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民主”——《民主四讲》读书报告(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19:5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被误读的“民主”——《民主四讲》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被误读的“民主”——《民主四讲》读书报告》。

第一篇:被误读的“民主”——《民主四讲》读书报告

被误读的“民主”——《民主四讲》读书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主四讲》一书的仔细研读,结合中国现状问题,提出了“民主”这一概念在当今中国被普遍误读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全书的归纳总结,意图理清这一误解背后的主导机制。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国民主实施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民主;民主制度;平民暴政;选举;宪政;代议制度;路径依赖

“ 民主”,即英语的“democracy”,来源于希腊语,意味“统治归于人民”。有趣的是,古汉语同样有“民主”一词,含义却相差甚远——民主即是“诸民的主人”,言下之意乃是“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诸民的主人”却演变成为了“人民当家作主”,又理所当然的衍生出“人民统治”。于是,“民主”至少在字面上就被所有的中国人误读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字面上的误读倒也无妨,因为汉语的以讹传讹早已成为了一种堂而皇之的造词方式。问题是,“民主”在其真实含义上同样被国人误读。事实上,我们口中的“民主”往往指的是一种单纯的政治制度,特别指代那种现代西方所通行的,所谓的“民主制度”。于是,“民主”又成为了一种评判标准:凡是符合西方范式的制度构架,即被理解为民主;而不符合这一构架的,即使脱离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也往往会被国人解读为“不民主”或是“不健全的民主”。

《民主四讲》一书,就其核心内容来说,正是在告诉我们何谓“民主”。在作者王绍光先生的眼中,“民主”的内涵是广义的,更是发展的。从古希腊的“民主”实践,到中世纪“民主”被扣上“平民暴政”的帽子,再到产业革命开始,“民主”逐渐被视为人权和正义的化身——可以说,“民主”的含义包含了极强的时代属性。

最早的民主形式,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其核心在于强调避免任何形式的权力垄断,以及民众的广泛参与。因此,这一“民主”会采取抽签的方式选举官员,又会以强制手段保证所有公民履行其民主的义务。然而荒唐的是,这一堪称完美的“民主”却难逃所谓“暴民政治”的桎梏:拥有着极高身份的人会因“放逐投票”而被驱逐出境,思想家会因其出言不逊而被投票执行死刑;更有甚者,利用煽动民意达到自己险恶的目的。当古希腊所谓的“民主”沦为了民意狂欢的工具之后,它的灭亡似乎也就近在咫尺了。

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灭亡,导致社会的精英阶层开始思考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他们认为,一般大众的无知和愚昧往往被人利用,从而成为集体的暴君,为多数人的利益而去剥夺少数人的利益。这一观点确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举个简单的例子,臭名昭著的希特勒,早年正是利用其煽动性的演讲,撩拨民意。不能否认,有一部分有识之士看到了法西斯分子背后的野心并与其坚持斗争,但大多数民众确实在客观上成为了国家法西斯化的重要推手。最终,正如历史展示给我们的,德国人民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无独有偶,我国的文革正是另外一场“民主”的浩劫。在毛泽东的错误发动下,在少数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为了所谓无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公众领域开始疯狂的干涉私人领域。这场庶民的狂欢打倒了一切所谓权威,也打倒了新中国苦心经营的社会伦理。完全性的人民决定一切,就代表无法决定任何一切。

导致这些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受管控的多数权力是其主要的罪魁祸首。从柏拉图的观点看来,民主可能会演变为泛滥的自由,而使整个社会缺乏基本伦理与秩序,然后是派系斗争,衍生集权暴政。换句话说,不讲原则的民主是十分可怕的,因为它体现的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加和。事实上,大部分的启蒙运动思想家都认为必须实施有限度和控制的民主,即只有拥有基本民主素质的人才能正确的行使民主的权力。换言之,不受制约的民主就不可以被称作民主。

于是,就有人堂而皇之的认为,为了避免“多数人的暴政”,就应该限制民权,让国家为少数精英所统治。事实上,虽然党报一再宣称所谓“宪政”在中国并不适用,但很明显,中国目前就存在着“宪政”。当今的中国正有这样一个钱权阶级,将自己独立于人民化,将自身利益与民众对立。他们害怕一般民众以民主的名义剥夺其财富,便以类似宪政的方式限制民众的权力,甚至不惜调用其宣传工具,千方百计的为民主抹黑。这就与西方民主发展历程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了惊人的同质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同世界民主类似,中国的民主实践往往走入这样一个怪圈,简而言之,就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而这一现象,似乎也成为了反民主运动,主张限制民权的一大借口。但从本书的观点看来,历史上,多数人的暴政少见,而少数人的暴政则极为多见多见。因此,尽管存在对民主实现方式的种种误读,中国逐步走向更高层次的民主,实行更加有效的民主制度,正是一条历史的必经之路。

那么,在民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哪些误读?书中提到了所谓“代议”制度,通过人民选举的议会来代替人民行使民主,即所谓“议会民主”。利用一系列刻意的制度设计,议会民主往往将普通民众排除在议会之外,而全由有产阶级代言。其内在机制就是有产阶级对于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政治的蔑视与恐惧,一种被歪曲的民主。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在众议院之外还要设置一个参议院——名义上是权力的制衡,实质上则是精英阶层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势力的权力压制。

然而,回到中国,纵使我们拥有一个号称最具广泛代表性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纵使我们的官方媒体对其盛赞有加,却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巨大的问题:人民是真正代表了自己还是被“代表”了?在深入调查了各代表实际身份后,有人发现,所谓“人民代表”其实大部分是各党政机关人员和各国营、私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虽然,从某种角度来看,干部为百姓做主,领导代表群众,被“代表”显得合情合理。但问题是,在当前中国缺乏对官商阶级有效的权力制约的背景下,“人民代表”与人民存在着实际的利益割裂。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匪夷所思的言论,甚至是荒唐透顶的提案,则正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所谓“代议”,所谓被误读的民主,其实也正是中国的民主制度的一大缺陷。

于是,又有许多“民主人士”提出,既然中国的民主制度存在这些问题,为什么还要摸石头过河,直接学习欧美的成功经验不就可以了吗?在他们看来,西方那一套选举制度,特别是直接选举最高领导人的制度,就是解决中国民主未来发展的关键。针对这一思潮,本书明确给予否定的评价:事实上,就算是在欧美这些老牌的民主国家,选举往往沦落为“选主”,成为一场民主的作秀。那些上台之前信誓旦旦的政治家们,上台后往往又无法兑现其全部政治承诺。这是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民主不利于解决所有问题;甚至,恰恰相反的是,民主常常会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互不让步而相互掐架,让许多本应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居然变成了烫手的山芋,而这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因此,要让中国全盘照搬“西式民主”,明显也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我们无法确保民意就不会被新的利益集团所绑架;另一方面,在中国多元利益主体的现实状况下,实行“西式民主”的成本过高,也不利于解决发展的实际问题。

但不能照搬不意味就无需学习。虽然世界范围内民主制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但戴着意识形态的眼镜,并以上述理由拒绝民主则是更加荒谬的。事实上,正是在基层的民主制度上,西方的民主实践有着其巨大的学习价值。在本书的第二讲,作者提到了满意的生活,人民互信度高,容忍异己是实现民主的先决条件。在当前的中国,我们姑且认为整体而言大家对于生活还是相对满意的;根据调研数据,似乎乎人民的互信度也很高;最后,问题就在与“容忍异己”。正如一句俗语所说,“枪打出头鸟”,中国人对于约定俗成的东西有着特殊的迷恋。一个学生假如敢在课堂上公开质疑他的老师,受到的批判往往却又来自与之同堂的其他学生;与父母意见不合,顶撞了长辈,就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更有甚者,在全民高唱主旋律的时候,一句戏谑的讽刺就会带来牢狱之灾。正是在儒家思想传统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对于不持己见者抱有相当的敌意,而这也就成为中国推进实质的基层民主最大的一个障碍。

总而言之,中国人对民主的误读,其实正是一种“路径依赖”。为了当前的种种利益,而保持的一种对民主错误的认识,并以曲解的方式执行一套本应体现民主的制度体系。我们总是期待中国的社会能够更加民主,却又自身忽视着民主,甚至还对民主抱有一种过分的乐观。但事实是,民主也好、专制也罢,在面临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这些重要的议题的时候,往往有显示出极大的同质性。现代民主究其本质,仍未逃出少数意志绑架多数意志的历史遗留问题;究其方式,往往也不能寻找到一条能让所有利益团体满意的方案;而竞选更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一场金钱的游戏。但纵使是缺陷的民主,与被不断误读的民主,也是人类发展至今的一项极其宝贵的财富——至少,通过民主教育,让民主意识觉醒,从而自觉以民主的方式约束人类天性对个人利益的过度追求,建设一个平等、博爱、繁荣、和谐的新世界——当“民主”不再被误读的那一天,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王绍光.民主四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赵鼎新.评王绍光的《民主四讲》[J].政治思想史,2010,Issue 2:182-186.

[3]聂智琪.左翼民主的代表观——评王绍光《民主四讲》[J].文化纵横,2012,Issue 1:112-117.

[4]珞珈.“民主热”的冷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Vol.26(2):56-56.

第二篇:民主四讲读书笔记

民主四讲读书笔记

13级经数 4132618 滕昊媛

一 古代雅典的民主及其弊端

说实话,拿起民主四讲开始阅读时,我就觉得很有难度,好像在读历史课本,因为书中的语言很专业。但是深入读进去以后,我发现这本书让我对民主有了重新的理解。书从民主的起源讲起。中学时我们在学雅典文明时就曾讲过雅典的民主,当时的想法是雅典的文明真先进,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有了这样进步的思想,然而书中的诠释并非如此。雅典时期的民主虽然实现了大多数公民参政议政,但是它实现的是私人的利益。公民虽然是占大多数,但是他们的想法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利益层面,尤其是精英阶层。在介绍了起源以后,作者列举了希腊同时期的三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师徒三人一直都对民主持反对态度。他们的想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精英阶层自小受到较高的教育,他们的决策大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满足国家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最理想的社会组成是一个为民众着想的君主,少数能够做出正确决定的贵族精英,以及大多数的公民。也许首先提出民主是个坏东西的人,但是从古至今,民主是个坏东西的说法从未停息。丘吉尔曾说民主是最坏的体制,但其他体制更坏,一般西方都认为政府是个必不可少的坏东西,是从最差里面选最好的,西方民主是代议制民主,通过选票选举候选人来代理选民管理国家。西方民主也是建立在政党的基础上的,但是政党的组织又不严密,他们的主张受选民的影响非常大。这样并不能实现能被所有人接受的民主。

二 现代民主与经济

经济上高度有国家(实际上是个人)控制的国家在政治上不可能是民主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例外。就像在金正日金正恩领导下的朝鲜,很难说是民主的,他们的政治体制看上去更像是古代所说的寡头制,完全是一人统治。现代西方民主中,民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自由市场经济,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中,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政治。市场经济要求进入经济活动中的人必须享有自主的权利,交换双方以平等的资格出现在市场上,有权自由处置自己的产品。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折射出的是民主精神,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才能撬开政治开放的锁。

另一方面,对于民主与资源分配的关系,我们始终强调资源分配应该强调效率优先。在推进民主化进程后,资源会重新洗牌分配,经济一定会倒退,所以,民主、经济、资源分配三者紧密联系,都不容忽视。

第三篇:《民主四讲》读后感

《民主四讲》读后感

星火二班 王丹阳

《民主四讲》之作者为王绍光,全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前言、民主的起源于演化、现代民主兴起的条件、现代民主的机制与运作、实效余反思。《民主四讲》这本书属于“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丛书。

在缘起部分,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近百年来我们过于迫切地想把自己纳入这样那样的普遍性模式,实际忽视了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同时,我们以过于急功近利的实用心态去了解学习西方文明,也往往妨碍了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明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1世纪的中国人应该已经有条件以更为从容不迫的心态、更为雍容大气的胸襟去重新认识中国与世界。”这一观点可以很好地体现在《民主四讲》这本书中,通过批判和反思,我们能更好地发展适合我国的民主模式。

民主其含义是“统治归于人民”或人民主权。更准确地说,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这是民主最原始、最简单的含义。卢梭自己说,“就民主制这个名词的严格意义而言,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因为“多数人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那是违反自然的秩序的”。在古罗马,由于公民对民主的重视,开始最先诞生了民主政体的雏形。然而,彻底的“民主”精神,使选举罗马最高执政者的最初的选举成为了一场规矩特别繁复的抽签仪式。是的,是“抽签”,这就是现在西方媒体所宣扬的民主政治的真正历史由来。因为只有“抽签”,才能保证选举过程和效果符合“民主精神”:针对每一位公民在政治权利上,完全能保证机会和程序上的公平。随后,众所周知,在古罗马建立初期,由于周边蛮族入侵和国内贵族政治的双重压力,低效的政治几乎让国家机器运转崩溃,这样的民主制度还未曾持续两三代人,就被选取贵族和元老院代表们的共和制所取代。这样的民主政治其可持续性是极端值得怀疑的,并且在其施行期间,罗马本身并未有受到民主政治带来的好处,反而由于缓慢的决策反应速度,使罗马军队在蛮族面前吃了几次败仗。即使是执政效率更好一些的共和制,在民众生存压力极大的上古时代,也仍存在可延续性不强,执政效率低的缺点,以至于无法维持。因此,在施行后不久,罗马政权就被“第一公民”屋大维所掌握,共和国变成了罗马帝国。相应的,罗马的政治效率也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罗马的公民阶层普遍受惠,帝国的长久辉煌甚至照耀了整个西方古代史的天空。

《民主四讲》仅仅通过对“民主”这个政治精神,不同时代的人们的不同理解的事实记述,告诉了我们要想科学的、客观的描述一个社会学概念,是需要怎样的客观性、复杂性和准确性。在书中的“民主的起源与演化”这一部分里,通过清晰叙述希腊、罗马这些不同时代的先贤们,各自依据自己的理念建设出了许多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些历史事实,给读者们明确了“民主”这个概念的由来。

从民主的角度看,这种平衡的要害是限制人民使用权力。正是因为如此,才慢慢演变出了今天所谓的西方民主。而现在“自由民主”、“宪制民主”、“代议民主”等所谓的民主其实已经离原来人民的统治、人民当家作主越来越远。之所以很多人还趋之若鹜,完全是被那些精英阶层,有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给伪装了。现在的西方民主已经完全沦落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工具。因为有产者和精英阶层曾得出结论,多数人或群氓一旦获得参政的权力就会变成集体暴君。波里比阿认为:民主是建立在不讲原则的平等和自由之上的。西塞罗也说:把地位不等的人置于同等的位置上,这种平等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平等,人民是浑浑噩噩的,民主制给他们过多的自由,必然会使他们变得盲目、任性、放纵、蔑视法律、不付出任何统治者。似乎他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但就是因为如此,所以西方的民主是建立在精英统治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也就出现了现在的代议制民主,通过人民投票选举出他们的代表来行使人民的权力,似乎看上去很民主。但还是和卢梭说的那句话一样: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仔细分析西方的政治,其实就是选举政治。投票的时候你是民主的,一旦选出来之后,他到底代表谁你就知道了。

现在谈到民主,我们无疑就会联想到民主可以解救新中国,民主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主能防止官员腐败,民主能实现政治透明,让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决策??民主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口中的“坏东西”演变成如今似乎是中国的救命稻草乃至全世界的期盼,这样华丽的转变深深吸引了我。

在文革时期,毛泽东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一种民主,但是结果却一片混乱,导致人人不敢言,大到派别之间的武力斗争和群体批斗大会,小道因为一张大字报引起的家破人亡??这都是中国历史上对民主的尝试,现在回过头来,这也许是因为民主之前没有“自由”加以限制,导致少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恶意中伤就成了家常便饭。

改革开放的新中国,越来越注重民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但是这样的民主形式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产生在我们看来仍然是如此遥远,在大多数人的一生中,参与选举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有其特殊性,抽签和竞争性选举都有其弊端。期待未来会有一个让人人都觉得民主的社会。

END

文章内容:王丹阳

2017.08.25

第四篇:《民主四讲》读书笔记

《民主四讲》读书笔记

中山大学公共政策学廖远

《民主四讲》这本书属于“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丛书。在缘起部分,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近百年来我们过于迫切地想把自己纳入这样那样的普遍性模式,实际忽视了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同时,我们以过于急功近利的实用心态去了解学习西方文明,也往往妨碍了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明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1世纪的中国人应该已经有条件以更为从容不迫的心态、更为雍容大气的胸襟去重新认识中国与世界。[1]”这一观点可以很好地体现在《民主四讲》这本书中,作者是带着一种批判的态度来分析西方民主的,正如他所说:“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也不仅仅是为了赞赏;在很大程度上,它的目的是要对西式民主进行批判和反思。[2]”通过批判和反思,我们能更好地发展适合我国的民主模式。

一、民主模式应体现时代性

民主是好东西,但其模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该如何对待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的各种模式的民主?在作者看来,民主的实效是区别什么模式的民主是好民主的关键因素。同时,作者认为民主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正确的态度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应该不断探索实现民主的新方式。[3]” 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民主模式是适合中国的?

书的第一讲是民主的起源和演化,主要讨论民主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究为什么它会从“坏东西”变成了“好东西”。[4]书中说道,民主最原始最简单的含义是“统治归于人民”或人民主权。更准确地说,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来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5]很显然,这种形式的民主是最公平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最好的民主。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可以说最接近于这种模式,虽然雅典的公民只占总人口(包括奴隶)中的少数,但是在公民中,雅典人真正实现了民主。但是作者认为,今天讲民主时往往都背离了民主的原意。由于“自由”与“宪政”概念的提出,民主的适用范围被限制了,经过长期的异化,民主的原意被彻底颠覆了:把选举代表放在第一位,而把人民的决定权放在第二位,“民主”完成了从“人民统治”向“人民选择统治者”的转型:“人民”变成了“选民”;“民主”变成了“选主”。[6]而作者认为,当“自由的”、“竞争性的”选举实现了普选后,人民依然不能当家作主,因为选举的“贵族”、“寡头”性质还在。由于实行像雅典一样的直接民主不现实,因此作者认为民主的原则至少要求所有的公民都应有担当公职的平等机会,虽然选举权的限制大大减少了,普选实现了,但是与此同时,当选者的财产资格也逐渐消失。这两个变化使人们相信,只要政府是经过普选产生的,它就是民主的;相反,只要政府不是经过普选产生的,它就不是民主的。在此过程中,民主的概念被偷换了:从人民行使主权的政体变为人民作为权力来源的政体;政治平等的概念也被偷换了,从公职分布的平等变为了选举权的平等。[7]

然而,雅典式的民主却被人们认为是“坏东西”,而异化的民主则被认为是“好东西”,这是为什么呢?从作者的观点来看,关键还是一个字——“钱”。雅典的民主模式最符合民主的原意,即人民当家作主。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产生分化,一小部分人成为富裕阶层,而大部分人是穷人,如果真的让大多数的人民掌握政权,那必定会威胁富人的利

益,特别是威胁到他们的财产。因此,当民主受到“自由”与“宪政”的限制后,富人阶层才终于接受了“民主”。正如书中引用雪瓦斯基的观点:如果有产阶级得不到对其财产权的保障,他们是拼死也不会接受民主的。[8]因此,作者认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所谓“民主”都是经过改头换面的民主,它们是异化后的民主、去势化后的民主、无害化的民主、去功能化的民主。经过“自由”、“宪政”、“代议”、“选举”、“多元”一刀刀阉割之后,民主已从难以驾驭的烈马变成了温顺的小羊;穷人已没有办法利用它来实现他们最想实现的目标,他们甚至不再知道自己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富人也没必要害怕这种“鸟笼民主”,鸟笼内外依然是他们的天地。对有产阶级而言,既有唬人的“民主”之名,又无可怕的“民主”之实,这种玩意儿不是“好东西”又是什么?在这里,作者还引用了一句拿破仑的名言:“真正的治国之道是利用民主的形式来行使贵族统治。”[9]

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有失偏颇。作者看到现存民主模式存在的弊病,这点我非常赞同。现在的民主确实是有钱人的民主,穷人只能充当看客,而这还是在发达国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谓的民主都是拿来骗老百姓的。但是却不能完全否认当代民主的存在价值。一个事物在其特定阶段会有其特有形态,当蝴蝶还是毛毛虫时,我们可以骂它难看,却不能说它一无是处。民主也一样。我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它适应时代的发展。过去,雅典人实现了一种直接民主的模式,但是那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那是那个时代的“民主”;后来,时代变了,雅典民主也消亡了,随之而来产生了罗马共和国,而后是罗马帝国,它们都没有采用古希腊的民主制,为什么?因为不适用。其实民主不过是人类历史的其中一种政权模式而已,虽说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它更符合正义,但是合适不合适,那是另一回事。再后来到了中世纪,民主便基本消失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批判中世纪的如何如何地不尊重人权,如何如何黑暗,毕竟封建君主制的存在对于当时来说还是有合理性的,当时的人民大众还就是服从君主,你跟他们谈民主那就是对牛弹琴。终于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开始兴起,人们终于感到了个人价值的存在,个人自由观念逐渐萌发;再后来,法国大革命爆发,使有产者再次看到人民的恐怖力量,因此,就有了“自由”与“宪政”对民主的限制,有产者终于接受了民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社会分配的不公平,以工人阶级为主要代表的人民不断掀起夺取政权、维护合法权益的高潮,迫使统治阶级逐步作出妥协,逐渐地满足人民的各种合理要求,使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成为改良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后来的福利国家。可以看出,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人类的政权模式一直处在变化之中,民主也一直处在变化之中。

政权组织模式的选择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应该由多数人来统治少数人还是又少数人来统治多数人。民主认为应该又多数人来统治少数人,这一点现在的人们都认可了,少数服从多数才是符合正义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现在的人们真的会按照民主原则来做。毕竟,真正的民主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人类希望到达的境界和未来努力的方向,但是从现实的角度看,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人民当家作主目前还是很难实现。比如民主的巩固,虽然历史上经历过“第一波”、“第二波”的民主化浪潮,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民主的倒退,因此,民主的巩固受到了挑战。另外还有民主的质量问题。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即使民主的游戏规则被大多数人接受,即使民主体制得以巩固,未必所有的民主体制都是美好的。任何人只要对被看作民主的国家稍作比较(例如挪威与印度比较,或澳大利亚与菲律宾比较),就会了解已经巩固的民主也有质量上的差别:有些民主质量高,有些民主质量低下,还有些民主不上不下。因此,民主也有优劣之分。[10]而这种优劣是应该从民主的实效来看的,而不是看民主的形式。我们不能为了实现一种所谓的真正的民主形式而不顾一切,不能为了民主而民主,我们应该想清楚,实现民主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民掌握政权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当当统治者,耍一下威风?或是为了掠夺富人的财产、报复富人,就像曾经的共产主义运动?还是为了全体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福祉?这些问题引出了本书最后一

讲涉及到的内容——民主的实效。

二、民主是为了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书中用了两种标准来衡量现存民主的实效:一是用工具性标准来衡量,如民主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是否有利于增进人们的幸福感等。二是用民主本身的尺度来衡量民主的实效,即现实的民主制度多大程度上是按照民主方式运作的?[11]关于工具性标准书中得出的结论是:

1、民主不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也不一定阻碍经济增长,还得具体环境具体分析;

2、民主政体本身并不一定会带来更高水平的社会公正;

3、民主制度不一定会带来幸福。这三个结论都是作者在综合各国研究机构的调查研究成果而得出的结论,在此我不对它们的正确与否作出评论,我只是想说,既然人们把经济发展、社会公正以及幸福作为衡量被认为是“好东西”的民主的实效,说明了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幸福这三个标准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地位,是人们普遍的追求,那么实现民主,不恰恰应该以实现这三个标准为最终目的吗?

因此,我认为:民主是为了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在这里我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合称为社会进步。因此,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民主,一种民主是“好民主”还是“坏民主”,都应该以能否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为根本出发点。

当民主的实现以社会纷争不断、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为代价时,民主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进步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民主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推动社会更好地前进,而经济发展则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因此无论是什么民主模式,只有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的模式才是好的模式。

而人民辛勤参与生产劳动,发展经济,是为了使自己过上好的生活,是为了个人的幸福,因此,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体制,作为一种手段,应该最大限度地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社会稳步发展,使人民生活幸福。

只有这样的民主,才是好民主。

书中提到了西方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主程度很低,但是人民的幸福指数却挺高的。[12]虽然我不敢说中国的幸福指数真的很高,但是无论如何,这恰好表明了不是只有西方的那一套民主才叫“民主”,不是符合了西方标准的民主才是好民主,才会实现幸福,是不是好民主,还得看该民主模式适不适合一国的国情。那么什么样的民主模式才适合中国呢?

三、中国的民主

书的最后作者对民主制度进行了反思,其中提到了“民主赤字”,即挂着“民主”的招牌,但徒有其表。比如“美国的民主赤字”、“加拿大的民主赤字”、“澳大利亚的民主赤字”等等。民主的赤字表现在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三个方面:投票率的下降、政党的衰落,民众对各种政治机构和政治人物的信任度下降。这三种现象并不局限于个别国家,而是在相当多的所谓“民主”国家都可以观察到。[13]为什么会出现“民主赤字”?为什么原来在西方国家运转良好的民主制度也会出问题啦?关键问题还是——时代变了,民主制度却没有变,矛盾就产生了。因此还是那句话:“正确的态度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应该不断探索实现民主的新方式。[3]”

中国的民主现状是很复杂的。

首先我们用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民主现状: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在近三十年来有目共睹,但是这是以牺牲了很多民主权利为代价换取的,比如城市房屋的强行

拆迁、强制征收农民土地、各种“血汗工厂”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然而经济的发展却反过来促进了民主的发展,这三十年来,人民的自由权利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社会舆论环境也越来越宽松,政府服务意识在逐渐加强。中国的不民主的体制照样实现了社会的进步,说明一种政治模式只要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就有可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不一定非要严格标准意义上的民主制。但是目前中国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这说明中国的政治体制需要进行改革了,大方向必定是符合世界潮流的民主改革,但是,注重自身特点才是关键。

如果从民主原则来分析中国的民主现状,即用平等的参与、平等的代表和平等的影响[14]来衡量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否民主,那么我们只能说中国的民主之路还很遥远。总结起来就是书中的一段话:有些社会群体基本上不参与政治,另一些社会群体则积极参与政治;有些社会群体的利益和偏好很难在政治过程中得到代表,另一些社会群体的利益和偏好在政治过程中得到充分、甚至过度的代表;政府对某些社会群体的需要和要求作出积极回应,对另一些社会群体的需求和要求却不作出回应。[15]

客观来说,随着社会进步,中国的公民权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民主的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的政治体制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了,因此,中国要想继续实现社会的持续进步和人民的生活幸福,必须改革政治制度了。这要看党的魄力和智慧了。至于中国的政治改革应该怎么改,中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民主模式,由于个人能力、学识以及阅历有限,我也无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在这里只能把作者的关于民主发展的建议作为参考列出:

第一,用抽签代替选举,增强民众政治参与的力度。

第二,加强商议,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深度。

第三,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广度。

第四,超越政治民主,将民主的原则适用于更广泛的范围,尤其是经济领域。[16]

我始终认为,民主只是一种手段,或许人类历史发展到某个阶段它会消失,但是无论如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才是我们应该永远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绍光.民主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8,“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缘起第5页

[2]王绍光.民主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8,前言第4页

[3]同上第3页

[4]同上第3页

[5]王绍光.民主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8,第2页

[6]同上第45页

[7]同上第65-66页

[8]同上第69页

[9]同上第69-70页

[10]同上第75页

[11]同上第191页

[12]同上第200页

[13]同上第244页

[14]同上第205页

[15]同上第205页

[16]同上第245-256页

第五篇:关于民主推荐情况报告

关于×××等同志民主推荐情况的报告

××年×月×日,××党委(党组)在××地点召开股级干部民主推荐会,会议应到××人,实到××人。现将民主推荐情况报告如下:

××同志得赞成票×张,占总票数的×%;

××同志得赞成票×张,占总票数的×%;

××同志得赞成票×张,占总票数的×%;

……

以上同志所得赞成票均符合超过半数的要求。

特此报告。

×××单位(加盖公章)

二〇××年×月×日

下载被误读的“民主”——《民主四讲》读书报告(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被误读的“民主”——《民主四讲》读书报告(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主与教育》读书报告

    民主的教育观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数学与应用数学 杨凯峰 编号:2 学号:10990141 约翰·杜威是20世纪前半叶最重要的美国哲学家。他在漫长的事业历程中提出了一整套......

    《论民主》读书报告[推荐5篇]

    《论民主》读书报告 坐在法学院B137教室里听课的日子里,有时候我的思绪真的会飘飞到课堂之外,想起了从前的考研岁月。在那段时间里,我忘我的投入到复习之中,我的目标是厦门大学......

    民主的细节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作者在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不得不说,很庆幸看了这本书,一下就把我对国外民主制度......

    读书报告-冷眼观民主

    冷眼观民主民主这个令我们爱恨交织的词汇,令多少先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说当代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民主梦,然而这终究是个梦。梦的美好就在于它的......

    民主生活情况报告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民主生活会的情况报告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召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为主题的民主生......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精选合集]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 社会工作1001 沈硕宇 “民主”一词在当代的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人们将其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它给人们的留下的印象是公平、正......

    《使民主运转起来》读书报告

    《使民主运转起来》读书报告中译本序:社会资本的定义;帕特南认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将取决于很多种因素,但是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对于民主制度的绩效来说,至关重要的是普通公民在......

    《使民主运转起来》读书报告范文

    《使民主运转起来》读书报告 继读完《论民主》后,本周又有一本印有“民主”书籍—《使民主运转起来》。不同的是,《论民主》是就民主而论民主,告诉我们民主的起源、目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