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

时间:2019-05-13 05:0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

第一篇: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

文章标题: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

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在去年徐古镇试点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全面启动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目前街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中层及以下干部竞职竞岗工作基本完成,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的具体

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统一思想,下定改革决心。对于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不少干部群众思想比较复杂。有的认为通过2001年的街镇机关机构改革,近几年街镇编制控制得比较好,不需要改;有的认为目前财政还能兑现工资,没必要改;有的怕无功背过,不愿意改;有的怕影响稳定,不敢改,对改革有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针对这些思想顾虑,区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此同时,组织调查研究,分析**街镇现状。近两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农村减负政策和税改政策,尤其是在全区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负担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三乱”问题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僧多粥少,九羊十牧,全区94万总人口,吃财政粮高达2.48万人,远远超过市下达我区财政供养人员控制在总人数1.48的要求,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街镇。如果不进行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不解决收费养人、“三乱”行为,农民负担随时有反弹的可能。必须下定决心,通过改革走出一条既加快农村事业发展又不增加农民负担的路子。通过学习、讨论,全区广大干部认识到,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破除人多财乏、债重痼疾的需要;是建设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是破除官本位铁饭碗等陈旧思想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街镇干部的需要。

2、加强领导,创造改革条件。为了切实加强对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领导,根据省市的文件要求和工作需要,我们成立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付明星同志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张侠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相应成立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指导组,由12位区级领导任指导组组长,每人负责指导一个街镇的全过程改革工作。真正做到了大员上阵,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切实加强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领导力量。

3、加强宣传,营造改革氛围。6月4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动员大会,区“四大家”领导及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街镇负责人到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会议强调,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将会影响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巩固,影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会议还进一步明确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不是能不能改、要不要改的问题,也不是想不想改的问题,而是必须改、认真改。与此同时,各指导组到各街镇相应召开了动员大会,学习传达省市改革精神,明确改革目标任务。通过宣传发动,在全区破除了“等、看、靠”的思想障碍,营造了改革的氛围,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结合实际,依章依规,科学制定改革方案

在全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制定中,我们始重注重坚持“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按照省17号、51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发了《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全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三个配套文件的通知》,对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

1、依照规定,规范设置机构。在各街镇设立党委机构、人大机构、政府机构,不再设立政协机构。设立人民武装部。按有关章程设置纪检(监察)、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12个街镇的内设机构,统一精简为现在的“三大办”。即:党政综合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内设机构由原来的72个精减为36个,精简比例50。

2、坚持标准,严格核定编制。对12个街镇的编制核定工作,我们严格按照省委17号文件规定的分类标准,从严核定行政编制,不再核定工勤编制。12个街镇共核定行政编制521名,与原有的779名编制相比较,共精简编制258名,精简比例为33.12。其中,精简行政编制187名,精简比例26.41,原核定的71名工勤编制全部取消,不再重新核定。

3、结合实际,合理配置职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职数的配置上,各街镇统一设置9名党(工)委委员,党政领导班子实行交叉任职。根据我区实际,对极少数街道实行了党政分设。文件规定新领导班子应形成梯次结构,并至少有1名女干部。通过调整配备,12个街镇领导班子职数由原来的158名精减为108名,精简比例达31.64%,进一步改善了街镇领导班子结构。

各街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

育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分别配主任1名,副主任3名。另按有关法律、法规设置干事5名。科级干部职数由原来的261名精简为204名,精简比例为21.83%。

三、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认真组织竞职竞岗

1、认真调研,科学制定原则意见。在充分调研和认真分析各街镇领导班子成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区委常委会研究制定了《街镇综合配

套改革中领导班子成员调整配备的原则意见》,为了选准配好领导班子,又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和原则意见的精神,制定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核工作方案》。街镇领导班子的考核和调整严格按照原则意见和工作方案运作。

2、规范操作,严格考核工作程序。根据《考核工作方案》,区委成立了12个区委考核组,对12街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考核。同时,实行了考察预告制度。考核工作严格按照规范的考核程序开展,采取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座谈的方式,对现任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全面的考核考察。按新核定的领导职数和公布的推荐职位及任职资格条件,进行无记名全额定向投票推荐和座谈推荐进入新的领导班子人选。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对得票相对集中的人选进行个别座谈考核。区委在讨论决定街镇领导班子领导成员时,实行票决制。考核工作还实行了考察责任制,考核组负责考核工作,并负责所考核的领导班子调整之后的干部谈话和改革指导工作。

3、坚持《条例》,依法民主配备干部。在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中,始终把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贯穿于选配镇领导班子的全过程,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扩大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中的民主,全面落实群众享有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一是民主依法选干部。对整个班子成员人选的确定,由街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门延伸到街镇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参加的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推荐和个别座谈推荐。

二是全区双推选正职。对于各街镇“一把手”的人选,采取在全区范围内公开职务、公开条件、公开程序的方式实行双推。先在区级领导和全区区属一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大会上推荐,再在所在街镇推荐。根据得票高低,确定了候选人,组织考察后,由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正式任命。

三是“五个尊重”定班子。对于街镇领导班子成员的产生,充分做到“五个尊重”。在民主测评、推荐、个别座谈推荐、组织考察、听取党委书记意见的前提下,依据得票多少,从高到低依次确定新的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由常委会票决决定。

4、严控编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区委、区政府对中层干部竞编竞岗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严密部署、严格程序、严控编制、严肃纪律,坚持四个统一,确保整个竞岗工作顺利平稳进行。

一是统一思想。区竞岗领导小组召开全区街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部署会,对竞争上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总体动员,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上来,为稳妥推进街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统一部署。区工作专班对全区各街镇竞岗工作程序、原则、方式做到了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制发了竞争上岗文件,编制了统一的竞争上岗表格。

三是统一行动。全区在相关部门抽调了36名机关干部组成了12个竞岗工作督导专班,对全区各街镇竞争上岗组织报名、职位公示、演讲测评及竞岗进行全程指导与监督,做到了统一步调,同期进行,注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是统一政策。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各街镇做到了严格以区委区政府有关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文件为政策依据,严格按照文件下达的核定编制职数进行竞编竞岗,确保改革的严肃性。

目前,我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竞职竞岗工作已基本完成,切实做到了机构规范设置到位、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到位、中层及以下干部定编定岗到位。

一是机构规范设置到位。严格按照省17号、51号文件要求,全面规范了机构设置。设立党委机构、人大机构、政府机构,不再设立政协机构。设立人民武装部。按有关章程设置纪检(监察)、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内设机构统一由原来的5-7个精简为现在的“三大办”。即:党政综合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计划生育办)。并且都已正式挂牌履行相关职责。

二是领导班子交叉任职、职数配置到位。改革前,全区12个街镇共有领导班子成员276人,其中领导职务222人,非领导职务54人。改革后,实有领导职务干部108人,非领导职务干部43人,到企业、到重点项目协调专班工作挂任行政职务29人,精减分流96人(其中离岗退养79人,参加中层干部竞职17人)。

三是中层及以下干部定编定岗到位。改革前,全区共有中层及以下干部385人,政策性分流55人。全区实有330名科级以下干部参加竞岗,共有308名中层及以下人员竞争上岗,有22名同志落岗。

改革是一场革命,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我们在工作中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区级领导积极抓,把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突出位置,倾注精力抓好,真正做到了大员上阵,切实加强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领导力量。

二是执行政策是前提。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非常敏感的工作,只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改革的政策交给广大干部,才能确保改革,平衡有序推进。

三是部门配合是保证。必须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改革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办工作,组织、人事、编制、纪检监察、财政、社保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改革扎实有效地推进。

四是理顺体制是目标。改革不是对原有改革的否定,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已有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是改革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精减领导职数,压缩机构编制,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要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还要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一方面要严格按政策办事,坚定不移地推进,另一方面要坚持有情操作,切实解决好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二是正确处理执行政策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执行政策不打折扣,实际操作慎重稳妥。

《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

第二篇: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

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

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2007-12-07 23:20: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2)文章标题: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

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在去年徐古镇试点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全面启动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目前街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中层及以下干部竞职竞岗工作基本完成,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统一思想,下定改革决心。对于街

镇综合配套改革,不少干部群众思想比较复杂。有的认为通过2001年的街镇机关机构改革,近几年街镇编制控制得比较好,不需要改;有的认为目前财政还能兑现工资,没必要改;有的怕无功背过,不愿意改;有的怕影响稳定,不敢改,对改革有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针对这些思想顾虑,区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此同时,组织调查研究,分析**街镇现状。近两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农村减负政策和税改政策,尤其是在全区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负担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三乱”问题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僧多粥少,九羊十牧,全区94万总人口,吃财政粮高达万人,远远超过市下达我区财政供养人员控制在总人数的要求,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街镇。如果不进行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不解决收费养人、“三乱”行为,农民负担随时有反弹的可能。必须下定决心,通过改革走出一条既加快农村事

业发展又不增加农民负担的路子。通过学习、讨论,全区广大干部认识到,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破除人多财乏、债重痼疾的需要;是建设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是破除官本位铁饭碗等陈旧思想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街镇干部的需要。

2、加强领导,创造改革条件。为了切实加强对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领导,根据省市的文件要求和工作需要,我们成立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付明星同志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张侠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相应成立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指导组,由12位区级领导任指导组组长,每人负责指导一个街镇的全过程改革工作。真正做到了大员上阵,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切实加强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领导力量。

3、加强宣传,营造改革氛围。6月4

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动员大会,区“四大家”领导及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街镇负责人到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会议强调,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将会影响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巩固,影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会议还进一步明确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不是能不能改、要不要改的问题,也不是想不想改的问题,而是必须改、认真改。与此同时,各指导组到各街镇相应召开了动员大会,学习传达省市改革精神,明确改革目标任务。通过宣传发动,在全区破除了“等、看、靠”的思想障碍,营造了改革的氛围,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结合实际,依章依规,科学制定改革方案

在全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制定中,我们始重注重坚持“精减、统一、效

能”的原则,严格按照省17号、51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发了《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全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三个配套文件的通知》,对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

1、依照规定,规范设置机构。在各街镇设立党委机构、人大机构、政府机构,不再设立政协机构。设立人民武装部。按有关章程设置纪检(监察)、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12个街镇的内设机构,统一精简为现在的“三大办”。即:党政综合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内设机构由原来的72个精减为36个,精简比例50。

2、坚持标准,严格核定编制。对12个街镇的编制核定工作,我们严格按照省委17号文件规定的分类标准,从严核定行政编制,不再核定工勤编制。12个街镇共核定行政编制521名,与原有的

779名编制相比较,共精简编制258名,精简比例为。其中,精简行政编制187名,精简比例,原核定的71名工勤编制全部取消,不再重新核定。

3、结合实际,合理配置职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职数的配置上,各街镇统一设置9名党(工)委委员,党政领导班子实行交叉任职。根据我区实际,对极少数街道实行了党政分设。文件规定新领导班子应形成梯次结构,并至少有1名女干部。通过调整配备,12个街镇领导班子职数由原来的158名精减为108名,精简比例达%,进一步改善了街镇领导班子结构。各街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

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

第三篇: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依据政策抓改革把握方向促发展

牌洲湾镇是嘉鱼县的一个农业大镇,是湖北省第二届楚天明星镇、咸宁市××年农村工作先进镇。全镇辖4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一个省级乡村工业园区,总人口万人,镇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近两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号、号和县委号、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作法

一精减党政机构,加强编制管理。

我们按照上级改革要求,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压缩机构编制,建立刚性约束机制,加强编制管理,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一是实行归类合并,精减内设机构。改革前,我镇机关机构设置小而全,共有个办公室,可谓兵多将广,庙多和尚多。在改革中,我们从精减内设机构入手,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归并设立了党政综合、经济发展、社会事务三个办公室和直属财政所共个内设机构。每个办公室设主任名,副主任名,干事名,主任和副主任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产生,干事在镇其他机关干部中通过竞争上岗产生。在精减机构的基础上,我们明确和规范了三办一所的职责和任务。

二是实行交叉任职,精减领导班子职数。我镇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设党委委员职数名,其中,党委书记兼任镇长名,副书记名,一名担任人大主席,一名兼任纪委书记,一名兼任常务副镇长,党委委员兼任副镇长名,其他名委员分别兼任人武部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党政班子成员比原来的人减少了人,撤销镇政协联络组,指定一名同志协调政协工作。

三是实行定编定员定岗,严控机关编制。我镇属一类乡镇,镇机关人员定编人,为了确保不超编制,我们采取多种办法分流人员:一是对镇机关临时工实行一次性买断清退。按照按工龄多少,每工作一年支付其本人一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的办法,先后清退买断由机关自收自支临时工人(机关人,财政所人)。二是实行到龄离岗退养。对男年满岁,女年满岁的名镇机关干部实行离岗退养。三是鼓励干部到企业应聘和创办实体。正科级助理罗江山应聘担任咸宁市公路处横沟桥沥青油库总经理,年薪达万元,副科级干部刘伟到武汉自办经济实体;四是鼓励自谋职业。副科级干部杨厚安发挥自身特长,到学校应聘担任教师;五是选派加强基础。我镇选派名正镇级干部殷衍槐到村任支部书记。通过分流,到目前为止,镇机关在编人员人(含病休人,请长假人分流人,安排外出驻点招商引资人),实际在岗只有人。此外,我镇还按照“公开化、实名制”的要求,推行“编制到人,一人一编一卡”的动态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转变站所性质,转换运作机制。

按照省委、市委的改革精神,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取向,从改革“七站八所”的管理体制入手,转换机制,理顺关系,建立起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主体,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养人”向“养事”转变。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对原镇属事业单位即“七站八所”进行了“撤、并、转”。撤消了建设站、国土管理所、农机站、渔政站等四个站所;把计生办并入到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经管站并入到财政所,水利站并入到堤防段;将农技站、畜牧兽医站、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广播电视服务站成建制转为农技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和广电服务中心,五个服务中心全部改过去的事业单位为企业实体,取消事业编制和人头经费,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发展之路。

二是确定中心性质。依照县委的有关精神,我们将农技、畜牧、文体和计生服务中心改制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工商部门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对于广电服务中心,根据其资产和业务的特殊性改制为国有企业,但不具有一级独立法人资格,由县广播局实行派驻管理。

三是明晰服务职能。改制后,我们按照“执法职能在县、服务职能在镇”的总体要求,将中心原来承担的行业管理和执法职能收回,移交到县主管部门,只保留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职能。在强化各中心公益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活经营性服务,使其谋求自身更大发展。镇政府对农技、畜牧、计生、文体四个服务中心进行行政管理和合同管理;县主管部门负责行业管理、执法监督、人员教育培训和资质管理。广电服务中心实行派驻管理,由县广电局对其进行行政管理,镇政府予以监督和协管。

四是清理原有资产。由镇政府牵头,会同县主管局组织专班对服务中心的债权债务、资产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定。在此基础上,农技、畜牧、文体、计生等四个服务中心按照“享有原债权、承担原债务”的要求,实行“债

权债务同走”。中心所有的资产和债权属于集体所有,中心处置资产需报经原产权单位批准同意,处置资产收益优先用于办理职工养老保险和偿还债务。

(三)置换人员身份,稳定专业队伍。

人员是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改革的目的,既要减员,更要增效。为此,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置换身份,分流富余人员,把服务中心的人员包袱减到最小化;另一方面,定岗竞聘,落实保障举措,促进了农村科技服务队伍的进一步优化和相对稳定。

一是整体转换身份。改革前,各站所职工全部由县主管局调派和分配,职工身份分为三六九等,有的为在编的干部或工人,有的是主管局内招的合同工,有的是站所自聘的临时工,身份不同,待遇不一。改革后,服务中心退出事业编制管理序列,人员档案资料全部移交到县人才交流中心代管,用人实行自主聘用,由中心与被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职工模式管理,人人身份都平等一样。

二是设置公益岗位。根据我镇的人口、耕地等实际情况,我们在全镇设置公益性岗位个,其中农技服务定岗人,计生服务定岗人,畜牧服务定岗人(包括防检监督员人),文体服务定岗人,广电服务定岗人。

三是全员竞争上岗。定岗后,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打破财政编制、自收自支编制的界线,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中心与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一年一聘。为提高竞岗人员的专业水平,我们对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人员实行资质准入制度,技术人员凭行业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上岗,无资质认定证书的不得上岗。今年下半年,我们与行业主管部门一起组织进行了各服务中心的竞争上岗,目前名具有行业资质的服务人员已全部到岗。服务中心主任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通过选举或考核产生。畜牧服务中心名有资质证书的人员竞聘个岗位,在此基础上,通过主管局和镇政府联合组织专班考核,由有多年从业经验的金维高出任中心主任,担任中心法人代表。

四是分流富余人员。五个站所原有职工人,定岗后有人需要分流。对此,我们本着无情分流、有情操作的原则,以资金补偿、内部调整等办法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广电服务中心对落聘的名员工根据工龄按每年元的标准进行买断分流。

五是完善保障机制。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我们将原“七站八所”在编人员统一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已参保人员的单位欠缴保费和这次应保未保人员的单位应交保费,全部由县财政一次性补交到××年月日。××年以后,公投部分由各服务中心负责交纳。此举彻底解决了乡镇事业单位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解除了农村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改革服务方式,创新养事机制。

通过改革,农村公益事业实现了“管办分离”,行业管理职责属于县主管局,镇政府是作为责任主体,承担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职能。为真正把公益事业办好办实,我们积极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一是明确主体定责任。我们对农技、畜牧兽医、计生、文体四个服务中心实行委托服务形式,镇政府对其进行合同管理;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执法监督、人员教育培训和资质管理。广电服务中心实行派驻管理。

二是因地制宜定项目。每年年初,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县政府批准的农村公益事业各行业计划,结合我镇实际,确定本的公益事业常规性服务项目。遇有临时性、突发性的工作,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与县行业主管部门一道制定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镇政府针对服务事项,以委托服务制的形式与服务中心签订养事合同,并负责监督确保服务事项优质高效落实到位。

三是财政出钱定经费。为保证养事经费的稳定、充裕,我们将农村公益事业服务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分解落实到具体服务项目。农技服务按照亩平元标准预算经费;畜牧服务按照每农户元标准预算经费,另外再按每人每年元标准预算名防检监督员经费;文体服务按照人平元标准预算经费;计生服务按全镇育龄妇女人平元标准,加已婚育龄妇女三查对象每人次元标准预算经费;广电服务中心按每户元预算补助事业经费。今年,全镇共预算养事经费万元,比改革前增加了元,增长,确保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正常开展。

四是合同管理定目标。改革后,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由“养人”变为“养事”。我们按照改革要求,建立健全了“以钱养事”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真正把农村公益服务落到实处。每年年初,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县政府批准的农村公益事业各行业计划,结合我镇实际,确定本的公益事业常规性服务项目,与各服务中心签订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政府购买合同。合同内容要求做到“六个清楚”,即服务项目清楚、工作责任清楚、标准标的清楚、资金投入及拔付方式清楚、违约责任清楚、合同考核兑现办法清楚。对临时性、突发性的公益性项目,由镇政府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与县行业主管部门一道制定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后委托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根据合同,我们对服务中心开展的公益事业服务进行目标责任管理,以事项多少定支出,以考核结果定报酬,以办事质量定奖惩,实行钱随事走,以钱养事。如:今年我们与文体服务中心签订养事合同,由镇政府拨付万元养事经费,规定了文体服务中心的职能目标和工作要求。按照合同约定,目前中心已创作戏曲作品件,编排两台节目演出场次,开展戏曲培训两期多人次,发展文化中心户户,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五是监督考核定结算。我们按照《嘉鱼县农村公益事业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对各服务中心的养事合同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管理,每年与主管局一起,对项目完成情况组织进行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半年考核主要考查工作进展,通过考核情况适时加以督办。年终考核与经费挂钩,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群众评议等方式进行,实行百分制评分,其中群众评议占分。考核结果以服务对象签字卡、服务单位签字卡和镇社会事业办签字卡等“三卡”管理情况为准。我们将公益事业养事经费按照县里的规,按月拔付,预留资金作为年终考核结算。

二、主要成效

一从体制上消除了机构臃肿的弊端。无论是党政机构设置,还是事业单位的撤销转制,都打破了旧有的管理体制,实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目标,解决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体制性弊端。特别是从体制上切断了伸向农民的手,初步建立了预防和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二从机制上增强了基层综合服务功能。改革后,由于实行“以钱养事”,把竞争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引入农村公益性服务领域,服务人员由原来依赖财政拨款和收费变为依靠发挥自身专长,参于市场竞争求生存、求发展,使农村公益性服务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事有人干。人员竞争上岗,使有本事、有技术的人留了下来,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镇农技服务中心推行承诺服务和挂牌上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今年已按合同要求印发病虫害情报及防治技术简报期万多份,推广了蔬菜、水稻、玉米等多个新品种和万亩水稻直播、亩稻鸭共生、亩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并举办了期技术培训班,把农业技术服务落到了实处。计生服务中心的两名医生一改过去的足不出户、坐堂问诊为下村组巡回诊治、送医上门,今年已开展重点服务对象“三查”达多人次,受到广大农村育龄妇女的好评。二是有钱办事。财政增加公益性事业经费,“以钱养事”的资金得到落实,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也明显提高。广电服务中心现有4名职工,承担过去9人的工作量,工作压力增大了,但由于企业负担减轻了,职工工资收入比改革前增加了。三是有章理事。公益性服务实行合同管理,钱随事走,以钱养事。转制的单位资产不搞简单处置,由转制后的企业使用,政府负责监管,保证资产不流失,保值增值,公益性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形成了“政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得到切实加强,为农服务质量得到切实提高,服务人员收入得到切实保障”的三赢局面。

三更新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通过改革,各中心员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公益事业服务开始由指令性向竞争性转变,服务中心在认真履行合同的同时,积极主动拓宽服务渠道,公益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变化。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在今年的禽流感和猪口蹄疫防治工作中,反应快捷,不漏一村一户,分别注射猪口蹄疫苗万头,禽流感疫苗羽。

四转变了政府职能。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职能,规范了机关机构设置,落实了干部工作责任制。政府职能由过去的主要是“催粮、催钱、要命”开始转变到提供公共产品,加强对农村的公益性服务上来。今年,镇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为个村新修乡村水泥公路公里,建立了个改厕示范村改厕户;通过招商引资,个投资分别逾千万元的项目先后落户我镇,开工投产。

五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改革规范了干部的行政行为,增强了基层工作透明度,减少了基层干部与农民的磨擦和矛盾,从制度上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过去农民反映“服务就是收费”,现在是财政负担农村公益事业服务经费,“群众签字,政府卖单”,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得到了加强,农民到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实现了农民满意、政府满意、业务部门满意、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依据政策抓改革,把握方向促发展。一年多的改革实践证明,农村公益事业通过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得到了稳步发展,满足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下一阶段,我们将对服务中心的养事机制进一步予以规范和完善,促进我镇农村公益事业稳步发展,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邹岗镇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邹岗镇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试行)》鄂发【2003】17号、中共孝昌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指导意见》(孝昌办发【2004】97号),中共孝昌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补充意见》,(孝昌办发【2005】2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邹岗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综合配套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与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降低行政成本,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机构和编制的刚性化管理,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建立激活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全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精减、统一高效能的原则;二是规范运作,民主法制的原则;三是坚持市场取向、开拓创新的原则;四是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的原则。

二、镇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

(一)行政机构设置

1、设立党委、人大、政府机构,不再设立政协机构。镇党委和人大分别按照党章、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能。镇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履行国家政策严格依法行政,搞好市场监管,发展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乡镇与行政村之间不再设中间机构。

2、设立3个内设机构,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初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

党政综合办公室主要承担党委、人大、政府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工作,督促检查有关工作的落实。

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承担农业、工业、水利、林业、扶贫开始与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招商收效、公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协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其他工作。

社会事务办公室主要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村镇规划建设、民政优抚、民族宗教、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文卫等工作,协调与社会事务相关的其他工作。

3、设立镇人民武装部,依法履行国防动员、民兵训练、预备役管理等职能。镇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的设置按有关章程执行。

(二)其它机构的设置

1、除直属事业机构。

(1)除农村中小学、卫生院外、设立财政所(加挂农村经营管理站牌子),主要承担财政、零户统管、预算外收支管理和农村经营管理、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

(2)设置司法所和林业管理站。司法所主要承担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会矫正和提供法律服务等工作。林业管理站主要承担林业政策宣传、资源管护、生产经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工作。

2、实行双重管理,以县直管理为主的单位。保留法庭、公安派出所、国土资源所、交管站、兽医站,维护原双重管理,以县直管理为主体制不变。

3、中央及省垂直管理单位。

国税、地税、工商、信用社、财险、寿险、电信、邮政、供电等中央及省垂直管理的部门,由其主管部门或机关管理,但应自觉接受并尊重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重要事项应主动征求镇党委和政府的意见。

4、转体事业单位。

镇原直属事业单位逐步转体为服务中心,其原承担的原有行政管理职能并入“三办一所”,行政执法职能由县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原事业单位转体后退出财政供养系列,继续享有原债权,承担原债务,资产及债权债务数额以

清产核资结果为准。转体前所承担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渔业技术推广、良种推广、动植物检验防疫、病虫害测报预防、农田水利保护、计划生育服务、文化体育卫生等项公益性职能,由政府承担。镇政府保证由财政拨付的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额度不减,用途不变,将“以钱养人”改为“以钱养事”,由编制控制经费转向以事控制经费。按市场化原则和服务工作量化的办法,采取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和合同化管理等多种形式,保证公益性职落实到位,公益事业得到发展。镇政府将根据改革后服务中心人员结构和公益性事业工作量重新核定财政拨付给服务中心费用。

镇原直属事业单位转体后,设置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村镇建设与此无关保护服务中心、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等6个服务中心。

(1)农技站、农机站合并转体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水利站,水产站合并转体为水务水产服务中心,其行政职能划入经济发展办公室。

(2)文化站、广播站合并转体为文化服务中心,其行政职能划入社会事务办公室。

(3)村建办、环保站合并转体为村镇建设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其职能划入社会事务办公室。

(4)民政办与劳动就业所合并转体为蔻就业服务中心,入社会事务办公室。

(5)保留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其职能草稿社会事务办公室。

(6)撤消计划办、扶贫办、统计站、企管会,其职能划入经济发展办公室。

三、人员编制和岗位职数

1、镇机关人员编制和岗位职数。

镇机关编制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指导意见》(孝昌办发【2004】97号)文件规定,全镇机关编制43名,其中行政编制38名,老干服务编制1名。工勤编制4名。

(1)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现任领导和在职副乡级以上干部共17人。

(2)镇三个内设机构设置如下:

①党政综合办公室9人,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2名、纪委监察、组织人事、宣传统战、政法综治、武装干事、团委书记、妇联文席等职位。

②经济发展办公室5人。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名、经济贸易助理、农业助理、水利助理、计划统计等职位。

③社会事务办公室7人。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人口与计划生育助理、民政助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助理、村

镇规划助理、科教文卫助理等职位。

(3)老干部服务人员1人(由党政综合管理)。(4)工勤人员4人(由党政综合办公室管理)。

2、镇真属事业单位编制和岗位职数。

镇直属事业单位按孝昌办发【2004】97号文件要求,镇直属事业单位编制为27名,其中财政所事业编制22名(含农村经营管理事业编制2名,其中1 名在镇机关一团糟单位在职人员竞争定编定岗,1名由财政系统内部竞争定编定岗),司法所一团糟编制2名,林业管理事业编制3名。

3、服务中心控制数。

镇服务中心实行人员问题控制,按照孝昌办发【2004】97号文件要求,控制数控按总人口的万分之十测算,我镇服务中心控制数为70名。

四、人员定岗分流

1、人员定编定岗

(1)定编定岗的基本条件。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男年龄53周岁以下,女年龄51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参加行政老干编制定编的必须是机关在职人员,姑子属于县委组织部管理的具有干部身份的在职人员。

参加财政所定编定岗的必须是财政所有职人员。参加工勤编、司法所、林业管理站、农村经营管理站定编定岗和服务

中心定岗的必须是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2)定编定岗的办法。人员定编定岗实行竞争上岗,每人只能参加一次竞争,不交叉、不重复。未能竞争上岗的,自愿选择停薪留职、买断分流或发放生活补助费。

现任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在职副乡级以上干部,省市选调生,高校选拔生直接在机关定编定岗。目前,我镇行政老编制空缺22名,工勤编制空缺4名,事业编制空缺6名。

行政编制。老干编制、花花世界编制、司法所、林业管理站、工勤编制中明确1名司机岗位。(司机岗位竞争办法见《邹岗镇综合配套改革竞争上岗实施办法》)。

经党委批准同意停薪留职的人员可参加竞争上岗。未申请或未能按时按要坟竞争上岗的,视同放弃竞争上岗,实行停薪留职、买断分流或按月发放生活补助费。镇机关、事业单位在夫妻双方,另一方最低可直接在所报名的服务中心定岗,符合条件的还可以参加行政老干空缺编制、事业空缺编制、工勤空缺编制的竞争上岗,即使竞争落岗,仍然保证在所报名的服务中心上岗;若竞争上岗,则所报名的服务中心岗位顺次递补。原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未经党委批准,无故擅自长期离岗者,按有规定自动解除人事关系。

工勤人员、事业单位定编定岗人员和服务中心定岗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

(3)报名参加竞争上岗的人数等于或少于编制数或控制数时,直接定编定岗,多于编制数或控制数时,必须实行竞争上岗。

2、人员分流安置

(1)实行退休和提前退休。①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干部职工办理退休手续。②对长期病休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干部职工,凭有效鉴定证明,符合提前退休的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应当退职。③对工作年限满30年,或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干部职工,经本人提出申请,可批准实行提前退休。

(2)实行离岗退养。对在职的男年满53周岁、女年满51周岁的干部职工,经本人提出申请,可批准实行离岗退养。

(3)解除从事关系,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

这次未能在机关事业单位和服务中心按有关规定竞争上岗的人员,愿意解除从事关系进行分流的,镇补偿资金在2年内到位(每年各50%)。①补偿标准,在全部退还镇收取的上岗集资或增容费后,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一次性经济补偿以5000元为基数。然后以分流人员工龄为依据,每年工龄补偿600元,补偿总额最高不超过18000元。分流人员经

济补偿的计算公式为:一次性经济补偿总额=5000元+600元/年X分流人员的工龄(年)。停薪留职年限不计入经济补偿年限。同时,采取个人自愿并写出申请,人和镇政府按政策规定到孝昌办理养老保险。②奖励办法。对积极响应号召,在竞争上岗前申请分流且办理解除从事关系的,给予本人一次性经济补偿金额10%的奖励。对竞争上岗后已经确定为分流人员,在镇政府提出办理手续要求后的3天内办理解除人事关系手续的,给予本人次性经济补偿总额50%的奖励。③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的分流人员,一律解除与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关系,由从事部门鉴证,人事档案转交县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经济补偿办法只适用于本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解除人事关系的分流人员。

(4)发放生活补助费。

这次未能在机关事业单位和服务中心按有关规定竞争上岗的人员,由镇 政府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助费,3年后参加重新组织的全员竞争上岗,竞争上岗都按据单位待遇落实,竞争落岗或未参加竞争上岗者,解除人事关系,按照孝昌办发【2004】97号文件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进行测算,在扣除本人3年期间领取生活补助费的70%后,不享受其他任何遇。2005年在机关事业单位和服务中心已经定岗的人员,3年后在服务中心重新组织的全员上岗中落岗的或未参加竞争上

岗的,解除人事关系,按孝昌办发【2004】97号文件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5)允许停薪留职企业、领办基地或通过其他途经再就业分流。

对实行停薪留职的,3年内保留档案和身份,不交保职金,不发补助金。1年之后、3年之内个人要求上岗的,在愿意单位实施竞争上岗时(或转制后的服务中心)参加竞争上岗,3年之后未能竞争上岗的解除人事关系,相关待遇按上级政策规定执行。

(6)积极为分流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

凡属本次改革分流人员,镇政府以人为本,激发分流人员重新创业的热情,帮助开拓就业渠道。分流人员再就业,可比照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家庭生活确实的,按政策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五、改革的总体部署

2005年6月铺面完成我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1、进行动员,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学习省市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文件、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部署、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于5月中旬召开全镇综合配套改革动员会议。

2、政事分开,人员分类,将现有人员按从事关系所属性质、身份等进行分类,确认人员基本情况,于5月中旬完成。

3、竞争上岗,定编到人,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确定退休和离岗退养人员名单,按照《邹岗镇综合配套改革竞争上岗实施办法》竞争确定机关事业单位定编定岗人员和服务中心定岗人员,于6月上旬完成。

4、人员分流,完善手续,确定人员分流安置办法进行人员分流。于6月中旬完成。全镇在职干部职工原实发工资标准、工资渠道不变,发至6月底。

5、迎接检查验收,全面总结。对照县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总结我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理顺各种关系,健全相关制度,建立新运行机制。于6月底完成。

六、加强领导,严肃纪律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傅柏乔任组长,镇长徐长斌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在职的副乡级干部为成员的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信访稳定组。

2、严肃改革纪律。严肃政治纪律,严禁增设机构,超编定岗,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干预机构的设置,编制管理和人员配备。严肃财经纪律,严禁借改革之机转移资金,私分财物和侵吞公有财产。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从严查处。

3、参加综合配套改革人员,必须遵守有关的法规,按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要求参与这次改革,否则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将取消其参与资格,情节严重的还将追究党经、政纪责任,直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中共邹岗镇委员会 孝昌县邹岗镇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四月二十日

第五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10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上海浦东新区

浦东试验区着重探讨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希望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它方面改革结合起来,探索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国际化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天津滨海新区

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具有体制创新优势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重庆市 成都市

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形成了 成渝经济区 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各个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根本目的在于 形成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资源环境永续利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架构、政策设计、体制改革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综合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道路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成渝经济区 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 武汉城市圈 长株潭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中部地区 其名称围绕“两型社会”,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希望在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上有所探索,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为了落实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深圳市深圳是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为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为基础,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他的目标定位是 建立成 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仅

次于香港结构竞争力开放竞争力科技竞争力 都很靠前。

素有 “国际化城市、全球先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城市”之称;目标是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以自主技术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以服务创新为核心的区域金融中心打造以高端化为方向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传统产业深圳品牌。

沈阳经济区

沈阳经济区 :以区域发展、企业重组、科技研发、金融创新四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题率先突破;配套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支撑平台和配套措施。发展主题突出了新型工业化 不仅会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能够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积累实践经验,促进传统工业由大变强。

沈阳经济区是 副产品生产基地、新型建筑材料供应基地、轻工产品生产基地、汽车配套制造业基地、观光旅游休闲基地、冶金及金属加工业基地、钢铁生产原料供应基地、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基地。

山西省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是地域面积最大的综改区。山西地处中部,是全国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占全国的1/3。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

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改革要求是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义乌市

义乌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发展目标是 优化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构筑区域合作优势和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等保障措施。

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那里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在改革开放三十几年后 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显然已成为国家的经济中心 它们的目标是 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实现了东部地区的先发展之后 发展中西部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了地处中部的武汉城市圈,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湘城市群)在历史发展中已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加上地理区位较好 有较完备的交通条件 并且也是中部地区的主要的中心城市是当之为愧的城市群它们侧重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改革试验。而西部的成都、重庆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东北沈阳担负了老工业基地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任务,这次山西省承担了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一重大主题。十个综合配套的改革试验区五个在沿海地区(沿海岸线由北向南分布)三个在中部 两个在西部分布得很均匀 既能够充分利用全国资源和其他优势 也能统筹兼顾 带动多地区发展

下载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聚焦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国的新特区建设 (李慎中 山东省临沂一中 276003 ) 【背景材料】 材料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格......

    综合配套改革综述

    综合配套改革综述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2005年以来的新生事物,它不同于九十年代中期的科技和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城市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完善改革推进方式,推进攻坚......

    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汇报材料一、惠农政策宣传落实情况: 1、积极做好家电下乡工作的受理补贴工作。 南城财政分局高度重视,在家电下乡工作会召开后,认真学习政策,提高认识,切实......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

    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总结

    明达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0年统筹城乡改革推进情况及2011年工作思路 按照市、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我镇围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部署各项工作,坚持......

    国务院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国务院部署开展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 2013年04月03日 20: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现代农业......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总体方案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情况汇报

    静观镇幅员面积72.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97个合作社,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429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万余人,耕地面积31712亩,农民人均耕地0.65亩,5个村党委,10个党总支,70个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