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乡建设局推行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工作的作法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5:1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城乡建设局推行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工作的作法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城乡建设局推行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工作的作法与思考》。

第一篇:县城乡建设局推行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工作的作法与思考

**县建设局自1999年推行政务公开以来,从最初的岗位职责单一公开,到今天的办事程序、收费标准、行政执法、干部选拔任用、内部议事制度等全方位公开,走过了8年的历程,通过8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不仅增强了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行风建设,促进了依法行政,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城镇靓县”战略的实施,政务公开、依法

行政成为城乡建设工作的“助推器”,行风建设、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多次受到省政府、省建设厅、安康市人民政府、安康市建设局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嘉奖,“廉洁高效、为民、务实”的行政机关形象得到较好的体现。

一、高度重视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政务公开工作

我局于1999年推行职能职责公开,设立岗位台以来,在政务公开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先后将原分散在局机关、城建监察大队、质监站、统筹站、墙改办、城建档案室等6个内设单位的各项审批手续、行政事业性收费集中到局“办证收费”中心集中审批、收费,实行了“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中聘请了20名行风监督员,并定期召开征求意见会议,作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广泛征求行风建设方面的意见,结合建设系统实际,先后制订了建设系统行政执法“十条禁令”,党风廉政建设“七不准”,建立了行政效能6项制度,推行了文明用语、文明接待、文明办公制度,对内以党委会议制度、行政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规范行政行为。但尽管如此,在每年征求服务对象意见中,仍提出办事程序过多,手续繁杂;没有全部把建设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集中受理;有的部门受理行政许可运作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等突出问题。

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意见、建议,下决心改进政务公开工作,结合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艰苦奋斗、廉洁从事教育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县设立政务大厅,实行行政审批、收费一厅式办理,对全局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合并,并把所有许可、收费的事项的法定依据、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全部公开上墙,方便服务相对人办事、咨询,并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的具体作法

1、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目前我局对社会公开的内容有:(1)建设法规公开。凡国家和地方有关的建设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公开。(2)职能职责公开。本局所有股室的职能、职责公开。包括规划、建筑类(含设计勘察、监理、建筑装饰等)、燃气类、房屋开发类(部分)共6项行政许可、资质审批、行政收费事项公开。(3)办事程序公开。对受理的所有行政许可、资质审批、行政收费事项的办事程序、时限、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公开。(4)社会监督公开。投诉、举报的电话号码公开,实名举报人来信、来访、来电反映事项的处理情况和结果面向实名举报人公开。服务承诺及相关制度、建设局及各事业单位从领导到职工的身份公开。

对内部公开的内容有:(1)党委会、局长办公会、行政办公会研究的重要事项,均以文件形式印发到各股室、事业单位并上报县委、县政府。(2)每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通过年初工作安排意见、半年工作总结、年终总结、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形式进行公开。(3)大额资金的使用与安排,均通过局务会议集体研究确定。(4)人事管理事项。包括干部选拔、任用、奖惩以及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严格按后备干部管理制度进行确定、培养、推荐,对中层干部全面实行了竞争上岗,年度考核按照《目标责任状考核办法》由考评领导小组综合考评。(5)职工的奖金、福利、领导干部收入。

2、政务公开的形式:(1)上墙公示。(2)印制册页,方便服务对象领取。(3)设立服务员引导服务和首问责任制。(4)设立投诉电话、举报箱。(5)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亮明身份(共产党员有标记)。(6)开辟公开栏。对干部任前、评优、考核、奖惩等公示。(7)在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即一个窗口收件,一套资料内部传递,一个窗口发证。

目前,我局政务公开已做到了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政务公开,逐步提高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事质量。如建设项目从申办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审批时限缩短到15个工作日。二是有力地推进了建设管理部门廉政建设。自推行政务公开以来,建设系统执行廉政勤政规定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三是提高了建设部门行政执法水平。

三、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要坚持“四个结合”

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我局坚持将政务公开工作与投资环境整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等具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上下联动、人人有责的工作格局。

1、把推行政务公开与改善投资环境结合起来。要保持城市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拓展融资渠道,而招商引资、积极利用好民间资本,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建设领域是我县当前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坚持做到既精心打造硬环境,更全力打造软环境,按照这个要求,近几年来,我局相继出台了《**县重点建设项目暨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服务办法》,对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从减免收费、减化程序、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使政府与人民群众、与投资者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政策更加开放,投资环境得到更大改善。例如我县在南区建设

过程中,滨河世纪花园和一大批私人联户建房的顺利建成等就是较好的例证。

2、把推行政务公开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近年来我们把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之中,把涉及是否推行了政务、事务公开,是否改变行业的不正之风、是否依法行政等作为每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一并考核、一并检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党委和行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两者工作相互促进,互见成效。

3、把推行政务公开与开展效能建设结合起来。推行行政效能建设六项制度是针对机关工作作风中出现的办事效率低下、相互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不正之风而开展的。在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中,我们把受理服务相对人所有事项的办事程序、时限要求等上墙公开,避免了工作相互扯皮或推诿,并公开受理人员的姓名、职务,公开服务承诺,还设立了投诉箱和投诉电话,以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投诉有上述行为并经查实的,根据建立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追究有关部门或人员责任。

4、推行政务公开与依法行政相结合。城建工作是一项业务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建设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如在城市拆迁工作中,认真贯彻国务院《城市拆行》条例,严格按拆迁批准文件组织拆迁,做到宣传工作家喻户晓,补偿标准公开、合理,拆迁协议平等自愿、补偿资金及时兑现,拆后重建服务到位,真正做到依法拆迁;又如在实施行政处罚工作中,严格按法定程序办事,充分赋予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行政复议权、听证权,先后就城南开发区三号地通道等问题召开了听证会,既避免了简单执法、粗暴、野蛮执法,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四、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的工作设想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建立“**建设管理信息网”,进一步扩大网上查询、咨询、投诉、求助等服务项目的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第一,将所有规范性文件、政务公开目录进行上网公布,特别是城市规划、建筑业、房地产业、城建执法方面的一些重大规定以及城建方面的行政审批事项、条件、程序、期限、收费等应当公开的事项全面进行网上公开,便于机关单位和广大群众对城建法规和各类政策的了解;第二,建立收费公开制度,将所有建设项目收费和单位、商业门店垃圾费进行网上公开,一方面避免收费人员越权减免、收人情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监督,有助于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既有利于干部监督,也有利于保护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第三,建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招标和市政工程材料物资采购上网发布制度,对施工单位和供应商优中选优,少花钱多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推进公开、公平建筑市场的逐步建立。

(二)推行公众参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按照温家宝总理今年在全国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快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评价制度》、《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监督办法》、《政府投资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等制度。学习总结规划行业规划方案公开的做法与经验,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中选择一至两个项目,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试行公众参与工作,使城建工作更透明规范。

(三)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以政务公开为载体,大力加强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增强政务公开工作自觉性、增强公仆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为政务公开提供智力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建设一支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城市建设管理干部队伍。

(四)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相关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逐步建立政务公开的主动公开和依据申请公开制度,完善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先行在局机关推行,取得一定经验基础上,逐步向系统内推广。在搞好政务公开测评工作基础上,建立一个规范、科学、有效的评议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有效地促进与推动政务公开工作。

(五)把政务公开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围绕深化内容、规范运作、提高效果上下功夫,建立科学的政务公开考核机制,使公务人员成为自觉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楷模,把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篇:县城乡建设局推行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工作的作法与思考

**县建设局自1999年推行政务公开以来,从最初的岗位职责单一公开,到今天的办事程序、收费标准、行政执法、干部选拔任用、内部议事制度等全方位公开,走过了8年的历程,通过8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不仅增强了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行风建设,促进了依法行政,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城镇靓县”战略的实施,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成为城乡建设工作的“助推器”,行风建设、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多次受到省政府、省建设厅、安康市人民政府、安康市建设局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嘉奖,“廉洁高效、为民、务实”的行政机关形象得到较好的体现。

一、高度重视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政务公开工作

我局于1999年推行职能职责公开,设立岗位台以来,在政务公开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先后将原分散在局机关、城建监察大队、质监站、统筹站、墙改办、城建档案室等6个内设单位的各项审批手续、行政事业性收费集中到局“办证收费”中心集中审批、收费,实行了“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中聘请了20名行风监督员,并定期召开征求意见会议,作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广泛征求行风建设方面的意见,结合建设系统实际,先后制订了建设系统行政执法“十条禁令”,党风廉政建设“七不准”,建立了行政效能6项制度,推行了文明用语、文明接待、文明办公制度,对内以党委会议制度、行政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规范行政行为。但尽管如此,在每年征求服务对象意见中,仍提出办事程序过多,手续繁杂;没有全部把建设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集中受理;有的部门受理行政许可运作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等突出问题。

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意见、建议,下决心改进政务公开工作,结合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艰苦奋斗、廉洁从事教育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县设立政务大厅,实行行政审批、收费一厅式办理,对全局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合并,并把所有许可、收费的事项的法定依据、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全部公开上墙,方便服务相对人办事、咨询,并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的具体作法

1、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目前我局对社会公开的内容有:(1)建设法规公开。凡国家和地方有关的建设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公开。(2)职能职责公开。本局所有股室的职能、职责公开。包括规划、建筑类(含设计勘察、监理、建筑装饰等)、燃气类、房屋开发类(部分)共6项行政许可、资质审批、行政收费事项公开。(3)办事程序公开。对受理的所有行政许可、资质审批、行政收费事项的办事程序、时限、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公开。(4)社会监督公开。投诉、举报的电话号码公开,实名举报人来信、来访、来电反映事项的处理情况和结果面向实名举报人公开。服务承诺及相关制度、建设局及各事业单位从领导到职工的身份公开。

对内部公开的内容有:(1)党委会、局长办公会、行政办公会研究的重要事项,均以文件形式印发到各股室、事业单位并上报县委、县政府。(2)每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通过年初工作安排意见、半年工作总结、年终总结、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形式进行公开。(3)大额资金的使用与安排,均通过局务会议集体研究确定。(4)人事管理事项。包括干部选拔、任用、奖惩以及考核、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严格按后备干部管理制度进行确定、培养、推荐,对中层干部全面实行了竞争上岗,考核按照《目标责任状考核办法》由考评领导小组综合考评。(5)职工的奖金、福利、领导干部收入。

2、政务公开的形式:(1)上墙公示。(2)印制册页,方便服务对象领取。(3)设立服务员引导服务和首问责任制。(4)设立投诉电话、举报箱。(5)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亮明身份(共产党员有标记)。(6)开辟公开栏。对干部任前、评优、考核、奖惩等公示。(7)在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即一个窗口收件,一套资料内部传递,一个窗口发证。

目前,我局政务公开已做到了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政务公开,逐步提高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事质量。如建设项目从申办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审批时限缩短到15个工作日。二是有力地推进了建设管理部门廉政建设。自推行政务公开以来,建设系统执行廉政勤政规定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三是提高了建设部门行政执法水平。

三、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要坚持“四个结合”

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我局坚持将政务公开工作

第三篇:建设局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汇报

建设局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汇报

建设环境保护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全会精神,围绕“保速度、扩总量、惠民生、促和谐”的12字发展目标,从推行政务公开入手,打造阳光政务,促进廉洁高效的机关建设。

一是确定政务公开“十项内容”,给群众一个知情权。这10项内容包括:公开各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联系方式和信访、投诉举报方式;公开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公开各行业有关方针、发展战略、社会管理等重大政策;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依据、标准;公开城镇体系规划、村镇规划的审批结果;公开工程建设标准与定额目录;公开房地产、建筑和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发展、改革和监管措施与结果;公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和监督管理情况;公开建设系统牵头调查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有关情况;公开有关行政许可的内容、依据、条件和其他应公开事项。

二是建立政务公开“四个平台”,给群众一个参与权。建设环境保护局积极探索政务公开的形式,方便群众参与,主要建立了“四个平台”:一是建立网络公开平台。组织专人对全局多个行政权力事项和社会服务项目情况在《xx县政务公开网站》上公布。二是建立电视公开平台。通过新闻发布的形式,适时发布政务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三是建立政务服务大厅平台。建立政务服务窗口,对各项服务项目进行集中公开。四是建立公开栏平台。全系统建立政务公开栏16个,对重要事项一律在公开栏公示。

三是完善政务公开“四项制度”,给群众一个监督权。建设环境保护局为了便于群众监督,确保政务公开取得实效,主要完善了“四项制度”:一是完善了监督检查制度。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局机关和基层单位的务公开的监督。二是完善了投诉处理制度。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相关科室具体受理,投诉受理时限为3-5个工作日。三是完善了群众评议制度。采取划测评票、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完善了追究制度。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的进行责任追究

第四篇:关于乡镇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乡镇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街道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是行使管理职能、依法行政的最前沿阵地。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切实抓好乡镇依法行政工作,对树立维护基层政府的良好形象,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改善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能,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行政机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贪赃枉法等侵权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调查分析当前农村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进乡镇和村组依法行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市委党校的组织下成立了一个乡镇依法行政工作调研组,每两人一组,分四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走访等形式对全市近几年来农村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为期10天的 调查,将400份的问卷调查表发放到乡镇街道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农村居民手中,由各类调查对象对我市乡镇街道在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乡镇和村组依法行政基本情况 **市地处黄河上游、陇中腹部,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东邻宁夏,南连定西,西界兰州并接河西走廊,北靠内蒙。东西宽174.75公里,南北长249.25公里。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4%。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共有56个乡,18个镇,10 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农业人口114.79万,土地面积2.1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2万亩。共有各类乡镇企业750家,其中工业企业50家,形成固定资产4.4亿元。全市小城镇总数已达19个。

全市乡镇机构含党委、政府、人大、纪委、武装、财政、计生、林业、农技农经、国土资源、水利水保、畜牧、邮电、民政、文化、广播电视、学校、卫生院、派出所、信用社、司法、法庭等组织,共有 名在职干部职工,其中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 人;共有778个村民委(社区)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 人、村小组干部 人。

近年来,各乡镇街道依法行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为主线,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市县工作大局,在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行政复议、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培训、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政务公开等方面下功夫,共梳理审核各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依据 50个,确认行政许可207项、行政处罚3322项、行政收费56项、行政强制154项、行政确认12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193项,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行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依法办事的机制基本形成,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促进了各项法律、法规的全面正确的实施。

二、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宣传不到位,效果不显著

通过“三五”、“四五”和 “五五”普法宣传,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趋向提高,懂法、用法、守法有了初步成效。但问卷表明85%群众认为普法宣传效果不明显,依法行政的理念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一是乡镇村组对法制宣传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个别乡镇出现“三多三少” 现象,即讲重要性多,讲具体内容少;讲原则性多,讲具体方法少;讲具体要求多,讲具体落实少,宣传工作没有系统性。二是普法学习“上热下冷”问题极为突出,弱化趋势十分明显。表现为认识弱化,许多农民认为普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自觉性弱化,农民缺乏学法的自觉性;方法手段弱化,普法学习节奏慢,效率低。

(二)乡镇和村组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行政行为不规范 当前,在乡镇35周岁以上的工作人员中,全日制大专院校毕业的人员相对较少,而大量的乡镇干部都是高中以下学历,他们在个人素质锻炼方面相对要欠缺些,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短期的培训,而法律是成系统、成体系的博大精深的,仅仅依靠短期的突击培训是难以吸收、消化和具体操作的。这样,自身素质的不足,加上客观上学习深度的不够,浅尝辄止,造成了乡镇执法主体“依法”行政的先天残缺,暴露出了行政执法人员尤其是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弱化,依法行政意识不高,行政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一是部分乡镇领导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够。他们思想上,重人治轻法治;工作中,喜欢凭主观臆断下命令,不愿按法律规定去办事,致使有些行政行为不合法,造成工作失误。个别领导,为了单位,甚至个人的利益,重罚轻管,以罚代法,对违法行为不闻不问,包庇纵容,对正常的执法横加干涉。二是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问卷显示有85%群众认为基层干部有侵权行为,他们在工作中以权谋私,知法犯法,滥用权力,以权易钱,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声誉,在群众中影响很坏。三是有些基层干部个人素质欠缺,对自己要求不高,只求工作上过得去,平时做一些违法的活动,如赌博、谋取私利、挪用公款等事件。四是当前大多数行政工作人员受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传统的影响,在执法过程中也往往重结果轻过程。程序是执法公正的基本保障。问卷显示92%乡镇村组干部认为在具体行政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程序违法的问题。比如在计划生育违育费的征收过程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一般都是先收费,然后补充完善相关的法律程序,当然这也是作为违育对象最能接受的方式,他们认为如果按照法律程序依法征收就是对自己过不去,表示反感,不理解,甚至不配合。

(三)农村群众法律知识贫乏,维权意识不强 经过多年的普法宣传农民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一是农民法律意识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还有差距。从农民自身方面看,有历史因素、传统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现实的种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我们在调查中遇到了一位群众,当年因农业税过重而外出新疆打工,把承包地上交了村集体,村上借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机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收回的承包地搞了退耕还林,去年听说国家有补助政策,就回来要收回自己的承包地,于是和村组产生了纠纷,乡上在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劝说该农户起诉法院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该农户根本无法接受,认为政府推诿,不断上访,我们也给他讲解了相关的法律条文,但收效不大,目前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同时,农村社会政治体制也没有为农民法律观念的发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村委会的实际运作方式,表现出行政手段过于强大,给法律留下的空间有限。二是法律在农村的作用显现不全面。我们在全市三县两区进行了调查,农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与政府打官司维权的案例很少,据统计***至***有一个县共收到农村行政复议申请6件,受理4件,其中撤销1件、维持1件、做其他处理的2件;行政诉讼案件仅有3例。可见法律在农民心中还未获应有的地位,未能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获得现实的生命力。当然也 有些有关农村的法规,并未真正贴近农村实际,未能实在地深入农民生活。同时,由于政府权力的过于扩张,使得纸上的条款与生活实际距离较大。在部分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际上已被架空,造成了法律与农民的隔离,不为农民所相信,而一些为农民所依赖所期望的规定,又没有上升为法律,这也使农民看轻了法律。农民是最讲实在的,法律未能实在地给农民以正面的感受,因而也就不易赢得农民的信任、拥戴。加之基层司法中的一些腐败行为往往抹去了法律的积极效应,引发了农民对法律的一些不正确看法,妨碍了农民法律意识的健康提高。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权大于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从目前的体制来看,乡镇人大,纪委等机构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对执法过程及有些违纪行为的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起不到相应的监督制约作用。我们调查中有一位乡镇纪委书记说除了搞好所包村组的计划生育工作,他不知道自己的具体职能有哪些,如何本职开展工作,这充分说明了当前体制问题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监管的缺失。从我市近几年农村执法检查暴露出来的的问题看,权大于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得不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制约:一是执法不严,违法办案。重罚轻管,甚至侵害公民权益。二是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三是执法中的利益观,扭曲了法律的公正性。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首先,要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强有力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乡镇“一把手”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的工作格局。其次,要组织成立依法行政督促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各站所院校依法行政质量和效果进行全程跟踪督查,定期对乡镇各部门办公室的依法行政质量实行考评和督促落实。再次,要实行领导包干联系责任制,确定乡镇党委领导成员每人至少联系1个以上的村或企业,各站所负责至少联系1个组;同时乡镇各分管领导要做好对各站所实施依法行政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分析、研究和处理。

(二)切实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结合普法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开展,突出宣传“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依法行政”、“人权”和“物权”等新思想新理论。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不仅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而且要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规范行政行为,自觉依法办事。同时要“积极引导群众维护自身利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制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建立有效的学习教育机制。坚持党委集体学法、重大决策咨询、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任职法律知识考试、普法考试等制度,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学会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提高依法决策的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首先,要强化乡镇领导和干部对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和党在新时期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领会、把握其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思想上不迷失,行动上不偏航。通过不间断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乡镇领导和干部“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观念,切实纠正工作中出现的轻民思想和粗暴鲁莽的工作方法;其次,要加大对乡镇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涉及到乡镇工作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要让乡镇干部弄懂钻通,不但要学习一些实体法,还要学习行政处罚、复议、诉讼等程序法,切实纠正部分乡镇干部中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以及断章取义的草率作法;再次,要强化对乡镇干部“正反典型事例教育”,举一反三,自省自查自纠,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促进他们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推动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提高依法行政意识。

(三)增强为民服务意识、落实文明执法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直接面对的是相对人,群众办事需要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频繁接触,他们的行政风格和态度将会成为影响群众评价其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这次调查表明,部分与群众接触较多的机关办公窗口如乡镇办、民政办、司法、公安、计生等机构经常被反映态度不好或执法手段不文明。因此要妥善处理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不管哪个行政部门代表的都是国家的权威,其一举一动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形象和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应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改变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把工作对象当作服务对象,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执法的文明程度,真正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同时要树立群众观点,正确行使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必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对人民群众负责,把长期习惯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行政命令来管理国家社会经济事务的方式,逐步转变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领导和管理的方式,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当一个人民的好公仆。

(四)加强队伍建设,严肃党纪政纪法纪

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注重加强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他们的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熟悉和正确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条文,具备运用法律手段完成行政管理职能的相应能力,认清新时期农村社会基本矛盾,学会有理有节做好群众工作,把完成任务与执行政策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下大决心要整顿“治吏”,切实加强对干部队伍的作风整顿,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对那些违犯党纪法纪政纪或不作为的干部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自身权益的保护,对那些公然侮骂殴打执法人员、抵抗国家政策的不法分子,要坚决绳之以法。

(五)落实执法责任,建立健全监督考核管理体系 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强化执法责任,确保每一个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岗位,行政执法行为,都有明确的执法依据,严格的执法程序,相应的执法责任,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办事须公开,过程受追究。做到政务公开、执法程序公开、办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推动依法行政行为。首先,要开门纳谏,畅通渠道,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乡镇“依法行政”监督员,对乡镇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定期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上门“做客”,为乡镇工作“挑刺”,做乡镇政府的“参谋”,及时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其次,要开展“阳光操作”,推行政务公开。在乡镇管理中,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如救灾款物的发放、农村低保、以及其他各种支农慧农补贴的发放、社会抚养费征收、人口计划、婚姻登记等等,及时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参与政务管理和执法监督,确保严格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再次,把对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建章立制,加大对村组干部监督考核力度,推行干部考核公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和检验。通过这些做法,进一步增强乡镇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虚假政绩的产生;切实建立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监督机制,确保依法行政真正落实到每个干部的自觉行动之中,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之中。结束语 :

对基层行政机关提出依法行政的要求,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发布充分表明了国务院坚持依法行政的决心,而行政机关要做到执法为民,坚持依法行政,最终的问题还是解决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必须正确处理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权力与法律的两个关系: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行政机关是执行人民意志的机关,要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正文明执法”,依法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行政权的行使,必须有法律授权并有法定依据,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要努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法律意识方面的水平和修养,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使权力服从于法律。当前,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农农村依法治理工作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依法行政这一深刻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仍然任重道远。

第五篇: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

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

着力打造“阳光财政”和“透明编制”

湖北省财政厅

2004年以来,湖北省以打造“阳光财政”和“透明编制”为目标,着力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通过互联网全面公开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机构编制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收到了较好效果。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周刊等中央媒体多次予以报道。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试点先行,全面推进

2004年12月,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一致认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减情况,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瓶颈”问题。要把财政与编制公开作为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财政厅、省编办迅速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抓好试点,积累经验,然后在全省全面推开。2005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选择京山、麻城等14个县、市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每个市州负责抓一个县市进行试点。省财政厅、省编办在指导各市州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把京山县作为省里的重 1

点,帮助研究实施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总的要求是,在任何可联结互联网终端的地方,均可登录查询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信息。主要内容是以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权和财政供养人员实名制为重点,凡政府财政、编制管理工作涉及权力运行的政策法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发放标准、每位受益人的领取情况;凡党政群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具有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职能的其他事业单位的机构设臵、核编情况、在编人员及任职情况,都必须全面及时在互联网上公开。按照上述要求,各试点县、市网站于2005年11月前相继开通。当年,14个试点县市公开了17项财政专项资金和300多个单位10多万人的机构编制情况。

2005年底,省委、省政府在京山县召开试点工作现场会,全面总结了各试点县市的经验,并决定在全省全面推进。2006年2月,省委省政府发文成立了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由省财政厅牵头,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编办、省法制办等单位为成员的联系会议制度,从省财政厅和省编办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省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省政府及时召开专题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各市州县和省直各单位全面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后,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落实各项措施。到2006年6月,各市州县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全部开通。

二、打造平台,规范运行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采用直接在因特网公开的形式,网络硬件由省集中管理,软件使用权限分别设臵,各市州县均设臵了独立网站,全省共设有116个网站。乡镇、街办不单设网站,上网资料由县市区统一录入上网。各网站共用一台网络服务器,共用一个一级域名,由各地实行远程维护。省及各市州县加大投入,切实保障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经费。省财政厅组织相关专家和科研人员统一开发了系统软件,各网站统一设臵了主页栏目,包括政务公开新闻、财政政务信息、编制政务信息、财政专项资金、部门预算、人员编制情况、财政服务指南、编制服务指南、咨询投诉、网上回复等十个方面。

为了方便群众查询,全省建立了覆盖所有乡镇街办的免费查询点3008个,在查询终端统一配臵了电子显示屏和专用电脑。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以及其他有上网条件的村和农户,建立了部分村、组免费查询点。为了让群众知晓公开情况,熟悉查询办法,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深入乡镇村开展流动查询2457场次,群发手机短信515万条,播发电视滚动字幕6万多次,发放宣传品2150万余件,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我们还注意加强技术培训,分期分片组织培训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近2000人次,为网络的高效安全规范运行提供了保障。

三、制定目录,全面公开

我们对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形式等提出

了统一标准和要求。财政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机构设臵及工作职责、财政主要业务流程和办事程序、财政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财政管理制度、财政预算、行政许可和审批、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与管理情况以及监督投诉等11项内容。如财政专项资金,每年都制定详细的公开目录。到2008年,公开项目由试点时的17项增加到74项。编制公开方面,主要是将行政和事业单位编制和人员情况分类公布,公开范围扩大到除涉密机构以外的所有纳入编制管理的部门和单位及其人员,包括实改非和离岗退养人员。

在公开形式上,除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外,我们设臵了行政审批与服务办事大厅,健全了门户网站,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和重大事项听证会制度。还运用政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公开。财政资金分配数据要与上级拨入一致,到人到户资金必须公开到村组、门牌号码。为保障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的及时性,按月分配的资金,在下月15日前公开;按季分配的资金,在每季的第二个月的15日前公开;按项目进度分配的资金,不超过10个工作日及时公开,并在备注栏或资金政策栏说明资金分配进度情况;其他资金在省厅下发资金分配文件后45天内全部公开到位。对人员编制情况,必须实行实名制公开,异动情况及时更新。到2008年7月10日,全省网上公开财政资金413.72亿元,其中,发放到人(户)的资金200多亿元,每年涉及3995万人(户)次;公开49415个单位、136.8万人的编制信息,其中行政机构13103个,事业机构36312个;公开财政与编制政务信

息85266条,处理网上咨询投诉19670件。

四、健全制度,强化考核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规范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运行。先后制定了《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预审管理规定》、《省财政厅政务公开听证制度》、《政务公开投诉举报规定》、《政务公开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政务公开告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工作量化考核暂行办法》等,并抓好这些制度的落实。

二是加强日常督办。建立了网上检查制度,加强日常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坚持做好与公众的网上互动,及时处理网上举报投诉。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纳入电子监察适时监督的内容,并与省电子监察系统联网。各市州积极开展“万人查询”活动,组织有关领导到现场答复和处理群众提出的问题。

三是搞好考核。我们制定了《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考核验收办法》,考核内容包括: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财政与编制信息网上公开情况、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网上公开情况、长效机制建设情况,共分7 大类24个考核项目,年终实行100 分制考核,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有力推动了全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从两年来考核的情况看,92%的县市达到优秀等次,其他县市也都达到良好等次。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推进,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更加透明,财政监督措施更加有效,机构编制管理更加规范,部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2006年6月至2008年7月,全省通过网上投诉共纠正不应享受的专项补贴10344.9万元,涉及40464人;纠正挪用财政资金 1008万元。通过群众投诉和举报,全省共查处“吃空饷”人员6435名,涉及金额8078.8万元。

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切实规范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权,进一步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实名上网公开制度,不断提高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下载县城乡建设局推行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工作的作法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城乡建设局推行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工作的作法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