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研究

时间:2019-05-13 05:2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一篇: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研究

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研究

2009-11-0

2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包括政府和企业在内的生产生活均产生很大的影响。电子政务作为一个开放的、具有耗散结构的复杂系统,对传统的政府运 作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何利用电子政务发展这样一个契机,建设高效、廉洁、开放、透明的政府,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流程优化,使我国政府成为一个高 效、廉洁、开放的政府,这是一个复杂问题。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电子政务的出现使我国政府绩效有了提高。

一、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顾名思义就是政府工作完成或政府工作的成绩、成效、功绩、政绩。“政府绩效”是建立与政府效率上的,而政府效率是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 政效率,二是财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行政行动的有效性,通过目标的达成与时间、人力的投入来表达。它具有注重过程和目标达成,不计成本等资源投入的特点。财政效率是通过公共效果与公共资源投入相比而确定或评价的政府活动的有效性。在建设高效行政管理体制,强调政府效率时,显然我们会要选择财政效率这一标 准。行政在追求行政效率时,会造成财政资金的高浪费,行政机构决策脱离群众,强迫命令等问题。这样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公共利益并没有增长。财政效率公共 偏好原则使行政官员在工作时将真正能为民办实事,对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有着重要作用。

政府绩效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理论是“为顾客服务”理论。它使得政府绩效有了明确的目标,并将“人民”这个广义的概念转变为“顾客”这个狭义的概念,使采用政府绩效的操作性更强。有利于改变政府的官僚主义形象,建立务实、有效的政府。

二、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绩效的保障,也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政府部门的必然选择。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

电子政务是一种基于网络,面向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及社会的信息处理和服务系统。它能把政府的服务都融入到这个网络中,实现一种整合无缝的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我国在1999年1月由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 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我国政府借此契机深化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 体制。

在电子政务系统的“三网一库”(政务外网,政务内网,部门内网以及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数据库)建设中,电子政务外网是电子政务 建设的核心内容。它是政府机关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信息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 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高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及《关于 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的定义,政务外网作为政府部门专网,主要支持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面向公众提供服务。与政府部门内部专网相比,政务外网 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因其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其建设也受到颇多的关

(二)电子政务的优点

1、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现代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获得发展优势就要求政府高效行

政。电子政务中的关键是“政务”,而非“电子”。电子政务就是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 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公众和企业间开展双向的信息交流与决策,有助于减少“跑冒滴 漏”等现象,还可以改变所谓的“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降低了进政府办事的“门槛”。

2、加强了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发布政策信 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使公众能及时的了解政府的法规、政策,不再是以往那种层次关卡的书面了解方式。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 高政府对社会信息及时了解,加强了服务应急能力;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也能让政府官员看到,广开了言路。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通过 计算机网络实现有权限的实时互通的信息共享,是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快速。

3、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 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成功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结合政府的关键业务需求与业务应用来寻找突破口,以关键业务应用流程的网络化来带动整个政 府职能的转变。

4、提升政府竞争能力。电子政务并提升了政府的竞争力,网络时代的政府竞争力必然基于网络基础之上的,电子政务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电子政务基于网络运行,面向社会的对外公共服务和对内跨部门协作的行政审批事务处理,实现对行政活动的有效执行、监督和管理。它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 享、互联审批、协同办公;动态监督监察业务办理的进度、结果等情况,实现办理业务的监督监察;同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状况,政务流程,提供政府运作效率。

三、电子政务对提高政府绩效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作用和发展,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在各方面显示出来:

1、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电子政务最直接的结果是简化了办公室的工作,将大量人员从大量文字、文件的手工处理状态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办公成本,缩短了时 间,提高了效率,并大大减少差错率,明显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由于工作人员从大量的数据处理、文字处理任务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政策制定 和决策制定的主要阶段,有利于加快政策制定和决策速度,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和决策质量。

电子政务中的绩效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四 个子平台即数据采集及输入子平台——数据与得分统计子平台——绩效配置管理子平台——汇报演示子平台,不仅能全面反映各级各项指标的进展情况,反映各项工 作的运行轨迹,对各项工作作出实时评价, 使单位的工作在日常动态监控中能引起领导的及时关注与重视,以查找工作中的漏洞,而且自动生成综合分析报告,直观地反映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使之能在后工 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使目标更为科学、计划更为周详、措施更为得当。

电子政务带来的开放性大大加强了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和民主程度,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载体,这些不但为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所需信息、技术、人员上的支持,还为整个绩效评估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环境,绩效评估的效率得到大大得改善。

2、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电子政务建设对人员素质和人员结构有新的标准和岗位设置,明显改变了用人需求,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群体素质和群体绩效,有效 地控制和减少公共部门的用人规模。政府办公方式的转变让很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尽管政府部门已经接入了内部的网络,但许多人却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到来,不愿利用网络完成文件的形成和实现它的功能。所以推行任何改革,提高公务员素质,思想解放是关键。应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 想上接受电子政务,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

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且要把信息 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电子政务将把公务员的选拔制度提升到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新层次。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国务 院近

1.7万名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占65%。但地方政府500万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仅有10%,约有20%的公务员不会操作 计算机。而现在的公务员选拔中则出现数千大学生抢一个职位的现象,公务员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

3、政府运行机制的影响。通过电子政务,政府 部门在内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流程的同时,外部也改变了对用户的工作关系。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中,用户要在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进出出,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办理 审批手续;而现在,由于政府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全天候、无缝隙的电子政务项目中,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查询政策、工作信息,办理各 种手续,如图一所示。在电子政务的推动下,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官僚制模式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型模式,政府的职能和服务意识都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打破传统政府组织结构模式的封闭,提供机会让公众参与。

4、对沟通过程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建立一个迅速高效、方便、可靠、容量大功能强、24小时全天候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 手段。长期以来,与文件打交道是我国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出现,明显地扩大了政府内部的沟通渠道和沟通范围,一方面使上下 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单向沟通变成了双向沟通,沟通更加有效。另一方面,使以领导者为中心的沟通变成了多中心的、全通道的互联式沟通。沟通方式多样化。其中 我们要看到年轻一代公务员所起到的作用,他们是最能重视和接受电子政务,有效的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建设。

5、对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影响。政府工作 的效果如何,满意度如何,作为服务对象的公民,是有着最优发言权的。加强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建 立公开听证、民意调查、群众评议等形式,搭建公民参与平台是我们在政府事物中要注意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政治生活的集权性和非自主性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依 赖心理和冷漠心理。一方面,政治生活似乎淹没了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人民似乎又远离了政治,成为政治边缘人。“电子政府”的建设以公众服务为 中心,让公众享受到最方便、最体贴的服务,这也是我国实施电子政务战略计划的最终目的,使广大公众可以在任何时候、以自己最满意的方式获取所需的政府服 务。

根据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组织”理论,我国传统政府组织结构的高度正式化、自上而下、严格层级节制的金字塔型组织模式将公众排斥在政府组 织之外,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公众的政治参与,作为被管理者的公众不愿也很难通过烦琐的层级来参与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府绩效评估。电子政务的发展使政府网 站以亲民、便民的形象出现,特别是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应用性的加强,使得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网络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参政议政积极性大大提 高。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咨询与合作的双向渠道得以贯通,从而进一步增强政府和社会各界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

6、公众对行政监督的影响。公正有效的监督办法,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尤显重要,在电子政务中一站式服务的出现使的在监督制度变得更加简单有效,如图二。

而且在监督中难免出现人为操作和人情因素,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则弥补了这些不足。可以通过政务网络平台,将绩效管理过程变成全透明式的、动态的、可及时全面掌握的具体内容展现出来,实现日常管理的全程动态监控,实现由人的管理转向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管 理,进而构建电子绩效管理系统。

并且电子政务推动了政府廉政建设,要求政务公开、透明,保证了政府事务的处理过程、处理时间、处理依据、处理结果对公众公开,减少了传统政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加强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从而有利于树立廉洁公正的政府形象。

五、结束语

总之,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了政府部门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建立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电子政务建设 促进政府职能从“管制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工作从“低效运作”向“高效运作”提升,决策从“经验化”向“民主科学化”发展。同时,电子政务建设在推 进政府廉政建设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预防腐败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监督腐败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作者:湖南农业大学 周慧)

声明:本文为“2009年政府绩效管理创新研讨会”参会论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

第二篇: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绩效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绩效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绩效

【摘要】电子政府的构建加速了政务公开的进程,为公众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和低成本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途径。寻求一种更为全面有效衡量政府绩效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体现公开透明、法治、回应性、公平等核心服务价值理念,不仅是促进电子政府服务效率、效力提高的客观需要,更是民众参与管理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电子政务 绩效管理 政府绩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发展,推行电子政务成为各国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手段。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虚拟的网络空间和现实的物理空间对执政提出双重挑战,实施电子政务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其实施。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与全球大多数国家不同,电子政务在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广义上覆盖了执政党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社会团体机关[1]。

进入20世纪,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行政改革中政府一直追求“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的这一理念更好的实现。

电子政务并不等同于办公自动化,也不等同于政府上网,更不等同于电子政府。电子政务不仅仅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也包括公共行政改革目标。

电子政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易阶段、无缝阶段。当今电子政务发展,一定要以进入无缝阶段为目标,电子政务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任务是如何结合国情,优化配置政府资源,满足用户对政府服务的要求和执政能力的期望。

电子政府的实施要以用户为中心,惠及所有人,加强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密切与用户的沟通,以有限的资源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培育充满个性与活力的社会。电子政府要注意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政府”是行政改革的一种时代趋势,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透明政府的重要举措之一。透明就是要求立法活动、政策制定,法律条款、政策实施、行政预算、公共开支以及其他有关活动等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通过各种传媒为公众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监督。

政府网站的建立使得公民在参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公共政策的行程是一个集思广益、兼听则明的过程。只有政府网站建成一个相互信赖的氛围,才能保证政府网站是一个“意见网络”,为政府决策提供好的意见。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成效并不乐观,在政府责任和绩效日趋公开的情况下,电子政务项目由于财政约束硬化和公民知情权的伸张,失败的成本不仅是项目的终业,还包括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电子政务绩效管理成为推动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绩效包括效益和效率。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初级阶段。绩效管理包括绩效

计划、评估、反馈、改进等环节在内的管理过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结果要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结果与下一电子政务投资或者下一个电子政务工程项目投资挂钩;给予荣誉称号或者物质鼓励;由社会第三方机构对绩效做出评价并发布相关的评奖名单、排名。

二、电子政务的政府绩效评估。

政府绩效评估可以划分为普适性的政府机关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以及政府专项绩效评估,评估主体可以是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党的组织和权力机关评估、专业机构和业界专家评估以及社会公众评估。公众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各类主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传统的政府运作方式对公众参与绩效评估已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政府绩效评估手段,以电子政务为基础,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广泛、深入实施而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最终实现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电子政务所带来的信息化,使许多政府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做得更快、更好,帮助政府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电子政务为政府绩效评估迈向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

[2]化提供了多方面支持。

尽管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政府绩效评估仍然步履艰难,面临着很多难题:目标的多元性;产出的特殊性,政府的产出具有无形性;评估标准指标的难确定性;评估信息的稀缺性;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包括评估原则、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评估依据、评估技术与方法、评估程序等)的不科学。政府绩效评估的上述制约因素成为我国政府改革与行政发展的重大困境。正因为如此,经过探索和实践,在绩效评估中需要引进了电子政务这种新的方法。

在我国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一方面,对我国政府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勤政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借助电子政务这个平台,可以极大地推动和促进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成效。

我国基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评估体系中公众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政府运作方式的不够公开。首先,公众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它即使不是政府绩效最佳的评判者,也一定是政府绩效最终的评判者。运动员不能兼任裁判员,政府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如何,政府的绩效怎样,不能只由政府部门本身来评估,也不能仅仅靠上级管理部门来评估。一个组织的绩效是由组织外部决定的,也只能由组织的服务对象——用户来评估。政府绩效必须由政府的服务对象——公众来评估,因为他们能够最直接、最真切地感受政府行为给自身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的影响,他们对政府绩效最具有发言权。但在最后的评估结果中,公众的意见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和表达,也仅仅是起到了一个参考的作用。其次,政府运作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目前,政府许多活动都处于不公开或半公开的状态,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职责权限、权力运行乃至工作程序都很难为大众所知。比如,在政府机关,往往会这样一些情况:没有高度电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或者有信息管理系统但不能提供评估项绩效的信息,又或者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致资料丢失或者不完整。可获得的资料高度综合,资料含义随时间而改变,资料无法与特定的事件或顾客相联系,资料不精确,资料属于机密文件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从客观上都大大地增加了政府绩效评估的难度。由于所获评估信息的匮乏,公众也就失去

了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的依据和条件[3]。

三、电子政务的政府绩效建设。

三大建议基于电子政务,建立评估体系

(1)建立电子化政务管理体系。对政府传统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废除不适应电子化管理要求的运作机制和工作规范,构建合适的全新的工作流程。

(2)构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以电子政务为手段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公平性、独立性、量化性和可操作性。评估周期则应主要以评估或季度评估为主。评估的过程中关注公众的期望与需求,并对此给予积极快速的回应。

(3)建立确保公众成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长效机制。①、以公众利益为重,树立正确政绩观政府在权衡各方面利益、综合协调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制定出的公共政策或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要与公众的利益需求相一致。②、鼓励公众参与,拓宽公众参与途径。政府要对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应予以鼓励和保护。在设计绩效评估指标时,不能只由政府官员单方面决定,除了要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外,还要广泛征求广大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在对公众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最为贴切的评估指标,充分体现公众的满意和理解。可通过网络、媒体、专线等多种形式拓宽公众参与途径,使公众与政府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③、建立制度化轨道, 保障参与渠道畅通。加强网站整体规划,推进层层级建设政府网站应建立在统一的技术构架基础之上,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维护,从而有效整合各部门网站的信息资源,实现各网站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应用,保证各子网站信息与主网站同步更新。将政府日常办公与政府信息公开有机结合。将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有机结合。

总之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电子政务的发展一定要顺应此潮流。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以及政府绩效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建立良好地电子政务及其绩效管理模式,使电子政务满足人民需求、给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化,最终会实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参考文献:

[1]孙宇,电子政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8).[2]卢效坚,.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路径选择——基于电子政务运用的社会公众影响力的路径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3).[3]火炜,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绩效评估[J].信息化建设,2012,(2).

第三篇:信息社会下电子政务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信息社会下电子政务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摘要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社会组织和整个人类社会赖以形成的粘合剂。而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政府管理活动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电子政务便伴随着信息化进程应运而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政府管理创新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 电子政务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该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挑战,世界各国政府机构纷纷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组织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发展,正是政府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而进行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信息社会政府管理本身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从而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并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从更深层次上说,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适合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世界经合组织(OECD)将未来的行政管理定义为“在信息、网络与合作的环境中所做出的共同决策分配。政府公共管理过程本质上就是信息获取、处理、发布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高科技术所筑就的先进的信息网络,使得信息传递异常迅速,正在深刻地变革着人类社会。电子政务的应用和发展,势必会对政府治理产生多种多样的影响。电子政务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电子政务的应用,不仅使政府机构扁平化、弹性化,切实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促使政府职能有管理转为服务,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然而,电子政务是把“双刃剑”,它对政府治理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给政府治理带来现实的和潜在的负面影响。

(1)“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是指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即不同主体对信息资源拥有与应用上的差异,其实质就是有关公平的问题。“数字鸿沟”首先表现为国家之间因经济实力和教育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在电子政务建设与利用的差距。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断发展新技术、普及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又加之人才匮乏,没有经济实力建设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没有能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工作。“数字鸿沟”还表现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不同地方和城乡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公众能享受到的政府通过现代化手段提供的公共服务有着巨大的差距。

(2)运行风险。电子政务的运行风险,是指电子政务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主要来源于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政务运行安全与否,取决于信息能否在网络上安全传输。互联网与生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特征,使信息的共享、开放、灵活和快速等需求得到满足。然而,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上述特性,产生了许多安全隐患,如:黑客与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机密信息扩散、信息战威胁等。一旦网络出现安全事故,就会使人们的沟通产生障碍,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的运行风险。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如何降低运行风险、增强信息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阻碍组织变革。在不实施政府组织重组和业务流程优化的前提下建设所谓的“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以及工作流程进行自动化、信息化,会使现有的政府组织流程因信息技术的渗透而更加牢固,最终导致无法进行新的组织变革。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信息技术应用和政府管理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要进行政府职能的整合、精简、优化,实现从独立办公到联合办公。而在行政组织中,有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只重技术、不重政务,不愿意进行部门重组和组织结构的变动,因为这样会触动现存部门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层的利益。变革意味着失去权力和利益,他们当然不会主动进行变革,甚至会在组织被迫改革时处于自身利益考虑而抵制组织变革。

(4)“信息孤岛”。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各地区、各部门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最终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由于政府的管理机构“条块分割”,在推行电子政务时使用的标准也不同,使得彼此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当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地方和不同级政府业务的协调、互动时,这种信息孤岛的弊端就会全面的显现出来。信息社会背景下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思路

3.1 理念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创新政府治理模式,首先必须确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为政府服务理念的转变提供了网络技术支持,而且其以公众为导向、为公众服务的价值观也可以增强政府服务意识与能力。

在传统的模式下,政府是以职能为中心设置政府机构并开展工作,使得公民在政府机构办事时受到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效率较低。而电子政务采用“一站式”服务,突破了传统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公民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其所需的政府服务。在电子政务模式下,采用网上办公,权利本位、特权意识无立足之地,政府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公众为中心。另外,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公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政府的政策、动向,而且可以在网上评价政府所提供的服务的内容以及水平,促使政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电子政务这种管理模式下,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而是服务民众的人民公仆,由管理者转为服务者,改善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因此,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理念不断得到强化,促使政府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3.2 职能创新

政府职能创新,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要实现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市场来解决,而政府只要维护好社会秩序。否则,政府职能过多,电子政务的建设就难以发展。而对于政府与企业来说,政府应从对企业进行微观管理转变到为其宏观管理,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干预。政府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而是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就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各种行业协会的发展。要想使电子政务建设顺利推行,就必须发挥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否则,只依靠政府,电子政务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行政审批程序、环节过多,不仅会降低政府的效率,也不符合电子政务高效的要求。因此,必须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缩小审批范围,促使行政审批向着规范、透明、服务、责任、高效的趋势发展,从而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良好的政务基础。

3.3 组织创新

传统的政府组织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行政环境,必须进行改革。通过组织改革,可以使政府组织合理化,使之更符合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合理的政府组织结构,需要对传统的政府组织模式进行两个方面的调整。

一是纵向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在信息社会里,通过现代化的信息获取手段,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组织中的管理幅度。因此,只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才能适应电子政务高效的要求。因此,必须减少政府管理层次,撤除一些重复工作的职位,使组织结构更为扁平化。

二是横向组织机构的综合化。政府横向结构综合化使得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能够有效共享,部门之间的交互能力增强,整个政府组织的回应力提高。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要围绕任务来建立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的部门边界,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使政府要由纵向向横向发展。

3.4 运行创新

政府运行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运行的透明化;二是政府运行的规范化。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促进政府管理透明化、公开化。政务公开是政府是政府管理透明化的第一步。政务信息公开能保障公众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使公众及时了解政府和社会发生的变化,而且整个政府运行过程都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这样,既能使公众的状况与意见反馈给政府,又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管理的透明化还必须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

(2)规范政府运行。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依法行政;二是规范电子政务的运行。目前,我国在依法行政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真正实现了依法行政,才能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良好的运行条件。要规范电子政务的运行,就必须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方面的的法律和法规,这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对电子政务安全问题进行专门立法,统一不同部门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标准,并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以制度和法律的形式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梁蓉.政府管理模式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2]杜志洲.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3]孙景峰,王锐.电子政务建设与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09.1.[4]刘刚,娄策群.政府信息化对行政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4.[5]李昕.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6]李昕.以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6.[7]胡讯珉.信息社会的国家治理特点探讨[J].东方法学,2008.5.

第四篇:电子政务对政府工作的影响

电子政务对政府工作的影响

您可能更想看…

政府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内涵?经验?...政府会计改革的新力量:政府审计的咨...政府网站与政府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国家法团主义视域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政府与市场:互动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变迁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及其治理

“节约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定...电子政府——政府管理创新的法宝

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形象塑造...毛泽东政府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政府价值...摘要:随着科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在行政工作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引起了各级领导者、管理学者以及技术人员的普遍重视。电子政务对未来的行政工作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是与知识经济时代相伴而生的先进政府运作方式。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政务要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

1、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重要性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必将大大提高地方政府的服务能力,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奠定物质基础,起到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全方位、多领域和高耦合度的政务处理手段,主要模式有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企业、公民以及公务员之间的电子政务。它的建立必将大大提高各级地方政府的服务能力,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奠定物质基础,起到推动作用。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公众的政治参与度,增强地方政府服务的有效性。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大大缩短了公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距离,他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

相对于传统行政方式,电子政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即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等。

虚拟化。在传统的政府行政方式中,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行政相对人)是现实存在的,无论是面对面交谈,作出行政决定,还是通过传统邮寄手段递交申请、送达行政裁决,各方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对方的实际存在以及所接收信息的真实性。但电子政务则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虚拟的。行政相对人仅能从网站的设计以及内容感觉是在与行政机关打交道;行政机关也只能通过行政相对人在自己网站电子表格中填写的复议申请与行政决定书的编号来判断行政相对人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无纸化。减少纸面公文,实现无纸化办公,既能电子政务的特点之一,也是其宗旨之一。政府机关

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政府文件的生成、修改、存储、发送与接收都可以实现无纸化。无纸化行政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减少公文差错,但电子文件大量产生,这又会带来其他问题。

即时性。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如信函、电报、直接交付、发布公告等方式,在信息的发送与接收之间存在着长短不同的时差。而在电子政务中,各方当事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无论实际的空间距离远近,一方发送信息与另一方接收信息几乎可以做到同时进行,就如同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面谈一样直接、同步、互动。

技术性。电子政务是借助于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而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电子政府的运行,电子政务的安全,电子信息数据库的保密等等,都需要技术措施才能实现。可以说,电子政府就是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政府,它使政府的行政方式技术化、电子化。如网上申请许可、电子行政决定的通知与送达将成为行政管理关系中通行的行政方式。传统政务中以书面文件为中心而构建的行政运行体系,在电子政务中将被电子文件、电子签章、电子邮件等所取代。

电子政务建设需把握几点基本原则

分类: 摘抄 2006-08-31 18:1

3以往的经验和近几年的实践反复、再次证明了以下几点基本原则是正确的。

应用驱动原则。电子政务必须以政务和应用驱动,而非以技术与设施驱动。例如网络建设,当前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仍存在自建或变相自建网络,以及网络性能和可靠性过度冗余的问题,仍在造成巨大浪费。重要的是,政府没有必要自建或变相自建“网络平台”,这种自建的“网络平台”的要害是不可能达到电信级的管理水平,亦不可能达到电信级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更难于良性、持续发展,因而从根本上不符合电子政务G2G、G2B、G2C的社会性要求。毫无疑问,这是少、慢、差、费的建设方式。充分利用电信资源,发挥电信运营商在电子政务中的骨干作用才是多、快、好、省的建设方式。就电子政务的社会性目标而言,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已经就绪,需要解决的是:网络的组织和管理问题,而非独立于电信之外,另建一套。明确应用目标和管理策略,采用向电信运营商租用带宽方式,将可确保快速组网,可靠运行,保证应用,节约行政经费等多重目的。随

着电信技术更趋IP化,电信业正发生重大业务转向,包括租用网络端接设备,甚至是局域网托管和外包都将成为可能。充分依靠电信,将可进一步大大降低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运行的行政成本。

降低成本的原则。不计成本似乎仍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普遍现象。令人难于理解的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摩尔定理依然有效,我们的应用依然很少,应用水平在深度和广度上依然不能令人满意,但建设方案的报价却从几十万、几百万,不断攀升到几千万、几亿,甚至十几亿。不顾实际需求,技术与设备务求最先进的,网络与计算机等硬件方案的功能和可靠性过度冗余成为普遍现象,设备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甚至保修期满亦成为更新换代的理由。这样的不计成本的电子政务将难以为继,是注定要失败的。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节约办一切事业的党的优良传统,使电子政务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一项伟大事业。

可管理的原则。我们必须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有些地方在电子政务方案设计中,随着技术指标的不断攀升,忽视日后能否有效驾驭的问题。管理比投资更重要。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应用,而可靠应用的前提是必须具有可靠的管理,再先进可靠的设施都要由人来掌控。人的管理能力不到位,再好的技术也难于长期可靠地发挥作用。不具备有效管理的系统是风险最大的系统。即使将系统的管理外包,也需要我们拥有懂行的人才去掌控和管理这项外包。自己全然不懂,无管理的所谓外包不可能有效防范管理风险。

指导、协调的原则。电子政务需要有效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的保障。我国政府信息化的经验表明:以单纯行政手段推动电子政务,即使在同一部门的实践中也被证明并不充分。在跨部门、跨大系统的建设中则难有成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各政府机构间的条件、业务差异。在行政手段外,辅助建立以民主为主要手段的指导、协调机制是比较有效和必不可少的,正如电子政务的重要目的之一,即是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政务的程度,其自身建设,在“决策力”和“执行力”两方面同样需要体现这一重要理念。例如跨部门的项目建设,只有各方带着自身问题充分协商、论证,才能找出符合实际、覆盖业务全范围的建设目标与技术方案,并由各方一致做出实施的“决策”。这种以民主程序为基础的“决策”必然会得到各方的响应,因而得到切实的“执行”。建立以民主为主要手段的指导协调机制是今后跨部门、跨大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有效的、必然的措施。

第五篇: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够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内外资源利用效率;能够推动政府管理现代化,扩大政府行政系统开放性,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由传统政府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基于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两者紧密关联的论述,提出发展电子政务以促进政府管创新的对策,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对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工作,积极开发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再造和优化行政业务流程。

【关键词】 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信息化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深刻影响,促进了信息时代的来临及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改变着社会和经济,更重要的是在改变政府自身。电子政务的发展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作为技术与行政相结合的产物,电子政务对传统政府管理方式带来了一系列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最终实现由传统政府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浪潮,以电子政务为依托的信息化建设将给政府管理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实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从而实现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 建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从操作层面来讲,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把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借助Internet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和优化 超越时间 空间和部门分离的限制,从而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告别传统层层

书面审批的作业方式,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高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的沟通,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和快速地进行信息传递。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进入新世纪后的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和进入21世纪后,伴随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正抓紧“五金”(即金关、金桥、金卡、金税和金盾)信息化工程建设。其中,金关工程已经实现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金税工程完成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查系统建设;政府上网工程在我国开始从1999年推行,绝大多数大城市政府网实现了向社会公众发布政务信息,网上在线服务等功能。2007年9月30日,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网络正式开通,这标志着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为各部门各地区开展业务应用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资源丰富、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公共平台,意味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规模大约在1800亿到2000亿之间。中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总体成熟度为23%,尚处于正在建设平台的阶段,落后于其他19个被调查国家(共24个)。中国政府能够以在线方式提供的服务共有52项,其中的46项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在线服务。中国电子政务服务成熟度的广度(国家级政府提供的在线服务的数量)达到了88%,超过全球85.5%的平均水平。电子政务服务成熟度的深度(所提供的每种在线服务的完善程度),中国仅为28%,表明中国政府通过网络提供的大多数服务目前仅限于信息发布的阶段,双向互动服务的能力仍然非常薄弱。

三、电子政务环境下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社会是一种新的生态架构,它使电子政务成为政府治理的新方向。这种治理变革对“以权力为中心,以控制为单位”的传统行政产生巨大的冲击。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社会,由于对政府行政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

都十分重视行政管理改革、特别是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问题。信息公开与共享是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这给传统政务活动的不公开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信息技术中的一些技术手段 也给传统的政务流程造成深远的影响

由于政府治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处理的过程,因此,政府职能的履行无不依赖于适时、准确、相关的信息。而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政府效率 信息的公开透明、信息的互动与共享等方面为政府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优化政府的服务质量,促进行政职能向服务方向发展,可以有助于提高政府效率、促进政府的精简与重组 节约政府治理的成本,促进整个社会向民主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有助于公开政府信息,实现政务公开。建设开放性政府,促使权力结构向分权式方向转化,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因此,电子政务是适应信息社会这一新的行政生态环境下政府治理改革的新选择,是在信息社会这种特定的生态系统中政府治理的新方向,是对政府治理改革的积极推动。各国政府只有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主动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才能在未来社会更加剧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环境基础和技术支持

1、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环境基础

电子政务实施为政府传统管理方式的变革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动力支持。首先,表现为政府管理工具的创新。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可以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其次,这种新的生产力工具的使用将不断改变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再者,这种从管理工具的创新到管理结构改善再到管理方式的变革 将极大地改变现有政府的管理观念,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建构起适合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因此,实施电子政务不仅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而且会改变过去的政府管理环境 引导人们逐步走向一个全新的政府管理世界。与此同时,电子政务又与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作用于政府管理过程,引起政府管理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这就必然要求政府随着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官僚型行政体制进行结构性变革和适应性调整,以求得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2、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在行政管理上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起来,为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技术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子政务在政府机构之间架起了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使得各部门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多层次、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信息的垂直历时性传递转变为信息的水平共时性传递,既提高了信息共享的程度又缩减了信息传递的周期,突破了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工作协同的传统界限。在电子政务的跨部门平台之上,政府内部也能够较为容易地突破部门之间的横向限制,并能实现资源共享与跨部门的协同应用。第二,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界面由办公室,窗口移至计算机屏幕,这势必会改变原有的政府机构设置。同时,由电子政务带来的新岗位需要新的人员,而一些旧的机构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中,都必须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展开机构改革也要向纵深推进,以实现基于不同平台的信息系统互通。第三,信息技术使行政组织变得简洁而明快。这主要表现在电子政务下较为灵活的处理机制有效克服了科层制程序繁琐的局限。比如,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的引入让行政组织变得“可亲可近”、“简单明了”,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必将会持续冲击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其中最突出的是要求政府减少管理层级、扩大管理幅度,使管理工作具有更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三)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对内外资源的利用效率

传统政务实际上是一种以高成本、低效率为标志的粗放管理方式,粗放的管理常常导致官僚主义产生,这既与政府的各种繁文褥节有关,也与人民群众能否把握各种信息对政府实施监督有关,单纯地用缩编来遏制官僚主义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而电子政务则是一种集约管理方式,某种程度上电子政务将因其披露政府各种信息和废除繁文褥节而对官僚主义进行相当大程度的遏制。实施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成本的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政府机构与人员费用的开支

电子政务的应用,将大大减少管理的中间层次,使中间层次的机构与人员失去存在价值;依靠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方式,将改变传统的人海战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行政组织规模会大大缩小,精简机构与人员的力度会更大。网络时代的政

府用于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财政开支的总费用将减少。当然,更主要的是网络政府对既有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最充分地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以较少的投入产生较大的产出。

2、降低政府传统办公设备的开支及公务处理成本

虚拟办公、无纸办公的出现,无疑将减少办公楼宇的建设和维修费用,减少购置办公设备的财政支付,以及为组织成员提供交通工具或交通补助的费用。同时电子政务可以方便地进行跨部门或跨地区的电子交换作业、公务活动的连线输送、电子邮递、办公自动化、公文电子化处理,并做到用固定的软件进行公务统计、整合不同政府部门的资讯、政策能够迅速下达、信息能够做到动态收集和动态处理,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管理和服务的成本。

3、组织内外资源连为一体,降低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成本

电子政务中网络把全国或全地区的行政机关连接在一起办公,从而实现众多资源(比如信息、人力、创新的方法、先进的管理方式)的共享,也减少了有形资源(比如机构组建、在不同部门和地区的来回奔波)的重复建设和浪费,真正达到“大而全”的目标。更主要的是通过网络系统,把行政系统与外界社会系统的信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这对政府组织也好,对全社会各组织和公众也好,无疑大大降低了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成本。

4、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人们必须面对复杂的、以个人方式负责的、有着较高要求的技术设备来工作,这不仅无形中给组织成员在工作上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压力,而且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为主的工作内容的趋同,将使更多的体力劳动者变为智力劳动者。同时,分权、参与、责任感、关注自我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会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人的潜能得到了全面的挖掘,人的能力也会得到更为全面的运用,工作效率也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四)扩大政府行政系统开放性,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

1、推动政府行政系统与外界的信息共享

互联网不仅可以确保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更主要的是可以实现行政系统与社会各界乃至全世界的信息共享。通过政务信息上网,社会各界和公众可以

便捷地得到政府的有关管理法规、政策和各种便民服务信息,政府组织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关于管理活动的信息反馈,并利用有关的社会信息资源改进管理。

2、推动政府部门由单向管理到社会公众参与的互动管理

传统的政府管理活动更多是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单方面意志的体现,尤其是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会或部门,情况更是如此。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活动将更加关注民意,注重政务公开、公开交流和民众参与,行政管理与社会整体系统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通过信息网络及政府的电子民意信箱,公众可以随时与具体经管的行政部门或行政人员保持联络和相互监督,可以随时参与政府部门的各种讨论,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

四、发展电子政务以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一)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对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应用的不断深入,以“电子政务”促进管理创新成为了一个全球性趋势,许多国家将其列入国家级重要事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 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但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以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成效却各不相同,根据美国埃森哲 Accenture 公司曾对全球 23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按信息公开化和通讯程度,政府网站的构成、用户的满意度的标准、电子政务服务水平进行的调查评价,加拿大名列首位,其次是新加坡,第三名是美国。

加拿大是全世界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的国家之一,也是21世纪数字化时代电子政务发展促进管理创新最为领先的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推行“统一的政府”(A whole of Government)实施策略,加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协同发展,充分关注公民、企业和国际客户的服务需求,重新设计政府的服务,构建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体系,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网上服务,全面转变政府职能以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政府主导的社区互联计划(CAP)建立了8800多个公共互联网接入点,覆盖全国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

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管理变革中经过了行政事务计算机化、“一站式 政府服务”、随时为公众提供服务、网络化政府服务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新加坡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第一,实施政府主导、制定国家信

息化战略为电子政务提供坚实的基础。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全部由政府投资,统一引导。200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一项《电子政府行动计划》,斥资150亿美元三年内建成电子政府,2003年又启动e化政府的第二次行动计划,在2006年实现100%的政府服务电子化。第二,实施电子公众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策略,电子公民中心是新加坡政府一系列改进政府管理项目中的一个,旨在保证新加坡的所有政府部门以无缝式政府开展运作,致力于把所有有用的服务整合在一起提供给全体新加坡公民,以此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管理从统治型过渡到服务型。第三,加强门户网站建设。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不断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并使它们互联互通。公众已经能够在网上获得 1600多项政府在线服务。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站连起来,做到网网相连 构筑无缝隙政府,创新政府组织结构和重塑了政务流程。美国每年都有电子政务建设预算,在管理创新研究方面也投入巨大。根据 INPUT 调查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2010 年美国联邦政府仅对创新管理解决方案的投入就将达13亿美元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

法律是我国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已从影响、配合向基础转化,成为了电子政务的基石。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其中包括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等各项业务的开展,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虽已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关于加强政府上网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等以及相关办公自动化的规定,并已开始制订《电子签章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法》,但就整个电子政务而言,还需要较为系统、较为翔实、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更多相关法律法规。

(三)积极开发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问题是所有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都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解决我国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当务之急在于积极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个安全管理体系应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技术方面:

1、电子政务的安全支撑体系由从网络系统层到应用层的多项安全要素构成,具体包括:统一的安全策略、统一的数字证书及支撑平台、统一的数据资源访问控制机制、统一的网络安全措施和统一的数据备份和应急方案。其中较为重要的模块有:位于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的信道加密及管理模块、网络防火墙、访问代理攻击检测等模块、数字证书应用管理系统、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应用支撑平台、系统监控、日志分析、系统管理模块监控、在线保护模块。

2、管理方面

可以通过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等四个环节来加以规范化并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安全评估应该根据系统中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受到的潜在威胁的严重性来确定系统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对我国电子政务安全评估有必要建立一套标准程序,而任何系统在可行性论证前都必须完成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就是在政府对电子政务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政策,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分类、与安全等级相对应的安全措施的要求、对参与系统开发和运行的企业的要求和约束、系统安全的审计、安全问题的报告制度和程序、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应急措施等。安全标准,就是在电子政务安全政策的指导下需要制订具体的,对每一个安全等级的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包括硬件、软件、人员、系统安全,运行规范,数据和软件备份,系统的物理安全等。安全审计,就是每一个政府信息系统在建成和运行的过程中,都应该接受部门的安全审计,以确保政府安全政策和安全标准的落实。

3、服务方面

主要是构建外部服务体系。包括相关法律支撑体系 安全咨询服务体系 应急响应体系、安全培训体系等。相关法律是从法制角度对政府信息化及其安全问题做出严格的规定:咨询服务体系是由第三方为政府机构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安全技术分析等。应急响应措施是在政务信息系统发生异常或遭到破坏时提供尽快解决问题、恢复正常的方法手段。安全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安全意识与安全理念培训 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安全管理培训和专业安全技能培训等。

四、再造和优化行政业务流程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们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是电子政务实现对当前政府管理创新有效推动的坚实基础。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优化,是政府根据电子政务运作的内在机理为原则,按照一体化政

府的要求,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再造。

1、制定和完善政务规范

制定与完善政务规范,是优化行政业务流程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在业务描述上,如何结合各类不同政府部门的业务特点、业务需求来制定业务流程设计方法的规范,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优化行政业务流程必须突出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这个环节,行政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事务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和政府内部事务的网络化协同办公。每一项工作或业务处理都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围绕事务的处理,将所涉及的各个部门或管理人员、各个环节及资源有效整合,由发起者发起流程,经过若干部门和环节的处理,最终到达流程终点。政府部门所有的工作流程又是互相连接,交叉或循环进行的,一个工作流程的起点可以是另一个工作流程的终点,淡化工作流程之间的界限,可以加强各流程之间的集成、互动与联系。

2、确定行政业务流程再造需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如下:需求与业务两张皮;需求与设计两张皮;由于业务本身的具体内容不明确不规范而造成业务不清不楚的问题。优化后的政府业务流程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公众,以事务为中心;二是跨越职能部门、所属单位的现有边界。政府业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与政府业务和运行流程需要在不断的相互调适中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良好互动关系

五、结语

政府管理创新是 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政府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信息化时代,只有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实施政府管理创新,借助于技术和制度的互动,政府才能重新角色定位,顺应时代要求。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趋于完善时,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且由于受传统行政文化、“拿来主义”和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现状的影响,我国在电子政务创新政府管理的过程中重“电子”轻“政务”、数字鸿沟、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安全等问题还很突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阻碍政府管理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推进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已遇到或将要遇到的各种问题,达到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只有这样,中

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才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满意于社会公众,真正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侯卫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2。[2]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崔学军《论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及实施对策》,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11)28。

[4]邱跃华《电子政务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长沙:湖南大学,2008。[5]何忠国《发展电子政务与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福州党校学报,2004(5)39。[6]董清潭《试论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行政与法,2005(4)14。

下载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应用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对电子政务的影响摘要:近年来信息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电子政务的技术平台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其应用状况水平直接影响着......

    政府绩效问题研究5篇范文

    政府绩效问题研究 提高政府绩效,是世界各国政府始终追寻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新公共管理主导的基本方向。随着世界朝向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政府越来越有必要改变传统......

    基层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应用研究

    基层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应用研究——以吉林省东丰县为例2015级公共管理王佳宁摘要:辽源市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电子政......

    绩效管理对员工正面激励的影响研究

    绩效管理对员工正面激励的影响研究 摘要:文章针对电网企业全员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公司以提升企业效益效率为目标,按照“注重实绩,科学量化”的原则,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收支的影响研究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收支的影响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我国旧政府收支分类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具体内容,然后从改革的内容上......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毕业论文

    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05 公共管理学论文题目: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学生姓名马晓迪专业经济管理层次081批次高起专学号W110407081009学习中......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范文大全

    CPA评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 张成福 唐 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在 经济、管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逐 步成为政府改革用以提高......

    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管理学探讨的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