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实干赢赞誉 2012年通化民政工作回顾)
创新实干赢赞誉 2012年通化民政工作回顾
2013年01月23日 14:32:00
来源: 新华网吉林频道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国家等级救助管理机构创建工作突出贡献先进单位、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优秀指导单位、2010-2012年度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细数2012年通化市民政各项工作,收获颇多。一年来,通化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履行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
让困难群众不再困惑,使城乡救助体系更加健全。2012年,通化市不断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截至目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260元提高到31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1410元提高到1987元。同时,对355名具备救助资格的贫困学生支出救助资金65万元。
让灾民生活不再捉襟见肘,使社会福利工作全面加强。2012年,通化市先后遭受风灾、冰雹灾和“布拉万”台风灾害。通化市民政局认真核查灾情,妥善安置灾民。市区累计救助灾民2719人,实现了灾民生活救助“五有”目标。
让双拥工作大放异彩,使拥军氛围更加浓厚。2012年2月27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通化市再次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了“七连冠”的奋斗目标;2012年是国家实行安置改革的第一年,通化市加大自谋职业工作力度,通过宣传引导,鼓励更多人选择自谋职业;在推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管理保护方面,市民政局启动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50%以上。
让困难群体活出尊严,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以来,通化市民政局推行丧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实施城乡困难群众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全额减免,累计为320名城乡困难群众全额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近7万元。
加强福利企业管理,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目前,通化市区共有各类社会福利企业30户,从业人员1111人,残疾职工442人。去年以来,民政、税务部门联合对通化市福利企业进行检查,开展安全生产、消防知识讲座,全面保障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权益。2012年,通化市区福利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亿元,利税5450万元。
去年入冬以来,通化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冬季流浪乞讨人员及困难群众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制作了1800多张《通化市救助管理站救助联系卡》,联合市长公开电话、110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和城管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动救助、保护性救助和人性化救助。2012年,重点打击了操纵、拐骗流浪未成年人乞讨行动,街头主动救助实现常态化,基本消除了流浪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
沐浴温暖阳光 共享民生幸福 2012年凉山民政民生
事业大盘点
【http://】 【 2013-01-21 12:02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2012年以来,凉山州民政系统以实施民生工程为主线,加大民政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贴心服务、全心付出,以民生暖民心、以民生惠民利。从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到救灾减灾、社会慈善事业爱心资助;从广大群众的吃饭穿衣到孤寡老人和孤儿的冷暖起居,凉山州民政民生工作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温暖着凉山大地。
幸福民生一:应保尽保
“在政府的关心下,我每个月有近90元的低保„工资‟,不愁油盐钱、生活总算有了保障。” 家住昭觉县解放沟乡燕子洛村的马海妞妞身有残疾、生活贫困,在被纳入“低保”后,每个月都能及时领到低保“工资”,过上了有保障的日子。
2012年,凉山民政人以“保障”为己任、以“服务”为追求,突出一个“实”字,始终把做好城乡低保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来抓,细化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倾心打造“阳光、诚信、民心”低保,促进城乡低保规范运行,使城乡低保救助更加准确,救助效率明显增强,让全州65.3万多城乡困难群众时领到了自己的“工资”,城乡低保月人均
补助标准分别达到208元和88.9元,全年累计发放8.06亿元低保金,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幸福民生二:病有所医
“现在不但有新农合,还有医疗救助,病了能看得起、治得好,真是好得很啊!去年5月份我自己生病住院,在医院看病吃药总共花了近3万元钱,都是找亲戚朋友借的。出院之后,除了新农合报销的部分外,还有一大笔钱没有着落,幸亏县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补助了我,让我及时还清了欠款。”冕宁县大桥镇巴普村的村民尼铁说起医疗救助时充满了感激。2012年以来,凉山民政部门创新救助方式,采取资助参合参保、门诊救助、大病救助、住院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相结合的城乡医疗救助模式,加大救助力度,不断提升医疗救助水平,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努力实现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全州累计发放救助金1.2亿元,91.7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得到救助,城乡人均医疗救助水平达到255和168元,让广大群众过上有病可医、有病能医的日子。幸福民生三:用爱温暖
“虽然我没有了爸爸妈妈,但是党和政府很关心我们、老师很爱护我们,我们有书读、有饭吃,依然过得很温暖。”在昭觉县四开乡中心校红丝带栋梁班读书的友作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
凉山州高度重视孤寡老人和孤儿的生活学习问题,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全州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及自然增长机制,为全州6326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保证了孤儿们地正常学习和生活;从2012年4月起,全州19072名特殊困难儿童全部按“最高标准”纳入
城乡低保,同年7月起增加享受州、县市财政每人每月85元、60元的生活保障补助,每人月均保障标准达到200元。加快全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改扩建敬老院11所,新增养老服务床位230张,全州五保供养23465人、集中供养6549人。积极开展迎新春、送温暖活动、慰问“百岁”、“三孤”、“五保”、“失能”、“贫困”老年人3.2万人次,发放慰问金402万余元。“社会救助福利中心”建设有序推进。高龄老人补贴制度试点和社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成功组织参加“全国第三届老年文化艺术节”,参赛歌曲《凉山敬酒歌》获得第三名。会东、会理两县获“全州敬老模范县”荣誉称号。
幸福民生四:减灾救灾
袅袅的炊烟、嬉戏的儿童,崭新的砖瓦房雕梁画柱、极具特色,屋里沙发、电视、组合家具等一应俱全,古朴而现代,宁静而祥和。这里是盐源县前所乡上村。2012年6月24日,这里发生5.7级地震,造成盐源县前所乡4个村、42个组、7135人受灾,共造成300多户房屋不同程度破坏,村民1人死亡、2人重伤、45人轻伤。而受灾最重的上村,如今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新的家园拔地而起,受灾群众的生活安宁祥和。
凉山州民政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2012年,全州下拨救灾资金1.22亿元,调拨救灾帐篷4375顶、棉被3.32万床、衣物2.85万套,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8万余人,确保了受灾群众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医疗、有照明、有年货,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系统”完成州中心和12县市安装调试、“省州县乡”四级灾情信息网络运行顺畅、州救灾仓库进入设计阶段,宁南申报为全国减灾示范区,救灾应急能力大幅增强,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和抗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受灾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幸福民生五:善行凉山
“以前动不动就感冒生病,天天都在往医院跑,每天都在花钱。做过手术之后,就没有生过病,能跑、能跳,和正常人没有两样。”西昌市洛古波乡村民陈次补看着儿子笑呵呵地说道。他家10多岁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州、县民政部门的关心下,到成都免费进行了手术,欢声笑语又重新回到了这个曾经不幸的家庭。
2012年以来,凉山州民政部门和慈善总会积极想办法、找措施,开展“爱佑童心”、“挽救生命、再造健康”行动,成功救治418名先心病患儿,手术成功率达100%;实施免费唇腭裂、白内障手术和白癜风救治209例;在京组织启动了“善行凉山”全国公益慈善联合行动,11家基金会计划在凉山投入慈善资金1.79亿元;组织参加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公益慈善项目合作平台得以拓展;筹集福彩帮困助学资金136.92万元,资助525名贫困学生梦圆大学;慈善募捐接收经常性社会捐款277.324万元;州、县两级民政部门和慈善会共接收向喜德“8·31”灾区捐款1194万余元,用爱撑起了一片蓝天。(凉山日报 记者 苏华)
第二篇:民政工作如何创新
民政工作如何创新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主体,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职能,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夯实党的执政基矗
一、充分认识创新民政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上取得新突破,民政工作如何创新。
首先,要认真看待民政在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人。因而,民政工作同社会管理的本质和内涵是统一的。其次,民政工作的社会化、法制化特征,也具备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民政乃国政,重心在基层”的理念,与社会管理基层为重不谋而合。因此,民政是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要妥善解决了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就必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只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必然实现“以人为本”。
当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民政所承担的养育孤儿、婚姻登记、殡葬业务,关系到群众一生的利益和幸福;所承担的其他社会管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十一五”期间,我省民政工作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需求量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步伐存在的差距;人民群众对参与社会行政事务,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期待,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民主推进进程速度存在的差距,都对民政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能提出新挑战、新要求。为此,必须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履行好民政职能。全省民政干部必须认清形势,主动承担社会管理骨干职能,不断创新管理服务理念,在管理方式上,从单纯重视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转变;在管理主体上,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重心上,从治标向治本、从事后救急向源头治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二、全面提升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十二五”开好局和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凝聚强大动力。
民政工作中的农村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组织登记与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三大核心元素,工作总结《民政工作如何创新》。完成好这三项工程,需要全省民政干部作出新的努力。
提升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民政部门要当好“指导员”。民政部门所承担的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基础不牢,地动山冶。从村民自治的现状来看,山西是我国村民自治的发源地之一,曾经以“两票制”开创了村委换届选举创新的先河。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民政干部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当好政策的“讲解员”、选举的“指导员”和贿选的“监督员”,为党委、政府解决村民自治问题把好第一关。要重点抓好“难点村”治理、“空壳村”治理和为村民选好当家人三大难题。一要健全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相互配合、共同治理格局,以村务公开、财务分开、群众评议解决“难点村”问题;二要采取移民、开发、治理、教育与技术培训综合方式,解决“空壳村”问题;三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从社区建设的任务来看,全省民政部门要把社区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和社区个体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着力破解“谁干事”“城中村”“双面人”三大难题。通过加快“村改居”,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新格局。通过“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解决社区与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事权关系,为社区“减负”。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强化流动人员管理,为社区社会管理搭建大舞台。
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水平,民政要当好“排头兵”。社会组织是协同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山西是社会组织相对薄弱地区。1990年才步入登记管理正轨,截至2010年全省各类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到10096个,但同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且有些社会组织尚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因此,要积极趋利避害,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十二五”期间,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建立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管理、社会监督、民间组织自律相结合的大管理格局。
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民政要当好“工程师”。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人才所进行的以助人为宗旨、以专业知识和才能为手段,所开展的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关系调适等社会服务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担当起社会工作人才“工程师”的角色,以推进“十年树人工程”来解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当前面临的起步较晚、数量不足、推进较难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民政在基层群众和社会公众心目中“责任心强、联系广泛、有亲和力、有凝聚力”的优势,整合各方人才资源,调动各方专业特色,着力落实好“四个一”:编制好一个规划、完善好一个政策、开发好一批岗位、开展好一年培训,出台培养、评价、使用、薪酬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努力打造“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能建设工程”和“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使山西社会工作,在“十二五”达到一个新水平。
第三篇:民政工作创新
民政工作创新
“十二五”期间,库伦旗民政局作为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职能,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一、充分认识创新民政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上取得新突破。
首先,要认真看待民政在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人。因而,民政工作同社会管理的本质和内涵是统一的。其次,民政工作的社会化、法制化特征,也具备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民政乃国政,重心在基层”的理念,与社会管理基层为重不谋而合。因此,民政是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要妥善解决了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就必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只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必然实现“以人为本”。
当前,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民政所承担的养育孤儿、婚姻登记、殡葬业务,关系到群众一生的利益和幸福;所承担其他社会管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十一五”期间,我旗民政工作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需求量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步伐存在的差距;人民群众对参与社会行政事务,享有基本权利的期待,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推进进程速度存在的差距,都对民政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能提出新挑战、新要求。为此,必须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履行好民政职能。我局领导干部必须认清形势,主动承担社会管理骨干职能,不断创新管理服务理念,在管理方式上,从单纯重视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转变;在管理主体上,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重心上,从治标向治本、从事后救急向源头治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二、全面提升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十二五”开好局和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凝聚强大动力。
民政工作中的农村和社区政治建设、社会组织登记与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三大核心元素。完成好这三项工程,需要全体民政干部作出新的努力。提升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民政部门要当好“指导员”。民政部门所承担的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基础不牢,地动山冶。特别是要求民政干部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当好政策的“讲解员”、选举的“指导员”和贿选的“监督员”,为解决村民自治问题把好第一关。要重点抓好“难点村”治理、“空壳村”治理和为村民选好当家人三大难题。一要健全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相互配合、共同治理格局,以村务公开、财务分开、群众评议解决“难点村”问题;二要采取开发、治理、教育与培训综合方式,解决“空壳村”问题;三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从社区建设的任务来看,民政部门要把社区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和社区个体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着力破解“谁干事”“城中村”“双面人”三大难题。通过加快“村改居”,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新格局。通过“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解决社区与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事权关系,为社区“减负”。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强化流动人员管理,为社区社会管理搭建大舞台。
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水平,民政要当好“排头兵”。社会组织是协同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十二五”期间,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建立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管理、社会监督、民间组织自律相结合的大管理格局。
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民政要当好“工程师”。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人才所进行的以助人为宗旨、以专业知识和才能为手段,所开展的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社会服务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我局要切实担当起社会工作人才“工程师”的角色,来解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当前面临的起步较晚、数量不足、推进较难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民政在基层群众和社会公众心目中“责任心强、联系广泛、有亲和力、有凝聚力”的优势,整合各方人才资源,调动各方专业特色,着力落实好“四个一”:编制好一个规划、完善好一个政策、开发好一批岗位、开展好一年培训,出台培养、评价、使用、薪酬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努力打造“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能建设工程”和“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使库伦旗社会工作,在“十二五”达到一个新水平。
库伦旗民政局
第四篇:创新民政工作
创新民政工作,我该做什么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县委“三讲三促”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县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推动上栗民政工作科学发展,促进上栗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身为一名民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为创新民政工作,我必须报着热情的态度,做好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一是做好公文管理,即办公室负责公文的收发、传递、催办等各个环节的具体事宜。二是做好事务管理,如会议的安排,会场的布置,接待上级和兄弟单位的来人;办公室的值班、保卫、通讯联系,单位的办公环境管理等。三是做好信息处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化手段,为办公自动化服务。四是搞好服务,为保证部门的中心工作而提供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服务。五是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切实保证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协助领导班子安排好决策实施过程中的人和事,将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六是为领导提高参谋咨询信息,积极出谋献策。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为领导决策搜集提供各种信息;协助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二、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我认为,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应做到“一实”、“一快”、“一博”、“两勤”、“三心”。
“一实”、即求实。办公室工作,无论是办文,还是办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就是工作人员作风要踏实,不弄虚作假,不可无中生有,不能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自觉实事求是。
“一快”,即办事要快捷,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办事拖拉,作风疲沓,时间观念不强,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效率 1
观念,增强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当日事当日毕,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一博”,即博学。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标准高,要求严,这就需要办公室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综合性知识和社会常识。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勤学苦练,博采众长,使自己成为“杂家”,成为复合型人才。只有知识积累多了,知识面宽了,理论功底厚了,才能提高“谋”的层次和质量。
“两勤”,即腿勤、口勤。办公室人员应经常到各部门走走,遇事多问问,有用的资料多记记,别人的意见多听听,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做起工作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心”,即耐心、专心、细心。服务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做服务工作一定要耐心,要有礼貌,热情周到,不摆架子,尽量让人满意。做工作时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要仔细研究,能够深入进去。平时工作中还要细心,多观察,多思考,自觉找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以不断改进。
三、开拓创新、争创一流
作为一个综合办事机构,办公室主要负责上传下达、综合协调、内外沟通、内部行政管理等事项,是服务领导、服务基层的窗口,是部门能否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从事办公室工作责任重大。我认为有两点特别重要。
1.锐意进取,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办公室人员是部门领导的左膀右臂,直接影响到领导的工作效率。不仅工作态度要好,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而且自身的能力、水平要高。要做一名优秀办公室管理人员,首先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要像个闹钟,扭一下,转一下,有问题要自己寻求答案;其次要有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多思考,说话、做事要有分寸,又要有水平,要有耐心,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坚持不断创新,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反对因循守旧。
创新是办公室工作的持久动力。办公室工作要善于找到和找准全局工作的突破口,在创新上下功夫。办公室工作包罗万象,制高和创新点很多,关键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一是思维观念要创新。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思想保守,观念守旧,办事过于谨小慎微,那么讲创新,也就只会是空口号;想有为,也不可能有大作为。所以必须解放思想,只要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只要能更好地促进办公室工作,就要敢于突破陈规,破除一些不适合形势发展的旧框框,放开手脚去干。
二是制度建设要创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必须执行,一令既出,雷打不动。唯有如此,制度才有权威,人们的工作、言行才有约束。制度是人定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应不断健全完善和创新,绝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制度建设创新中,特别应当高度重视激励约束机制的创新和落实。有功不奖,或奖而不当,就会挫伤人的积极性,自我松懈;有过不罚,或罚而不准,就会使人产生惰性,无所顾忌。如此一来,虽有重律,仅同空文。所以,制度建设要创新,更要重视创新后的落实。评价制度创新的标准不在于制定得多么细,多么具体,而在于是否紧扣工作需要,堵塞管理上的漏洞,是否真的达到了按章办事、奖勤罚懒的效果。
三是服务方式要创新。办公室是一个纯服务部门,不能只满足于日常的服务,服务方式也必须创新。要多考虑如何更好地创新管理,开源节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办公室正常高效运转。同时,参谋要参到点子上,既要想领导之所想,又要超前思考,想领导之未想,从浅层次的被动服务中向深层次的主动服务转变,事前、事中、事后都要主动介入,紧扣领导的思路、想法、指示等加以完善和细化,力争提供可借选择的方案让领导决策;同时既要考虑一项决策带来的正面效果,又要考虑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成绩不夸大,反映失误不缩小,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提高领导对参谋
意见的选用和参谋建议向决策的转化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协调要协调到面上,形成合力。要全面权衡利弊,缓解利益冲突,使有关各方面形成共识,达成可接受的方案,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合力,共同干好工作。督查要一抓到底,推动重大决策见实效,为群众谋利益。
第五篇:民政工作如何创新
民政工作如何创新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主体,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职能,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夯实党的执政基矗
一、充分认识创新民政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上取得新突破。
首先,要认真看待民政在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人。因而,民政工作同社会管理的本质和内涵是统一的。其次,民政工作的社会化、法制化特征,也具备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民政乃国政,重心在基层”的理念,与社会管理基层为重不谋而合。因此,民政是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要妥善解决了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就必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只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必然实现“以人为本”。
当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民政所承担的养育孤儿、婚姻登记、殡葬业务,关系到群众一生的利益和幸福;所承担的其他社会管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十一五”期间,我省民政工作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需求量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步伐存在的差距;人民群众对参与社会行政事务,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期待,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民主推进进程速度存在的差距,都对民政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能提出新挑战、新要求。为此,必须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履行好民政职能。全省民政干部必须认清形势,主动承担社会管理骨干职能,不断创新管理服务理念,在管理方式上,从单纯重视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转变;在管理主体上,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重心上,从治标向治本、从事后救急向源头治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二、全面提升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十二五”开好局和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凝聚强大动力。
民政工作中的农村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组织登记与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三大核心元素。完成好这三项工程,需要全省民政干部作出新的努力。
提升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民政部门要当好“指导员”。民政部门所承担的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基础不牢,地动山冶。从村民自治的现状来看,山西是我国村民自治的发源地之一,曾经以“两票制”开创了村委换届选举创新的先河。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民政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干部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当好政策的“讲解员”、选举的“指导员”和贿选的“监督员”,为党委、政府解决村民自治问题把好第一关。要重点抓好“难点村”治理、“空壳村”治理和为村民选好当家人三大难题。一要健全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相互配合、共同治理格局,以村务公开、财务分开、群众评议解决“难点村”问题;二要采取移民、开发、治理、教育
与技术培训综合方式,解决“空壳村”问题;三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从社区建设的任务来看,全省民政部门要把社区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和社区个体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着力破解“谁干事”“城中村”“双面人”三大难题。通过加快“村改居”,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新格局。通过“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解决社区与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事权关系,为社区“减负”。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强化流动人员管理,为社区社会管理搭建大舞台。
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水平,民政要当好“排头兵”。社会组织是协同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山西是社会组织相对薄弱地区。1990年才步入登记管理正轨,截至2010年全省各类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到10096个,但同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且有些社会组织尚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因此,要积极趋利避害,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十二五”期间,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建立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管理、社会监督、民间组织自律相结合的大管理格局。
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民政要当好“工程师”。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人才所进行的以助人为宗旨、以专业知识和才能为手段,所开展的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关系调适等社会服务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担当起社会工作人才“工程师”的角色,以推进“十年树人工程”来解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当前面临的起步较晚、数量不足、推进较难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民政在基层群众和社会公众心目中“责任心强、联系广泛、有亲和力、有凝聚力”的优势,整合各方人才资源,调动各方专业特色,着力落实好“四个一”:编制好一个规划、完善好一个政策、开发好一批岗位、开展好一年培训,出台培养、评价、使用、薪酬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努力打造“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能建设工程”和“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使山西社会工作,在“十二五”达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