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太奇与文学写作:让你看得见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蒙太奇与文学类写作:让你看得见
清湖中学 柴望媛
一、宏观感知
1、若用拍电影的方式来表现“幸福像花儿一样”的心情,你会怎么展现? 生:展现笑脸。
2、观看《幸福像花儿一样》视频(1)电视剧情介绍
(2)电影片段初看:这段视频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观后陈述剧情:爱美丽帮助盲人过马路。讲给老人一路看到的东西。
二、概念含义:
蒙太奇:把不同镜头有机地巧妙地剪辑在一起的电影艺术形式。
三、体验感受
1、微观品味。再观看一遍视频,师:电影通过哪些镜头表现了爱美丽的祥和心情? 生1:柔和的光线、城市低吟。
师:把老人扶过街,为什么要说这么多的话? 生2 :帮老人认识街边的东西。
师:听了爱美丽的描述,老人有什么感受?
生3:盲人世界是黑暗的,听了她的描述,他的世界闪亮了起来。
师:如果把这种抽象的心情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成功的秘诀就是靠形象说话。
2、文学发散
师展示《我爱你中国》歌词,学生齐读。
师:这种爱看得见吗?作者通过什么把这种爱表现出来的?
生4:通过环境描写。碧波滚滚的南海、白雪飘飘的北国,无边森林、群山巍峨。师展现蒋捷《虞美人.听雨》,一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师:你觉得作者通过什么把人生悲欢离合表现出来的?
生5:人生不同阶段听雨时的景物表现出来的。(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际遇)
3、思考: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哪些也有蒙太奇手法? 生6:《我心归去》,有段对家乡的怀念的片段,具体可感。生7:《祝福》“五年前发白的头发...间或一轮....” 生8:《我与地坛》“古殿檐头.....”
四、拓展提升
师:请你就“妈妈送我去车站”写一段表现“依依不舍”感受的画面,要求用蒙太奇手法写出,通过画面组接让人感受到。学生写作片段展读,师点评。(师只说好,并未指出好在哪儿。)
第二篇:人格修养与文学写作
论人格与写作的关系
——论巴金的人格与作品
摘要
写作活动及其成品中总是要反映出一定的人格倾向,人格主要是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完善的。因此其写作活动并不单纯是书面语言表达活动,必须看到它在人格培养中的作用。文学作品与作家人格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文学受到作家人格力量的作用,作家人格的优劣决定文学创作品位的高下。人格低下者是绝对写不出高品位的作品的。在中外文学史上能够做到人格与作品相得益彰的作家并不少,巴金就是其中的一位。本文将从执著的追求、强烈的爱国情怀、爱憎分明的情感三个方面去探讨巴金的人格与作品的关系。
关键词
巴金人格作品执著爱憎分明精神财富
Abstract:
Writing activities and the finished product always reflects a certai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ctivities mainly in the form and sound.So the writing activities is not merely a written language activities, it must be noted that the role of culture in personality.Literary works and writers ar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literature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by the author, the writer decided the merits of personality compete with literary taste.Personality who absolutely can not write lower high-grade work.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works of the history of personality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can do and a lot of writers, Ba Jin is one of them.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istent pursuit of strong
patriotic feelings, love and hate to clear the emotional aspects of Ba Jin's personality and work relationships.Keywords:
Ba JinPersonalityWorkPersistentClear love and hate
Spiritual wealth
前言
巴金说:“我们大家都了解这样的说法:做一个好作家也必须做一个好人;做一个伟大的作家也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人。”为文先为人。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特的人格修养,那么他写出来的作品也将不可能拥有独到的见解。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人格修养与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巴金的人格与作品是相融的,写作的根本不在于词藻的雕饰,而在于是否能够体现出人格的力量,其关键仍在于如何做人。巴金的人格主要体现在:执著的追求、强烈的爱国情怀、爱憎分明情感。
一、执著的追求
巴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的,他一生追求光明。
早期的巴金就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他始终坚信祖国的前途是光明的,祖国一定能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也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总是太阳、星光、明灯、圣火等给人以光明和力量的象征,他呼唤春天,抒发理想,赞美未来。他的作品能够把中国知识分子从迷惘、彷徨中带到光明和进步,能给人带来信心与力量。
巴金先生的文学生涯,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了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他的一生是为祖国和人民不懈奋斗的革命历程。《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小说《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这也是小说的主题。这部小说寄托着巴金对革命胜利的期望,他把这种期望寄托在一代具有革命思想的青年人身上,他始终坚信“旧的要灭亡,新的要壮大,旧社会要完蛋,新社会要到来;光明要把黑暗驱逐干净。”
巴金的另一部文学作品《死去的太阳》,以一九二五年的五卅惨案为背景,他利用“五卅” 惨案发生那年在南京求学时的见闻,写出了南京的学生、工人规模空前的爱国群众运动。作者想通过这部作品来唤醒人们的革命意识,为共同迎接美好的新生活而不断奋斗的目的。但作者又称它是“失败之作”,是“废品”。他遗憾这部作品“太幼稚了”。不过,他又承认这“失败之作”产生过影
响,因为它也传达出了一部分青年挣扎着前进的声音,“虽然幼稚,但它们又是多么真诚。”“如果读者觉得我的英雄有点幼稚,滑稽,那么请他明白小资产阶级大半是这样的。”
巴金的《家》、《春》、《秋》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给予了从旧到新的变革提供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小说描绘的是封建家庭殉葬、挣扎与反抗等悲剧式的结局。文中的觉新、鸣凤、觉慧、梅表姐、汪文宣这样的艺术形象已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在很多青年心中引起了共鸣。多少青年读者正是在这些艺术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勇敢地跨出那叛逆、反抗与自身价值追求乃至投身革命的步伐。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新生和光明。
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了,巴金也终于看到了光明,在他的作品中更加洋溢他对光明的执著追求。他以饱满的激情歌颂新中国带给人民的幸福。如果没有一颗执著追求光明的心,巴金又怎能写出光明后人民的喜悦生活呢?《大欢乐的日子》、《新声集》、《赞歌集》等作品中的部分内容,无不体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这一时期巴金创作结晶。
二、强烈的爱国情怀
巴金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具有崇高爱国主义思想的思想家。他热爱祖国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作家生活和创作最艰苦的时期,但此时的民族精神是最昂扬的,巴金身处在抗战时期,经过血和火的洗礼,他奋发图强,积极参加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巴金把对祖国的赤子之心融入到了写作中去,《海的梦》处处洋溢着他的爱国情怀和对战斗的呼唤。1935年,巴金在日本感受到了日本统治者野蛮的反华气焰,一口气写下《无题》、《控诉》、《感想》、《还魂草》等小说,猛烈抨击了日本反动文人的嚣张气焰,倾注了作者无比崇高的爱国情怀。
巴金以一九三七年的“八•一三”上海抗战为背景创作的抗战三部曲,充分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作品中的主人公冯文淑有着强烈爱国心,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这一点。这部作品歌颂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巴金爱国激情的真实写照。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
他挣脱思想枷锁,直言中国过去“太不重视个人权利,缺乏民主与法制”,痛感“今天在我们社会里封建的流毒还很深,很广,家长作风还占优势。”集中批判“长官意志”。⑥ 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就不会有这伟大的作品问世。在《随想录》中,可以看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从而达到了他文学创作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三、爱憎分明的情感
巴金的内心充满对旧社会的憎恨以及对人民的热爱与同情。如他自述所
言:“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
巴金出版的一部短小而精悍的以法国生活为背景的革命题材小说集《复仇》,作品中充溢着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复仇》的男主角福尔恭席太因,为了帮被杀害的妻子报仇,杀死了鲁登堡将军和希米特军曹,他达到了目的,他觉得复仇是最大的幸福。“复仇”肯定不是唯一一条通往幸福的路,但当人们被逼得无路可选时,这便成了那些被幸福摧毁人们的唯一之路,我感到一丝伤感,悲痛。虽然我们不提倡暴力来解决一切不平和仇恨,并且我认为暴力终究是不好的,到真只有这一条路时,就只能选择暴力,我想这也是巴金对于中国革命的一种态度吧!
最能体现巴金爱憎情感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和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激流三部曲》分为《家》、《春》、《秋》三个部分,其中在《家》这部作品中把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从悲欢离合最终走向崩溃的故事。在《家》中,梅芬的抑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深
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暴露了荒淫无耻的封建大家庭,也阐述了在新思潮的启发下唤醒了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巴金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的黑暗、违心和奉承,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憎恨。而在《春》和《秋》中所展开的是比《家》中更加深化的矛盾。也继续的揭露了封建家庭的丑恶、残忍、腐败的本质。
巴金主张文学作品要来源于生活,要表现自己的人格。巴金先生是现代中国为数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巴金的文学作品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而他的人格以及作品中的人格力量,更是给了我们青少年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啊!
参考文献:
1、《灭亡》巴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2、《随想录》巴金著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
3、《激流三部曲》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4、《巴金论稿》陈思和、李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4月
5、《巴金传》
6、《真话集》
李存光著巴金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2010年5月
第三篇:命题作文:“让我走近你”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让我走近你
要求: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最喜欢与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写作。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
【提示】
“你”可以是人,是事,是物。如果是人可以是父母、师长和同学,也可以是邻居、朋友、亲戚,可以是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古代的,生活中的真人、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如果是事、是物,可以是一本书,一张报,一盏灯等,当然也可以是一次教训、一个梦想、一个机会、一场考试等。必须抓住最切合你实际、最适合你发挥写作水平的材料来写作。
第四篇:如何让你的英语写作更出彩
如何让你的英语写作更出彩
----翁春林老师的一堂英语写作指导课
遂昌县民族中学 余倩
5月11日下午,县教研室英语组组织我县初中英语教师齐集遂昌三中,认真听取了育才中学翁春林老师送出的一堂十分精彩的英语写作指导课。
在热身环节,翁老师先请学生欣赏了一首歌:Tomorrow will be better,同时给出歌词,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有意识的去看去记这些歌词。随即,做了一些检查,给出几个这首歌里的句子,让学生翻译成英文。接着,让学生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这一环节之后,小结出:Knowledge is everywhere.(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确,学英语就是要处处留心,学问无处不在。随后,就是本堂课的重点,翁老师先给学生展出了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接着给同学们讲了朝着最高标准该如何努力,也列出了各类作文的常用框架。其中,翁老师总结出的14词框架非常实用:First of all, secondly, third, next, besides, what’s more, finally, in a word.如果在作文中能用上这个框架,无疑是作文中的一大亮点。
一堂课下来,三中九年级两个班80多位学生都听得很认真,认真的摘记,生怕遗漏一丁点,老师们也一样,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从来没想过,作文课可以上的如此大容量,却又那么高效。翁老师做的课件也很实用。他的教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此次学科教研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用心,要多给自己充电,知识无处不在。
第五篇:让阅读与写作携手
让阅读与写作携手
——谈小学高年级如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蚝业小学
黄惠恩
记得上学期新接手这个班级时,开学初,为了了解本班学生的习作水平,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把自己认为最拿手的作文写下来,不限内容和题目,自由发挥。结果收上来让我大吃一惊,全班48名同学,竟然没有一篇文章能写得生动、感情真挚。为什么?这个班级在四年级时还被评为学校的书香班级,学生平时也挺喜爱阅读。可他们的习作水平却如此之差呢?他们的作文却写得如此空洞乏味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了解,我分析其原因就是读写分离。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从这点看来,阅读是语言的习得过程,写作是语言的运用过程。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等丰富的语言材料,久而久之,就可以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质,为写作储备充足的“养料”;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握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剪裁取舍等写作规律,自然也就能解读别人的文章,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和手法。有人曾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作是一根绳子的两股线,是互为支撑的。可以说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想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做到读写结合。可我们班恰恰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到位。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呢?记得崔峦教授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我觉得崔峦教授说得不错,并且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践行了这一观点,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下面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课堂教学的片段,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结合课文内容,选取着笔点,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过去,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教学时数等客观因素方面,还是教师在教学的主观因素方面,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中,都是重读轻写。尤其是新课改后,个别老师对如“多读少讲”、“以读代讲”、“重读重悟”等一些理念的理解有所偏颇,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反反复复的朗读活动。整堂课是热热闹闹,“书声朗朗”。然而这些朗读活动,都是让学生为“读”而“读”。没有读中谈悟,没有评读提升,更是把语文的工具性“冷落”一旁,更谈不上什么“读写整合”、“读中悟写”了。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来选取着笔点,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呢?先看下面《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案例吧。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记录片,再亲自看看1994年美国发生地震的一刹那。就在灾难发生的这一刻,忽然楼房晃动起来,身体也跟随着晃动,教学楼象山一样向我们压下来,把我们送进了漆黑的废墟底下:
师:只听见四周是────(生阐述想象)
只看见──(生阐述想象)师:1.阿曼达是那样的了不起!他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啊!在这38小时里他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用你的心去写,用你的想象去写,把了不起的阿曼达用说手中的笔写出来。
在上述的案例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供了两处着笔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或联想,进行有的放矢地练笔。这样的写话练习有课文内容所提供的情境,是切切实实地“从内容入手”,学生都有话可写。虽然有的只有两三句,那么四五行,但这是学生在短时内,在情感并发时的所感所悟,是课堂教学顿时的生成,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检测,也是学生写作提速的最佳训练方式。所以,当时,学生人人都有着写的冲动,全情参与到练笔中。
二、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感悟文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从读学写,做到读写结合。
坚持读写整合,让学生读中悟写。是正确的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因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获取阅读信息的同时,必然会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有所感知。细细阅看小学语文书中的一篇篇文章,你就会发现,这些文章不仅是可读性强的美文,更是习作的范文。所以,我们应该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在阅读教学中的练笔,不仅局限于在文本的情、理上写写,更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是怎样突出中心的,是怎样得体精妙地。从下面《落花生》的教学案例中来谈谈。
当教学完《落花生》一课后,在总结写法时,引导学生得出本课是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来写的,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他们的身边有哪些人也和花生一样默默的奉献,比如老师、医生、环卫工人等,最后引导学生动笔写《春蚕颂》《蜡烛颂》《粉笔》等。这样通过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学法,应用到平时的小练笔当中,让学生有章可循,在练习中获得进步的喜悦,提高了写作的兴趣,从而做到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结合。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读写结合要适时适量,注重点评。记得我在听一位语文老师执教《生命
生命》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自悟,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事例,并研读最能打动人的句子,接着反复诵读文中最后的一句话,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最后的教学环节是:
师: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对生命的理解就不一样。学了课文后,你对生命又有什么思考呢?请在音乐声中,打开心灵之窗,写下你这节课的所思所悟。
学生拿笔在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生命》的背景音乐中写感受。下课铃响了。
这个教学案例的练笔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进行的。因为在阅读教学中练笔,是在教师完成某一阅读教学开展的,它有着一定的情、理基础。而就在课将要结束的只有那么三、四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去写。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得较为仓促,甚至于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练笔。就如上述案例中,老师刚说开始写话,下课的铃声就响。就算在案例一中,学生虽然有写,但老师的点评也匆匆,让
一、两个学生作代表读读就了事了。这样,使学生乐写的热情迅速降温。因为即使是平常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都想自己的作品有被人赏识的机会。但“吝啬”的写作时间,匆匆地过场,那有交流的机会,展示的平台。这样,在阅读教学中的练笔设计,是没能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的。我们在设计课堂练笔时,多数教师都习惯于放在教学课文结束之后进行,有时也会犯和上面案倒当中那位老师那样的错误,练笔只是走过场,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反而让学生对随堂练笔产生消极的态度。因此,在随堂练笔的预设时,应留够充足的时间,注重练笔后的点评,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评中得到写作上的提高。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随文练笔”就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小学生作文素质的快速提高。正如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总之,随文练笔通过以读带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知读;亦读亦写,联读悟写,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