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中集中制落实情况汇报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和根本制度。几年来,我们在加快脱贫解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始终把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立足县情,尊重民意,在创新实践中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精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兰西在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进程中,不断深化了对民主集中制精髓的理解和把握。一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发散思维,赋予时代内涵。民主集中制虽然是党内生活的一种制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没有刻意追求简单地机械执行。在兰西,我们是从广义的民主集中和具体过程的民主集中两个方面加以体会的。广义的民主集中就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营造大势。几年来,全县上下对兰西的发展定位、工作思路、主攻方向认识非常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营造了谋大事、造大势、干实事、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具体过程的民主集中就是集思广益,不局限于对某一问题的单一讨论,而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多层面听取建议的基础上,把广大民众的意愿转化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2001年,我们在研究全县“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时,就是采取“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办法,汇集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明晰了“面向哈市对接市场,发展市郊型经济,走‘四强两化’之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几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组织实施这一发展思路,把哈市作为目标市场,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地缘潜能,实现了与哈市市场的双向对接。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求真务实,反映县情民意。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必须充分体现并反映县情民意。1997年—2001年,兰西连续五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之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况是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为此,我们把谋求全县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行为宗旨,在体现民情、民意、民声的过程中,班子成员勇于和善于实事求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意,把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作为发展定位,用足、用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十弱县政策,主动赢得国家、省、市支持,推进亚麻、畜牧、医药化工和绿色特色四大主导产业升级,改善、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营造了全民创业态势。三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做大发展成果。几年来的脱贫解困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工作成果来体现,没有发展,民主集中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几年来,我们紧紧咬住发展第一要务,树牢经营理念,以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把贫困劣势转化为政策优势,把分散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和优势,把被掩盖的地缘潜力转化为地缘优势,把粗放低效的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充分体现了全县上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效果,推进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激活内力,高效为民,打通民主集中制实现途径
我们在打通民主集中制实现途径上,始终坚持工作研究与方法研究相结合,当前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建设与推进社会进步相结合,激活内力,高效为民,着力在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方法研究和载体研究上大胆尝试。一是集民智、聚民力,推进科学决策。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加强学习,蓄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知识底蕴,增强超前决策的思维能力;尊重和发掘群众首创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分析确保决策不失误;严格按程序办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例如,我们做出的举全县之力推进“中国亚麻城”、“中国东北民猪之乡”、“滨北兰西经济带”、城市经营和基础设施五大类项目开发建设的决策,做出的自下而上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实施整村推进的决策,做出的以民营化办学、高中扩招、贫困生救助、中小学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策,等等,都是充分尊重广大民众意愿、调动了发展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结果,做到了不通达民意不决策。目前看,五大类项目的拉动作用凸显,兰西的亚麻行业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东北民猪品牌优势已经形成;分两批启动了36个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已有9805个农户基本实现脱贫;三年来累计救助贫困生10772人,扩招高中生4600名,改造中小学危房42所8.5万平方米。广大民众对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支持和拥护,体现了科学决策源于民众、还利于民众,过程服从效果的客观实在性,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途径。二是重效果、求共识,实施集体领导。实现民主集中制,最关键的是实施集体领导。在实施集体领导中,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大项推进、干部选拔任用作为重点,宏观上把握,微观上放手,在战略上达成共识,在战术上提高成效。水制约是束缚兰西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这件事拿到全委会、党代会上进行研究,达成了“不解决不行、不快解决更不行”的共识。两年多来,我们多元化融资2775万元,完成了城镇应急水源一期、二期工程,8万多城镇居民结束了“饮无可饮”的历史;打机电井382眼,增加坐水种面积93万亩;260个村屯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缓解。三是给空间、搭平台,释放个体潜能。实现民主集中制,既要有集体领导,又要讲究分工负责。我们把发挥个体优势作为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手段,建立了班子成员抓产业、联企业、包项目责任制,大家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既抓战线又突出重点,给任务,压担子,激活了工作内力,营造了班子成员谋事干事的更大空间,充分释放了“乘方效应”。今年,兰西承担了全省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任务,在改革难度大、矛盾错综复杂、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把全部免征农业税十项配套改革任务逐一分解,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克难而进,实现了试点工作的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为全市、全省铺开探索了路子,摸索了经验。
三、完善体系,凝心聚力,建立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长效机制
在保证民主集中制执行上,创新机制,完善运行体系,提高落实质量。一是建立监督机制,畅通民主渠道。我们把拓宽监督领域作为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举措,一以贯之,力求实效。强化党内监督,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班子成员之间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化社会监督,主动把工作圈、生活圈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强化舆论监督,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标准,自觉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保证了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到位。强化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大机关、政协组织的监督作用,促进班子成员廉洁从政,阳光操作。这些年,县级领导干部没有人在扶贫资金使用、各类工程项目发包、重大人事任免上出过错。二是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民主集中制建设体现在选人用人上,就是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我们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基础上,突出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融资的干部,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不为者让位。坚持以下评上,采取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让民众评价乡镇,让乡镇评价部门,解决了少数人选干部、以干部评干部的问题。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干部公选力度,公开选拔副科级以上干部37名,其中乡镇党政正职11名,部门副职26名。公选8名乡镇党政正职这一做法,在省台《今日话题》中播出,并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干部制度改革创新奖。三是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坚持每月一次例会,及时通报重大事项。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谏言献策“直通车”制度,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2001年,我县一中、六小国有民营改革就是采纳政协委员张梦鸿的建议,由县委集体做出的决策。今年,县政协紧紧围绕加快市郊型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抓住哈市城市规模外扩、经济圈外延、市区企业外迁的战略机遇,主动承担起了研究对接哈尔滨的课题,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几年来,我们通过深入推进民主集中制建设,班子的整体功能不断增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班子成员同舟共济,心理相容,谋事干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上下士气旺盛,人心思变,创新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坚毅自强、无畏有为、文明敬业、开放向上”的兰西精神已经形成;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恢复性发展。
第二篇:民中集中制落实情况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
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中共兰西县委员会2004年11月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和根本制度。几年来,我们在加快脱贫解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始终把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立足县情,尊重民意,在创新实践中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精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兰西在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进程中,不断深化了对民主集中制精髓的理解和把握。一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发散思维,赋予时代内涵。民主集中制虽然是党内生活的一种制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没有刻意追求简单地机械执行。在兰西,我们是从广义的民主集中和具体过程的民主集中两个方面加以体会的。广义的民主集中就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营造大势。几年来,全县上下对兰西的发展定位、工作思路、主攻方向认识非常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营造了谋大事、造大势、干实事、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具体过程的民主集中就是集思广益,不局限于对某一问题的单一讨论,而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多层面听取建议的基础上,把广大民众的意愿转化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2001年,我们在研究全县“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时,就是采取“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办法,汇集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明晰了“面向哈市对接市场,发展市郊型经济,走‘四强两化’之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几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组织实施这一发展思路,把哈市作为目标市场,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地缘潜能,实现了与哈市市场的双向对接。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求真务实,反映县情民意。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必须充分体现并反映县情民意。1997年—2001年,兰西连续五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之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况是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为此,我们把谋求全县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行为宗旨,在体现民情、民意、民声的过程中,班子成员勇于和善于实事求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意,把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作为发展定位,用足、用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十弱县政策,主动赢得国家、省、市支持,推进亚麻、畜牧、医药化工和绿色特色四大主导产业升级,改善、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营造了全民创业态势。三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做大发展成果。几年来的脱贫解困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工作成果来体现,没有发展,民主集中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几年来,我们紧紧咬住发展第一要务,树牢经营理念,以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把贫困劣势转化为政策优势,把分散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和优势,把被掩盖的地缘潜力转化为地缘优势,把粗放低效的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充分体现了全县上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效果,推进了物质文明、*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激活内力,高效为民,打通民主集中制实现途径
我们在打通民主集中制实现途径上,始终坚持工作研究与方法研究相结合,当前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建设与推进社会进步相结合,激活内力,高效为民,着力在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方法研究和载体研究上大胆尝试。一是集民智、聚民力,推进科学决策。准确把握发展形势,让民众评价乡镇,让乡镇评价部门,解决了少数人选干部、以干部评干部的问题。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干部公选力度,公开选拔副科级以上干部37名,其中乡镇党政正职11名,部门副职26名。公选8名乡镇党政正职这一做法,在省台《今日话题》中播出,并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干部制度改革创新奖。三是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坚持每月一次例会,及时通报重大事项。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谏言献策“直通车”制度,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2001年,我县一中、六小国有民营改革就是采纳政协委员张梦鸿的建议,由县委集体做出的决策。今年,县政协紧紧围绕加快市郊型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抓住哈市城市规模外扩、经济圈外延、市区企业外迁的战略机遇,主动承担起了研究对接哈尔滨的课题,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几年来,我们通过深入推进民主集中制建设,班子的整体功能不断增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班子成员同舟共济,心理相容,谋事干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上下士气旺盛,人心思变,创新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坚毅自强、无畏有为、文明敬业、开放向上”的兰西精神已经形成;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恢复性发展。
第三篇:浅谈民中集中制落实情况
文章标题:浅谈民中集中制落实情况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中共兰西县委员会2004年11月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和根本制度。几年来,我们在加快脱贫解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始终把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立足县情,尊重民意,在创新实践中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精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兰西在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进程中,不断深化了对民主集中制精髓的理解和把握。一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发散思维,赋予时代内涵。民主集中制虽然是党内生活的一种制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没有刻意追求简单地机械执行。在兰西,我们是从广义的民主集中和具体过程的民主集中两个方面加以体会的。广义的民主集中就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营造大势。几年来,全县上下对兰西的发展定位、工作思路、主攻方向认识非常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营造了谋大事、造大势、干实事、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具体过程的民主集中就是集思广益,不局限于对某一问题的单一讨论,而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多层面听取建议的基础上,把广大民众的意愿转化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2001年,我们在研究全县“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时,就是采取“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办法,汇集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明晰了“面向哈市对接市场,发展市郊型经济,走‘四强两化’之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几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组织实施这一发展思路,把哈市作为目标市场,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地缘潜能,实现了与哈市市场的双向对接。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求真务实,反映县情民意。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必须充分体现并反映县情民意。1997年—2001年,兰西连续五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之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况是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为此,我们把谋求全县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行为宗旨,在体现民情、民意、民声的过程中,班子成员勇于和善于实事求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意,把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作为发展定位,用足、用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十弱县政策,主动赢得国家、省、市支持,推进亚麻、畜牧、医药化工和绿色特色四大主导产业升级,改善、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营造了全民创业态势。三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做大发展成果。几年来的脱贫解困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工作成果来体现,没有发展,民主集中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几年来,我们紧紧咬住发展第一要务,树牢经营理念,以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把贫困劣势转化为政策优势,把分散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和优势,把被掩盖的地缘潜力转化为地缘优势,把粗放低效的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充分体现了全县上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效果,推进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激活内力,高效为民,打通民主集中制实现途径
我们在打通民主集中制实现途径上,始终坚持工作研究与方法研究相结合,当前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建设与推进社会进步相结合,激活内力,高效为民,着力在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方法研究和载体研究上大胆尝试。一是集民智、聚民力,推进科学决策。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加强学习,蓄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知识底蕴,增强超前决策的思维能力;尊重和发掘群众首创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分析确保决策不失误;严格按程序办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例如,我们做出的举全县之力推进“中国亚麻城”、“中国东北民猪之乡”、“滨北兰西经济带”、城市经营和基础设施五大类项目开发建设的决策,做出的自下而上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实施整村推进的决策,做出的以民营化办学、高中扩招、贫困生救助、中小学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策,等等,都是充分尊重广大民众意愿、调动了发展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结果,做到了不通达民意不决策。目前看,五大类项目的拉动作用凸显,兰西的亚麻行业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东北民猪品牌优势已经形成;分两批启动了36个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已有9805个农户基本实现脱贫;三年来累计救助贫困生10772人,扩招高中生4600名,改造中小学危房42所8.5万平方米。广大民众对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支持和拥护,体现了科学决策源于民众、还利于民众,过程服从效果的客观实在性,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途径。二是重效果、求共识,实施
第四篇:区民营办关于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总结汇报材料
两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努力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区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
一、经济运行情况
2004年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共计24家,其中民营企业7家,占规模以上企业家数的29.17%。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为219304万元和54312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为127908万元和10186万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8.32%和18.75%。
2005年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共计63家,其中民营企业4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家数的68.25%,比2004年1月份增加了5.14 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为509774万元和218878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为299615万元和103405万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8.77%和47.24%。比2004年1月份分别增长了1.34个百分点和9.15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创新突破。区委、区政府及时成立了翔安区民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我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制定充分体现周边地区的优惠政策我区都能借鉴的原则,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使我区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上放得更宽,在投资领域上放得更开,在经营方式上放得更活,在注册条件上放得更松,真正做到了放心、放手、放胆。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二)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区五套班子领导和市民营办领导出席了会议,林国耀书记、吴南翔区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重奖了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纳税大户,确定了20家区重点民营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实行五套班子领导和部门领导挂钩制度。会后,政府办、组织部、监察局等挂钩部门立即深入挂钩单位乐安制衣、大家族鞋业、吉和制香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三)根据自身实际,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点,在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的领域和行业中,只要能向民营经济开放的,都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在内厝划出一定地块,创办民营创业基地,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周边民营入驻。
(四)除国家和省规定外,区级部门一律不准设置登记发证的前置条件,企业注册实行核发临时营业执照和预备期管理试点,允许跨行业经营,成立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挂靠在招商服务中心),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引下开展工作,为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能源、交通、水利、工业区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参与投资兴办教育、文化及公益性事业。例如:鼓励引导大型民营企业银鹭集团进行巷北工业区标准厂房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允许部分民营企业与村办、镇办企业脱钩,进一步明确产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空间;规划文教园区,引进华天涉外学院等民办高校在我区兴办教育、文化及其他公益性事业。
(六)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引进来、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我区银鹭集团、如意集团、万里石集团、舫昌佛具成功嫁接了外资,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七)建立企业工作午餐会制度,为加强和改善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联动关系,切实解决企业在投资、筹建、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区政府决定建立企业工作午餐会制度,由区领导亲自主持,会议主要收集、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在下一次午餐会前必须及时解决并将解决落实情况反馈给企业,对因政策原因无法及时解决的,也向企业说明原因,取得企业谅解。例如:厦门弘信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反映,今年2月6号与翔安区鉴定《投资框架协议书》,征地100亩建立弘信翔安工业基地,但该基地建设审批手续缓慢,午餐会上,有关部门及时解释:公司与区政府签订的是《投资框架协议》,凡是签订投资框架协议的项目其土地皆为基本农田,应待调整后方可建设。今年我区共举办四次午餐会,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45件。
(八)培育产业集群成效明显。开展了全区民营企业产业调研。目前,我区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产业集群比较突出的有粮食加工、汽车运输、农副产品加工、贡香制造,针对发展现状和民营企业的特点,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培育全区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思路,规划建设贡香城、汽车城等八大市场,引导全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区域聚集为特征,以功能定位、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促进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有效聚集,做强支柱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培养成长型产业,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农民、企业、政府、投资者“四赢”的成功经验,指导各镇结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我区银鹭集团、如意集团、兴盛食品被评为国家农业龙头企业;新时鲜、源水水产等7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齐翔食品、华普水产等14家企业被评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为我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起
到带头作用。
(九)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外向化发展。在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获取进出口经营权的同时,广泛组织企业参加产品交易和商务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2004年我区13家民营企业组团参加了市经贸局组织的赴日考察活动,组织9家民营企业参加了2004年沈博会,组织9家民营企业参加第二届福建省网上投资洽谈会,组织6家民营企业参加第二届福建省商品交易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外向化发展。截至今年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累计出口交货值为49465万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出口交货值的41.77%。
(十)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和流程再造进一步促进了局机关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一是制定和完善10多项工作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干部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办事流程;二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三是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证》,继续清理、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并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例如:针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因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拓展用地问题采取相关部门集体办公的形式一次性给予解决;四是持续开展“治乱减负”,工作成效继续巩固扩展。
(十一)实行名牌战略。我区民营企业实施细则第十二明确规定,对2005年1月1日以后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给予50万元的奖励,获省级名牌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建立,获市级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扶持力度居全市各区之首,极大调动企业创优意识,从新区建立到目前为止,我区获得著名中国驰名商标一项,福建省著名商标一项,厦门市著名商标三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一项,福建省名牌产品四项。
(十二)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国家和市、区科技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2004年国家和市、区科技等有关部门扶持我区民营企业资金高达563万元人民币,比2003年的165万元增长了2.41倍,截至目前我区共有民营高新技术企业4家、民营科技企业23家、通过ISO和其他管理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12家,为我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十三)充分利用商会和行业协会作用。区人大、区政协充分利用区商会、各行业协会开展民营经济工作,多次调研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的依据。
(十四)加大了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导向,各级新闻媒体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对国家、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民营企业的典型人物,大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今年五一,我区评选7名市级劳模,其中就有4名是民营企业家,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爱护。
三、今后工作要点
(一)、发展目标
实施重点扶植工程,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扶持企业,推动中小民营企业上规模,力争至2008年底培育3-5家年产值达5亿元企业、30家年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100家年产值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把我区营造成厦门市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发展区域。
(二)、工作重点
1.积极实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及其在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统筹下,实施科学的符合其角色定位的发展战略。一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结合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一批与我市大企业大集团配套的中小民营企业集群,不断提高地方产品协作配套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贡香、农副产品加工、汽车运输产业集群。二是实施集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实施厦委[2003]14号文及配套文件精神,推动民营企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三是实施分区域推进战略。根据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对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不同区域要求的区别,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各自有所侧重,促进城乡就业和农民增收。
2.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高潮。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及14个部门的配套文件,把国家、省、市有关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限制,以及在融资、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到实处,并继续清理、废止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四是广泛听取企业呼声、广集民智。继续坚持实行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对话制度,搭建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直接、畅通、高效沟通的平台。五是切实搞好民营企业投诉受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投诉受理机制和工作网络,认真受理影响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各类投诉,有效地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3.继续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与市民营办联系沟通,争取市财政支持,尽快筹建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4.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开展项目年工作。一是鼓励和引导广大的民营企业紧紧围绕我区
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食品等主导产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和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与相关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在重大项目发展的分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精、特、新”作用。二是紧紧围绕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为重点,下大力气抓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大项目,培育一批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提升经营水平。三是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广泛参加国内外各种商务考察、经济技术合作洽谈活动,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注意招大引强,开展项目招商和专业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带动我区扩大产业化规模,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密切跟踪引进利用外资、内资重点项目,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切实搞好后续服务。四是不断完善区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功能,积极整合社会中介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社会化的服务。
5.大力推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继续加强对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扶持,引导民营企业把握市场脉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是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相关产品,做到产品生产、研发和项目储备的良性循环;二是鼓励和引导传统型加工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快速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鼓励和引导广大的民营企业积极采取与大企业配套、加盟名牌企业等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科技专项经费、市级产学研技改资金,为我区民营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等提供支持;五是尽快建立区级产学研技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6.深入推进民营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改变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方式,继续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推进民营企业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7.加快建立完善民营企业统计体系步伐。会同统计、目标管理部门完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分析,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典型调查,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第五篇:整改落实解民忧(推荐)
石总场社区党支部
“整改落实解民忧,扶贫帮困送温暖”主题实践活动
石总场双泉集三连党支部结合在开展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连队党支部经过深入开展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自我剖析,针对工作实际,认真剖析查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八个突出问题,通过挖根源,找原因,订措施,修正错误,主动整改。根据第三阶段实施方案,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经支部班子研究,制定以下整改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推动连队经济发展,带领职工群众致富方面。
1、连队土地条件差,种植棉花单产低,制约了职工增收,领导强化富民意识不够,班子没有思路,没有创新。
2、领导干部求稳怕乱,安于现状,管理服务不到位。
3、连队农业农业布局不合理。个别职工受益。
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扩大职工群众增收渠道,把群众收入摆在第一要务;二是加大农田基本投入,按照科学合理投入水肥,实现降本增效;三是科学合理调整作物种植布局,确保职工收入
具体负责人:支部一班人
﹙二﹚、培养屯垦戍边新型职工,提高以勤劳文明诚信为主的职工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政治思想宣传教育不够,干部理论学习、开会少、班子成员沟通少,知识面窄,不能很好的领会上级党委的富民政
策。
2、对职工政治学习抓得比较少,科学知识欠缺。
整改措施
1、多开会多学习,加强干部管理,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
2、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掌握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认识,同时教育职工勤劳致富。
3、对全员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教育,在开展集中学习的同时,加强自身学习,树立职工加强屯垦戍边信心,做诚信守法好公民。
具体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政工员
﹙三﹚、组织建设方面
1、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2、党员在理论学习方面应该加强。连队组织建设方面需不断完善。
3、一些领导干部对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一知半截,不熟悉连队实情,办事不够认真主动。
整改措施
1、强化组织建设,抓好党员日常管理,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长效机制,长抓不懈,逐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由上级党组织“下访”,真正听取职工群众的呼声,从上而下,监督管理干部,要以党务公开促进政务公开,相互借鉴,协调推进。
具体负责人:支部书记
四、党员干部作风方面
1、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联系少,听不到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
2、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少,尽快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
3、个别干部对连队关心不够,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踏实,为群众服务宗旨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
1、领导干部在生产期间,做到亲临田间一线,为职工进行技术指导,平常多倾听职工的心声,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多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巩固树立服务宗旨,用行动带领职工群众致富,多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带头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具体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
在做好整改落实工作的同时,连队党支部积极响应场党发【2010】7号文件《关于在全场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向最困难职工群众送温暖活动的倡议》。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春节前这一有利时机。深入了解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众的所需所办。使广大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学习活动的实效。由支部书记在全连干部中发出倡议,带头捐资200元,带动全连干部为最困难的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活动,并将所集资的400元现金,于2月6日带领连队干部到4户贫困的职工和贫困党员家中慰问。送去党的温暖和党的关怀。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经过征求意见,入户走访,开展党员谈心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更加明确了今后工作方向和目标,经过学习和思考,进一步武装了党员、干部的头脑,振奋了精神,鼓足了干劲。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契机,上下同心,团结一致,为把我连建成和谐小康连队而努力奋斗。
双泉集三连党支部
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