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5:2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

第一篇: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

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

老掉牙

日前,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临时请假参加横渡珠江活动,赢得了现场广大市民的热烈掌声。一件远称不上轰轰烈烈的事,为何博得满堂喝彩?是广大市民刻意迎奉,还是由于当事人“位高权重”?皆非。

市民的鼓掌是由衷发自内心的,只因为张市长以亲身畅游的行动向市民展示了一个让人信赖的“看得见”政府。信息公开、决策透明,本就应该是政府责无旁贷之责,市长做了再正常不过的举动,竟然赢得市民热烈的掌声,难免让人尴尬,又发人深思。掌声不仅包含了对市长的敬意,更折射出近年来政府在百姓心中诚信的缺乏,表达了百姓对“看得见政府”的热切期盼。

“看得见”政府的缺位,主要是由于政府缺乏与市民和媒体的畅通交流,少了几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所致。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通畅的沟通机制。除了加强日常的政务公开工作之外,还应建立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特别注意发挥互联网作用,多渠道与民沟通,主要领导人 应学习胡总书记,主动上网“了解民意、汇聚民智”。近期震惊全国的几起恶性事件都与政府与民沟通不畅有关,前车覆辙,不可重蹈。

二是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素质。政府任何一项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集体实施的公务员这一主体,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政府在百姓 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政府的威信。加强培训,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公仆意识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极为必要的。多一些懂得宽容、富有行政智慧的公 务员、决策者,自然多一些务实而明智的举措来取信于民。三是建立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考评机制。把承诺的计划落实情况、整改措施纳入机关绩效考评硬指标,能有效抑制当今某些政府夸夸其谈甚至不着边际的承诺,有力打击在部分地方存在的缺乏求真务实、人浮于事的作风。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政府应有宽广的胸怀接受群众各种形式的监督和批评,在鼓励群众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通过监督打消群众疑虑,让种种“有罪推论”不攻自破,树立起政府在群众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形象。

今天,我们为以亲身畅游告诉市民治理珠江成效的张市长鼓掌;明天,我们将为把政治话语和政府决策放在广场上、大江中落地的“看得见”政府而喝彩!

第二篇:让群众看得见先进

保持先进,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先进不先进,百姓不光要看党员说得怎么样,更看重党员做得怎样、干得如何。

让身边群众看得见先进,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干事业,干成事业。“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干事业,不尚空谈,重在实干。应当鼓励党员干事业、支持党员干成事业,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离不开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利益,人民群众才能从内心里更加拥护党的领导。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思想樊笼,革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壁垒,坚持信民、靠民,集中民智,汇聚民力,一心一意谋发展。

让身边群众看得见先进,要求我们切实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是工作的大敌。有的人追名逐利,想当大官,不想干事;有的人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有的人夸夸其谈,不干实事……这些都是有害于工作的作风,是妨碍事业前进的羁绊。究其根源,有些是疏于学习,政治不坚定,在发展观念上又很保守;有些则是考虑问题视野很窄,抓落实时不具体,不深入,没办法;有些是事业心不强,得过且过,萎靡不振;还有些是贪图享乐,甚至违法乱纪。应该说,若不以先进性要求规范约束自己,这些很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对此,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警觉,不断丰富自己的涵养,提高自己的境界,保持良好的形象。

让身边群众看得见先进,要求我们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利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这是目标,也是标尺。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取决于他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评价标准不是挂在汇报中、写在报告上,而是老百姓心坎里的那杆秤。只有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才会永远爱党信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第三篇:提升取信于民的政府治理能力

提升取信于民的政府治理能力

PX魔咒

从2007 年4 月到2014 年4 月,整整7 年过去了,PX 项目被拒绝驱赶的**在中国频频上演。自厦门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开始,大连、宁波、昆明、彭州、九江、茂名等城市的市民都先后用抗议的方式,试图将PX 项目“逐出家门”。从国民经济和产业经济安全高度来看,发展PX产业,是战略考虑。就像引进大飞机项目将带动一系列下游产业,标志着一个区域的制造业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一样,乙烯和PX 的产量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石油化工行业的整体水平。但是无论怎样强调PX 项目对于地方经济和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似乎都不能阻挡公众说“不”。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此,本刊专访有关专家学者,他们的看法值得深思。

国外PX 项目能与公众和谐共处,主要得益于成熟而严格的环境风险管控制度。反观国内,环保基本靠一阵风,让人很难相信地方政府能有管好PX 项目的能力

“选择性相信”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现在,人们对PX 越来越敏感,只要一提到这个词,很多人都会闻之色变,接着就是排斥和抵制,唯恐避之不及。PX 项目作为这些群体事件的导火索,地方政府眼中的“摇钱树”,成为民众眼里的“洪水猛兽”。

其实,PX 是英文para-xylene 的简称,中文名称对二甲苯,是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物,属“低毒易燃”,与汽油、柴油同一级别。经过多年实验研究,国际上没有得出“PX 致癌”的结论,故将其归之于“3 类致癌物质”。这一类物质中包括了茶、咖啡因、糖精甚至人类日常生活中少不掉的食盐,而且论“毒性”,还“屈居”食盐之后。

PX 作为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原材料,在经济、社会、军事等领域,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它解决了自然纤维与粮食争地的问题,其下游产品――各种聚酯纤维替代棉花等原始纺织原料,创造千变万化且造型各异的服装品。中国作为传统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已成为世界PX 最大的消费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PX 产能占全球20% 左右,消费量占全球30% 左右。截止目前,中国已投产的PX 项目总产能远远不能满足总量的需求,每年都需要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大量进口。

茂名PX 项目由茂名市政府与茂名石化公司采取合资方式共同建设,总投资35 亿元人民币,本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为了给市民做好思想准备,茂名市官方今年3 月开始通过当地媒体密集报道PX 相关内容,还请来专家详细解读PX 项目。但高调宣传和专家释疑非但没有消除市民疑虑,反而引发了恐慌,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为什么在中国极具纷争的PX 项目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却没有任何声音?动辄上街的中国台湾地区人民也不反对PX 项目?难道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不害怕“断子绝孙”的PX 吗?

国外PX 项目能与公众和谐共处,主要得益于成熟而严格的环境风险管控制度。反观国内,环保基本靠一阵风,已经很难让人相信地方政府能有管好PX 项目的能力。所以,与其说公众担忧PX 的危险性,不如说是对于政府环保治理能力和诚意的极度不信任。历次PX事件都已说明,单纯的信息透明并不足以保住PX 项目。在当今环保意识日渐浓厚的环境下,PX 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科学问题。地方政府只有努力提升治理能力才能重塑公信力,最终取信于民。

政府、企业、社会的和谐共赢之路

为何市民与PX 项目间仿佛有着永远难以填平的沟壑?PX 事件的频发,市民的不满甚至怒气,在本质上指向的是环境事件中公众权利长期以来被漠视、被遗忘。反证的其实是政府治理能力的停滞不前。

在“市民社会”逐渐成型且日渐勇于表达关于环境和公共健康诉求的政府治理新环境下,PX 等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公众的参与。

从舆情应对措施来看,当地政府通过删帖强行封锁消息的做法显然是应对失据的,效果适得其反,不仅难息民愤,更会使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再度耗损。茂名事件中,民意的呼声是“茂名PX 项目危害当地居民健康,希望停止该工程”,而政府却以“目前芳烃项目仅是科普阶段,离启动为时尚早”做出回应,显然没有从根本上响应群众声音,缺乏诚意,致使民众情绪难以平复。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公开透明、程序合理合法地将每个涉及环保的重大项目向社会公开,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一个官方和民间互信氛围,是非常关键的。

一个政府除却各种现代政治文明规则赋予的职责之外,还应当有较高的诚信力,这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公众对政府的期望。政府失信,不仅仅是失去政府的公信力,导致公众对但凡涉及政府的公共事件均保持疑虑与质疑的态度,还会使得民心涣散。这些年许多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一再滑坡,濒临“破产”边缘,与地方政府落后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脱不了干系。因此政府的当务之急是重新找回社会认同,重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在把控好PX 等重化工项目安全的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引导工作,让民众不再恐惧PX,为经济社会发展和PX 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如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组织专题活动,传播化学品知识,引导公众对化工产业的正确认识;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度,项目建设前需向社会公众公示,并阐明安全环保方面的潜在危害以及应对措施;推广以安全健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清洁生产为主旨的“责任关怀”;推动化工企业定期发布责任关怀报告,签署责任关怀承诺书,树立“安全与环保就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在化工园区、化工企业以及城镇居民之间大力倡导“社区意识”,形成和谐的发展环境。

第四篇:让质量成为看得见的质量

让质量成为看得见的质量

质量大师菲利浦·克劳士比认为,质量是免费的。借用大师style,我想说的是,质量是可见的。

我所理解的质量可见,不仅是指产品质量(外观质量、产品内在性能、产品长期可靠性)看得见,也包括品管数据看得见,还包括管理方法看得见。

产品质量看得见比较容易理解。人们在评判它的质量时,都可以用一系列评判标准(感受、指标等)去直观地加以判断。它的外观如何?它的质地怎样?它的性能佳否?„„对于这些质量特征,都可以通过看、测、量等方式,获得具体数据,实实在在“可见”。

我所说的品管数据,是指那些服务于产品质量管理的一些特征数据,比如:产品合格率、生产直通率、市场返修率、产品BUG、质量问题、BUG密度„„以至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所有质量档案。品管数据看得见,就是指这些数据的准确清晰、管理有序、查阅(追溯)方便。

这里要说的管理方法,则是公司为质量管理活动而制定的体系、程序、标准、指导书、质量保证计划等各种层次的质量文件。管理方法看得见,是指各种业务质量活动,都可以在相关文件中得以体现,活动的开展与文件的要求保持一致。

其中,产品质量可见主要是针对客户(包括内、外部客户)和消费者而言,而品管数据可见和管理方法可见则更多的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

基于我这些年的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经历过的很多对外、对内的各种质量审核,我觉得,对于产品质量的可见性,多数人和企业还是比较重视,管理也多是比较规范的。想了解一个产品的质量,很容易通过观察、测试、试用、检查检验数据等方式获得结果。

当然,产品质量的可见性,也有易被忽略的地方。比如,产品的内部质量、半成品质量。有些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通常不太重视产品的内部质量,如板卡贴装质量、产品内表面质量等。在这方面,个人比较欣赏乔布斯的完美主义,他认为产品内观与外观一样重要。我认为,半成品质量、产品内部质量,应该是可以呈现给客户的,应该是透明的。

对于品管数据的可见性,有这方面意识的企业不多,我可以拿我们自己的公司为例来说明一下现状。在我们公司,如果想知道某个产品一共发现了多少个BUG、变更过几次、某段时间内的生产直通率是多少等这样的数据,你可能需要去BUG库里现数、去变更管理库里现筛、去生产车间找人花上几天功夫现统计。

不仅如此,有些数据根本就没有(要求)进行记录,比如涉及产品生产追溯性的批次管理数据,某个器件(重要器件)的失效率等。因为这些数据缺失,往往造成产品质量问题无法追溯、管理乏力等。

而对于管理方法的可见性,大家通常更不那么重视,认为要求言行一致过于教条。体系、程序我且不说,就说《质量保证计划》吧。我在内部审核时,就发现,各个产品所写的质量保证计划,几乎找不到一条活动是所做与所写相一致的。事实上,《质量保证计划》编写归档后,可能从来就没有人去看过。因此,我们的管理方法,基本上可以说是看不见的,都装在各个人的头脑里了。

同样情况,在我接触的其他公司,也都或多或少存在。比如,有的生产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人员戴手套,实际没戴;要求使用特定的周转箱盛放半成品,实际随意找个饭盆当周转箱;要求电烙铁温度控制在360±20℃,实际根本没有可用的测温工具„„管理要求与实际操作不一致,我认为,这也是管理方法不可见的表现。

个人觉得,如果要做好质量管理,就应该在上面所说的产品质量、品管数据、管理方法三个方面(层次)进行可视化管理。让质量成为看得见的质量。产品质量可见,就是要让客户不仅可以直观感受产品的外观品质和使用性能,还要可以获取诸如有害物质含量、电磁辐射等隐性品质,而且如果客户想要,还也可以看到产品的内部质量,甚至半成品的质量状态。换句话说,作为企业,应该把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一样重视,不可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更不能把有安全隐患的产品卖给客户。如果不敢把真实的内在质量(不是技术)公之于众的产品,肯定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产品。我以为,让产品质量可见,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动力。

做到产品质量可见,需要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我们都知道,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应该是产品质量可见性的反面典型。三鹿的灭亡,正是归咎于三鹿及其管理者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的丧失,从而使其接下来的行动是一再刻意隐瞒奶粉中含有三聚腈氨的事实,而不是迅速加以检测,公示检测结果。我相信,如果把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放在首位,三鹿奶粉的三聚腈氨含量必然会早早大白于天下,它也就不会轰然倒下,相反,该事件可能会促进三鹿产品质量的一次飞跃,并赢得消费者的更多信任。(我在另一篇文章《质量管理的第九大原则》中,强调应把“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作为一条质量管理原则并放在首位。)

品管数据可见,一方面,要根据产品特点,规划产品质量管理所需的各环节质量数据,明确数据的收集渠道,确定数据的分析要求及数据用途,按产品型号形成系统性管理;另一方面,要保证产品质量数据客观真实,保存在不易被随意更改、又可方便获取的地方。我见过南京一家企业做法,他们对每个产品都建立了一份完整的产品履历档案,产品生产周期内的所有质量数据都可以从中查到。个人觉得这样的产品履历档案,像人事档案一样,可以把产品质量数据集中、统一地加以管理,值得借鉴。

让产品的品管数据可见,才可以让公司清楚自己产品的质量状况----质量好是好在哪,质量差又是差在哪;哪些方面是提升了,哪些方面滑坡了„„只有清楚了产品的质量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加强薄弱环节的管控,改进产品中的缺陷。

管理方法的可见,重在言必行,行有据,言行一致。在这个层面上,最关键的是质量管理者对这方面要求的认识和态度。我在公司内部的审核时,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对发现的言行不一致的现象,业务部门的人员,包括质量管理人员,常常会找出各种理由进行解释----大意就是他们做的与写的是一个“意思”。我认为,对质量管理来说,没有“一个意思”,只有言行一致----任何人,按照所写的去做,都可以得出(至少形式)相同的结果。如果一个规范、一个程序,在执行时还需要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或者两个人会得到两种理解或者结果的话,那么这个规范、程序,必然是不清晰、不严谨的。要使管理方法可见,需要克服两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是认为文件是为体系服务而非为业务服务,二是认为强调言行一致是“钻牛角尖”。前一种观念必然使文件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只有在内、外审时拿出来做做样子),后一种观念必然造成质量监管无力,不严谨风气盛行。

质量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质量应该成为看得见的质量。只有让管理方法可见,才能使管理有规矩;只有让品管数据可见,才能使管理可评价;只有让产品质量可见,才能使管理出真果。我想,我们没有人愿意买三鹿奶粉,对吗?那么,我们就让我们手中的质量晒在阳光下吧。

第五篇:让班组安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是长期积累和沉淀在企业职工中约定俗成的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习惯,是一种深层次的安全管理方法。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导向、激励、凝聚、约束的功能,对维护企业安全稳定,实现和谐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安全发展的精神向导,对企业安全生产各项管理起统帅作用。

一线生产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石。岗位职工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的财富。事故隐患产生并存在于一线班组,岗位职工通常是事故隐患的制造者,又是事故隐患的最早发现者;事故发生在一线班组,岗位职工既是事故的受害者,又是生产安全的直接受益人。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优劣的体现,班组抗风险能力强,企业事故则少,一线班组安全,企业则平安。

班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败。班组安全文化,并不是虚无飘渺的思想方法,也不是神秘莫测的高深理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管理方式,它体现出一种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为模式。没有安全文化的班组是很可怕的,没有安全文化的企业是很危险的。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打造班组安全文化,促进企业安全生文化发展,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是强化职工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作用,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基本途径。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安全设施和安全知识固然重要,安全意识和安全意愿更重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丰富职工安全知识,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激发职工安全意愿,调动职工积极性,让职工真正明白“安全到底为了谁”、“谁是安全的最大受益者”等问题,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和“我能安全”的转变;实现由“监督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再上升到“团队文化”质的飞跃。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安全生产宣传,是班组安全文化创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班组长是兵头将尾,通常干实际工作内行,也比较

繁忙,常常忽视安全生产宣传也属正常现象。不妨利用安全展板,张贴安全宣誓词,每上班前进行安全宣誓;张贴亲情关爱词,上班前看一眼,读一遍,默记于心;定期播放事故案例教育录像片,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大讨论;办公及生活区张贴安全警示语,作业场所悬挂安全标志牌;举办安全故事会等方式,潜移默化,天长日久,逐步形成“我的安全我作主”、“人人管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安全生产氛围。

三是严格落实规章制度,规范职工安全行为。职工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比如有章不循、违章作业、违规进入危险场所、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等等。单靠人管人,效果不是很好,同时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要充分利用人的自觉性,利用规章制度去规范职工的行为。既然定了制度,职工都要无条件去遵守,并变成自觉行动,若有违犯者,就照章处罚,并在班组会上亮相检讨。将规章制度、职责范围、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方案、逃生自救知识等制作成明白卡或安全手册,人手一份,定期学习并测验,奖勤罚懒,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设立安全生产台帐和作业指导书,让职工知道“该为不该为”,干标准活,干安全活。以强化职工责任心为目的,制订安全承诺书、互保联保责任书,与奖惩挂钩,实现生产中自保、互保和联保,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四是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挖掘职工安全潜能。班组安全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点点滴滴的积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决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需要持之以恒态度,需要一以贯之决心。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建立一种长效约束机制,促进班组安全文化的发展。在“我的安全我负责”的思想基础上,充分调动职工的能动性,积极激发职工的安全潜能。定期召开职工谈心会,把职工当亲兄弟对待,让职工敢于亮短揭丑,积极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找方法,找窍门,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职工达成“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共识,形成“尊重生命,三不伤害”的安全理念,自觉约束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将安全成为习惯,使习惯更加安全。

五是融入企业安全文化,班组长是关键。班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部分,必须以企业安全文化为前提,反过来又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班组长

属兵头将尾,是很重要的特殊角色,既是方针政策的传达者,又是方针政策的落实者;既是指挥者,又是战斗员;既要上下沟通,又要多方兼顾。这就要求班组长用心用脑,用足责任心,实事求是,将班组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融为一体。中国平煤集团七矿开拓四队班长白国周,二十多年如一日,凭一股韧劲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总结出了现场管理“六法十八解”。他的管理方法得到国家安监总局等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学习。其实白国周也是凡人,并没有过高的文化和超凡的能力,他只不过比别人更勤快,勤于沟通,善于动脑,尽职尽责,敢于担当,勇于坚持罢了。他在班长极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了本班二十多年“无违章、无事故”,有这样不平凡的业绩,也真是了不起。俗话说“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如果没有尽心尽责爱岗敬业的好班组长,就打造不出优秀的团队,就打造不出先进的班组安全文化。

总之,要打造先进的班组安全文化,班组长带头,共同参与,上下齐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前提;展板宣誓与亲情关爱,承诺书与联保责任书,作业指导书与明白卡,警示语与安全标志等等是手段;宣传教育,落实制度,规范行为,转变习惯,达成共识,形成理念,坚守信念是关键;班组“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是最终目的。(

下载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