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合同法(第九讲)要点及小结

时间:2019-05-13 02:4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合同法(第九讲)要点及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合同法(第九讲)要点及小结》。

第一篇:9合同法(第九讲)要点及小结

合同法(第九讲)主要内容及小结

合同担保是交易安全的特别保障措施(上)

第一节合同的担保

一、合同担保的概念

合同的担保,是指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切实履行,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而采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保证措施。

二、合同担保的法律特征:

(1)从属性。担保合同是从属于主合同的从合同,除担保合同另有约定者外,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

(2)补充性。担保对债权人权利的实现仅具有补充作用,一般只有在所担保的债务得不到履行时,才行使担保权利。

(3)保障性。担保是用以保障债务的履行和债权的实现。

《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

三、合同担保法理上的分类:

1、一般担保和特别担保

1)一般担保:是对债务人为中心形成的所有债权都具有担保作用的担保。

2)特别担保:是针对单个债务特别设立的担保。我国《担保法》只规定了特别担保。

2、人保、物保、金钱保

1)人保:指的是以人的信誉设立的担保。当债务人不按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负责清偿。在我国的担保制度中,人的担保形式主要是保证。

2)物保:指以物为标的物设立的担保。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债权人就可以通过作为担保标的的财产进行处分而从中优先受偿。

3)金钱保:即以金钱作为担保标的的担保。这是一种特殊的担保,如金钱担保无须变价。其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定金。

3、法定担保和约定担保 1)法定担保:是由法律直接规定而设立的担保。在我国的担保制度中,仅指留置担保。

2)约定担保:是根据当事人约定而设立的担保。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在我国的担保制度中,约定担保主要有:抵押、质押、保证、定金。

4、原担保与反担保

1)原担保:是为主合同之债而设立的担保。这是因担保合同是从合同,而为使主合同之债权实现而设立的担保,就是原担保。

2)反担保:是指为担保之债而设立的担保。由于一些大型项目,风险大,担保责任也大,这样很难有人愿意为之进行担保。为了换取担保人的担保,就要解除担保人的后顾之忧,而以该担保责任为担保对象设立担保是最为理想的办法。这种为担保之债而设立的担保,就是反担保。

《担保法》第4条规定:“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

(一)抵押

1、概念

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

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

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抵押中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

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2.抵押的特征(1)提供抵押财产的人既可是主合同的债务人,也可是主合同以外的第三人。

•(2)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

•(3)抵押的目的在于担保主合同债权的实现。

•(4)抵押担保以债权人行使优先受偿权而实现。

•(5)抵押权的行使以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为前提。

• 3.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多的抵押,须在法定部门登记方具有法律效力。

• 4.《担保法》规定下列财产不得设立抵押:

• 1)土地使用权;

•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

•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 4)使用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 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二)质押

1、质押概念:

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出质的财产或权利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将该财产或权利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受偿。

2、质押与抵押的区别:

• ⑴标的物有区别。质押以动产及权利为标的;抵押则可以用不动产作标的。

• ⑵标的物的占有有区别:抵押权的设立不移转标的物的占有,而质押权设定应当转移标的物的占有。• ⑶受偿顺序有区别:同一质物上面只能设立一个质押权,没有受偿顺序;而同一抵押物上可以设立数个抵押权,存在受偿顺序问题。

质押的种类:

1、动产的质押:

指多为价值较大、移转占有,一般不会给出质人带来生活或生产不便的物,如:金银首饰、字画等; 2、权利的质押:

《担保法》第75条规定:“下列权利可以质押:

(1)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

(2)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3)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4)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还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等不动产的收益权。

(三)留置

1、留置的概念

留置为法定的担保方法。是指当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财产时,若债务人尚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返还物之占有的请求,并继续占有债务人的财产,经过一定的宽限期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依法对其占有的财产予以变价并优先受偿。

留置实质上是债权人以继续占有债务人的财产的方法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担保方法。

2、留置适用范围:

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承揽合同以及法律规定可以留

置的其他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

置权。留置担保的范围是 :

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

3、留置与抵押、质押的区别

1)发生的原因不同:

留置基于法律直接规定而产生,因而为法定担保;

抵押、质押一般都是依据当事人约定的合意而产生的,因而为一定担保。

《合同法》规定,留置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承揽合同而发生。

(2)担保标的占有不同:

留置中债权人只能限于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虽质押也要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但还可以占有财产权利;

而抵押是可占有抵押人的动产、财产权利,以及不动产。

(3)发生的要件不同:

留置的发生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

抵押的发生仅以债权人与债务人或第三人达成抵押合意为要件;

质押发生的要件是,以出质人和质权人订立质押合同、移转质物占有为限,部分以登记为生效要件。

(4)实行的条件不同:

抵押权、质押权实行的要件仅此一项:即债务已届清偿期却未履行;

留置权的实行则须符合法律规定。

4、留置权实行的条件有三:

1)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超过一定的期限。

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2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未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应当确定2个月以上的期限。

2)须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

债权人未为此通知债务人时,不得实行留置权。

3)债务人逾期仍不履行义务,且又未提供其他担保。

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留置物,用以清偿债务。

当然,如债权已获清偿、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留置权人放弃留置权等原因使留置权消灭时,留置权人应向债权人返还留置物。

练习:

1、甲公司与乙公司依法订立了一份印刷合同,由乙公司为甲公司印制一批书籍。书籍印好以后,甲公司未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向乙公司支付印刷费。在此情形下,乙公司对这批已经印好的书籍享有()

A.提存权

B.拍卖权

C.留置权

D.变卖权

本讲小结

第一节 合同的担保

一、合同担保的概念

二、合同担保的法律特征

三、合同担保法理上的分类

1、一般担保和特别担保

2、人保、物保、金钱保

3、法定担保和约定担保

4、原担保与反担保

四、合同担保的五种方式

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五种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

相关法规:

释义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 第七章 法律责任

法条内容: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释义内容:

【释义】 本条是关于劳动者违法、违约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反劳动合同约定事项的行为也是经常发生,影响用人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对劳动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都应当给予保护,劳动者对其违法、违约行为也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本条款的规定,劳动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三点:一是有违法行为或者违约行为,即存在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的行为;二是损害事实,即劳动者的违法或者违约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三是损害事实与违法或者违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的行为和用人单位的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三者缺一不可。

本法所规定的劳动者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是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用人单位基于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来确定本单位的劳动者数量、工作安排、计划进度等,劳动者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将会影响用人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当对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时间、方式作出一定的限制,维护劳动合同解除的严肃性,同时使用人单位有合理的时间,招聘新的劳动者,调度计划等。因此,本法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应当对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是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其中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对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作出了两方面的要求:

(1)劳动者应当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期内,劳动者未以法律书面方式或者未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都属于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期内,并不是劳动者未按照法律规定的日期且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都一定要承担赔偿责任。本法还对一些特定情形下劳动合同的解除作出了特别规定,本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分别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因此,在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下,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劳动者可以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只需给用人单位留出一定的时间交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第二款规定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种种情形,主要是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对用人单位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1)用人单位招录其所支付的费用;(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3)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二是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的行为。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因此,充分尊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意思自治。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加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事项义务的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用人单位

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就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作出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按照约定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而该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业务。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对用人单位的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篇:社会心理学第九讲

第九讲利他、冷漠与侵犯

一、利他、冷漠与侵犯

1.利他行为的概念

⑴定义:是一种不期待回报的自愿的助人行为(Leeds,1963;Krebs,1970)。⑵特点:自愿的;以利他为目的;不期待回报;利他者自身有所损失。

⑶种类:

 依情境而分:非紧急状态下的利他行为与紧急状态下的利他行为

 依动机而分:自我利他主义(苦恼→减少自己的苦恼)与纯利他主义(移情→减少他人的痛苦)。近几年来,这两种取向的分歧日益明朗(Heckhauson,1991),焦点在于有无纯利他行为。

2.冷漠行为的概念:对他人的痛苦与不幸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

3.侵犯行为的概念:

⑴定义:指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⑵特点:伤害性;有伤害的意图与动机;社会不许可性;行为的外显性。⑶侵犯的普遍性

二、利他行为的研究与理论

1.利他行为的生物学观点:本能与基因

(1)动物的利他行为与社会生物学

(2)进化心理学

进化论(自然选择偏好那些促进个体生存的基因)的两难问题:自私行为的基因应该比利他行为的基因更可能遗传下去。进化心理学如何解决呢?

亲属选择(kin selection):自然选择偏好那些帮助亲属的行为(Burnstein et al.,1994;Sime,1983),心理学与生活[M],510-511

互利或互惠规范(norm of reciprocity):指我们应当帮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换句话说,我们期望帮助他人后,能够增加他们将来帮助我们的可能性。事实上,人类学家已经在一系列的种系中发现了互惠式利他主义模式,例如吸血蝙蝠和黑猩猩(Nielsen,1994)。

Regan(1968)的研究也证实人们偏爱互惠性的帮助。Taylor:社会心理学[M],389-390 学习社会规范(H.Simon,1990),自然选择偏好那些社会规范和习俗的最好学习者,他们更具有生存优势。所以学习社会规范的能力也成为基因组成的一部分。我们学习的规范之一就是帮助他人。换句话说,自然选择在基因上设置了学习社会规范的程序,其中之一就是利他主义。

思考:母亲通常比父亲更多地给后代以帮助吗?WHY?

女性更喜欢自私还是无私的男性呢?WHY?

12.Latane and Darley的“责任扩散”的实验(1970)→干预模式和社会作用力论(1981)

(1)注意到事件:时间与事件的冲突(Darley & Batson,1973;Batson et al.,1978), Taylor:社会心理学[M],395-396

(2)事件解析为紧急情况

(3)承担责任(Moriaity,1975;Maruyama et al.,1982): Taylor:社会心理学[M],383-384

(4)知道如何帮助

(5)决定实施帮助

3.Morgan和Peck的“助人的代价—报偿模式”→社会交换理论

这个模式强调,帮助他人时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报偿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人们是否做出助人行为时所主要考虑的。当报偿>代价,最易产生助人行为。

这里的代价与报偿不仅指物质的,也指精神的;不仅指有形的,也指无形的。例如,同情就是一种报偿。助人使自己感到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提高个人有效性的感觉,提高自尊,提高自我价值感,也是一种重要的报偿。虽然代价与报偿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助人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但由于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因此,在一个特定情境下每个人权衡的结果不同,是否做出助人行为的决策也会不同。

这一模式指出,随着助人代价的提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降低;随着助人报偿的提

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提高。

Latane 和 Darley(1970)进行过一项非紧急状态下的助人行为的研究,它是这一模式的佐证。他们指导大学生到纽约街头向1520名过路人请求帮助,内容分别是问时间、问路、换钱、间对方的名字和向对方要一角钱。提供帮助的情况是:告诉时间85%;指路84%;换钱73%;告诉名字39%;给钱34%。显然,助人行为的发生率随代价的提高而降低了。换钱比告诉时间和指路麻烦一些,所以帮助的比率小一些。而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名字是有些冒险的,无缘无故给陌生人钱也是“不值”的,所以对这些求助的反应就大大降低了。而当学生说由于自己的钱包被人偷走,要求对方给一角钱的时候,有72%的人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当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先告之对方后,对方作出反应的也增至59%。显然,这一变化可用报偿的增加来加以解释。对方被偷使给钱行动的意义大增,而对方将名字告诉自己有得到信任的感觉。

4.Batson(1991)的移情——利他主义理论→强调助人的纯粹动机,Aronson:社会心理学[M],326-328

5.学习理论:强化与观察学习

三、侵犯的理论

1.本能论

(1)精神分析的观点

(2)进化的观点

(3)侵犯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神经和生物化学对侵犯的影响:Aronson:社会心理学[M],354-356

杏仁核;5-羟色胺;睾丸素;酒精,似乎改变了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温度。

视窗9-1温度和侵犯行为:心理学与生活[M],518;实用心理学[M],128。

2.挫折—侵犯理论

⑴理论观点

挫折 →其他反应,例如退缩

侵犯的发生→内向侵犯

外向侵犯→直接侵犯

替代侵犯

⑵实验验证:Barker,Dembo & Lewin(1941)的经典研究,受到挫折的孩子更多地破坏玩具;Mallick(1966),电击捣乱者

⑶武器效应(Berkowitz,1978)

Berkowitz提出侵犯导致的不是侵犯行为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

Berkowitz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1967)。他们先让实验助手故意制造挫折情境,激怒被试,然后,实验安排一个机会,让被试可以对激怒自己的假被试实施电击。电击时有两种情境。一种是可以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支左轮手枪,一种是只看到一只羽毛球拍。实验的结果与研究者的假设是相符的,被激怒的被试在看到手枪时,比看到羽毛球拍实施了更多的电击。手枪增强了侵犯的行为。后来,人们将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称作“武器效应”(weapon effect)。

Berkowitz的研究与理论使人们相信,美国社会广泛的暴力事件与私人普遍拥有枪支有关。正如Berkowitz所说的,“枪支不仅仅使暴力成了可能,也刺激了暴力。手指抠动板机,板机也带动手指”受美国国内控制武器的呼声日益高涨和日本留学生在美无辜被枪杀事件的影响,美国国会于1993年11月通过了禁止私人拥有、制造和买卖半自动武器的法案。

3.社会学习论

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赞同,学习是侵犯的主要决定因素,侵犯是习得的,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过程予以消除。支持这一观点的实证材料很多,不仅社会学习理论提出者及其追随者提出了大量实验证明,动物学与人类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

大量动物习性学研究证明,动物的侵犯性行为模式是可以通过训练养成或消除的。人类学也提供了侵犯性行为模式直接与文化相关的大量资料。

视窗9-2惩罚(尤其是体罚)是抑制侵犯行为的有效措施吗?---心理学与生活[M],177-178;实用心理学[M],131。

四、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1. 个人因素

⑴人格特征:移情、社会责任感、爱心与同情心等

视窗9-3存在利他人格吗?Hartshorne,May(1929)的经典研究。新近的研究也证实:

 一种情境中的助人行为与另一种情境中的助人行为相关不高,平均相关为

0.23;

 利他主义人格测试分数高者未必比分数低者更可能助人。(Batson,1998)

⑵认知:认知归因、公平与正义、情境认知、助人的效能感等

⑶情绪与情感:愉快、内疚等;喜欢:帮助我们喜欢的人、与我们相似的人。

(Benson et al.,1979;Emswiller et al.,1971;Gray et al.,1991)

思考:

好心情为什么增加助人行为呢?而坏心情呢?——实用心理学[M],145-146。

2. 外部因素

⑴群体的规范与舆论

⑵环境与教育:宗教、电视等

物理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天气;城市与乡村。Taylor:社会心理学[M],393-395;实用心理学[M],143-144。

⑶文化

视窗9-4中国人的助人行为:帮助值得帮助的人,见幻灯片。新建文件夹中国人的助人行为.ppt

五、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1. 个人因素:

⑴情绪唤起水平:暴力色情的宣传与性侵犯

视窗9-5性侵犯:暴力与色情-----Taylor:社会心理学[M],438-441;Aronson:社会心理学[M],367-368

⑵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

⑶归因与偏见

⑶挫折承受力

2. 挫折情境与侵犯线索

视窗9-6侵犯:去个人化与去人性化----实用心理学[M],129-130。

3. 环境、教育与文化

视窗9-7谁更文明:美国的南方人与北方人?---Taylor:社会心理学[M],423-424;心理学与生活[M],519-520

思考:冲动性侵犯与工具性侵犯的区别?

宣泄可以减少攻击?-----实用心理学[M],132-133。

第四篇:合同法要点总结

合同法要点总结

一、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成立的要件:

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2)订约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3)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三、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

四、要约的有效条件:

1)要约是由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2)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3)要约必须要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

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五、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1)依法律规定作出区分

2)根据当事人的意愿作出区分

3)根据提议的内容是否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来区分

4)根据交易的习惯,即当事人历来的交易做法来区分

六、几种典型的要约邀请行为:

1)寄送的价目表

2)拍卖公告

3)招标公告

4)招股说明书

5)商业广告

七、要约的撤回和撤销的区别:

撤回发生在要约并未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之前,而撤销则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并生效,但受要约人尚未作出承诺的期限内。

八、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

九、承诺的生效要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2)承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要约人

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4)承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5)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

十、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十一、缔约过失责任成立的条件:

1)缔约上的过失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

2)一方违背其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

3)造成他人信赖利益的损失

十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1)因信赖对方要约邀请和有效的要约而与对方联系、赴实地考察以及检查标的物等支

出的各种合理费用

2)因信赖对方将要缔约,为缔约做各种准备工作并为此所支出的各种合理费用

3)为支出上述各种费用所失去的利息

十三、合同内容: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十四、合同一般包括的条款: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3)数量和质量

4)价款或者报酬

5)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6)违约责任

7)解决争议的方法

十五、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

十六、合同的生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十七、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

十八、效力待定的合同种类: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2)表见代理以外的欠缺代理权而代理订立的合同

3)无权处分合同

十九、无效合同的种类: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而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二十、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种类: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2)显失公平的合同

3)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4)乘人之危的合同

二十一、合同履行的原则:

1)实际履行原则

2)适当履行原则

3)协作履行原则

4)经济合理原则

5)情势变更原则

二十二、同时履行抗辩权成立条件:

1)当事人须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义务

2)当事人双方互负的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且均已届清偿期

3)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未按约定履行债务

4)对方当事人的对待履行时可能履行的二十三、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1)当事人因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当事人一方须有先履行的义务

3)先履行一方到期未履行债务或未适当履行债务

二十四、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1)当事人须因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当事人一方须有先履行的义务且已届履行期

3)后履行义务一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

4)后履行义务一方没有对待给付或未提供担保

二十五、合同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或不增加而给债权人的债

权带来损害。

二十六、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

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债权的权力。

二十七、代位权行使的条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确定,且必须已届清偿期

2)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

3)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已经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二十八、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因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

二十九、撤销权行使的条件:

1)债务人实施了处分财产的行为

2)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经发成了法律效力

3)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经或将要严重损害债权

4)债务人存在主观恶意

十、合同的终止: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间的权利义务于客观上已不复存在。包括履行、提存、抵消、解除、免除和混同。

十一、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承担的责任。

十二、违约责任构成要件:

1)违约行为

2)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

十三、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

1)实际履行

2)损害赔偿

3)支付违约金

4)定金责任

完成日期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第五篇:第九单元小结

第九单元小结

一、单元检测情况分析

参加本次测评的学生共有49人。三(1)班25人,总分记2239分,平均分为89.6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0%。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1分。

三(2)班24人,总分记2261分,平均分为94.2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6.7%。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6分。

二、本单元学生存在问题

1、从多条信息中如何准确选择与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2、同一个生活情境下,考察了学生能否准确地利用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可能在理解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复习中加以练习。

3、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同时对基础知识掌握理解不牢固,不充分,纯粹死读书,稍一变化就无法操作。

三、教师教学的得失反思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建立初步的排列和组织的数学意识。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一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二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四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下步教学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2、加强学生读题理解能力。从考试的整体状况来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变换各种题型,让学生会融会贯通。避免学的比较死。

3、进一步加强学生专心致志,细心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4.关注后进生的状况。反思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做好家校联系。

5、教师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下载9合同法(第九讲)要点及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9合同法(第九讲)要点及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九讲讲稿 人口问题

    第十一讲讲稿 人口问题 第一节 中国历代人口 一、历代人口数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项全国性和分政区户口统计数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6000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实施了第一......

    第九讲 抗日战争总结

    第九讲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中国各方反应 1931年爆发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命运。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而言,战争的结果影响......

    2018小升初第九讲(学案)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018小升初第九讲(学案) 一、背诵积累 秋词 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

    第九讲劳动合同终止

    第九讲 劳动合同终止(上)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第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第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第九讲如何开场如何结尾

    第九讲如何开场如何结尾精彩开场白的设计精彩的开场白,需要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引子。这个引子就像一个钩子,一开始就死死地钩住听众的心。引子可以是故事、幽默、事实,也可以是问......

    第九讲 汉乐府赏析

    第九讲汉乐府赏析——《悲歌》与《古歌》 一、古典诗歌的“悲”与“愁”: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诗为主流。抒情诗歌又多以写悲愁内容或情感为主。何以形成这种文学现象呢?原因或......

    第九讲 逻辑问题

    第9讲 逻辑问题 名侦探 原名工藤新一,帝丹高中二年极学生,被誉为“日本警察的救世主、平成年代的福尔摩斯”。名句:真相永远只有一个!(There is always just one truth!) 除去......

    4合同法(第四讲)要点及小结(共5则)

    合同法(第四讲)主要内容及小结第一节 合同订立是交易的第一步 一、承诺及构成要件: 1、定义:承诺的效力表现为要约人收到受要约人的承诺时,合同即成立,订立合同的过程结束,也称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