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医院收费管理 发挥内审监督作用
加强医院收费管理 发挥内审监督作用
一、审计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需求的逐渐增加,医院经济发展迅速,业务收入逐年增加。医院收费室是医院货币资金收入来源的源头,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具有信息化程度高、资金流速快、金额高的特点,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同时也是不法分子盗窃的重要对象,如果管理流程存在不足,就可能导致医院收入流失,针对收费部门的风险性,我院内审人员根据卫生局领导的要求及院领导的安排,组织开展了对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收费管理专项审计。
二、审计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开展审前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详细制定审计方案,认真组织了本次审计。
医院收费科室共有六个:包括财务科、门诊收费室、进出院办公室、方便门诊、老干部门诊部、体检中心,有专职收费员28人,其中门诊收费19,进出院6人,方便门诊、老干部门诊、体检中心各1人。医院09年业务收入2.78亿元,其中:门诊收入1.30亿元,住院收入
1.45亿元,门诊收费室负责门、急诊医疗、药品及门诊预交款业务收入,进出院办公室负责住院部病人医疗、药品及预交款业务收入;方便门诊、老干部门诊及体检中心负责业务收入相当较少,财务科出纳汇总上交门诊现金收入和日常医院的零星收入。
三、审计重点
重点审查医院收费管理现状;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情况;检查是否有虚假退费,各项收入是否合法及时上交;检查收费业务流程的合理性,检查票据、物价管理落实情况等。
四、审计方法
1、采用查账、核对等方法,将HIS系统的六个收费部门各项收入和财务入账金额进行核对,是否一致并及时上交;收入是否按财务制度正确及时入账。
2、因病人换药、退药,医院退费发生较多,退费是作弊的易发点,鉴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收费员贪污案,重点对退费流程和稽核管理进行检查,抽查退费原始单据,审查退费相关科室医生、药房人等签字退费情况。09年1-9月退费2889份共计66.19万元,对近两年总退费金额和收费员退费额进行分析,是否在医院业务增幅的合理范围之内。
3、医院收款票据种类多量大,09年1-9月签发142.28万份,对票据进行检查,是否电脑专人管理,按时领、核销,票据管理制度是否执行;对各种医疗收费物价情况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
4、利用穿行测试法对收费全过程进行查看,检查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内部规章制度的健全性及落实情况,内部稽核是否有效落实,人员管理情况;
四、审计发现问题
1、门诊收入少交254.50万元,电脑程序需完善。审计发现:门诊取消挂号收费日报表,统一合并在收费结报表上后,有时会在停用的挂号日报表中计入收入,使得病历卡、磁卡有收入未交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计算机中心抓紧时间改善程序。
2、退费制度不健全。审计发现:退费日报表中只有原处方退费金额,收费员日报表、门诊日报表中没有退费金额,退费次数及退费项目,退费原始单证签字不齐全,财务科没有对退费单证审核,审计提出加强退费业务工作程序。
3、收费员资质偏低:医院全部专职收费员及门诊、住院负责人中,只有1名临时工收费员张云燕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其他全没有,提出提高收费员准入条件。
五、审计建议及时得到有效落实
审计报告上报院领导后,相关领导高度重视,作出批示进行改善,各科室协助配合落实整改,各项审计要求有效落实,具体如下:
1、针对门诊少交费现象,计算机中心改善电脑程序,使停用的挂号日报表不再发生费用,查出漏缴相关收费员并及时补齐。要求收费员每日盘存现金,发现长短款及时反映,收费负责人把关及时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实现层层把关,施行动态管理,防微杜渐,增加岗位责任心,把隐患消灭在萌芽。加强业务部门、药剂科、收费室、财务科各部门之间的对账工作,完善监督制度,坚决不能出现漏收费现象。
2、针对退费制度不完善现象,计算机中心对电脑结报的门诊日报、月报表和收费员日报表增加:收费员退费项目、次数及退费金额;每日收费负责人对退费单证审核后,同收费日报表同时上交财务科,由收入会计逐笔审核,装订在会计凭证,加强退费稽核;要求收费负责人不坐岗收费,要充分发挥岗位审核监督职能,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发现。
3、针对收费员资质偏低现象,要求建立收费员准入制度,要求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和计算机操作证方能上岗,要求收费员加强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提高业务素质、工作质量,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服务质量培训。
六、审计的启示
通过本次审计,加强了收费内部控制,使作为医院窗口的收费部门,在给病人送去方便的同时,也完善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了工作质量,保证了医院资金的安全完整。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2010年12月3日
第二篇:浅谈医院如何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浅谈医院如何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2011-01-07 14:43:23|分类: 管理探讨|举报|字号 订阅
袁彩华
(邓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邓州474150)
【摘要】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正逐步被引入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不少医院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弱化了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加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内部管理中的作用,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医院利用预算对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种经济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短期的、临时的管理方法,而是具有战略性的、长期发挥作用的、需要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是包含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各个方面预算的全方位的管理活动,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和预算考核等构成。它是现代医院内部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目标是实现医院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和经营风险的最小化,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医院经济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科学地、系统地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对于加强医院经营管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医院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全面预算的整个计划过程和各项预算指标直接体现了医院经营活动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情况,同时也反映出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医院资源配置的起点。遵循医院经营活动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编制全面预算,是现代医院强化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医院在编制全面预算前,必须做好医疗市场调查分析,进行科学的预测,减少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结合自身的资源状况,权衡利弊,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使医院有限的资源得以最佳地分配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从而达到增收节支、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的目的。
2、明晰各责任中心的责权利,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编制把医院预算目标具体化和量化,全部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中去,建立责任中心和责任追究机制,使各个岗位、各个员工的责、权、利得到有机结合,促使全体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有效地监控各部门的经济活动。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把“触角”延伸到医院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中,便于医院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各部门内部执行预算是否到位,各部门之间执行预算是否协调、均衡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责,纠正不当行为,弥补损失。同时,还有利于发现基层先进的管理经验,予以总结推广,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促进医院的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一般而言,预算一旦编制完成,便具有较强的刚性,各部门应当按照预算分解下达的目标自觉贯彻执行,每个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就使医院的高层管理者不必事无巨细地直接参与具体事务管理,而把工作重点放在督导医院总体目标实现的间接控制上来,并腾出更多的精力来考虑医院的发展战略,更好地把握全局。
5、使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业绩能够得以正确评价。医院全面预算执行的过程和结果是衡量各级、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医院通过对各单位及其员工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对其工作绩效好坏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并按照奖惩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奖惩和人事任免,提高工作质量。
二、影响全面预算管理作用发挥的不利因素
1、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监控不力,使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逐渐被医院管理者所接受,但是由于过去长期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惯性思维的影响,不少医院高层管理者还没有充分认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意义,认为预算管理仍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是单纯的财务行为,对预算编制部门提交的预算报告是否科学,是否可行等情况不重视,对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对预算执行结果的管理流于一般,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认真解决,积年累月,得过且过,形成恶性循环。甚至有的医院领导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全然不懂,为了政绩和形象,利用行政权力,随意干预预算管理工作,违规操作,掩盖问题,使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丧失殆尽。
2、预算编制不符合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在要求,使全面预算管理从起点上就失去其应有得意义。医院预算应当根据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综合国家的宏观经
济政策、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各种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编制。目前,大多数医院在编制预算时,对上述情况掌握得不全面,缺乏深入的调研分析,怕费力,图省事,没有做到全员参与预算管理,没有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要求编制预算,收支预算的数据只是采用基数法在上实际经营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简单递增,或以上年基数加本年因素后编制而成。这种闭门造车的编制预算的方法,没有科学性和说服力,违背了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编制科学、准确的本质要求,由于其没有充分考虑预算收支因素的变化,因此容易使预算目标落空。
3、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使预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与评价、考核与激励等,它们相辅相承,不可或缺。其中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和关键,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预算的分析评价和考核激励都是保障预算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医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各环节不能较好衔接,其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主要是靠财务部门来进行,而财务部门职能权限有限,难以把握全院各个方面的情况,此外,财务部门除了要处理正常的财会工作外,还要完成预算管理一系列的繁重工作,因此往往疲于应付,流于形式,使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不到位,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4、医院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完善,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医院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存在缺陷,如管理制度不严不细,责任不清,操作性不强,追究机制不健全,存在“死角”;工作流程衔接不紧密,缺乏监管等,造成药品、器械、材料的采购、领用、库存、核销等环节的脱节和混乱,导致经营成本上升;在投资、举债等方面,由于缺乏制度约束而出现盲目决策问题,容易发生违规现象。如有的医生私自收费中饱私囊,有的医生上班坐诊时,让患者持处方到私人诊所抓药,以享“提成”,使医院的收入产生直接损失,更为糟糕的是,造成医院的信誉下降,形象损毁,给医院长远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凡此种种,都加大了医院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风险。
三、促进医院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思考
1、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机构。领导层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医院领导层只有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才能较好地把握医院全局,着眼长远发展。同时,结合各部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特点,逐级分解下达预算目标,落实到人,深入挖潜,开源节流,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重视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就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即预算管理委员会及下属专职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委
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均参加(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加),是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医院总体发展目标,提出预算目标,审批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协调、监控和考核评价。专职管理部门由主管副院长牵头,财务、纪检、人事、总务、信息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参加,负责拟定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编制全面预算草案,并根据批准的预算下达分配指标,负责预算执行过程的记录、管理和控制,做好定期分析,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关于预算执行和调整的建议等。只有有了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实施。
2、人人参与,切实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人作为制度的执行主体,是预算管理工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医院的各级组织及其全体员工,应该统一思想,积极参与预算管理,正确履行各自的职责,把各项预算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需要强调的是,院长作为医院的法人代表和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要把预算管理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经常深入学习研究,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行;要加强指导和督促,定期不定期地听取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带头按制度办事,大力支持而不是随意干涉预算管理工作。这样,医院上下人人关心全面预算管理,人人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人人实现各自的工作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3、把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做实做好。全面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源头,它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预算执行得顺利与否、高效与否。因此,必须把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编制全面预算,要统筹考虑国家政策、医疗市场情况和医院的总体目标,结合医院各预算责任单位的业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不同的预算项目,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动态预算和零基预算等不同的编制方法和“上下结合”的编制程序,科学地编制预算,做到实事求是,责任明确,便于操作,易于考评。
4、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促进全面预算目标顺利实现。医院除了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外,还要加强其他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流程。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都是一定时期工作实践的产物,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内外条件的变化,会不断出现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医院应定期对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盘点”和“诊断”,查找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要多征求基层责任单位的意见,在反复梳理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各项工作实际,加以修订完善,使其协调、高效运行,从而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秦玉良: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及影响分析[J].时代经贸,2007,78
(5).
[2] 李家东:浅析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06(8).
[3] 由宝剑: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与创新[J].医疗卫生装备,2008,7(29).
[4] 陈爱堂: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和作用[J].山东冶金,2007(3).
第三篇:监事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浅论发挥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途径
吕建彬(已刊发过)
[摘 要]监事会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是目前国有改制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监督职能必须进一步规范监事会的设置,明确监事会权责,创新监事会工作模式,增强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监事会;国有企业;监督;途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步伐逐步加快。但不少国有改制企业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突出表现是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职能发挥的研究,对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范监事会的设置,确保监督的权威性
监事会是针对公司最高决策与经营机构而设立的监督机构。但有的国有改制企业监事会的设置极不规范,严重影响了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发挥。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就必须规范监事会的设置,确保监督的权威性。
一是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保证监事会监督的客观公正。一个监督机制是否有效,最根本的就在于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及监督人本身的独立性。只有当监督机构独立于监督对象时,才能保证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规定,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派出监事实行回避原则,不得在其曾经管辖的行业、曾经工作的企业或者其近亲属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企业的监事[1](P1)会中任职。国务院为了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后,于2003年颁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代表本级政府负责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控股的公司派出监事的人选,推荐国有控股的公司监事会主席的人[2](P1)选。但在国有改制公司监事会组成过程中,这些规定并未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有的是由原企业纪委负责人出任监事会主席,原公司领导大部分进入董事会,剩余的成为监事会成员,然后选择一两名职工代表作为职工监事(主要是从企业所属单位工会主席中产生)。同时,监事会主席或监事在公司内一般还兼任其他党政职务。因此,国有改制公司监事会主席与董事长、总经理实际上仍是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任命的同一党政领导班子的成员。在行政级别上监事会主席一般比董事长、总经理低。处于被监督地位的董事长、总经理掌握着监事甚至监事会主席的职务任命、业绩考核等大权。监事会实际上成了董事长、总经理领导下的监事会,造成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弱化。要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应逐步取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行政级别,将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企业管理人员有机结合起来,从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推选政治立场坚定、责任心强、懂经营、财务、审计、法律等专业知识,能胜任监督职责的人担任监事会主席或监事,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从而敢于对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进行监督。
二是改善监事会人员专业技术结构,提高监事会监督质量。监事会担负着检查企业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检查企业财务等专业性较强的监督职责。这对监事会主席、监事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监事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监事会成员掌握履行监督职能所必须的业务技能。必要时可从社会中介机构中选择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监事会主席助理或监事,改善监事会人员的专业技术结构,保证监事会具有履行监督职责的专业技术力量。
三是设立监事会专职办事机构,保持监督工作的连续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规定,国有企
[1](P1)业监事会一般每年对企业定期检查1至2次,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专项检查。由于目前对国有改制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决策权限缺乏明确的界定,其自由裁量权过大。企业监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强化监事会的日常监 督职能,对企业的最高决策权、经营权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但监事会没有自己的常设办公机构。一般是采取与纪检监察部门一体化办公的方式,由于办公人员各种行政隶属关系复杂,不利于监事会日常监督工作的协调运行。为了保证监督工作的连续性,监事会应设立由专职监事为成员的办公室,负责处理监事会的日常监督事务,保证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明确监事会权责,提高监事会监督的主动性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监事会职责及相应权限规定的较为原则,应进一步细化监事会职责及其相应保障措施,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司实务的发展,不断加以修订完善,提高其可操作性。
一是要明确监事会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注意的事项,增强监事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国有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都不是企业财产的真正拥有者,他们的经济利益与经营资本数量、风险程度、资产增值额等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但作为国有企业的直接领导者,事实上却拥有对企业的资产使用、利润分配等的直接控制权。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很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使监督者对公司决策者和经营者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采取不作为甚至纵容的态度。因此,应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或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监事会对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注意的事项。同时,在对监事会整体权责进行明确的情况下,对监事个人的监督权及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对于监事会或监事应监督而没有进行监督的事项,规定相应处罚措施,增强监事会成员的责任感,防止由于监事会成员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是要明确监事会履行职责的保证措施,确保监事会职责的有效履行。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监事会履行职权的方式、程序、经费来源等规定较为简单,致使监事会职权的落实存在较大困难。例如,《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如实向监事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并及时报告重
[1]大经营管理活动情况,不得拒绝、隐匿、伪报。但这一规定对于保证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能所必须的知情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国有企业应制定完善确保国有企业监事会知情权的相关会议制度、企业文件和资料送达制度、企业财务报表报送制度、监事会咨询回应制度等规章制度。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财务、统计报表、重大经营活动的法律文本等资料、文件在报送董事会的同时,必须抄送监事会。此外,虽然法律法规规定监事会有对董事会、经理层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检查的权力,但并未规定监事会进行监督检查的条件及程序,对董事会或经理层拒不接受检查或拒不纠正存在问题时应采取何种措施。因此,应明确规定监事会具有董事会经理层违法行为制止权。董事或经理不在公司授权范围以内的行为,以及其他违反法令或章程的行为,致使公司发生显著损害时,应授权监事可以通过口头、书面或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等方式予以制止。
三是要加强对监事会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监事会依法全面履行监督职责。监事会有关职权的行使不仅是其所享有的权利,也是其应履行的义务,应加强对监事不作为或不依法作为行为的责任追究。在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监事会不仅有权而且有义务核对董事会拟提交股东大会的财务报告、营业报告、利润分配方案等财务资料,并有义务将其核对、调查情况向股东会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监事会不仅有权而且有义务对董事、经理违法违规和违反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提出有关建议和处理意见,而且应明确规定监事会因不能及时、合理和有效行使监督权而使公司或第三人受到损害时,应承担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国有企业监事会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以考核评估的结果决定监事的去留,并确定其报酬。由于监督不力给企业带来损失,在追究经营者责任的同时,要由监事会承担连带责任。
三、创新监事会工作模式,增强监督的实效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经验较少,涉及监事会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还不完善。因此,国有企业监事会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就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增强监督的实际效果。
一是要健全完善监事会各项工作制度,实现监督的规范化。为了避免监事会工作流于形式,要建立健全监事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明确本企业监事会主席和监事的主要职责,对监事实行分工负责制度,保证监事会职责的有效履行和工作质量的逐步提高。同时,要定期召开监事会会议,收集整理监事监督信息,研究企业各项重大决策草案,并及时向董事会和经营管理人员反馈监督信息,督促整改存在问题。
二是要坚持做到程序监督和实体监督并重,提高监督效果。重点监督检查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董事和经营管理人员在决策和经营活动中是否按规定程序办事,在执行决策中是否忠实履行职责,是否发生挪用资金、违章拆借、擅作担保、转移资财、伪造业绩等违法行为,纠正损害企业和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同时,要定期开展会计季报、年报或会计账簿的检查工作;在检查中发现有违反财会制度和损害公司利益的事项,有权要求企业审计部门或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如果审计结果认为董事会违反制度规定,有权要求予以纠正。
三是要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到参与不干预。国有企业监事会在履行职责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行使监督职责时,要敢于坚持原则,对认为违规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对拒不接受和改正存在问题的要及时向股东会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反映。同时,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尽职而不越位,不能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四是要加强与企业内外部监督部门的联系,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监督。监事会在监督工作中要做到依法监督、合理监督、公正监督,积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服好务,争取企业党政组织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加强与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及外部司法、税务、审计等监督部门的联系,形成监督合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保证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EB/OL].http://.2002-10-13.[2]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EB/OL].http://.2003-06-05.Review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Board of Supervision to Perform the Duties and Function
LYU Jian-bin;YI Yan-an(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rporation,Shandong Dongying 257237)[Summary]State-owned enterprise board of supervision to full perform the duties and function is very difficult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To perform the duties and function,the board of supervision must to be constituted strictly according to the law,confirmed the duties and function,innovate the working,tone up the independence,luminary and effect of supervision.[Keywords]Board of Supervision;State-owned enterprise;Supervision;Approach
第四篇: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之我见
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之我见
赵欣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是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基础,也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力量源泉所在,其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能否得以实现。由于人大代表连着两端,一头是国家,一头是人民群众,把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人民通过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监督国家相关工作人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在监督中的积极作用,是加强人大监督,增强监督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保证。
一、当前制约人大代表发挥监督作用的主要因素
1、代表素质不高,履职能力较差
当前一些代表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不高,对政策、法律法规理解不深,掌握不够,缺乏监督所具备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二是代表的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归纳、反映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有的代表“代表意识”淡薄,履行代表义务的责任感不强,仅仅当个见了面握握手、听报告拍拍手,分别了挥挥手,表决时举举手的“会议代表”,难以参与决策。
2、代表与选民联系不经常,了解情况不够,不能充分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有的代表仅仅是选举时与选民见个面,没有密切联系选民,没有经常到选民之间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倾听选民的呼声和建议,还有的代表可能自己是哪个选区的代表都不知道;甚至有的选民不知道自己选的代表是谁。这样,代表与选民之间缺乏联系,缺乏交流,当人民群众遇到问题时不知道,不找代表反映,而是习惯性地找政府。
3、代表之间联系不多,难以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由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集体行使权力,代表们提出的议案、质询案、罢免案等等,受代表联系不够,交流不多,难以得到积极广泛响应。
4、代表履职受到环境影响从而制约了代表发挥监督作用。一是大多数的代表事联得多,他们本身在各行各业中从事自己的工作,从客观上没有过多的时间来执行代表的职务。二是国家政权机关的政务活动公开、透明度不高,难以保证人大代表的“知情权”、“知政权”,这样人大代表难以行使监督权。三是对代表执行职务的质量和能力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和监督标准,使代表缺乏一种内在动力,难以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
二、提高代表素质,为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充分认识代表监督在人大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地方人大常委会应把加强代表监督作为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基础工作来抓,加强常委会与代表之间的联系,提高代表的组织程度,形成一套科学、快捷的联系网络,依法鼓励代表向本级人大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改善人大监督工作。常委会开展活动期间,有计划地让众多代表参与进来,为代表提供发挥监督作用创造充分的条件,地方人大联工委应充分发挥好代表与选民、代表与代表之间、代表与人大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人大常委会应对代表在发挥监督作用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和帮助
1、增强代表的履职意识,提高监督水平。人大代表素质不高,职权意识淡薄、履职能力不强,难以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要真正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关键在于提高代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严把代表入选关。一是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和产生机制,将具有较强的代表意识和执行职务能力,高素质的选民选到人大代表队伍中来;二是进一步加强代表的学习和选民培训,提高代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增强代表监督工作力度和工作水平。
2、建立长效的代表与选民联系的工作机制。加强代表和选民之间、代表与代表之间、代表和人大常委会之间的联系,让代表工作在选民的监督之下,使监督工作进一步增加透明度。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代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人大常委会、代表、选民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监督互动机制。
3、加强制度创新,为代表监督活动提供一个良好外在环境。一是建立代表监督活动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代表在法律上、时间上、经费上等方面行使代表监督权时有可供操作的具体办法。二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保证代表的“知情权”、“知政权”,使代表能全面、真实、准确了解“一府两院”的工作。三是扩大专职代表的数量,建立确保兼职代表的工作时间制度,使代表有时间履行自己的代表职责;四是制定代表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开展选民旁听人大会议、代表述职、代表小组视察等活动,使代表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五是改进人大代表提建议、批评、意见等常规性的监督手段,适时运用和激活“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
4、加大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代表的法律素养、民主素养,使之与公民的民主实践形成互动效应,加强人民对人大代表的认知感、认同感,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将人大代表视为排忧解难的主心骨。
5、为代表监督活动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人大常委会应当利用现有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捷的优势,及时报道、反映人大代表在人大监督中的活动,使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增强监督实效。只有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依法规范监督形式,严格执行监督程序,努力增强监督实效,才能把常委会监督工作和代表监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结出丰硕的监督之果。
通联:会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赵欣
第五篇:发挥同级监督作用的思考
同级监督在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施有效监督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突击性监督为经常性监督,变阶段性监督为全程性监督。
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同级监督相当滞后,十分薄弱。主要问题:一是不好监督。同级监督权的行使受制于被监督对象,取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民主作风和重视程度。不要说对“一把手”本身的监督,就是对部门或部门领导的监督与查处,往往需要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点头,得到他们的重视与支持。党政主要负责人重视了,同级监督便顺利一点,力度便大一点,查处便好办一点,反之便难以开展。监督的决定权不在监督者自身,而是掌握在被监督者手中,客观上制约了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同级监督的有效实施。二是不敢监督。党政主要负责人处于同级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监督者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攥在被监督者手中。对于那些以“老大”自居,自恃特殊,不愿意接受监督,甚至一听到监督就反感,认为是在找茬子、捅娄子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者往往慑于权威,害怕“穿小鞋”,担心被调离,顾虑“碰钉子”,睁只眼闭只眼,削弱或放弃监督。三是不便监督。同级监督的范围、权限、内容、方法和程序,缺乏慎密的具体规范,要么分散零碎不成体系,要么过于原则不好操作,而在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同级监督中,传统的上对下式的开会、发文件、听汇报、搞专项检查的监督方法不适用,党纪政纪所规定的各类处罚手段因权限限制又不能用。这种制度机制的不全、方法手段的贫乏,使同级监督陷入了软弱无力的境地。
怎样才能切实发挥同级监督的作用?
一、教育激励,调动同级监督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监督工作依靠人来实现。同级纪委是同级监督行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级纪委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施有效监督,最终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敢监督、不愿监督问题的发生,从主观上讲在于同级纪委没有积极主动地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施有效监督。
同级监督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政治信念、敬业精神、责任感或利益的驱动。因此,调动和发挥同级纪委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形成持久的驱动力。一是教育激励。努力提高同级纪委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较真意识、碰硬意识,激发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定必胜信心,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搞好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二是任用激励。真正把具有强烈正义感、责任感,不畏权势、敢于碰硬的同志选拔到同级纪委的领导岗位上来,配置到纪检干部队伍中去。同时上级党委和纪委要为敢于监督的同志挣腰,让符合同级监督整体价值的行为和人员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形成与荣誊、晋升、物质相挂钩的利益驱动机制,营造有利于同级监督的氛围。三是责任激励。加大同级纪委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施有效监督的政治责任,对因监督不力而发生特大违纪违法案件的要坚决追究同级纪检部门的责任,形成强大的责任压力,有效地推动同级监督的持久运行。
二、抓住重点,建立同级监督的事前防范机制
同级监督应该重在防范。同级纪委要在容易导致权力偏轨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建立事前防范机制,重点在人、财、物上规范权力运行。
一是实行干部任用“票决制”和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打破过份以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意见调配干部的做法,规范选拔干部提名渠道和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通过民主测评、公推公示、竞争上岗,任用“票决制”等方法,配备干部,防止用人腐败。对违反干部任用程序,推荐干部失察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二是改革财务审批办法。可考虑实行副职“一支笔”审批制,或成立理财小组,建立“财务集中会签日”制度。调查发现,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存在诸多弊端,容易“暗箱操作”,失去制约。采取副职或民主理财,可以发挥主要负责人的牵制作用,增强审批权的相互制约和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三是规范资产运行程序,严格按章办事。如在政府采购、土地批租、工程招投标、项目审批等问题上,要实行“阳光操作”,发挥专家论证、部门承办、群众监督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党政主要负责人不要处处插手,形成新的集权。四是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对购置房产等大宗商品、家庭成员工作调动、婚丧嫁娶、外出旅行等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项都要及时向同级组织报告;对家庭财产要按照中纪委规定的范围如实申报。五是建立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述职会和个人廉情报告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定期就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述职,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三、落实准则,强化同级监督的基础和条件
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施有效监督,是以党的组织原则和优良作风为基础的。我们党的一整套生活准则对于制约和防止权力的逆向运行十分有效。事实上,个人“说了算”,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权力偏轨的最根本的原因。
《党章》赋予各级纪委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规的任务;纪委书记一般又为同级党委副书记,有责任有条件协助同级党委落实各项党内准则。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要培养“一把手”的民主作风,解决好不肯接受监督的问题。要加强“班子”理论学习和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党政主要负责人站在“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把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
众监督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自觉置身于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之中。第二,要坚持“班子”民主议事制度,强化民主决策。对议事的内容、方法、程序、表决及落实都要进行规范,并严格执行,防止大事不上会、个别酝酿代替会、临时提议开急会、表决不“票决”等问题的发生。第三,要正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集体领导,解决好“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问题。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政主要负责人不能一味强调集中而忽视民主,搞“一言堂”;或者凭个人意志集中,搞假民主;更不能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对反对意见压制打击甚至“扫地出门”,形成“顶住坐不住,坐住顶不住”的局面。第四,要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实现权力制衡。“班子”内部的分工要权、责挂钩,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党政主要负责人不能越俎代庖,“一杆子插到底”,这样既挫伤了“班子”成员的积级性与创造性,又失去了权力的相互制衡。第五,要开好“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的生动局面。民主生活会是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施同级监督的有效形式,通过“一班人”积极的思想斗争,可以明确问题,修正错误。当前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班子成员要畅所欲言,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问题要敢于指出,大胆批评、善于帮助。如果避重就轻、假话空话,甚至“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就达不到相互监督,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跟踪评估,增强同级监督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党政主要负责人违纪违法案件大多数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日积月累,酿成大案。怎样才能不被“一把手”头上虚假的“光环”所迷惑,及时发现权力的偏轨运行?建立跟踪评估机制十分必要。可考虑对党政主要负责人设立“专项监督”。即在同级纪委设立专门岗位,在不干预党政主要负责人行使职权的情况下,就其言行的合法性、公正性、廉洁性进行专门监督,使同级监督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⑴、建立重大决策程序合法性评估报告制度。对“一把手”的重大决策在程序上是否合法合规进行评估,并向上级书面报告;⑵、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制度。定期组织对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重点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济项目决策经营情况、个人收支和家庭财产状况,离任前财务审批情况等,并向上级书面报告。⑶、建立廉洁自律情况评议报告制度,定期填写上报党政主要负责人通讯费、招待费、差旅费、用车、外出等情况登记表;结合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述廉活动,组织群众评议,并把评议情况记入廉政档案,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⑷、建立重要岗位重要人员联系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身边的工作人员,如组织人事、资金批拨、项目审批、执法、财会等热点岗位上的同志更多地掌握着权力运行的具体情况,对“一把手”的监督最有发言权。在班子考核、任用考核、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等考核中,不能单纯地听取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应把向重要岗位重要人员了解情况,作为必要的程序和制度加以坚持,采用座谈、问卷、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权力运行情况。⑸、疏通信访渠道,注重群众呼声。调查表明,80%以上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违纪违法的查处都得益于群众的监督举报。各级纪委要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实行“首接负责制”,做到件件有落实,把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效监督植根于群众的沃土之中。
五、严格追究,增强同级监督的约束力
没有处罚的监督只能是软弱无力的监督。增强同级监督的约束力,重要的一条就是严格责任追究。一是要对同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体制进行合理的权责界定,赋予同级纪委的相对独立性,保障同级监督权的正常行使。二是系统、合理、整体地配置同级纪委的监督手段和职能权限,增强同级监督的权威性。作为执政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具有对同级纪律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的整体协调、综合运用的功能,使其真正成为腐败分子的“克星”和反腐败斗争的“利剑”。三是同级监督应具备启动某种监督程序的机制。这种监督程序以一定标准为“度”,如群众评议通不过、民主测评不合格、发生重大责任事件、一定数量的党代会、人代会代表提议等,都可以考虑作为启动这种监督程序的“临界值”,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通过,报上一级备案后,监督程序便不可逆转地启动,并作出相应的恸议,如:同级书面警示、诫勉谈话、限期整改、提请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提请司法机关介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党内外民主罢免等。只有这样,同级监督才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当然,这种监督程序的运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需立法部门统一规范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