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经济发展思考建议

时间:2019-05-13 05:3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经济发展思考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经济发展思考建议》。

第一篇: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经济发展思考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形势也越来越复杂。作为适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政法干警,理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素养,但从目前情况看,政法队伍建设和人员素质相对有限,不能完全适应政法工作发展的需要。有的干警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滋长,不能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执法观和服务观; 有的干警没有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服务大局的关系,执法活动与执法效果的关系,行使职权与自我监督的关系; 有的干警在执法思想上存在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只顾及法律效果,忽视了社会效果;有的干警在主观上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甚至出现适用法律错误或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

2009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强调:政法工作首先要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此,政法机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把推动政法工作科学发展和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努力在履行执法司法职能上实现新突破,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做出新贡献。

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是关键。政法干警廉洁、公正执法司法对整个社会的正义导向有着较大的影响,对社会道德有辐射和提升作用,是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要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首先要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职业培训机制,从职业素养上培育政法干警的廉洁意识。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深化政法干警教育培训模式,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拓展教育培训的渠道,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提升政法干警的知识素养和执法能力,从思想上增强政法干警对职业的认同和专注,从而加强自我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用道德操守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廉洁自律意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要建立有效的职业保障机制,从待遇上保证执法司法人员的廉洁性。党的方针、政策集中反映了党对司法工作的基本政治主张,蕴含着先进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内涵,是制定法律的灵魂,执行法律的依据。在工作中,我们要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把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第二,积极主动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现阶段的经济社会矛盾涉及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矛盾主体、多领域的利益冲突以及体制、机制、政策、法律、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矛盾的发生,往往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所以,各级政法部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千方百计把经济领域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实现维稳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首先,排查是我们做好维稳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排查到位,掌握情况,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隐患。其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主要依靠各级党政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调整利益关系。要着力构建在党委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加强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注重发挥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尽量少一些“对簿公堂”,多一些调解疏导,融法、理、情为一体,化解矛盾。

第三、依法惩治和预防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我国法律之所以将查处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权力赋予检察机关,首先是因为检察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在国家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是因为绝大多数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实质上都是执法行为,为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对这种执法行为的监督,理所当然地应该纳入法律监督的范畴。多年来,检察机关不辱使命,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的部署,依法积极履行查办职务犯罪的监督职能,还结合办案卓有成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政法机关更要依法惩治和预防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促进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通过对司法工作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公平和正义。司法是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成员间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底线。社会要稳定,必须有公正的司法作保障。检察机关在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职责的同时,还担负着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职责。这种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防止司法权的滥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多年来,检察机关充分履行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能,认真纠正侦查工作和审判工作中的违法现象,为维护司法公正作出了不懈努力

。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司法工作中还有不少问题,特权思想和司法不公现象还大量存在,人民群众对打官司难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法律监督的要求和法律规定,充分发挥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司法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总之,社会稳定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只有社会稳定,社会的经济才能发展,社会的文化才能繁荣。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制建设,打击各种扰乱、破坏活动,为社会和谐提供法制保障。

第二篇: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江网2011-05-30 10:48

■邓保生

近年来,我省发展明显提速,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重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前移。但同时也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经济转型与提高群众幸福感的双重责任、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资源供应不足的突出矛盾。立足于欠发达的实际省情,我们既不能照搬、复制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充分发挥我省生态环境好、资源丰富等自身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十二五”时期有更大作为,推动江西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充分发挥我省的自身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自2007年以来,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增幅居全国前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我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为提升战略地位、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投资带来了历史机遇。因此,要做大经济总量,必须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作用,努力发挥国家政策倾斜的优势,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在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社会建设、民生工程、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的重大项目,力争“十二五”时期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5年累计超过8万亿元,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支撑大发展。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驱动战略。扩内需,是我国、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省在扩内需方面拥有较大的潜力: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可促进消费。从历史上看,我省每15年会有一次消费升级,从改革开放初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上世纪90年代的家电类流行消费品,目前正迎来汽车、电脑等高档消费品的消费热潮。二是城镇化进程可促进消费。据测算,我省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新增城镇人口50万人左右,新增消费支出38亿元。三是消费水平提升可促进消费。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仅相当于广东的43.9%、浙江的42.5%,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内需空间广阔。因此,应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实施好收入倍增计划,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努力实现“藏富于民”;加大社保体系建设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加大农村消费刺激力度,落实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着力扩大农民消费;加大消费升级引导力度,着力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增加文化、体育、旅游、培训等新兴消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推动低碳、生态经济大发展。生态环境好是我省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第三位,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二位,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出现富营养化的湖泊,这为我省发展低碳、生态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应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历史机遇,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为目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抓手,建设一批产业集中度高、关联度强、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大力发展精准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产品物流,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低碳农业产业群,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第二产业方面,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光伏、航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铜冶炼及深加工、优质钢材深加工、炼油及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的新型工业体系。在第三产业方面,以信息化为基础,加快金融、软件、信息咨询、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文化品牌,形成以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我省自然资源丰富,与相关产业结合后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我省矿产资源丰富,号称“七朵金花”的铜、钨、铀、钽、稀土、金、银的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应加快资源类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强与信息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融合,建设铜精深加工以及钨、稀土、有机硅系列开发等国家产业基地,打造一批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和超千亿元的优势产业。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我省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文章,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三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我省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资源较为丰富。据测算,全省风能资源总储量约600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30万千瓦左右;光伏产业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南昌市的世界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已开工建设;铀矿矿床数和储备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一,具备发展核能的良好条件。此外,在生物质能、天然气、光电产业等方面,我省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我省生产要素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包括区位优势,是全国唯一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的省份,交通四通八达;土地优势,共拥有94个工业园区,排在全国第四、中部第一,面积达930多平方公里,到今年一季度已开发面积为518.47平方公里;成本优势,在我省修建标准厂房的造价远比发达地区低;人力资源优势,我省高校众多,且一直是人才和劳动力的输出大省;政务环境优势,通过连续几年狠抓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我省政务环境得到优化,创业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因此,应充分利用好比较优势,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加强与中央企业、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对接,重点引进一批实力强、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落户,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招商引资。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力度推动外贸出口增长,扶持优势产业的产品出口,鼓

励骨干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促进外向型企业赴海外设立商品专业市场、营销网络等。三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重点推进新余光伏、鹰潭铜加工、小蓝汽车及零配件等十大重点特色产业园建设,发挥园区产业集聚作用,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

围绕大局发挥税收调控职能,做好促进转型发展的五篇文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税收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地税部门应当通过执行有保有压的产业税收政策和采取灵活务实的征管措施,有效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发展。

大力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好生态文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作用正逐步显现。自2010年以来,地税部门为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共依法减免地方税收26.4亿元。全省地税部门将继续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推进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加强与相关部委的沟通与衔接,做好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准备工作,与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大学等联合开展立法课题调研,为“费改税”决策服务。二是着力支持生态经济发展。落实好“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60条”,对企业节能减排、低碳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依法给予税收减免和抵扣。三是着力营造最优发展环境。开展好“发展提升年”活动,继续加强办税服务厅、12366纳税服务热线、网上办税“三个平台”建设,落实好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努力创建中部乃至全国税务系统政务环境最优部门。大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做好项目文章。项目就是后劲,项目就是税源。自2010年以来,全省重大项目实现地方税收187.7亿元。全省地税部门将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全程服务,落实好“支持重大项目建设50条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实行重大项目领导挂点和税收管理员驻厂服务制度,在项目引进前做好税收政策研究预测,在项目引进中及时开展政策辅导,在项目引进后抓好优惠政策落实;加强跨区域重大项目税收征管,对跨区域重点工程项目严格实行政策、征收、协调、清算“四统一”管理,避免多头征管、重复检查;降低重大项目企业经营成本,对重大项目企业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依法给予税收减免,并引导企业节约利用土地。

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好创新文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自2010年以来,地税部门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共依法减免地方税收

7.7亿元。全省地税部门将继续在支持科技创新上下工夫。一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好《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地方税收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对经认定的新办软件生产企业,自获利起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等等。二是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研发费用,按规定进行加计扣除和成本摊销,等等。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旅游业和物流业实行差额征收营业税,对保险企业开办的个人投资分红保险业务所得免征营业税,等等。

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城市文章。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扩内需的关键。2010年,省地税局出台了“城市改造地方税收政策问答”,全面落实了房市调控的系列政策。全省地税部门将继续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严格执行新的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对定价过高、上涨过快的房企进行重点监控和稽查,防止大起大落。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两房一改”税收优惠政策,对棚户区改造的拆迁补偿费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三是健全信息交流工作制度。加强与土地、房管等部门的配合,及时掌握房地产开发项目信息,推广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做好存量房交易税收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大力支持民生工程建设,做好民生文章。民生为本,经济发展成果应体现在提升百姓幸福感上。自2009年以来,地税部门为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共依法减免税收3.92亿元,惠及16.8万人次。全省地税部门将继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一是扎实做好扩就业、促创业工作。落实好“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赢利点征收办法”,延长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期限,全面取消税务登记证办理的工本费,降低创业成本。二是扎实做好基金(费)代征工作。做好外资企业开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工作,进一步加强七个基金(费)征收管理,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筹措资金。三是扎实做好收入分配调节工作。重点抓好高收入者、非劳动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征管,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篇:政法机关为园区经济发展服务工作汇报

为××争得应有地位,实现三年财政收入翻番目标,抓好园区经济建设是关键,园区经济是我市经济增长的引擎。服务和促进园区经济发展,是新形势下我市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政法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及《关于集中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精神的具体体现。

大服务园区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找准政法工作为园区发展服务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创新、有利于企业赢利,完善优化服务园区的各种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完善内部防范制度,指导企业文秘杂烩网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监督举措,加强反偷盗基础设施建设,在敏感和要害部位完善摄像头和报警器等设施,提高园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确保园区能够安居发展。改善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和失职追究制,改善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推行司法公开。

加大保护园区力度。组建园区综治机构、派出所以及环境监控中心,织牢人防、物防、技防三张网,按照民警驻防、专职巡防、园区内防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认真排查和有效调处园区在征地、拆迁、用工、用水、用电、环境等方面www.的矛盾纠纷,保证项目建设在安定有序的环境中进行;主动为大项目建设的决策当好法律顾问,提供快捷的法律公证服务;在办理涉企治安案件中,坚持“多服务少制约、多教育少处罚”的原则,做到可罚可不罚的不罚,非罚不可的少罚;办理涉企经济案件中,坚持“快立、快查和多调、少判、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依法保护园区的合法权益。

加大扶持园区力度。开设“绿色通道”,适当减免有关收费标准,对涉及园区的商事案件慎用强制措施,在执行园区民商案件过程中加大和解、放水养鱼的力度。同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当好园区的法律顾问,主动征求园区对执法和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对园区反映的不满意情况及时责令整改,对不满意的政法干警严肃查处;严禁向园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禁止以任何借口向园区报销各种费用,增加企业负担;对在园区过程中假公济私、滥用职权、贪污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园区创业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从重处理。

加大打击经济犯罪力度。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这一主题,认真履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对影响园区发展的犯罪行为主动出击。严厉打击各类市霸、行霸和称霸一方的恶势力,做到早发现、严打击,除恶务尽。集中整治和规范强买强卖、敲诈勒索、强揽工程、强占市场等领域为重点,着力构建“公平、开放、安全、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竞争公平、市场开放、经营合法、秩序规范的经济发展环境,大力侦破和查处一批经济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成功破获在长江大桥入口处非法收取保护费涉嫌“路霸”恶势力团伙案,成功打掉一伙暴力抗法的“砂霸”恶势力。(

第四篇:政法机关推进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

政法机关推进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

竹溪县县直政法系统工委 姚运平李猛

政法机关主要包括公、检、法、司等部门,是国家专政机关,其职能是代表国家执行法律,肩负着打击敌对势力、惩治违法犯罪、调解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和职能,可以说任务明确、职能专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政法机关在公平、公正、公开、高效地完成上述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还要紧紧抓住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战略机遇,立足职能、着眼全局,努力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司法软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三服务一促进”活动和省、市政法系统“创优法治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的推动下,竹溪县政法系统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绿谷”、培植生态经济大县,建设“生态、能源、人文、宜居”竹溪的目标,牢固树立“平安是第一软环境”、“政法工作也出生产力”的理念,组织全县政法干警深入走访全县重点项目和企业,认真落实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六项措施”,积极主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用政法工作“硬措施”改善了经济发展“软环境”,为加快推进全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一、统一认识,着眼全局,增强做好政法工作的责任感

县委、县政府对竹溪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能否从战略全局上真正形成热情服务投资者、服务兴业者、服务企业的良好、和谐的经济发展软环境,除了发挥涉经部门作用外,还要求政法机关从法治上予以保障。

首先,各政法机关应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发展经济是全党、全社会的首要工作。因此政法机关党委、党组应以促进经济发展来统领政法工作,树立政法机关在新时期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与经济发展同舟共济的新理念,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根本转变,不断增强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这个中心,树立主动关心、自觉参与经济建设的观念,把执法办案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科学、正确地处理打击犯罪的“显绩”与发展经济的“潜绩”的关系,并以此为重要内容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把为经济发展、打造良好司法软环境这一科学理念落实到政法工作当中去。要教育广大政法干警务必把软环境建设放在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来考虑,克服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狭隘观念,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效率的法治环境。

其次,应努力解决工作思路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走出单纯抓业务、因循守旧、求稳怕乱和特权思想的误区,树立政法工作与经济建设一体化、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理念;处理好部门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严格执法与提供软环境的关系和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强化大局、中心和发展的意识,真正把政法工作与发展经济有机统一起来;解决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在大局意识、振兴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淡化,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强,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氛围不浓,思想僵化,机械教条执法,不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作风上耍特权,以管理者自居,以权谋私、作风粗暴,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在办案中执法不公、不廉,办关系案、人情案、油水案,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树立政法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立足职能,明确任务,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经济建设需要安定的经营环境和稳定的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保一方平安是政法机关的主要职能,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具体体现。任何犯罪活动都对经济建设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盗窃、诈骗等发生在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不仅会给企业经营者、投资者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动摇经营者、投资者的信心。政法机关只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才会使经营者、投资者有安全感,才能不断增强经营者、投资者的信心。因此政法机关必须充分发挥打击、调节、监督、服务等职能作用,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效率的法治环境,这应该说是政法部门在发展经济中的两大基本任务。完成这两大基本任务应努力创造五个环境:一是要通过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和各类经济主体的人身财产安全,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要把多发性侵财犯罪和打击黑恶势力做为重中之重。二是要通过惩治经济犯罪,整顿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创造规范的市场环境和诚信安全的经济环境。三是要通过公正裁判,切实执行,保证公平交易和安全履约,创造公正的司法环境,依法处理好企业改制、破产、债权清收等审理裁决工作。四是要通过加强治安行政管理,做到公平诚信,廉洁高效,创造宽松的政务环境。五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安全团结,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着眼于振兴发展,需要政法各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与各有关单位协调运作,共同努力。各政法部门和有关单位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把维护社会稳定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要真正认识到稳定工作是促进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积极为经济发展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

目前,我县正处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给政法部门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为此,各政法机关要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深化“创优”活动,拓宽服务领域,明确服务载体,硬化服务措施,营造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方案。近年来,县直政法系统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王雁波同志任组长,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县公安局局长、县委政法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县司法局、发改局、人社局、工商局、经信局、商务局主要负责人、政法系统工委、纪工委负责人任成员、县委政法委各科室干部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创优法治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政法系统“创优法治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稳步推进主题实践活动。政法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健全了政法干警联系企业制度,把该项活动作为贯穿全年的中心工作,周密安排部署,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走访调研,破解难题。一是主要领导亲自走访调研,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如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雁波多次深入自己联系的重点项目----鄂西北国际物流园走访调研,为项目征地、拆迁、补偿等事宜奔走、协调,促进了该项目的顺利开工。县法院院长张祖成带领部分党组成员多次到湖北梅子贡茶叶集团公司等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帮助其化解纠纷。县检察院检察长何昌波带领院党组成员,分别联系谷竹高速、南水北调、竹房城镇带、北环路等6个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供电公司、银行、寿康超市等20余家重点企业及小产权房清理、环境保护等重点工程领域,实现了“定人、定责、定企业”的“三定”目标;县公安局长局长陈虎带领班子成员先后深入寿康永乐、县医院、技校、西关街改造项目部等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听取企事业单位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县司法局长曾庆兵深入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就如何立足职能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便利、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促进企业提高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及时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营造企业良好的法治环境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二是政法干警全员上阵,齐心协力问计于企。县委政法委建立各班子成员和科室干部定向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度,认真落实服务企业六项措施;县公安局提出了“三个九”活动要求即:公安局党委和各派出所、局直各单位负责人要每人走访九名企业业主、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基层民警要每人走访九个社区(或农村)、学校,了解现实需求,收集治安信息,建立密切的联系。对负有执法办案任务的单位民警和社区民警还要求重点开展“一访”(案件回访)、“一谈”(警民恳谈)、活动和走访信访对象活动。县检察院建立专班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副检察长带队,带领分管科室成员定期不定期深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开展走访座谈活动。党组每月召开例会,每位党组成员分别汇报分管工作和服务、联系企业项目、情况;对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积极、不主动,解决问题不力的,实行督办通报,限期整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后果的严格追究纪律责任。县法院建立副院长、庭长、研究室主任三合一制度,定期深入联系重点企业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车间、座谈、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征求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县司法局对20多家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走访,通过现场座谈,全面深入了解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现状、当前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急需解决的法律难题,为后期如何服务企业找准了切入点。

三是优化服务,促进发展。政法委作为政法机关综合协调部门和统领部门,在服务经济发展活动中要身先士卒,带头示范。大明物流园是县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牵头落实的重点工程,在项目开工建设初期,康家岭村6户村民因对征地补偿有异议多次阻碍施工,政法委书记王雁波多次亲自协调,最终妥善化解矛盾,确保了该项目今年顺利开工建设。

公安机关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对来我县投资办厂的投资者、经营者要调整审批环节、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减少人为限制。对大项目、大企业要跟踪服务,随时解决问题。继续开展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的重点保护工作。同时要深入开展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活动,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苗头应及时予以严厉打击,不要等到造成危害再制止、再打击,对危害企业的案件要快速出警,避免给企业造成损失。在办理涉企案件时,在传讯、留置、采取强制措施等办案环节时,要灵活把握,尽量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今年以来,服务企业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有157名民警参加走访企业活动,走访调研群众4500余名,县公安局9名党委成员都先后深入到分管和联系单位、企业和民警一道进行调研,走访调研了寿康永乐等18家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及27家医院、学校、社区,召开座谈会28场次。针对重点工程开展安全检查250余次,整改隐患57处,处置群体性事件苗头27起,化解矛盾纠纷112起,参与重点工程开工典礼、重大活动、重要人物、重要节点安保工作21次,出动警力1200人次,维护重点工程施工秩序16次,出动警力80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7起,查处阻碍施工建设案件9起,行政拘留25人,妥善处置重点工程建设中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3起,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优质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上半年,全县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253起、查获犯罪嫌疑人38名(逃犯19名)、追缴各类账款赃物15800余元。办理治安案件127起。

检察机关与辖县大型企业结成共建对子,签定共建协议,定期走访,开展法律授课、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审查签定经济合同等,同时在查处经济违法犯罪案件上下功夫,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县检察院共批准逮捕26件44人,提起公诉36件55人,有力地打击了刑事犯罪。立办贪污贿赂案6件10人,立办渎职侵权案件3件3人,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有力打击了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涉林领域渎职犯罪、非法建设“小产权房”背后职务犯罪。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作出不批捕决定2件2人,减少了社会对抗,促进了社会和谐。

审判机关在立案、审理环节中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对涉企案件当事人要积极提供诉讼便利,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尽力降低涉企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依法快审、快结、快执,在立案上开展“一站式”服务活动,减少环节和时间;在审判方式上以提高效率为核心,进一步扩大民商事纠纷普通程序简化审批的范围和比例;在审判体制上,积极深化推行速审合议制,对一些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商事案件应随立随结,提高效率;在审判力量投入上,对涉及辖县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的经济纠纷的案件审理要加大审判力量的投入,以保障各种经济行为的顺利进行;在案件排期等诉讼环节上要优先,具体为提供法律咨询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诉讼费减免优先、执行优先,以加大司法保障力度。今年以来,县法院先后审理或案外调解了涉及顺溪豆制品公司、人福产业园、七里沟液化气站、竹溪农商银行、华康公司、康辉公司、谷竹高速公路建设、广场公园建设、泰源水电开发公司、环城北路建设等重点项目和企业纠纷案件23件,涉案标的800多万元,依法对阻碍建设施工和破坏生产经营行为人采取强制措施11人次,对企业减免诉讼费20多万元,向企业派驻法官近30人,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意见30余项。

司法机关要把工作重心下移,要改变过去的坐等上门改为现在主动服务,对各类经济主体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律公证和诉讼代理工作,同时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努力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四、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到实处

新时期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政法机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强化监督,完善制度,才能确保服务经济社会的各项服务措施落到实处。首先要对现有的制度、措施针对新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贴近和适应我们所服务的对象,具有针对性。其次要强化监督,注重制度、措施和承诺的落实。有好的制度、措施和承诺是不够的,还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和落实。真正使在我县经商办企业的企业家,实实在在感到安全、安心、安定。

近年来,我县各级政法机关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上非常重视,完善了一些制度、措施和承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县公安局出台了优化发展环境12项举措,同时建立“警种联动、部门协作”制度,为重点企业和项目保驾护航。充分发挥治安、刑侦、派出所等警种的职能作用,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健全长效协作机制,对重点工程建设突出的治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和打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对扰乱和阻碍重点工程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相关警种协同作战,形成打击合力,给予严厉打击。进一步加强与交通、安监、建设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定期或不定期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和指导,形成长期机制,保障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同时,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按职能归属通报、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了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县法院坚持涉企业纠纷提前介入、案外调解,坚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能动司法,联动司法。要求干警到企业办案要坚持“五个不准”:办案人员进入厂区调查,不准开警车、着制服;不准将证人带离厂区;不准轻易查封企业帐目;不准轻易冻结银行帐户和资金;不准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在办案效果上,要求干警做到“五项确保”:确保维护企业声誉,确保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工作衔接有序,确保生产指挥系统不紊乱,确保企业生产不中断。真正做到以监督促公正,以公正促规范,以规范促服务。通过走访企业进一步建立了审理涉及企业纠纷案件坚持“调解优先、以调为主”的法律原则,最大限度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坚持慎用强制措施,依法及时化解矛盾,增强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部分大型公司每次对外签订合同都协议选择竹溪法院为管辖法院,即是对竹溪法院优质高效司法服务的充分信任。县检察院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服务大局的新方法新举措的公开承诺,并制订下发了《竹溪县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十条意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结合项目年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检察工作实际,确定以履行职能创优环境、服务企业促进跨越发展的工作重点,为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生产环境、投资环境、服务环境。

县司法局将所属法律服务窗口单位与企业联姻结对、采取挂牌服务的措施,即将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专业人才统筹起来,与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结对子提供法律服务,保证一个企业有一名专职律师、一名公证员、一名援助律师挂牌服务,制作竹溪县司法局法律服务进企业公示牌,注明服务人员的姓名、联络方式及执业地点,为企业及职工提供最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第五篇: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促进丽水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发挥财税职能作用 促进丽水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办公室课题组

2003年,丽水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之实际,不失时机的提出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工业强市,合力兴工,既是实现丽水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最佳切入点,也是把我市培育成浙江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要求和必然选择。财政税收作为经济综合部门,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过程中,是大有可为的。本课题结合丽水工业发展现状,就如何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促进丽水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丽水的跨越式发展作一些探讨。

一、丽水市工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我市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和工业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积极营造“合力扶工、开放推动”氛围,全市及市区工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43.6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8.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33.9亿元,是2000年的3.1倍,年均增长32.71%,实现工业增加值94.4亿元,是2000年的2.23倍,年均增长22.22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30.9%提高到2004年的35.7%,提高了4.8个百分点。丽水市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6.8亿元,比2000年增长70.67%,年均增长14.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0.7亿元,是2000年的2.15倍,年均增长 21.10%,实现工业增加值22.7亿元,是2000年的2.15倍,年均增长21.13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7%。已初步形成了日用化工、钢铁制造、五金机电、竹木制品、羽绒鞋革、绿色食品、文化体育用品、精细化工等特色制造业。丽水市历年工业经济指标统计表单

备注:(1)资料来源:丽水统计年鉴(2001-2005);(2)年均增长率为自然增长率。

二、丽水市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几年来,我市工业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全省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规模、产业结构、质量水平等,差距仍然明显。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丽水的工业经济面临着更多的制约因素,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要素制约难以缓解,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加大

土地供应问题突出。由于土地暂停审批、以及清理整顿开发区,我市工业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以发展工业的主要载体工业园区为例,我市10个工业园区(开发区)目前原已批已征未开发用地相当有限,除本级水阁工业区尚有少量土地可供开发外,其它各县(市)园区近期可用于开发的预留工业用地基本没有,招商引资受到较大制约,靠新批项

目来推动工业投资增长困难很大。而原有的一些企业因缺地而无法实施技改,规模也难以扩张。

能源、运力、原材料、劳动力等制约局面仍未能得到有效缓解。一是工业用电缺口较大,由于网架结构问题,小水电输出困难,局部地区网供电力不能保证,电力紧缺矛盾突出;此外,电价上调也抬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二是公路治理超限超载对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企业运输成本上升,如丽水到宁波运费从每吨100元上涨到超过300元。原材料的运进和产品运出都受到了限制,进而导致企业库存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如丽水最大的化工企业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与2003年比较,运费上涨3倍,产品库存增加,销售受到极大影响,企业利润也明显下降。三是原材料及燃料价格上涨较快,截止2005年上半年,原材料、燃料等购进价格已持续上涨33个月,且幅度均超过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持续的“高进低出”使部分下游产品生产企业经营异常困难。如丽人木业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占成本20%的化工原料尿素、甲醇等价格大幅上升,生产总成本将增加8%,仅此每年就增加企业生产成本2000万元。四是企业用工出现结构性短缺。由于技术要求、劳动条件、工资待遇等因素,部分企业用工短缺,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与一些小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

(二)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工业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综合运用适度从紧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贷款前置条件增加,再加上我市属信贷非重点支持区域,企业从银行融资难于其他地区,商业银行更倾向于保大户、保重点项目,我市中小型工业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一些企业不得不通过高息向社会集资,造成企业资金成本上升,获利空间减少。有资料表明:2000年至2004年,全市工业短期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3.17%,大大低于同期全市金融系统存款、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21.10%、29.09%的水平;且从2000年以来,我市工业贷款余额占金融系统贷款余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之势,2004年,全市工业短期贷款余额仅为20.39亿元,占金融系统贷款余额的比重为7.90%,比2000年的15.5%下降了7.6个百分点,每年平均下降1.52个百分点。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丽水经济开发区已投产的62家企业银行贷款仅为2亿元,仅流动资金缺口就达8亿多元,在建的120家企业资金缺口将超过10亿元,资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丽水市历年金融机构银行存、贷款余额情况表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丽水统计年鉴(2001—2005)

(三)工业经济份额较低,发展基础薄弱

丽水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层次低、规模小、产业分布散,集群效应不明显,工业经济份额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这几年来,全市及市区工经济份额逐年上升,但与全省平均水平比,工业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低。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7%,低

于全省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市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7%,分别低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工业增加值为3766元,市区人均工业增加值为6089元,均大大低于全省人均11458元的水平。可以说,工业经济的落后,也是我市经济欠发达的主要根源。

浙江省及丽水市历年工业增加值统计表

单位:亿元

备注:(1)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2004-2005),丽水统计年鉴(2001-2005);(2)全省数据包括宁波;(3)年均增长率为自然增长率。

(四)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出口企业影响较大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除部分鼓励出口的产品外,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4个百分点。二是退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担机制,由原来中央负担改为中央与地方按75:25比例承担。上述政策的调整,就长期来看对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及集约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短期对我市企业出口增长、利润产生了较大负面作用。由于我市的主要出口产品(机电产品、服装、纺织品、玩具)均涉及到退税率的下调,因此税率下调直接影响到我市出口企业的利润。据丽水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2004年出口电机产品为1200万美元,按出口退税率下调4个百分点计算,就影响减少企业利润近500万元。税率下调还直接导致出口额的下降,我市外贸企业出口近80%是收购外地产品出口,出口价格非常接近成本区间,企业运转与生存主要靠出口退税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税率下调对这部分企业的出口影响极大。出口退税中央地方共担政策的调整则对我市生产型企业出口有较大影响,我市很多外贸出口企业是供货式出口,即出口主要通过外贸企业往往是外地外贸企业出口。如云和县2003年玩具出口额超1亿美元,本地外贸公司出口仅占2%,其余全部通过宁波、杭州、上海等地的外贸企业;缙云县年出口额7000万美元,通过本地外贸企业出口也仅占50%。出口退税实行中央地方共同负担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措施限制本地外贸企业收购外地产品,势必影响我市外贸出口生产企业的生产。最近,出口退税中央与地方负担比从75:25调整为92.5:7.5,退库方式也从原地方直接退库改为年终地方一次性上解,这一调整显然会淡化地方政府限制收购外地产品的动向,但影响仍将一定程度地存在。

(五)工业对财政贡献率偏低,财政对重点企业依存度较高

据对我市工业企业上交国地税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004年,全市工业制造业企业上交国、地税税收总收入为9.16 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34.76%,比全省(不包括宁波)平均水平低22.32 个百分点,市区工业制造业企业上交国、地税税收总收入为1.5

5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19.74%,分别比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低 37.3 4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且工业企业税收又主要集中在少数重点企业,2004年,全市上交财政总收入居前10位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共上交国地税收入3.17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制造业税收总收入和全市财政收入的34.6%、12.03%,而且这10家企业基本集中在市本级(纳爱斯集团所属4家)、遂昌县(5家)、缙云县(1家)。而2004年,仅市本级财政就投入用于工业发展的资金3763万元(包括省级资金1434万元),占当年工业企业上交国地税收入的24.28%,工业制造业对财政贡献率明显偏低,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市工业经济的欠发达,以及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迫切性。

2004年工业制造业上交国、地税收入统计表

2004年丽水市工业制造业上交国、地税收入前10位企业情况表

注:当年财政总收入为当年实绩,未考虑出口退税因素,全省不包括宁波。

(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虽然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创业氛围的浓厚,我市企业经营者的总体素质正在快速提高,但工业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现象仍较为突出。据市政府办公室经贸处对我市93家工业企业问卷调查统计,被调查企业中,由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创办的企业仅占11%,其余均为由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原国营(集体)企业职工或农民创办。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必然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最终会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

效益。

三、如何发挥财税职能作用,积极支持丽水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合力兴工,招商引资,加快丽水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担负着组织收入和宏观调控职能的财政税收部门,必须把握新时期财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充分结合本市经济和社会实际,围绕财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这条主线,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确定新坐标,找准新位置,谋求新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工业经济发展。

(一)继续加大投入,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

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是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是集约资源配置和利用、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的结合点。在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中,作为财政部门:一是要加大对园区建设规划的投入,为园区规划提供财政支持,确保园区规划经费需求,提升园区档次和品位,促进园区良性发展。二是要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结合城市化、工业化,加大对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减轻“瓶颈”的制约作用,为加快园区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硬环境。三是要支持工业园区配套体系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促进资源集约优化。从政策上、资金上支持按产业区域规划的产业服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四是要继续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总量扩张的主要途径,财政部门应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承沪杭金、东接甬台温、突破点线面、融入长三角”的战略要求,认真制定实施吸引外来资本和鼓励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坚持政策引导,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加快我市园区建设。

(二)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工业经济的发展,政策引导是关健,而财政税收政策更是重中之重。在现阶段,要按照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发挥财政、税收的职能作用,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切实贯彻好、落实好上级制订的各项财政、税收政策,合力推动和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落实好鼓励资源节约降耗的税收政策。对生产节水、节电、节能等资源节约产品的关健设备应允许企业实行加速折旧,支持资源节约降耗企业发展。二是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政扶持力度。在修订完善工业扶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对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扶持,通过实行对企业技改资助、技术创新奖励等方式予以鼓励。

(三)加大对企业融资援助力度,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困难

一是加强信用担保机构建设,重新梳理现有的信用担保机构,逐步做大国有信用担保公司。要强化国有信用担保机构的职能意识和风险意识,逐步增加国有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充分发挥国有信用担保公司的融资作用,有序放大担保机构的功能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的信贷担保。二是尽快构建民间资金融资平台,运用资本市场吸收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探索通过企业上市融资、社会招股、发行债券等形式,扩大民间资本的利用途径;鼓励发展民间担保公司,发挥民间资本的灵活性。三是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工具创新,放宽中小企业信贷政策,适当减少银行贷款的前置条件,降低银行贷款门槛。

(四)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好《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市直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市直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

见》等一系列推进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兑现工业发展资金,促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二是要引导企业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资金,这几年,税务部门较好地落实了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民政福利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有力地助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从2001年至2004年,仅市本级地税部门就减免落实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资金2.19亿元,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应积极引导其将获得的税收政策减免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企业扩大再生产。三是要保证财政预算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逐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担保资金、高科技项目贴息(补助)资金和开发区重点项目引导资金,不断加强丽水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四是要引导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形成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传统行业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企业人才流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范围较窄,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因此,要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工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出发,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把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尤其是要制定有利于促进企业人才自由流动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同时,要通过整合劳动力技能培训资源,加大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劳动力技能培训质量,切实帮助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

(六)优化财政税收服务,营造发展工业经济的软环境

作为财政税收部门: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利用财政自身优势,帮助工业企业出谋划策、横向联合、项目论证、加强管理等;二是积极向工业经济提供法律服务,对所有财政、税收政策法规,财务管理规定,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等要宣传到家,服务到家,帮助工业经济规范运作。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工业经济的清费减负工作,切实减轻工业经济负担。四是规范财税执法行为,公开办税、文明办事。五是尽量减少对工业企业的财务、税收检查,能免查的尽量免查,能简化的尽量简化,使工业企业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上来。六是强化执法监督,严明纪律,严格约束,杜绝各类不利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行为的发生。

组 长:何赤峰

成 员:魏叶华汤延武方伟英

执笔:叶芳儿水旭辉

下载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经济发展思考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经济发展思考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进步促经济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经济发展—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杨楼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长兴各位领导、同志们:首先,我代表杨楼镇党委、政府感谢市委、市政府及市科技局对杨楼镇工作的......

    关于构建学习型机关的思考和建议

    文章来 源 w ww.5 Y K J.Com 1当前,以创建“四型”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创建现代文明机关,优化政务环境”活动正在各级党政机关中如火如荼般展开。创建学习型机关作为创建“四型......

    关于构建学习型机关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构建学习型机关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构建学习型机关的思考和建议2007-12-14 22:24:3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于构建学习型机关的思考和建议关于构建学习型机关的思考和建......

    建立政法机关信访接待长效机制调研建议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条件下,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各类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明显增多,诉之法律的纷......

    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精选5篇]

    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 当前,国内及周边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凤翔县经济发展处在一个关键节点,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社区矫正试点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公安局注重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建立起社会监督、管理、教......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加快税源经济发展

    国税部门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把科学发展观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国税事业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国税工作各环节......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部署,全省地税部门要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发挥地方税收在支持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