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划实施――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
规划实施——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
近三年来,学校不断对专业进行开发与改造,在对专业的调查,认证基础上,现代农艺专业教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改革。
现代农艺专业是我校的老专业,也是长线专业,通过多次社会调研,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优化,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增加了电工电子技术,CAD/CAM数控加工等新课程突出贴近实际的操作技能训练,实行学分制。
以下是该课程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专业
现代农艺专业
二、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因:
根据市场调研情况,经过广泛征求企业、用人单位及专家、老师的意见,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和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了更好地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适应更多层次的就业需求,针对原计划中不适就新的市场需要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三、课程结构改革的模式
1、压缩文化课门数,突出专业课和实践教学。
2、实行学分制,推进素质教育,增设限选课和任选课,同时将学生操行纳入学分制,形成比较完整的考核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育体系。
四、改革的具体方案
1、文化基础课中减去书法、音乐、综合文科,将其归到选修课和限选课中。
2、增设限选课:园区农业、立体农业、野味农业等。
3、增设任选课:音乐、书法、英语口语训练。
五、改革的实施
2005级教学实施按修改后的新教学计划执行:(见教学计划表)
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00五年八月
第二篇: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摘要: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可以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本文着重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来探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及在改革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关键词:改革开放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思考
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适应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要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时期。几十年来,尽管做过一定的改革和完善,但原有模式的束缚和指导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近几年来,“新课改”搞得红红火火,但主要在中小学改革实施。即使在大学的教学内容中增添了一些当今欧美国家的教学内容,但好多内容也只是学习其表面的,而没有从本质上进行引入与改革。所以当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许多方面既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所传授的知识老化,缺乏前瞻性。不是有许多大学生抱怨刚毕业所学的知识已经被社会所淘汰或者说所学知识已经过时了。
(2)专业过多、过细、过窄,交叉、融合学科较少。课程设置死板,受限于教学大纲框定的内容,教学内容更新缓慢,部分课程自成体系,彼此重复,缺乏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教学思维方法。不是有这句话嘛,学物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一点也不知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学地理专业的学生就不知一点历史方面的知识,而远没有达到西方要求的专业内一点的懂一切,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3)、重理论,轻运用。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比如,高校的师范专业,有大批的师范生对所学的教学原理、知识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真正到了教学实践中就变得手足无措了。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决定人才素质、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决定作用。因此,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再只是进行局部的调整、增删、充实就远不能达到目的。我们必须立足于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入思考,全方位的研究面向本世纪的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的极大发展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使得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
求,无论从数量、结构,还是在质量、规格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积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本世纪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培养和早就一大批中坚力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国外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动向及对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在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改革。其改革的动向主要表现在:
1、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学科呈现出高度综合化的态势,狭窄的专业划分已不适应信息时代大规模科学发展的需要,不利于解决需要各门学科协同合作才能解决的某些实际问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逐渐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了本专业的大量专业知识后,拓展视野,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
2、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弹性
封闭和僵化的课程体系已无法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国外各高校都先后建立了开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尽量使其弹性化。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都从各自的教育观念出发,积极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试图建构一种充实而富有个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如美国高等院校每年都要淘汰部分教学内容,引进新的课程。这一举措的核心在于集中解决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弹性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具体的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能力和应变能力。
3、加强专业课教学,大量开设选修课
经济的增长带来了职业变换的频繁,据统计,美国人平均每五年更换一次职业。针对职业流动的这种新特点,发达国家纷纷强调高等教育在于培养基础宽厚,能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在加强基础专业课教学的前提下大量开设选修课是世界各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经久不衰的潮流。这种做法保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组织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在普通基础课和各国选修课之间建立起纵横交错的知识联系。如现在美国大学的选修课程约占课程总量的1/3左右。
4、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建设
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了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占优势,不约而同的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口号。如两国都注意加强有关国际研究的学科专业建设,满足国际化社会的需求。他们还以国际问题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这种新的课程形式往往是跨学科或边缘学科性的世界问题研究,如社会不平等、民族和种族冲突、都市化人口增长、疾病、环境污染、当代国际关系和世界事物等问题。开展国际交流,如美国一些大学的MBA专业要求在修完有关课程外还必须进行为期不短的国外实习,使得该专业成为世界影响最大的研究生专业之一。
5、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曾经指出,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教育思想必须实行五个转变,其中就有从重点培养竞争到重点培养合作;从强调民族的狭隘的观点和忠诚转变为强调全球的观点和忠诚;从强调为个人私利学习转变为强调为公众利益学习,并强调个人发展,培养自知、自尊和自信。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三个转变都与社会价值观念相关。正因为如此,各国高校普遍加强了德育教育工作,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操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培养。
综上可知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国外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对我们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一定要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因材施教,同时要积极吸收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大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良好整体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次、要自觉克服传统教学和观念的影响。改革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绝不能片面的认为仅结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对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作些增删、调整。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历史上历次教学改革相比较,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必须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各类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国际学术界具有竞争能力,推动世界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第三、要认真总结历次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围绕改革的目标,研究制定我们的策略,1、树立发展的观点,认真研究探讨当今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素质和培养机制、模式,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结构。
2、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认真研究和探讨各专业或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使之符合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3、树立整体优化的观点。在认真研究和探讨主要专业或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结构后,要注意理顺主线,拓宽口径,强化素质。
4、树立系统化的观点,认真研究和探讨各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除旧布新,继承发展。
三、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局部与整体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大多是在原有的课程框架内展开的,进行着一门一门课程的局部优化和改革。当然,这是必要的,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的时期内对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只对课程局部进行优化和改革是不够的。显然,每门课程的局部改革总和并不等于课程整体的优化和改革。从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来看,缺乏整体优化指导的课程的主要问题在整体而不在局部,即当前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重新审定,合理调整课程的整体结构,在完成了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再把改革的重心回到每门课程改革的局部上.应以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来指导局部的课程改革,不应以局部的课程改革来代替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和改革。
2、知识能力型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现当代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既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又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一致。从知识能力型教育转化为素质型教育,有一个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这是当代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3、传统教育内容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补充大量的现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新知识,这势必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冲突.必须把握好“度”既要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要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勇于突破和创新.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和余地。
4、借鉴历史经验,国外经验和中国国情的关系。
由于历史,文化,民族特点的差异,我国现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高等教育的发展各有其特点.人口多,国力有限,经济处在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表现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不可能照搬国外做法,实施“通才教育”,必须有相应的专业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现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探索更新内容和体系的依据。只有尊重历史,反映现实,才能保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科学性。
总之,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而且还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改革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认清社会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根据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探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和途径,使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灵.试论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问题及建议[J].煤炭高等教育, 2001
(55).[2] 冉昌光.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2(24).[3] 葛道凯.对高校教学改革中几个基本关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1999
(15).[4] 余凯.国外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动向[J].教学与教材研,2001
(27).[5] 淡勇.浅论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2(37).[6] 程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思考:“三个面向”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2005(57)
[7] 龚孝国.终身学习型社会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之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08(25)
[8] 王瑾.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与要求{J}.湖南大学学报2008(37)
第三篇: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新课程
改革实施总结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转眼间一学期已悄然结束。一学期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县教育局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现将一学期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
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重视课改,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课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自我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之外,还注意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注意兄弟校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进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一学期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好5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一直与本乡兄弟学校开展联片互动,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公开课教学和教育教学心得交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1、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把鼓励、微笑、赞赏带进课堂,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改革实验中,我们要求教师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听取他们对我们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为了深入贯彻充分发挥孩子创新意识和潜能的课改思想,在校内成功组织了书法、绘画、第二课堂活动技能汇报表演,全校师生全员参与,使课改工作生龙活虎。
四、开展校内教学、说课比赛
我校在每学期开展教学、说课比赛各一次,中青年教师互相学习切磋,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推进我校落实新课程的步伐,发现培养人
才,树立典型,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五、课改中的一些问题和疑惑
1、师资力量不足。
2、课改工作中,家长不理解,从而失去了一些必要的支持。
3、学生的知识面窄,农村缺少知识来源,在短时期很难有较大的改革,教师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一些专业知识等很难得到详细的资料。
4、对学生的引导和课堂的调控也有一些难度,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漫无边际,在限制时间内很难达到讨论目的,无法保证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目前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四篇: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1.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的认识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我们进行的课程建设应该遵循“师范性”(体现高师院校职能观、人才观的目标和方向)、“未来性”(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现实性”(适应中等教育的现实要求)及“实践性”(重视师范性职业教育的实践)的原则,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及学生的具体实际,转变教育观念,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现代化教育科学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为核心,以知识的传播和创造为手段,从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着眼,从课程的基础化、现代化、专业化、多样化着手。课程建设的宗旨应该是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及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
2.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学科。本课程力求以应用为目的,努力使学生了解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随机过程》和《教育统计学》等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现已成为中学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从而它也成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程是高等师范数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已与数学的其他分支互相渗透,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
向学生系统讲授概率统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概率论思维,即随机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在随机性思维下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由“确定性”向“不确定性”过渡,培养学生随机性思维的意识;展示推理过程,培养随机性思维下的逻辑推理能力;注重概率与统计的联系,培养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能力;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提高随机性思维下解决问题的能力.4.目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经验和不足分析
概率统计课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4.1、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多年来变化不大。训练学生的概率统计运算能力和技巧方面比较多,忽视了统计思想、方法和应用的介绍。
4.2、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法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当做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试图在课堂上一次性解决问题。教学手段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版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概率统计课堂教学不足。
4.3、概率统计课程考试、记分方式单一,助长了应试型教学的漫延。现在,概率统计课程考试仍然是 两个小时,要求学生闭卷完成一些计算或证明题,没有采用其它办法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坏。仅把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学的唯一依据,以一、二次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概率统计课程最终学习成绩。
4.4、概率统计课程教学过分强调共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它把教学统一在中下等水平学生的基础之上,不符合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需要,不利于发挥不同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5.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意见
①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概率统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会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对一些繁难的理论推导内容不作详细讲解,基本理论的讲授不过分强调全面性,而是在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基础上选一些最重要的理论讲授,一般讲清楚条件与结论,多留一些让学生自己思考、研究的空间,主要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与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概念的讲授选一些基本的详细介绍,结合实际背景和直观形象引入概念,让学生了解从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得到概念的过程,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注意离散化思想、随机化思想的介绍,培养学生应用随机性思想方法思考问题。认真讲好概率计算法、随机变量法等概率统计方法。教学中多讲授一些统计思想,介绍统计思想及统计大师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来源于实际,又在实际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一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发展简史,让学生了解实践在概率统计理论发展中的重要性。认真讲好实用概率统计方法,重点讲解正交试验法和回归分析法。选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概率统计建模问题作为学生们的课外研究习题,培养学生用处理随机现象的思想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②教学形式改革措施
以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为中心的教学手段改革。研制多媒体“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课件,并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我们用 Authorware 软件研制了“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电子课件,该软件在全国轻工院校电教学术年会上评选获得三等奖,该电子课件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辅相成与有机结合。
③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课堂讲授中介绍统计软件包,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讲授时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授中注意揭示知识的发现过程;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环境,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与知识空间。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用归纳分析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讲基本理论,用模拟科研法及探究问题方法讲基本方法,选一些教学内容采取自学指导教学,或采用课堂讨论或上机计算与作图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讲授中应突出讲重点、讲思想、讲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 计思想和方法建立统计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和分析讨论法进行教学。
④考核方法改革措施
5.4.1 考试形式多样化,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课程考试形式多样化,采用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相结合。闭卷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公式等基本原理的掌握,开卷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综合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不一定局限于笔试,也可采取口试的形式进行,特别是中学概率统计教学与研究方面。在考试题型方面应尽量减少选择题和填空题,增加应用题、开放题、情境题、设计题等。例如,我们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中考试时曾出过这样的一道考题:“寓言„孩子与狼‟的故事:山里有个小孩到山上放羊,山里有狼出没,第一天他喊„狼来了!狼来了!‟山下的村民闻声便来打狼,可到山上,发现狼没有来;第二天,仍是如此;第三天,狼真的来了,无论小孩怎么叫,也没有人来救他,因为前两次他说谎话,人们不再相信他了。试用学过的概率知识分析村民的心理活动,为什么村民在第三次没有来?”这道题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简化和假设,然后利用概率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检验和优化,最后对数学模型进行解析和应用,即解释“村民的心理活动”。
5.4.2 成绩评定灵活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成绩评定灵活化与考试形式多样化是相统一的,课程考试不仅仅是给学生评定一个分数,也应是学生学习提高的机会和过程。例如,在开卷考试中,学生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数据,借助于计算机,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分析和处理数据所得的结果进行预测和决策,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显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是考试,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评定成绩时,可采用“两点定绩制”方式,既考虑结果也要考虑过程。成绩评定灵活化,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⑤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讲授、操作和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5.5.1 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概率统计中的数学思想可分为特有的数学思想和一般的数学思想,其中特有的数学思想主要有随机思想、统计调查思想、统计描述思想、统计推断思想等;一般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归纳思想、特殊化与一般化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模型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14]。具体说来,概率统计思想方法是处理随机现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概率统计是思想方法很强的学科,诸如概率的思想、独立、相关、数学期望、大数定律、随机化思想、抽样、估计、假设检验、回归、聚类、因素分析等都是概率统计中特有的思想方法。在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意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而且要分析它们与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异同,突出概率统计思想方法的特点。顺便指出,有些中小学教师把统 计方法的教学“算术化”,这是不理解概率统计思想方法本质的表现。
在概率统计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一般性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特别是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我们可以把它贯穿概率统计课程的全过程,即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指导概率统计的教学。
在概率统计中,随机思想与其它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统计调查思想、统计描述思想、统计推断思想、分类思想、归纳思想、特殊化与一般化思想、模型化思想、化归思想等都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事实上,随机思想就是统计调查思想、统计描述思想、统计推断思想的基础,是统计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概率思想又是以归纳法为基础,是归纳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应用,再追根问底,归纳法又与特殊化、一般化等思想结合使用才能实现。因此,在概率统计的教学中,应该揭示各种数学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这些数学思想的发展命脉和发展网络,建构概率统计数学思想的网络体系,理解和掌握概率统计中数学思想的本质,以促进学生对概率统计的深入的理解。
5.5.2 采用类比方法教学
类比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具有推理的猜测性、联系的广泛性、探索性等特点。康德说:[15]“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拉普拉斯曾说过:[15]“甚至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 因此,类比可以诱发人的创造性思考,可以触类旁通、启发思想,帮助我们分析猜想,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类比方法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6](1)对目标对象进行抽象;(2)寻找类比对象,对类比对象进行抽象,并确认目标对象和类比对象的共同点或相似点;(3)在抽象统一中发现个别属性,实现目标对象的真正建构。其中,第一步是整个认知过程的基础,第二步是认知的关键,最为复杂,是求同思维过程,第三步是认知目标,是求异思维过程。
例如,(1)多维的教学可与一维的进行类比。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和定理大多数和一维随机变量是平行的,形式上是相似的,思想方法上也是类同的。一般只要注意一元函数与多元函数的对应,相应的一重极限与多重极限,一重求和或积分与多重求和或积分,就可由一维随机变量的概念和结果类似建立多维的。但是,从一维随机变量到多维随机变量,有许多问题是不一样的,而且难度也大大地增加了,比如,分布函数的性质,这一点在教学中应予以强调。(2)连续型的教学与离散型进行类比。离散型比较简单,一般安排先学习,对连续型的可与离散型的进行类比,采用“离散化”方法直观得出。
在类比法教学中,不仅要根据学生己有知识,提供适当的类比对象,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类比中发现目标对象与类比对象的本质区别,真正认识目标对象,否则类比教学有可能导致知识的负迁移。
5.5.3 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交给学生阅读、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讨论,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描述案例和讨论案例两种形式进行。⑥实施新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教学课时有限,“中学概率统计教学与研究”模块只能安排在《初等数学研究》课程之中,使“中学概率统计”成为《初等数学研究》的基本教学内容模块;而且,目前尚无合适的现成教材,这给教学带来许多不便。
第五篇:数学科实施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科实施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当课改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学校,是新课程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学校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校长的核心任务,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需要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抓好教育科研等方面综合努力,但我认为抓好校本教研,教研并举才是有效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制高点。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1、树上有12只鸟,飞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答案是17只。
2、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32只母鸡,王奶奶家共有多少只鸡?学生的算式时15+8+32等等。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 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把原先的“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这一课题研究项目,进一步修订为“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研究课题,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实施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很有必要。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领导包抓教研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曾经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学校领导包抓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真抓实干,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校长周俊满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7年8月,我校新合并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副校长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并及时向全体教师做情况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教导处主任带领教研组长长期站在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狠抓业务学习,树立课改新理念
1、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 2 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员读书,撰写业务笔记和教育随笔,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曾先后派出30多位教师参加区级培训,10多名教师参加市级培训,一名校长参加过省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业务培训制度》和《业务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五放学后开展教研活动,确定双周四晚上为教师业务学习和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单周四晚上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三、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凸显校本教研特色
1、深入教学实际,选定教研课题。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解决教师自己的教学困惑,2007年开学伊始,在深入实际扎实调研的基础上,数学教研组拟定了《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校本教研课题,2、关注研究细节,夯实课题研究过程性管理。
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课题组结合实际制定了翔实的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步骤。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特点,课题组进一步细化研究,将本组成员划分为高、中、低段三个小组,分别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也有负责人及研究实施方案。
为增强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每学期初,课 3 题组梳理整合教师的教学困惑,制订阶段性研究方案。平时要求教师每周撰写两则教后记;每周教研会上针对困惑,做专题发言,让教师谈经验、说方法,交流感受;每月从刊物或网络上搜集一份相关资料;每月公开课后写一篇教学反思,学期末每人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课题组上交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小结。同时还重视研究材料的收集,三年多来,数学课题组共收集材料:教师教学设计10余篇,教学案例3个,搜集相关资料20多份,专题发言稿10余篇,教学反思近100篇,教育故事5个,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制作课件39个,业务摘录笔记22本;学生数学日记100多本,数学积累100多本。这些材料都进行了分类归档,整理装订,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课题成果的应用。
三年多来,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数学课题组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开展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心得,反思总结,共同促进,共同进步。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热情。
数学课题组大力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捕捉数学信息,将课堂教学融入生活之中,倡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开展数学生活化问卷调查活动。
四、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一度处于低谷,萎靡不前。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幸好找到了落后的根源: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开展“课堂为镜,以正教风”的活动。做到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任课教师不少于15节,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上学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 4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五、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五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六、取得的成果 2007:
1、张学斌老师被评为“蓬江区中小学科技节优秀指导教师”;
2、周俊满老师撰写的数学教学案例获评为蓬江区二等奖;
3、吴文初老师撰写的数学教学案例获评为蓬江区三等奖;
4、周俊满校长、胡淑娴老师、谭惠芳老师、谭惠英老师的论文在棠下镇教师论文集《滨江扬帆》上发表。5、2008年7月15日五(2)班的谭德智、五(3)班的黄汉星同学荣获2008年小学数学“育苗杯”通讯赛省三等奖。
2008: 1、2008年11月21日张雪梅主任荣获2008年棠下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2、2008年12月2日荣获蓬江区2008教学论文评比奖项的教师有:三等奖:谭惠英。优秀奖:周俊满、周惠华。3、2009年4月11日五(1)班谭佳俊、六(1)班张德安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三等奖,4、2009年5月,三、四、五年级数学竞赛有19人获区奖励:一等奖:5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8人。5、2009年4月谭子钊和张学斌老师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优秀辅导员奖。6、2009年5月侯兆庄、黄志成、邓明光、谭子钊、黄柏锐老师被评为2009年区小学数学竞赛优秀辅导老师。2009: 1、2009年12月31日,张雪梅老师获江门市第一届“江门有线宽带杯”多媒体创作大赛小学低年级组“最佳教学奖”。2、2009年12月31日,温翠平老师获江门市第一届“江门有线宽带杯”多媒体创作大赛小学低年级组”一等奖。3、2009年9月,谭惠英老师的《在体验式活动中孕育生花的妙笔》获区教育战线教学论文一等奖。4、2009年9月10日,周惠华老师的《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获区教育战线教学论文三等奖。5、2009年10月18日,侯兆庄老师获棠下镇说课比赛三等奖。
6、张雪梅主任参加棠下镇第二届中小学小学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荣获二等奖。
7、周俊满校长、张雪梅主任、周惠华老师的课件被选送区参评。
七、存在的问题与调整的措施
教师方面: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加强学习。备课的资料十分缺乏,在设计教案时,有设计教学教案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能用教学课件的应多采用课件,使学生通过多的观察、思考和操作掌握所学的知识。对我们课题的研究带来了很多不利。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应有以下方面做 工作。
学生方面:虽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得到一定的改进,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因此,很难达到老师预设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说明理由,希望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及时帮助自己的孩子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孩子具有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能力。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创建富有特色的科研型学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