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农田水利的档案管理

时间:2019-05-12 02:0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下农田水利的档案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下农田水利的档案管理》。

第一篇:新时期下农田水利的档案管理

新时期下农田水利的档案管理

摘 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服务于灌溉农业的人造工程或设施,也是一种生产资料,具有一般建设工程的自然属性,这也决定了它具备了一般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其资料进行档案管理。本文就具体工程概况,对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资料收集、分类、整编和验收等方面出发,更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档案

档案是珍贵的文献,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带着特有历史的印记,而水利工程档案,既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又是竣工运行为工程维保的重要依据。我国是农业大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发展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对于农业建设投入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目前作为农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建设项目,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小型农业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不可小觑,其档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1.工程概况

2009―2011年的3年间,某市实施了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共投入资金7645.2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840万元,省财政3154万元,地方财政及自筹2651.24万元,共完成山塘综合整治84座,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1处813.6万平方米,改造灌区20处,衬砌渠道115.525km,工程分布在全市18个乡镇。

2.工程档案管理状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形式多样,规模等级小,参建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和人员专业素质各有不同,导致与工程同步形成的工程资料也具有体量大、专业性强、内容繁多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工程档案整理中发现档案分类难度大,档号编制繁琐,经综合归纳整理,其档案管理情况为:

1)规范建立工程档案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程档案缺乏编制经验,承建方档案编制和管理制度不规范,对工程档案工作缺乏重视,并且工程完工以后,工程资料的整理汇编交接不及时,造成工程竣工档案专项验收和竣工验收滞后的现象,在工程开工前夕,项目法人便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工分片配置水利工程技?g人员,组织各参建单位参加工程资料档案培训,规范水利工程资料的编制和项目档案的分类,要求各参建单位按照要求定岗定员,落实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发放档案整编指导书籍,规范工作流程。

2)建立工程档案管理创新模式。针对该工程复杂性、散布性、小型化的特点,特对该工程实施纵向与横向的档案管理创新模式。纵向由该工程的业主单位针对各个标段的档案管理水平进行档案整编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并不定期组织现场资料检查,落实承建单位的档案编制及管理责任,做到有稳定的档案管理队伍,使得工程档案资料的质量达到规范要求。横向由业主单位联系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特别是在档案分类和档号编制上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完善工程档案管理模式。

3)加强工程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档案收集整理归档职责,落实到单位专人专岗,配置具备一定水利工程业务管理经验的人员,按照档案整理归档流程,在编制档案前制定项目档案分类大纲,按统一制定的项目档案分类编号体系进行档号编制,并建立分类管理台帐同步收集和归档各类工程资料,保证工程档案资料收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业主单位等管理部门要落实专人定期检查参建单位的工程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情况,并设立节点控制,在工程分部工程验收节点对基础资料进行系统地梳理,如存在资料不完整、签字不全或原始资料缺失等影响档案归档的情况,不予验收,特别是涉及隐蔽工程验收相关的质量评定资料、原始测量数据和竣工图等,是每次节点检查的重点。另外,根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工程款支付方式,可以与进度工程款项支付进行挂钩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过程中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档案与工程进度的同步控制。

3.档案资料收集整理

1)项目前期(含建设管理)类项。目前是指业主单位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包括项目建设方案、计划及资金文件、上级部门往来函件、审查审批文件、合同协议文件、绩效评价、开工报告、施工过程往来函件及设计、监理、代理等招(投)标资料。

2)年度标段类。年度标段类主要为该标段审计报告、施工合同及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

3)项目建设类。项目建设类主要是每个子项目实施方案、完工鉴定书、产权移交证书、图纸(包括地形图、施工图、设计变更资料、竣工图)及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含工程结算)。按照工作内容不同,分别由项目法人和施工单位完成。施工档案资料工程由各施工单位负责,按照统一要求,统一编号形成施工类档案。地形图、施工图、设计变更资料、竣工图为方便查阅,合并成一卷。

4)监理类。监理类主要为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包括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日记、监理月报、会议纪要、监理工程师联系单、监理大事记、施工单位质量抽检资料以及施工相关技术资料等,经过收集整理形成监理类档案,由监理单位按照统一要求,统一编号形成施工类档案。

5)验收类。验收类主要包括年度验收和项目总体验收的有关资料。资料档案主要内容为工程验收申请报告、年度验收报告、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总结(含年度总结)、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水土保持验收意见、年度工程设计工作报告、年度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年度工程质量评价意见、工程档案自查报告及验收意见、竣工审计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含年度决算报告)等,档案整理将在工作完成以后进行。工程施工管理报告归并在各施工单位的项目竣工资料(在项目建设类)中。

4.档案资料分类

1)分类依据。档案资料的分类依据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以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水利工程档案编制办法》。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电大学籍档案管理

浅谈新时期电大学籍档案管理 何荣泉

韶关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韶关

512026 摘要:学籍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和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在新时期中央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实践中,必须增强档案意识,使电大学籍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与管理质量。

关键词:电大学籍档案;管理;档案意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兴起,电大的学生类型和专业数量逐年增加,建立完善的学员学籍档案,是电大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开放教育试点教务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更是保证电大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它有别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成人高校或网络学院、自学考试,所以电大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从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出发,不能搬用或套用现成的管理方式、方法。尤其1999年中央电大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各级电大在校生人数、专科和本科专业数量,办学规模快速增长,这对电大的学籍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进一步做好电大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保证电大教育质量,维护电大良好的办学声誉,全面实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做到严格、严密、严肃,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新时期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电大学籍档案管理工作。

一、各级电大领导和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档案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也就是人们对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对档案工作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档案源自于各个历史阶段的人类社会活动。认真学习《档案法》和有关的政策法规,增强档案意识,是做好电大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全面实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关键。各级电大领导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充分树立档案意识,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把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体制中,并作为考核和领导任内政绩的一个考核指标。学校分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应该亲自宣传动员、建章立制、配备人员、检查督导,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包括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在内的档案工作会议。学校领导对学籍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为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提供人力、观念、物质与良好工作环境和条件保证。

做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树立责任意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有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心和热情,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要有群众意识,学籍档案质量如何,学籍档案的作用发挥有多大,必须依靠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支持,要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自己还要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

二、科学、合理地选拔和设置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政治与业务素质

选拔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求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有创新精神。由于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籍档案资料的产生、积累有一定的时间连续性,是学校一个时期办学工作的真实写照与客观实据,是不可再生档案。学籍档案管理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考查凭证,它不但是学生在校期间全面、真实的反映,也为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研究与教务管理提供依据和材料。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拔和设置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政治与业务素质,至关重要。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不断加强人员配置、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籍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以及中央电大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并结合开放教育试点办学的开放性、社会性以及基层教学班的分散性和学员的差异性给整个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选拔那些熟悉计算机知识、协作精神好、吃苦能力强、有责任心、具有一定档案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同志担此重任。要求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持有《档案工作人员岗位培训证》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计算机中级培训)》,且学历层次要达标,对业务骨干要相对稳定,对那些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只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学籍管理人员,而没认识到自己同时也是一个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的人,学校领导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调离学籍档案管理岗位,以保证各项学籍档案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2)不断加强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电大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管理周期长、服务性、开放性很强的工作,是电大办学的一个窗口,完善学生学籍档案,保存好原始的、完整的第一手学籍档案资料,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电大招生的开放性、多形式、多层次,招生人数和专业数量很多,有的电大学生类型多达10种,学籍管理内容十分繁杂,日常管理工作业务量大,涉及的原则性、政策性很强,事关学员切身利益,档案内容保存和利用价值极大,是电大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奉献、敬业和主动热情的服务精神,要时时告诫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无小事,要为学生和档案使用者提供最好的服务,要克服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待遇低、职称难评、难聘、没地位,不被人们重视的错误思想。(3)不断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了不断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到当地档案局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邀请档案局的专家、学者来校讲课,每半年组织一次《档案法》的学习贯彻,不定期举行档案知识考试或竞赛。每年还要征订一些专业期刊,如《中国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学通讯》等供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学习,以帮助他们提高业务和学术水平。另外,要组织他们参加系统内档案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并鼓励他们多参与档案专业的科研课题,撰写专业论文,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养成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不断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中央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以学籍管理为主的教务管理系统不断升级和换代,学员学籍电子档案的不断出现,对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管理水平,要有计划地对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一方面,要求他们必须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或学校自己组织的学籍管理软件使用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参加档案局组织的档案管理软件使用培训。通过培训,以提高档案工作者利用计算机软件为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的能力。

三、明确学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范围

电大的学籍档案资料极其丰富,内容繁杂,利用价值极大,属长期保存档案,明确学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范围,至关重要。电大的学籍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员在读期间日常的学籍管理档案资料和毕业档案资料两方面。学员在读期间日常的学籍管理档案资料主要包括:(1)新生入学报名登记表;(2)招生录取审批表和花名册;(3)教学班基本情况登记表;(4)学生成绩登记总表;(5)学生学籍异动审批表(包括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和复学等);(6)各类成绩表(包括统设课和省管课成绩表、自设课成绩表、免修免考报批登记表、形成性考核成绩表、实践环节成绩表、教务管理系统当前库和总库成绩表、成绩复查登记表等);(7)开放教育试点生的学期注册表、课程注册表;(8)各类短期培训教育花名册和成绩表;(9)计算机管理电子文档数据资料;(10)其它一些有关的、重要的学籍档案管理文件和资料(包括报告、批复等)。

学员毕业档案资料主要包括:(1)入学报名登记表;(2)入学通知书;(3)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4)录取审批表和花名册(主要是成招和普招生);(5)学员在校期间的奖惩材料;(6)学生个人成绩登记表;(7)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8)各类毕业生花名册;(9)各类学生结业花名册;(10)本科学员办理学士学位花名册;(11)毕业生资格审查表(主要是成招生);(12)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普专生);(13)操行考核登记表;(14)毕业生体检表(普专生);(15)就业报到证(普专生);(16)计算机管理电子文档数据资料(包括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图像信息采集电子注册光盘资料)。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在收集以上材料的基础上,依照《档案法》的要求,按照工作程序,依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整理、立卷、保管,为最终的档案利用提供服务。

四、建立健全学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电大办学的开放性和社会性越加明显,在这种新的教育形势下,为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根据《档案法》、国家教育部和中央电大的有关精神和文件,结合各级电大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主要包括管理程序规范化、管理方式规范化、专业名称规范化、学籍注册规范化、成绩管理档案规范化和毕业办证手续规范化等。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主要包括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学籍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学员日常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工作细则、成绩管理制度、学籍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细则,使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更加科学规范。

五、积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学籍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信息化的逐步实现,电大学籍档案载体将由传统的“白纸黑字”逐渐转变成“电子档案”,未来学籍档案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等将发生本质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去适应电大未来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地讲是:

(1)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主线。依托日益成熟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适应电大学籍档案管理的软件,把电大学籍档案管理逐步发展成一种信息产业。

(2)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经济时代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创新产权、知识产权二者的法律保护同等重要,要尽快突破电子档案资料的法律效力问题。

(3)创新管理机制是电大学籍档案管理的切入点,积极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进行管理技术创新和网络信息化管理,努力解决技术难题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籍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参考文献:

[1]于云秀.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2 [2]贾佳1.浅谈学籍档案管理工作[J]1,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41 [3]董小坤.谈如何发挥成人学籍档案管理的功能作用.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9月版.(87).[4]陈东.现代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措施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9月版.

第三篇:浅析新时期中职学校档案管理

浅析新时期中职学校档案管理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对策

论文摘要: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快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步伐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相当重要。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学校各项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中职学校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作为中职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中职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步伐呢?笔者根据《档案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体会,就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探讨如下。

1.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领导不够重视

就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对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档案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认为学校不是什么政府职能部门,档案管理没必要也不可能要求得那么严格。

1.2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素质较低

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是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中专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一个人,而且是临时配备的。另外,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专业出身的或者不经过培训就上岗,不具备最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专(兼)职档案员缺乏系统培训,对档案工作的分类、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未能很好掌握,很难使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

1.3档案信息载体结构单一

目前中等专业学校档案馆(室)的管理方式陈旧落后,有些还是手工作业,文件立卷归档后,档案工作人员还需对其进行加工,如调整与编目。这种机械的手工抄写,不仅重复性劳动工作量大、时间长、速度慢,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档案的处理速度。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对某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查阅档案也因管理方式落后,案卷调动频繁,而造成磨损严重,且检索速度慢,查找准确率低、查全率低。

1.4收集资料不够完整

外出参加会议的人员不会主动把会议文件交给档案人员归档,而档案人员对学校外派人员参加会议的情况不了解造成了会议文件未能及时归档。某些教师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认为教案、自编讲义等材料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属于私有财产,若经档案部门归档后就会成为公有财产,容易抹杀个人的成绩,并且再利用时借用手续繁琐,还是自己保管放心、方便。

1.5硬件设施不达标

有的不具备最基本的保管档案的通风、防潮、防霉、防盗、防火条件要求,档案材料随处散放,造成极大隐患。档案保管设备不齐全,大部分学校档案保管箱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购置的,个别学校仍用木头箱,很不规范,影响保管使用效果。

2.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提高和增强学校全体员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档案法》,深入进行档案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和增强全民的档案意识,坚决杜绝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实用主义短期行为。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档案工作,建立起严密并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按《档案法》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亲自过问档案工作,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促使学校档案工作跟上当今新形势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要按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全校的文书、教育教学、设备、基建、会计、学籍、团队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各职能部门均应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和职能管理本处室的档案资料,形成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以保证学校的各种资料齐全完整。

2.2加强人员配备,搞好档案实施建设

为了不使那些奠基性材料缺失,学校教学档案要实行统一保存和科学管理,首先要配备一名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职教办学规律、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同志来负责,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报关保密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其次,硬件建设是提高档案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专门设立档案室,教学档案按文书类、教学类、学籍类、声类分别设橱,配备六防(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虫、防鼠咬)实施,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规范。

2.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观念现代化,即要正确确立中等专业学校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这一重要观念。其次在具体管理上要与时俱进,要正确确立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的理念,制订一整套科学严密的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第三,档案管理中实现技术现代化,即采用计算机、传真机和信息检索终端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收集、处理、传递档案信息资料,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

2.4加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学校档案工作应坚持“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着重收集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上级针对本单位制发的文件材料,本单位公务活动形成的重要会议材料、协议书、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材料。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后,要根据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按、类别分别整理归档。建立健全学校档案,实行档案管理,有利于对学校的正确评估,有利于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考核,有利于查找和使用历史资料,有利于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要努力把学校档案建好、管好、用好,就一定能把学校办出成绩,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莉.谈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J]镇江高专学报2003,16(4).[2]刘索珍.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5(17).[3]代利利.加强学校档案管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4]周枫,辛梅菊.做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山东档案2005(5).[5]钟晓芸.江西科技示范学院[J]科技广场2005(9).学校学生学习成绩及档案管理系统 是一款学校学生档案及学习成绩管理系统.提供丰富的查询、打印、登记、修改功能及报表导出引擎。界面美观、时尚,完全秉承Windows应用程序原则。适合各种中、小学校和高等院校的档案室档案快速备份,查询等工作,也适合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详细情况的记录备案、同样也适合任课老师对学生成绩的综合分析和对班级、学生的名次编排。拥有强大而丰富的报表导出引擎,可把数据导出为Excel、Html、Lotus、FoxPro、Paradox、dBase和Text文件。并且附有两个经典小游戏,工作之余还可轻松一下。1 完全自动生成单科成绩单,自动排列名次;完全自动生成全科成绩单,自动为全班、全年级乃至全校排列名次;

【摘 要】档案是反映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与《广东省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和管理好学校档案,并促使学校档案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学校 档案管理 依法治档

一、当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某些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其表现为:⑴对档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多年来,由于对“教育改革”的狭隘认识,导致档案事业建设降低到了教育改革的附属地位,经常以一种对当前教育改革是否有用的实用主义来衡量档案事业,而这一观念又恰恰违背了档案的价值属性,因为档案是历史的产物,不能产生直接的教改成绩或效果,档案往往是到检查评估利用的时候才显出它的价值。⑵依法归档的意识不强。基层的领导同志不能深入实际解决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档案收集方式仍然依靠档案管理部门主动索取,而依靠有关部门主动移交的可操作性不强,致使档案移交工作迟迟不能落到实处,甚至材料收集不齐全,直接影响收集工作的开展。⑶对《档案法》的宣传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年了,除档案管理部门认识外,大多数人不了解、不认识档案法律责任,不重视统一管理档案的意义,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依法自觉保护、收集、移交档案材料的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2.教职工对依法治档的观念淡薄。由于档案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具有间接性、隐蔽性,这导致了人们忽视或轻视档案违法行为。因其后果不如刑事案件、行政案件、民事案件等所造成的后果那样,直接地明显地危及国家、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会给国家、人民带来直接的、明显的危害和损失。同时,学校对教职工的评价考核也没有把依法治档作为其中一个条件。把档案资料的收集、移交看成是一种负担,甚至不当一回事,学期或学年结束,该交的档案资料也没有整理移交,需档案管理人员的多番催促。

3.上级档案部门,对学校依法管理档案工作监督力度不够。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学校存在的档案违法行为,往往只进行现场指导纠正,久而久之,执法检查变成了上门服务,上门帮助组卷、立卷,以指导替代执法、替代执罚。而对于法定破损档案、不及时归档、归档不全、利用不还、档案面临危险等档案违法行为不作重点深入检查和追究。

二、如何依法管理档案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打好依法管理档案工作的群众和社会基层。“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是我国档案宣传工作的方针,继续加大《档案法》的宣传,也是全社会的普法意识的体现。但目前档案意识还很淡薄,档案观念模糊。就我们基层而言,要争得领导的重视,把它纳入学校的普法工作中去。除做好各部门工作宣传外,还可通过宣传周、宣传月搞定期宣传,也可通过学校的内部网络宣传、学校公示栏宣传,通过研

讨会、座谈会,举办展览、知识竟赛等形式,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档案,自觉遵守《档案法》。还可通过对违法案件的处理结果,以案说法,以警世后人,从而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管理档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积极争取领导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建议从教育档案工作实际出发,会同档案局、教育局一起制定并及时修订适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学校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和档案工作标准,加强统筹领导,宏观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有效监督,形成有关业务部门与办公室配合对学校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机制,促进《档案法》实施在学校落到实处。

3.依法健全和完善档案收集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的收集、移交和整理、保管,是发挥档案工作整体功能的前提,也是做好档案业务工作的重点。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基础工作,不仅要把学习贯彻《省档案管理办法》与学习贯彻《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还要依法健全和完善档案收集制度。档案收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登记制度。为了掌握收集工作情况,避免应归档材料的遗失、散落,应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形成必要的制度。

(2)时限制度。及时收集是确保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的关键。收集材料不能等到年底收集与整理,而应区分不同情况,明确收集与归档时限。因为有些文件材料在办文部门较长,遇上机构变化、人事变动、工作调整,很容易散失,造成归档不全或不完整。

(3)查对制度。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到对所管档案材料心中有数,必须确定一个时间核对收集归档材料,对收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如不全、短缺材料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追要收集,对错装、错收的,材料要及时查清并予以纠正。

(4)移交制度。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时间与质量要求,使各单位、各部门形成的档案材料一般应及时处理完毕后,及时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归档保存,避免任何组织与个人以任何理由积压、滞留应归档材料的现象发生,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齐全,特别是人事档案更应注意及时移交。

(5)索要制度。对于未能及时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的归档材料,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完全坐等有关单位或部门主动送交材料上门,对以上制度执行情况,可与工作评价结合起来,奖惩分明,如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

4.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依法治档的关键是严格档案行政执法,法律是依靠人来贯彻执行的,法律秩序必须通过良好的执法来维护。再好的法律和制度,如果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和遵守,也将形同虚设。依法治档更重要、更核心的是我们各级档案管理人员在法定权限内,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树立坚定政治信念、公正清廉、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能胜任新形势下工作需求,是保证依法治档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5.上级档案部门应加强对学校档案执法监督检查。首先,要强化档案执法监督检查的手段。在执法监督检查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听听汇报,看看材料,提提建议,发个通报等做法,真正严格按照《档案法》及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按照规定的程序认真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其次,建立档案法制监督机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有关规定、制度来规范档案执法监督检查机关和档案执法监督检查人员的行为。论文关键词:文化传播学 学报档案 管理与利用

论文摘要:高校学报档案的传播是为了尽快地、广泛地实现学报档案价值,发挥其作用,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借助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将内容丰富的学报档案信息传播给广大受众以满足受众需求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主要包括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对象以及传播反馈等五个方面。本文针对所涉及的这五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学报档案如何科学管理和有效开发利用。

一、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学报档案

“档案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档案既反映了上层建筑观念形态,又反映了经济基础物质成功中凝聚的精神价值”。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档案,由于“传播”这一观念的引进,从而将档案的贮存信息的属性(即原始记录性)与传播信息的属性(即传播性)并列,即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知识、文化的原始记录,而且是一种历史、知识、文化的传播媒介。《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出版物类是高等学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之一,它“主要包括学校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其他学术刊物及本校出版社出版物的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可见,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高校学报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是高校档案群中一项重要的档案资料,应该很好地管理并充分利用。

高校学报档案的传播是为了尽快地、广泛地实现学报档案价值,发挥其作用,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借助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将内容丰富的学报档案信息传播给广大受众以满足受众需求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主要包括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对象以及传播反馈等五个方面。

学报档案传播的主体是学报档案的管理者,通过其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一定的信息技术,把有保存价值的文献传递给档案信息的受众。这考验到档案管理者的素质;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家学报、交换学报以及受众需要的其他学报文件档案(如作者原稿、用稿通知、选题计划等);传播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开辟阅览室、提供原件和复印件、期刊数据查询、信息咨询服务及档案编研等途径;传播的对象主要包括用稿作者、交换学报单位、文摘单位、订户、校内外广大师生等;传播对象反馈涉及作者论文反馈、文摘刊物转载索引、读者来信来电等。

由以上所述的五个方面看,要使学报档案的传播更顺畅,反馈更有价值,需要加强对学报档案的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新媒介得以普遍运用。在高校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的前提下,网络以其自身的快速、链接、互动等特点成为学报档案传播的主要形式,如何应对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档案传播是目前档案管理与利用的一大课题。

二、高校学报档案的管理

第一,建立审稿专家库,筛选优秀作者群。把期刊多年保存的《专家审稿意见书》进行归纳整理,选择其中责任心强的专家作为稳定的审稿专家队伍,可建立期刊审稿专家库,并在每期审稿单归档时对专家库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学报档案收集了每期大量的稿件,反映了广大科研、管理工作者的实际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据此可以筛选出优秀作者群,及时了解他们的学术动向,并向他们约请优质的稿件,也可据此向优秀作者进行专题组稿,适应学报专题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做好交换期刊的管理工作。学报和其他学术刊物的办刊宗旨是学术交流而不是商业性的,这就为学报以交换为主的收藏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学报资料室收藏高校学报较为集中的这一优势不仅为编辑人员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刊经验、获取学科信息、满足业务上的特定需求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许多校内师生和其他读者查阅学报论文解了燃眉之急。学报在资料室建设上应排除思想上狭隘、功利的观念,打破高校之间的界限,积极地与国内学术期刊进行长期友好的交换工作。这不仅可以使各学报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更可以使其学术影响得以扩大,刊物价值得以提高。此外,在印量和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交换资料应有针对性,即根据各学报办刊重点栏目和特色栏目,交换与之相关的刊物。

第三,学报档案的管理要规范化、制度化。在规范化方面,要以资料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文献检索能力,对学报档案的分类、编目、着录以及装订收藏,要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连续出版物着录规则》及学术档案案卷标题的拟订进行分编,使学报资料排列顺序化、合理化,把学报资料按分类标准。科学、有序、系统地分类、编号登记;建立健全借阅学报文献资料卡片和学报资料财产账;实行电子文档管理化,使学报资料检索更为方便快捷。

在制度化方面,为保证情报资料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登记制度、借阅制度、流通制度等。

第四,提高资料室管理人员的素养。资料室人员应知晓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熟练掌握资料管理的业务技能,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加工、借阅、保管工作,掌握资料的搜集、采访、登录、分类和编目方面的方法,要形成熟练的基本功和业务技能。同时,资料人员需要具有爱岗敬业精神,除认真对待读者检索、咨询服务外,要按时完成本学报的交流工作,及时补寄;及时处理订户、兄弟院校学报编辑部的来函,维护本校学报的信誉;及时向编辑部介绍交流学报中有关的信息和情况等,使学报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第四篇: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水利论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4369 更新时间:2006-7-12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for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New Epoch

Li Yuanhua Ni Wenjin

(National Center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Development,Beijing City 100053,China)

Abstract:The third step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and the acute problem of establishment of well-to-do society fully are analyzed.Through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increase of farmers''return,agriculture benefit and development,the strategic status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demonstrated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poch are also proposed.Key Words:irrigation and drainage WTO agricultural economy

0 前言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二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然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二农”问题)。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工农、城乡的非平等对待政策已使我国农业、农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发展极不平衡。如果“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受损害的不仅仅是农民,不仅将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城镇化、工业化也将失去基础,社会难以稳定,受损害的将是21世纪的整体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

加强农业基础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就必须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而且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无论是着眼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减轻农民负担,都需要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华北地区(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低于500m3,已经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预计到2030年仅该地区就将缺水250~460亿m3;西南山丘区降水相对丰富,但蓄水能力不足,存在“工程型缺水”:一些地表水量相对丰富的地区由于污染加剧,存在严重的“水质型缺水”:沿海发达地区淡水资源不足,许多城市出现饮用水困难[1]。我国目前已经深切体会到了水资源匮乏的严重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全国来水减少、污染加剧、水质恶化、河床淤积、湖泊萎缩、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已达极限、部分地区出现水生态危机的条件下,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避免同水危机而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不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技术领域的最重要议题,也已成为党和政府关心的政治问题的中心议题之一。

近年来,农业的干旱缺水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势态。全国农田受旱面积由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0.113亿hm2/年,增加到90年代的平均约0.267亿hm2/年,1999年全国受旱灾面积达0.400亿hm2,2000年、2001年的特大旱灾造成我国粮食减产约10%。由于水资源短缺,农业、农村在与工业、城市的争水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工业、生活、环境保护用水比例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比例大幅度减少[2]。而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渔、副、牧业用水量比重不断增加,种植业灌溉用水量日益减少。如果说过去一些地方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种植业将最有可能成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牺牲品。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尽管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新时期“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由于勘测、规划、设计仓促,经费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损坏,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3]。相对于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中小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因此,我国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

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投入不足。改革开放前,在支持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农业投资尚能占到整个国有单位投资比重的5%以上,到1995年,不考虑严重的“农转非”现象的条件下,农业投资也只有2%。1980年后,年均新增供水能力比1979年前减少了近3/4,县原有工程因缺乏维修管理资金而效益衰减严重。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负责转嫁到地方与农民身上,即使在“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九五”期间启动的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项目,各级财政投入也只占到32%,且地方配套往往落空。事实上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比公路、铁路沿线的“样板工程”、“参观工程”差得多。

(3)农业效率低,农民负担重。我国农民人均耕地少,农业分散经营,技术落后,加之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成本很高。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体制改革调动了单个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历史性发展,但尚未发挥农业的群体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存在许多困难。

农民在缴纳农业税费的同时,还要承担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和价格“剪刀差”,支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民的农业用地在转为工业用地、城巾建设用地的时候,农民既得不到从事二、三产业、在城市安居乐业所需的原始资本,也不能够改变其“农民”的身份;农业水资源在转向城市和工业、并承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投资省、见效快”所带来的污染时,不仅未得到应有的补偿,农民和集体还要承担2/3以上的投入开发新水源和进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因此,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比较效益差,农业效率、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处于一种非良性循环状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加固堤防的基础上,黄、淮、海河流域成功地实施了洪、涝、旱、碱综合治理,并采用井渠结合、土地平整,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南方平原湖区发展了“联圩并垸、撇洪改河、留湖蓄涝”和“内外水分开、高低水分开、地面水地下水分开、灌排系统分开、水旱作物分开以及控制地下水位、控制内河水位”的经验,大幅度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和作物复种指数;山丘区创造了“大、中、小,蓄、引、提”结合的“长藤结瓜”水利系统,成功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灌溉问题。广泛持久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为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和物资保障,而且至今仍受到国际社会的推崇[3~5]。

如果说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的基础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打下的,70年代中后期则是完善和发展时期,特别显田间工程建设更是如此。至1980年,有效灌溉面积达0.487亿hm2。到“九五”末,全国灌溉面积发展到0.547亿hm2,保证了正常年景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跃上5000亿kg台阶。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为吸纳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近10多年来,我国农田水利的重点不是单纯扩大灌溉面积,而是配套田间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着眼于提高水分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支持了种植结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九五”期间,在全国新增灌溉面积426.667万hm2的条件下,农业用水量实现零增长,新增水源全部用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有力地支持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虽然这一时期粮食增长速度减缓,但由于非粮食食物增加,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在不到全国耕地面积1/2的灌区内,生产了占全国3/4的粮食、3/5的经济作物和4/5的蔬菜,而且产量稳定[1~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作用显而易见。

(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21世纪的粮食安全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增加30%[1~2]。保障食物安全,不仅要满足16亿人口基本生存的问题,而且要满足16亿人口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情况下对农产品的广泛需求。然而,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减少、农业比较效益低、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1~2][5~6]。我国新增耕地的速度尚不足以抵消耕地减少的速度,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主要靠提高复种指数和提高粮食作物单产,但这2项措施在我国的多数地区均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制约。我国耕地的64%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而水资源量仅占19.6%、我国粮食生产区的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7%,而耕地面积占39%。南方“债湿型”低产田尚有较大增产潜力,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涝债灾害频繁。因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赖于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 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新阶段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不是简单地以“种植比例”为标志的,而是面向市场,着眼于提高质量、效益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调整,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方面,过去的灌溉系统是为粮食生产服务的,基于粮食作物的水分生理特性,不适应作物多样化要求,不能满足提高作物复种指数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脱离高效、节水的农业结构调整也是无生命力的或不可持续的。只有不间断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才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5)国家水资源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0%,而农业用水的90%以上用于灌溉,因此,农业用水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水资源的安全。目前,我国已有半数以上城市严重缺水,许多地区出现水生态危机。随着数亿农民向城镇转移,21世纪,我国的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将急剧增加[1~6]。为保障我国水资源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我国农业的发展将立足于灌溉用水总量的零增长,以便将新增水源全部用于非灌溉部门[2]。另一方面,我国灌溉用水总量已经十分紧缺,今后还要满足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作物复种指数和提高粮食作物单产的要求,只有靠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和农业、水利科技投入,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核心,以改造现有农村水利设施为主要手段,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2)充分利用WTO规则。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但是,农产品价格高、农业生产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由于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发展风险高,农业WTO协议规定了很多保护条款,加强对国内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全世界所有WTO成员国的通行做法。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国家和各级财政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只是使我国农业尽快达到与国外农业“公平竞争”的水平。由于我国对农业的“黄箱政策”补贴还远远没有达到基期水平,我国政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在近期不可能超出“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

(3)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结语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钱正英,张光斗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Li Y H,Ni W J,Zhang Y X.Objectives and tasks for developing efficient water use agriculture in China[J].Proceedings of ICID Conference,Montreal,Canada,2002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新中国农田水利史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Nyberg A,Rozelle S.Accelerating China''s rural transformation [J].The world Bank,Washington,USA,1999 Seckler D,Banker R,Amarasinghe U.Water scarc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1999,15(1~2):29~42 Brown L R,Halweil B.China''s water shortage could shake world food security[J].World Watch,1998,11(4):10~21

作者简介:李远华,男,42岁,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第五篇: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物探采集研究所魏银同

近几年来我处相继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有力的推进了我处物探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但是,新形势下我处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实性和实用性还不强,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过分注重形式,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形式主义。二是言行不一现象较为普遍。几少数人经常唱高调,说一套,做一套。三是没有与培养、关心紧密结合起来。

我认为,针对以上弊端,新时期下我处思想政治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以身作则,领导带头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带头是关键。领导不带头,再做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是摆设。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首先要遵守。若不如此,别人会对你阴奉阳违,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利于扎实推进我处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我们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说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情为民说系,利为民说谋。这样才能将广大干部拧成一股绳,扎实做好工作。

1、树立典型,宣传典型

思想政治工作,典型示范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让广大干部员工

“感染自我,吾省吾身”。

2、注重培养、激励

人的行为动机分为两种,一是政治上的进步,二是经济上的收益。从根本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针对人的行为动机,建立一个有效的培养激励机制,政治上对他们进行培养,经济上进行激励。我认为离开了培养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思想多元化的前提下,思想政治工作会变成空洞的说教,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一是经济资源,二是政治资源,要充分挖掘“储量”,发挥“增量”。如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能力强的要委以重任,成绩突出的要大胆提拔,至少要进行精神性鼓励,满足干部职工的荣誉感,让他们看到“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自己是有奔头的”同时要进行政绩考评,给予适当的物资奖励。

3、谈心、交心,用真实的感情打动员工

谈心交心活动是“三讲”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有效措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春风化雨的工作,强调的是“润物细无声”,没有谈心交心活动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做干部员工的贴心人,经常和他们谈心交心,及时发现他们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存在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解开他们的心病,使他们不断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政治和生活上的关心,从而安心生活,努力工作。

4、开展有声有色的娱乐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上是 严肃的,但形式上丰富的。因此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创建精神文明和党建文明为中心,充分发挥党、团、青、工、妇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下载新时期下农田水利的档案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下农田水利的档案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下,我国事业单位在新时代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其中,档案管理事业占据了事业单位管理的主要地位,只有提高档......

    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群众工作

    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群众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笔者认为,做好群众工作关键......

    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农村, 时期基层干部的工作就是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应把握如下三个要点:一、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农民服......

    新时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武胜县街子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开展新时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街子园区:周中斌在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

    下辛店镇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简介

    下辛店镇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简介 今冬以来,我镇按照县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农村实际,多方筹措资金,抢抓晴好天气,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选择重点地段开展渠道清淤工程。计划清洗......

    农田水利(范文模版)

    医好农业发展最大"硬伤" 代表委员献策农田水利建 设 2011-03-09 09:08:00来源:农民日报 [提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

    科学发展观下新时期工会工作

    科学发展观下新时期工会工作 摘 要: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理应围绕中心、突出中心、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在全面发展中行使工会的职责,在协调发展中体现工......

    “大下访”——新时期的群众路线

    “大下访”——新时期的群众路线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深刻变化,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较为淡薄,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不主动走访群众解决问题,导致党群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