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2:4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

第一篇: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

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

莫媛媛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重点,分析如今听力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听力课的教学资源不应局限在课本内,需多样化,以及听力课的教授除了在课时内,更应多运用课时外的时间的改革办法。

关键字: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问题,改革,两课时和零课时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美国保尔·兰金教授作过统计“,听”占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读”“写”分别占30%、16%和9%。语言学家弗里斯曾说:“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片面性

高职高专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全日制本科类学生而言相对薄弱。再加上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上大学前从未上过听力课,英语听和说的能力较差,他们无法将语言的声音信息与其所代表的符号和其表达的意义联系起来,结果只能通过视觉来辨认和接收学得的语言知识,而无法通过听觉进行,因而造成“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有些教师为了没有注意到学生这方面的发展需求,忽略了读音教学,使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说得能力得不到提高;也有些教师为了少备课,一味的“教教材”,只关注课本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情景教学,学生无法深入了解话题,久而久之,学生无法学到新知识;还有些教师授课只是为了应付学生在校需要参加的各式各样的英语听力考试,而忽视了听力的技巧讲授,造成学生只积累了做题的经验,无法流畅的和人交流。

2.2 教学方法单一性

在教学安排上听力课通常一周一次,一次两课时,较少的课时量是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另外,传统的听力课堂上,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扮演者放音机器的角色,一直采用“放音—对答案—讲解—再放音”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地学习,他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度,产生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堂上更是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没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造成学生课堂上昏昏欲睡,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对策

3.1 用教材教,用教学资源教

和任何一种语言一样,英语的发音是由规律可循的,一旦掌握了发音要领,就不会轻易忘记,相反,如果某个音素发音不准,就影响了意思的表达。作为教授语言的教师,首先就是要更正学生的语音错误,可以在学期开始时系统的教授国际音标,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音。在平时授课中,可以通过听单词读音的音频强化语音的训练。学生的读音准确无形中会增加他们说英语的信心,对教学也起到积极地作用。根据教学大纲,学生应在每个学期掌握程度递增的英语听力能力,除了课本上涉及到的日常英语对话外,还应结合一些原声的广播节目或视频节目,例如美国之音特别英语节目(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该节目用词浅显,基本控制在1500词左右,句子结构简单,语速缓慢(每分钟不超过90个单词),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除此外还有面向全球华人的广播电视教学节目Studio Classroom(《空中英语教室》)和美国麦克兰公司的 Family Album, U.S.A.(《走遍美国》),此类音频视频的添加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真实化。使学生能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不仅学会标准地道的生活中的英语,面对这种相对真实的语感环境还会刺激他们说英语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不可能脱离其赖以成长的文化土壤而独立存在。高职学生提高听力必须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因此作为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还需添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如介绍西方国家的其他重大节日及风土人情,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政治、娱乐各个领域的情况。另外,高职高专的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想要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学校通过全国的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也是必要的,因此在课堂上适量添加A、B级,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专项训练能够满足学生考级考证的需要。

3.2 课堂两课时和课外零课时

根据长期从事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课堂两课时”和“课外零课时”的结合能够使学生的听力能力最大化的提高。所谓“课堂两课时”是在每周两节课的课堂上有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指导学生掌握听力技巧,讲授课本知识以及展开话题的讨论。所谓“课外零课时”是指课外不设固定的听力课时,教师将相关视听材料按难易程度划分为若干个等级,通过多媒体教室,网络,电子邮件和博客等媒介向学生提供听力学习资料,听力技能指导和在线答疑,这个结合解决了听力课时量少的问题,将教师课内教最大化的延伸至学生课外自主学,自主听,自主练。另外,在“课外零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放音机器,而是监控者,指导者和信息提供者。从而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放音—对答案—讲解—再放音”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有课程有教师无课时”的教学模式,强调听力是一项自主的活动,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完成多样化的听力任务。“课外零课时”教学理念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就为“零课时”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本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动机和意义学习。该教学特征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教学效果。教师检验学生在“零课时”学到的知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英语演讲大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歌曲大赛等等。结语

综合上述,要上好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课首先就是要注意语音的教学,选择好教学资源,利用合理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教学,同时也要兼顾文化背景的讲解,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生动性、趣味性和目的性。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重视课室外的时间利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董亚芬.《大学英语 听说》[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吴华松.大学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之探究 《 南方论刊》-教育广角.2006.11:102-103.[3]丁培元.高职英语专业听力“零”课时初探 《中国电力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11: 209-211

[4]陆静梅.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与任务设计浅议 《科教文汇》-高职.2010.5:175-176.

第二篇: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改革情况

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改革情况

综合英语是面向英语专业一年级到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主干课,长期以来是外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原称英语精读,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学观念从语言知识的灌输向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培养的转变,从注重语法向注重运用的转变,课程名称改为综合英语。综合英语课程是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的综合,是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的综合,是语言与文化的综合,是语言学习与语言学习能力培养的综合。

自90年代以来,在历任课程负责人的不断努力下,从拟订课程建设方案着手,着眼长远的教学目标,尤其重视几大方面的建设工作:(1)教学大纲和“三基”方案的修订,使之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强调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2)重视教材建设,多年来沿用以全国优秀教材(如北外出版的《大学英语》,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等)为主要教材,辅以其他自编的活页教材,加上网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源,充实了教学内容,增大了信息输入的数量与质量。(3)重视图书资料的建设。目前已有图书内容丰富、类别较多,其中,部颁教学大纲推荐的图书1000余册共学生借阅;专供教师借用的教学参考书、业务学习书100余册(教研室存书)以及学院资料室保存的30,000多册各类语言、文学原版书、工具书等;学术期刊达50多种。(4)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遵循现代教学理念, 探讨综合英语教学模式,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二年级综合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译),以及对基础语法和词汇的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为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三四年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每课都应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针对不同阶段,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手段应作出相应调整。但是,两个阶段的授课都应遵循如下原则: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难易程度,将其分成侧重点不同的四种类型:阅读理解、语言知识学习、对话交际、自主学习四种。

学习侧重阅读理解的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借助词典和参考资料初步阅读课文,划出疑点、难点;教师针对存在的疑点、难点重点讲解,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重新阅读课文,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评价文章的写作技巧;通过课后练习和补充练习使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基础知识,巩固课文中的重点词、短语和语法现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在课文语境下的词语学习;课文讲解结束后提供一系列体裁相同的文章给学生阅读、讨论;及时评阅学生作业,反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提高整改训练。

侧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主要针对语言理解难度大的课文学习,分析语言的抽象、隐含、比喻等意义,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课文,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哲学、心理学、文体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学生理解和欣赏内容精深的课文,并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

对于侧重对话交际的课文的教学方法是,在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基本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要点并完成课后练习后,扩展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短语和表达方式,并把课文改编成短剧由学生自编自演。有可能的话,提供相关的影视资料供学生观摩,模仿,反复训练。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模仿训练中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课文,根据学生水平和课文中出现的基础知识,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和目的,把学生分组,抽出相应时间,学生来讲解课文之后,由教师给以指导,并结合课后练习提出的要求开展讨论和辩论,检查自学效果。

1)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利用学生活动的环节,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英文每日presentation、讨论、辩论、角色扮演、采访、背景知识展示与汇报、情景对话、话剧等课内实践活动。

2)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参与“莎翁杯”话剧比赛,CCTV风采大赛;每学期定时举办针对不同年级的竞赛等实践活动, 如一年级英文歌曲比赛, 英语书法比赛 , 口语比赛;二年级英语短剧、电影配音大赛、演讲比赛等。

3)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检验个人所学知识的平台,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调整学习方向和重点的好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寓培养能力于传授知识之中,加大语言训练力度。二年级积极进行课程教改,采用教师轮流上课制度,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下一步开展综合英语教研项目。一年级的学生的背景知识课件展示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摘要: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可以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本文着重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来探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及在改革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关键词:改革开放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思考

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适应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要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时期。几十年来,尽管做过一定的改革和完善,但原有模式的束缚和指导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近几年来,“新课改”搞得红红火火,但主要在中小学改革实施。即使在大学的教学内容中增添了一些当今欧美国家的教学内容,但好多内容也只是学习其表面的,而没有从本质上进行引入与改革。所以当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许多方面既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所传授的知识老化,缺乏前瞻性。不是有许多大学生抱怨刚毕业所学的知识已经被社会所淘汰或者说所学知识已经过时了。

(2)专业过多、过细、过窄,交叉、融合学科较少。课程设置死板,受限于教学大纲框定的内容,教学内容更新缓慢,部分课程自成体系,彼此重复,缺乏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教学思维方法。不是有这句话嘛,学物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一点也不知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学地理专业的学生就不知一点历史方面的知识,而远没有达到西方要求的专业内一点的懂一切,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3)、重理论,轻运用。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比如,高校的师范专业,有大批的师范生对所学的教学原理、知识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真正到了教学实践中就变得手足无措了。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决定人才素质、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决定作用。因此,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再只是进行局部的调整、增删、充实就远不能达到目的。我们必须立足于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入思考,全方位的研究面向本世纪的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的极大发展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使得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

求,无论从数量、结构,还是在质量、规格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积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本世纪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培养和早就一大批中坚力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国外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动向及对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在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改革。其改革的动向主要表现在:

1、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学科呈现出高度综合化的态势,狭窄的专业划分已不适应信息时代大规模科学发展的需要,不利于解决需要各门学科协同合作才能解决的某些实际问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逐渐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了本专业的大量专业知识后,拓展视野,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

2、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弹性

封闭和僵化的课程体系已无法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国外各高校都先后建立了开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尽量使其弹性化。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都从各自的教育观念出发,积极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试图建构一种充实而富有个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如美国高等院校每年都要淘汰部分教学内容,引进新的课程。这一举措的核心在于集中解决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弹性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具体的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能力和应变能力。

3、加强专业课教学,大量开设选修课

经济的增长带来了职业变换的频繁,据统计,美国人平均每五年更换一次职业。针对职业流动的这种新特点,发达国家纷纷强调高等教育在于培养基础宽厚,能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在加强基础专业课教学的前提下大量开设选修课是世界各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经久不衰的潮流。这种做法保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组织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在普通基础课和各国选修课之间建立起纵横交错的知识联系。如现在美国大学的选修课程约占课程总量的1/3左右。

4、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建设

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了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占优势,不约而同的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口号。如两国都注意加强有关国际研究的学科专业建设,满足国际化社会的需求。他们还以国际问题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这种新的课程形式往往是跨学科或边缘学科性的世界问题研究,如社会不平等、民族和种族冲突、都市化人口增长、疾病、环境污染、当代国际关系和世界事物等问题。开展国际交流,如美国一些大学的MBA专业要求在修完有关课程外还必须进行为期不短的国外实习,使得该专业成为世界影响最大的研究生专业之一。

5、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曾经指出,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教育思想必须实行五个转变,其中就有从重点培养竞争到重点培养合作;从强调民族的狭隘的观点和忠诚转变为强调全球的观点和忠诚;从强调为个人私利学习转变为强调为公众利益学习,并强调个人发展,培养自知、自尊和自信。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三个转变都与社会价值观念相关。正因为如此,各国高校普遍加强了德育教育工作,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操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培养。

综上可知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国外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对我们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一定要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因材施教,同时要积极吸收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大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良好整体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次、要自觉克服传统教学和观念的影响。改革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绝不能片面的认为仅结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对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作些增删、调整。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历史上历次教学改革相比较,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必须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各类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国际学术界具有竞争能力,推动世界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第三、要认真总结历次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围绕改革的目标,研究制定我们的策略,1、树立发展的观点,认真研究探讨当今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素质和培养机制、模式,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结构。

2、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认真研究和探讨各专业或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使之符合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3、树立整体优化的观点。在认真研究和探讨主要专业或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结构后,要注意理顺主线,拓宽口径,强化素质。

4、树立系统化的观点,认真研究和探讨各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除旧布新,继承发展。

三、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局部与整体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大多是在原有的课程框架内展开的,进行着一门一门课程的局部优化和改革。当然,这是必要的,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的时期内对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只对课程局部进行优化和改革是不够的。显然,每门课程的局部改革总和并不等于课程整体的优化和改革。从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来看,缺乏整体优化指导的课程的主要问题在整体而不在局部,即当前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重新审定,合理调整课程的整体结构,在完成了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再把改革的重心回到每门课程改革的局部上.应以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来指导局部的课程改革,不应以局部的课程改革来代替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和改革。

2、知识能力型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现当代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既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又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一致。从知识能力型教育转化为素质型教育,有一个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这是当代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3、传统教育内容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补充大量的现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新知识,这势必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冲突.必须把握好“度”既要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要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勇于突破和创新.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和余地。

4、借鉴历史经验,国外经验和中国国情的关系。

由于历史,文化,民族特点的差异,我国现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高等教育的发展各有其特点.人口多,国力有限,经济处在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表现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不可能照搬国外做法,实施“通才教育”,必须有相应的专业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现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探索更新内容和体系的依据。只有尊重历史,反映现实,才能保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科学性。

总之,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而且还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改革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认清社会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根据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探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和途径,使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灵.试论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问题及建议[J].煤炭高等教育, 2001

(55).[2] 冉昌光.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2(24).[3] 葛道凯.对高校教学改革中几个基本关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1999

(15).[4] 余凯.国外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动向[J].教学与教材研,2001

(27).[5] 淡勇.浅论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2(37).[6] 程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思考:“三个面向”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2005(57)

[7] 龚孝国.终身学习型社会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之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08(25)

[8] 王瑾.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与要求{J}.湖南大学学报2008(37)

第四篇:财经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本文对应用性大学培养人才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育复合型人才的观点。

论文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改革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已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与支柱产业。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关键在人才。所以,培养和争夺一流人才已成为各国政府、学校、机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各大公司等重要的战略任务。

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最基本、首要的。社会的发展对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这种社会需求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挑战尤其明显。因为我们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际结果,都无法适应社会现状与发展的需求。怎样向社会输送合格、复合型的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传统教育模式是培养不出复合型人才的。所以,只有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培育出复合型人才。

一、贴近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财经院校学科应整合原有教学课程体系,主要是解决原有课程中理论脱离实际、条块分割的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对于财经院校的学生而言,只具备财经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必须有相当的管理学科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财经院校为满足市场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制定了“培养第一线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电子商务与网络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目标。改革方式是:

1.基础学习阶段。

基础学习阶段,学生除学习公共课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统计学基础、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项目管理、数据库、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强化公共课对于专业理论课和技能的直接支持,将公共课同相关专业课程具体内容进行适度整合,使学生在公共课的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够学而知其用,消除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脱节,促进各类课程的融合与渗透,使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打下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巩固、运用、深化理论知识,并为上一阶段的理论学习提供多种实践。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增加实验报告章节。如《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管理》、《项目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必须是1∶1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必须写出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和系统设计方案。

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内实验室内进行模拟实践培训,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开展产学合作,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综合素质培养。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必然造成就业的多元化,过去那种专业对口,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计划分配制度一去不复还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都要强。要达到这个目的,综合培养是关键。实验报告、项目报告是训练学生从事商务运作、工程科技的基本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延伸,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则是综合培养的重要环节。应面向社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在优化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培养的学生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应是“应用型”人才。

二、强化品牌意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学习的内容应尽量和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紧密结合。这就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电子商务安全与保密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等课时,着重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为例,我把《人事档案管理》、《学籍管理》等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让学生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步完成,这门课结束时,学生也基本完成题目。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和培养多学历、高层次、大批量人才的桥梁。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实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的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分层次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计算机网络、课件制作等,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问题的求解思路与方法,能写出《商品管理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等需求报告,会对不同品牌的ADSL进行调试与安装,并写出ADSL安装的实验报告等。对学生大

二、大

三、大四上五个学期实验报告、需求报告等的写作和项目报告内容阐述的训练,可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奠定基础,同时,学生毕业后也能适应各行各业的岗位需求。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实验内容的确定,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允许实验过程的多样性,并尽量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网络实验中,教师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组成网络实验小组,选理解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任组长。组长带组员(同学)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实验的任务(①网络环境组建;②Windows2000Server服务器的安装;③Windows2000Server服务器配置;④SMTP邮件服务器、FTP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Telnet远程管理配置等等)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遇到问题,组员与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查询,直到问题解决。实验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实验设备、实验步骤、难点解决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对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析。学生通过对实验记录的整理,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可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判断事物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总结并归纳方法能力。

4.开展产学合作,创“应用型”品牌。

可采用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开展产学合作,如在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课时,我与电视台、图书馆、电脑公司联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编制《贵州电视台职称管理系统》、《电脑商品信息系统》、《贵州省图书馆督导系统》,给电脑公司的客户安装ADSL。我还带学生到贵阳南明乾坤泰丰汽车修厂、乌当野鸭中学、贵州电视台、贵州省图书馆观摩和参与网络的组建与调试。

5.考试方式改革。

改革传统的期末笔试考试方式,把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考试采用期末笔试形式,理论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综合题的分析,教师判分。实践考核学生课题实验完成情况,学生写出实验报告,用PPT进行答辩,由学生代表、学习委员、班长、教师五人小组判分。综合分:理论考试占50%,实践考试占30%,平时作业、考勤占20%。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们深深体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个长远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探讨教学改革,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和交流,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财经院校教育的新路子,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活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彬让.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90-92.[2]陈笑筑,陈笑容,杨永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66-67.[3]赵中建.美国的学生及其教改走向.外国教育资料,1999,(2).[4]张璐,盛群力.信息素养网络技术资源型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1999,11,(154):12-14.

第五篇: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1.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的认识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我们进行的课程建设应该遵循“师范性”(体现高师院校职能观、人才观的目标和方向)、“未来性”(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现实性”(适应中等教育的现实要求)及“实践性”(重视师范性职业教育的实践)的原则,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及学生的具体实际,转变教育观念,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现代化教育科学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为核心,以知识的传播和创造为手段,从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着眼,从课程的基础化、现代化、专业化、多样化着手。课程建设的宗旨应该是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及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

2.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学科。本课程力求以应用为目的,努力使学生了解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随机过程》和《教育统计学》等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现已成为中学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从而它也成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程是高等师范数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已与数学的其他分支互相渗透,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

向学生系统讲授概率统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概率论思维,即随机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在随机性思维下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由“确定性”向“不确定性”过渡,培养学生随机性思维的意识;展示推理过程,培养随机性思维下的逻辑推理能力;注重概率与统计的联系,培养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能力;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提高随机性思维下解决问题的能力.4.目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经验和不足分析

概率统计课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4.1、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多年来变化不大。训练学生的概率统计运算能力和技巧方面比较多,忽视了统计思想、方法和应用的介绍。

4.2、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法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当做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试图在课堂上一次性解决问题。教学手段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版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概率统计课堂教学不足。

4.3、概率统计课程考试、记分方式单一,助长了应试型教学的漫延。现在,概率统计课程考试仍然是 两个小时,要求学生闭卷完成一些计算或证明题,没有采用其它办法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坏。仅把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学的唯一依据,以一、二次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概率统计课程最终学习成绩。

4.4、概率统计课程教学过分强调共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它把教学统一在中下等水平学生的基础之上,不符合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需要,不利于发挥不同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5.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意见

①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概率统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会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对一些繁难的理论推导内容不作详细讲解,基本理论的讲授不过分强调全面性,而是在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基础上选一些最重要的理论讲授,一般讲清楚条件与结论,多留一些让学生自己思考、研究的空间,主要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与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概念的讲授选一些基本的详细介绍,结合实际背景和直观形象引入概念,让学生了解从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得到概念的过程,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注意离散化思想、随机化思想的介绍,培养学生应用随机性思想方法思考问题。认真讲好概率计算法、随机变量法等概率统计方法。教学中多讲授一些统计思想,介绍统计思想及统计大师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来源于实际,又在实际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一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发展简史,让学生了解实践在概率统计理论发展中的重要性。认真讲好实用概率统计方法,重点讲解正交试验法和回归分析法。选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概率统计建模问题作为学生们的课外研究习题,培养学生用处理随机现象的思想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②教学形式改革措施

以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为中心的教学手段改革。研制多媒体“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课件,并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我们用 Authorware 软件研制了“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电子课件,该软件在全国轻工院校电教学术年会上评选获得三等奖,该电子课件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辅相成与有机结合。

③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课堂讲授中介绍统计软件包,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讲授时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授中注意揭示知识的发现过程;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环境,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与知识空间。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用归纳分析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讲基本理论,用模拟科研法及探究问题方法讲基本方法,选一些教学内容采取自学指导教学,或采用课堂讨论或上机计算与作图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讲授中应突出讲重点、讲思想、讲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 计思想和方法建立统计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和分析讨论法进行教学。

④考核方法改革措施

5.4.1 考试形式多样化,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课程考试形式多样化,采用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相结合。闭卷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公式等基本原理的掌握,开卷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综合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不一定局限于笔试,也可采取口试的形式进行,特别是中学概率统计教学与研究方面。在考试题型方面应尽量减少选择题和填空题,增加应用题、开放题、情境题、设计题等。例如,我们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中考试时曾出过这样的一道考题:“寓言„孩子与狼‟的故事:山里有个小孩到山上放羊,山里有狼出没,第一天他喊„狼来了!狼来了!‟山下的村民闻声便来打狼,可到山上,发现狼没有来;第二天,仍是如此;第三天,狼真的来了,无论小孩怎么叫,也没有人来救他,因为前两次他说谎话,人们不再相信他了。试用学过的概率知识分析村民的心理活动,为什么村民在第三次没有来?”这道题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简化和假设,然后利用概率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检验和优化,最后对数学模型进行解析和应用,即解释“村民的心理活动”。

5.4.2 成绩评定灵活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成绩评定灵活化与考试形式多样化是相统一的,课程考试不仅仅是给学生评定一个分数,也应是学生学习提高的机会和过程。例如,在开卷考试中,学生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数据,借助于计算机,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分析和处理数据所得的结果进行预测和决策,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显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是考试,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评定成绩时,可采用“两点定绩制”方式,既考虑结果也要考虑过程。成绩评定灵活化,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⑤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讲授、操作和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5.5.1 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概率统计中的数学思想可分为特有的数学思想和一般的数学思想,其中特有的数学思想主要有随机思想、统计调查思想、统计描述思想、统计推断思想等;一般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归纳思想、特殊化与一般化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模型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14]。具体说来,概率统计思想方法是处理随机现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概率统计是思想方法很强的学科,诸如概率的思想、独立、相关、数学期望、大数定律、随机化思想、抽样、估计、假设检验、回归、聚类、因素分析等都是概率统计中特有的思想方法。在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意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而且要分析它们与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异同,突出概率统计思想方法的特点。顺便指出,有些中小学教师把统 计方法的教学“算术化”,这是不理解概率统计思想方法本质的表现。

在概率统计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一般性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特别是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我们可以把它贯穿概率统计课程的全过程,即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指导概率统计的教学。

在概率统计中,随机思想与其它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统计调查思想、统计描述思想、统计推断思想、分类思想、归纳思想、特殊化与一般化思想、模型化思想、化归思想等都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事实上,随机思想就是统计调查思想、统计描述思想、统计推断思想的基础,是统计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概率思想又是以归纳法为基础,是归纳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应用,再追根问底,归纳法又与特殊化、一般化等思想结合使用才能实现。因此,在概率统计的教学中,应该揭示各种数学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这些数学思想的发展命脉和发展网络,建构概率统计数学思想的网络体系,理解和掌握概率统计中数学思想的本质,以促进学生对概率统计的深入的理解。

5.5.2 采用类比方法教学

类比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具有推理的猜测性、联系的广泛性、探索性等特点。康德说:[15]“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拉普拉斯曾说过:[15]“甚至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 因此,类比可以诱发人的创造性思考,可以触类旁通、启发思想,帮助我们分析猜想,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类比方法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6](1)对目标对象进行抽象;(2)寻找类比对象,对类比对象进行抽象,并确认目标对象和类比对象的共同点或相似点;(3)在抽象统一中发现个别属性,实现目标对象的真正建构。其中,第一步是整个认知过程的基础,第二步是认知的关键,最为复杂,是求同思维过程,第三步是认知目标,是求异思维过程。

例如,(1)多维的教学可与一维的进行类比。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和定理大多数和一维随机变量是平行的,形式上是相似的,思想方法上也是类同的。一般只要注意一元函数与多元函数的对应,相应的一重极限与多重极限,一重求和或积分与多重求和或积分,就可由一维随机变量的概念和结果类似建立多维的。但是,从一维随机变量到多维随机变量,有许多问题是不一样的,而且难度也大大地增加了,比如,分布函数的性质,这一点在教学中应予以强调。(2)连续型的教学与离散型进行类比。离散型比较简单,一般安排先学习,对连续型的可与离散型的进行类比,采用“离散化”方法直观得出。

在类比法教学中,不仅要根据学生己有知识,提供适当的类比对象,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类比中发现目标对象与类比对象的本质区别,真正认识目标对象,否则类比教学有可能导致知识的负迁移。

5.5.3 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交给学生阅读、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讨论,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描述案例和讨论案例两种形式进行。⑥实施新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教学课时有限,“中学概率统计教学与研究”模块只能安排在《初等数学研究》课程之中,使“中学概率统计”成为《初等数学研究》的基本教学内容模块;而且,目前尚无合适的现成教材,这给教学带来许多不便。

下载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