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效率是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根本
提升工作效率是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根本
企业发展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由此可见,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效率管理系统,是保障企业生产力的前提。前两天和朋友喝下午茶谈生意,正好说到如何提升工作效率这方面,朋友说他最近有去行动成功商学院培训了效率模式,通过实践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不少,企业利润生产提升了20%,是套很实用的效率模式,听后很好奇,就网上搜了下行动成功的官方网站,看到很多企业家参加培训后都说效果不错,自己就让秘书联系行动成功了~
课程由王洋老师主讲,围绕100%提升组织效率,建立企业效率管理系统来展开,王老师凭借20年的企业实践、5大系统、39个工具、61种方法、147个管理动作,非常系统地讲述了效率VS增长;提升团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量身定制50%增长组织;抓住重点,达成目标;打造企业育人体系;每天都有执行力等,提升效率非常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法和工具。
学好后将效率模式运用到自己企业中,执行时遇到问题,王老师和他的学习顾问会就实际情况,给予相应意见建议,一路帮助我和我的企业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带动企业利润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绩效考核 - 如何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效率
如何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效率
在行业改革新形势的逼迫下,针对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要有独到的见解。仅仅用销售量来考核销售人员的业绩是急功近利的,对销售的长远发展有负面作用。
一、综观国内企业绩效管理,存在如下几个误区: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目前大多数企业绩效管理还停留在事后考核的阶段,绩效考核仅限于“秋后算帐”,既当员工完成工作以后,再来就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和衡量,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和惩罚。这就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初衷,使员工对考核的态度是谈虎色变。
二、绩效考核的贯彻力度
由于绩效考核是等员工完成工作以后再来进行评判,无法从根本上及时发现员工绩效的差距,并根据其差距提供有针对性的绩效辅导和绩效改进计划,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程度很低,绩效考核的贯彻力度相当弱。因为这种考核不能让员工看到其对自身素质或能力发展所能提供的帮助,自然就失去了实施的群众基础。
三、绩效管理导向的合理选择
在选择不同的绩效管理导向时,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管理风格、业务特性、组织要求等合理选择,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想当然。目标导向、能力导向、属性导向的绩效考核,对企业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如果企业没有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甄别,贸然使用其中的一种导向,即使企业其他方面做得很好,绩效考核的结果最终还是会不尽如人意。
四、关键业绩指标的空泛化
很多企业提取关键业绩指标过于空泛化,只是根据现成的指标库或模板生搬硬造,而没有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流程、行业特性、发展阶段、组织特性、员工特性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进行考核的关键业绩指标具有普遍性,而不具有适合企业特征的针对性。由此必然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并且很难获得员工的认同。
五、考核工具选择的随意化
考核工具有多种选择,必须根据企业特性、职位特性等进行合理的衡量和选择,不同的职位或不同的工作要求都必须选择不同的考核工具。比如A职位程序化程度高,工作环境变动低,工作自主性低,可考虑选择与工作标准进行比较的考核方法,而B职位程序化程度低,工作环境变化高,工作自主性高,则可以考虑采用非结构化比较的考核方法。很多企业还不善于根据职位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由此导致考核结果的不准确性或不合理性。
六、对国际新理念盲目跟从
很多企业热中于追捧国际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而不考虑该理论和方法与企业的适用性。比如360度考核,要求企业对客户资源控制力度高,能及时采集客户的信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采用客户评价的360度考核就只是浮于纸上,强制推行也只能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实在得不偿失。平衡计分卡也存在同样的毛病。再比如EVA,一个企业连财务管理都没规范化就贸然实行EVA,最终结果只能是贻笑大方。
七、考核角度的片面性
很多企业推行绩效考核时,只关注单个员工的业绩好坏,而忽视了对团队的考核,这是不科学的,从管理角度看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恶果。首先它会错误地引导员工培养“独狼意识”,并不惜牺牲同事的利益,破坏组织内部的协调关系;其次,它会产生“木桶效应”,由于业绩上存在一个“短木板”,而降低整个“业绩桶”的承重能力或使用寿命。因此,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同时兼顾企业、团队、个人三个层面的考核,并通过一定的权重分配来准确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业绩。
八、考核结果应用的局限性
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性很差,有的企业的考核结果与其他体系毫无关联,使考核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员工对考核的不信任和冷淡,使考核仅仅成为书面化的“走过场”,有的企业则矫枉过
正,将考核结果滥加应用,使员工对考核心存恐惧,最终导致员工的业绩不升反降。科学的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应该兼顾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和发展要求,根据员工的个性特征提供不同的应用模型,从而保证每次的考核结果能真正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并加以改进,或者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并加以保持。这才是推行绩效考核的要义。
九、绩效考核体系的片面性
很多企业片面强调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体系。比如职位分析、职位评价、素质测评等。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建立在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之上。如果其他体系没有完善,是不可能做出一套满意的绩效管理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有一个比较著名的“3P模式”,就很好地揭示了“职位-绩效-薪资”之间的内在关联。还比如素质测评,如果企业不能科学、准确地测评员工的气质、性格、能力、职业倾向性等,就不可能在员工的能力考核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二、如何有效地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效率
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考核制度
业绩考核标准具有导向作用,制定一个对组织发展最有利的系统、全面、科学的考核制度,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对于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应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部分来定期考核,定量考核包括考核销售人员的销售结果,如销售额(这是最常用的指标)、回款额、利润额、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区域性销售人员在该销售区域与竞争对手相比之下的市场占有率,是表明该区域销售成绩的重要标准)和客户数;还要考核销售人员的销售行动,如推销员每天平均拜访次数、每次访问所用时间(这是为了考核销售人员工作的努力程度,为了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竞争力,虽不会直接表现在即期的目标中,但也需要重点控制。一般采取报告制度,考核执行情况,前提是已经由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访问的成功率、每天销售访问的平均收入(衡量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每百次访问平均得到的订单数(与每工作日平均订单数结合起来考虑)、销售费用与费用率(衡量每次访问的成本及直接销售费用与销售额的比率)、一定时间内开发的新客户数(这是销售人员对企业的特别贡献)、一定时间内失去的老客户数、客户满意度。
定期评价服务绩效
企业需要定期请客户评价销售人员的服务绩效,如产品知识、服务建议、技术指导、送货及时性等。企业内部也要对销售人员进行定性考核,如考核业务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热情、创新能力、学习精神、对企业的忠诚责任感等,还要考核销售人员作业是否规范,公司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上都要有明确的流程、规定,要有相应检查系统,反映执行情况。
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一方面是决定销售人员报酬、奖惩、淘汰与升迁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业务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进步。销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销售人员不进步,就不会提高销售业绩。
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可以采取目标考核的方式,按照公司的销售目标,分解到具体产品或区域,然后分解到人员。设定具体目标时,必须和公司总目标、价值观一致。如,一些公司以销售额为主,一些公司以毛利额为主,对于经营困难的公司则应以利润考核;目标可以是绝对指标,也可以是相对增长指标。关键看公司的发展阶段和竞争、发展的需要。
科龙的销售考核值得借鉴
科龙公司对分公司经理的考核指标包括主指标和辅助指标,其中主指标有:
1、回笼(销售回笼完成率),在考核中占40%的比重;
2、开单完成率,占30%;辅助指标包括:
1、网点达标率,占10%的比重;
2、网络开发,占10%;
3、应收账款管理,占10%。同时设“雷区激励”,对完成不好的工作扣分,库存管理扣5分,投诉累计扣5分,曝光累计扣5分,日常管理累计扣5分。对于分公司的销售人员还有分销、业务往来、价格管理等指标。
考核的难点除了考核指标的设定以外,最难的是缺少考核信息,无法评价指标完成情况,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销售工作计划报告,可以让销售主管了解业务员的工作动向,并比较各个业务员的计划与范围。当然还有销售日报、月度总结、书面报告,可以让上级掌握业务员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工作进展。同时,客户与消费者的调查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从他们那里得到服
务满意度的信息资料,特别是日常的客户投诉,可能比一年一度的正式评估反馈意见更说明顾客的真实意见。
修正考核指标 理顺利益机制
销售人员的目标是使自己的销售业绩最佳,无论这种业绩是如何衡量的。如果他们的绩效以取得的销售数量来衡量,那他们会只注重于销量,而不管商品对顾客的价值和老板的利润。目前企业都很重视对于销售额的考核,但对于获利的考核却重视不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销售部门的人员努力劝说公司负责价格制定的人员把价格降低。其实促销手段很多,并不是只有价格战一个办法,但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这是最省力的途径,他们没有站在公司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几乎是“赔本赚吆喝”,卖得越多赔得越多。
推动销售人员销售价值的关键是根据销售利润来评价销售人员的业绩,结合销售时的价格、费用、折让、收款期、坏账率,总体考核“销售人员获利率”。这种报酬机制的关键在于计算盈利因子,等于1除以贡献毛益率。为了鼓励销售人员为公司作出最大贡献,销售业绩应该乘以盈利因子。这使得销售成绩与公司利润保持同样比例的变动关系。贡献毛益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对不同区域、不同产品进行比较。比如一个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40%,另一个为20%,如果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的话,同样的销售收入,应该多推哪一个少推哪一个,就容易做判断了,销售奖励如何分摊也就清楚了。企业推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执行力,根本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综合效益更上一层楼,烟草企业推行绩效考核,符合市场经济企业经营之道,怎么样使绩效考核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摸索。
第三篇:人际关系是生产力
人际关系是生产力
09生态学 林明仙
学号:04021200901
5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人际关系是可以和生产力相等同的。在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难免要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在实现生产力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人际关系在人的生产生活当中是极其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人际关系是人之基本社会需求。一个人从降临到这个世界,在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人际关系伴随着自己。亲人、朋友、爱人、同事、领导„„没有这些人际关系的支持,一个人不可能完整。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人际关系可助人自我了解。有一句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怎样的思想品德修养,有怎样的性格,几乎可以确定有怎样的人际关系。反过来说,人际关系就可以从侧面帮助我们自我评价。
三、人际关系可达到自我实践与肯定。幸福感研究表明,结婚的人或有朋友的人,他们生活得更幸福些,原因可能是他们所获得的人际关系发生了作用。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或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四、人际关系可用于自我鉴定社会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心理上的疾病往往由紧张所引起。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有些设计精巧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联系是由于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发生了作用。在绝大多数场合下,社会支持和高度的自我尊重可以保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世界。
在实现生产力的过程中,人际关系处处体现着她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力”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十分抽象的概念,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某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是从事于生产活动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机体或系统进行社会物质变换、维持社会自身的一种能力或功能。生
产力与劳动力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社会的机体的功能或能力,后者是人的机体的能力或功能。生产力从来都是指社会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各个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它是与各个个人同时存在的特殊世界,其原因是,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也就是说明,只有人际关系起了作用,生产力才有可能实现,才有可能成为生产的力量。生产力,作为一种能力或力量,对应着确定的实体或载体。生产力的主体或实体既不是劳动者,不是劳动资料或劳动对象,也不是以上生产三要素的结合体,而是具有一定生产关系的人们构成的社会机构,是“一个以人为肢体的生产机构”。
综合以上所述,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是可以成立的。在实现生产力的过程中,人们,即劳动者,总是有意无意的利用着各种人际关系。而同样,人际关系成为了生产力的代名词。特别是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正在无限的渗透在各个角落,人不可能孤立于这个世界,而是通过这种人际网构成。总而言之,人就是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
第四篇:企业文化是生产力
企业文化是生产力,是粘合剂,是全体员工在长期业务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企业形象的总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它对外是信合的一面旗帜,对内是全体员工的向心力。信合企业文化建设其实质是使信用社经营管理人性化。打造具有东陵农业合作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是为了用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强烈归宿感和信念来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群体价值观,坚定员工对东陵农业合作银行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信心。为营造独特、鲜明、规范、积极向上的信合企业文化,实现东陵农业合作银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高度融合和统一,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达到内有凝聚力、向心力,外有吸引力、感染力。促进东陵信合事业全面发展,经区行领导班子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东陵农业合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本着高立意,低起点,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科学性、创新性、长效性”,把东陵农业合作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抓出成效。
二、企业文化内容
(一)打造学习型信合企业,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
1、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做知识化员工”为主题,加强员工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系统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央一号文件等方面的政治理论。积极倡导“求知、进步、超越”的学习风尚。建立学习制度和考试制度,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坚定员工“以农为本”思想,努力做大、做实、做活、做强为“三农”服务的文章。
2、以“提高业务技能和整体业务素质”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业务培训。让员工铭记“技能就是饭碗,知识就是财富”,并成为每名职工追求的目标。在全辖员工中开展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能考试等活动,积极倡导“终身学习”风气,鼓励员工参加国家教委承认学历的相关专业的高等学历教育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大局意识,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3、以“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为手段,加强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学习。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和农村信用社行业内控制度,提高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做到案件防范关口前移,依法合规,稳健经营。
4、以“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为目标,开展爱岗敬业、爱行如家教育。要求员工做到做人求正、做事求勤、执业求廉,下大力气治假、治浮、治愚、治空,发扬求真务实精神,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
(二)塑造东陵农业合作银行社会形象,打造信合品牌文化。
1、加强服务环境的建设,提升信用社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在修建营业网点时,大做窗口文章,坚持“明亮、洁净、齐全、舒适”的标准,优化临柜服务;坚持“美观、真诚、先进、特色”的标准,从员工的仪表、行为、站立、坐姿到礼貌用语、服务公约等进行统一规范,给客户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引进CI管理理论,利用其形象设计,推出企业形象系统工程,全面统一外观标识和网点内外环境,在各 营业网点上树立统一的形象。
2、倡导文明服务窗口活动,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改进服务态度。加大创建“共产党员服务窗口”工作力度,以点带面,用“快捷、准确、安全、方便”的标准,规范服务质量;用“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标准,规范服务态度;把“一切为了客户,为了一切客户,为了客户一切”贯穿于优质服务和创建文明窗口活动之中,时刻把客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置,把客户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客户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我们的服务窗口成为为当地客户办实事的品牌。
3、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结合城乡共建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募捐,赈灾捐款、扶贫捐款和助学活动,树立东陵农业合作银行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的外在条件,展示农村信用社服务全社会的良好公众形象。
4、做大信用工程,做优、做强、做特、做大支农服务品牌。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授信额和面,精心打造信用村镇,在城乡结合部努力建设“社区银行”、“零售银行”,努力抓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拓展消费贷款业务。利用舆论造势、规模蓄势、效益强势,着力打造具有东陵农业合作银行特色的信用品牌。
(三)加强制度建设,发展积极的规范文化。
1、工作制度 要强调以人为本抓管理,注重规范员工行为。一是尊重每一个员工人格尊严,保护好每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潜能。二是要求全行副科级以上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三是对党员干部提出“三为重、四不争、五精神”要求,即以事业为重,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做到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不争权,发扬团结精神、负责精神、全局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四是对普通职工提出“四自”和“四比”,即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和比勤奋、比务实、比奉献、比形象。五是建立考勤制度,要求员工自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六是严格遵守纪检监察“十不准”规定。建立总经理联络员制度。在每个基层信用社聘请联络员,定期与总经理对话,促进廉政、勤政,办事公开透明。七是区行出台的每项规定、评选的每个先进工作者,都要考虑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要使全员都能明白全行上下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以此进行员工行为强化。
2、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上力求做到“健全”。一是完善各专业管理办法,健全内控机制。二是对基层社领导班子实行动态考核,加大对信用社“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力度。三是区行与机关科长签订科室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科室目标管理;区行与信用社主任签订经营承包责任状,信用社与全体员工签订员工行为规范责任状,将经营效益与员工收入融为一体,使全辖员工行为规范制度化,使“我靠东陵合作银行生存,东陵合作银行靠我发展”核心企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信用社的长远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使员工的一言一行都能够自觉体现企业文化精神,从而达到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完全融合。
(四)发展行为文化,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
1、发挥领导班子、党员的表率带头作用。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进步,要做勤政、廉政的表率,用事业心和人格魅力树立在群众中的威信。每年定期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凝聚人心,提升人气。
2、加强会议管理,提高会议效率。一是严格会议秩序,实行会前通知登记、到会签到制度,保证准时参加和正常的会场秩序,开会中要关闭通讯工具。二是要坚持务实、节俭、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会议审批制度,应严格控制数量、会期和参加人数,三是对需要保密的会议内容,不得泄露会议秘密。
3、充分发挥工青妇会组织的作用,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以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要注意从“生、老、病、死、难、食、住、乐、忧、烦”这十个方面入手,坚持定期休假和体检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要本着务实的原则,多开展一些集体竞赛项目,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使员工有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体现人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员工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要建立共青团自愿者队伍,自觉参加单位和社会的奉献活动。培养员工一种良好的团队意识,一种生动活泼、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点
1、经营理念:以人为本抓管理,服务“三农”求发展。
2、企业精神:合作 务实 诚信 创新 “合作”即:全体干部职工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互相支持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共同推动信合事业发展。“务实”即:就是力求办实事、求实效,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诚信”即:信用社要信任员工,员工要对信用社忠诚;顾客是信用社的“衣食父母”,信用社要讲信誉,忠诚履行行业规定,赢得顾客,赢得市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创新”即:适应形势变化,与时俱进,通过观念的创新带动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加快信用社发展。
3、企业远景: 远期目标:把信用社建设成为管理科学、内控严密、服务优良、机制创新的新型的地方性金融机构。(1)实现“五个统一”(即标识统一、服装统一、挂牌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用语统一)。(2)做到“四个一流”(即一流的形象、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打造具有“东陵农业合作银行”特质的、永继型现代合作金融企业文化。近期目标:把东陵农业合作银行办成农民银行、社区银行和零售银行,打造成为管理严谨、行为规范、服务优良、竞争力强的合作金融组织,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具体要实施帮扶工程、效益工程、“复活工程”、信用工程、内控工程。
4、信合管理理念:从严治党抓干部,从严治社抓队伍,从严监督抓防范,从严制度抓落实。
5、信合企业发展观:追求卓越,挑战自我。
6、信合企业政绩观:为信合谋名,为企业谋利,为员工谋福。
7、信合企业人才观:职工拥护,能干实事、组织信任,社会认可。
8、员工从业目标:政策通、业务精、懂规矩、守纪律
9、员工行为规范:
团结协作 遵纪守法 维护环境 形象良好 文明办公 服务规范 快捷高效 甘于奉献
衣着整洁 举止大方 互相尊重 礼貌待人
10、干部行为规范:讲忠诚、求上进、严自律、拘小节、言必信、勤沟通、重协调、不浮夸
四、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全员发动。要通过上述系列创建活动,把全辖广大干部职工引导到打造信合企业文化活动中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注意发挥表率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并通过各种媒体,努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在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参与信合企业文化建设。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区行成立**农业合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 任:** 成 员:* 各单位要在区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等条件支持,达到用软件推动硬件,用硬件约束软件,积极稳妥,逐步深入。
(四)检查评比,加强考核。为推动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检查、指导,年末对全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作为信用社班子考核及评选先进的重要内容,与单位的工作绩效挂钩。
(五)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区行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及时总结交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通过金融简报进行宣传推广,并召开一次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动信合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第五篇: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及提高生产力
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及提高生产力
我司是一个小型的加工工厂,现有员工加老板8-10人,具体职位如下:2人跑业务,2人设计,2人开机,2人装配。另跑业务的两人负责送货。但是,好像做不出什么事情来,而且每天上班也很累。总是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大家也一起找了下原因,业务和客户对于产品的沟通不是很细致,设计方面也老是有点小问题.因为我司设计的都不是标准件,完全是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而设计方面出了问题后导致后面的工序也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交货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但是,如果招设计人员的话,一但业务出现停滞,可能会影响工厂的生存。毕竟咱是小本创业。求各位导师能给我指点迷津!
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意义 :
1、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1)员工是企业的基础 由于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只有将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物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才会有效地创造财富,才会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员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现在我国已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尤其是优秀人才空前地被放在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相信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不遗余力地改进和实施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知识型员工,满足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谁拥有知识型、复合型员工,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成功。(3)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员工的素质与活力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训练有素、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员工队伍的支持,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展、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2、调动员工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1)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应始终围绕“顾客”这一中心做文章。也就是说,企业应使其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让顾客满意。企业管理者是否遵从这一管理之“道”,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是企业的员工,因而企业员工的表现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状况。(3)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
对企业员工分类 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分类,以便对各类员工分别采取各种不同措施。按员工工作性质可以分为:
1、基层工作人员(包括车间生产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
2、中层管理人员;
3、高级领导人员。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及措施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进行设计,实施。激励机制设计重点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奖励制度的设计;二是职位系列的设计;三是员工培训开发方案的设计;四是其他激励方法的设计,包括员工参与、沟通等。
设计好一套激励机制后需要进行实施,以检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和措施,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薪酬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言,能否提供优厚的薪水(即货币报酬)仍然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然而,优厚的薪水不一定都能使企业员工得到满足。通常,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些不公平感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效解决内部不公平、自我不公平和外部不公平的问题,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通常在薪酬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岗位相对价值、薪资水平、个人绩效三要素,以它们作为制定工资制度的基础。通过以上三要素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员工预先知道做得好与差对自己的薪酬收入具体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使员工的努力方向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另外,员工持股制度也可以作为一项薪酬激励机制。在美国在美国500强中,90%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究竟有什么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是金手铐,起留人的作用。有没有长期的利益激励,对人才的牵引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第二个作用能够获得资金来源。员工持股目的实际上是全体员工承担风险,把企业做大,因为从这方面讲,员工持股有积极的影响。
2、制度 企业的运行需要各种制度,同样,对员工进行激励也要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奖惩制度:表彰和奖励是员工努力或积极性最重要的基础。高绩效和奖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奖励可以促成员取得高绩效,取得高绩效后又有值得奖励的东西,两者是相互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奖惩制度不光要奖,而且要惩,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负激励。负激励措施主要有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等。竞争机制:竞争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又一大法宝。真正在企业中实现能者上,弱者下的局面。末位淘汰制是竞争机制的一个具体形式,就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而言,末位淘汰制有其可行性,建立严格的员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能给员工以压力,能在员工之间产生竞争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公司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岗位制度:即建立适当的岗位,使工作职位具挑战性。“工作职位挑战性”就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到他所在的职位确实具有轻微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工作职位具有挑战性呢?有2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搞好职位设置,二是要适才适位。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自觉、努力实现其目标。
3、情感激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其《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出了人的5种层次的不同需要,这5个方面的内容是: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企业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如提供稳定可靠的就业,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和安全感。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中能有家的感觉,在这一层次上感情、人文因素要大于经济因素。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利益等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员工的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条件。地位与尊重是指人的社会性使每个人都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在当前的社会中,经济收入和职位往往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自我实现是指当前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将产生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求,即自我实现。人在这5方面的需求层次是逐步加深的,只有满足了前一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5个方面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外,其他4个均为情感需要,因此,情感激励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这几种: 尊重激励:所谓尊重激励,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因而,尊重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这要求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进行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何为工作内容丰富化?西文学者提出了5条衡量标准,也就是说要让员工找到5种感觉:一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把从事的工作很重要、很有意义;二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上司一直在关注他重视他;三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他所在的岗位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反馈;五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工作成果的整体性。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通过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4、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共同的
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使人们朝同一目标努力,推动企业前进。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地位;使员工树立“主人公”的责任感。实施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内企业,虽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管理激励,并尝试着进行了激励机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激励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激励就是奖励 激励,从完整意义上说,应包括激发和约束2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2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而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同样的激励可以适用于任何人 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对企业中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措施最有效。其次要注意控制激励的成本,必须分析激励的支出收益比,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
3、只要建立起激励制度就能达到激励效果 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我们须反对平均主义、“一刀切”,否则,激励会产生负面效应。
4、激励的公平性 研究表明,激励的公平与否,对员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激励因素。还有就是在这些前提下要给员工一定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