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接待T作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3:5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接待T作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接待T作中的应用》。

第一篇: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接待T作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接待T作中的应用

口周正刘山刘波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综合管理部门,处在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综合协调的核心地位。接待工作作为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质量如何,体现的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优劣、协调能力的大小和工作效能的高低。接待工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个环节,在每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最大化为前提,以精细、严密、规范、系统、科学的管理为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这与办公室接待工作的要求和特点相一致。通过提升接待工作精细化意识、整合流程制度、完善接待设施、服务培训等手段实现接待和会议的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使每次接待环环相扣,责任明确,力求精益求精,从而树立单位的良好对外形象。

一、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办公室接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办公室接待工作中,经常要处理各项临时性紧急任务,工作量变化大,时间不确定性强,人员协调难度高,经常处于忙乱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办公室服务领导、服务全局、综合协调功能的发挥。在接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疏于管理、忙于事务。办公室接待人员的主要精力被一些琐碎的事务所牵扯,而真正利用制度管理、流程作业比较有限,大部分靠人在协调管理。二是疏于精细、责任淡化。接待工作(环节)流程不够精细,岗责体系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责任不落实、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是忙于应付、疏于服务。主要是工作粗放,主动性、创造性差,成天忙于应付突发性工作,在接待、会议中的服务意识不强,专业化不够。

2.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做好办公室接待工作的必然要求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接待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以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办公室接待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以各项工作细化、量化、标准化、精益化为逐一突破口,研究探索精细化管理的可行之路,在接待中用心服务、精心服务,全面提高接待工作效能和提升单位形象。

二、精细化管理在接待工作中的应用

1.提升精细化意识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可以说,接待工作是整个办公室工作中最需要“细”心的工作,从人员调配、参观路线确定到车辆调度、会议室安排、宴请等所有的环节都必须精细。这就要求接待工作人员具有精细化的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做好接待工作,就必须将精细化意识和理念贯穿到整个接待工作中去。

(1)提升流程制度管理意识。管理者和具体操作人员都必须依靠流程制度安排各项任务,只有人人遵守制度规定,事事按照流程作业,疲于应付的局面才能转为紧张有序。

(2)服务意识的提升。接待工作的宗旨是“为用户负责,使客人满意”,一个微笑,一句礼貌用语,都会体现出个人的素养和单位的文化背景。办公室作为一个单位的窗口,更应该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3)创新意识的提升。接待工作进入常态化之后,工作人员就会按部就班操作。但由于客户不同,相应的要求不同,所以接待服务也必须有所改变。这就要求随时修正接待方案中不足的地方,对接待的细节进行创新。可以说,保持创新意识是对办公室接待工作的必然要求。

(4)大局意识的提升。接待工作是一个单位的形象工程,体现的是单位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接待中工作人员的言语、行动和表现都会对本单位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接待工作人员必须培养大局意识,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单位的荣辱为己任来处理接待工作中的各种事项。

2.细化各项流程,明确接待职责

对接待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制定详细流程和工作细则,要将流程中的各项职能逐项分解到各系列、各环节、各岗位,让职工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干错了怎么办”,一切按规章办事,按程序运作,按规程服务,确保人人有任务,个个担责任。流程细化和职责明确能使每位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接待的环节,便于在工作中对照执行,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接待任务。按照程序精简、环节顺畅、责任明确的流程,即使是第一次上岗的人员,也可以在标准化流程的指导下,轻松自如地完成各项操作任务。只要一切按流程办事,认真履行个人职责,接待工作的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3.接待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

接待工作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只能因地、因时制宜。要做好接待的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分析接待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不同的接待模式,对接待人员数量、参观的地点和路线、房间标准、宴请标准等加以细化。

(1)接待管理

统一制定包括来客住宿房间、陪同领导、日程安排、用餐地点、天气预报以及宾馆服务指南、联系人等为主要内容的《接待安排手册》,方便客人和相关人员及时掌握议程和接待动态。在接待结束后准确编号人档管理,以便随时查阅。

制作常用接待宾馆平面图,将房型、面积用不同的颜色和文字标识出来,方便随时查阅住宿环境和安排客人;在客人的住宿房间里配备有本单位标识的相关用品和温馨提示卡,以加深客人的印象,使客人产生宾至如归之感。

为工作人员配备接待工作提示卡,卡上标明接待的流程,以及各个环节负责人、联系电话。接待人员只要对照提示卡中的流程开展工作,就可以做到接待“零差错”,大大提高接待工作的效率。

(2)会议室管理

会议室的桌椅、音响、灯光、电脑、连接导线要严格按照“6S”管理标准摆放,制定水杯、座签、毛巾、果盘、烟灰缸等会议物品的摆放制度,每次会议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按照会议流程,进入会场5分钟前倒茶水,根据夏天、冬天人们喝水的习惯,规定添加热水的间隔时间;在会议室安装温湿度计,根据温度变化情况随时控制窗帘、窗户、空调的开关,为客人提供恒温、舒适的环境。

单位常规会议的座次、参会人员、主办单位、物品准备进行备案,以提高会议的准备效率;按照不同的会议模式制定会议室布局图、座次顺序图,及时、方便、准确地安排会场。

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办公室接待工作中来,是办公室接待工作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出的有益尝试,也是为了全面提高办公室整体服务效能和综合管理水平而做的大胆尝试。

(作者单位: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第二篇:精细化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

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素养; 摘要

精细化管理模式立足以学生为本,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课程组织机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保障机制等一整套的管理策略和方法。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重视人才个性的发展以及企业素养的提升,灵活多变的多元化培养途径以及培养效果评价更加关注人性、情感与价值。在课程体系上,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能力培养,项目化教学,并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统一教学评价方法,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流程。

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程就是对高职教育培养方式不断研究与实践的历程,围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专业、课程、培训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等方面的研究,对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但总体分析,一方面,以往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学校层面上,只是从一维的视角出发,关注的也只是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而对与培养模式有着紧密关系的政府和行业企业层面的研究却关注不多;另一方面,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还是模糊的,对于真正能够影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研究得还不够,尤其是起决定性因素的影响方式和途径[4]。这些都说明了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理论上真正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成果相对还比较缺乏,实践上教育改革措施的实行也缺乏力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制约。

目标

高职院校精细化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对象,遵循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执行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运用专业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手段,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流程进行科学地细化、量化和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培养质量,使培养的人才更具社会竞争力的思想和方式[5]。其基本特征为精、准、细。精就是目标精确、流程精细、监控精准、结果精品。准就是要求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使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控、可控;细表现在高职专业人才应有明确的就业岗位群指向,也表现在分层次和个性化培养上,还表现在要有精细的教学流程管理和培养保障条件的配备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实质可描述为三方联动、四精五化。三方是指企业、教师与学生;四精是指目标精确、流程精细、监控精准、结果精品;五化是指专业设置市场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计划个性化、培养环境企业化。

目标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基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通过借鉴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对全校实行全面化的精细化模式。事实证明,高职的精细化模式可以达到深化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的目的。实践,是理论性实践,而非盲目实践,研究精细化理论能给实践以方向感。不断地研究理论,就是不断地得出理论的精髓,不断地向实践目标发展。在飞速发展的高职教育事业中,精细化培养模式不断扩展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外延。高职院校规模膨胀,必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领域引入精细化培养模式的理念,并在实践中进行有益的尝试,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重要标志,也是向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提出的新课题。

研究情况

关于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少专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有的学者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研究。罗孝高在《论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中认为,“所谓高职人才精细化的内涵,在于高职院校针对其学生,把高职教育与人才成长规律有机结合,是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性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把高职院校教师培养人才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数据化的手段来操作,科学地细分、量化和优化,培养目标和培养工作流程等,再借助于现代管理工具,达到精确、高效与协同、持续的人才培养得以运行,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和更强竞争力的思想和方式。” II3]而有的学者分析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张国平、许婧祺在《探索新模式下的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认为,“高职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以学生为对象、按照产学结合的要求,遵循高职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执行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运用专业化、制度化等手段和现代化管理工具,进行科学的细化、量化和优化培养目标和培养流程,以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培养质量和人才竞争力的思想和方式。”[14]王丽静在《高职精细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中认为“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髙素质、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需要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有效执行和严密控制的系统工程。运用精细化的管理思想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旨在注重细节、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有效监控、快速反馈、及时纠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的效率。” [15]王绍让在《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精细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中认为“高校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具有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共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其指导思想是不断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益求精,实现的途径是对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细节精心制定标准和指标的量化,并明确相关的责任人,同时进行全面`动态'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实现快速反馈和及时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形成人ii才培养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 [16]李彦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精细化培养的探索》中认为,“课程体系是保证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培养模式。” [17]王卫红在《分层分类精细化、多元化、立体化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中认为,“分层分类精细化教育适应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18】综上所述,对于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见解很多,大多是对于其特征和内涵的表述,对于实施方法,更多的关注知识技能,特别是职业技能的精细化,很少关注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精细化,这是本研究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至于对标准化手段的引用,成立平,程桂珍在《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的思考》中提出所谓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就是将人才培养工作中大量重复性出现的事物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将IS09000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和精细化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入学校,并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自身特点有机结合,以人才培养中具体工作环节、构成要素、事物、状态等方面所明确提出的定量化和定性化的实施标准为手段,对学校的管理目标、标向、行为、教学质量、设施效用等进行引导和控制,达到与所限定的约束规范准则相统一,促进其向最佳的运行状态、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益转化,人才培养中开展标准化工作,也就是为了建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服务的最佳秩序,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备 发,从而最大限度的取得人才培养效益[23]。赵常学,周晓康在《基于IS09000构建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探索》中,为我们指出,高职院校引入IS09000国际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精细化的人才培养亦是组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24]。安立国,朱俊在《论高职院校精细管理》一文中认为高职院校的精细化培养,就应当确立能力精通、流程精密、标准精致、态度精心和质量精品的目标,就应该在培养制度、培养内涵、培养环节、培养的岗位职责和成本上精细化。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致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顶岗实习精细化顶岗实习作为精细化的一种手段。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就业实践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这一环节中,也应将精细化培养贯彻其中。李立斌在《高职学院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的研究》认为:所谓的顶岗实习是一种包含着就业导向、工学结合创新的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与企业合作安排的生产实习中,通过校企一体共同培养学生,其生产岗位要与学生专业尽量对口,同时有一定的轮岗要求,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一般顶岗实习的时间为一年,可以让学生受到企业师傅或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指导,现场学习与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运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把学生的职业理想树立起来,把过硬的职业技能练好,以便为后面的就业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研究重点

从以上研究来看,其主要集中在探讨了精细化的内涵与意义、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职院校精细化培养模式,宏观论述某一具体的专业比较多,但缺乏有深度的研究。其中,大多研究集中在职业人才教育管理的精细化,而不是职业人才培养的精细化。而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又主要集中在“职业技能”培养的精细化,对于“职业人格”的精细化几乎没有人涉及,更没有对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研究。这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主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人格培养相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具体来说,在人才培养思想与目标上,既遵循科学性、工具性教育思想,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又遵循人文性、价值性教育思想,实现学生职业人格的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与方法上,既“围绕获得更高工作效率、更高培养质量和培养的人才更具竞争力的思想和方式的目标,把管理目标和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细分量化和优化。” [3°]又围绕人的职业道德、公民人格和社会责任等质量规格,使人才更具现代素养、合作精神与使命意识;既运用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数据化的手段及现代管理工具,使高职业院校组织管理各車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31];又充分尊重天赋个性与创造欲望,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人格在精细化环境中内化、修炼与涵养。

养与普通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混为一谈,把高职人才培养完全等同于岗前就业培训,完全以就业单位的“订单”为培养目标。把高职学生等同于普通高校学生来对待,致使高职学生内在的个性特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从培养过程上看,由于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问题,培养的目标通常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上,具体的培养目标(究竟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子)定位不准确或者定位模糊,导致培养过程中目标的偏移。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安排上看,仍沿用普通高校教育的模式,片面强调基本素质教育,忽略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而造成高职学生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的S她局面。只注重培养学生在用人单位所需岗位单方面的操作技能,而忽视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对岗位环境的适应性[32]。

从课程设置上看,首先,没有能够对于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即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素质目标定位不清晰,不明确。依然是以学科中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原理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题,以应试为基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开设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分离。其次,没有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建设体系。高职院校由于本身专业比较复杂,与縷社会的联系比较密切,在教材建设的各方面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一是教材的编写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由于缺少企业一线的实际生产经验,对企业生产实际的了解不够,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分析,编写出来的教材难免出现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以及内容交叉和重复等问题;二是内容过时,不适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由于传统的教材的编写时间较长,一些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无法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与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以《及生产、管理、服务紧密联系的要求不符;三是实践教材严重缺乏。由于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特点,实践实训类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很大,但现有的教材多侧重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对于应用技能的介绍很少,专门用于实践学习的教材更是严重不足。最后,课程结构在设置上不够合理。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只是简单沿用或者模仿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忽略了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区别,实训类课程比例不足,学生很少有机会在学校参与各种实习、实训,导致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被大大淡化,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冲突。

从培养途径上看,首先,实训教学过程未能真正完成。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未能同步进行,而是普遍釆用理论课与实训课分阶段、分课时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进程上安排的实训课程大多为计算机类实训和部分学科少量的验证性实验,将进行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等同子实验,或者直接用毕业实习替代,虽然也有些学校将一些专业的技能训练列入了教学进程,但并没有真正实施到位。

其次,实训条件落后,不能满足办学要求。国内的高职院校很少能像国外一样将11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随着现代企业要求的提高、社会市场化的转变以及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更高,如何建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更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整个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2.1粗放化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束缚

粗放型培养模式,这里用来比喻我国的传统培养模式。其思路主要来源于目标上只关注人的职业技能与人的职业经验,而忽视职业人格的培养;粗放型培养模式各个培养环节缺乏有效的标准、程序与环节,又缺乏人文性、价值性与文化熏陶的人才培养措施。这一模式,片面强调科学性与工具性,而忽视人才培养的人文性与价值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从培养目标上看,粗放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单一,只是关注将学生培养成某一专业或某一行业的技能型人才,忽视多样性和个性化。把高职教育人才培10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式研究:以湖南机电职院软件专业为个案

实验室或者实训车间与教室合为一体。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实训仪器与设备严重缺乏,或者已经老化,实训场地和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导致该 设的实训课程无法 展,按教学规定做的实验无法完成,即使 设了的实训课,因为机器缺乏,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也不多,使实训课或实验课变成了观摩课,无法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也达不到岗位培养目标的需求。第三,学校与校外的实训基地或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很多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实训基地或企业后从事体力劳动的比较多,观摩的多,真正上手操作的少,完全无法按照教学计划去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

从培养方法上看,教学手段落后而且陈旧,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科本位型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学校采用的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知识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现象十分严重,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与沟通,学生也缺少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机会。技能实训课程很少采用在实训场地的现场教学、岗位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等可以让学生真正自己动手的教学模式,依然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少,教师本身头脑中的“驱动”缺乏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更新。同样,在评价体系上的缺陷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考试考核内容上,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缺乏对于实践技能的评价,多为考查学生记忆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的形式也比较陈旧和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应试教育”的倾向明显。在考试方法上严重缺乏灵活性,手段呆板老套。评价的标准单一,让原本考试的判断、反馈和矫正的功能被削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这些情况严重束缚了学校的发展。这种方式虽然也能培养人才,但不可能培养出有竞争力、高质量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所以,将高职院校这种“粗放式”人才培养向“精细化”人才培养转变势在必行。

后才能成为科学”。数据化是指将所属的各项工作通过完善的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体系进行明确计量、科学分析,用数据报表的形式来说明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数据化,实际上就是量化、具体化、可衡量,克服粗放型培养模式的“差不多”的弊端,从而使各项工作的目标和标准更加精确。系统化是指学校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构成系统的各种要素进行统筹,以求效果最大化。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一方面,要通过细分,把工作流程细分为不可再分的“单元”,根据教学中每一个“元素”的作用,设置不同工作岗位,合理地建立”元素”与“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每一个“单元”上下工夫,将小事做细,将细事做透[34]。另一方面,不论是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要从整个学校的发展,甚至于整个区域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摒弃“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既要看到精细化培养带来的当前效益,更需要重视精细化培养带来的可持续的效益。

过程标准化。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想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35]。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规范的教学环境和秩序,使各项工作有依据,以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化要求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有标准,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常规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有所体现[36]。手段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W的时代已经到来,并给整个社会带来全新视角。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发利用信息资源,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知识共享,实现沟通与控制的实时化,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借助一些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达到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的目的[37】。通过建设信息平台,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节省办公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38]。方式流程化。流程化是将教学任务或工作事项,沿纵向细分为若干个前后相连的工序单元,将教学管理过程细分为工序流程,然后进行分析、简化、改进、整合、优化。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必须贯穿流程化管理的始终,借助学校各职能部门建立起立体的交叉式管理系统,以“工作流”为载体,以流程化作为基本方式,将各环节紧密连接,在教学流程的启动、分配、作业、监控、评价等细节方面形成连续的“流水线”,以实现无缝培养[39]。环境情感化。环境情感化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13 精细化的管理思想运用到高职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目的是使高职的人才培养体系体现精细化的内涵,将人才培养工作做精做细,真正提高办学的效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做到教学资源随意化逐步规范化,人才培养经验型逐步科学型、外延式到内涵式、机会型到战略型,归根结底是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变。注重每一个细节,把工作做细做实。如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目标,使其贴近就业岗位实际和工作实际;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细分责任,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细化操作流程,确保严格的执行和严密的控制;细化规章制度,使制度可循,无漏洞。细化还体现在因材施教,人文关怀,周到的服务和把工作落到实处⑴。

2.3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精确度越越好,可以实现标准统一的精细化管理;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学生,其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爱好特长。因此,在将精细化引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与高职院校实际特点相结合,与人才培养规律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等内涵特征,以满足人才培养精细化的内涵和要求。

2.3.1目标上兼顾职业技能标准化与人才个性多样化(公司需求)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模式的培养目标应有以下内容:首先,从培养任务上看,应该以培养诸如机械、电子、电气、化工、冶金、建筑、轻纺等第二产业一线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等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将能力本位与人文本位进行有机整合,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具备“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上手快”的特点。

其次,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满足第二产业的需求,在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时,应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囊括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专业理论方面应该达到大学专科水平,具备技术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知识面宽等特点。

2.3.2课程上兼顾内容系统化与职业技能适应性

贯彻精细化人才模式培养必须兼顾内容系统化与职业技能适应性。首先,打破“老三段”,以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确定理论内容,再根据理论内容15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机电职jg软件专业为个案设置课程门数,整合和优化相关课程。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分析及与高校学生能力的关系匹配,可以将能力构成分解为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品质方面三个一级指标,再细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然后再细分为培养体系所要求达到的三级指标等,其次,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比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至少是6:4,最好是1:1,其内容按校企合作中企业岗位的需要,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人才。再次,建立精细化素质教育体系,其内容以课程序列形式进入教学计划,计入总学分。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构成一个细致而有机的整体。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

该专业以行业或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与企业合作的优点,以实际的企业项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精品课程为目的,以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同企业共同 发课程体系;在教材的选择上,采用与企业合作编纂的以项目教学和情境教学为主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学生不仅要进行专业课程的考核,在项目开发的实践能力上还需要接受企业方的评价,并与认证相结合;此外,为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达到企业相应岗位的要求,还要大力发展实训基地,建立顶岗实习机制,联系顶岗实习岗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熟练掌握1?2种主流软件编程工具,熟知软件开发、测试和管理工作流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软件技术的应用型人才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基本沟通能力等)之外,还应该具备基本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专业英语能力、计算机代码的阅读及编写能力,数据库的应用能力;特色能力:包括新兴技术的学习能力、外语的听写能力、对于企业文化和工作风格的适应能力;方向能力:包括Java方向编程、MS.net方向编程、可视化程序设计方向编程,以及使用测试工具等进行测试、软件安装、调试、与客户沟通、收集客户需求和软件销售、售后服务、软件培训等工作能力。

“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体系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与岗位的发展能力,在构建适合专业发展的“工学交替”的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岗位技能的学习。根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每一个阶段,这种“工学交替”的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工”和“学”都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其中,“工”的主要内容包括:下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在企业对应岗位实习、顶岗实习与就业等。“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内模拟真实的环境进行虚拟项目的开发、在校内的实习基地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在校企合作单位或企业,参与真实项目的 发。

湖南机电职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件

专业培养目标。软件企业中的开发人员应该是包括系统分析爆(项目经理)、程序设计师、程序员三类并以金字塔结构呈现的,而现在的结构tf况是橄榄形,这表明上述三类人员分布极不合理,需求量最大的底层软件测试、编码人员的缺:二口较大。所以,我们明确了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应用软件企业和承接软件外包业务的软件企业提供在一线从事应用软件开发工作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这一类人才应该拥有比较熟练的外语、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与信息产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IT.P业技能。: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制特点,把软件技术又细分为NET、WEB、JAVA、嵌入式等发展方向。每个发展方向均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把培养令用人单位满意的软件编码人才作为目标,依托软件企业,在校企及社会多方参与下将“5551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与完善。“5551”人才培养模式将能力递进与项目目标化相融合,它的项目内容是:首先确立程序员岗位所需的5个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的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确定5个项目任务;根据项目实施的时间,把教学时间划分成5个时间段,每个项目任务必须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最后通过递进式的能力培养,达到成为合格程序员的1个最终目标,以此为依据构建能力项目化、项目阶段化、阶段目标化的课程体系,并确定核心课程,制定出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体系,由项目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的项目经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实施人才培养。在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选择上严格依据软件行业的职业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升教学基本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源于对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经过系统的归纳、总结,再加以提由环境熟悉过程的教学模式。根据软件企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来确定具体的项目任务,每一个项目的确定都要具备相应的目标要求,通过对专业能力递进式培养,完成课程的总体目标。釆用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分组与集中教学相结合、既定项目实训和自选项目实训相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熟悉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开发能力。同时,通过自主的创新设计、小组协同、成果展示与评价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程序员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与软件企业合作,模拟职业情境,按照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建设技术先进的、能够真实再现软件企业环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提供可靠保障。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来组织教学过程,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目标真正得以落实。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教学,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立刻进入由企业主导的实训基地,由企业技术人员带领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应该由行业或企业参与,课程专家和任课教师一起,围绕核心项目课程目标 发完成与之配套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应该符合课程体系要求,可以适当引入本专业领域中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内容,并适当保留“接口”,以便于以后的修改;编写的教材可以以手册、活页、讲义、工作页等形式出现,应个性化并具有普遍适应性,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便于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反映专业课程的特色。同时,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在网络上建设交互式“软件接术专业理论与实训”学习的平台,形成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学生的整个学习和实践过程将被E —Learning贯穿。

培养方法。制定对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价标准,突出展现职业资格标准在其中的导向作用,采用”三位一体”评价考核形式,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评价等多方评价形式进行考核,同时重视专业技能与专业综合能力考核,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在师资建设上采用全新的师资聘任管理办法,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突出,受过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培训,具备较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三维复合型”师资。他们和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完成真实企业项目的开发。由数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项目经验的教师构成项目教学团队,根据软件专业技术特点的要求和细分专业发展方向的实际情况,负责一个项目组或工作室。团队教师具有两重身份,在学校是教师,在企业是员工。通过学生综合项目的实训完成情况、企业评价等相关因素考核团队的业绩,并与工资、奖金挂钩。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机电职院软件专业为个案升,最终将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转化成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具体的来说,首先对软件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职业资格研究)进行分析,依据软件产品 发的工作流程(需求分析—软件设计4编码实现—测试维护4软件服务),可以明确岗位能力及要求,从而确定三大能力模块(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以训练职业素质和提高职业技能为主线,将各种实训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突出软件行业最新技术的培养,开阔行业垂直知识,实现能力项目化、项目阶段化、阶段目标化。并将参与企业市场调研、社区服务实践、公益劳动和义工活动等公益服务都纳入素质教育内容之中。图3.1表现的是软件开发典型工作流程及岗位能力的对应关系。图3.1软件开发典型工作流程及岗位能力对应关系图

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养思路,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现,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实现了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变。在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素质)和教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软件项目的开发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散到实际项目中,体现基于软件产品 发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完成从工作任务到典型学习任务的飞跃。考虑软件专业在技术应用上的实际情况,为使学生在某一专业技术方向上有特长,通过开发工具和 发平台的应用、开发过程与项目设计的实践,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基本技能实训、项目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等模块。同时,在拓展能力的培养上考虑后续岗位发展所需的综合开发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并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

培养途径。注意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施由项目训练能力、由环境熟悉过程的教学模式。根据软件企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来确定具体的项目任务,每一个项目的确定都要具备相应的目标要求,通过对专业能力递进式培养,完成课程的总体目标。釆用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分组与集中教学相结合、既定项目实训和自选项目实训相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熟悉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开发能力。同时,通过自主的创新设计、小组协同、成果展示与评价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程序员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与软件企业合作,模拟职业情境,按照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建设技术先进的、能够真实再现软件企业环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提供可靠保障。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来组织教学过程,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目标真正得以落实。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教学,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立刻进入由企业主导的实训基地,由企业技术人员带领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应该由行业或企业参与,课程专家和任课教师一起,围绕核心项目课程目标 发完成与之配套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应该符合课程体系要求,可以适当引入本专业领域中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内容,并适当保留“接口”,以便于以后的修改;编写的教材可以以手册、活页、讲义、工作页等形式出现,应个性化并具有普遍适应性,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便于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反映专业课程的特色。同时,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在网络上建设交互式“软件接术专业理论与实训”学习的平台,形成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学生的整个学习和实践过程将被E —Learning贯穿。

培养方法。制定对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价标准,突出展现职业资格标准在其中的导向作用,采用"三位一体”评价考核形式,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评价等多方评价形式进行考核,同时重视专业技能与专业综合能力考核,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在师资建设上采用全新的师资聘任管理办法,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突出,受过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培训,具备较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三维复合型”师资。他们和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完成真实企业项目的开发。由数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项目经验的教师构成项目教学团队,根据软件专业技术特点的要求和细分专业发展方向的实际情况,负责一个项目组或工作室。团队教师具有两重身份,在学校是教师,在企业是员工。通过学生综合项目的实训完成情况、企业评价等相关因素考核团队的业绩,并与工资、奖金挂钩。意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施由项目训练能力、市场+能力课程+ 概括起来,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为:将每年的专业调研制度化,明确具体要调研的范围、内容及责任人;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使其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建立“刚柔并济”的人才培养标准,即以刚性的人才培养标准为主,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为辅。在建立标准化的同时,还要考虑个性化,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5 6]。在贯彻“精细化”、“德能并重”的培养理念基础上,制定湖南机电职院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流程和人才培养分解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才”不重“人”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改变的观念,不论是技术还是能力的培养前提都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牢固的知识结构。反映在公共课程卜.,英语的学习应该贯彻始终,计算机的学习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分层次教学,而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应该是学生进入学校后的首要课程,语文课应该以文学欣赏与人文积累为重点。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这是由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的,从培养目标上就决定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50%以上的老师认为学校应该“强化教学的实习、见习以及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电职院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将实践课程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课时比重占到50%左右,因此,湖南机电职院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应该让实践课的 设成为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工学结合。为了更好的对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进行专业指导与课程设置,以及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应该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力度,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扩大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途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湖南机电职院可以邀请企业骨干、专家来担任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并与其一起进行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深化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具体怎么做

第一阶段为行业、企业、专业、市场的调研分析。步骤一为行业、企业、专业调研。因为专业课程体系改造的出发点是行业企业需求、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不是学科体系结构的知识理论逻辑需求,因此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行业调查和专业调查。调查的目的是做出本专业的长期、短期发展规划,为课程体系改造准备数据和信息。步骤二是进行行业企业的功能分析与结构分析。列出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行业、企业主要的工作过程和产品类型。行业的工作流程将成为新生入学后,第一个认知体验项目课程的设计基础,也将成为整个课程体系内容和结构的主要背景。步骤三为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以毕业生一次就业岗位、二次晋升岗位和未来发展岗位组成的链条为主,列出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过程,列出该岗位详细的能力需求和知识需求表。这些岗位对能力与知识的要求,是主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基础,这些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就是主干课程内容设计的基础。步骤四是列出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分析表。

第二阶段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阶段。步骤五是进行专业教学项目的设计。新课程体系设计最关键的工作,就是设计“专业教学目标”。与课程整体教学中的“课程项目”不同,这次是站在课程体系的高度来设计。一个专业项目可以带动若干门课,可以持续几个学期,课程项目可以是它的组成部分。步骤六是以各类项目(特别是“专业项目”)为骨干,形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先不考虑原有的课程,而用上面设计出的若干大、中型项目支撑起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对整个专业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进行界定,然后进行分年级的目标描述。如第一学期重点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核心能力、并且在后面两年中不断巩固深化。第二、三、四学期重点训练行业通用能力、专业单项能力和部分岗位专用能力,反复训练专业应用能力。第五、六学期则进行毕业与就业教育,配合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重点训练学生的就业岗位专用能力、创业能力、研发能力。步骤七应进行新专业课程体系的检验、协调与验收。首先要求设计者自己对于这个设计结果进行严格的检验,检验之后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的试运行,最后才是学院的验收。

第三阶段为课程建设阶段。其中步骤八为制定课程标准。从新课程体系中的专业骨干课、重点课程开始,逐步做到对每一门课程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文本应当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文本中应分别叙述“方向性”的指引和“操作性”的要求。步骤九为课程教学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无缝衔接,形成一个整体。对各个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在专业、教研室或课题组的范围内进行广泛讨论和反复修改,直至合格。步骤十为课程的实施及反馈。要考虑新旧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例如新的课程名称、项目名称等,企业、家长和社会是否理解认同。步骤十一就是进行新教材的开发。通常,新的课程都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任课教师可以先选一本基本可用的教材,作为学生的参考资料,然后自己编写讲义,累计素材,观察效果,积累经验。经过几个周期的实施,看到新课程的明显效果,就可以把讲义升格为教材了。

第四个阶段为新课程体系的实施阶段。包括实训条件的改造,教学方式的改革,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的督导等几个方面。

精细化评价指标设计与管理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措养模式研究:以湖南机电职院软件专业为个案的实际情况来分层施教,或为学生提供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譬如,软件专业的《基于Java的Web应用开发》课程在评价上就做出了 一定的改革,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每个考核的项目都有具体的评分标准,详细标准如下表所示: 据完成作业、课堂实践

此外,还有课外项目的评分标准,由教师负责给每个课外小组打分,小组根据教师的打分给每个成员打分。小组的得分是小组成员得分的最高分。小组成绩为优秀的,小组成员成绩为优秀的比例最多为50%;小组成绩为良好的,小组成员成绩良好的比例最多为50%,及格的比例至少30%;小组成绩为及格的,小组成员成绩及格的比例最多为50%;小组成绩为不及格的,则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为不及格。详情见下表: 教学是高职学院一切工作的中心,对教学进行评价则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标准对学生的学及教师的教进行系统调查并评定其价值和优缺点,以便进行改进的全过程。而“教”与“学”的主要的阵地就是课堂,因此评教、评学就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中心[62]。

评价不仅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而且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过程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提示、指导和反馈,使教与学得到提高。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通过一定方式的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所掌握的程度,从而给学生一个分数或等级,它关注的是学习成效;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观察、活动记录、作业、反思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性、多元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两种评价的统一,才能使评价更有效填、更合理,才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由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具有不同的目标,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结性评价关注结果,两者相结合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关注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强调教学过程,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努力的程度和进步的表现是教师评价的重点。这就需要湖南机电职院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证据,发现问题就及时修正或调整。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上,如课堂、检查作业、测试等方面运用形成性评价,使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自觉的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逐渐扩大评价的范围,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建立鼓励性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可以从评价结果中找到学生的不足并建议学生如何扬长避短。判断学生在学习.上碰到的难点,找到导致教学失败的原因,以便及时调整、修改授课计划或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或进行课外的辅导,或根据不同学生

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形成性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这样才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习主体个性的发展。湖南机电职院软件专业对于评价中常用的手段——考试也应进行个性化处理。对同一考试,可采用分层方式,把试题设计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必做题,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命题时充分考虑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可以发挥水平的机会,目的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信心。第二部分为选做题,额外计分,这部分题目有一定深度,主要面向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给予他们提升的空间,以便达到更高的目标。这种测试方式给各个层次学生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每个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教与学向评价,它能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和细致地总结课程、教材和教法等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出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64]。新的评价机制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总结

将“职业人格”的培养引入到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明确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实践策略。

第三篇:精细化管理在血液透析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血液透析管理中的应用

——德安县人民医院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提高,现代化医院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我科血液净化中心响应医院改革号召,在护理工作中逐步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

目前,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维持生命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国家开展尿毒症患者免费救治以来,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优化护理管理体系,细化管理流程,量化考核指标,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使血液透析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现代管理轨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职责精细化

1.传统型管理向制度化管理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我科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的要求不断修订了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机器的维修及保养制度、抢救药品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库房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应急预案等。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操作规范,提高护士执行各制度的自觉性和业务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2.根据血液透析中心的工作性质,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岗位流程和各班职责,指导每位护理人员按时按质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及专业技术操作。二.护士的管理精细化

1.细化护士的素质要求:上班时护士应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手套,对待病人态度和蔼,严格操作流程,严格无菌技术。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机器的运转情况,准确及时排除机械故障。透析结束后交代有关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严格执行血透机一人一用一消毒。为下一班做好透析前准备。

2.细化护士的技术要求:加强血透护士专业技术培训,每月考核一次,职业化训练是最大的人性化。若动、静脉内瘘一次穿刺不成功,换有经验的护士来穿刺,若局部肿胀和渗血,应及时给予处理。护士长每班巡视透析病人,认真听取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意见。及时解决病人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加强护患沟通,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不定期检查护理质量及时反馈。

3.细化护士绩效考核。绩效奖金实行打分制度,出现护理差错、缺陷按规定扣分,做到奖罚分明,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三.病人的管理精细化

血透患者入室前应更换鞋子,对首次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必须签订血液透析知情同意书及相关告知书。检查输血五项及各项指标,对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阳性患者必须进行分区分机治疗,每3-6个月复查。病人床单也一人一用一更换。根据医嘱合理安排每周透析次数,告知患者透析中心及医师、护士长电话,以便紧急情况及时联系。四.透析材料、一次性消耗品管理精细化

我科血液透析均使用一次性透析器、透析管路等材料,各类物品在江西招标采购平台统一采购,每月初由护士长根据具体情况上报计划,医院设备科审批后统一采购,能有效保证各透析材料的质量,合理使用,减少浪费,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小结:精细化管理是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精细管理就是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从而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缺陷、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综合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树立医院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

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精细化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对细节和过程的控制达到优化管理的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在分析精细化管理的起源、内涵和主要内容后,就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应用精细化理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现代管理学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耕细作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的变化、如何指定对应的方针、如何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如何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是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的。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有效措施,是企业实现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管理理论,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节约型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永葆企业生命力的必然要求。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精”指精确、精致,通过去粗取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指仔细、细微,通过究其根源,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精细与粗放相对立,“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必然结果。企业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重视细节管理,这已经成为企业“强身壮体”的关键环节。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要求“精确定位、精益求精”;强调“细化目标、细化考核”;追求“零浪费、高效率”;突出“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永无止境”,通过对细节和过程的精密控制,达到规范管理、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目标。因此,近年来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如何将精细化管理理论贯彻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和业务考核中,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1.精细化管理的起源及内涵

实际上,“精细化”要求早已有之,但上升为一种管理理论,则起源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即精益生产方式,美国人把丰田生产方式称之为“lean production”,即“瘦型”生产方式,它是适用于现代制造业的组织管理方法。精益生产方式从整体优化的观点来科学合理地组织与配置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产生附加价值的一切劳动和资源,以“简化”为手段,以“尽善尽美”为最终目标,不断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今精益生产方式已被看作是一种去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优选择,许多国际知名企业趋之若鹜。精细化管理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许多学者认为因为它以企业的系统性思考为理论基础。彼得·圣吉认为五项修炼是通向学习型组织的道路,而其中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则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可以说,大野耐一当初正是自觉不自觉的贯彻了圣吉的思想,才创出了成功的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彼得·圣吉指出,一个组织应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因为现实是多层面的。所谓系统性思考,就是一种能够了解事理因果关系的思维逻辑。面对任何的事情,都有其因为时间、空间变迁,而展现出因果纠葛的复杂面,所以必须想清楚目的何在,不能只是看一个点,而不去思考衍生的问题,换言之,必须站在“全部最适”而非“部分最适”、“长期最适”而非“短期最适”的角度思考才能真正作出合适的决策。这就要求思考问题一定要视角拉广、视线拉高、时间拉长。

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系统思考基础之上的,没有系统思考的精细化不仅不能产生推进管理的功效,而且还可能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而言,必须进行系统的思考和部署,才能互不偏废,稳步推进。

2.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化是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它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精细化的操作、精 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核算、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规划。

其中,精细化的操作是指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精细化的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做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

精细化的核算是管理者明晰自己经营情况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凡与财务有关的行为都要记帐、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

精细化的分析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进行精细化规划的依据和前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同时,还要通过精细化的分析,去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

精细化的规划是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方面,但精细化规划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企业的规划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所谓精细化的规划则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

3.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体现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其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文化、技术、智慧)、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专家型 管理者和员工)、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储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五精四细”是精细管理工程的核心内容,其内涵是:

(一)五精

(1)精华:企业需要有效运用、创造、输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精华(含企业精神)、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

(2)精髓:企业管理科学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理论也已成熟,但深谙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为数并不多,要想成为一个成功发展的企业,企业必须拥有那些为数不多的、深谙和运用企业管理精髓的企业家和一批企业管理者,只有这样,企业管理的精髓才能够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得到充分运用。

(3)精品: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

(4)精通:市场似江河与海洋,企业和客户的产品、原料等物流是流出和流入江河与海洋的水流,企业需要精致打造畅通于市场的渠道,精致建好畅通于客户的管道。

(5)精密: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二)四细

(1)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准。

(2)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责权利明确、到位。

(3)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决策、任务、计划、指令,使之落实到人。

(4)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

4.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4.1 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精细化管理贵在管理规范化,就是按照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违章必究的原则,对所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整合,把每项管理活动所涉及的机构、岗位协调起来,明确承办、协办的关系,管理者介入的环 节和程度,对有关职、责、权、考核内容与方式明确规定。从而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有效地消除工作的随意性和推诿扯皮等消极现象,使整个系统协调高效地运转。

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作业标准化,就是将各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业,按照标准化理论和方法,确定科学合理的程序,减少作业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作业质量。

精细化管理要服务人性化,就是树立“规范自己,方便客户”的核心价值观和“用心把细节做好”的服务理念,从每一个细节出发为客户设计、为客户着想,体现对客户的尊重和关怀。

4.2 具体实施措施

(一)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对执行的管理, 发力点在于抓落实

精细化管理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其中,具体实施措施有:

(1)通过建立明确的工作流程, 确保每一个岗位都成为工作流程上的一环, 并做到环环相扣。

(2)要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应用, 强 化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实现管理环节在信息化支撑下的互相衔接。

(3)要建立严密的岗责体系。一方面合理界定管理层面,明确各自的业务范围, 减少职能交叉, 防止工作缺位;另一方面要做到按要求集中, 按环节设岗, 按流程动作, 按岗位定责,按岗责考核, 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都管事, 事事有标准, 事事有考核。

(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要提高员工素质

事情是由人做的, 什么样的人, 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前途、细节就是命运。员工也一样, 凡是素质好的员工, 都是在细节处理上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员工。因此, 要真正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必须大力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服务规范的员工队伍。通过人才的职业化实现管理流程的精细化、标准化, 在员工倡导“细节决定成败”和“不找任何借口”的职业信条。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对每一项工作都精心、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细, 把每一件工作都做成精品, 体现自己的职业素质。

(三)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有具备可操作性的系统实施方案

在对照概念,找准目标之后,就要规范操作、抓好落实。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使之体现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实施方案。方案主要应具体化,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目标的数量性。旧的管理模式对责任目标的考核多是一种指令性、概念性的界定,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造成权责不清,管理失效或低效。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还企业及管理中各项事物以本来面目,即管理的最佳状态。因此就要通过科学分析确定最佳状态。首先要尽可能地将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定量分解,每名职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要做哪些事,每件事要在什么时间段,要用多少时间来完成。各级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要对目标管理进行量化,对产量、进尺、成本、利润各项经营指标,实行分级量化考核。乃至精细到每道生产工序的量化。

(2)管理方式的制度性。管理是一种机动的行为,但管理不是一种随意性的行为。精细化管理追求高效率,而效率的实现要有制度做为保障。精细化管理 6 要求的制度是一种系统经、刚性化的制度。所谓系统化,指的是各项制度要按照层次化、差异化、程序化、权责一体化的要求进行规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散见于一个个条条框框。所谓刚性化,指的是制度要成文成册,并且有良好的保证实施的环境,建议各单位、各科室的都要形成一套精细化的制度,统一汇编成册,这样既有利于对照执行,也有利于对照考核。管理人员应带头维护制度的刚性,对违反制度的人和行为,要坚决予以惩处。

(3)业务流程的协调性。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这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精确定位并不是将管理人员的职责限制在一个框内,强调协同作战。每名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要追求联系、协调。结合到实际,煤矿工作是一个强调业务联系、协同作战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各单位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生产辅助单位的职责十分重要。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针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对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再设计。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从而实现在经营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的巨大改善。

(四)要在财务管理上实施精细管理。

一要深化预算管理。在继续实施以成本费用为基础、以现金流量为控制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生产经营业务预算管理。要将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及资金计划等细化分解到季度和月度,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杜绝计划外成本费用发生。二要进一步深入内部市场化建设。要重点围绕降低可控成本,细化分解指标,层层传递压力,推行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合理制定消耗指标和价格体系,划小核算单位,缩短考核周期,实现成本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跟踪管理。三要切实加强可控性管理费用的控制。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矿、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思想和行为。

(五)配套措施

实施精细化管理给员工增加了成倍的工作量, 因此, 相应的一些配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要及时跟进。

7(1)要建立严格的机制和考核办法, 明确目标任务, 尽量做到细化量化, 使每项工作都有规范、有标准。

(2)要推进用工与分配制度改革, 理顺岗位工资结构, 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要严格考核奖惩, 工作考核结果不仅与经济利益挂钩, 还要与业绩考核、表彰奖励、提拔使用挂钩, 鼓励和激发员工谋事、干事、干成事。

参考文献

[1] 孙念怀.《精细化管理的操作方法和策略》,新华出版社 [2] 汪中求等著.《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 [3] 季建华等著.《运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4] 温德成著.《精细化管理执行力升级计划》,新华出版社 [5] 李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理论学习与实践》 [6] 温德诚.精细化管理浅谈.《管理与财富》,2005.8,P25-27 [7] 刘殿英,孙金玉.实施企业精细化管理探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1

第五篇:办公室精细化管理

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初探

办公室是公司的中枢神经,肩负着公司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综合协调的重要职责。办公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公司工作效能的高低、管理水平的优劣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与否,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对外形象。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是办公室长期以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根据新领导班子提出的新的要求、办公室结合实际,首先从完善岗位责任管理体系入手,从细节抓起,以各项工作细化、量化、标准化、协同化、实证化、精益化为逐一突破口,研究探索精细化管理的可行之路,促进公司各项工作全面高效地开展。我认为,要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必须切实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岗位责任管理方式的转变

实行办公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实现岗位责任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规范化管理是办公室的基础性工作,而精细化管理是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形式,按照“定岗、定责、定标准”的要求,办公室首先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工作的岗责体系。现行办公室岗位职责为:

(1)协助公司领导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综合协调;

(2)负责各类会议的安排和决议事项的督办,组织重要会议及重大活动;

(3)承办公文运转、信息、保密、机要、印签,负责文书、工程、合同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以及综合性资料的管理工作;(4)负责治安保卫的管理工作;(5)负责水电、基建、绿化工作;

(6)负责人事以及辅助协调其他部门的管理工作;(7)负责公司后勤服务、接待、环境绿化和办公用品管理;(8)负责完成上级行政职能部门和本级领导交办的工作事项。上述职责内容几乎涵盖了办公室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也只是大体划定了办公室的主要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工作谁去做、何时完成、质量标准是什么、谁负责检查考核等均不明确。针对此种状况,办公室首先从岗位管理制度上变粗放式为精细化。根据工作职能和流程,明确界定岗位职责,形成具体的岗位工作规范,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全面了解岗位职责,熟悉本职业务,同时在工作中也便于对照执行,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工作要求的转变

实行办公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要实现工作要求由一般性强调到量化、限时完成的转变。办公室随机性、突发性工作较多,对质量、时效性要求很强。以前办公室在工作上对各岗位人员提出的只是一般笼统性要求,只作泛泛的强调,安排和管理缺乏科学性。经常出现有能力、能干好工作的同志日夜加班,能力差、什么工作都干不好的同志靠上网、聊天打发时间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但会极大的挫伤上进心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助长某些职工的懒惰、不求上进等不良风气。实行量化到人、限时完成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变工作安排临时抓为按岗位明确规定到人 工作事前无计划临时抓的弊端很多,临时安排的任务不一定在承办人岗位职责范围内,领导安排的任务又不好当面推脱,虽然表面上接受了任务,但因为手头还有其他任务或是其他原因心里上很不情愿,这样必然缺乏责任感,能拖则拖,逼到时限了马虎应付了事,质量自然可想而知了。现在将办公室每个岗位职责精细化分解为一项项具体工作,任务安排到人头,明确这就是其岗位工作,令其无法借口推诿,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同时这样也方便绩效考核,促进职工增强工作责任感,(二)变岗位工作模糊为精细量化到人

以前办公室在工作中,因岗位工作范围、内容模糊不明确,经常会出现工作交叉的“三角地带”,致使工作推诿扯皮,得不到真正的落实。通过制定并完善精细化岗位职责,分别向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秘书、司机、水电、治安等岗位人员下达了具体工作任务,明确了各自工作标准规定、时间要求,办公室的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什么,何时该做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每个人通过日清日结工作日志,制定出本周的工作计划,记录好每天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自己及办公室里的工作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准备,保证了各项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

(三)变工作任务时限模糊为责任到人限时完成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步伐,高效管理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只有快捷、高效地做好办公室全面工作,才能不辱使命为公司领导和各部门工作提供保证。办公室在制定本部门每月的目标任务时均有明确的时限要求,从事每项工作的人也都清楚自己的工作时限,完成时间只能提前,不得拖延。

(四)变推诿扯皮为高效优质完成

通过岗位职责和工作时限的精细化,办公室人员都非常清楚各自岗位职责、任务,知道自己应做的工作不能无故把“皮球”踢给别人,干不好就得自己承担责任。通过严格的精细化考核办法,使职工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工作和自己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同行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任务落实的转变

实行办公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要完成任务落实由不定时督查到定时绩效考核的转变。在以往的办公室工作中,办公室领导布置的任务做没做完、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个人执行任务的质量如何等没有一个量的标准,缺乏制度上的约束。有时因为执行人没有及时进行反馈和汇报,致使一些工作因衔接不力而出现工作上的疏漏等问题。办公室采用“四变四为”法促进办公室全员积极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及时完成。

(一)变主任工作督催制为个人主动回报制

主任督催虽然能促使职工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但同时也会伤及某些同志的自尊心,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办公室主任不可能面面俱到,没有时间对自己安排布置的任务严盯死守,如果经办人不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办公室领导,待出现问题或结果提交时间超过了工作时限时就可能会给领导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或者出现工作疏漏。个人主动回报制度是变被动工作为主动,经办人事情办理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反馈办理意见,使每件事情有始有终,有因有果,避免工作差错。

(二)变职工被动接受检查为个人自查在先组织检查在后 办公室以前在工作检查上都是职工被动接受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有的职工整改不认真、不彻底,有的问题下次检查时仍然出现或根本未改。现改为个人自查后科室再检查,每个职工要逐日认真填写日清日结工作日志,对照本人精细化岗位工作职责要求,逐条逐项查漏补缺,抓紧时间整改完善;对工作中已经发现或预计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对策,供领导决策。检查只是促进工作的一个手段,最终目的是把工作做好。实践证明:个人自查在先、组织检查在后比职工单独被动接受检查效果明显好得多。

(三)变粗放式考核为精细化考核

所谓精细化考核,就是废除无分制粗放型考核,改为规范化管理工作标准,采用百分制对每个岗位职责任务逐条逐项分解赋分,按月公开考核到岗到人。严格执行制定出的平分标准,以实际考核得分衡量每个人岗位日常工作的好差,激励先进,鞭策落后。通过考核,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调动每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每个精细化管理点都能达到规定的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真正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作用,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四)变口头泛泛批评为管理手段的经济化 口头批评,对因特殊原因或一时疏忽没有做好工作的自觉性较高者有效,而对缺乏工作责任感、事业心的不求上进者,根本起不到作用。实行岗位工作任务完成业绩、个人日常量化任务及年终考核挂钩制度。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关系到全公司目标任务能否快捷、高效完成的大事,每位职工均要形成精细做事、精细管理的意识。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坚持的过程,要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办公室要建立适合自身业务需要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把推行精细化管理与各阶段工作任务、目标、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办公室工作管理水平,全面促进单位治黄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下载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接待T作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接待T作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精细化管理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精细化管理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信贷规模和种类也不断扩大,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客户的多样化向银行信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

    数字校园在学校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宁波市规划课题“数字校园在学校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报告 “数字校园在学校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摘 要: 关键词:数字校园 精细化管理 一、研究背景......

    加强办公室的精细化管理

    加强办公室的精细化管理 一、为什么实行精细化管理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中枢神经,处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各方的核心地位。办公室既是一个单位的综合管理部门......

    办公室管理精细化方案

    办公室管理精细化方案 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准、细、严为特征,致力于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 一、办公室管理精细管......

    浅谈精细化管理方法在收费管理中

    浅谈精细化管理方法在收费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 ——收费班组建设 摘要: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就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

    精细化管理在地方煤矿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 在地方煤矿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枣庄大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进一步深化煤矿“双基”建设,积极借鉴先进企业有关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基层班组安全管理中,......

    精细化管理在林西矿洗煤厂中的实践和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林西选煤厂的实践和应用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与会者,大家上午好!我叫王永成,来自于唐山开滦集团林西矿业有限公司选煤厂,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关于洗煤管理工作进......

    精细化管理理论在高中班级小组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理论在高中班级小组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在简单介绍精细化管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分别从细化、量化、严格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它在高中班级小组管理中的应用。关键词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