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支教现状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支教现状的调查研究
您的基本信息是:
性别:男女
所教班级的个数:()个
每周授课的课时:()节
学校是基于什么考虑让您教授这一门课程的?()
1.课堂上,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你会讲述哪些知识?(多选)()
A.励志故事B.时事新闻C.现身说法(个人的经历或感受)
D.英语、电脑等实用知识E.自然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F.自己的专业知识
2.如果学校的教学设备往往达不到你想要的那种条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A.仍旧认真备课,积极创造一切条件达到预期目标
B.认真备课,就是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去做
C.积极备课,改变教学方法,尽量少使用教学设备
3.你认为在支教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三个困难是?()
A.通讯不便,很难和外界联系,感到孤独B.经费太少,生活条件差
C.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当地老师有分歧D.学生不配合,教学不愉快 E.当地相关部门很少关心,得不到外界支持
F.不适应当地的语言,生活习惯、习俗
G.个人感觉支教的效果很小,没有动力教书
4.你认为作为一名支教生同当地的老师相比,你有什么优势?()
A.年轻,工作充满激情B.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文化知识
C.能有效的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D.没有突出优势
5.你对职业发展有什么期待?()
A.做一名兢兢业业、有个性特点的班主任
B.做一名优秀的任课教师,再兼任学校行政管理工作
C.尝试喜欢的各种工作(除教师),挑战极限,演艺生命的精彩
D.没有想过,顺其自然
6.到目前为止,你支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对自己的学生有何评价?()
A.总体上学生十分好学,上进,纯朴,我很喜欢
B.与自己原先设想的不同,学生不是很好学
C.普普通通,没有深刻印象
D.其他
7.在支教过程中,通常你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
A.和学生本人私下交流B.向班上其他同学或老师了解
C.家访D.很少去了解学生
8.你所在学校或地区每年为你提供的在职培训情况如何?()
A.比较好,定期组织一定数量支教生进行教育理论和职业技能培训
B.只是本校内老师之间交流学习
C.基本上没有,依靠自己的努力积累经验
9.在支教的这段期间,你与当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的接触怎样()
A.只是礼节上的问候
B.他们经常关注我们的教学和生活情况
C.会进行深层次的接触
10.你在支教后的收入是(),是否每个月都能准时拿到?___(是,否)
A.600元以下B.600—1000元C.1000—1500元D.1500元以上
11.你目前所在的支教学校教师(已编制)供求情况如何?()
A.供求平衡B.供大于求C.供不应求D.不清楚
12.在节假日,你一般是怎样度过的?(多选,最多选两项)()
A.娱乐休闲B.走亲访友C.进行家访D.工作学习E.无所事事
13.你的支教时间满了之后,你的选择是?()
A.离开B.留下C.考虑中
14.影响你去留的主要因素是?()(最多选三项)
A.自身的价值B.学校学生的需求C.教学环境D.生活环境
E.国家政策F.自身的情感因素 G.其他
15.作为大学生,你选择支教的最主要原因是?()
A.热爱教育,热衷于支教B.想去锻炼一下自己
C.想为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共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D.国家政策的吸引E.就业压力大,先支教以缓解就业压力
F.毕业高校的鼓励G.其他H.一时冲动,盲目跟从
16.你在支教后,你对支教是如何理解的?()
A.有利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B.有利于贫困地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C.有利于缓解农村师资不足的状况
D.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教学状况
17.在实际过程中,你认为支教策略落实的情况如何?()
A.好,基本上保障了支教生的利益
B.比较好,但在某些方面没有落实到位
C.很打程度上没有落实到位
18.你来到支教学校后,学校的教学设备,学校环境方面与你所想的会有一定的差距,面对这些差距,你的心理状态需要多长时间调整过来的?()
A.一个月之内B.两至三个月之内C.四至六个月之内D.半年以上
19.对你来说,你认为支教最好是多久?()
A.一学期B.一年C.两年D.三年E.三年以上
20.你所学的专业是(),你所教的科目是否与你的专业对口?
A.师范专业,是B.师范专业,否
C.非师范专业,是D.非师范专业,否
21.在课堂上,当你的学生提出了不同于你的观点时,你会怎么做?()
A.尽力说服学生B.简单回答后,继续进行下一项教学活动
C.暂不发表意见,留作课后讨论D.仔细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一起讨论,解决
谢谢您的合作,祝您工作顺利,假期愉快!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舒文娟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
【摘要】选拔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嘉善县的实践表明,大学生在村和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引起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手段,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重大意义;工作状况;建议对策
一、大学生进村和社区的重要意义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中央作出了选拔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意见》第十条指出,要大力推广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争取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选拔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不只限于解决就业问题,而且对于培养知国情、担重任的年轻下一代,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我县在2006~2007年共向社会招聘了176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作目标。2008年,又选聘了45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当村官,无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对大学生就业,都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
1.大学生进村和社区,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现在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科学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政策水平不高、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去精神不足等问题。由此,乡镇和街道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受到较大影响。
大学生的现实条件恰恰能弥补上述的不足之处。大学生年轻、思想活跃、观念前卫,理解能力较强,精力充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家庭情况单纯,正处于精力集中的黄金时期。将大学生补充到农村基层组织中,使村级领导班子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镇(街道)的许多实际工作都需要村里的配合和协调,村里的远程教育、计划生育、普查工作、文秘统计、社保医疗个人信息的采集等许多具体工作
需要有人及时地、准确地完成,村里的各种文化活动也需要有人策划、组织,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完成这些工作是不难的。实践证明,近几年来,大学生村官在这些环节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2.大学生进村和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在良种推广、病虫防治、合理施肥、农业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乡镇企业发展等方面得到技术指导。农业技术和发展思路是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领域。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可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农村推广,推动农业科技和生产体制的创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例如,干窑镇的蒲公英专业生产合作社。为鼓励扶持大学生在基层创业,该镇成立了全市首个大学生创业基地。以此为平台,9名大学生村观联合组建了蒲公英专业生产合作社,从事以“奥运蔬菜”为主的高校农产品试种、推广,于是,这群大学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来到创业基地,大学生村官们总是带着草帽、穿着套鞋、卷着裤管,不管日晒雨淋,或在田间恳土种苗,或在大棚里穿梭采摘。从联系上海、嘉兴等农业科研机构购买种子,幼苗培育移栽,土壤改良,防治病虫害,到作物收获上市销售,大学生村观全部亲力亲为,人人用心、各个动手,积累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农业生产基本技术。目前,创业基地已有大棚12个,种植各类蔬菜和经济作物达20种。
在实现自主创业同时,大学生村官还切实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通过聘请农技专家进行专业指导,让周边农户能一起参加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实用的生产技术。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积极向周边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当地高校农业整体发展、规模发展,引领群众致富。又如,杨庙镇的杨庙学子联创贸易有限公司。嘉善杨庙的雪菜、大头菜以前以实体销售为主,为引导农民闯市场,今年3月,8名大学生村官集资建立了该公司,以开设网店为起步,将产品信息发到QQ群、BBS上,并在淘宝网上开设了3家网店,在网上销售当地生产的真空包装雪菜、大头菜和周边乡镇的农副产品等。短短4个月,这家公司网络交易已达40多笔,社会交易20笔,销售额达6万余元,为当地农民增收树立了一个样板。
同样获得大学生村官帮助的还有陶庄镇的一位先生。蒯先生是做废橡胶生意的,由于不太善于宣传谋划,生意一直较清淡。大学生村官了解情况后,帮助他在网络上做起了广告,免费注册了农民信箱寻找客户,使他幸运地闯过了前期销售的难关,年产值已过百万元。现在,蒯先生还采纳大学生村官的建议,利用网络查看各地的橡胶行情,及时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
3.大学生进村和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村民委员会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各项工作在农村的落实。当前,村干部在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发展经济、传播政策、知识更新、搜索信息等多方面有一些障碍和困难。而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通过一定程序选出来的,是大学生中佼佼者,他们整体素质较高,对党忠诚、对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
深刻,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较强。他们的加入有助于更好的带领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农民的权益,提高政府在农民心中的信用度,推动农村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增强农村的稳定性。
在2008年换届选举中,有6名大学生通过选举进入领导班子,7名大学生进入社区班子,88名大学生村官进入基层团组织,29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基层团支部书记。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充实和扩大了村后备干部队伍力量。同时,大学生村官也给农村基层干部带来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和挑战,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危机感和责任感,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焕发农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二、大学生进村和社区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近几年来,各镇、街道党委对大学生下村工作认真对待,科学安排,严格管理,为大学生在村或社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同时,大学生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镇、街道和村、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根据对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的了解,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
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今年上半年魏塘镇招收10名社区工作人员,报名多达265人,其中不乏研究生学历者。另一方面,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政府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因此,部分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缺乏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准备,把在农村和社区工作当作寻找其他就业机会的一个跳板,存在“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精力不集中,对农村工作缺乏热情和钻研,从而影响了工作效果。
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社会,与村民密切联系,是他们发挥优势、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调查发现,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上难以“深入”问题:感到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矛盾很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环环相扣,作为新人,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一下子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没有农村的生活经历。部分大学生在下村和社区前,对这项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第一手材料储备不够,思想准备也不够充分。
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一方面大学生村官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他们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被录用后,没有得到经常性、全面性的理论培训、心得交流和工作研讨,较多的是以会代训而已。而且在村里有些村干部把大学生作为上面派下来的,没有将其真正作为村干部的一员来对待。在实际工作方面,虽然也在普查、计生、信息等方面进行指导,但主要侧重于具体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农村工作方法、调查研究、形势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和帮带较缺乏。在培养措施上力度不大,压担子不够,再由于接触村民时间不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也不够大。
三、加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几点建议
1.建立积极的宣传导向机制,引导大学生树立面向基层的择业观和成材观
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的思想认识,这是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县委、县政府,还是乡镇、街道和村各级领导,都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真正认识党中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声面向基层就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政府要在提供政策性优惠支持的基础上加强推介宣传,用舞台吸引人、用待遇保障人、用典型打动人。
2.建立实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打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1抓好任前培训,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要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扎根农村工作的意识;要通过形势教育,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要通过岗位初任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是要抓好技能培训,增强大学生村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经济能人,把经济能人培养成管理能人,把“双带”能力强的大学生培养成村党政主要负责人。三是要抓好在职培养,要通过明确职责给位子、大胆放手压担子、不吝帮带育苗子等途径,以艰苦岗位的实践锻炼促使大学生村官尽快成长。
3.结合职业规划,解决大学生后顾之忧
对于大学生村官任职一定时期后,如果发现大学生村官确有能力,有意愿留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则继续加以任用,或参加村委会的选举,或让其经过培训以便深造更好的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如果发现大学生村官能力欠缺,不适合担任村官职务或者没有意愿担任村官职务,要为其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便在其他领域或行业能够发挥才能。这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准入、准出制度,就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能够更好让其在广大农村发挥才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篇: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
——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学生为例
一、选择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人们比过去更愿意投入一部分金钱去享受一下生活,放松一下心情。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地位、作用是不容小视的。而在整个旅游消费人群中,有一个独特的人群——大学生。大学生是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是发展旅游事业的潜在市场。
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竞争是非激烈。要想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开拓更广的市场。很多旅游公司都敏锐地察觉到了大学生这个消费群,都在致力于开发迎合大学生兴趣的多类旅游项目。但是,由于这是个新的消费群,很多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对旅游的看法、态度都不是很了解。针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旅游现状的调查显得很有必要。
二、研究对象:
自变量:大学生
因变量:旅游
三、研究方式:能通过问卷的方式
四、专业文献
1、《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徐佳,成长之路,2011年,15期
2、《包头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调查与分析》,郭慧、庄元,学理论,2011年,09期
3、《大学生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俞春霞,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4、《青岛市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赵书伟、张霈、秦爱民、徐宏兴,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1期
5、《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以秦皇岛地区为例》,张翠晶、赵静,中国商贸,2010年,25期
6、《西部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现状调查与行为特征分析》,侯玉君,商场现代化,2010年,31期
7、《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陈功、黄志国,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06期
8、《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现状及开发策略分析》,任曼丽,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中国西部大学生旅游消费现状调查和对策——以宝鸡市为例》,万红莲,特区经济,2008年,12期
10、《哈尔滨市工业旅游大学生市场现状调查分析》,张杰、李竹,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11、《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张爱萍,北京体育
大学,2009年8月18日
12、《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调查研究》,阳波,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10月8日
13、《对不同学历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现状调查》,于素梅,山西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14、《浅议西藏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发》,张世聪、张秀敏,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5、《黄岛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在森、姜春燕,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
——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学生为例
一、概念的澄清与界定
1、对“旅游”概念的澄清:
(1)百科名片将旅游定义为“旅游是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2)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概念:“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进行的旅行活动统称为旅游。”
(3)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2、对“旅游”概念的界定:旅游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为获得生活文化等各种需要以达到精神上的愉悦感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二、发展测量指标
概念的维度和测量指标:
(1)旅游意向:a、是否喜欢旅游
b、喜欢旅游的原因(旅游目的)
c、不愿旅游的原因
(2)旅游地点:a、景点的类型
b、景点环境: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c、景点离所在地的距离远近
d、景点的门票费用
(3)旅游时间:a、旅游的频率
b、出游的时间选择(周末、寒暑假、国庆五一等假期、任何时
间)
c、游玩的时间天数
(4)旅游的出行形式及出行方式:a、同谁一起出游(独自、家人、同学、恋人、其他)
b、出行选择的形式(随旅行社、自助、班级
或社团组织、其他)
c、交通工具的选择
(5)旅游的消费水平:a、每月的生活费的范围
b、生活费的来源
c、可以接受的旅游费用范围
d、出游过程中更愿意在哪些领域进行消费(旅游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
(6)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a、导游服务的好坏
b、住宿设施条件是否满意
c、餐饮服务的满意度
d、司机服务的好坏
e、购物情况
f、娱乐活动
g、总体评价
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解大学生的旅游现状、大学生的旅游需求,我们开展此次调查活动,本调查遵循保密原则,请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谢谢配合!
09应用哲学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小组
2011年12月7日
说明:请在每题的标号前写上答案,未注明多选题的都默认为单选题。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平时安排的课程量如何?
A、很多 B、多 C、一般 D、少 E、很少
4.你喜欢旅游吗?
A、(很)喜欢 或一般
(1)你喜欢旅游的原因是
A、欣赏风景 B、交际 C、探险求知 D、调节心情 E、其他
B、不喜欢
(2)你不喜欢旅游的原因是
A、费用问题 B、对旅游不感兴趣C、没时间 D、其他
5.你对旅游信息了解的途径是?【多选题】
A、网络B、旅行社推荐C、同学朋友介绍D、报刊杂志E、其他
6.你最感兴趣的旅游类型是什么?
A、自然风光 B、历史文化 C、野营探险D、休闲娱乐 E、其他______________
7.景区的内部环境(如:卫生、设施条件、服务态度等)对你有没有影响?
A、有B、没有C、无所谓
8.如果出游,你选择景点的距离范围?
A、所在城市或周边地区 B、省内 C、省外 D、无所谓
9、你生活费的来源有哪些?【可多选】
A、家里给的B、勤工助学C、他人支助 D、贷款 E、其他______________
10.你每月大约剩余多少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
A、500元以下 B、500—1000元 C、1000—1500元 D、1500元以上
11.你可接受的单次旅游费用的范围?
A、200以下 B、200—500 C、500—800 D、800以上
12.你今年旅游了几次?
A、2次以下 B、3—5次 C、6—8次 D、8次以上
13、你一般一年会旅游几次?
A、2次以下 B、3—5次 C、6—8次 D、8次以上
14.你一般会选择在哪个时间段出游?
A、周末 B、寒暑假 C、国庆或五一长假 D、任何时间
15.你最近一次旅游大约玩了几天?
A、一天 B、二到三天 C、四到五天 D、五天到七天 E、七天以上
16.你上一次出去旅游,和谁一起?【多选题】
A、独自 B、家人 C、同学 D、恋人 E、其他
17.你出去旅游的话,乐意同谁一起出游?【可多选】
A、独自 B、家人 C、同学 D、恋人 E、其他
18.旅游时,你大多数会选择何种形式?
A、随旅行社B、自助C、班级或社团组织 D、其他
19.你出游时,最常用何种交通工具?
A、飞机 B、轮船 C、汽车 D、火车 E、无所谓
20. 你出游过程中花销最大的一块是什么?
A、吃 B、住 C、游览景点D、购物 E、娱乐活动
21.你出游时最愿意花钱的一块是什么?
A、吃 B、住 C、游览景点D、购物 E、娱乐活动
22.如果报团旅游,哪个因素是你关注的?多选题】
A、费用 B、导游、司机服务 C、餐饮服务 D、住宿设施条件 E、安全 F、旅游地的吸引力 G、其他___________
23.你最注重导游的哪项素质?
A、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最佳的精神状态
B、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C、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广播的知识
D、熟悉导游业务工作
E、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F、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4.如果选择跟团出游,你注重旅行社哪个方面的服务?
A、旅行社的信誉B、旅行社旅游项目报价
C、旅游项目的种类D、宣传效应好
我们的调查到此结束,谢谢你的合作!
第四篇: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报
告
目录
一、调查背景...................................................................................................................................1
二、调查目的...................................................................................................................................2
三、调查过程与研究方法...............................................................................................................3
四、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4
(一)采访个人与支教队总结...............................................................................................4
(三)网上问卷调查结果.....................................................................................................10
(四)数据分析.....................................................................................................................13
五、小组成员关于这次调查研究的感悟.....................................................................................14 研究人员:吴梦宇、吴春莲、孙敏、龙正小、冯晓东、许美玲、沈鑫、张茗君、古丽、董博
一、调查背景
在国家将教育向中西部倾斜,努力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大力支持优秀志愿者“三下乡”、深入基层的背景下。不少高校也大力支持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基层教育,鼓励大学生寒暑假短期支教活动,而很多高校大学生也想投入到短期支教的行列。在我们西南财经大学就有很多的支教队伍,比如:朗目、一米阳光、曙光、梦想行动队等等,在支教完成后,他们就会召开宣讲会,分享他们的支教经历,也开始招募新的支教人员。有很多人都会想要去支教,去面试支教的人很多,大家都怀着各种想法,满腔热血。我相信一定有人是这样想的: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
第 1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响应国家政策,继承与发扬往年“三下乡”活动的光荣传统,支持农村建设发展,发扬当代大学生挑战艰难困苦、不断奋勇拼搏的精神,进一步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掌握一定的社会服务技能和社会实践经验,以更好地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是,有一些接受过支教的地方,觉得指教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困境。在中青专线网站上就有这样一边报道:大学生短期支教隐现“副作用”。有人问“这群塔尖上闪耀的麦芒在短短两周里,能给乡村的孩子们带去什么”,有人评论“大学生短期支教是一场乡村假期旅行运动”,有人说“很多孩子都是在‘被支教’”,也有人坦言“学校疲于应付而又不好意思拒绝大学生”„„调研结果发现,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果然不容乐观:近73%的大学生把支教当作一堂必修课来看待,但就是很难联系到愿意接受的学校;近62%的校长坦言先前支教的大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些不良影响,致使他们不再信任大学生支教,不得不找借口来推脱;78%的受教学生为大学生哥哥姐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到遗憾和苦恼。那么,支教的现实又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对支教的看法又是什么样的呢?面对目前的支教热,我们就支教问题对西南财经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的原因是由于支教在我校越来越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而究竟支教在大家的心目中意味着什么、到底是怎样的魅力吸引着众
第 2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多大学生呢。有人质疑支教的意图、认为支教更多的是打破孩子本来安静的生活,有人坚信支教能为乡村的孩子带来好处;有人仅仅为了丰富经历选择支教,有人纯粹为了做公益而赴身支教。就是因为有许多莫衷一是的说法,才让支教成为此次调查主题。我们通过此次支教想了解我校学生对于支教的了解同时也通过问卷帮助大家了解,让真正想去支教的同学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对于支教的真正的意义有一个更为广泛的认识。并且从大学生参与支教的原因,联系有过支教经历者的感触和建议,探究支教对于大学生和山区孩子们的利与弊,从中得出一种对于大学生是否应该参加支教活动给出一定的建议。
三、调查过程与研究方法
调查时间:2014年3月10日-2014年4月5日 调查对象:西南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网上问卷法
调查的形式:匿名的方式,对调查者的主观偏见可以合理地避免。调查回收情况:本次问卷一共收回
166 份 调查过程:
1、课题确定:每一个调查报告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去开展,在一个中心的前提下去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才能更好地深入调查研究主题,有目的地进行下面的工作。所以选择一个调查主题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这次调查报告的第一步。
2、调查方法:采取简洁直接的调查方法,不同的调查方法对同一个
第 3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采用试卷调查法,同时也看一些当代大学生总体对支教的看法的报纸和资料,并对本校现场的真实情况做了一定的分析。
3、调查进度安排:我们关于大学生支教的调查开始于第四周,在第四周的周末,我们组的两分小组成员,分别对西南财经大学主要支教队伍中的一米阳光和荧火支教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并完成了采访语录的整理工作;在第五周之前完成了支教问卷的制定及其宣传。第六周及第七周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汇总以及完成了相关的总结工作。
四、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采访个人与支教队总结
个人组
采访对象:2013级人力一陈丽林(大一寒假在四川参加支教)1.请问您为什么想要去支教的呢?
想要通过支教的方式去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同时在整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心理机制更加成熟。
2.请问您通过怎样的途径走上支教之路的?
本以为大一上已经错过了支教的机会,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支教公益组织的宣传海报,于是鼓起勇气投出了自己的简历。
第 4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3.请问您认为报名加入支教的组织需要怎样的流程?
投简历,经过筛选之后进行第一轮面试,通过之后进入第二轮面试,最后进入到该组织。
4.请问您当时去支教的地点以及持续的时间?
雅安的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那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支教一共持续了10天的时间。
5.请问您在支教过程中产生的车费、生活费从何而来? 组织发放了一定的资金,还有一部分自己支付。6.请问您为那次的支教之行做了怎样的准备?
前期集中培训(学长学姐经历分享):
一、备课环节安全培训(急救方面等);
二、家访工作的开展;
三、敏感词汇不能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
个人准备:
一、文化差异方面;
二、教学方面(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平衡等);
7.请问您对于当地的生活还适应吗?觉得累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觉得能够适应,不过手上还是长了很多冻疮,至今还未好。有时候会觉得很累,但想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觉得一切都好了。
8.请问支教后您觉得自己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变化?
懂得了知足;以前或许还一直抱怨自己的生活,羡慕着别人的好车好房,埋怨父母能给自己的太少,但支教之行结束后自己懂得了一个完满的家庭是非常幸福的,通过自己动手做饭,处理孩
第 5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子们之间的矛盾,理解了父母真的很辛苦,自己要一直在父母身边。
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既要对别人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平时的行为作风、言行举止都多多少少影响着自己和身边的人。对于一件事,既然选择了,就要有始有终。
实质性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举例:个别留守儿童穿着花哨,不愿意听课,表面他们很像痞子,就是“孺子不可教也”,但当了解了他们的家庭背景,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只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掩饰自己的自卑,这些留守儿童缺的就是爱。9.您觉得觉得支教对自己能力提升有什么帮助吗?能不能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呢?
沟通能力的提升;平时都不敢上台讲话的自己能勇敢的表现自己了;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所提升。
10.请问您怎样看待大学生热衷于支教这种公益活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人是想要做点儿什么,好以后填在自己的简历上;有人是想去体验生活,通过它来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人生经验;有人是真的想要为山区的孩子带去点儿什么,尽己所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不过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同学们自己的追求,在想着自己的目标方向努力,不管哪一种都不会错的。11.对于兼职您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有人说兼职是乐在其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同时还挣着大把的外快,而支教就是真的要懂得
第 6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付出,懂得分享,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其实兼职与支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既然选择去做,那就是因为热爱,既然热爱,就没什么付出不付出,只要心不累。
(二)支教队总结
“荧火支教”采访总结
一、现在大学生参与支教的热情度都很高,吸引大学生去参与支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大学生觉得支教是一项很高尚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第二,一些大学生喜欢小朋友,本身有当老师的愿望,希望通过支教这个平台圆自己的教师梦;
第三,部分大学生参与支教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简历,认为支教这类志愿活动对将来找工作有帮助;
第四,一些大学生受身边的人感染,认为支教这项活动可以认识很多的人,很有趣。
二、大学生中参与支教活动的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也有少部分研一的同学。
三、在支教中一般是孩子带给支教者的要比支教者带给孩子的多一些,孩子们会带给志愿者们很多的感动,能让他们发现自己从未发现过的一面,同时在准备支教的整个过程中也会学到一些东西。
四、对于支教队伍而言,在整个的准备的过程中也会遇见一些障碍,比如寻找学校的问题,可能会出现更换校长或者其他的情况会阻碍支教活动的进行。
第 7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五、支教的收获一方面是就支教的性质而言,不具有很大的功利性,给支教者一个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给大学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意义。
六、对于参与支教而言,只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不违背主要的原则,就是有意义的。
“一米阳光”支教队采访 访谈记录
时间:3月21日
对象:12级佳玮学长、雅妮学姐 提问者:龙正小 记录者:吴春莲 拍照者:沈鑫 访谈总结:
支教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旅行,而是一次有责任的公益之行。总是停在向往的程度始终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敢想就要勇敢地去做,坚持不懈,并要为此付出一定的努力。“一米阳光”的学长学姐与我们分享支教的故事与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加入支教的原因总是有着对公益的一份热心和奉献,无论是带着丰富自己经历的目的还是仅有对支教的热爱与憧憬的目的,经历了之后都会对那里产生浓厚的依恋与不舍。仅仅只有一次的机会在那里传递爱心不过都会让孩子们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童年记忆,不管别人对这一行动的看法如何,只要自己做得让孩子和自己有收获就好。
二、大学生参与支教的方式:通过支教队的招新活动加入,自己和身
第 8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边的朋友自行组队等方式。三、一个想去支教人需具备的素质:1.有责任心(一个人做一件事必须有责任意识,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是基本素养)2.爱心(支教本质就是公益的一种,有爱心才能够将这份关心与温暖传递出去)3.耐心(不仅仅与孩子打交道需要耐心,在准备的过程中也要极具耐心参与讨论和修改策划等)4.特长(这是个人在竞争支教的优势,不一定是很高水平的才艺,只要自己足够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视野就好)5.奉献精神(既然选择支教,那么对于支教的各方面都应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不应困难而退缩)6.团队协作(加入了支教队就是一个大家庭,在各个方面都应考虑到团体,让每个人优势最大化为整个团队带来更大的收获)。
四、支教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支教的前期准备工作务必是一次支教成功的大前提。如支教策划的准备,找公益组织申请资金的援助等。对于大学生来说,支教最大的困难应该算是资金。所以用一份好的策划去申请资金是有必要的,虽说可以自费支教可能对于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五、目前就已参加人群来说参与支教人数主要是大
一、大二的学生,原因可能是大三以上的学生更多的考虑的是考研、出国、实习等方面的事。
六、对于支教地点的问题,可能有很多客观因素很难长期在某一地点定点指教,不过还是有望努力并实施的(据说有的支教队也已经有此计划了)。支教其实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因而在支教队申请(一般是
第 9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萤火助学)成功之后会有系统而全面的培训,从而帮助大家更好的完成支教。
(三)网上问卷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调查部分结果:
1、您做过支教吗?
2、你对大学生暑期支教持什么样的态度?
第 10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3、你觉得大学生暑期支教有哪些弊端?
4、当前毕业大学生只有少你认为支教应该教授什么课程?
第 11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5、部分愿意去支教,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6、你觉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什么方式比较好?
第 12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当前大学生大多数对大学生支教是持支持的态度,支持和反对的同学各占75%和14.48%。即使如此,但是在被调查同学中仅仅只有7、14%有支教经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众多有支教想法的大学生对支教望而却步呢?71.14%的调查者认为当地环境艰苦,不适合大学生支教,占同等比例的调查者认为支教的日常生活难以维持、支教的效果不理想。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调查者认为支教的最大弊端是服务性差,支教人员功利性太强,他们多是为了增加一点自己的社会经验,为了在自己的简历上多添一点东西,其次是不能给当地学生和教育现状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这一点占了59.52%,在其次是会对当地师生关系带来很大的改变,不利于大学生走后当地老师和学生的相处,这一点占了51.19%。那么大学生支教应教当地学生什么课程呢?有67.84%的调查者认为应该教艺术类课程,而有57.14%的调查
第 13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者认为应该教科学,比如天文地理等等。对于支教与其他社会实践的权衡,占最大比例的调查者--48.81%认为大学生应该利用其寒暑假这种长时间的假期去实习,28.57%的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去打工或兼职只有13.31%的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去支教,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会选择与自己以后就业和更为契合的社会实践方式。
五、小组成员关于这次调查研究的感悟
我们都在说支教,但实质意义上的支教并不是仅仅有一份激情就够的,支教承载的,更多的是责任。若我们决定参与支教,便意味着我们愿意承担这份责任,渴望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满足。
支教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的,有很多的困难都是需要克服的。而且短期支教也有很多的弊端,目前还是很不好衡量的,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同时支教的优劣,不是个人的见解就能说清楚、道明白的。不过从这次调查中更加了解关于支教的内容,同时也拓宽了我们自己关于支教的想法。或者说支教其实说来简单,但却是任重道远。支教的意义其实是在于梦想的传播。支教即是对地区孩子的关心也是对自己的锻炼,在支教过程中总能获得感动与收获。
第 14 页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对于支教,有人支持,有人批判,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这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看待一个问题。
在这次关于支教的调查活动中,除了对于支教略有感悟外,我们还懂得了关于自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重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都认识到一名学生的社会重任。
第 15 页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题目: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时间:2009年12月5日
调查地点:贵州大学南校区
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学生
指导老师:赵安琪
调查人员:农学院09植保
组长:张元俊
组员:张元俊
大学生活在时尚追求快乐的潮流中,已真正站在社会和现实的边缘地带,是完全适应还是在无奈中抗衡这一带有社会气息的名利权的角逐。面对如何能活得好一点,这就或多或少需要一点名利或者是权,在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面前,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应该有的思想道德,丢弃原本有的思想道德,面对如此物质的社会,思想道德似乎是空的,非物质不实际,因此许多大学生或多或少的使用一点这种解决方法来让自己活得好一点,或者至少有一个让自己活得快乐的机会。但这样下去,少了哪些道德就会造成相应的伤害,而其他人体会到这种伤害也去这样不道德又会造成一些伤害,这样各种各样的伤害相互交织扩大会慢慢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美好。而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中,社会的不和谐也会重新伤害我们每个人。虽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许多不是完全没有道德,但还是或多或少丢掉了一些道德,或者根本没有要某些应该有的道德。这样我们每个人的这种或多或少积累起来就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或许我们就在品尝这种我们自己造成的苦果。然后更多的用消极的方式去解决这张苦果,但这终究是饮鸩止渴,只会带来更多的不和谐。而无论如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有权利追求快乐,也有责任让这个社会更和谐,而思想道德是在经济基础之上最有用最能让社会和谐的东西。思想道德的全面完善是我们大学生的应该重要目标,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是还能活下来,就应该坚持应该有的思想道德,给社会和谐应该小小行为,不要让道德丢失恶性循环下去。作为现在的我们,遇到最重要的无非是恋爱,网络和诚信。而在这三个方面的道德也尤为重要。
我们对贵州大学大学生进行了道德现状的调查,我们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我们的调查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诚信,网络,恋爱道德。下面是我们调查的一部分问题:
如果你要申请困难补助,你会怎样叙述你的家庭情况。你认为造成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对考试作弊有何看法。你对网上聊天的态度。
你浏览贴吧的时候,发表帖子与主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网上聊天时你注意文明用语吗。谈恋爱时对对方的经济有要求吗。你觉得谈恋爱时什么最重要。
你身边的朋友在大学谈恋爱时有发生性行为吗。
我们一共发放了150份问卷,回收了14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42份。
其中有83%的人在描述家庭情况的时候会主要写真实的,但是也会稍微编造一些;有40%的人对考试作弊无所谓,53%的人认为这样会造成不公平;90%的人都认为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让大家不得不这样;70%的人在网上聊天时会说真话;93%的人在聊天时会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语;在发表帖子的时候,87%的人会发表与主题相关的,只有少部分会发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在恋爱方面,24%的人会对对方的经济有要求;60%的人认为谈恋爱感觉最重要;有3%的大学生的谈恋爱时有发生性行为。
以上就是我们问卷调查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我们从中更加了解到大学生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数据,我们作出了仔细分析,对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更加深入的研究,对大学生道德现状有了更多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下面,我们分别对诚信,网络,恋爱道德这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诚信
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枪手”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代考。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另外,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毁约不仅使用人单位承担着重新选人用人而增加的工作成本,而且也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社会形象,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
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
2.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因为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为了能考试及格,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一些教师诚信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诚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也充斥着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少人受社会中不守诚信行为的影响,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为做老实人“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老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对道德问题搞“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对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而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却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撒谎骗人。他们的这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经常获益,久而久之,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不守诚信,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4.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二:网络
网络上信息丰富,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学习技巧和技能,其巨大积极作用已为大学生们所广泛称赞,但网络上一些不健康内容和信息污染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网上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虚拟的网络世界突破时空的限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借助于电脑有力地促进了双方交流。正处于情感黄金时期的大学生,在紧张、繁忙而又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忙里偷闲,上网聊天,寻找精神寄托。这样,网上交流的虚拟性导致网民年龄、性别、身份等与事实上的角色反串,一旦见光就死,使上了圈套的大学生在感情和心理上极易受到伤害。同时因担心见光死,借助于电脑交流的双方缺乏真诚和责任感,感情的创伤难以扶平。过度地上网还会导致上网成瘾,出现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行为古怪等现象。
由于网上世界的虚拟性,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犯罪的滋生。在网上世界中,传统道德的约束力、法律的权威性均被弱化,网络侵权行为在大量重演。在现实生活中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一旦成为网民就有可能目无法纪,传统道德中的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大学生的约束,在网上世界中形同虚设。据报道,湖北省黄石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王群在2001年8月,以“花花公主”的网名,先后侵入“中国大冶”、“科技之光”、“黄石热线”等网站,涂改网站主页,导致这4家网站无法正常运行。而由校方提供给司法部门的材料却称:“王群同学入校两年,学习刻苦,专业能力强,为人忠厚诚实,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无违纪记录。”从王群一案中可以看出,制订切实可行的网络行为准则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黄色信息的传播。信息内容一般来说带有地域性,而英特网的信息传播是全球性的、超地域性,色情信息在有些国家是合法的,这就使得一些黄色信息随着英特网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地传播开来。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对我国青少年的危害更严重。
三是西方文化的侵略。英特网信息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交汇,特别是西方国家借助于网上优势,倾销西方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这就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道德、文化的冲突。一些国家还通过英特网发布恶意的反动信息,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三:恋爱
爱情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幕,谈恋爱的经历是大学生体验人生不可缺少的一课。出双入对的青年学生永远是校园里的动人风景线。80年代针对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的问题今天看起来着实是很朴素幼稚的问题。而至90年代,连中学生谈恋爱都不少见,更遑论大学生,谈恋爱早已为高校所默许,为社会所接受,为亲朋好友所鼓励。
其实,一上大学,就自然而然进入了恋爱阶段。一方面,大学生们经过了紧张的高中阶段学习和压力很大的高考冲刺,进入大学后都想轻松一下。此时他们身体发育已到了晚期,压抑和潜藏了许久的对异性的爱的渴望就自然地浮现出来。另一方面,大学住校生活相对自由,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双重约束,也为谈恋爱创造了条件。
一、学生对恋爱中涉及的道德观念所持的态度喜忧参半。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大学生应该更好地克制自己;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背传统道德,违反校纪的事情,学校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管理教育和疏导;不过,同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这是恋爱双方自己的事,如果别人发生了,可以接受;还有极少数的人则欣然赞成。安静的自习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大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少数人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们管不着,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一些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这项调查表明,我校大学生绝大多数仍然秉承着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渴望学生文明恋爱,渴望拥有文明的校园。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些学生对恋爱方面涉及的道德问题宽容的态度深感担忧,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恋爱行为是文明的,但是少数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已经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低年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产生错误导向。
二、校规校纪对学生恋爱和文明恋爱的管理规定软弱无力,校规校纪与国家法律法规在学生婚恋行为方面没有取得一致,学校的管理存在困难。恋爱在高校发展如此之迅速、广泛,决不单单是一个高校存在的现象,然而对学生恋爱,高校过去的态度是不提倡,不反对,现在似乎是没有态度,特别是近几年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使学校似乎更难以面对学生恋爱,特别是过分亲昵的行为乃至恋爱中的越轨行为等。面对法律、道德、文明、开放,旧的校规校纪似乎无所适从。学校管少了似乎没有尽到教育管理的责任,管多了又找不到依据。学生对待学校管理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学生恋爱总是背着学校和老师,现在学生理直气壮的恋爱,大庭广众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过分亲昵,在接受教育时,有些学生会认为学校管宽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敌对心理。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问题的一些看法。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对大学生道德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大重点和难点。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他们从网上获取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培养了许多能力,但网络的负面作用也会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大学生上网场所的不固定性,表明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媒体界一道携起手来,共同开展有关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长期以来,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依据是其行为表现,而实际上思想观念是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更具有隐蔽性。
时而反省,时而让自己做与坚持良好道德有关的事,从反省和做当中有所感有所得,然后继续下去,不断坚强自己的道德,让自己和谐,让社会和谐,让世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