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运时评: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律思考
工运时评: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律思考(上)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社会重要的经济力量;为数众多的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纷纷改制成非公企业。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很多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随着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稳步推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与公有制企业相比,我国非公企业民主管理有哪些特点?有关企业民主管理法律上有哪些规定?还存在什么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因
对于公有制企业为什么要实行民主管理,通常的看法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决了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紧密结合,劳动者成了国家的主人和企业的的主人。因此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同时又是自己劳动力的主人,应当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劳动成果的分配。在这里,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成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一个首要前提。然而,面对非公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归雇主所有的现实,这种传统认识遇到了困惑,很难解决为什么非公企业也应当实行民主管理的现实问题。
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来看,企业之所以要实行民主管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对劳动者技能和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新型的生产形式,要求劳动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生产的经常性的协调过程,要求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在生产中更加紧密地结合。其次,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决策,是工人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工人阶级在经济利益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情况下,必然要提出更高层次的权利要求,因此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是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工会、雇主和政府三方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结果。工会把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看成是劳动者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成是保障和发展劳动者其它权益的必要手段和变革社会的现
实途径;雇主认为,工人参与管理能够建立起较为缓和的劳资关系,避免因发生罢工而带来的损失,还可提高工作效率。政府则通过颁布法律,促进了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发展。我国非公企业之所以需要实行民主管理,同样是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决定的。非公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民主管理、群策群力,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因为现代企业科学的组织机构的本质就是企业产权在企业投资者、经营管理者、职工之间实现分离、制约和统一。换言之,企业并不只是股东和企业,股东权力也只是企业权力的一个,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使他们有条件成为最有力的监控者和企业利益的维护者。由此可知,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
从我国非公企业的实践来看,开展民主管理,吸纳企业广大职工的智慧,使决策趋向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与西方国家私有制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相比,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在非公企业从业的职工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以宪法规定的国家主人的身份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其国家主人翁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他们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利同样需要依法得到尊重和保护。
二、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立法状况
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规定,在我国宪法、劳动法、工会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中都作了规定,这些规定构成了非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法律渊源。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非公企业的规定作了重大改变,一是在范围上将非公经济扩大为“在法律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二是在其地位上,则将非公经济从“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提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非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劳动法》、《工会法》等一些法律法规中,非公企业民主管理逐渐被提上了重要位置并作了具体规定。
《劳动法》在对企业民主管理的规定中,对于实行企业民主管理的企业主体采取了较宽泛的解释,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这里的企业,既包括公有制企业,也包括非公有制企业。与此相适应,《劳动法》第8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随着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非公经济定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2001年修改后的《工会法》对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规定较之《劳动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表述。
《工会法》第6条、第19条、第35条、第36条、第37条、第38条、第39条等分别对企业民主管理作出了规定。其中第6条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工会,既包括公有制企业工会,也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工会。
第37条实际上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所给予的法律肯定。它规定:“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采取与企业、事业单位相适应的形式,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这里所称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委员会”实际上就包括了非公有制企业。这是我国法律有关企业民主管理立法的一个重大突破,为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
第二篇:浅谈非公企业中的职工民主管理
随着区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国有、集体企业跨入了非公经济组织的行列,并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公企业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既是党的号召,国家法律上的原则要求,也是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非公企业的具体体现。认真贯彻和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对加强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和稳定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认识,强化落实,积极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区属改制企业,由于完成改制时间不长,企业的领导体制、经营方式、分配形式、管理制度等均在对新形势的适应过程中,特别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实施职工民主管理,还未形成氛围和制度,甚至在少数企业领导层和部分职工中存着认识不
一、方法不当等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领导对实施职工民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接受民主管理的自觉性。认为企业改制了,如何筹划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如何决策企业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方向,那是企业董事会的事,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主观意识太强,会给企业的正常管理和经济运行带来麻烦和矛盾,因此,在思想上存在不愿意和不敢接受民主管理的倾向。二是部分职工不能正确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对民主管理的内容、方法掌握不当。有问题不通过民主管理的正常渠道与企业协商解决,而是采取写检举信或组织少数职工上访,给政府施加压力的方式谋求解决,造成了解决问题的复杂化和矛盾化。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改制企业在新形势下,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和实施职工民主管理的宗旨,不能正确认识。阻碍了职工民主管理在企业依法正常开展。《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它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虽然改制使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非公企业劳动者国家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不因企业性质而改变,他们仍然依法享有对企业事务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在非公企业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是健全企业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职工直接行使民主权力;有利于协调和稳定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推进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牢固树立加强职工民主管理意识和增强敢于接受民主管理、善于接受民主管理的信心和勇气,制定措施,规范管理,并教育和引导职工,端正思想,掌握方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团结和鼓励广大职工参与到对企业的民主管理中来,本着为自己负责、为企业负责的态度,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积极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二、健全制度,畅通渠道,确保职工民主管理的效能发挥。制度是一种约束。是对实施职工民主管理的规范。是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正确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保障。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要以《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为依据,不能人为的随意设定制约内容,以保证民主管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一般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应体现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要表明职工民主管理的性质。职工民主管理是企业依据法律法规,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厂务公开、集体协商等形式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行为。这说明了职工民主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不占主导地位,是完善企业管理的辅助形式。二是要表明职工在民主管理中所享有的权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依法享有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的知情权、建议权;对涉及自身利益和劳动关系重要事项的集体协商、鉴定集体合同权;对企业贯彻实施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情况的检查、监督权;对企业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评议权。这是法律赋予职工在企业管理中的民主权力。作为职工在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中,要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并积极履行民主管理的义务。三是要表明实施民主管理的渠道或形式。根据法律规定,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法定基本形式。企业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必要时经过工会组织、五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或企业行政提议,可增加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次数。职工代表通过大会以小组讨论或书面提案的形式向企业提出意见或建议。企业工会。企业工会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者。其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因此,赋有宣传、引导职工群众正确行使民主管理权和督促企业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和职工代表提出的提案,代表职工与企业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劳动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集体协商和鉴定集体合同,督促和监督企业履行集体合同。厂务公开。厂务公开是企业管理公开化、民主化的重要形式。企业应将经营管理情况,涉及
第三篇:浅谈非公企业中的职工民主管理
随着区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国有、集体企业跨入了非公经济组织的行列,并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公企业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既是党的号召,国家法律上的原则要求,也是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非公企业的具体体现。认真贯彻和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对加强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和稳定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认识,强化落实,积极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区属改制企业,由于完成改制时间不长,企业的领导体制、经营方式、分配形式、管理制度等均在对新形势的适应过程中,特别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实施职工民主管理,还未形成氛围和制度,甚至在少数企业领导层和部分职工中存着认识不
一、方法不当等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领导对实施职工民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接受民主管理的自觉性。认为企业改制了,如何筹划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如何决策企业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方向,那是企业董事会的事,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主观意识太强,会给企业的正常管理和经济运行带来麻烦和矛盾,因此,在思想上存在不愿意和不敢接受民主管理的倾向。二是部分职工不能正确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对民主管理的内容、方法掌握不当。有问题不通过民主管理的正常渠道与企业协商解决,而是采取写检举信或组织少数职工上访,给政府施加压力的方式谋求解决,造成了解决问题的复杂化和矛盾化。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改制企业在新形势下,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和实施职工民主管理的宗旨,不能正确认识。阻碍了职工民主管理在企业依法正常开展。《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它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虽然改制使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非公企业劳动者国家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不因企业性质而改变,他们仍然依法享有对企业事务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在非公企业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是健全企业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职工直接行使民主权力;有利于协调和稳定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推进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牢固树立加强职工民主管理意识和增强敢于接受民主管理、善于接受民主管理的信心和勇气,制定措施,规范管理,并教育和引导职工,端正思想,掌握方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团结和鼓励广大职工参与到对企业的民主管理中来,本着为自己负责、为企业负责的态度,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积极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二、健全制度,畅通渠道,确保职工民主管理的效能发挥。制度是一种约束。是对实施职工民主管理的规范。是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正确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保障。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要以《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为依据,不能人为的随意设定制约内容,以保证民主管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一般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应体现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要表明职工民主管理的性质。职工民主管理是企业依据法律法规,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厂务公开、集体协商等形式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行为。这说明了职工民主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不占主导地位,是完善企业管理的辅助形式。二是要表明职工在民主管理中所享有的权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依法享有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的知情权、建议权;对涉及自身利益和劳动关系重要事项的集体协商、鉴定集体合同权;对企业贯彻实施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情况的检查、监督权;对企业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评议权。这是法律赋予职工在企业管理中的民主权力。作为职工在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中,要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并积极履行民主管理的义务。三是要表明实施民主管理的渠道或形式。根据法律规定,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法定基本形式。企业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必要时经过工会组织、五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或企业行政提议,可增加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次数。职工代表通过大会以小组讨论或书面提案的形式向企业提出意见或建议。企业工会。企业工会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者。其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因此,赋有宣传、引导职工群众正确行使民主管理权和督促企业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和职工代表提出的提案,代表职工与企业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劳动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集体协商和鉴定集体合同,督促和监督企业履行集体合同。厂务公开。厂务公开是企业管理公开化、民主化的重要形式。企业应将经营管理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与职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以及执行情况,企业重大决策等,通过厂务公开栏、党政工联席会、生产经营调度会、厂报厂刊等向工会和职工群众公开。职工根据企业公开的内容进行监督、评议,还可通过工会或直接向企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外,企业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职工代表建立企业民主议事会、职工代表巡视、班组民主管理小组等其它民主管理补充形式,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畅通渠道,提供方便。
三、强化措施,加强指导,积极为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提供保障。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是健全社会
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工会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和工会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作为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和强化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位置,并强化组织,加强指导,把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积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公司法》,广泛宣传实施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企业和职工自觉接受监督和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共谋企业发展中来。二是要将职工民主管理纳入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企业党的组织、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要通力协作,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工作指导,定期检查督促,努力形成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要将职工民主管理列入企业的工作目标,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并与企业工作责任制考核奖惩挂钩,为工会组织职工实施民主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第四篇: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
邬伯扬 王伟
正在积极推行的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由于人们对其客观必要性和具体实现形式仍然存在认识分歧,因而亟须加强理论研究、经验提炼、立法立规等方面的工作。我们认为,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取得实效。
一、建立职代会制度须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鉴于职代会是法定的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过去我们一直要求企业不分大小都应建立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制度。但小企业难以规范运作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实践说明,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只适应在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在推动非公企业采取何种形式实行民主管理时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目前私营企业多半是25人以下的小企业,要求这些小企业召开职工大会确有难度,也很难保证质量。因为首先是企业为私人所有,规模小,管理层次少,决策过程简单,因此业主多数认为决策无须召开职工大会;反之如果业主同意召开职工大会,但抽去了参与决策这一实质内容,只是让提合理化建议,开会就没有实质意义;其次是这些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职工对企业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工资、保险、劳动条件、基本人权等方面,各类劳动关系的确定、调整和解决纠纷,一般通过集体协商或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交涉等途径即可解决,因此也不愿召开职工大会;另外是由于企业职工人数少,场地小,召开职工大会往往形不成氛围;再加上企业工会能量低,很难按照职代会的规范程序运作,从而造成职工大会的随意性。
为此,我们认为选择这类企业民主管理的实现形式一定要实事求是。职代会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从宏观角度来讲的,不能要求所有企业不分大小都选用这个形式。从实际情况看,企业职工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应要求和指导其实行职代会制度;而对于职工人数在25人左右的企业则不可强求必须建立职工大会制度。各地实践表明:一般选择职代会以外的形式,如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在企业规章制度、集体合同履行、各类保险金额上缴等方面实行厂务公开,建立民主管理小组,以及探索通过区域和企业集群职代会等形式实行民主管理,是比较现实可行的。
二、民主管理的任务、职责应与治理结构的特点相适应。
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是以国家和企业主人的身分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有关理论来看,实际上行使着部分(集体企业是全部)出资者的权利。非公企业职工虽然作为国家、企业主人的地位没有变(目前对“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有不同认识),但由于国家无产权和职工不出资,职工很难理直气壮地争取到出资者的权利。形象地说,国有企业职代会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企业内的“准人大”,集体企业职代会从理论和政策上看,更相当于企业内的“人大”;而在非公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是“人大”,职代会则更像是“政协”,矛盾主要集中在如何界定参与决策权上。
企业是利益共同体,是出资者、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利益的共同载体,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需要协调以上四者关系,确定四者关系要遵照国家的法律。目前国家通过《公司法》赋予出资者、经营者以决策管理权,也通过《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赋予生产者以参与管理的知情建议权,对劳动关系重大事项的集体协商、审议通过权,对企业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的评议权,对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履行的监督权。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公正,体现了国家对生产经济活动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劳动者的关爱和保护,也体现了国家对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与相关者调整关系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必须充分考虑现代企业制度和非公企业治理结构特点,依法处理好职代会与治理结构之间的权限衔接,对民主管理的性质、任务、职权等给予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定位。
我们以为,对非公企业无论采取什幺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只要能畅通职工民主参与的渠道,落实好职工的知情权、协商权和监督权就达到了民主管理的目的。这样实事求是地界定民主管理的职责任务,有利于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普遍推进和实际运作。
三、以嫁接方式建立职代会制度的做法应大力提倡。
在对一些上规模的中外合资企业、改制民营企业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不少企业建立职代会民主管理制度,采取了将职代会一些重要职权嫁接到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去,与会员大会职权结合起来一并行使的做法。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工会召开会员大会有《工会法》和《工会章程》为依据,业主一般不好过多干涉,工会也比较容易组织,减少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难度;2.减少会议成本。在外企、私企中,开会要算成本,所以一般不希望多开会、开大会;3.会员代表大会与职代会在组织形态、代表产生方法、操作运行规则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结合召开在国有企业已有大量成熟的实践,可以借鉴;4.有助于强化工会在组织、代表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方面的职能作用。
我们认为,通过嫁接的方式(而不是单起炉灶的方式)推动非公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可行的方法。总结、肯定、推广这一做法,将对加快非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步伐产生积极影响。当然为适应新的情况,理顺职代会与会员代表大会的关系,我们认为《工会章程》有必要做一些修改,明确规定基层工会会员大会是基层工会的最高决策机构,也是工会组织职工和会员参与企业管理,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基本形式。
第五篇:加强非公企业的思考
完善机制,创新体制
破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难题 ——在庄河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的经验介绍
庄河市昌盛街道党工委
昌盛街道共有非公有制企业9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37家,共有党员 126人。多年来,昌盛街道党工委结合辖区内非公企业实际,充分发挥领导抓总职能,不断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体制上下功夫,努力破解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难题,带动了非公企业经济飞速发展,推进临港工业区全面建设。
一、把握根本点,注重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采取领导分片包干的办法,分头率领机关干部到所包重点企业进行组建党组织指导工作。党工委领导带头宣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党章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关规定。工作组成员结合企业实际,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党组织组建工作实施方案。每周召开一次党工委碰头会,及时了解工作进度,分析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切实推动了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提高业主和党员思想认识。我们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昌盛党建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发放30余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手册,对企业组建党组织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采取进企业座谈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争取业主的信任与支持;适时召开企业业主、党支部书记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让业主、支部书记现身说法,增强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性。三是重点培育、宣传典型。通过对方元电缆、科冕木业、海鹏集团等非公企业在实施党建工作中,发挥党员作用、创造社会财富、吸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大力宣传,塑造赶学典型与榜样,提高业主对开展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
二、把握工作重点,注重在分类指导上下功夫。一是调查摸底,确定组建工作重点。街道党工委组织全体机关干部50余人,深入园区98家非公有制企业走访,发
放《党建工作情况统计表》和《党员情况统计表》60余份,全面了解和掌握辖区内企业的党建工作情况,建立了企业党建资料库,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对于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指导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上;对于未建党组织的规模较大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单独或联合组建党组织上;对于规模较小的非公有制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工青妇组织,为建立党组织打基础上。二是强化服务,当好工作开展服务员。街道党工委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做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每名机关干部重点在企业党建方面强化三个服务:一要为企业当好服务员。从去年开始,党工委开展了机关干部周六不休息到企业服务日活动,每名机关干部分别包两家非公有制企业,成为企业党建指导员、生产经营服务员、安全生产监督员。二要搞好培训服务。举办了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培训班3次,召开各种座谈、观摩会2场次,有效地提高了党建指导员指导和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能力。三要搞好协调服务。为40家企业协调用电等实际问题20多个。三是加强指导,当好工作开展指导员。街道党工委选派2名同志负责全街道园区非公党建工作的面上指导,并落实好机关干部自己联系点,从机关各部门抽调14名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到非公企业任党建指导员。采取单独组建和联合组建的方式,完成了科冕木业、银河金属、蓝天精密铸造等非公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工作。同时,按照党员活动室配置标准,高标准地组织各支部完成阵地建设、制度建设。
三、把握着力点,注重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
一是发挥组织部门指导职能作用。指导企业总支、支部开展关怀活动,推出建立党员服务站、流动党员联系卡、困难党员职工关怀卡“一站两卡”管理服务模式,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为困难党员群众提供帮助。二是积极 “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干部定期深入企业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职工,积极实施奉献一份亲情、组织一次谈心、解决一项困难,帮
助一次学习“四个一”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关心党员思想、解决员工困难。今年,街道党工委牵头建立组织的26家企业开展帮扶结对、走访调研、辅导学习等活动。截至目前,支部结对16家,党员群众结对89人,辅助学习56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9件。
四、把握关键点,注重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为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有序开展,制定了昌盛街道党工委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三抓两促”工作方案,提出了“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具体工作思路。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街道党工委与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明确了职责,强化了意识,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重点抓指导、抓协调、抓服务,党建指导员分工合作,重点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制定下发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考核意见》、《党建指导员考核细则》,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机关干部党建目标考核,将指导党建工作纳入指导员个人考核,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三是探索创新班子配备机制。在班子队伍建设上,积极探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 “一肩挑”,注重把不是党员的业主,培养成为党员、支部书记。目前,新建企业党组织中,由政治素质好的党员业主兼任支部书记的有7个,企业行政高管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的有14个,普通员工担任党组织书记的5个,党支部、工会交叉任职的有3个,通过交叉任职,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工会的综合能力,发挥支部对工会的领导作用。四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把企业党组织、工会组织的活动阵地、信息资料、教育培训等资源融合,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巩固扩大共建成果,工作中我们做到阵地共用、培训同抓、资源共享。富谷公司党总支在已有活动室的基础上,建立了支部园地,购置了党员学习资料。截止目前,街道10家新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建立了党员活动室,满足支部开展活动的需要。
五、把握活动开展共同点,注重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
一是活动主题同现。党建活动开展“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和 “掌握一门过硬技术、帮助一名困难职工、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创造一项有影响的业绩、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员工中突出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言献策” 比贡献”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在员工中的凝聚力作用,增强了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活动方式共融。积极引导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活动实现渗透与融入,主要把“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活动与工会组织开展的“献计献策”、“劳动竞赛”、“技术创新”等活动相结合,把“党员责任区”活动与工会会员身边“无事故、无次品、无隐患、无漏洞”活动相结合,较好地发挥了党工团妇组织的联动作用。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昌盛街道党工委在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审视我们的工作,仍有一定的不足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落实,使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