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3:5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第一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摘要: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学习的技巧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评价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过程,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笔记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那就等于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现在社会的教育需要从“为了获得科学知识”转向“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学习的技巧和能力。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一点成效,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善师生关系,优化自主探究的环境。我们知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外部的环境对个人的思维、个人的才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课堂环境是压抑、沉闷的,学生怎能会有探究的欲望。只有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学生才敢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敢于指出教师讲课中的失误,敢于指出教材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才会出现积极的、向上的景象。同时,教师不宜独占课堂,要开放课堂,教师要同学在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营造探究的环境?

1、相信学生,激发潜能。初中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机械式”“一问一答”所压抑。因此,在当今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首先,课堂提问要有深度,具有思考性,创新性,摒弃“口头禅”式简单无效提问:“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其次,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阅历和潜能,不要急于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要创造时机、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的建构的过程。再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做出别出心裁的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有效的评价,从而达到进一步激活学生智慧和思维的目的。总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释放。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设置教学情境,实施问题教学策略。就是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并向全体学生提出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譬如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一组材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传说,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图,科

学家对黑猩猩的实验资料。然后调动学生思考:“关于人类的来源,还有哪些传说?”、“科学家的实验能说明什么道理?”、“你认为人类是从哪里来得?”学生畅所欲言,其中包括一些外空移民等离奇的答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3、精心设疑。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如学习《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在指导学生阅读郑成功致荷兰殖民者招降书的史料后,要求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领土?”,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学生学习气氛活跃,积极回顾已学知识,还调动了课外知识,效果不错。

4、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创设悬念。此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我们知道,单纯的历史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国内外时事热点、乡土文化出发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如讲到“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这一课,可这样导入,现在全球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反恐怖,可是大家是不是知道中国境内也有恐怖组织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警觉,迫切等待下文,接着介绍“东突”势力是活跃在我国新疆地区,企图分裂中国的恐怖组织,从而引出我国边疆地区自古以来由于民族和外来势力的干涉而不平静,进一步讲到沙俄和英国对新疆的侵略。结束课时,总结联系台湾问题,说明维护祖国统一已不是历史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讲明朝抗倭斗争,引导学生联系当地曹顶的抗倭斗争,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

离。

二、改进评价机制,保持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过去,我们常以“考试”作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即“一考定终身”。其实,“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故我们要改进传统的评价观念,充分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发现,探究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一个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含有某些正确的成份。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已发现、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评价策略,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性评价。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一设想、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教师仍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2、期望性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

信。

3、延迟性评价。当学生经过努力探究后,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教师为了保

持学生的探究热情,延迟对学生的结论做出评价,并进行恰当引导、点拨。

三、提倡合作探究,促进自主探究能力的共同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自己在学习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得出了什么结论,喜欢与他人交流。实践证明:在现今的历史课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学生间和师生间的良好人际合作交往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体现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倡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提高个人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呢?

1、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小

组。

2、小组建设。包括:①小组名称,②正副组长选举:正组长全局管理,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组员都有参与机会。副组长管理纪律,并帮助正组长做好协调工作。③小组目标,④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讨论时发现的问题和汇报内容,⑤汇报员(汇总小组合作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汇报交流)。每次分工可随课堂教学而变化,角色可以不固定,定时轮换,目的是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度与合作效率,并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发

展。

3、精心准备和设计课题。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做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激活学生的合作和讨论技能,首先,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及时的进行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水平。其次,教育学生不要冷嘲热讽,要学会尊重他人观点,不同意见时,不对他人进行谩骂。

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制。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5分钟左右对小组进行考评,并记入期中、期末的比例,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

5、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形式实施教学过程。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各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相互启发,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必要时,围绕某一专题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或开展竞

赛。

6、组织课外学习互助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互助组除了在课上讨论及自主学习中加强信息交流外,还要在课外互助互学,共同提高。如讲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由于长期战乱,森林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环境被破坏,经济发展受阻。由此,我让学生就学校或村庄周围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自我设计调查方案,小组或群体参与调查活动,并根据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就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解决的措施。对这类问题的研究,不但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拓宽通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认同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挑起矛盾,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第二篇: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范文模版)

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卫素霞

[摘要]面对新世纪以来各种低俗文化的冲击,当前部分中学生存在无纪律、无道德,集体观念淡薄、法制意识弱化的现象。而作为担负教育祖国未来希望的教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内心深处提高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是十分有必要而又刻不容缓的,而历史教学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挖掘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三个方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在这个物质需求被充分扩大化的时代里,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自然地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历史的教学过程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挖掘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刻苦耐劳、富有智慧,有着无限的创造力著称于世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典籍是我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爱国情感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他体现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前进的巨大动力。历史教学,老师要培养引导学生分辨是非,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倘若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毫无感情,对祖国的历史一无所知,还怎能谈得上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建我中华的社会责任感,把热爱祖国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把爱国之情升华为一种思想信念,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知国才能激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在初中教学素材中,学生还能学习到关于中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介绍,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体现,有英勇顽强的斗争历史,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这都能在根本上使学生热血沸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骨子里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有比其他课程更为明显的特点,他比较真实,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八年级抗日战争的复习为例,在讲述长达八年的抗日历史中,从杨靖宇讲到张学良,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南京大屠杀,从抗日义勇军到西安事变,从台儿庄战役到“密苏里”号,在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之时,在这保卫华夏、保卫炎黄子孙之时,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次次壮烈的历史事实,让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在国与家的选择中,进一步对爱国主义进行了升华,真正领略到什么叫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真正明白,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一国的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愈深,愈是能激发他的爱国心。”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热爱尊敬之情。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不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实践证明,历史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初中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毫不例外地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发挥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善于吸收外国科学技术文化等等之间的关系。防止不切实际的夸大成就,还应避免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片面性、绝对化。对历史功臣要歌颂、赞扬,对历史罪人也要无情地揭露。从侵略与反侵略,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是与非,功与过的史实中培养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就会发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绵延数千年始终未断,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几千年间,尽管饱受磨难,却能从千疮百孔的状态下重现其繁荣昌盛,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看看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投笔从戎的班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九死一生通西域的张骞;“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己,岂因祸福避驱之”的林则徐;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等,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生存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不惜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股浩然正气,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学生能从这些优秀人物的言行事迹中受到陶冶、启迪,增强民族自尊心,并进一步升华为一种时代的责任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同样产生积极的作用。“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有在红旗下长大的人们都听过这句话,唱过这首歌,然而,不是所有人都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是千万志士仁人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得来的真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共和国将永远记住李大钊、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等无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青的一代,要继承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特别要突出搞好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教育,理想、纪律教育,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班级的思想动向而有所选择和侧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课堂为教育变革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奠定了课堂情感基调,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借助媒体达到快速直观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倡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上网搜集相关史料信息,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获取知识,利用网络媒体教师自主设计专题学习网页。如“我阅读—我欣赏—我探究—我思考”在网页上展示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找出相关的史料,让学生欣赏拓展视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带领学生由知识性学习到拓展性学习再到探究性学习,形成有序的学习链接,例如教八年级13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一课时,制作课件先将视频画面中: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卢淀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再将红军长征路线图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填出沿途经过的省份。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画面的演示再现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敢于牺牲,前赴后继的悲壮史诗,从而认识到革命历程的艰险,产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崇敬之情。教学中只要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制作课件等,就能顺利地突破难点,让课堂拓展升华,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得到热情高涨。“感人心焉,莫先乎于情”只有以情感人,触景生情,才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受到深刻的启迪。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认同,产生强烈的爱国激情。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大胆探索创新,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历史教育的魅力。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到底。

参考文献:

[1]邢尚普.论中学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文教资料,2008.15.[2]刘珩.在历史课堂中渲染爱国主义情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3]刘冰怡.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历史文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作者单位:山西省泽州县周村镇初级中学校 职 称:中学二级教师 职 务:教师 电 话:*** 邮 编:048017

第三篇:基于初中历史探究交互式教学_5

基于初中历史探究交互式教学

摘要:本文是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的感悟,对初中历史交互式教学做了初步探究。结合初中历史第一线教学,创新、探索、思考、实践,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适合当代、适合校情、适合生情„„反正我认为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交互式探究教学法,它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他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多年来在教学研究,我曾经出现过一些迷茫,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苦苦思索,不懈探究,总感觉越来越困难,心里越来越没底,觉得很难研究下去,没招了,感觉就像一匹烈马,很难驾驭„„直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到位(三通两平台),才豁然开朗,原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发展,技术不是问题,很多东西,有量的积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就有质的突破!在历史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找到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交互式教学法,它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方法,他能更好的、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同学们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素养,有利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一、交互式教学及特点

交互式探究教学模式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

[1]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习,目的是学生建构性地获取知识。它具有主动性、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建构性、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特点。

我所说的交互式教学不是前人已经研究的很多的针对语言类教学特定的那种,我觉得具备交流、互动、探究的课堂内外,都是交互式教学,简单的说就是“你问我答、我问你答、交流互动、协作探究”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形式相当的简单,但内容却不简单,对学生、教师双方的能力要求更高了。

二、交互式教学的优点

(一)交互式教学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

交互式教学促进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不能摆正,老师通过上网查找一些资料注入到课件中,感觉让学生进入到了知识的海洋里,我开始觉得效果还不错,学生知识面是扩大了,上课兴趣也强了,但他们似乎感兴趣的是一些历史典故、历史小常识或美丽的画面,对本课要真正掌握的历史知识却是无动于衷,似乎一直是我在自编自导自演,他们在做观众,偶尔会发出一阵惊讶或悲伤的感叹,远远背离了我欲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初衷,老师累又累死了,学生只是感兴趣皮毛,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而在交互式探究的历史课上,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主体,我只要轻松指点一下下就行,课堂重点牢牢地抓在我手中,我轻松了,学生学到了东西,兴趣还特别高。交互式教学推动教师转换思维方式,由注重教到注重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例如:我和学生合作尝试了《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互动教学,把学习过程分解成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师生共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2.学生在利用书本、校园网和互联网围绕这些问题收集信息;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织,用处理好的信息来论证问题,形成基本答案;

4.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对基本答案重新进行意义建构;

5.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规律性认识,并能运用到类似问题上。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自己对课本的阅读和网络相关资料的浏览,提出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洪秀全为何要通过“拜上帝教”来发动群众?说明了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是如何发展到鼎盛的?天京变乱你是怎么看待的?对于太平天国的两部治国方案怎么去评价?最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失败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可以登录有关历史教学的网站,结合课本内容,收集与太平天国有关的各种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师生合作,制作网络课件。课堂上通过网上资料和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自由发表观点,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充分利用了网络环境,在实践中激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探索出更多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这种方式凸显了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教师真正感觉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二)交互式教学能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不断扶植相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

[2]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多年研究发现,历史课堂交互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最好的手段之一。

交互式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心就是学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的知识面能够得到全面的拓宽,促使他们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培养,情感不断丰富,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设计《中国历史》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第12课《红军长征》时,为了让学生能很好的了解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并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解红军长征的大背景及原因,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我和学生一起查找欣赏了诗词朗诵《七律•长征》,学唱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学生教我唱),课堂中一起在电子白板上共同制作了《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的动画,并引导学生网络上查找遵义会议相关资料,查看网络视频《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网络学习条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分组讨论、探究长征意义,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历史性思维和能力的大力提高。

只有教师摆正心态,肯花功夫、肯花时间,紧跟形势,积极接触新鲜事物,积极学习现代技术,用心、细心、耐心……呵护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交互式教学活动就能更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交互式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在交互式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参与,没有学生就没有交互了,更好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激发其思考社会问题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力求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以及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在初三历史学习中,对拿破仑的评价,史中争论不一,我把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分组,寻找相关的论据,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探讨,生成自己的观点,并精心组织,进行辩论。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触发,讨论中学习的热情被点燃,辩论中学生的思想不断地碰撞出火花,不但一次次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还更好的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四)交互式教学更能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接受知识。交互式教学课堂真正是交流的、互动的、快乐的、民主的、平等的、宽松的、和谐的、互动的、探究的„„因此,交互式教学更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交互式教学中,教师注重导了,轻松的点拨(当然对自身能力要求要高),自己的心情也就轻松快乐了,把轻松快乐感染每一位学生。交互式,在处理问题时更能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互动,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探究,做他们的朋友,温情获得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交互式教学在学习上、生活上,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更能贴近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适当的哄哄孩子)。交互式教学更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五)交互式教学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提高

交互式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对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互式教学中,老师是导演,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点,你知道,地球人都知道,我就不赘述了!

三、结束语

交互式式教学从根本上确立改革创新、教学相长、思路宽阔、讲究探究、提高效果的教学新路数,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紧跟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要求,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探索。

互动式教学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历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侯丙林.新课标政治课探究性教学之我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第S2期.[2] 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100条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世纪.

第四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盘县城关镇第一小学张起珍电话:***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要有创新、要有改革。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而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来。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转变好学生的学习方式呢?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数学中的探究学习。

一、探究学习的含义及其在数学中的作用

探究通常指的是科学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表述是:“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实施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教学中,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也让教师轻松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学习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欲望就是兴趣,我们要探究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必须要有想学这个知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情感。例如有一位

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他让学生先报数:200、17、35、47、38、9、352、690、16、104、105。然后他不用计算马上说出能被2整除的数200、38、352、90、16、104。问学生:“老师为什么能马上说出能被2整除的数呢?”原因就是老师应用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那它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听了就想马上知道。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克和千克》时,他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上课之前,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她很轻松背起了学生,然后让学生背她,可学生怎么也背不起来,老师就问学生:“为什么这位学生背不动了老师呢?”学生说:“因为老师比他重。”老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因此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建立探究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实施探究学习,必须给学生建立一个合作交流的空间。因为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可以把个人完成不了的事或物完成,把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互相说一说共同讨论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些教师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请问这何谈探究呢?

3、探究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中,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探究,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现实的水平能够完成,形象的说就是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这个苹果不是伸手就可以得到,而是要跳起来才能摘到,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的。我们就拿以上这个例子说吧,在设计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问题时,我们的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1)谁来说一说2的倍数有哪些?(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2)看数列 ***0

四人小组讨论:你觉得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交流得出初步结论;个位是24680的数

(3)验证:请同学们任意写几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验证一下

分工合作:第一小组验证个位上是0的数能否被2整除;

第二小组验证个位上是2的数能否被2整除;

第三小组验证个位上是4的数能否被2整除

第四小组验证个位上是6的数能否被2整除

动作快的验证个位上是8的数能否被2整除

(4)小结板书:

个位是2、4、6、8、0的数,都能被2整除。

第二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找一下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然后学生随便写一个数慢慢的计算,结果一节课学生都没有找完整。

第三位教师的设计是:直接出示12、14、6、18、10,就告诉学生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是2、4、6、8、0的数。

由此可见,我们第一位教师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跳”,只要“跳一跳”就离苹果近了一步,再“跳一跳”就摘到了“苹果”。这样学生就会轻松愉快的把新知识学会了,而且感到很快乐。而我们的第二位老师设计的问题太大,也就是学生怎么“跳”也够不到。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需要认真观察,转几个弯才能发现,要设计一步一步的探究方法才能够完成。第三位教师设计的是学生“不跳”就得到,这还有什么探究可言。

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探索性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可见现代教学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感受。实践证明,实施探究学习的作用很大,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教师轻松愉快的教学,这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课程性质决定初中历史课课时量少,所以上好每一节课很关键。为了课堂教学氛围、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 兴趣 效率

一直以来,初中历史学科被归为副科,导致历史教学不仅不受学校的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历史教学变成了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不管你怎样去教,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上课时纪律也不好。但从2011年起,我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历史学科纳入了学业水平考试,所有教学科目不再有主副之分,所以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升学压力。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和提高教学成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节课,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一节课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对日后的教学帮助非常之大,历史课的第一印象关乎以后的教学成果,上好第一节课就会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等待着上你的第二节课。假如第一节课上得很糟糕,没法吸引学生,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学生就会给你这个老师不怎么样的定论,也就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抓住兴趣点。具体如何抓?我认为,针对第一节课,历史老师应该设计一节导言课,必须给学生讲明几个问题: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历史?怎样学历史?只有给学生灌输学历史很有用,学生才会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1]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景法

情景教学法在各科目中都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历史科中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逼真的历史情景,能以丰富的情感感染人,以生动的形象吸引人,使学生仿佛进入历史当中。如讲“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我先描述鸦片输入对百姓的毒害,展示吸食者本人及其家庭的悲惨遭遇。接下来进一步分析鸦片输入对国家的危害,并把它形容为“黑的进来(鸦片输入),白的出去(白银外流),”并以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中的恳切之词来强化学生对鸦片输入严重危害的认识:“(鸦片)流毒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

2.点面交叉法

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比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科举制度》一课时,我就结合近年来的“国考”,分析“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的利弊”,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不感觉历史枯燥无味,而是活鲜鲜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本来是一种录用考试,却引来千军万马的“厮杀”?”用现实中的敏感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3.比喻法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有些历史概念、历史术语艰涩难懂,有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会感到历史过于“深奥”从而“敬而远之”,那么怎样才能揭开“深奥”历史的神秘面纱呢?比喻就是一种最好的手段,既要通俗易懂,又不能偏离主题,比如:中国近代史中的“出超”和“入超”比喻为“赚钱”和“亏本”,“门户开放”比喻为“拼桌吃饭”等,我发现如果运用得当,学生更容易理解,事半功倍。

4.多媒体辅助

在信息化的时代,历史课教学仿佛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它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可以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让学生自觉参与并能够同学生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视资料,与教材互相对应,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教学体系。比如: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在上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方面有很大帮助,从人类的起源到封建帝制的终结,讲得非常好,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很多考古新发现还原的历史现象得以在我们眼前展现,形象、生动、发人深省。对于世界史而言,可以播放《大国崛起》都是不错的历史纪录片。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和实践活动中去。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力越大,学生学习兴趣就越大,他的意图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和教学效率的可能性也越大。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这些方面入手: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及敏锐的思维能力;要具备创新精神;要有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怀有爱心是最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容易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用爱的态度去欣赏每一位学生,学生会变得更加可爱。

结语

关于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问题,方法还很多,上面所谈到的,是我课堂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有一些还是十分粗浅的认识。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定能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 王振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8):38-39.

下载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程改革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求历史教师抓住学科特点,课前必须认真......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宇宙地中学 谷福臣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这种高素质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同时发展.中华民族......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插图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插图教学 现阶段我国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初中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必开的课程,同样也担负着素质教育的任务,打开现行初......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合集]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织金县思源实验学校周发贵 内容摘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强调通过初中历史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关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关系 张菲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发展中国家,民族关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民族关系问题,不仅有利于抓住中国......

    探究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本站推荐)

    让 学 生 自 己 学 会 学习 ------- 探究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狮石学校初中部:林增耀 所谓“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体会 文档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体会 保定23中 赵国军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