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大全

时间:2019-05-13 05:2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笔记---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笔记---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大全》。

第一篇:读书笔记---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大全

行政体系 市场体系

政治中立的公务员制度 层级制和规则 制度化的公务员制度 内部管制 市场式政府 参与式国家 弹性化政府 解制型政府 政府改革 组织民主化 决策运动

行政实体

第二篇: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读书笔记(last)

读《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有感

作者简介:

B·盖伊·彼得斯(B.GuyPeters)是美国匹茨堡大学政治科学系主任、教授。曾任加拿大管理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名誉教授。他是国际著名的研究政府治理与改革问题的专家,公共管理大师,其理论创新能力在美国公共行政学界享有盛誉。他的主要著作有:《公共政策的病态》、《官僚政治》、《比较政治学》、《政策动力学》、《政府会消亡吗?》等。

内容简介及感想: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这本书读完了,有很大的感触,我对关于政府改革和创新的著作怀有极大的阅读热情,迫切想知道作者提出的很多可资借鉴的政府改革模式,发现了许多创新点和闪光点。但总或多或少的欠缺可行性,很多都是理论上可行,但到实践中就会碰壁,有些甚至根本就是空想,现今的政府改革研究应该在理论模型的操作化上下功夫,至于到底是什么模型倒不是当务之急了,因为很多模型都不错,反映了政府改革的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能解决很多存在的问题,尽管不能够绝对的解决所有问题。我想这本书也不例外,严格的说本书不是提出作者自己关于政府创新的模式,而是作者对理论或实践中已经存在的四种政府创新模式进行的比较分析,这四种模型分别是: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解制型政府。

该书从分析传统行政模式出发,阐明了各国政府竭力构建新治理

模式的原因,并从各国政府的革新主张和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中,梳理归纳出四种未来政府的治理模式: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解制型政府。这四种政府治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适用于不同的政府体制。对每一种政府治理模式,作者都从问题,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政府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政府存在,这一过程就永远不会停止。就某种程度而言,实际工作者和学者们不断寻求促使政府更好运作的新方法本身就证明了人们期望改善政府行为的愿望。这种不断寻求更好实现政府职能的方法的努力也反映了在什么是好政府这个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一些人希望有一个效率高、成本低的政府,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接受一个成本高的政府,因为这样的政府能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还有一些人可能会更多地根据政府行为的过程而不是行为的本质来评价政府。作者在交代了政府改革的背景知识以及传统公共行政的特点(包括政治中立的公务员制度、层级制和规则、永久性和稳定性、制度化的公务员制度、内部管制、平等)之后,分别从理念、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公共利益等五个方面对这四种模型展开了分析。市场式政府针对传统型政府的垄断性特点,认为应该用市场化的治理模式来实现政府治理的高效率。结构层面上强调分权,包括部门间的和中央与地方间的。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技术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与企业家型政府或许有很多共同之处。另外一个特色在于提出政府内部的市场问题,根据市场刺激因素来进行政策制定工作。不过这里有个缺点,就

是对公民角色的贬低,虽然将公民看作消费者可以提高服务意识,但却忽略了公民的政治地位。参与式政府故名思义,就知道这种模式特别强调参与式民主的作用,这种模式主张自下而上的参与,分为两种类型,包括基层公务员的参与和顾客的参与。因为参与的需要,又要求结构上必须打破层级制的旧形式,而主张建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在管理方面,引进私人部门管理中使用的质量管理模式,重视团队合作。对话式民主的决策方式,特别强调了协商和谈判的重要性。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永久性特点提出的弹性化政府,反对原来那种稳定性和永久性的特点,主张通过雇佣临时雇员、建立虚拟组织进行协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弹性处理等方式,建立灵活有效的政府治理模式。在此我仅以自己的一点浅薄认识谈谈对解制型政府的看法,“解制型政府模式”(Deregulating GovernmentModel),又称非管制政府模式,它的基本涵义是指通过取消公共部门过多的规章制度,取消过程取向的控制机制,相信并依靠公务员的责任心、潜力和创造力,来提高政府的行动水平,让政府更具有创新性和效率。

解制型政府模式的出现,在传统的“照章办事”的国家绝非偶然,其动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过多的内部控制严重地损害了政府效率。其二,过多行政规则使得公共部门行动迟缓,缺乏弹性和回应力。其三,公务员制度变成了迷宫,管理者的“进、管、出”问题丛生。其四,政府采购制度引发了贿赂和选择性签约等弊端,政府支出变相增长。解制型政府模式就是要打破这些条条框框,清除政府管理实质以外的其他附着物,让政府最大限度地释放潜在的能量和创造力,以新的创造性工作改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解制型政府模式不太看重结构,其着眼点主要在程序和有效行动的能力等方面,目的在于激发传统官僚机构官员的积极性和活力。它主张,不管是官僚体制还是非官僚体制,只要能够有效运转就行。因而,它并不像其他模式对官僚体制刻意贬斥,相反,认为官僚体制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认为是求之不得的。由于这一模式不反对传统的政府结构,因此在管理上支持官僚机构的高层决策者依靠一定的行政文化来调动整个机构的行动。这种行政文化主要是指公务员的伦理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驱动力量,管理者必须依赖相信个人,依赖个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来达到管理目标,在美国某些洲取消了政府采购的一些规章制度,废除了长达近万页的人事管理手册。但是,人们也不无担忧地认为如果没有公务员的觉悟和高尚的道德信念作基础,一些组织和个人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极易肆意妄为,危害公共利益。从决策的角度来分析,解制型政府模式下官僚的决策作用明显被强化,而政治家的决策作用被大大降低,这对于过去把决策视为政治领导特权的传统观念是一次极大的冲击。在这一点上解制模式同参与模式不谋而合,皆认为公务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同社会公众直接打交道,因而应当允许他们做出更多的决策,有更多的灵活性。在公共利益的体现上,解制型政府模式与市场模式相比明显不同。前者认为政府在社会中应扮演一种积极角色,改革只是解除政府内部过繁的管理体制,通过取消政府内部对政府工作能力的限制或制约因素,使政府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政

府可以有效地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政府行为不会成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后者认为政府过于垄断,没有效率,目的是把政府职能在改革中转变为市场职能,通过削弱乃至取消政府

来改善服务。显然两种模式之间在公共利益的实现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全球化时代各国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展开竞争与合作。由于在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各种考虑因素中,政府管理能力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对待,因此如何使政府摆脱传统官僚制对时代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较差的窘况,提高其应变能力,成为人们从管理主义角度思考政府变革的一大方向。政府解制的思路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

英美语系国家本来是国家管理程序-规则严格化的领路者,法的程序独立价值和程序正义观念也是从他们这里传播开来的。沿着这个并不陈旧的方向,程序-规则强化的思想应该进一步贯彻到政府管理的实践中去。但是,当司法领域程序独立价值的旗帜举升起来并高高飘扬的时候,英美等国却开始在政府管理领域掀起放松规制的改革浪潮,并将日积月累形成的严格并确显繁琐的政府管理程序作为首要打击目标,认为它们是新时代政府管理绩效的敌人,必欲“解”之而后快。为此,新公共管理学为其创造出了一些新的学说,以为其提供理论支持。其总的指导思想是认为传统官僚制中完备的程序-规则体系,严重束缚了公务员和政府组织本身的能动性,妨碍了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由于传统官僚制复杂的程序-规则体系所约束的主要是政府组织

和公务员本身,所以它主要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这个制度的逐渐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原因,这就是在现代民主政体的建设过程中公民权对作为“必要的恶”而存在的公共权力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因此对其严加约束成为政治制度建设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内容。人们从政党分肥制等等泥沼中拔身而出后的主要想法,就是用尽可能严密的程序-规则体系牢牢缚住具有越轨本能的国家权力,同时对公民权从制度上施以基本保障。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制度建设内容构成了传统政治理念的两条坐标轴线。因此,盖.彼德斯才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过多的内部控制并不是官僚体制本身造成的”,而是“强加于官僚体制的”。

程序-规则强化的主要优越之处就是它基本保证了公共权力的自律和廉洁,给了公民以普遍的安全感,公民人权可以得到原则上的保护,公共权力行使的公正性和公信度也得到基本认可。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制度保护并进一步促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私人权利双方共同遵守程序和规则的习惯和信念。不守规则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被作为异常行径和耻辱来看待。这样一来,不仅是国家权力、而且整个社会都能保证运行在基本稳定的秩序之中。这就是发达国家少见公务员腐败泛滥现象和政权异常变故的基础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政府解制完全可以视为发达国家的制度建设在酒足饭饱之后的奢侈行为。健全的官僚制度在保障了他们的工业化过程并进入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之后,面对新挑战他们将公共权力的灵活应变能力进一步提出来。解制松绑是他们在经过了一次否定之后在更

高的层次上对公共管理的自由度提出的新要求。满足这个要求需要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现代民主政治的根基已经牢固,程序-规则习惯和意识已经植根于公民和公务员队伍之中,官本位和权力意志自由纵横的社会物质和文化土壤已经基本铲除。

这些新的政府治理模式都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并进而力图实现普遍化,但真正要实施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时代背景和国家的现实国情,强求一律显然只会造成相反的后果。另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就是作者认为许多新的改革措施都是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并加以解决,但由于新措施的实施又会很容易带来新的问题,或是新创造出来的,或是因为旧制度的消失而使得被其掩盖的问题得以重见天日。这或许是改革总是在消灭旧问题出现新问题中不断循环的原因之一吧。

第三篇:《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读后感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读后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浪潮,政府改革与治理成为公共行政领域研究的热点与核心,出现了一批政府改革研究的专家和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行政学家B·盖伊·彼得斯1996年所著的《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就是研究各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一本代表性著作。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第一次对眼花缭乱的全球治理变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各国政府的革新主张和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政府未来的四种治理模式:试图使政府部门更像私人部门的市场模式、主张更多参与的参与式模式、认为政府需要更多灵活性的弹性化模式、提出减少政府内部规则的解制型政府。对每一种治理模式,《模式》从其理念基础出发,对其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我们了解近年政府的改革提供了清晰独特的视角。该书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支撑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理论上,辅之以各国的改革实践,这些改革实践不仅包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涵盖了发展中国家。

在彼得斯看来,政府改革运动是一直存在并且持续进行的,因此,国家、治理和公务员制度也一直处于变迁之中。作者在论述的一开始就指出了传统公共行政的特点以及当前公共行政发展的改革和趋势,并将这一趋势概括为从官僚制到后官僚制的转变。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一书共6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为第1章,第2部分为2-5章,第3部分为第6章。全书主要围绕“传统公共行政—当前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式—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这一主线,以官僚制的变革为引子展开论述。为读者展现了当前各国政府改革的4种主要模式,并展望描绘了未来政府治理环境和治理模式。

第1章变迁中的国家、治理和公务员制度,为全书的第1部分,是全书比较分析的基本框架,内容主要包括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特征、政府改革的背景和未来政府治理模式的展望。作者一开篇就指出今天的政府在治理上的作为不同于过去的政府,要找到能够提高政府效率,给公民个人和集体带来更多好处的治理方式,政府就需要不断探索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品质的创新机制。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和改革者需要有坚韧的毅力、面对诽谤的勇气和清晰的改革思路。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归纳出了传统公共行政的6大特点,分别是政治中立的公务员制度、层级制和规则、永久性和稳定性、制度化的公务员制度、内部规制、平等。这6大特点既是各国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4种治理模式的基本维度。总的来说以官僚制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正面临着顾客、服务、质量、灵活性、创新、授权和不断改进等方面的挑战。

第2-5章为全书的第2部分,详细介绍和比较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政府改革模式。在第1章的结尾,彼得斯归纳出了4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并从主要诊断、结构、管理、决策、公共利益5个方面列举出了4种模式的特征。后文的每一章都围绕以上5个方面对一种政府改革模式进行论述。

市场式政府是作者论述的第一种政府改革模式,也是目前最为主流和理论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改革模式,以至于政治家、学术界人士和公众都将其列为取代传统公共行政结构的首选治理模式。市场模式的主要代表是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地区。市场模式并不是一个统一的认识,而是一种对自由竞争的优越

性和对一个理想化的交换和激励模式的基本看法,深受市场效率、官僚垄断、一般管理等理论的影响。总的来说,市场模式是一种较为成功和成熟的政府改革模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市场模式给予公民的实践选择权并不多,而这正是参与式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

带着有关公民在政策制定阶段选择权的思考,作者介绍了有关治理改革的第二种方法—参与式政府。从意识形态上讲,这是一种与市场模式完全对立的政府改革模式,旨在寻找一个政治性更强、更民主、更集体性的机制来向政府传递信号。参与模式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基层管理,主张发展对话式民主,秉承公有社会理论。为了确保参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政府应该引导公众明白自身的期望,推行公共服务标准化,提升公民的参与能力。但是参与式政府存在着众多的参与机制,因此,它并不像市场模式那么明确。此外,参与式政府虽然与市场式政府具有某些类似的观点,但在实际治理中是完全不同的。

弹性化政府是当代政府改革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模式,也是概念最为含糊不清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强调政府机构有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是用固定的方式应对新的挑战,但是许多东欧、中欧和发展中国家的弹性化政府改革却均以失败告终。在结构方面,弹性化政府主张在政府内部采用可选择的弹性结构,代替那些自认为拥有政策领域永久权力的传统部门和机构。代表性的弹性组织包括特殊法人政府、委员会等虚拟组织。因为弹性化政府在概念上的模糊不清,因此,很难界定它对公共利益的影响。然而,毫无疑问,雇佣较多的临时员工有助于降低政府的成本,公众也会因政府创新和较少的僵化而受惠,加强政策的弹性额协调也有助于应对政策环境的变化。虽然弹性化政府因其灵活性而倍受推崇,但是,弹性化与权利保护可能互不相容,此外,要在变化与协调间实现平衡也实属不易。也正因为此,相比于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与市场式政府表现出更高的融合性。

改革者的第四个选择,是凭借“解制型政府”的方式发挥公共部门潜在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此,解制与经济政策无关,而是指政府本身的内部管理。当前,解制改革正在持续推动,并取得了持续的进展,这可以从书中所列举的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改革实例得到验证。与前3个政府改革模式相比,解制式政府对官僚制的接受度更高,更加重视层级节制的作用。在结构设计上,解制式模式与市场式模式没有太大的不同,而与参与式模式的关注点不同。解制型政府主要关注预算和协调领域的政策制定。在公共利益方面,解制型政府主张采用其它的控制形式,通过充分发挥公务员的经济性和创造性来维护公共利益,这与参与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解制模式在公共利益方面对官僚制的改进,就是从事前控制向事中执行和事后评估转变。但是,解制型政府难以协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了效率以外的其它改革因素。

第6章是全书的第3部分,彼得斯在比较了当前4种主要政府改革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因为模式间的改革策略完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因此,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必然会排斥其它方法。4种政府改革模式都包含有一些基本问题和所设计的答案,并提出了有关政府和治理的意识形态概念。其中,至少有两个模式(即市场模式和参与模式)提出的改革方法与更宽泛的理论和意识形态概念密切相关。另外两种模式则倾向于提出广泛的治理之道,而不是针对某个问题提出答案。各种治理模式各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需要考虑会造成失败的问题,而最大的威胁就是超越了其自身的界限。

从政府的执政目的出发,应当选择合适的政府改革与治理模式,但是,改革

官僚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任何一种模式想要获得成功,都必须谨慎地考虑所采用的战略和战术。常见的策略包括利用政治的力量,关注正式结构和程序的改革和推行“制度化协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官僚制向后官僚制的转变。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也拉开了行政改革的大幕,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在时间上基本同步。时至今日,我国总共进行了6轮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着转轨时期的各种社会问题,传统的行政结构和治理模式需要更新和升级。因此,《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一书对我国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四篇:公共治理:服务型政府的理想治理模式 )

公共治理:服务型政府的理想治理模式

2013-10-08 15:22 来源:学习时报 我有话说

作者:吴兴智

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来,服务型政府就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治理改革的重要目标选择。但从近年来各地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中不难看出,一些地方政府的管控思维尚没有根本改变,地方治理仍面临诸多问题。

当前服务型政府的三种治理误区

“父爱型”的权威式治理。囿于传统管控思维的惯性,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服务型政府仅是由过去向社会“索取”变为“给予”,认为只要是为了群众的福祉、需要和利益,政府就能够以“父爱式”的关怀替群众作主。因此,在具体的治理方式上,许多公共服务以权威分配的方式由政府进行安排,公民与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主体性价值难以彰显。在很多地方实践中,公众参与主要被局限在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的监督以及对政府服务的评价等方面,如参加各种听证会、通过市民论坛向政府建言献策、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商谈等,但在很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公共决策和公共产品提供中,公民参与明显不足。同时,由于各地在设置公众参与的渠道、选择公众参与模式、回应民意诉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制度化程度低以及结构性失衡等问题,社会多元主体的功能发挥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发展型”的选择式治理。近年来,虽然政府逐步放弃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但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巨大惯性作用和面对大量公共支出的财政压力下,一些地方有选择地将政府服务的重心放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之中,而社会服务职能则相对弱化,忽视了公共服务职能的全面履行。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前提是政府要有钱,而政府有钱则需要优先发展地方经济,因此,诸如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耗费了大量的地方政府资源。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对部分污染企业的排污行为采取默许甚至暗中支持的态度,极大地损害了社会群众的利益。在公共支出方面,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亦以投资型为主,大量公共财政被用于具有竞争性和盈利性的领域,经济建设的费用明显偏高,导致公共卫生、公共教育以及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比例长期偏低。

“政绩型”的运动式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职能更多强调的是可持续的、基本的公共服务。但目前看来,我国各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层面的倡导,而包括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考核与问责等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安排等都极为欠缺,导致政府治理手段和治理行为带有相当的随意性。一些地方在响亮的服务口号鼓舞与广泛社会动员力量的支持下,不惜运用大量政府资源对公共服务中的某些突出问题进行运动式治理,以图取得快速的成效。部分地区甚至为了获得急功近利的政绩,盲目发展脱离本地实际的项目,大量的“政绩工程”“献礼工程”等极大地消耗了有限的财政资金,造成公共资源的低效率使用和公共服务的非均衡发展,也对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长期持续埋下隐患。

公共治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有别于传统的统治与管制型政府模式,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政府。因此,“公共性”是服务型政府的灵魂和旨归,服务型政府的理想治理模式必然是一种“公共治理”模式,其本质特征在于政府与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共同治理,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持续互动过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治理误区,其症结就在于“公共性”的缺失。

公共治理,首先意味着治理目标的公共性属性,即以公共利益为起点,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对于政府来说,“公共性”是现代政府治理的最重要合法性基础,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共治理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作为主导理念,把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优先考虑项目,其实质是对社会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为此,需要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防止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重经济服务轻社会服务的偏颇。政府解决的是市场机制所无法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它的作用领域和范围应当被界定在公共服务领域,把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求作为根本使命和责任 同时,公共治理意味着治理主体应当具有多元属性,是一种广泛社会参与下的治理。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权威式治理模式的缺陷日益显现,它既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与现代民主政治理念相悖。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治理,通过发挥多元主体的功能从而弥补彼此的不足,这是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公共治理的必然选择。在公共服务提供中,利益相关的群体更应当成为公共治理的重要行动主体。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及公民的共同参与下的公共治理,能够成为国家、市场与第三部门合作的基础及联系的纽带。

在运行方式上,公共治理要求多元主体在持续理性的互动交往中去追求公共利益和“共识”,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包括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在内的社会价值进行合理的权威性分配。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以及社会多元发展事实都为公共治理的理性交往过程提供了最好的解释。公共性产生于公共领域,同时,公共领域为公共性的实现搭建多元主体交流的桥梁。面对复杂多样的公共服务需求,公共治理过程应当以多元、多层次利益主体的意见、利益与关系在一定组织框架下的程序化沟通与协调为起点,将治理层级、功能和公私部门进行整合,将不同的利益诉求置于公共论域之中,以构建一种包纳特定精英与大众的结构化交往形式,从而在广泛互动与合作中有效解决各类利益矛盾与冲突。

公共治理的有效实现方式

能否实现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充分的“协商”交往,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公共治理模式的核心所在。

公共权力的规范化与透明化是公共治理的重要前提。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其核心是公共权力运行方式的转变。规范化意味着权力运行必须遵循必要的价值规范和接受相应的外在制约,透明化则意味着权力运行的信息公开,防止公共权力独立于公众之外而形成绝对权力。只有公共权力规范化与透明化,才能为公共治理提供良好的体制空间。

以决策参与为突破口,强化公民在公共服务提供上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公共决策无疑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最主要方式,其制定需要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而公众参与是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正当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既是拓展公民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提供社会信息向公共权力体系传送渠道的需要,也能有效防止决策过程中因政府与公众间沟通不畅而出现政策偏差。

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拓展公众参与的社会资源。多元化利益组织的存在,能够弥补政府与公众间协商的代表性不足问题,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服务需求和利益诉求都能够进入公共治理的论域,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选择向社会选择转变,从而创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多中心治理体制。这是巩固地方公共治理绩效的重要渠道,也是寻求公共权力与公众参与平衡的重要载体形式。

建构多样化的协商交往机制。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通过公民协商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方式,来缩小公民在地方公共事务问题上的分歧。诸如各类民主听证会、人民建议征集、民情恳谈日等都能够成为重要的社情民意反映机制。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务论坛、公务微博、网络听证等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在公民参与和多元主体协商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采用“吸纳―整合”的方式实现公共治理的制度化发展。“吸纳”的作用在于,根据各地发展现状,以灵活的互动机制使公民的利益表达在现行体制内得以有序传达,以维持现行体制的稳定性和包容性。“整合”则进一步通过可行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构建,将不同社会主体、互动关系及其功能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多元主体参与和理性协商的持续有效性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康慧珍]

第五篇:改革政府--读书笔记范文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治理》和其他刊物撰稿。他极力主张高效率的政府,长期担任共和党和民主党主要政府领导人和候选人的顾问。

特德•盖布勒(Ted Gaebler),国际著名的政府改革的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将“政府需要改革”这一理念传输给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许多外国政府,并帮助他们尽可能地解决政府所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5年间,他担任了许多外国政府的顾问,并任职于美国联邦政府的10多家不同的部门和机构,特德•盖布勒曾任下列城市的市行政官:加州的圣拉斐尔市和维塞利亚市;俄亥俄州的万达利亚市;马里兰州的哥伦比亚市。他还是著名的公共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盖布勒集团的总裁,和改革政府网络公司的合伙人以及美国公共管理研究机构的成员。本书简介:

《改革政府》一书详细地描述了我们当时代的最具革命性的观点——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本书的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其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无效率的机构这一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而且,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和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而且削减税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也是可为可行的。阅读内容概括及总结感想:

《改革政府》一书总的来说在其理论基础之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而书中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十项改革原则,由于它们所构成的是一整个理论体系,彼此之间又有相互的内在联系,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我理解进行总结概括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改革政府》一书针对美国当时背景下的无论是公营部门还是私营公司十分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并为此总结开出了十种“药方”,而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就是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对于《改革政府》一书,我将读书重点放在了对这十个改革原则的总结理解上,这十种“药方”具体是:(1)掌舵而不是划桨(2)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5)重产出而非投入(6)具备“顾客意识”(7)重预防而是不治疗(8)有收益而不浪费(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依靠行政指令控制;以上十个方面是书中关于企业家政府理论中改革政府的原则。

将阅读过程中理解的十项改革政府原则进行理解概括:

(1)掌舵而不是划桨,针对这一条原则,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而把具体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这样,政府可以用政策吸引竞争者,保持最大的灵活性来应付变化着的环境。出色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个能够治理和实行治理的政府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治理的政府。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核心,在处理繁多的公共事务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做好决策上,而不是将重点聚焦在如何去实施执行决策。公共部门应该是掌握处理公共事务的方向上,将目光放得长远,而不是只会低头看脚下。

(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善于授权,鼓励公众参与。忽视民众的能力,只能是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市民对政府产生依赖。而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政策,鼓励自治,提供咨询,合理配置等等。联系上一个原则,一个治理的政府,需要一种能够积极调动以及调整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部门由于存在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所以不可能也不能事无巨细的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全权由自己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那么不仅容易造成垄断,而且会无限膨胀政府官僚机构,寻租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导致严重且不可挽回的政府失灵。政府宏观上对公共事务的全局性掌握,能够使公共资源发挥更大更充分的作用。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我认为比政府关起门来搞管理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注重竞争机制,众所周知,垄断会导致效率的低下,而竞争是提高效率最直接的办法。但是,必须引入规范的竞争,否则同样会导致垄断和其他不公平。竞争机制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在使许多政府组织陷于瘫痪的官僚主义死结的方面,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有效而适当的竞争能够促进机制的完善,促使其发挥更完善的作用。公共部门由于其公共性,重公共利益性,缺乏有效竞争是导致官僚机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并不是单纯只谈竞争,而是要注意有效的竞争才能发挥作用。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重复的规章制定,不仅没有达到防止错误的发生反而使得政府的活动变得缓慢,难以灵活应变。政府应当简单的界定它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根据其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然后放手让雇员去做,充分放权,达到内部驱动力(—任务驱动的政府)的效果,授予自主权利。通过先对于目标的确定以及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从总体上管理目标实现的方向问题,而不是将自身置于繁复的过程中,这样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失去公共部门应该具有的职能的体现。

(5)重产出而非投入,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这样一来有效的控制官僚机构的盲目扩张,根据各公共部门的表现来给予评估和资助,在对政府某些行为结果的测量的手段措施正确的情况下,能够起到激励各公共部门提高自身绩效来获得更多的发展的资金以及动力。排除做的不好依旧能获得大量预算的不良体制的运行。根据产出的评估,能够促进公共部门资源的合理配置。产出好且多获得的预算就多,不然反之。

(6)具备“顾客意识”,奥斯本这里所谓的“顾客”就是指政府公共组织的的服务对象—公民。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根据目前公共部门的发展而言,需要重视民主能动性所能发挥的作用,应当充分尊重民主意见,政府的公共权力来源于民众,政府只是起到代理行使公共权力,既然如此,作为代理的公共部门必然要尊重公权力拥有者的意见。

(7)有收益而不浪费,企业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一种“投资”观点,要变管理者为企业家,变花钱政府为赚钱政府。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与此同时做节约型政府,高效发挥自身作用。以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运作。(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政府应该有预见能力,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累积到不可收拾以后才来解决。它们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尽其所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往往对于公共问题的“治疗”要比预防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都要多,而企业型政府一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发展,提前预见可能的发生,从而未雨绸缪。这样公共部门在面临紧急问题时能够有时间以理性的方式的解决,避免慌乱决策造成的损失。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造就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结合当前发展,一再强调参与机制,一方面能够减少政府决策层的压力,另一方面发挥前沿信息的能动性,重视基层信息。

(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不是仅靠行政指令控制,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组织市场来完成公共事业的目标,这是政府完成其目标的一种强有力的和经济的方法。政府的行政指令也会失灵,重视发挥小政府而大社会的作用,能够给有效避免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失灵带来的危害。政府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规范,是指导而不是全权代替市场机制,政府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过阅读,并且总结概括政府改革的十项原则,亦即企业家政府的十大特征,从以上原则中看到作者将政府看作一个企业,从经营的角度认识政府的精神。与此同时,政府也并不能完全像企业一样来经营,作者也做了一些阐述。但是,企业家的很多精神对政府管理都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所以本书的重点是政府如何运作,而不是政府应做什么。尽管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与我国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我国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西方政府所面临的矛盾。因此,我们所能切实做到的是从他们的经验中借鉴有益的东西。同时,作者并没有将企业家政府理论视为完美无缺的终极真理,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政府、以及政府改革。

对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效率是一再强调的问题,由于公共部门本身不具有除公共收入(税收)之外的经营收入,所以,对于有限的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是体现公共部门作用的重要方面。正如作者对于竞争机制的重视,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赞同作者对于竞争机制的可以有效改善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在公共部门中使用竞争机制同样也要注意规范竞争的重要性,垄断与竞争长期以来都是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中必须要平衡好的两个方面,由于垄断与竞争是两个相对的状态,从我的认知范畴出发,我认为不能单一的向某一方面极端靠拢,而是应该找到一个均衡状态来使垄断和竞争彼此联系以及制约着发展。规范竞争在公共部门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使垄断与竞争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同时发挥作用。公共部门一方面需要活力而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最基本的公共性,不当竞争必然导致公共性的缺失,那么就违背了公共部门本身的原则宗旨,所以竞争的度的掌握是需要全面考虑与权衡的。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部门同样面临着改善效率的问题,一个强有力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所需要的是活力,效率以及灵活的运作模式,而企业型政府的模式又为具体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构建与发挥内部的经济化或内部的市场化作用来保障体系运行,行使公共使命。企业精神就是针对改善“官僚主义”这个长期影响公共部门健康发展的旧体制的一剂良药。作者指出了政府更多的是要避免以前的官僚政治、官僚机制,更好的为民众服务。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写这本书的背景,是切实结合美国政府所存在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我们阅读并且借鉴某些思想的时候结合自身问题进行分析,才是理论发挥作用最有效的方式。就现实状况而言,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需要持有为“顾客”服务的理念,才能被接受,在保证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同时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激发公共部门的生机活力也是十分迫切的要求。

下载读书笔记---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笔记---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论读书笔记

    洛克被称为是近现代政治自由主义最主要的启蒙者之 一。他的代表作《政府论》开启了人类政治思想的一个新时代,成为政治自由主义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

    重塑政府读书笔记

    《重塑政府》读书笔记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是“重新设计政府联盟”的创办者及前任董事长、美国国家公共行政学会的研究员、美国进步政策学院的研究......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治理》和其他刊物撰稿。他......

    《代议制政府》读书笔记

    《代议制政府》读书笔记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被西方学者喻为“19世纪英国不列颠民族精神的象征”、“理性主义的圣人”。他的名著《代议制政......

    《政府公共关系》读书笔记

    《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 《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1) 此书由张克非所主编,他是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近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中国近代史专业硕......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治理》和其他刊物撰稿。他极力主张......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

    政府论读书笔记

    洛克被称为是近现代政治自由主义最主要的启蒙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政府论》开启了人类政治思想的一个新时代,成为政治自由主义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