起动物伤人导致非正常死亡的案件。案件发生后,动物饲养人推托狗是其70多岁的父亲饲养的,以此来推卸责任。调解人员明查暗访,走访调查了20多名知情人,除锁定了真正的动物饲养人外,狗的出处都摸得清清楚楚,使其不得不承担责任。二是纠纷的性质要分清。所谓纠纷性质就是要弄清死者与承担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安全生产事故导致非正常死亡的,死者与业主是帮工关系、雇佣关系,还是劳动合同关系,或者是承揽合同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用工是否合法;是加工承揽关系,业主选任是否恰当,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必须通过调查取证厘清。今年11月份,临城镇西浒垛村谭家舍村民谭某在为邻居龙某拆房时,不慎被倒塌的楼梯砸死。调解时死者亲属经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认为死者是受雇于龙某拆房发生事故死亡,要求其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调解人员经走访调查知情人得知,龙某是将旧房拆迁以2000元价格承包给谭某等7人拆除的,根据这一事实,调解人员认定死者谭某与龙某系加工承揽合同关系,龙某将旧房拆迁承包给无资质的谭某等7人拆除,选任不当,为此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调解人员通过用事实说话,引导定作人龙某补偿死者亲属6.7万元,使纠纷顺利得到化解。三是纠纷争执的焦点要掌握。纠纷争执的焦点也是纠纷化解的难点,调解员只有真正掌握了纠纷当事人争执的焦点,也才能对症下药,寻找到破解难症的药方。所以,调解人员在询问当事人时,要耐心细致地听取当事人陈述,了解和洞察当事人的真实思想和要求,从而准确把握纠纷调处的症结所在。
三是信息要透明。今年来,不少地方发生非正常死亡案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很多就是由于信息不公开,导致政府公信力缺失,矛盾激化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矛盾纠纷本质上属民事纠纷,所以,有关非正常死亡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争执的焦点等信息,调解员应及时向双方当事人交换,该公开的要公开,藏着掖着反易造成当事人的误解;调解人员的调解努力只有得到纠纷当事人的理解和认同,才能事倍功半。
三、推行委托代理调解制,公正调解止纷争
定纷止争是非正常死亡案件调处的终极目标。要使非正常死亡案件得到妥善化解,调解人员必须坚守合情、合理、合法这一原则,在调解过程中,既不能机械的照搬法律,又不能作无原则的让步,这就要求调解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调解技巧,讲究调解策略。
1、精心拟定调解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非正常死亡案发现场常常是一幅乱相,调解人员介入后,既要安抚死者,又要走访调查知情人,有疲于应付的感觉,但调解人员在对纠纷事实进行充分调查后就应冷静分析,并着手拟定调解方案;疑难复杂案件必要时还要召开“大调解”联席会议进行会审,共同拟定调解方案。通过调解方案的拟定,确定调解所要达到的目的,准备好消除双方当事人争执的可行性方案,调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调解纠纷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具体调解方法和工作重点等。调解方案的拟定可帮助办案人员统一口径,明确办案目标。当然,调处方案只是在调解前所做的各种设想,在调解时调解人员还需根据情况变化,灵活、有效地把握调解活动的进程,适当做出调整。
2、推行委托代理调解制,变“关门”办案为“开门”办案。非正常死亡案件发生后,死者亲属往往出点子的人多,负责任的人少。针对案发的这些特点,临城镇调处中心创新调解工作机制,将委托代理制度引入非正常死亡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引导当事人委托律师、法律工作者或农村“法律明白人”担任代理人,参与非正常死亡调解的相关事宜。从而确保调解工作在更加公正、客观的环境下依法顺利进行。今年5月27日,位于临城镇陆横村的“农业科技园”内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受雇于昭阳镇居民徐某建桥队做临时工的陶某,在事故中被倒塌的浮吊吊杆当场砸死。今年59岁的陶某是周庄镇西浒村人。案发后,临城司法所调解员引导双方当事人聘请委托代理人参与案件的调解,得到双方当事人的积极回应。雇主徐某聘请了
一位律师朋友,死者亲属由周庄司法所免费提供了一位死者亲属信得过的法律工作者担任代理人。此案临城调处中心开庭调处时,双方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在调解中心首席调解员的主持下,经过激烈辩论,反复酝酿协商,很快达成调解协议,使这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得到了妥善化解。
3、引入公序良俗调整法,将“死”棋盘“活”。非正常死亡案件有不少案情复杂,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依法处理难度大,稍处理不慎,就会引发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为此,临城镇调处中心在处理此类纠纷时,不机械的照搬法律条文,而是运用公序良俗破解调解难题。今年10月份,临城镇西浒垛村22岁女青年吴某在周庄镇卫生院就诊时意外死亡。经调查了解,因是熟人周庄卫生院接诊医师在为吴某诊疗过程中,既没有要吴某挂号,也没有为吴某做常规检查,就按扁桃体炎做了简单处理,可见院方医疗过程中的瑕疵是明显的。但吴某是不是死于医疗事故,按照法律规定必须通过尸检才能认定,即便鉴定是医疗事故按照法律规定死者亲属也只能获得4万元左右的补偿,况且尸检结果可能有三种。一是死于医疗事故,无疑依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二是死于医疗意外,按照法律规定,院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三是死于医疗过失,依照最高院相关司法解释,按民事侵权行为依照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进行赔偿。农村有个风俗,死者为大。在院方死个人花4万元就想打发还要“开膛破肚”,从情感上当事人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接受的。俗话说:“不死人不见鬼”。死者死于医疗意外,院方不担责,不赔一分钱就想平息事态更是天方夜潭。由于死者亲属从情感上无法接受院方尸检的要求,院方同意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最多赔偿5万元,死者又提出按照人身损害标准进行赔偿,致使此案调解颇费周折。为打破调解僵局,在市政法委牵头的协调会上,临城司法所调解员提出照顾公序良俗,精神抚慰金按照人身损害确定的最高标准8万元赔偿,另加丧葬费等合计12万元处理此案。临城司法所提出的这一方案,得到了市法院、市司法局等部门的认可。后经反复动员说服,双方终于接受了该方案,从而使一盘“死”棋下“活”。
第四篇: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周巷镇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
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一直是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群体性事件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我镇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事故、生产安全、医患纠纷,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0年7月,我镇共发生非正常死亡57起,死亡60人,本市人数19人,外市人数41人,其中:2007年15起,死亡15人,2008年11起,死亡11人,2009年20起,死亡22人2010年1-7月共发生11起,死亡12人。按事件诱发原因归类,57起非正常死亡中,交通事故7起,死亡8人;安全生产事故22起,死亡23人;医患纠纷7起,死亡人,猝死10 起,死亡10人;溺水7起,死亡8人;刑事案件3起,死亡3人;自杀1起,死亡1人。
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
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例如:2009年12月24号下午5时左右,在周巷镇老周西公路与登州街村交接的岔路口,一辆牌照为浙BJ0268的公交车(系慈溪市大通运输公司)在往南行驶途中,一辆自行车突然横向撞到公交车的车厢上,骑自行车的正是回家的杭州湾初级中学14岁学生施挺(周巷镇建五村人),肇事司机马上送伤者往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于下午6时死亡。由此关于如何赔偿的纠纷产生。交通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堵住周潭公路,中断了交通,为化解事情,镇领导决定动用司法所力量进行调解。死者家属聚集了近50人前往司法所与肇事一方进行理论,要求肇事者所属公司高额赔偿,提出了高达80万元的赔偿要求,但是肇事一方认为主要责任在于死者方,按保险公司规定最多也只能赔偿10万 1 元,如今他们已经将赔偿额提高到30万元,已经仁至义尽,由于双方关于赔偿金额相差较大,矛盾不断激化。为化解矛盾,司法所介入调解,12月24日调解工作全面展开,司法所全所干部投入工作,并进行了职责分解。从12月24日晚上7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由于双方就赔偿数额一直达不成一致,死者方又由于人多嘴杂,没有人能做决定,此时已经是凌晨2点,各方都已经疲劳不堪,鉴于此,司法所干部建议暂时休息,调解第二天继续进行,并要求死者一方在第二天派3-5人能做决定的代表来参加调解。第二天是星期六,司法所干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持续做战,将工作进行到底,调解工作以背对背的方式开展,司法所干部分成两条线各自做一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从社会公德、换位思考、法律界限等各个角度进行了劝导,经大家的共同努力,双方的差距不断的减少,到中午12点多,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决定肇事者所属公司由慈溪市大通运输公司赔偿给施挺家属313000元,纠纷妥善解决。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而且在亲友邻里聚集后,往往会仗着人多势众,在别人的鼓动下,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或是到肇事方或单位、或是到死亡发生地、或是到当地党委政府,采取围堵、抬尸闹丧、群体上访,甚至阻塞交通等极端做法,以期通过闹事来解决问题。例如:2010年4月25日17时45分左右,贵州籍外来务工人员朱欢去凯波集团上晚班,在凯波集团南大门东侧马路上碰到谢朋飞和谢燕维,前几天曾因琐事发生争执,谢朋飞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他用所骑自行车撞到朱欢,并拿出水果刀连捅被害人数刀,致被害人脾脏等多处受伤,且伤势严重,犯罪嫌疑人谢朋飞作案后逃离现场,途中被追来的群众抓获,谢朋飞的朋友谢燕维帮助谢朋飞扔掉水果刀以毁灭犯罪证据,谢朋飞于当晚被刑事拘留,谢燕维因帮助毁灭证据罪也被刑事拘留。被害人朱欢因伤势过重于5月21日下午在慈溪市人民医院医治无效死亡。此事发生后,朱欢的家属认为朱欢与凯波集团签订了劳动合同,又在上班途中遭遇不幸,凯波集团要负相应的责任,提出50万元的赔偿要求,遭到凯波集团的拒绝,双方由此发生了矛盾。家属情绪比较激动,他们认为是工伤,凯波要付相应的责任,聚集了300人在凯波集团闹事,经过司法所工作 2 人员多次耐心的讲解有关工伤认定的法律法规,以及此次事件的定性为刑事案件,凯波集团无连带责任,其家属通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态度缓和,朱欢家属承认了这是一起刑事案件,与凯波集团无关,但他们实在是因为亲属的突然丧生而导致这样的不理智。最后家属真心感谢凯波集团,为其垫付的9万元抢救费用。鉴于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条件比较困难,镇和谐促进会雪中送炭,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了27300元的救助,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在住院期间,凯波集团为其垫付9万元医疗费,作为人道主义救助,不予追索。
3、目的明确,期望要求高。非正常死亡发生后,不管是否引发闹事事件,取得最大的经济赔偿是死者家属的最终目的。其采取的闹事行为,一方面是悲痛情绪的发泄,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扩大影响,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其合理、不合理的诉求,在经济赔偿上获得最大化。特别是一些家属往往不分事故责任,以“人死为大”为要挟,用“死人”来压活人,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和赔偿要求,有的甚至漫天要价。
三、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
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把握规律,找出症结所在。通过深入调研,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忙于勤劳致富或创业或经商或打工,平时很少参加学习,看书读报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基层还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思想,认为只要大家一起闹,受害方不敢追究,政府拿我们没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近年来的上访“经验”,群众存在“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如果走法律诉讼途径不但成本高时间长、而且达不到实际诉求,只有将事情闹大,才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得到更多的赔偿。
2、政府公信力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贫富差距的拉大,特别是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进而使群众对司法、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政府能否公正处置持怀疑态度。部分干部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怕群众闹事,为了防止死者家属闹事,往往偏重于协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法制的权威性。此外,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群众第一时间不是去 3 寻找合法途径,向有关村、镇、单位反映请求帮助解决,在源头上得到解决。
3、补偿标准不统一。当前,法律法规对非正常死亡赔偿规定不一致,标准不统一,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赔偿金额有高有低,致使死者家属互相攀比,从而引发群体性闹事事件。另一方面,在实际处置过程中,对死亡赔偿的额度往往不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补偿,特别是当肇事方有一定经济实力时,死者家属往往会提出过高的赔偿要求,特别是在交通死亡的赔偿额度上,在实际处置中远高于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此外,肇事方的赔偿能力不一,特别是有的企业主为息事宁人,实际赔偿金额过高,也会造成类似事故死者家属的极度不平衡。
四、有效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的对策措施
1、法制宣传要注重经常性。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按照“五五普法”要求,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深入、细致地宣传与农民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咨询和法制讲座,法律宣传资料,宣传标语,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使农民知道怎么做合法,怎么做违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
2、情报信息要注重动态性。非正常死亡尽管有突发性的特点,但在发生群体闹事前,一般都有一定的酝酿时间。因此,及时掌握相关情报信息是关键。要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配强基层基础,大力培育治安骨干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情报信息网,及时、准确收集相关情报信息。特别是对当事人有可能上访闹事或采取极端手段的,要保持情报信息的灵敏畅通,确保当事人一有动作,就能及时掌握,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确保早发现、早准备、早介入、早预防、早化解,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把各种苗头性、倾向性、行动性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预防预警要注重机制性。要稳妥有效地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防患于未来,预警预防是基础。一是要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基层组织处在应急处理的第一线,要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提升基层干部的威信,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二是要加强应急机制建设。要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群 4 体闹事,建立一套预防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的应急预防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三是要建立应急处置队伍。要建立应急处置力量,根据事件状况,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人,在发生群体闹事事件后,应急处置力量马上跟上,确保拉得出、打得赢,控制得住、化解得了。
4、公正处置要注重前瞻性。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公正处置是前提。一是要及时查明死因。弄清死因,查明真相,是分清是非,落实责任的关键。要广泛深入的调查取证,弄清事实真相,固定相关证据,让事实讲话,用证据说话,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二是要分清双方责任。在弄清是非的基础上分清责任,要通过耐心细致地听取各方当事人的陈述,询问纠纷的有关情况,通过调查走访知情人,进一步核实纠纷事实,明确承担责任的主体,并根据责任情况,适时提供法律服务。三是要积极稳妥处置。在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政法、公安、主管部门要主动介入,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有效控制事态。对死因明确、死亡性质确定、没有必要保留的,要积极动员家属火化,对故意停尸闹事的,要果断实施强制措施。四是要教育疏导为主。非正常死亡的家属,由于突然失去亲人,处在情绪悲痛中,参与处理的人员既要讲事实摆道理,又要顾及亲属的心理,从人性化角度出发,站在公正的立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疏导家属情绪,做好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特别是在发生此类群体闹事事件后,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尽量采取温和措施,对事态进行降温处理,避免警民冲突事件的发生。
5、舆论导向要注重引导性。一是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非正常死亡事件,群众比较关注,要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披露事实真相,掌握舆论主动权,防止群众听信谣言,坚决制止恶意炒作,防止引发连锁反应。二是及时公开信息要透明。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很多就是由于信息不公开,导致政府公信力缺失,矛盾激化引起的。对有关非正常死亡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争执的焦点等信息,特别是调查取证情况,要及时向双方当事人公开。三是树立正确的导向。在对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的处置中,对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要依法严厉打击,表明政府处置的公正性。同时,要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公开处理等方式,进一步弘扬法制,震慑犯罪,教育群众,有效遏制非正常死亡引发闹丧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网建设的不断加快,交通事故、安全事故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事件频繁发生,由此引发的群体聚集、上访闹访事件不断增多,有的甚至演变成为规模性的抬尸闹丧、堵塞交通、聚众上访等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案件,防止因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成为政法维稳工作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
周巷镇司法所
2010年7月21日
第五篇: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
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09年7月,我县共发生非正
常死亡××*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其中:2006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07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08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09年1-8月共发生××*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
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
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而且在亲友邻里聚集后,往往会仗着人多势众,在别人的鼓动下,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或是到肇事方或单位、或是到死亡发生地、或是到当地党委政府,采取围堵、抬尸闹丧、群体上访,甚至阻塞交通等极端做法,以期通过闹事来解决问题。
3、目的明确,期望要求高。非正常死亡发生后,不管是否引发闹事事件,取得最大的经济赔偿是死者家属的最终目的。其采取的闹事行为,一方面是悲痛情绪的发泄,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扩大影响,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其合理、不合理的诉求,在经济赔偿上获得最大化。特别是一些家属往往不分事故责任,以“人死为大”为要挟,用“死人”来压活人,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和赔偿要求,有的甚至漫天要价。
三、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
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把握规律,找出症结所在。通过深入调研,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忙于勤劳致富或创业或经商或打工,平时很少参加学习,看书读报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基层还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思想,认为只要大家一起闹,受害方不敢追究,政府拿我们没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近年来的上访“经验”,群众存在“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如果走法律诉讼途径不但成本高时间长、而且达不到实际诉求,只有将事情闹大,才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得到更多的赔偿。
2、政府公信力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贫富差距的拉大,特别是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进而使群众对司法、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政府能否公正处置持怀疑态度。部分干部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怕群众闹事,为了防止死者家属闹事,往往偏重于协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法制的权威性。此外,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群众第一时间不是去寻找合法途径,向有关村、镇、单位反映请求帮助解决,在源头上得到解决。
3、补偿标准不统一。当前,法律法规对非正常死亡赔偿规定不一致,标准不统一,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赔偿金额有高有低,致使死者家属互相攀比,从而引发群体性闹事事件。另一方面,在实际处置过程中,对死亡赔偿的额度往往不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补偿,特别是当肇事方有一定经济实力时,死者家属往往会提出过高的赔偿要求,特别是在交通死亡的赔偿额度上,在实际处置中远高于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此外,肇事方的赔偿能力不一,特别是有的企业主为息事宁人,实际赔偿金额过高,也会造成类似事故死者家属的极度不平衡。
四、有效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的对策措施
1、法制宣传要注重经常性。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按照“五五普法”要求,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深入、细致地宣传与农民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咨询和法制讲座,法律宣传资料,宣传标语,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使农民知道怎么做合法,怎么做违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运用法律手段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