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问题汇报
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科
关于近期工作问题的情况汇报
自配套区成立以来,指挥部办公室积极推进规划、招商引资、项目促进等各项工作。现指挥部办公室已进入机构的磨合与调整期,通过与各科室交流沟通,收集并梳理了近期工作开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体制机制方面
“三定”方案下发后,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文件精神迅速开展单位相关证书、印章办理工作。但在对接办理过程中,组织部、县编办要求指挥部办公室暂缓办理单位证书、印章相关事宜。通过与归口单位新津县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联系沟通,现已确定该单位一直未明确法定代表人,未办理机构代码与单位公章。因此导致现阶段指挥部办公室的规划、业务推进、单位合同签订、文件上报等相关工作因主体不明确而无法有序开展。
建议:一是明确对外的单位用章,恳请领导出面对接组织部、县编办,加快相关事宜的落实工作;二是明确主体,建议由新津县土地储备中心公章作为单位代用章,以便顺利开展工作。
(二)财务管理方面
指挥部办公室成立以来,迅速开展规划编制、城市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产生了约XXX万元的规划编制经费与业务费用。目前指挥部办公室从土储中心借资以维持日常运作,由于无法在银行开户,致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建议:一方面,设立专门的财务室,并抽调专业的财务人员,尽快理顺各项财务事宜;另一方面在单位公章办理完成之前,指挥部办公室在土储中心设立专用账户,自主管理对接各项的资金。
(三)具体工作方面
一方面招商引资中因规划滞后暂缓项目跟进;另一方面领导与部分工作人员属于兼职,以使工作沟通不畅,工作效率降低甚至部分工作搁浅。
建议:一是落实一批产业规划,加快签约落地一批项目;二是充实工作队伍,针对性培训专业人员;三是实施领导定期坐班制度,以便处理各部门相关事宜。
配套区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科
2014年4月29日
第二篇:林场营林工作问题汇报
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截止到今年年底,**林场共计营造生态林***亩,其中2006—2008年完成18587亩,由于种种原因成活保存率不高,形成了造林欠账,从去年以来林场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是效果不明显。
一、影响造林质量原因分析
1、树种选择不当,由于受投资
等因素影响,工程实施前期选择了苗木培育难度小、当年造林成活高的刺槐,但是刺槐对水肥条件要求很高,在土层深厚、背风向阳、阴坡成活和生长很好,在土壤瘠薄、梁顶风口成活和生长就很差,即使成活生长也极差,同时野兔危害严重,当年春季栽植后成活率可达90%以上,越冬后保存率很低,保存下的幼苗在翌年遭受天旱,由于土壤瘠薄又再次枯干死亡。
2、追求造林数量,忽视了造林技术科技含量,受投资限制对于营养袋、保水剂、生根粉等林业科技技术应用少。
3、栽后管理抚育跟不上,这主要存在物价和社会工资不断升高,林场经济都比较困难,有限的投资无法满足抚育的需要,造成杂草比苗高、壮,幼苗在小环境中竞争力低下,一部分幼苗在竞争过程中死亡。
4、造林地理地条件。就我场造林地而言可以分为三类,①裸岩地,其土壤为沙质土,灌木盖度不足10%,土层厚度在20㎝以下,肥力差,大多为阳坡,且为我场六、七十年代造林遗留下的林地下半部,主要分布于我场安沟和十里管护站辖区;②灌木林地,其土壤为壤土,土层厚度在30㎝以上,肥力较好,多为阴坡,但是灌木盖度在70%以上,平均高度达2米,主要分布于我场柿庄管护站辖区;③牧草地,其土壤为沙壤土,土层厚度在10—30㎝之间,肥力一般,灌木盖度在5—15%之间,为我场六、七十年代造林给老百姓留的牧坡,牛羊危害严重,主要分布于我场十里管护站辖区。
二、解决措施
1、设计是工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施工的依据,为避免机械执行技术规程,更好地做好作业设计,我们应该仔细研究造林技术规程,从中就培育对象、树种选择、混交比例、栽植密度、苗木规格等制定适合的实施细则,来指导工程作业设计,根据实施细则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工程组织实施。比如树种选择,要根据立地条件、地面植被生长量、改变土质环境情况等来确定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先草后灌,先灌后乔,逐步就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在封山育林培育对象的确定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层厚度因素,对于灌木较大,但是土层较薄的地块,不适宜乔木树种生长,也可以封育灌木型,以培育有经济价值的灌木为目的。
2、因地制宜从投资、经营目的等实施分类经营,集中投资、人力、物力,整沟整梁区域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区应结合林场产业结构调整,立足于长远实现林场可持续发展,培育林场后备经济型资源,为林场将来经济持续增长、职工增收提供保障,可根据地类、地上资源、地下资源等分别制定详细的经营方式,实施分类经营。
①有林地根据林相、林木生长量情况,结合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定为抚育型和改造型。抚育型以通过对林相整齐、林木生长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力好的林地林木进行修枝、定株、施肥等措施促进林木生长量、培育园林绿化林,全面提升林地生产力;改造型以通过对林相差的林地实施改造,一部分成为防火隔离带,一部分条件较好的林地营造阔叶树种或有经济价值的灌木林,形成针阔灌混交,全面提高林地抗病抗害能力。
②疏林地和无林地实施全面封育,宜封则封,宜造则造,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规模性发展有经济价值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③利用水、房屋资源养鱼、养鸡,发展绿色产业,利用闲置土地发展规模性苗圃基地,培育优质乡土树种苗木,一方面满足本单位生态工程苗木,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培育绿化工程大苗,发展林场苗木产业,为林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3、严格造林程序,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①提前一个安排任务和投资进行预整地,根据预整地情况及时设计,安排翌年造林任务。投资分程序拨付,验收一道程序投资一道程序,避免随整随造。
②根据长远规划提前培育优质苗木,把好种苗质量关。减少外调或不外调苗木,造林树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栽植时严把苗木起运关和栽植关,做到苗木少损耗和不损耗。
③造林栽植要把握时间和季节,裸根苗适宜早春栽植,宜早不宜晚,营养袋苗适宜雨季栽植和秋季补植,阔叶树种落叶后上冻之前栽植。
④实行专业队伍营造,合同化管理,投资与质量挂钩,分阶段付款。
⑤层层签定责任状,不单纯同主管副场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签定,而要具体到作业施工队、施工作业小组,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利益挂钩。
4、重视科技技术,广泛应用林业科技新技术
①对于新技术应用从投资和规程上纳入设计,在设计中明确体现营养袋苗木、生根粉、保水剂、根保、防啃剂等新技术的应用比例和数量,投资单列。
②总结以往营造林工作经验,对于“直壁靠边栽植法”、“三埋两捣一提苗”进一步总结和发挥。
③开展新技术研究探讨。比
如栽植点的选择,要做到有利于幼树成活和生长,减少太阳辐射,蓄水、蓄肥;采用石块和增效板覆盖,减少幼苗水分蒸发和杂草。
5、造管并重
①适时进行幼林抚育,将幼林地郁闭前抚育从投资和规程上纳入造林环节,幼林抚育年限以苗木超过林地灌木高度为标准。
②对于幼林地中有优势、有经济价值的大灌木抚育时,采取修枝定株抚育培育,并纳入造林设计,记入造林株树。
③针对牛羊危害的地块,采取药物围栏、生物围栏、机械围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护和管理。
第三篇:创建工作问题汇报2017.11.23
创建工作需解决的问题
1.规范科室命名。我院目前二级科室命名不规范,如内一科、内二科等,应该有专业名称,如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一病区等。
2.规范医院标识标牌。目前,我院标识标牌颜色、样式不统一,粘贴的位置不统一,有的没有做到中英文对照。
3.下发科室床位编制文件,目前科室床位数管理乱,致使一些部门没法进行床护比、床位和医护人员比的工作统计。
4.医院对执业证上没有的科室及部门进行申请审批,对执业证进行变更。
5.对ICU、病理科等重点部门进行申请验收(质量的持续改进时间是半年,如果明年我们想初审,就的提前半年获得这几个科室的合格证)。
6.优质护理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
各病区都存在护士陪病人检查、送急查的血标本、去血库拿血、去药房拿药等现象,占去了护士大量的非护理病人时间。
7.尽快建立医院文化(院标、院训、愿景、医院服务宗旨等)
8.特种设备做不到持证上岗(如氧气)。9.专科医务人员持证上岗不达标。
10.各质量管理委员会没有召开质量管理会议。要求第四季度各质量委员会必须召开会议。
11.重点部门布局不合理。12.污水处理系统不符合要求。13.未开展单病种工作。
14.计量设备使用前没有进行计量合格的检测。15.未开展第三方社会调查评价。
创建办
2017年11月23日
第四篇:林场营林工作问题汇报
林场营林工作问题汇报
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截止到今年年底,**林场共计营造生态林***亩,其中2006—2008年完成18587亩,由于种种原因成活保存率不高,形成了造林欠账,从去年以来林场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是效果不明显。
一、影响造林质量原因分析
1、树种选择不当,由于受投资
等因素影响,工程实施前期选择了苗木培育难度小、当年造林成活高的刺槐,但是刺槐对水肥条件要求很高,在土层深厚、背风向阳、阴坡成活和生长很好,在土壤瘠薄、梁顶风口成活和生长就很差,即使成活生长也极差,同时
野兔危害严重,当年春季栽植后成活率可达90%以上,越冬后保存率很低,保存下的幼苗在翌年遭受天旱,由于土壤瘠薄又再次枯干死亡。
2、追求造林数量,忽视了造林技术科技含量,受投资限制对于营养袋、保水剂、生根粉等林业科技技术应用少。
3、栽后管理抚育跟不上,这主要存在物价和社会工资不断升高,林场经济都比较困难,有限的投资无法满足抚育的需要,造成杂草比苗高、壮,幼苗在小环境中竞争力低下,一部分幼苗在竞争过程中死亡。
4、造林地理地条件。就我场造林地而言可以分为三类,①裸岩地,其土壤为沙质土,灌木盖度不足10%,土层厚度在20㎝以下,肥力差,大多为阳坡,且为我场六、七十年代造林遗留下的林地下半部,主要分布于我场安沟和十里管护站辖区;②灌木林地,其土壤为壤土,土层厚度在30㎝以上,肥力较好,多为阴坡,但是灌木盖度在70%以上,平均高度达2米,主要分布于我场柿庄管护站辖区;③牧草地,其土壤为沙壤土,土层厚度在10—30㎝之间,肥力一般,灌木盖度在5—15%之间,为我场六、七十年代造林给老百姓留的牧坡,牛羊危害严重,主要分布于我场十里管护站辖区。
二、解决措施
1、设计是工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施工的依据,为避免机械执行技术规程,更好地做好作业设计,我们应该仔细研究造林技术规程,从中就培育对象、树种选择、混交比例、栽植密度、苗木规格等制定适合的实施细则,来指导工程作业设计,根据实施细则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工程组织实施。比如树种选择,要根据立地条件、地面植被生长量、改变土质环境情况等来确定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先草后灌,先灌后乔,逐步就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在封山育林培育对象的确定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层厚度因素,对
于灌木较大,但是土层较薄的地块,不适宜乔木树种生长,也可以封育灌木型,以培育有经济价值的灌木为目的。
2、因地制宜从投资、经营目的等实施分类经营,集中投资、人力、物力,整沟整梁区域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区应结合林场产业结构调整,立足于长远实现林场可持续发展,培育林场后备经济型资源,为林场将来经济持续增长、职工增收提供保障,可根据地类、地上资源、地下资源等分别制定详细的经营方式,实施分类经营。
①有林地根据林相、林木生长量情况,结合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定为抚育型和改造型。抚育型以通过对林相整齐、林木生长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力好的林地林木进行修枝、定株、施肥等措施促进林木生长量、培育园林绿化林,全面提升林地生产力;改造型以通过对林相差的林地实施改造,一部分成为防火隔离带,一部分条件较好的林地营造阔叶树种或有经济价值的灌木
林,形成针阔灌混交,全面提高林地抗病抗害能力。
②疏林地和无林地实施全面封育,宜封则封,宜造则造,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规模性发展有经济价值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③利用水、房屋资源养鱼、养鸡,发展绿色产业,利用闲置土地发展规模性苗圃基地,培育优质乡土树种苗木,一方面满足本单位生态工程苗木,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培育绿化工程大苗,发展林场苗木产业,为林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3、严格造林程序,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①提前一个安排任务和投资进行预整地,根据预整地情况及时设计,安排翌年造林任务。投资分程序拨付,验收一道程序投资一道程序,避免随整随造。
②根据长远规划提前培育优质苗木,把好种苗质量关。减少外调或不外
调苗木,造林树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栽植时严把苗木起运关和栽植关,做到苗木少损耗和不损耗。
③造林栽植要把握时间和季节,裸根苗适宜早春栽植,宜早不宜晚,营养袋苗适宜雨季栽植和秋季补植,阔叶树种落叶后上冻之前栽植。
④实行专业队伍营造,合同化管理,投资与质量挂钩,分阶段付款。
⑤层层签定责任状,不单纯同主管副场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签定,而要具体到作业施工队、施工作业小组,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利益挂钩。4、12全文查看
第五篇:问题汇报
汇报
1、准都兰特大桥2010年6月19日到2010年6月20日要求技术放点,但技术没按时放点,导致基坑没有按时开挖,影响工程进度。2、11:00到14:00无人值班,现场钻机因缺水停钻,晚上现场无人值班工程处于停工状态。
3、要求技术人员18日到21日给巴润都兰孔桩放点,但没有执行,要求钻机到场施工,但没有进场,直接影响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