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涯自我效能模式及其对职业指导的实践意义.doc

时间:2019-05-13 05:4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生涯自我效能模式及其对职业指导的实践意义.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生涯自我效能模式及其对职业指导的实践意义.doc》。

第一篇:论生涯自我效能模式及其对职业指导的实践意义.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生涯自我效能模式及其对职业指导的实践意义

作者:姜飞月 刘荣才 崔 军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2期

[摘要]生涯自我效能是一种主体能动性因素,影响个体生涯目标的确立、职业选择、生涯行为的坚持性和生涯绩效等。生涯自我效能对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影响深远。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涯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帮助个体提高其生涯自我效能感,文章概括了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和作用模式,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提高个体生涯自我效能感的措施和途径,这将有助于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生涯自我效能模式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姜飞月(1972-),男,安徽桐城人,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生涯教育与辅导研究;刘荣才,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崔军,东南大学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96)

[课题项目]本文系东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生涯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大学生生涯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5167)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076-02生涯自我效能(career self-efficacy)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地完成有关生涯活动的能力的认知判断① ②,具有动机性作用,对个体一系列的生涯活动发挥着强有力的影响,例如,它影响着个体生涯目标的确立、职业选择、生涯行为的坚持性,并最终影响个体的生涯绩效(如找到合适的工作、获得职业成功)等。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有关研究也揭示出影响生涯自我效能形成和发展的诸多因素,据此可以对个体的生涯自我效能进行干预,帮助个体提高其效能感。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涯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本文进一步总结了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和作用模式,探讨了对职业指导的实践意义。

一、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与作用模式

从理论间的关系来看,生涯自我效能理论是自我效能理论在生涯领域中的应用,可追溯至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因此,追溯社会认知理论对职业生涯问题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厘清生涯自我效能的理论脉络,概括出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与作用模式。

Lent等人较早就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提出了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模式,开始认识到生涯自我效能在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③。该理论模式中有三个相互影响的核心变量和三个相互

关联的子模式。三个核心变量为自我效能、结果预期与个体目标。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成功地完成某种特定活动或任务的能力判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特定行为会导致特定结果的信念;个体目标是指个体的特定活动欲达到一定结果的意图。三个子模式为职业兴趣模式、职业选择模式和生涯绩效模式。在这三个子模式中,三个核心变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特定职业的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目标选择和生涯行为,形成相应的生涯绩效。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项活动,达成某个目标,或者预期自己的行为会带来达到目标的结果时,就会选择相应的目标,坚定地展开生涯行为。自我效能与结果预期还会影响到个体对该职业的兴趣。如果人们认为自己有能力从事某种职业,或预期从事该职业会带来满意的结果,将会形成对该职业的兴趣;已形成的职业兴趣又与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一起,影响个体对特定目标的选择和与其相关的生涯活动,并进一步影响其生涯绩效;生涯绩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又会对个体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产生影响。在这一动态循环中,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会受到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个体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性别、种族、健康状况等的影响,并进而影响职业兴趣和目标选择。

从该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涯自我效能在个体职业生涯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涯自我效能是一种主体能动因素,可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涯相关行为。生涯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会选择合理的生涯目标,遇到困难时会积极努力地克服,会坚持更长的时间;其职业选择范围更为广泛,更愿意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生涯探索,也更容易找到工作,获得工作上的成功,即获得更好的生涯绩效④ ⑤。生涯自我效能还可通过职业兴趣和结果预期对生涯相关行为和生涯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对某个职业领域或某种职业的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往往也对该职业领域或职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且过去的行为成就对职业兴趣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生涯自我效能产生的。生涯自我效能高的个体也往往预期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积极的结果,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地付诸行动就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个体最终取得的生涯绩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源,又会为个体生涯自我效能的塑造提供新的影响源。

另一方面,生涯自我效能理论假设,作为一种个体内部能动因素,生涯自我效能与环境因素、个体因素等交互决定。各种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以及个体内部因素通过不同的效能信息渠道,为个体提供了有关其生涯活动能力的信息。这些渠道包括亲历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和生理、心理状况,但来自任何一种信息渠道的效能信息都不能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涯自我效能,只有通过个体的认知加工,通过个体对各种效能信息的权衡和整合之后,这些信息才具备效能意义,才能影响个体的生涯自我效能。而且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也会影响到个体对这些效能信息的认知加工,从而影响到个体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

根据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模式,以及生涯自我效能理论的有关假设和研究,我们可以概括出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与作用模式。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通过四种信息渠道,经由个体的认知加工,影响个体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已形成的生涯自我效能除了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涯相关行为之外,还会影响个体对这些职业的兴趣和结果预期等,从而间接影响个体的生涯相关行为。所有这些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就形成了生涯自我效能效应,产生相应的生涯绩效。而生涯绩效一方面通过间接或直接的反馈为个体提供了新的效能信息;另一方面,个体生涯行为表现又引起了

环境的相应反应和个体对自身某些因素的再认识,这些又促进了个体生涯自我效能的进一步塑造。最终,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生涯自我效能形成和作用模式。如图所示:

二、生涯自我效能模式视野下的职业指导

模式启示我们,在职业指导实践中,尤其是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实践,要想使各种措施发挥作用,使学生能获得良好的生涯绩效,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个体生涯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依据该模式的揭示,可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来塑造或帮助个体提高其生涯自我效能感,影响其职业兴趣、职业预期和职业行为,最终提高其生涯绩效。

1.应重视提高学生的生涯自我效能,将其作为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之一。传统的职业指导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职业信息的提供,这些固然很重要,但是生涯自我效能理论模式揭示出,各种因素往往都是通过生涯自我效能影响到个体的职业相关行为和生涯绩效的。比如,在职业选择中,如果学生仅仅具备从事某些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却没有从事这些职业的信心,那么他们可能不会选择这些职业,或者即便选择了也会因为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地履行工作职责而中途放弃。因此,学校的职业指导应将部分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生涯自我效能感上来,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生涯自我效能对男女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和就业都有显著预测性,因此,提高学生的生涯自我效能也使其生涯行为更具可控制性。这就更有必要将提高学生的生涯自我效能感作为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之一。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女生的职业指导和教育,提高其生涯自我效能。研究证明,女性职业选择范围狭小与女性较低的生涯自我效能密切相关,正是较低的生涯自我效能阻碍了女性进入非传统的女性职业,阻碍了女性进行积极的生涯探索⑥。因此,在职业指导和教育中应该更加关注女生,注意提高她们的生涯自我效能,以扩大她们的职业选择范围,增强她们的就业自信心和寻找就业机会的积极性。

2.应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信息,促进其生涯自我效能的发展。生涯自我效能理论模式明确说明,生涯自我效能的发展离不开亲历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和生理、心理状态这四个信息源。根据这些效能信息来源,全方位地提供各种积极的生涯自我效能信息,无疑会促进学生生涯自我效能的发展。具体地说,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增加学生的生涯成功体验。帮助学生设立合适的生涯目标,为其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并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生涯技能,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2)树立榜样。设法为学生树立与其各方面相似的榜样,如年龄、地位、职业等,并展示出榜样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替代经验。

(3)言语劝导。父母、教师、领导和同事等,在学生陷入困境、低潮或信心不足时,给予其切合实际的正面的劝导,有助于激励其自信心,促进其生涯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4)保持学生积极的生理、情绪状态。通过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生涯探索环境,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学生的紧张度,可以使其保持积极的情绪和生理唤醒水平。

最近,Maurer对如何提高个体生涯自我效能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⑦。他认为,为个体提供主体性经验,包括鼓励所有人去参加学习和多经历一些事,这些经历要有利于增加个体

行为成功的机会;为个体提供替代性经验,增加个体观察条件相似的人成功地学习和发展经验的机会;说服他们,使其相信他们能够成功地学习和发展;主动积极地降低个体的焦虑等消极情绪,或减少可能降低个体学习和发展的自我效能的健康因素。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成功地提高个体的生涯自我效能。

3.帮助学生正确地加工信息,有效地提高其生涯自我效能。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离不开个体对各种效能信息的综合认知加工,而个体的认知加工方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认知归因方式。根据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内部/外部,可控/不可控,稳定/不稳定三个维度来分析人们的归因方式。通常,人们将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的难度这四个有代表性的因素。研究表明,将自己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而避免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其生涯自我效能感。如果我们能对学生的归因方式加以训练,使其掌握一定的归因技能,那么,我们就能帮助学生正确地加工其效能信息。在归因训练中,对学生的归因过程和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当学生做出正确的归因时给予强化,使其巩固。

4.帮助学生合理设立目标,提供积极反馈,推动其生涯自我效能进一步发展。新的效能信息是否是积极正面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设立是否合理。合理的生涯目标具有激励和调节个体行为的作用。因此,在职业指导中,要帮助学生设立合理的生涯目标。这种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一致,是通过学生的努力和他人的适当指导能够达成的。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此外,合理的目标也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清晰、具体的目标有助于学生实现目标,从而提高其生涯绩效,增加成功经验,并进而提高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目标的设立也要考虑到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学生行为改变中的效果。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对其生涯活动进行自我监控,为学生的生涯探索提供及时、积极的反馈。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有关其生涯活动结果的信息,如果行为偏离了目标,反馈会为学生带来改变的压力和方向,有助于学生矫正;如果活动结果是正确的、积极的,则会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也为个体提供了直接的效能信息,有助于个体生涯自我效能的提高。

5.为学生创造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涯自我效能发展环境。从生涯自我效能形成与发展模式中可以发现,环境因素不仅影响效能信息的提供,而且还影响个体的认知加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生涯自我效能的发展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对女性的影响更大。文化因素一方面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个体的生涯观和对自身生涯自我效能的评估;另一方面,文化因素也直接影响到个体对生涯效能信息的认知加工。因此,要努力创造出平等、公正的社会文化氛围,包括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消除一些传统的社会习俗、社会观念对学生的消极影响,特别是要设法消除性别歧视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的影响。此外,人们在生涯活动中,总会遇到周围环境中除文化因素之外的各种阻碍,使其难以及时正确地做出生涯决策,或难以坚持其生涯目标。因此,我们在设法提高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的同时,还需为学生提供环境支持,如为学生提供家庭、朋友以及重要他人的社会支持。

三、结语

如果人们不相信自己能够从事某些职业,或认为自己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时,就可能会将这些职业排除在自己的选择之外。尤其是那些明明已经具备了从事这些职业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个体,却对这些职业不感兴趣,或不考虑选择这些职业,极有可能就是因为个体对这些职业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因此,在青少年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未完全确定下来之前,或在他们未过早排除某些选择之前,通过发展性的干预,采取上述各种措施,有效地促进其生涯自我效能的发展,将会使学生提高职业抱负,增强职业兴趣,扩大职业选择范围,做出及时正确的生涯决策。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和作用模式为提高个体的生涯自我效能感,提高个体的生涯绩效指引了方向,是职业指导可资利用的理论模型。根据该模型提出的提高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的措施和途径,将有助于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注释]

①Lent,Hackett.Career self-efficacy:empirical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7(30):347-382.②David A.C.,Donnay,F.H.Borgen.The incremental validity of vocational self-efficacy:an examination of interest,self-efficacy,and occupation[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9,46(4):432-448.③Lent,R.W.,Brown,S.D.Toward a unifying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and academic interest,choice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e,1994,(45):79-122.④Lent,R.W.,&Hackett,G.N.Career self-efficacy:Empirical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7(30):347-382.⑤Malen,E.A.,&Stroh,L.K.The influence of gender on job loss coping behavior am ong unemployed managers[J].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1998,35(1):26-40.⑥Betz,N.E.,&Hackett,G.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career assessment of women[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1997(4):383-402.⑦Maurer,T.D.Career-relevan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worker age,and beliefs about self-efficacy for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2):123-141.

第二篇:论“认识”与“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论“认识”与“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摘要:马克思已逝世100多年了,但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不但没有被人忘记,却日益深入省心。当今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大学生在学校主要都是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但马克思主义却是所有大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到底为什么被人们这样看重,它对当代大学生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呢?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所讲述的“认识”和“实践”方面,通过学习课本知识和查阅相关文献,分别论述了它们对大学生的作用、它们的联系以及它们的意义。

关键字: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认识 实践意义

正文:

作为大学生,除了要在专业学科扎实知识和非专业领域充实自己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虽然政治状况和主流思想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诸如诚信度降低,趋于功利化、庸俗化,尊师重道的风气逐渐淡化等思想道德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认识事物本质,在认识下实践从而改造世界。只有做到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我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生。

认识方面

当代大学生在实践方面或许没有很好的条件,但在认识方面却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和影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要怎样的认识自身。这又牵引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认识论。因为只有认识了世界,才能有世界观,然后才引发了人生观从而认识自己。同时,我们在中国古代哲学之中,也离不开一些对“认识”的观点。比如孔子的“生而知之”,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等名言。先不论这些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理论,他们讲的都是一个“知”字。也就是“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说道:认识是人特有的现象。人的认识活动是由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又说道: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相互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认识关系,即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时间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价值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两个概念联合起来,就是说人的关系是最为复杂的,也只有人的关系复杂,单一认识便引发了多种关系,这些关系本身也需要人去认识,认识好这些关系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

所以说“认识”对一个人很重要。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认识是根本办不好的。当代大学生要学会按照不同角色和不同要求,适时的去调整自己的行动。并且还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起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确定自己的一生所奋斗的目标。

其实人类的认识活动很早便随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开始。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关于认识和自我认识的经典事例。不论是埃及古老传说中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还是古希腊神庙中的“认识自我”的碑刻都告诉人们:探究问题真谛所具有的很浓的神秘性和艰巨性;不论是世界最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还是世界最著

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告诉人们:认识自我,解决困惑寻求真理的重要性。人生的一切都是认识的过程。认识问题,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从而人生才能得以丰富,得以精彩。

实践方面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通过实践。毛主席也曾经说过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么究竟什么是实践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成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其包括了三层含义:(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2)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3)实践标志着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

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归宿。比如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都属于前人的认识,这些认识又都是前人从实践中得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又通过实践去发展认识。所以说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当然,认识到了就要去运用,而运用就是一种实践。没有实践产生的直接经验根本无法认识到根本。认识到了根本,也就又有了经验,从而产生了能力和素质。有的人说现在许多大学高材生却是高分低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很少思考,很少实践,就算背得再多,也不能算是认识,更别说认识真理了。当然,我们大学生不可能所有理论都亲自去实践,但可以思考问题,查阅资料,查看前人实践的例子,加深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有的人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比如文革时期,四人帮把许多理论问题搞得非常紊乱。但是,这些五花

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

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他告诉我们:理论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理论上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了实践。

当然我们在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同时还要从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实践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实践的同时不能盲目地相信实践的结果,在看到它绝对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相对性。

同时我们大学生还要牢记,在实践中认识到的道理还要再回到实践中去。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在实践中认识到了强者生存的道理,但是没有再回到实践中去研究人。于是留下了漏洞。从实践到认识是认识的第一飞跃,而从认识到实践又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没有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是不完整的。而且,相对来说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巨大。正如牛顿被苹果砸到了头,这一个无意间的实践让他认识到引力的存在。然后他将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的结论。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伟大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缺乏了一个实践的精神,也就缺乏了一个完整的认识的过程。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我们人生中一个最长的认识过程。经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我们更应该懂得认识与实践的相互联系与作用,让“认识”的发展进化在“实践”中轮回,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克思主义哲学》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三篇:论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论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作者:彭玉华(200914024130)班级:2009级民族学班

摘要 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1]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有学者称之为文化人类学。在中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度,民族学的发展获得了充分的养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族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的民族志材料的研究基础之上的。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本文从田野调查的概念出发,分析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及特点,从而研究了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关键词 民族学田野调查特点意义

一、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又称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2]它是文化人类学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和解释文化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与社会研究的其他方法相比,田野调查强调的是调查者本人“在场”或实地的调查,因此它区别于一般的文献研究,也区别与社会调查中常见的问卷调查的方法。正因为如此,田野调查通常要求调查者本人亲自到一个自己可以经验到的小型社区进行实地调查。

(一)田野研究方法的确立

早期的文化人类学家在理论上颇有建树,但大多不亲自进行田野调查,故有“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之称。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是从博厄斯开始的。他批评进化论学派根据少量资料就排列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轻率结论,主张对一个地区文化历史做认真仔细的研究,强调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20世纪初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兴起,与当时方兴未艾的科学主义的实验方法是分不开的,并在功能学派的努力之下得以最终确立。马凌诺斯基通过对太平洋的调查,奠定了“参与观察”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拉德克里夫—布朗曾在大洋洲、非洲等地从市场其调查,对如何搜集原始社会亲属关系及社会结构方面的资料,有不少好的经验。其名著《安达曼岛人》一书反映了他深入细致地从事田野工作的情况。

其后人类学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田野调查作为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人类学独特的学术传统和学科特色。

(二)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1.观察与参与观察。民族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观察,并以此为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方法。观察要深入,更要全面,特别对于某项活动,要“眼观六路”,就是说看的全,又要自始至终,把我全过程。这种方法是西方民族学家所倡导并付诸实践的,民族学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的成果,都是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来的。

2.个别访问。民族学调查强调“直接”性,即深入实地,面对面的接触调查对象。个别访问,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一个主要方法。访问的对象以个人或一个家庭为单位。内容及可以围绕访问对象自身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其他问题。对访问的对象要精心选择,或者有阅历,或者是知情人,或[3]

者具有典型性。

3.调查会。开调查会是国内各种调查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在民族地区,调查会已是一种易于被接受的形式。

4.问卷法。问卷是社会学调查研究观察研究中采用的一种由调查对象填写的表格。民族学采用社会学的问卷法,一方面用于抽样,另一方面也用于观察和访问中。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些问题关心的程度、态度及心理状态。

5.谱系调查法。这种方法又称谱牒分析法,指对被调查者的家谱、族谱和亲属制度的调查分析,对于调查家庭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民族迁徙等都有价值。

6.自传调查法。这种方法,以个人为对象,全面记录其生平经历,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全部历史,而且反映出他们家族史、行业史以及民族史的某一侧面。对同一对象,也要进行多次调查,真实的材料,往往得之于最后几次调查。

7.定点跟踪调查法。这种方法,有人称为“历史溯源法”,是指在某一社区建立固定调查点,对于一个群体进行有间隔性的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观察,以研究这一群体在总体上或局部上发生的演变。

8.文物文献搜集。少数民族文物与常规文物不同,它存在于少数民族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只要具有民族学研究和民族博物陈列价值,都可以视为民族文物。民族文物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类型性,即富有民族特点。

二、田野调查实践的特点

(一)社会性和多元性

民族学以民族为研究对象,它关注的不是民族的某一局部,而是整体,即民族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某一民族的民族志,无疑是对该民族的全貌描述。费孝通指出:“民族学在中国主要是搞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所以,在中国,社会学和民族学从学术分科上说可以合二为一的。”[4]

民族社会是一个整体,民族学调查不能再满足于单一的民族资料的收集。在整体的研究中,民族学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系统工程。这种多元性,在其他学科是不多见的。

(二)文化性和生活性

民族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文化。文化的范围很广,从广义广角讲,凡是人类创造的区别于自然的产物都可视为文化。在民族学的领域内,文化是举足轻重的,但民族学只侧重于研究文化的一部分,即非主流文化。所谓非主流文化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范围内,在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中形成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是主流文化。而另一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民间”色彩,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的,就是非主流文化。

非主流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生活性。通过对不同的民族在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风土人情等行为方式的研究,民族学家探寻的是人类千姿百态的文化模式。

(三)历史性和现实性

对于民族学调查来说,洞察历史的深邃力在某种意义上更强调一些。通过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原始的、落后的民族的调查研究,民族学重新构建起人类前史的框架。民族学的调查不仅有着深沉的历史性,同时还表现敏锐的时代感,即现实性。民族学的调查是立足于现实的,它更重视目前的状况。

(四)实践性和探索性

推动民族学发展的源泉不在书斋,而在田野,民族学调查的基本属性是实践。只有民族学调查的实践,才会给学科提供用之不竭的营养。民族学的调查,只能亲身去实践,才会获取第一手资料。民族学的实地调查又是一个探索过程。调查者在进入实地之前,会带着许许多多假设,但民族学调查并不立足于假设,而是立足于调查所获取的实际资料。只有认真的、严肃的、实事求是的探索,才会有民族学真正的发现。

(五)艰苦性和变化性

一般情况下,民族学实地调查,对于调查者来说都是在陌生的、偏僻的、具有族际差异的地方进行,艰苦性不言自明。不论在国外,还是在中国,在以封闭的落后的民族为对象进行调查时,民族学家们大都有过冒险的经历,自然、地理、气候、生活以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迭出不穷。

民族学不是静态的学科,它在不断的变化。民族社会在变,调查对象在变,调查内容在变,调查的方法和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三、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一)民族学田野调查是科学生命力之所在,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可以这样说:没有田野调查,也就没有民族学。在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之前,没有真正意义的“田野工作”,但是有关民族学的资料,却通过非专业民族学家大量积累起来,被成为西方民族学“先驱著作”是由“地理大发现”之后蜂拥而入到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的航海家、冒险家、旅行家、地理学者、殖民者、传教士们留下的。

正是由于民族学家们在田野工作中,获取了有关民族地区或原始部落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动态,并编辑成各种民族志,我们才可以通过他们留下来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便我们能够更方便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鉴于民族学的多元性、现实性、变化性等多种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田野调查获取更为准确的资料,以及已经变化的动态信息。这样可以更为准确的对某一地区进行跟为全面的研究。

(二)民族学实地调查是民族学学科的传统方法,它不仅推动了本学科的发展,也对其他相关的学科发生着重要影响[5]

当前,我国的民族学正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要发展就必须创新。这不但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在方法上创新。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是民族学创新的基本动力。我们可以将对民族学的学习,扩展到田野中去,在实践中得真知,可以更为加深我们对民族学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学习民族学。

参考文献

[1]宋蜀华 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4.[2][3]姜立松主编.文化人类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4]费孝通.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N].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2).[5]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12.

第四篇:毛论实践自我小结

个人总结

从开始组队到实践活动的结束,从选择调查主题到完成总结报告,在我的团队中我学到了很多。

深刻体会到的是团队精神,大家互相信任,一起讨论主题、查找文档资料、设计调查报告、完成最终论文。在一起学习的日子不是很长,但让我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大家一起去做一件事远远比自己一个人做的完美。

这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主动关注和思考中国近、当代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而我们选择的“大学生网络沉溺”这个主题,是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网络沉溺找原因。开始的时候,我们选择这个是认为大学生是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新生军,自从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网络之中,大学生也有不少因此而荒废学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决定展开调查。在大组长的分工下建立了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另外设置一个小组长,这样一来调查的重任就分担到每个人身上了。除了跟其他模块的小组长们一起讨论并做开会记录以外,我主要负责的就是数据统计与分析这部分的工作,接近三百份量的调查问卷,每张问卷有20题左右,对一个人来说算是比较多的数据了,在团队的合作下,我们花了两天统计了所有数据,接着就开始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处理调查问卷最麻烦的部分,它不仅是对调查对象的分类性有效调查,也是后面编写调查报告的主要依据。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我发现社会实践其实是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的一种应用,它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使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这才是实践教学真正的目的与要求。

在这次的实践调查中,虽然我们很努力的做初期准备,很努力的编写报告,但是还是有不足之处。比如调查问卷中的一道题,问调查者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控制在多少小时之内,我们的调查问卷上没有具体将日子分为工作日与休假日,导致调查问卷的填写者在此题的填写过程中抱有疑惑,直接影响了我们后面的部分数据统计分析。然而我们学到的是在工作中要互相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参考,才能减少走弯路,才能真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在这十几周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伴们用心血收获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习客观认识事物,我会永远记得我和同伴们一起走过的短暂而充实的日子。

第五篇:论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意义和模式

论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意义和模式

这学期选修了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重点学习了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市场链与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很好的说服力和代表性。为了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的挑战,海尔从1998年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第一个五年中,海尔主要实现组织结构的再造,改变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结构为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市场链流程,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与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零运营资本“三个零”目标的实现。进入2003年后的第二个五年,海尔市场链流程再造目标是把每一个员工经营成自我创新的主体,也就是策略事业单位,激发每个细胞的活力以提升企业整体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业务流程再造的对象是企业的流程,出发点是顾客的需求和面向顾客。企业的业务过程可以描绘成一条价值链,竞争不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业务流程再造通过考察企业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确定描述、分析、分解整个企业过程,重构与企业过程相匹配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对企业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海尔通过强化对客户有价值的业务流程、强化企业风险管理、优化成本、缩短工作完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从职能管理到面

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注重了整体最优、建立了扁平化组织、充分发挥了每个人在整个流程中的作用、面向客户供应商整合了企业业务流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海尔的“源头”论的提出为“市场链机制”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在员工中确立索酬、索赔、跳闸观念。

现在,海尔过渡到市场链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经被列入欧盟商学院的管理案例。海尔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目标。如果拥有用户满意的最大化,利润就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利润也不能长久。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而且是个性化的,所以必须做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有可能获取利润。

海尔集团还会根据国际化发展思路,对原来的事业部制的组织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形成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

海尔提出的负债经营理论,通过合法途径,有偿利用他人资金来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等以获取利润的活动。负债经营观念是SST观念的进一步升华,也是海尔的实施市场链过程中不断探索和修正的结果。负债经营观念的确立,使海尔成为一个“赛马场”,每个员工都要通过“赛跑”来看是否有能力来体现和追求自己的价值,才能达到经营自我、不断挑战自我、战胜满足感、实现不断超越自我的境界催生着海尔永远处在创新的轨道上。

海尔的流程再造实现了观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集成创新也给我们以启示:企业是面向顾客的,流程关系不是行政关系而是市

场关系。衷心希望海尔会越来越年轻,迸发出无尽的活力。

下载论生涯自我效能模式及其对职业指导的实践意义.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生涯自我效能模式及其对职业指导的实践意义.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市场营销环境对企业的意义

    市场营销环境对企业的意义: 最好地发现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产品和服务。 营销的要点(较具有现实意义的) 1、 我们要分清市场营销和销售的关系。 2、 销售的出......

    论职业道德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论职业道德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人总是在一定的职业中工作和生活,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他便会在职业生涯中更顺畅,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职业道......

    论移动学习对中学教师学习的意义

    论移动学习对中学教师学习的意义 赣州中学 李庆媛 3410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型学......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代的意义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代的意义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毛泽东在天安门主席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声音,这......

    论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智能0903田文龙2009011075 论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紧紧围绕......

    论民族团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论民族团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民族问题都是我国的一......

    实践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实践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通过大学一年多的生活,还有对社会初步的了解,渐渐意识到了实践对现代大学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大学生活中,我参加了很多实践活动。最近还去......

    实践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实践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直截了当的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大学一年的生活和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初步了解我也渐渐意识到实践对大学生成才具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