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伦理《民主》
华南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行政伦理学
课程作业
行政伦理观为什么是以民主为政治哲学基础
专业及班级:行政管理09级3班 学生姓名:朱鹏飞学号:200930553052 修课时间:2012年3月—2012年6月 学生邮箱地址:102509351@qq.com 课程成绩: 教师签名:
《民主是个好东西》
民主是个好东西,这句话从两百年前托克维尔的那场旅行就可以看出。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现代政治主要有两种形态——民主与专制,而民主的崛起却是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这一点通过近年来的中东政治暴动、利比亚问题、叙利亚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然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总是会遵循一定的规律,结合自身国情逐步向民主迈进,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大多数威权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的倒塌并确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然而,中国的民主又是怎样实现的呢?中国式民主的样貌是怎样的呢?中国距离真正的民主到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中国是单一制的国家形态,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现阶段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主要方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党政军各级机关普遍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一看似合理的制度设计,在保障中国人民基本权益的过程中获得了政治上的合法性并得到绝对的执行。实现民主的主要方式是间接选举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并在此制度下创造了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从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从“98抗洪抢险”到“汶川抗震救灾”。民主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国家精神,集体意志,却很难在普通个人的身上得到深刻的体现。
中国的民主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生活在贫困线周围的广大弱势群体丝毫没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没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当代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着成群结队的福布斯富豪榜名单,而与此同时又通过大额的国家转移支付去慰藉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由此相应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正形成着一个坚不可摧的利益集团并在基础上滋养着形形色色的权贵势力。政府与民争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国家法律部门化、部门权力私人化的现象普遍化。中国式民主正蜕变为政府部门、权贵集团谋利的工具,价值理性不再体现,工具理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存在民主吗?中国距离真正的民主到底有多远?这个答案恐怕见仁见智,但在我看来,民主既是一个客观指标集合,也是一个主观概念,不同立场的人群对民主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在这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潮流下,我国的民主恐怕是不堪一击,这也可以从近年来发生于各地的群体性事件得以体现。或许人们会怀疑,民主真的就那么好吗?绝对的民主是否存在呢?美国式的民主放到中国的国情下是否适用呢?面对这些疑问,我也只能是说见仁见智吧。诚然,民主是潮流,放权与民、保障民权是社会趋势,但是民主应该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则,绝对的民主也会带来“多数人的暴政”、“自由下的不平等”、人们也会偏好“做奴隶的平等”,凡此种种也绝不是我们所倡导的民主内涵。
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在更易于管理的同时也难免会更易于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所谓的人大选举也只不过是走个过程,中国设立这些
机构在我看来只不过是骗外国人的,让他们觉得我们其实也很民主、很公平。就拿北京市为例,有北京户口的孩子读北大、清华等一些高校就可以比标准线低一百多分。凭什么?政府给出我答案是为了维护地区的稳定。这样的解释合理么?那如何按照这种逻辑,那那些好的大学所在的城市,如:南开、复旦、武汉。那为了维护当地的稳定是不是武汉、天津、上海户口的孩子也应该享特权,低一百多分的标准呢?在北京的大学里,往往在学校里成绩靠后的都是北京的,抽烟、喝酒、打架闹事的也大都是北京人,当然也不乏外地的同学。毛主席还说过:“地方包围中央,农村包围城市呢”!从我们出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公平。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总量早已超越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也大步向前,不可置否的是,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发展缓慢,人民民主尚未真正实现。存在于社会各领域的不公平、人民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话题。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不成功,文革悲剧或重现”。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广大人民的福祉,也是中国特色体制下人民民主的最好体现。近年来,随着城镇强制拆迁与农村强制征地事件此起彼伏,广大人民与政府机构的矛盾与日俱
增,再加上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的行政不作为与执法不当、徇私枉法等现象的发生,人民的权益主要体现为与强大政府的利益抗争。
人民民主的实现首先必须具备一个好的制度设计,我们今天讨论美国的民主,不得不想起美国的“开国之父们”为美国式的民主创造出的“三权分立制衡模式”,所以一个好的民主形式必须建立在一个好的制度设计上。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政府大部制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改革,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等系列政治体制探索对于我们有效实现民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人民民主的实现还必须具备一个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在“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下,美国的政治机构权责分明且相互制约,政府行政受到强有力的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在我国,由于政府部门的权限过于强大,政府与民争利,行政不作为或是行政不力、行政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且缺乏监管,直接导致了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和实施。
基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积淀,几千年的官僚体系已经根深蒂固,想改革,一下实行民主还不切实际。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的改革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虽然让与我们老百姓来讲还不满意,还远远不够,但是可以看见制度还是在慢慢完善,我们应该多给我们政府一点耐心还信心,相信我们能在党的带领下生活能幸福起来,同时监督和鞭策我们的政府加快改革的步伐。
人民民主的实现还必须改善并健全一个好的实行方式。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按照我国选举制度“平
等、公平、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的要求,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仍存在不足之处,选举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不够,组织意愿太浓。现阶段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可在一些已具备直接选举经验如四川雅安市、深圳市等地开展直接选举试点,使广大民众更能感受民主国家赋予的政治权利,真正实现民主选举,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把权力下放给人民,人民才是主人。
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在他的同名著作中强调“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民主决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可以为所欲为,能解决一切问题;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没有痛苦的代价;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是无条件;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可以强制人民做什么。”只有真正认识到了民主的本质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可能问题才能真正了解民主,用好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愿经济成果和政治文明并蒂开放!
第二篇:行政伦理论文
学习行政伦理后的感想
通过对行政伦理的学习和授课教授的案例精彩的讲解与剖析,使自己对行政伦理这门课程有了了解和认识。对行政伦理的起源、概念、定义和延伸的理论有了了解,也明白了政府公职人员如何去树立行政执行,如何在开展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同时对于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了肤浅的看法。
现对学习后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
伦理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持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行政伦理就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行政伦理是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制约机制之一。
伦理与行政伦理界定:伦理(道德、法律),伦:人伦;条理;顺序;类别。理:条文;道理;管理;整理。伦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外)。道德:尊奉“道”的一种德行内省(内)。法律:以国家意志为形式的强制性规则总称可视为伦理之“底线”。行政伦理:国家意志执行中的道德理念总称。
行政伦理的基本内涵:不同视角下的不同结论(主体性角度、政治性角度、层次性角度、职业性角度、现实性视角、体系性视角);基本范畴(八大范畴: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心、荣誉、作风)。基础:廉政,价值体系的核心:勤政目标:行政人格。
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出现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鉴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公众需求的多样化,公共行政伦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规范论或美德论等的传统论域之中,必须从制度基础层面做出澄清才能获得共识,从而保证公共行政伦理的有效进行,这正是目前中国公共行政的薄弱环节,也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照行政学首创者威尔逊的设想,将政治与行政区分开可以保证行政队伍的稳定、行政活动的专业化以及行政程序的持续性,这是基于他对政治包含不同层面活动形式的深刻洞察。他认为民选的代表(政客)通过政治程序决定政府应采取何种方案,行政官员则负责具体执行这些方案。也就是说,将政策的制定与政策的执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由两类人群分别去担当。所以,他主张,一旦一个机构的使命得到确立,立法机关通过了行政机关的预算,那么政治过程便结束了,行政过程也随之开始。在他看来,行政活动的本质就是实施决策。不难看出,威尔逊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科学主义思潮的印记,简单地将行政活动当作纯粹技术化的活动,行政人员必须完全摈弃个人好恶,持价值中立立场进行工作。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几十年政治、行政二分的实践证明,完全无视价值和道德原则的行政人员是冷冰冰的行政工具,不仅无助于公众利益的实现,反而会伤害公众的利益。
行政伦理涉及的是行政活动的价值导向之类的根本问题,这样的价值导向一经确认就可以成为政府内全部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日常行为的整体价值目标,影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所做出的决策和行动。由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变在西方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之出现了公共行政伦理的吁求。与前者相比,公共行政伦理突出的是公共性、公众性和社会性,制度基础不再是传统的行政机关或政府官员,还扩展到市民社会、公民团体、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更大的范围。
公共行政兴起后,人们开始转变观念,越来越强调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价值信守的责任,否则,公权就容易沦为私利的手段,行政活动就会背离其初衷。而且行政活动决策,即政府公共决策是根本不同于私人决策的,其最大区别在于,私人决策的后果最终是私人自己来承担,但公共决策的后果最终却要由公众来承担。一个有钱的人如何支配他的钱只是一个私德问题,但政府官员如何支配财政预算就不能仅仅出于他个人的偏好,而必须服从公共意志。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西方许多学者在行政伦理研究方面做出了探索,提出了有关公共行政道德基础、清晰而简明的主张。无论如何,他们都坚持了宪政这一基本理念,宪政构成了西方公共行政伦理的制度基础。
中国现代行政可上溯到民国时期。此前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只有“家政”或“朝政”,而无行政。严格意义上的行政行为无从产生。
中国共产党早在延安时期就开始了行政实践,充分总结了中国历史教训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失误,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论述加以实践化运用,开始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革新,创造了新天地。
在近30年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充分意识到了现存的行政体制对市场、对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的不适应,进行了多次改组、重塑,并展开了较为深人的行政机构改革。然而,不可否认,成效远比预期的小。若做横向比较,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现代行政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究其根源在于缺乏为公共行政伦理设置切实可行且有足够稳定性的制度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快速传播,使得部分政府人员在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偏颇。如影响比较的孟连事件等,使得政府在处理一些问题时,缺乏从行政伦理的角度看待和解决。
其实,西方公共行政伦理建设也并非一帆风顺,分赃制、寡头制、黑金政治等也曾困绕他们多年,但随着逐渐确立起宪政理念的核心地位,公共行政伦理才走上了正轨。
公共行政人员的角色是其社会职能的体现,这样的社会职能又受制于不同的公共行政体系的制度安排。概括地说,公共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在当代有三种主要形式:(1)在党政一体的制度设计中,公共行政人员主要是政治的代言人;(2)在普遍民主的政体中,公共行政人员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者;(3)在代议制政府下,公共行政人员是各种利益的协调者。我国正在实施的包括政体分开的行政改革力图突破党政一体的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制度又要避免代议制政府的动荡,因此,行政改革的目标是确认普遍民主的政体,但在中国的公共行政活动中由于“委托人缺席”,不存在完备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就容易导致公共行政活动缺少制度激励,使得普遍民主的政治理念追求仅仅维系于公职人员的思想觉悟之上,必然变得非常脆弱。在全国的人大代表中企业领导、政府官员、其它行业的人员占据多数,基层农民占据很少,反映农民真正问题实质的不多。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有的脱离实际,也是造成对政府不满的一些成因。如何看待政府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如何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的伦理水平和观念,也是需要政府不断去摸索和提高的方面。
可以说,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行政人员的角色不明,政府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定位,政府的公职人员如何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如何去代表民众行使权力等等,这也就意味着行政伦理的主体定位不是很清,也正是角色不明或错位才导致了公共行政活动中不道德现象的大量发生。行政行为的最终依据是什么?这是一个难以有令人满意回答的问题。由于制度基础不明确、不切实,这就给行政活动留下了太大的伸缩空间,造成了行政活动的随意性。
效益和功利这样的可视、易于量化的目标就受到各级政府和行政人员们的追捧。现代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主要支柱是其政绩,但若仅仅为了追求政绩,可能会驱使相当部分行政人员不择手段,这就根本背离了公务活动的初衷,所以必须对政绩进行价值引导,给出经过道德辨思的政绩观。
目前,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这就意味着行政伦理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社会信念。所以,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应有两个层次,在较低层次上,努力建成以服务为基点、以公正为目标、以合法为方式的伦理体系。要充分尊重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切实落实公务活动中的职责,促使公务员以专业化和职业精神从事公务活动。这样的行政伦理要求应借助各种立法、程序等成为日常行政活动常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较高层次上,要做到以人类理想目标为宗旨,追求普遍的平等、幸福的实现。这一点要体现在行政精神上,成为裁断具体行政冲突和行政道德规范冲突的终极价值体系。
第三篇:行政伦理和公务员行为规范
行政伦理和公务员行为规范
任文硕
背景
中国新一轮廉政反腐反腐风暴正在形成。中纪纪委通报2009年反腐败工作的情况。
中央纪委监察部2010年1月8日召开新闻通气会,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通报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吴玉良主持会议。会上中纪委、监察部通报了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部门查办党政干部贪污受贿渎职等腐败案件情况。备受社会关沣的原深圳市市长计宗衡、原贵州省政协主席黄瑶、原辽宁省人大副主任宋勇等省部级高官,均在2009年中纪委立案调查之列。目前上述案件正在查办之中。
处分数据清单:
全国逾10万人被处分
受党纪处分人数占党员总数0]]% 处分县处级以上T部3743人 超百万元贪官数增192% 主流是好的,趋势是好的。
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材料显示,近年来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
同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2009年全省党风廉政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607%的群众认为该省党风廉歧总体状况是好的,7702%的群众对反腐倡廉所取得成效表示满意,这两个数字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和169个百分点。
国际社会对我国反腐败工作也给予积极评价。中国新一轮廉政反腐风暴正在形成。
2010年1月4日中共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台下发《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
《意见》强调将廉歧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胡锦涛谈反腐一干部在制度面前没有特权
胡锦涛1月12日在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波上发表讲话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他表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
主要内容
一、行政伦理问题
二、公务员行为规范
一、行政伦理问题
人与人相处所应遵循的道理,就是伦理 伦理的双层含义 伦理是客观的社会关系事实,包含着应当怎样的客观要求和好坏、善恶、正邪的价值取向。一是指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事实;二是指这关系的规律,从这关系中引申出的秩序、法则、道理,以及应当如何的规范要求。
一个关于伦理的游戏
有一艘航船在大海上遇险,很快要沉没,船上载有12人,但只有一只至多能乘6人的救生艇。这12个人分别是72岁的医生、患绝症的小女孩、船长、妓女、精通航海的劳改驰、弱智男孩、青年模范工人、天主教神父、贪污的国家干
部、企业经理、新近的暴发户、你自己。
现在让你选择能上艇逃生的6个人,你会选择哪些人,为什么? 游戏依据:
生命第一原则——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优先照顾弱者原则——妇女、儿童、老人优先。个体功利原则——任何情况下先保全自我.
集体功利原则——要让上船的人能够保证生还的人留下来,让将来能对社会带来最大贡献的人留下来。
道德原则——要选择品德好的人。行政伦理内容框架
1、行政伦理
2、行政伦理观念
3、行政伦理规范
4、行政伦理内容(一)行政伦理
行政伦理又称行政道德,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歧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针对行政行为和政精括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行政伦理由政府伦理、制度与公共政策伦理、公职人员的职业伦理构成。案例一
假设你丈夫(或妻子)所在的公司是你单位某支持设备的承包商,在正常情况下,你和他之间没有工作往来,也无利益冲突。然而,根据内部消息你得知:你所在的单位和你丈夫(或妻子)的单位所签订的合同不久就要被中止了,而合同的
终止可能会导致你丈夫(或妻子)所在的单位减员。尽管你是单位的经理,但是在台同问题上你没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权,因此还是没有法定的利益冲突。然而,你清楚如果走漏了即将终止合同的消息,将会损害合同的履行。正因为如此,你所在的单位将该消息视为敏感的和机密的。如果为了给你丈夫(或妻子)克足的时间准备被解聘,你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他将毫无疑问觉得自己有义务将消息告诉自己的雇主和同事。此时,你面临着两个问题:首先,你和你丈夫(或妻子)的财政福利是紧密相关的,如果丈夫(或妻子)立刻被通知解雇了,你们俩都会承受财政压力。其次,如果你保持沉默。合同终止了,迟早有一灭你的丈夫(或妻子)会发现你没有将消息极及时的告诉他,这在他看来是对婚姻的不诚实和不合作态度,它可能会极大的伤害了你的丈夫(或妻子),也有损于你们的婚姻关系。
案例一思考: 在该案例中,基本的忠诚和义务之间产生了直接的冲突你首先应该对谁负责,是你的雇主还是你的丈夫,你能保证你的丈夫不会将消息告诉他的雇主或同事吗,以上问题,行政学无法解决,伦理学也无法解决,因此行政伦理学产生了。案例二。
二十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就职前是通用汽车的总裁,拥有价值几百万的通用股票。国会在审查他做同防部长的提名时发现了他的通用股票,而通用是美同最大的军火承包商之一。
有议员问:“麦克纳马拉先生,你会做出对通用不利的决定吗,”麦克纳马拉是这样回答的:“对美国有利的,就对通用有利。”但这种解释依然无法得到国会的批准。
最后麦克纳马拉不得不把手上的通用股票抛掉,才得以就任国防部长。这个40年前美国的廉政故事,是避免利益冲突的一个经典案例。
(一)、行政伦理和道德、行政道德之间的关系
1.行政伦理学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问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伦理和道德都与人们的意识和价值相关,但伦理概念的外延要大于道德的外延。在价值层面,法律应服从于道德评价和伦理价值导向;在规范层面,法与道德可以成为相互补充的不同规则。
(2)行政道德。
行政道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行政人员的道德。行政道德是一种权力道德,是国家行歧人员在权力运用和行使过程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的总和。
2、行政伦理的层次
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念,这种观念是公共权力产生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更加完整的意义上讲,行政伦理应该是关于整个政府管理的价值观念体系,包括如下四个
1)、行政人员个人道德 2)、行政管理职业道德 3)、行政机构组织伦理 4)、行政过程政治伦理
3、公务员伦理规范的层次
1)公民层次:公务员与国家的所有公民一样,“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以及各项法律
2)职业层次:公务员必须遵守有关公务员的各项法律法规。3)行业层次:必须遵守所在的行政领域的特殊规范要求。
4)职位层次:公务员必须遵守本人所在职位的具体规范要求。
5)职务层次:有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还要遵守标准更高的行为规范。(二)行政伦理观念
法治观效率观伦理观权力观
1、效率观
(1)公共行政的效率观。
在公共行政体系的设计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行政效率的价值理念,是一种通过最低的行政成本消耗来获得最大的行政产出的主观追求。
(2)片面效率观的不足。
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使行政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评价偏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片面的行歧效率观会让人们专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逻辑性、日的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性价值; 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会让人变成为求成功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伴生数字虚假现象
2、法治观
(1)依法行政的观念。
行政组织和机构必须依法建立,行政程序必须具有法的合理性,行政权力必须依法规范,行歧行为必须依法开展,即:行政主体和行政权限法定;行政程序法定;公正行政和责任行政。
(2)法治现与德精观的结台。
中国传统的重德轻法社会精理观倡导人治,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科学地摆正法与道德在现实社会中的位置在价值层面,法律应服从道德评价和伦理价值导向;在规范层面,法与道德可以成为相互补充的不同规则。
行政伦理与行政法治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辅相成,二者都以行政行为中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内容,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共同的基础和目的。
3、权力观(1)概念。
权力观是指行政人员关于行政权力的来源、性质、服务对象和行使方式的认识和观念。
(2)行政权力的公共性。
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治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授予行歧机关的种用于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强制性力量。
(3)现代权力是一种公权力。
主要体现在行政权力是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一个工具;同时行政权力具有超然性、全局性。
(4)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利。
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利之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伦理观
(1)行政伦理观的实质。
行政伦理观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功能和目标的价值观,具体体现在行政伦理括动中,并以行歧伦理意识和行歧伦理规范形式出现,它是服务行政的主导性理念。
(2)行政伦理观的构成。
主要由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价值核心、价值目标等二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分别是廉政、勤政和行政人格。
(2)行政伦理观的构成。
廉政是公共行政伦理关系的反映和要求,是公共行政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勤政是行政伦理观的核心内容,它与廉政均首先反映在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思想方法、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等方面;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观的价值目标,表现为行政主体的尊严、品格、品质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
三)行政伦理规范
行政伦理规范是社会对行政人员所提出的从思想修养到具体行政行为等全部行政管理职业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它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
价值规范是作为伦理规范而存在的,它不同于同样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等其它社会规范。作为专门适用于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伦理规范,如家庭伦理规范、企业伦理规范等。
1、行政伦理规范的特性 政治性示范性强制性程序性
2、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
1)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行政伦理规范是自律与他律的结果。
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相伴而生,他律性是自律性生成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性是他律性发展的归宿和必然结果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向自律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行政人员行为的动因由最初的外在约束和导向转变为内在的自我意志。其转化的一般过程是:道德个体意识、认同、自我立法、节制欲望
3、行政伦理规范的作用
(1)行政伦理规范的一般作用。
对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定道德秩序有维护作用; 对以法律规范为主的其他社会规范有补充作用; 行政伦理规范对社会有着教育和示范作用;
行政伦理规范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和进一步巩固并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行政伦理规范对文化的传承和开创有促进作用。(2)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人员的作用 1)行为导向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 3)行为调整作用
(四)行政伦理基本内容 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
1、廉洁奉公
(1)人类社会对廉洁规范的追求。
(2)廉洁规范基本内容:不贪、不占、不奢。(3)奉公规范的基本内容。
忠于党,这是由我国政治制度和党的性质、地位决定的忠于国家,这是古今中外一切行政人员的基本道德要求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服从全局,这既是行政体系良好运行的基本组织原则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团结协作,这是保证行政系统正常运转,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需要。公正严明,一心为公。这是保证行政人员行为公共性的基本道德要求
2、勤政为民(1)含义。
勤政,就是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为民,就是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各方面的生活问题。筒言之,勤政为民就是指行政人员应勤于政务、忠于职守,一心为民、服务于民。
(2)基本要求。
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是做好行政工作的基础;勤于工作,这是保证行政系统正常运转、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需要。
(3)内容。
深入基层,知民情; 加快发展,帮民致富; 多办实事,解民之忧; 改善环境,使民安乐。
3、求真务实(1)含义。
求真是以科学精神对待问题的态度,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自觉和自信;务实是实事求是处理问题的作用,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2)具体表现。
真心实意,这是对行政人员服务思想上的要求; 真才实学,这是对行政人员服务能力的要求;
真抓实干,这是对行政人员服务行为的要求,也是求真务实的落脚点。
二、公务员的行为规范及准则
(一)公务员的行为规范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是国家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和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公务员行为规范的主体是特定的,即具有公务员身份。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客体是全方位的,包括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和社会生活方面,也就是公务员只要生存着,就要受其约束。
从公务员所处的地位来说,公务员不仅模范遵守一般的社会公德,而且要遵守因公务员身份所必须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
公务员行为规范是行政伦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作为专门适用于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伦理规范,如家庭伦理规范、企业伦理规范等。
一勤政为民。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钻研业务,甘于奉献。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热爱人民,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
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自觉做人民公仆,让人民满意。
四、依法行政。遵守同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做学法守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模范。
五、务实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踏实肯干。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大胆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六、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秉公办事,遵守纪律,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淡泊名利,艰苫奋斗,勤俭节约,爱惜国家资财,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七、团结协作。坚持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不搞自由主义。认真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服从大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八、品行端正。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学习先进,助人为乐,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忠诚守信,健康向上。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端庄,仪表整洁,语言文明,讲普通话。
二)公务员礼仪规范 公务员礼仪是公务员在工作场合所应该遵守的有关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公务员礼仪是以国家公务员为适用对象,以政府活动为适用范围。
公务员的形象,是公务员思想品质、知识水平、能力作风、仪表风度、心理气质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和行为在公众心日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重视公务员的礼仪修养,不仅是公务员个人提高自身形象和素质的需要,更是政府乃至同家形象的需蛮。
公务员礼仪是公务员的规范化行为和外在形象。关注礼仪修养,塑造良好彤象要做到以礼仪品质和礼仪文化作为修养的内容;把学习礼仪知识、反省自身欠缺与按照礼仪规范要求自己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吸收古代和两方礼仪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学习、实践礼仪修养过程中,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成都女交警执法半小时微笑敬礼13次,被称“温柔一刀”。公务员礼仪内容包含: 公务员形象礼仪 公务员办公礼仪 公务员交际礼仪 公务员外事礼仪 公务员生活礼仪
1、仪容
给人感觉美观大方、自信高雅;眼神要聚精会神、真诚流露。
2、举止端庄、洒脱(三)公务员职业道德
1、概念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指与公务员的岗位职责和职业生活密切相关,并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四川省发布的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一、总则
(一)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是国家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二)国家公务员的职责是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代表国家依法行政,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依法执行公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二、规范标准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坚定的信怠和理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的统和民族的团结,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呼声,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反对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
(二)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增强法制观怠,提高遵纪守法和执行法律政令的自觉性,严守纪律、严守机密,依法执行公务,不得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徇私枉法。
二、规范标准
(三)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职责,讲求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得擅离岗位、玩忽职守和贻误工作。(四)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树立全局观怠,识大体,顾大局,确保政令畅通,不得各行其是,团结协作,敢于负责,不推诿和扯皮。
(五)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主持正义,秉公办事,廉洁自律,克已奉公,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格要求配偶于女和亲属,严禁以权课私、损公肥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
二、规范标准
(六)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言行致,敢讲真话.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注重实效,反对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
(七)该苦学习,精通业务。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法律知识和本职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办公技术,精通本职业务,提高服务本领。
(八)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不骄傲自满,随时纠正自已的缺点和错误,在执行公务或工作期间,仪表端庄,衣着整洁,言谈举止礼貌、热情、大方、提倡讲普通话。
三、实施与监督
(一)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级政府各部门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组织实施,并纳入各部门的目标管理。
(二)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国家公务员培训内容;国家公务员执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列入国家公务员平时和考核的内容,并作为确定国家公务员考核等次的依据之一。
(三)各部门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国家公务员应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四)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有关规章,对模范执行职业道德的国家公务员应予以表彰;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国家公务员,情节轻微的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限期改正,情节严重违反纪律规定的可给予行政处分或辞退。务员
四、附则
(一)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国家公 二)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三)本规范由四川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四)本规范从发布之日起执行。四)公务员处分条例
1、发布
2007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95号国务院令,公布《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行政纪律惩戒的专门性法规。
《条例》颁布实施,填补了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体系的一项空自,是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这一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公务员法公布施行之后,废止了《同务院关于同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由于缺乏相应的行政纪律惩戒规定,使得一些违背公务员职责的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影响了行政纪律惩戒作用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系统规范行政纪律惩戒的行政法规。
3、适用范围
1)行政机关公务员
2)行政机关退休的公务员 3)新录用的公务员
4)离岗没办手续的公务员
5)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人员
4、原则
1)公平和公正原则
2)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3)程序合理原则 4)回避原则
5)错罚相当原则 6)类推原则 7)失效原则 8)依法原则
5、《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精神实质 1)继承与创新统一 2)教育与惩处统一 3)原则性操作性统一
4)严格管理与保障合法权的统一
6、《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主要特点第一,将道德内容纳入处分条例范畴。
第二,处分的撤销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第三,《处分条例》既对行歧机关公务员纪律惩戒工作中最基本的内容作了原则规定,又对违纪行为定性量纪的标准作出了具体规定,对每种违纪行为都规定了明确的量纪幅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受处分的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会受到什幺样的影响。
第四,《处分条例》加大了对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在关于定性量纪的16条具体规定中,有13条设定了给予开除公职的最高处分。
第五,“条例“中很多规定反映了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这些规定中,第29条规定最受关注,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7.《行政机关处分条例》的主要内容(1)应当给予处分的违法违纪行为。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 违反职责纪律的行为 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
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违反公务员职业操守的行为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2)处分的形式 警告,6个月 记过,12个月 记大过,18个月 降级,24个月 撤职,24个月 开除
8、《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重点解读
(1)公务员挪用公款赌博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对挪用公款进行赌博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条例同时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公务员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2)公务员包养情人予以撤职或开除。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有包养情人的行为,将被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统计显示,我国已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中95%都有“情妇”,腐败的领导T部中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
(3)公务员玩忽职守导致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将被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将被处分。条例规定有以上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4)调查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严禁采取暴力等非法方式。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时,严禁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条例中强谢,监察机关对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调查、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严禁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I正据;非法收集的I正据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
(5)公务员以暴力、贿赂等手段破坏选举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将被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条例同时规定,公务员非法出境或者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将被给予开除处分。公务员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6)参与营利性括动将受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括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行政机关公务员对需要政府、政府部门决定的招标投标、征收征用、城市房屋拆迁、拍卖等事项违反规定办理的,也将受到处分,情节严重的将被撤职。
(7)扣压、销毁举报信件情节严重者予以开除。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压制批评,打击报复,扣压、销毁举报信件,或者向被举报人透露举报情况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条例规定,公务员有其他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台法权益的行为,也将被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信访举报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获得信息和案件线索的主渠道。
200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中,有46.2%来源于信访举报。福建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长荆福生案件,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案件,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案件,就是根据信访举报查清的。
(8)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条例》同时规定,公务员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条例”还明确公务员参与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9)违反廉政纪律情节严重将开除。《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情节严重的应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主要有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
条例还同时规定,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同家资财的,将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记己大过、降级、撤职等处分。
第四篇:行政伦理论文修改后
题目:行政伦理与社会公正
院(系)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行政伦理与社会公正
【摘要】社会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是政府行政职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成为公共行政价值理性选择的必然性。现代政府需要从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执行四个方面入手来实现行政公正。社会公正又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深刻的涵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但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公平正义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利的措施和方法消除这些不公平正义的现象。【关键词】平等、制度、利益公平、正义实现
社会公正,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和愿望,是人类社会共同向往和追求。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当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公正被提高一个新的高度,因而和行政伦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起来,社会公正不单是指经济公平,而是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在社会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在法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权利与义务对称,人们的获得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作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社会公正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够建设和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重点强调“效率”的社会公正。邓小平同志重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科学内涵,将社会公正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通过生产发展来夯实社会公正的基础,把共同富裕当作实现社会公正的终极目标,把民主法制作为社会公正的政治根基,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选择。十三大报告提出,坚持共同富裕,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人们意识到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社会公正的实现。因此,党的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原则,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按劳分配财产;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在市场经济无法调节或调节不到位的
地方通过政府的政策指向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上的优惠,以此防止社会出现两极分化。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十六大报告认识进一步深化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明确提出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到了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对公平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再一次为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也警示全党,作为政党意志和国家意志实施者的公共行政也理应把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强调指出: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做出的新部署。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报告还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像请客吃饭、托人办事、感情投资和拉关系走后门等封建官僚习俗在当代依旧十分流行。“人情”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因素,在当今社会和官场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有时为了办一件事情,往往认识“人”与不认识“人”就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当然,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官”。因此,像有些事情,当事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人脉、不攒足一定的人情、不会巴结人、拉关系、攀高枝,这些事情就很难得到快速的处理和解决。这种不正常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文化已经对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严正的挑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那么既然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行政伦理?人情社会与行政伦理是否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如果会的话,人情社会又会对行政伦理产生那些冲击呢?
所谓行政伦理,就是关于“治国”的伦理,它是权力主体(即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全体公职人员)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在公共行政领域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的总要求。它既表现了社会对权力主体运用权力控制和影响客体所提出的道德规范,道德戒律;又反映着权力主体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伦理人格和理想境界。“政治坚定、品行德正、联系群众、热爱科学、精通业务”等伦理规范一直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所倡导的。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最充分的行使民主权力,这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提倡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不仅为行政伦理增加了丰富的深刻内涵,为实现行政伦理的价值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为广大权力主体的行政行为的伦理选择提供了决定性参考依据。
学过高中政治课的都明白一个概念,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就我国而言是一个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各司其职的社会,虽然曾经有过吃大锅饭的经历,但是不可能回到那样不思进取的老路子上,变得暮气沉沉,没有活力。相反,只有加入竞争,引入自然界物竞天择的法则才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而且人的个体差异导致了能力的不平均,相对的,创造能力和收入就不可能一样。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曾推出了《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一书。在这本书中,中国社会被划分为十大阶层: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及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所以说,社会其实在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最起码在收入上就是。社会分配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平,然也。
因为分工的不同,当然,也可能是有一个很好的娘胎,总之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地位开始变化,人类社会从最开始的共产社会逐渐变到了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间有很多很多的矛盾,但是归根结底也就是姓刘的地主杀掉了姓赢的地主,然后姓刘的地主又被姓曹的地主流放了诸如此类的历史。对于历史不说些什么,罪恶的资本主义世界稍后进行抨击,先描述一下我国的“社会公平”历史。都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盘剥了旧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在建国初期,通过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辅之以“三反五反”,的确给了国人足够多甚至到了令人乍舌的“社会公平”(想像能一下批斗国家领导人,美的你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的极其不稳定,这个短暂的“公平”也就是被唾弃的“极左时代”。
总之,行政伦理无论在内涵还是法律意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在千万人民心目中的深刻感悟,都越来越和社会公正联系在一起,牢固社会公正概念是行政伦理发挥良好效用的必经之路,也是很长时短时间里行政伦理的主题。【参考文献】
[ 1 ] 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8. [ 2 ] 周庆行. 公共行政导论[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 3 ] 赫伯特·西蒙. 管理行为[M].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 4 ]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 公共行政的精神[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5 ]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第五篇:行政伦理结课论文
行政伦理结课论文
行政伦理角度下的公平与效率
培养单位: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作者姓名:22021010024 达明月
指导教师:麻宝斌 教授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Candidate:Da Mingyue
Supervisor:Prof.Ma Baobin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China
行政伦理角度下的公平与效率
22021010024 达明月
摘要:效率与公平是社会全面发展和加强社会保障的两大目标,而效率与公平之间具有统一性,需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矛盾,二者是不能兼得的,在生活中和在行政环境中,都面临着效率与公平进行价值选择,在它们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本文通过对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性并结合案例来进行分析,以及依据行政伦理的道德目标来对公共行政在其之间的价值选择提出见解,并且针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选择。重点在于如何在现在的基础上加强贯彻公平原则,维护公平正义。重建公平比单纯强调效率意义更为深远。
关键词:公平效率 价值 行政 伦理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Abstract:Efficiency and equity are the two major goal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social security, and there is a unity between efficiency and equity, which need to complement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However,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m.They can not have both.In life and in the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they are faced with the value choice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so as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th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combined with cases, and puts forward opinions on the value choice betwee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the moral goal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Moreover,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it also chooses betwee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The focus i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equity and safeguard equity and justice on the current basis.Restoring fairness goes further than simply emphasising eff.一、公平与效率在行政伦理下的涵义
从伦理意义上来讲,公平指的是社会财富中的公正、合理,要求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公共行政的公平观是政治正义的组成部分,要求政府政策应服务于公共利益,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公平配置社会资源,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开展行政活动时要平等地对待一切社会成员,而不只是服务于某些特定成员。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共同地、永恒的价值追求,追求社会公平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追求社会公平是公共行政组织自身的性质决定的,追求社会公平是社会公众普遍的要求,要立足于解决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工作的质量和评价。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行政效率就是政府效率,政府效率就是政府生产力,它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综合生产力。行政效率可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效率(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管理效率(中间管理层所表现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的效率)。这三个层次的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1]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效率,公共行政的价值是公平。效率是发展速度,是社会发展机制;公平是一种社会价值和社会心理状态,是社会稳定机制。市场经济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社会分配不公上,政府则可以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通过行政行为公平、行政程序和行政制度公正来维护社会公平。
二、公平与效率具有矛盾性
然而,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统一又表现在效率是最终实现事实上公平的基础和主要途径,公平是效率的保证。而其矛盾表现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平的实现,追求公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效率的提高。
对现代社会的国家和政府而言 ,恰当地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始终都是一个难题。公平与效率的良好配合以及高效互补,是公共行政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威尔逊将行政学的目标界定为两点:一是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做什么工作。二是政府怎样才能尽可能高地效率和在费用或能源方面用尽可能低地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组织有很大的效率优势。最大特征是职业化和专业化,能有效完成较大规模的复杂任务,适应了工业化对政府的要求。
可以看出目标是清晰且难以达到的,政府方面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是具有矛盾性的,因为效率与公平是现代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两大非常重要的目标,那么社会发展是指经济、文化、政治等全方面的发展,它们共同的目标是公平与效率。在全方位的社会发展中,不能单纯的追求某一种发展,比如在一段时间内社会或者政府所制定的计划是倾向于经济和政治的,则忽略了文化的进步,那么长此以往文化方面的滞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他方面如经济的发展。由此看出,社会文明的任何一方面进步,都不应该是以牺牲其他方面文明进步为代价的单项突破 ,而必须是有机协调发展。所以在社会全面发展的意义上 ,公平与效率理应是同时并举的两个目标。提高效率代表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公平代表着
在推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实践中如何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这两方面同等重要。实现社会物质或精神文明的前提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即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做出的选择。而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2]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因此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公平分配社会资源是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实现“公平”,意味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确切感受到了公平,即自己的权利、物质、利益等得到了平等的对待,而如果大多数民众没有切身的感受到公平,认为当前的资源分配没有达到公平,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没有有效的实现公平。由此可以看出,想要让大多数人们认为当前的资源分配是公平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政府在资源配置等各个决策中,不能只关注公平,效率、效能、效益等指标都是在行政中不能忽略的要素,在现实生活中,公平与效率两个目标的实现总是很难同时达成:,或效率优先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公平,或公平为首而损失一定的效率,国家和政府经常要在这“两难”中进行选择和权衡。这样,社会进步在实践的层面上,集中体现在如何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问题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在公平的基础上推进效率和在有效率的前提下达成公平,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3]
如果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以利益的角度出发的考虑,认为好的制度安排就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率,为了效率,甚至可以牺牲公平。这种选择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使国家整个的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人们在物质方面能感受到了改进,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可能会降低,尤其是在文化、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也就是说,不管制度安排多么有效率,只要它不能促进公平,制度本身就无实际意义,只有保证公平的优先性,才能真正提高效率。这是将公平、正义放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市场在创造效率的同时往往容易舍弃公平,从而造成在社会上占优势地位的少数的富人可以通过货币优势获得一些额外的权利,即大部分民众没有享受到的权利。但是如果过分追求公平,只是兼顾效率的话,政府管理和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以及实现公共物质利益的水平就会降低,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低下一定会影响公平的实现,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人们对政府不满意,政府因而不能顺利的进行公共行政和干预社会事务,集体利益受到了损失,最终公平与效率均不能很好地实现。
因此,追求公平忽视效率会降低人们的物质水平,那么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下降,从而导致共同贫穷。而过多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让大多数群众感受到了资源配置不公平的存在,就会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从而造成社会动荡以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效率与公平是很难做到兼顾的,所以公平与效率难以达成一致,其矛盾性会给政府治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生活案例:在称重和计量工具还没有被发明的古代,有七个人一起生活。大家各司其职,缺一不可,日子过得平淡且规律,唯独有件事让大家心烦,那就是每天进餐时如何均分玉米粥的问题。他们尝试很多分粥的方法。起初,他们通过商定选一个人出来专门负责分粥,但实行起来才发现,这个负责分粥的人每次分给自己的粥都是最多的。随后他们又通过投票改选几次,但每次都是这种情况。
既然设立专人分粥行不通,大家就轮流当分粥的人,每人一天。虽然每个人都有了给自己多分粥的机会,但却存在着更大的弊端——每个人只有在自己主持分粥的那天才吃得最饱,而在没有权利分粥的六天只能吃个半饱。看到这种局面,组长痛定思痛,决定承担分粥的角色,且发誓保证公平。最开始几天,组长还能坚持公平分粥,但很快,奉承和献殷勤的人多了,组长迫于人情压力,公平分粥这件事也就干不下去了。七个人再次聚到一起讨论,他们决定建立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以期形成一个完善的分配与监督体制。终于,分粥这件事做到了公平公正,但由于委员会运作流程复杂,等分粥完毕时,粥都凉了。
三、公共行政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价值选择
虽然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在公共行政中也应当寻求一个平衡,不能完全做到两者兼顾,也要本着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的原则,尽可能的协调两者的关系。如何以最小的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公平。对于市场机制不能进行有效配置的领域,政府要实行干预,但是要干预的恰到好处,不能过分限制市场行为。公平收入的措施也要适当,使收入实现均衡,但是也不能过分地限制富人,用少数人的财富来救济多数人的贫穷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公平与效率都是政府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因而要做到两者兼顾,但是两者兼顾只是一个总体要求,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公平与效率的选择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其相应的任务来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依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和移动。强调效率的价值多些,还是强调公平的价值多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选择,这与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关。一般而言,生产力越落后,效率在目标选择中的地位越重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公平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4]
但是,作为公共行政追求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公平与效率,在某一具体阶段确实无法平衡时,我认为可以着眼于实现公平。因为,公平相较于效率而言,真正体现了公共行政的价值理念,休谟认为,公平是一种人为美德,其产生和存在依赖于人们所处的特定状态和条件。物质条件上,正是因为有了一定的财富又不够充分,公平才有存在的必要。从人性上看,人类的自私心需要从公平的美德来约束。亚当斯认为,公平是一种激励机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公平待遇时,才会努力工作。并且公平渗透到了广大民众的生活中,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对公平的诉求,比如公民的社会地位、权利的获得与义务的履行、收入分配以及各种机会的获得与选择等。因而可以看出公平关系着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直接关系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有序发展。然而效率,更多的是相对于市场而言的,提高效率可以更有效的配置社会资源,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但这是对于社会和市场整体而言的,对于个体来说,追求理性效用的最大化,却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行为,以致决策失误,产生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从而导致公众的实际需求不能满足,人们的真实感受被忽视,容易引起人民的公愤和社会的动荡,最终阻滞社会的全面发展。另外,公平无论怎样发展,怎样延申,都不会造成负面的结果,都会更加地让民众感受到了被重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人们的支持。但是效率的过分延申,容易引起相反的结果,得不到民众的认同与肯定,因而最终还是需要公平来弥补。[5]
政策的核心原则就是确保公共计划得以公正实施。而在公共决策过程中,政府扮演着社会公众代理人的角色,承担着受委托的责任,它要起着制定和维护竞争规则的作用,这些规则的作用就是解决社会公平,由此看来,政府及其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时候,也时刻离不开公平,公平在一定层面上就是正义的体现,社会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保障。
关于效率,它是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的,因为追求效率,是人们自然产生地行为,在工作和学习中,潜意识地都在追求效率地最大化,效率是自发、自然和客观的。并且效率是可量化的,可以依据具体问题来不断调整各种要素的结构来提高效率,因而对效率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人类的这种竞争性和趋利性,使人在某种程度上多少会保持一定效率,因而我们没有理由担心效率低下和行政运作的零和游戏问题。但是人们一般不会强烈的主动追求公平,所以在公共行政中,公平应当是重心。[6]
四、关于新公共服务中的效率与公平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罗伯 特·丹哈特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该理 论认为,把公民当成“顾客”的观念存在着某种局限性,应把传统的对效率和业绩的关注转移到对社会回应性的关注上来。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掌舵而非划桨,而新公共服务则认为政府是服务而非掌舵。它重视人而不是生产率,它所强调的社会公平包括公共部门和公民两个方面,体现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平等协商新关系。新公共服务在兼顾效率与目标达成的同时,力图提升社会公平与责任,使公 共行政具有适应性和动态弹性以更好地回应社会治理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新公共管理。但新公共服务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政府与公民的选择性协商机制会导致讨论过多而行动不足,多元化民主治理与治理者的关系的协调等。新公共行政在强调社会公平核心价值的同时并不排斥效率的价值,新公共管理在号召回归效率的同时也关注责任和公平价值,新公共服务在兼顾效率与目标达成的同时,更加强调其目的性,使得公共行政学对效率与公平的追求达到两者平衡。正是由于关注的重点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来回摆动,才形成了公共行政学价值追求百年演变的单摆模型。[7]
五、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公共行政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价值选择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而 阶段的工作重点便是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解决改革中产生的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重视公平问题。现阶段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公平问题产生的。比如,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如果再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给深化改革带来巨大阻碍。其次,从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政策中也可以明显地发现公平的重要性。面对着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第 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公平大的作用也是必 不可少的一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及“公平”达 20 多处。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个 人的决心,也体现了现阶段强调公平的重要性。一段时期的国家政策就是反映这个国家这个阶段至关重要的问题,由此可见,公平问题值得更加强调。[8]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面临着公平与效率目标之间的选择。在目前社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效率仿佛是人们极力追求的,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透露着对高效率的诉求。近几年来公共政策一直贯彻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原则。效率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现代化发展迅速,人们的精神面貌、社会生活也获得了改善。然而,维护好公平与正义的目标没有实现,人们的思想落差较大,加上收入分配的不公,人们心生不满,从而影响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公平被忽略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有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出现利益矛盾,腐败现象发生。由此看来,现阶段实行的市场经济不能完美地平衡公平与效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政府也应当不断探索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体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公共行政如何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维护好公平与正义是重中之重。维护社会公平,保障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的首要责任和神圣使命。[9]
维护公平与正义也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设想,公有制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两项根本原则,先富是手段,共富才是目的。所以达到公平是全社会的目标。中国基尼系数已达0.45以上,已远超国际警戒线。我国目前收入差距不仅远大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两极分化空前大的时期,因而政府应该及时地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各种政策的调整以维护公平。
维护公平与正义也是由我国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我们政权的基本属性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的工人、农民一直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能否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严峻考验。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更加能够使广大工农改善生活条件与公平分享社会资源,但是从现实来看,工农阶层地位已不断边缘化、底层化,这正是由于没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而造成的。因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了出来。
当前社会显现的具体问题中,较突出的有教育与医疗的不公平,例如教育资源在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分配不均。新中国建立以来,走的是一条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快速发展工业化国家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和城市一起加入到富裕的地区当中,一部分农民也率先进入富裕者行列,但其在教育投入中的比例仍然偏低。从教育资金的投入来看,基础教育生均费分配不均突出地表现在发达地区与边远落后地区,且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扩大。因此要深入贯彻教育平等原则。例如在入学机会上,从源头出发,严厉监察机制约束“关系户”等权力寻租的现象,普遍提高城乡,重点与非重点学校间基础设施方面的水准等,从而更好地维护公平。[10]政府需要强化政策缺位的事后补足,建立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机制,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堵塞腐败滋生的机会等。[11]事实上,公平问题的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的诸多方面,不管哪项政策措施,都 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人们的安康,体现人之尊严。就像奥肯所说的那样,“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进而“在一个有效 率的经济体制中增进平等”。[12]
参考文献
1[?]高培勇.为什么说促进共同富裕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J].理论导报,2021(10).2[?]向亚雯.“双一流”建设:历史逻辑、现实诉求与价值选择——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05).3[?]王子强,赵元元.兼顾“公平—效率”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实现“技术逻辑”与“管理逻辑”的双平衡[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住房与社区规划).,2021:58-67.4[?]石磊.涵养人民情怀用公平正义守住人民的心[N].法治日报,2021-09-22(005).5[?]王芳.效率与公平视角的共同富裕逻辑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7).6[?]胡玉桐.基于等效率原则的公平与效率一致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1.7[?] 杨明臣.公共行政学价值追求的百年演变——效率与公平的单摆模型[J].8[?] 赵思嘉.新时期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冲突及选择[J].法制博览,2016(32).9[?]张兴国.公共行政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从行政伦理的视角看[J].道德与文明,2004(03).10[?]钟宇平,周金燕.让教育促进分工合作和协调效率公平——钟宇平教授专访[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9(03).11[?]齐玮,李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1(05).12[?]唐土红.效率与公平:基于行政伦理的视角[J].探索,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