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省锡中初中部招生简章

时间:2019-05-13 02:3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锡省锡中初中部招生简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锡省锡中初中部招生简章》。

第一篇:无锡省锡中初中部招生简章

尊敬的学区居民:

我校2012年小学、初中招生工作即将开始,报名登记等具体事项如下:

一、报名登记时间:2012年5月2日——6月15日(节假日不休息)

二、报名登记地点:学校南门卫

三、报名登记应带材料要求:

1、房产证(原件和复印件);

2、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证明户口在学区内,是购房者本人子女就读;

3、独生子女证或其他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小区物业处开具的入住证明(证明已入住本学区)。

5、一张1寸或者2寸近照

四、报名登记及学校审核程序:

1、家长填写《学区生报名登记表》;

2、招生办教师审核有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如符合报名登记要求,招生办教师即在其《学区生报名登记表》上签名;

3、学校安排教师到材料符合报名登记要求的学生家中查看入住情况。如未入住,学校将取消其正式报名资格;如已入住,学校将通知其正式报名交费的具体时间。

【友情提醒】:

1、请不符合本校入学条件的学生及时去其它学校报名,以免错过入学报名时间。

2、报名登记过期不候,责任自负。

五、招生办咨询电话:***8

学校网址:

六、我校2012年学区范围:

(一)初中:

理想城市、绿地世纪城、百大春城、加州花园洋房、华厦清水湾、嘉利华府庄园、奥林匹克花园、金都花园、复地公园城、名园、赛维拉融域、百好锦园

(二)小学:

理想城市、绿地世纪城、百大春城、加州花园洋房、华厦清水湾、嘉利华府庄园、奥林匹克花园、金都花园、赛维拉融域、百好锦园

第二篇:无锡锡惠公园

在无锡市西郊,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锡惠公园把两山合成一园,内容丰富多彩,展现了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人文传说。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山峰高近330米。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又传秦大军曾在此埋锅烧饭时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语:“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汉时锡竭,因此此县名为无锡,谚称“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是九龙山龙头上的一颗明珠。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又是无锡城市的风景标志之一。

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几次游惠山,亲书“惠山寺”匾额,香火旺盛。主要游览点有唐宋经幢、金刚殿、雪花桥、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华门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朝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当时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后,回乡将此处开辟为园,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处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美。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尽头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倚栏观鱼。池北林木幽深处,八音涧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寻找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寄畅园与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园后,即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此建一国林,取名“谐趣园”。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质甘香重滑。我国古代著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唐宋以后,一些著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天下第二泉闻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竟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另外,锡山顶上的龙光塔、龙光寺,山底的龙光洞、愚公谷、九龙壁、动物园以及映山湖畔的阿炳墓,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在这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中,人们看到了江南文化的灿烂异彩。

第三篇:无锡锡惠公园导游词

无锡锡惠公园导游词

无锡锡惠公园导游词1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4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大殿廊柱上挂有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撰的对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调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重书。大殿背面,上悬“江南第一山”横匾,系我国名画家李可染所书,它为古殿平添了几分光彩。

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池是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开,恶门闭。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一脚,表示愿做善人。

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进二山门,请看古银杏树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横卧一石,名“听松石床”,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它是驰名全国的江南奇石之一。石块天然断裂形成,质地坚硬,一端翘起,宛如石床。唐高宗时著名书法家李阳冰应无锡县丞公孙罗之邀请同游惠山,特地篆写“听松”两字,刻于石床枕端,以示纪念,虽经1200多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床边原有两棵古松,毁于元末。

“听松石床”前的古树为银杏,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经历了600多年风霜。据说当时共种有18棵,象征佛门18罗汉,现仅存这一棵。此树高21 米,直径1.91米,为雄性银杏,只开花不结果,离地6米的树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树龄了,却结出了圆圆的果实。但在1982年,这棵雄性古银杏,居然也结出了7粒白果。古银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观”4个篆字,是清代无锡书法家邵涵初所写。意思是说人们在此可以“俯察古树之茂盛,仰观锡惠之秀色”。

【大同殿—竹炉山房】

大同殿,也叫大雄宝殿,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到清同治年间,大同殿及周围建筑被毁。后来在此旧址建造了一所树堂名“昭忠词”。前厅里壁上嵌有李鸿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词记》等两道石碑。请看这组洞堂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墙,梁枋、柱头、门楼都画栋雕梁。图案为戏文风景、花卉鸟兽等。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树堂建筑,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殿后天井中还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树龄。中秋时节,桂花飘香,使这座建筑显得更为清雅。

由大同殿出南边门,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这里原是惠山寺弥陀殿,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房前平台,檐廊古朴典雅,头门边两块磐陀石。正中匾额“竹炉山房”是1979年李苦禅重题。两旁柱上的对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为无锡书法家朱家驻题写。

相传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访惠山寺。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截为三,搭成竹炉,上架钵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朱元津品尝了竹炉上煮的茶,极为满意,赞扬性海是罗汉下凡、后来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并创建听松庵,退居庵内,品茗听松。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竹茶炉,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竹炉高不过一尺,外面用竹编织,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形似道家的乾坤壶,叩之有金石之声。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当时名画家王紴作画,学士王达题诗,合成《竹炉图卷》共四卷,使竹茶炉流芳于世。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曾任湖广提学副使的邹迪光重建弥陀寺时改名“竹炉山房”,专门在这里用竹炉煮茶招待四方宾客。后原炉多次被毁,康熙年间,无锡著名词人顾贞观在1684年重制了两只竹炉。竹炉山房也几经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1984年把乾隆诗碑移到山房门厅和廊下。正中一块正面刻的是乾隆1751年首次来无锡写的《咏惠泉》诗,背面刻着乾隆第四次来无锡时写的4首诗。东边一块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来无锡的诗句。

【“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漪澜堂—阿炳墓】

出竹炉山房南行,就是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带,林木茂盛,泉水丰富,自古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

,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导游词

“二泉”得名以来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唐代时无锡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长安。到宋徽宗时“二泉”水被列为贡品,“月进百坛”。苏东坡品饮“二泉”水后,赞称“色味两奇绝”。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六次南巡至无锡,每次必到“二泉”品茗,并吟诗题字。20世纪40年代,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驰名中外。

“天下第二泉”泉址于1954年进行了全面整修。1992年6月对“二泉”进一步清理疏浚。现在“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上、中、下三池。上池为八角形泉井,深1.94米,水质最好;中池深1米,正方形,紧靠上池,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池上的“二泉亭”,初建于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赵构到此巡游时特地下令建造的,并题有“源头活水”四字。亭顶装饰双龙戏珠。现在的亭子重建于清同治初年(豆862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泉水通过暗渠从港澜堂底流入下池。

漪澜堂位于二泉庭院正中,四周游廊环绕,游客们在此可小想品茗。苏东坡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的诗句。乾隆多次在此设御座品茗,堂前匾额是现代书法家费新我所书。大门柱上有苏东坡的诗:“雪萍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长8.6米,宽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开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称龙头),双爪前踞,龙颈弯突,张开大口,清泉白龙口倾注而出,构成“螭吻飞泉”胜景。石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最初采用无锡本地黄色阳山石雕凿而成,至今已有近5的历史,为“天下第二泉”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迹。池前一组太湖石,叠成观音立于鳌背像,世称“观音石”,右为龙女,左为善才。观音石下有一段铭文,落款“蕙岩”,说明这是原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蕙岩小筑”中的遗物,清乾隆年间才移到此地。

无锡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钩的墓,坐落在锡惠公园春申涧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边的山坡上,音乐台背后山头墓地林间,树立着这位民间音乐家的铜像。阿炳信道教,道名彦钧,无锡东亭人。生于1893年8月20日。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对民族乐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诣,后来双目失明,流落街头。直到解放后重获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灿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83年12月,迁葬于此。

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创作于1939年,是作者心声的流露及生活的写照。全曲由引子和6个阶段构成,是循环变奏的曲式结构。《二泉映月》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纷纷改编,成为一支誉满国际的名曲。

【愚公谷—春申涧—映山湖—惠山泥人一条街】

二泉东侧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净月住所,名“龙泉精舍”,是明代晚期极负盛名的我国四大私家园林之一。它是无锡人邹迪光在明万历年间建造的,占地约50亩,先后用十多年时间建成。国邹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为“愚公谷”。

现在的“愚公谷”于1958年重建,具有明代古典园林特色。“愚公谷”匾是1960年郭沫若题写的。人门向南,由长廊通向荷花池畔,廊k一轩二亭,轩名“荷轩”,由著名画家吴作人书额。轩前对联“得山水清气,极大地大观”,是当代山水画家邑人钱松岳于84岁时书写的。荷轩以南的泉亭,名“滤泉”。泉边枝峰阁有唐代古联:“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南边廊内的对联“老龙听法,顽石点头”,巧妙地写出了当年惠山寺高僧讲经,老龙也前来听法,使大同殿前听松石连连点头的情景,反映惠山寺高僧佛学的博大精深。由滤泉穿过小石桥,只见假山旁有一株古玉兰,树龄已达400多年。

游客们:现在我们前往参观惠山“金粟堂”西南的“春申涧”。春申涧又名“黄公涧”,现为无锡观瀑的景观,因战国时代楚国国相春申君黄歇曾率军在此饮马而得名。山涧前石牌坊,古拙雅致。洞中一块大石横卧,如中流低柱,使洞水分流而下。石上刻有“卧云”两字,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为纪念惠山寺住持圆显而题写的,卧云是圆显的号。涧边三角亭,名“卧云亭”。

顺春申涧东下,位于锡、惠两山之间的是映山湖,古时称“秦皇坞”。1958年这里开挖出1400平方米的湖面,清澈如镜的水面使锡、惠两山的景色融为一体,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风景更加美妙动人。湖畔周围精心种植乔木、灌木、花草。东面建有一石牌坊,题有“映山湖”匾额。牌坊对面,各位请看春申涧出口处的那块石头,上刻“翠螺”两字,形容锡惠山峰如少女的发会。

各位游客:锡惠公园的参观就到此为止,下面随我去观赏一下惠山直街,大家可以随意选购一些无锡的土特产“惠山泥人”。

无锡锡惠公园导游词2

在无锡市西郊,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锡惠公园把两山合成一园,内容丰富多彩,展现了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人文传说。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山峰高近330米。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又传秦大军曾在此埋锅烧饭时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语: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汉时锡竭,因此此县名为无锡,谚称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是九龙山龙头上的一颗明珠。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又是无锡城市的风景标志之一。

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几次游惠山,亲书惠山寺匾额,香火旺盛。主要游览点有唐宋经幢、金刚殿、雪花桥、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华门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朝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当时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后,回乡将此处开辟为园,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处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美。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尽头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倚栏观鱼。池北林木幽深处,八音涧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寻找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寄畅园与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园后,即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此建一国林,取名谐趣园。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质甘香重滑。我国古代著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唐宋以后,一些著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天下第二泉闻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竟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另外,锡山顶上的龙光塔、龙光寺,山底的龙光洞、愚公谷、九龙壁、动物园以及映山湖畔的阿炳墓,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在这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中,人们看到了江南文化的灿烂异彩。

第四篇:030 省锡中课堂评价3_31934539_113059594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档案

(一)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研究记事

2008年11月20日

经过与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科研机构多方沟通,共同旨趣聚焦于“以评价促进学习”领域,决定合作开展“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2008年12月23日

唐江澎校长带领我校名师发展共同体代表5人,前往华东师范大学,与崔允漷教授、胡惠闵教授,就“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进行了交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1月5日

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允漷先生,应邀到我校做了题为《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讲座。2009年1月9日—10日

我校开展三次选题沙龙活动,崔允漷、胡惠闵、周勇博士到我校指导选题。2009年1月17日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课题组向专家提交选题汇总表。2009年1月19日

崔允漷教授就汇总选题提出修改意见。2009年1月20日—2月25日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子课题组撰写并提交第一期课题研究方案。

校长视角

带着信念,我们启程

唐江澎

省锡中人有自己的信念:当我们试图改变教育教学现状时,变革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但变革必须有理论的引领,经过科学的探索。

这样的信念,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们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确立起来的。当时,我们面对的是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无序开设的实际。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曾竭尽全力来丰富课的种类,看到别的学校成功开出了什么课程,我们会仿效开设;发现教师有什么特长,也会鼓励他开发相应的课程。但是,为什么要开设这些课程?课程体现了一所学校怎样的教育追求?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回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保障自主开发出的课程具有基本的质量?我们无法回答,以我们的经验,甚至也无法提出这么一些显然体现着课程理论色彩的问题。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缺少理论的引领,自己无法突破经验的限囿。

在此背景下,学校尝试与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博士的团队合作。许多周末,崔博士的团队会从上海辗转来到无锡的乡间小镇,在简陋的学校招待所住下。那是实实在在沉下心来的研讨,这种研讨竟持续了三年之久。那时候,崔博士刚从海外归来,他的学术话语与我们的经验话语还有一定距离,探讨起来,有时候会同词异义,要求我们耐心倾听、相互转译以理解对方的语义。但就是在这样的交流、探讨与合作中,彼此才不断发现了对方的价值。对于实践工作者而言,发现并承认理论的价值,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我们指责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的时候,自有学者足不出斋、向壁擘画形成的虚空,但我们那种自疏、远离理论的畏惧感与骨子里轻视理论作用的价值观,是否也在拉大着这层隔膜!学者自有学者的专长,他们的学术背景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可以将我们面临的问题放臵在世界教育的背景下来探讨;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澄清我们的思路,让我们准确地判定我在哪里、我要去何方;但是,学者专家并非锦囊在握的仙人,会抛给我们一个个阿里阿德涅线团,导引着实践者走出现实的迷宫。他们会是有智慧的同路人,与我们共同披荆斩棘,探寻前方的路。

就是在共同的探索中,校本课程,这个西方的舶来概念有了中国化的操作样式。我们所形成的校本课程开发流程、技术规范等等文件,影响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我们改变了省锡中的课程,让学生个性的生长有了肥沃的土壤;我们发展了教师,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技术在实践中提升;更重要的是,省锡中人确立了理论引领、科学探索能够改变现状的信念,这是我们进行今天乃至今后教育改革的认识基础、精神财富和实践指针。

后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又遇到了诸多问题。强调学生研究的自主性,又如何防止研究的随意性?教给学生基本的研究规范,又如何避免学院化的教条扼杀研究的热望?研究性学习的师资从哪里来?常态化的课程又怎样管理?如何评价合作状态下的学生学业成就?有了上一次成功的探索,我们便坚定信念:在理论的引领下,科学探索。又是三年,三年间我们约定:不遗失一次会议、活动的记录;不发表一篇阶段性成果报告;不接受采访、报道。2003年,当我们探索了4种开发模式,解决了我们遇到的问题时,我才在全国的一次研讨会上讲了省锡中的探索。钟启泉先生以少有的激动评价:锡山高中的经验,是真实践中产生的真经验。此后,我们便重新翻出那一页不缺的记录,回望三年间的争论、探索,用纪实的笔风,尽量如实地复原我们的心路、我们的挫败、我们的失误与我们的感悟,主要不是想告诉别人我们怎样做,而是要述说我们一路如何走来。所有的故事都在崔允漷博士主编的“研究性学习案例”丛书中,我们的一本名为《有效,无限的探寻》。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较之校本课程,我们更多一些研究的理性自觉与规范意识,为我们今天的探索奠定了方法、技术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视着主阵地上的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在外围战场突破阻碍、节节进展的时候,多年累积的改革经验与实践智慧已经使我们拥有了逼近主阵地的底气,但我们仍然面临着主攻路径的选择问题。

在路径的选择上,我们太过慎重了;有时候甚至显得有些逡巡不前,因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毕竟不能有风险和闪失。于是,在高中新课程来临的时候,我们许许多多的课堂一仍旧贯,学生的讲义更多了,负担更重了,教师的压力更大了,生活更累了。每一年,虽然我们都能拿出一串足以让人羡慕的数据,但每一个数据之下都有诉不尽的感慨:难道课堂教学就没有别的出路吗?我们的学生难道就不能学得更轻松些吗?我们的老师难道就不能教得更有效些吗?除了苦拼,我们真就不能考得更满意些吗?

我不大相信简单的形式性变化会促使课堂的变革,比如学生是秧田式排坐还是茶馆式围坐,教师是多讲一点还是少讲一些,上课是用的教案还是学案,这些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最紧要的是看教学是否有效,看学生历经了不论何种形式的课堂学习之后是否发生了切切实实的转变。

如何使我们的教师从关注教的行为转向关注学生学习后的变化,似乎是改变我们的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切入点。我们的探索从此开始,太多的巧合,又是一个三年。三年间,我们尝试改变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要求老师站立于学习者的角度,选用外部行为动词,陈说学生学习后的变化;要求老师用“是在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吗?你如何检测、观察这种变化?”不断追问,澄清教学目标。实践使我们确信,明晰的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正如一次45分钟的旅行,假如出发前不明确45分钟后前方的站点,那只能是闲庭信步式漫游。

有了目标,又如何保证教学进程中航线不曾偏离,如何评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集中探索“目标导引教学”的课题。恰在此时,崔允漷博士在另一些地方开展了专业化的听评课研究,课堂观察有了实践操作层面的进展,我们只取一瓢,借鉴课堂观察的技术方式来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这些变革都使得课堂发生了变化,都富有成效,但都还没有系统地、全面地、根本性地

变革我们现有的课堂;而且随着探索的深入,思考的深入,面临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明晰地呈现出来:不基于课程标准,如何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何建构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如果评价的指向集中于学习的结果,那对于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又有多大的益处?与崔博士等又有多次的交流、探讨,话题也越来越集中到一个关键词上:评价,为了促进学习的评价。

新一轮的合作探讨开始了,省锡中的老师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个坚信理论引领、科学探索会改变现状的团队,一个有十余年与理论工作者合作探究经验的团队应该能够走出一条新路。我最基本的想法是,进入主阵地实质性领域,基于课程标准建构从模块到课时的教学目标体系、评价体系,让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明晰的指向、确定的标准,让教学行为与策略的改进有明确的依据。我知道前方是一望无尽的遥途,行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本来与崔博士约好,准备再埋头探索几年,刘坚老师却有新的想法,无妨在我们跋涉前行的时候,架一台摄像机于我们的身后,记录下我们的一路足迹,让更多的人也同行探路。每次与刘坚老师晤谈,那种新课程改革点火者的激情总能燃起我的热望,这一次也不例外。于是,我应允将原本封存的进程档案展示出来;但我依旧要申明,其实我们刚刚启程。也许我们最终到达的站点并不是理想的境地,但我们探索前行的路径一定会昭示应有的价值。

实况剪辑

课堂评价研究,原来别有一番天地

对于锡山高中来说,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这段时间,“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成为许多老师口中所说、脑中所想、心中所思的一个话题。什么是评价?什么是评价范式的变革?什么是为了学习的评价?什么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这些问题都源于学校新一轮的探索课题。

聆听讲座,走进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2009年1月5日下午,天气有些阴冷,但在锡山高中的学术报告大厅里,济济一堂的老师却满怀热情地期待着崔老师的学术讲座。“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亮明主题后,崔老师以“一位初一学生对分数的感受”这则故事轻松开讲,继而提出一个深刻而严肃的问题:我们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吗?崔老师在他的讲座中,不时提出一些让老师们眼前一亮的话题:“评价不仅仅是证明学生当前拥有什么,更重要是让学生知道一次考试与后续学习的关系,今后努力的方向,使得后续学习表现得更好”; “促进学习与关于学习是两种评估范式”;“ 促进学习评估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 促进学习评估的行动框架”;“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估”……一系列有关“以评价促进学习”的可资探究的问题跳到老师们面前,不断激发着老师们对自己的日常教学以及评价行为进行思考,课前的学情调查,课堂提问,课后练习,这些都是评价吗?怎样做才是促进学习的评价?

讲座助燃了研究的热望。会后不几天,近40位骨干老师自愿组织研究团队,期望选择一个子课题深入研究。在核心团队的带动下,又有100余名教师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一个空前庞大的课题团队在锡山高中形成。但是,在这片待开垦的肥沃之地上,如何开垦?种植什么?收获什么?“以评价促进学习”课题的“金种子”在哪里?是从专家那里直接拿来,还是基于学校和自身现实生成?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在锡山高中激荡成冬日里一派火样激情。

实际上,整个冬天,锡山高中的课题团队主要成员都在关注由崔老师和他的团队撰写的一本书——《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这本书的许多内容如“处在十字路口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含义、模式;基于标准的命题,基于标准的表现性评价、评分规则”等都曾经让锡山高中的教师们深有触动。崔老师的一堂讲座,让我们把先前的思考与眼下的触动接合在了一起:目前的哪些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改进?能否找到一个切入口进入到这个全新的领域中去呢?

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评价素养?诸多问题与困惑使坐到一起的讨论与交流成了必然的选择,而大家对崔老师等专家的专业指导需求则上升为一种真切的盼望。

头脑风暴,亮出你的观点来

2009年1月9日晚7:30,天气很冷,崔老师带领的专家团队还在赶来无锡的路上,在锡山高中的一号会议室里,选题沙龙已经开始了,大家把积累了几天的思考很快写在了墙上的白纸上,讨论开始,争论也开始,大家运用头脑风暴在写就的白纸上涂了写,写了涂。一个多小时过去,在等待崔老师等专家的过程中,“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的发展性评价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情境评价功能研究”、“基于标准的科学探究的有效评价研究”等40余个“课题”已经出炉,墙上的十几张大白纸已经写满。但是,大家都明白,这些课题还远没有澄清,一直有老师在问我:“崔老师什么时候到呀?”

晚上9点多,崔老师、胡惠闵老师和周勇老师来到了现场。明亮的灯光,热情的掌声,温暖的空气,当然还有比较呛人的烟味,迎接着崔老师和专家们。进入会议室的专家们也被我们的选题热情所感染,连水都没喝,崔老师就拿起笔,热情而又严谨地开始在白纸上逐一点评选题,中间漏掉一个课题,马上有老师说:“崔老师,别忘了我的,点评一下。”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从关键词的规范表述到问题的现实价值,一遍下来,几乎“全军覆没”。

胡老师以她特有的理性和从容,微笑着帮我们把热血澎湃的感觉降了降温,她说:“我们感受到了锡山高中老师的研究热情,很感动,但我们还需要再冷静下来仔细地思考。第一,课题如何产生?课题应该从问题产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反映出自己的困惑。第二,时刻围绕“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这一领域,要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要研究基于评价的学习支持以及教学改进……”

专家的指点,同伴的互砺,自己的思考,还是没有让我们立刻就清醒自己的选择,已经晚上10点多了,唐江澎校长只好说:“今天到此结束,回去思考课题的表述,明天上午7:30,继续进行选题沙龙。”

1月10日一大早,老师们早早来到会议室,崔老师继续根据昨天老师们在选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再次让我们站稳研究的脚跟,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偏离“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价值取向,注意“研究图示”的建立,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规范研究方案的撰写。胡老师耐心地逐个为每个课题“瘦身”。周勇博士则以自己的研究经验再次善意地提醒大家:“我从来都不敢做有两个以上关键词的课题,因为研究工作量太大,而且可能会表达不清楚……”唐校长再次帮助老师们集中提升选题研究的学术思考:选题要分三步走,想情境,对选题进行价值判断,情境生成问题,把问题变成课题。课题的选择,价值是关键,结构是重点,规范表述是技术。老师们的研究头绪似乎已经理清了,趁着思考的热度,当天晚上7:30,大家再次聚在一起,对课题本身再行探讨,最终形成二十几个课题合作团队,大家基本上能够从课题的价值、课题的概念、研究的内容等几个方面澄清了自己的问题。

选题感受,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选题的过程对大家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别样的挑战。数学教研组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杨志文老师在回顾这次选题过程时说到,数学组在第一次选题中提出了五个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阶段性考试命题的研究”。崔老师指出前三个课题研究的范围太大,指向不明确;后两个课题研究的问题没有新意,早就被人研究过了。我们认真记下了崔教授的点评,并一致认为一定要选真课题,做真学问,搞真研究。在第二次选题沙龙活动中,我们选择了三个课题,“高中数学必修内容课程目标分解与评价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方式的研究”,“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崔老师建议我们集中精力搞好一个课题。第三次选题,大家认为现在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只有模块课程目标,《教学参考》中也只有单元教学目标,没有课时目标,而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是这一

课时教与学的航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安排的依据,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必须明确和细化。对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的学习要有科学的、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案(包括表现性评价和测试评价)。这一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数学课教学就可实现教师教得轻松一些,学生学得愉快一些,数学成绩能提高一些的理想状态。为此,我们最后将课题锁定为“高中数学必修1、4模块课程目标分解与评价研究”。

2009年1月17日,锡山高中最终确定了27个子课题,当我们把课题发给崔老师后,崔老师很快作了较为肯定的回答,“看得见进步很快,有希望!”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才刚刚起步,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要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深入地探究下去,正如崔老师所说,“探究”正是教学工作的本质。

(执笔人:佟柠)

第五篇:2013年省锡中五四班笔试试题

2013年省锡中五四班笔试试题

语文:语文主要是平常积累和一篇文言文,积累古诗,这一届写的是描写西湖,扬州,泰山等的古诗句,文言文是刻舟求剑的故事让你写感悟,然后是阅读,不难,作文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个镜头》

1、关于扬州的诗句,关于西湖的诗句,关于黄河的诗句,关于泰山的诗句。

2、看拼音写汉字,其中有一个是博大精深。

3、一篇文言文,要写出题目,答案是刻舟求剑。

4、作文:《生活中难忘的一个镜头》

5、选择题:下面对联对的是:A国富家富城乡富,山新水新岁月新B山新水新岁月新,国富家富城乡富 C家富国富城乡富,水新山新岁月新 D水新山新岁月新,家富国富城乡富。

数学:

数学很活,奥数班上的题目都没考到,主要是圆的周长,相当于找规律,其他都是杂体,主要还是在图形方面,应用题是一道行程,一道生活实际,考的是给你三个方案,选哪个最便宜,蛮难的,数据都不直接告诉你的。

数学有三大题型:填空(20题)、探索与发现(2或3题)、应用题(4题)。

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两车又继续按原方向开3小时,这时,甲车离B地还剩135千米,乙车离A地还剩165千米,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是750千米

2、填空有一题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4,这两数的和有()种不同的可能。

3、探索与发现有一题是一个圆环,外圆半径10米,内圆半径7米,问外圆周长比内圆周长长多少。

4、汽车左右轮相距2.5米,沿一个圆开车,开完一圈时,靠外的轮子比靠内的轮子多行多少米。

5、填空:我发现了,外轮半径比内轮半径多n米,那么,外圆周长比内圆周长多()米。英语

英语难在连词成句,还有翻译,然后阅读也很难,靠平时积累和理解能力。

1、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打一句谚语,答案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2、英译中 I'm a green hand.3、英汉互译:那些大嘴巴的美国人

4、一篇首字母填空

5、一篇阅读理解

6、改错题:Whatisbetweenthedesk?There is a cat.

下载无锡省锡中初中部招生简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锡省锡中初中部招生简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