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下我们如何开展民政工作
新时期下我们如何开展民政工作
民政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特别关心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其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办法,以适应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政工作始终都是政府为老百姓服务的窗口,当前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民政工作所涉及的服务对象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工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从事民政工作的民政协管员工作思维要越来越宽,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越来越强,服务态度越来越好,以便在新形势下更好的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服好务。
作为一名民政协管员,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民政工作?考察民政的历史,所谓“民政”就是涉及“民”的政务,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解释是:政府处理的有关人民群众的行政事务,包括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和优抚安置等内容。民政工作就是“解决民生问题,规范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责主要就体现在四个方面。在保障民生方面,主要是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等;在发展民主发面,主要是指导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在服务国防方面,主要是军人优待、抚恤、安置和拥军优属等;在服务社会方面,主要是社团管理,婚姻、殡葬、儿童收养和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等。因此,也可以说民政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来举几个例子说,比如救灾救济,救灾救济工作是民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的新时期下,如何搞好这项工作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因为它涉及的面越来越宽、人员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民政协管员从思想上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工作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态度上要以城诚心、爱心关爱每一位需要救助的对象。再有要掌握、吃透国家的各项政策,做到因户因人而宜。我们要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分类救助力度,逐步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要加快建立低保对象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规范低保申请、审核、审批等程序,做到不漏报、不错报。还要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灾民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住房、教育、司法救助衔接配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们在低保问题上要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救穷不救懒”,实行透明管理、阳光作业,健全社
会救助体系,规范各种制度,使救灾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再比如就是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和谐,促进“三个文明”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建设之一是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提高社会全体人员的政治素质,同时提高文化素质,社区管理者要全方位的提高管理素质,必须从自身建设抓起。另外要提高服务意识,首先及时发现社区居民想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强化一站式服务。二是要从社区治安入手,这是社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要组织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品位。四是要抓好环境建设,从绿化、硬化、美化等方面入手,给社区居民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五是加强社区养老方面的服务,加强老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保障,二是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籍。还要对贫困老人进行社会救助,使社区的整体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推进和提升。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政府的民政工作,它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上的全体公民,尤其是那些困难弱势群体,像城乡的低保家庭,城市的“三无”老人和农村的“五保”老人,城市孤儿,边缘困难人群,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等。在当前的新时期下,政府的职能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发生转变,所以我们从思想上应该更加关心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替他们分忧,帮他们解困,让他们也能充分享受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创造的社会福利。
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政是为民之政,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民政工作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繁重,地位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改善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强调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为民是民政工作的第一要务。重视民生问题,是党中央给民政工作的发展以极好机遇和强劲的动力。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既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民政的神圣职责,也是与时俱进做好民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下民政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做好新时期的民政工作,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是一名刚刚从大学校园里毕业的90后“愤青”,非常荣幸能成为一名民政协管员,获得宝贵的在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机会。经过区民政局为期两天的工作培训,自己也由刚开始对民政工作的一知半解到现在慢慢了解到了民政工作的大体内容。当然,我自己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民政协管员的工作也任重而道远。不过,我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去做好这件工作。在这个新的岗位上,我要虚心的向自己的领导和周围的同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工作中不断地汲取别人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今后到社区服务的日子里,我要特别关心最困难的人,要了解并掌握自己社区里困难家庭的情况,要多上门调查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经常到困难群众家里走走,勤于发现和解决困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带给他们的温暖。在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认认真真的做好领导交代的每一项事务,敢当孺子牛,把民政工作当成一辈子的事业的事业。另外,还要把社区居民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急人之所急,着重理解、关心每一个社区居民,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遇事不急躁绝不“忽悠”他们,敷衍了事。
我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自己能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民政协管员,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社会,在工作中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在生活上能够和社区居民形成鱼水关系,能够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同时,这段社区基层工作经历,也将会成为我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让我以后能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如何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
如何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
民政工作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全党开展工作的具体要求,也回答了新时期民政工作为了谁的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一是要端正工作态度。民政工作是与广大群众接触最广泛的工作,愿不愿意做群众工作,是否真心实意做群众工作,直接影响民政工作的成效。真心做群众工作就要主动去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经常深入到群众需要的地方问寒问暖,到有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具体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上,就是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仔细研究解决反映的问题,实实在在为退役士兵搞好服务。
二是要发自内心热爱工作。群众工作的核心是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做群众工作要发自内心,发自内心才会有真感情。党员干部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带着感情去对待群众,带着真情去倾听群众,带着耐心去化解矛盾,就一定能用真情赢得民心。作为一名军队转业干部,就是要把对部队的感情落实到为退役士兵服务的工作上,做到思想上尊重退役士兵、感情上贴近退役士兵、工作上依靠退役士兵,认真了解退役士兵的所思、所想、所盼,时刻注意倾听退役士兵的呼声、反映退役士兵的意愿,带着感情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始终把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是要遵章守纪干好工作。遵章守纪,是全体党员坚定政治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时代所需,是树立和坚持正确权力观的生动体现,更是为政做人的第一底线。作为共产党的干部,无论职务大小,都遵章守纪、廉洁自律,这是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约束监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无论是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补助金的审核发放,还是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档案考核计分排名、岗位分配选择等等,都是关系退役士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因此,只有严把底线、谨慎细致,严守规定、秉公办事,才能把工作干好,把退役士兵服务好。
第三篇:新时期民政工作概论
新时期民政工作概论
党的十七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改善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强调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为民是民政工作的第一要务。重视民生问题,是党中央给民政工作的发展以极好机遇和强劲的动力。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既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民政的神圣职责,也是与时俱进做好民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民政工作如何为民,我们要在思想上有一个新解放,观念上有一个新变革,思路上有一个新拓展,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来研究和推动民政事业。笔者认为,新时期新阶段民政工作必须做到三同三落实。
一、要把“同谋”落实在思想建设上
同谋,是党和群众的主动共谋,发动群众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谋划生存发展,民族振兴之良策。同谋是解决党与群众能否在思想上形成统一的问题。民政工作实质上就是党和政府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民政部门怎样才能解决好民生问题,切实履行职责,一是在思想上要情系民生,对“三个群体”的群众要有深厚的爱,真挚的情;二是在理念上要牢牢坚
1持为民。民政是构建和谐的基础。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既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民政的神圣职责,也是与时俱进做好民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者一定要认清新时期民政工作的立足点,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突出“为民”这根主线,坚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全局。同谋,体现着党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关系,是民政工作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民政工作与政府发展大局的关联度和融合度日益增高,民政工作承担的重要责任已融入全局、服务全局,在融入中服务、融入中发展。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党实现新世纪新征途上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保证,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现实要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早在距今1360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一辩证的论断,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淡化或忘却同人民群众的骨肉联系吗?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从民政人担负的历史重任的角度,从加大文明建设的力度,从加强思想教育的深度,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政工作的职责所在。民政人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救灾救济,还是城乡低保或优抚安置等工作,民政工作者面对的都是困难群体,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要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要把“同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同建”,就是在同谋的基础上,谋定而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将我们阶段性的工作规划与群众的愿望,切身的利益紧密结合,强本固基,锐意进取,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同建,是从民意,实现同谋的具体体现,是党与人民群众一同创造建设的过程,只有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支持和保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我们改革发展的事业中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得以更好的贯彻执行,才能使我们的建设取得预期的效果。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集中精力解决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社会普遍关心,群众热切盼望的、最急需的民生问题,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又好又快地把民生方面的问题解决好。
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职能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现阶段,民政工作主要是运用社会和行政的手段,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制度为重点,编织好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广大的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农村受灾群众、城乡社会
困难户以及孤老残幼等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和服务,增强他们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调节人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文明进步。以推进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社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我们民政工作的重心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希望在基层。我们的社会接触面、群众接触面比其他单位都要宽,直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机会也比其他单位多。但是,我这并不能说明我们为人民服务就全心全意了,就真心实意了,“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个宗旨,真正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救济救灾、基层政权建设、社区服务及巩固、发展规范城乡低保等实际工作中漂漂亮亮地干出几件实事来,干出几件好事来,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欢迎不欢迎,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处处为民着想,时时与民方便,使之真正成为“为民之政”。
三、要把“同发展”落实到民政事业的进取上
通过同谋、同建,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要实现共同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更好地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核心职责,更好地发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作用,不是依靠哪一个部门就可实现,它需要
增强加大工作的开放度,透明度和全民的参与度。
新的历史时期,民政工作无论是在党和政府的全局工作中,还是在推进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中已显得十分重要,要更加有效地发挥好民政部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的作用,创造民政工作新的发展空间,搭建展示民政职能的平台,引导民政事业进入新的境地。“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只有抓住机遇,增强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落实到民政工作的各个方面,树立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在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打牢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体系,编织好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努力做到决策民主化,服务多样化,手段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就能由救济型、福利型向综合型转变。
民政工作的社会性、多元性和群众性,促成了新时期民政事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影响范围大。享誉“小政府”的民政部门,在新形势下,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自觉地从传统工作方式的框框中跳出来,将民政工作置于整个社会的大发展环境之中,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使广大群众感受到民政工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是代表党和政府为民排忧解难的。
一个以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
步为基本目标,以推进民政工作法制化、民政事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网络化、工作手段信息化的现代民政,需要我们新一代民政人,树立大手笔、大事业、大发展的思想,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牢固的军民团结、广泛的基层民主、优质的社会服务、规范的社会管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大展现代民政的雄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民政工作要以情系民生为境界,关注民生为已任,保障民生为天职,改善民生为追求,解决民生为目的,努力实现十七大所提出的“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联系实际,用十七大精神统领民政工作,推动各项民政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新时期下开展工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时期下开展工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工会是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群众组织,是党和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建设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如何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求真务实,全面创新,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下面,就对工会工作谈以下几点建议。
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员工,认真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和组织员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努力做到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培训者,先进企业文化的促进者。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动员和组织员工积极投身企业改革,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们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是我们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与行政和党组织等部门积极配合,加强对学习的组织与领导。二是要创新学习形式,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三是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抓住精髓,全面领会精神实质,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现代化企业上来。四是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人们干事业的企业氛围。组织和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二、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在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也是企务公开的有效载体。十六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当前,企业改革创新阶段,原有的各种利益关系难免出现磨擦,越是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越是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真正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要深入开展企务公开,让员工明白企业在经营、建设、发展中的战略目标,知道企业在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生活福利、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程序和内容,使员工在源头上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三、坚持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工会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要围绕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把工会工作与实现企业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大力表彰和奖励在劳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针对企业员工业务素质状况,积极开展技术比武活动,使广大员工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热潮,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四、切实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促进劳动关系的各谐和企业稳定。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工会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各种用工制度并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中,积极提出建议,在维护企业稳定中发挥作用。
五、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工会组织要把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高队伍素质,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加强学习。要继续抓好职工教育,办好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学习班。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素质,要鼓励员工开展技术协作、技术革新、发展创造,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条件。
六、关心职工生活,努力为广大职工特别是特困职工办实事。
工会要在维护企业发展,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把竭诚为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维护职工总体利益的同时,切实维护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真正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工会干部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困难职工中去。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七、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
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关心职工身心健康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工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组织开展“健康伴我行”活动,让更多的员工运动起来,提倡每个员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1—2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在工作之余坚持锻炼。工会组织要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组织员工开展多样的体育比赛、文化娱乐活动,使身心得以休息和调整,使身体素质得以提高,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八、切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切实加强学习,工会干部对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应做到比员工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只有这样才能组织和领导好员工的深入学习与贯彻。工会干部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关政策的学习,吃透精神,准确把握和运用。二是要提高调查研究
能力。工会工作的着力点应面向基层,服务企业发展、稳定的大局。工会干部要针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培养工会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会干部工作水平。三是要做好工会工作机构的建立健全和工会干部的选配工作加强对年轻干部和新任干部的培养和考核。四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会工作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做好工会信息工作,当前要在畅通工会信息渠道,规范工会信息工作程序,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
电解二车间王来生
20070625
第五篇: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社会充满活力,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大局稳定,社会管理有序。新时期民政工作主要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关系密切,作用重大。
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其基本特征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六方面:
1.和谐社会是富裕的社会,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贫穷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俗语说:“穷则思变”,“变”,从客观上就带来了不和谐。只有从经济上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大家开开心心,安居乐业,这样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的社会。
2.和谐社会是活力的社会,即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由于社会开放公平竞争,为绝大多数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破除了束缚人的创造活力和向前发展的各种障碍。例如逐步清除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的制度性的限制,使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的机会,从而减少不满和对立情绪。另一方面,严禁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大力反腐倡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这就激发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更大积极性。
3.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即兼顾各阶层利益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社会分配格局。例如:就业面的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不断缩小,国家加大落后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财税政策,调节各阶层收入,遏制两极分化。另一方面,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一些地方贫困弱势群体既能吃上饭又能看得起病,既能养活孩子又能供得起孩子上学,从而避免绝对贫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4.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即制度完善、管理有序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与法治,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切实保障其民主权利。同时,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和谐社会是太平的社会,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安全感的社会。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26年来,人们生活富裕了,总希望天下太平,希望过上没有天灾人祸的安全日子。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要加快维护社会稳定机制建设,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
6.和谐社会是自我调整和不断自我完善的社会,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的社会。目前,中央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就是对前几次在“三农”问题上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正是这个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使整个社会更加平等,更加和谐。
二、新时期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民政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这表明民政工作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维护稳定、改革创新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新时期民政工作范围广,接触面大,是社会性、政策性和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做好民政工作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实践证明:没有政府主导,民政工作就寸步难行;没有部门配合,民政工作就步履维艰;没有社会参与,民政工作就缺乏活力;没有和谐社会,民政工作就难以开展。二是新时期民政工作又是做人的工作,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民政部门的责任,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宗旨,由于民政工作重心在基层,根基在群众。因此,我们民政工作时时事事体现着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如果民政工作做好了,就能够进一步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目前,我们民政部门最重要的是靠政府主导,做好民政工作;靠部门配合,推动民政工作;靠社会参与,搞活民政工作;靠和谐社会,发展民政事业。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给新时期民政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民政工作在各级政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职责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作用更加突出,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四是新时期民政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由于民政部门的基本职能是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在所有的民政工作中,都要始终突出为民、利民的人本思
想,坚持为民、利民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好标准。因此,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有着密切关系。
三、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1.进一步提高民政开拓创新的能力。要使民政工作紧跟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扎实推向前进,就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提高民政开拓创新能力。既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又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强服务本领。新时期民政工作涉及面广,难点多、矛盾多,这是客观事实。我们要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抓住本质,把握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是个大课堂,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特点、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要善于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学习、思考、实践,进一步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民政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民政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既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也是规范民政干部行为和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提高民政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增强法制意识。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自觉在思想上确定不违规、不逾制的观念,公正、平等对待工作对象,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二是抓好建章立制。法律法规是为民施政的根本依据,也是推动民政工作的重要手段。提高民政依法行政的能力,还必须建立健全民政工作规章制度,以完善的制度管人、管事。三是严格依法行政。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各项行政行为,权责统一,既不能失职又不能越权;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需赔偿并接受法律惩处。
3.进一步提高民政综合协调能力。民政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一项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不仅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多个领域,而且开展一项工作难免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综合协调是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必备的重要能力。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一是增强大局意识。大局就是全局,就是发展趋势。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要从大局出发,整合力量,相互协作,推动工作的完成。二是善处各方关系。善于与协调的各方求同存异是协调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尤其是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如涉及到群众利益时,要避免“与民争利”。三是善用协调机制。目前,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需要,民政工作已建立了两个工作机制,即:“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分级实施、各负其责、上下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前者是对整体民政工作而言,后者是对民政系统而言。在新形势下,根据工作需要,还建立了一些由民政部门牵头,或民政部门参与的协调机构,这些协调机构,进一步增强了开展民政工作的合力。
4.进一步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民政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民”。做群众工作是民政部门的天职,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民政干部的本领。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是丰富“为民”情感。胡锦涛同志强调“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做好“为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民政工作者要铭记于心、化为行动,做到“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愁,急民之所难,办民之所需”,“体察民情,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厚待群众”,培养“为民”的职业情感。二是躬行“为民”实践。群众观点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是民政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权益的代言人、维护人。
5.进一步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的能力。民政干部职工队伍是实施民政工作的主体,如果主体能力不强,其他各种能力的提高也就无所依托。因此,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抓班子建设,凝聚人心,培养和发扬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是抓好班子。班子是一个单位的“灵魂、支柱”,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抓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成员思想境界和领导水平是关键。同时,还要加强班子成员团结,树立科学发展观,使班子成为团结协作、作风优良、务实高效、勤政廉洁、与时俱进的领导集体。二是凝聚人心。凝聚人心要靠事业,事业蕴涵理想和目标。要靠感情,赋予真挚感情,可以营造和谐,形成干事业的氛围。要靠机制,建立选人用人机制,使大家心齐,气顺、劲足、心情舒畅。三是培养和发扬好的作风。作风正、事业兴。我们民政部门要牢记“二个务必”,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观点,用典型引导、示范服务的方法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