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时间:2019-05-13 06:1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第一篇: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节好课是在一次次打磨中造就,磨课的过程也是教师历练、成长的过程,更是体现个人教学魅力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一课多磨”是远程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展之初,它独特的风格受到教师们的推崇,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与教研注入了原动力。可一段有声有色的发展期过后,磨课,遭遇了降温的困惑。教师在磨课活动中持续参与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是很高,很多教师不能通过磨课活动将学到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也不能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上,以至最后对磨课失去兴趣,觉得磨课太“磨人”,把磨课当成负担。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也许是我们的磨课活动存在以下问题:乱——磨课中的问题比较凌乱,不够精炼;浅——教师都是基于问题表面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问题的实质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简——力求面面俱到,每个问题缺乏观察点及观察策略,磨课内容泛泛,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持;“合作型研究组织”的建设不够成熟,研究群体间的实践智慧未很好地建立。我们试图寻找到一种更好的磨课活动形式来解决以上的问题,以突破磨课困惑,使其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管理者的专业引领是关键,是突围的重点。精减环节,适当为磨课瘦身。磨课通常分为准备、实施、总结等三个阶段。实施阶段要开展多轮磨课活动,每轮磨课都采用选课、备课、说课、观课、议课等多个环节。管理者要随时跟踪磨课进展,在第二轮、第三轮磨课时视情况适当删减环节,把教师从做无用功的繁琐中解放出来,并以敏锐的洞察力引导教师准确切入磨课的关键点,集中精力研究“真”问题。有效的引导减少了不必要的磨课环节和次数,提高了磨课的效率和质量。搭配组合,构建阶梯式磨课。根据教师群体中呈现出的“新与老”“强与弱”,管理者构建了师徒结对,扶持成长的阶梯式磨课。教师磨课由“被动”变为“主动”,教研工作卓见成效,磨课的形式也从由上而下的“命令一控制”到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地位的“促进一支持”,教师主动深入开展磨课研究的兴趣和愿望得到了激发。磨课真正成为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个别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厌学情绪严重,学生间相互影响,学习风气不正,不配合教师授课内容,对老师的授课启而不发。2.学生到课率低,有些班级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严重。

3.有部分班级虽然到课率不低,但听课率低,睡觉、玩手机、讲话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少数素质较低的学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显得力不从心,纵使你有多少教学改革的好方法,也无法实施。

4.为了让想学习的学生学到知识,部分老师迫不得已提高嗓门,甚至自带话筒,以期能盖过课堂噪音,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情绪。

(二)教师方面

1.部分课程存在教与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满堂灌”或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部分教师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养和品德教育。3.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在心理及认知上的差异,品德考核方式不够灵活,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师生沟通较少,教师听不到学生反馈意见,不能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其他方面

1.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与教师及教学空间、设备等资源增长比例不协调,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改的步伐。2.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与教师及教学空间、设备等资源增长比例不协调,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和进一步的培养。

对职业学校校院课堂教学的一点策略反思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职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称为“双主体”。教学活动是双主体活动,教学过程是双主体互动过程,双主体互动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来决定,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从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第一要素是尊重学生,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全面渗透德育

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都要通过学生得以实施。因此应将德育渗透作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另一方面要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为目标精心谋划组织各项教书育人工作。改变班级同学以小团体为主,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应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培养其创新思维模式,自觉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形成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专业课程学习凝聚人心,用实践造就才能,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并将把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三篇:反思磨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反思磨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好课是磨出来的”,对于这句话,各位教育工作才已经取得了共识。所谓磨课,就是某位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磨课的具体流程大致有:课前备课研讨,确定磨课类型及所要研究的问题----个人备课----第一次试教----集体评课议课,提出修改意见-----第二次试教-----评课议课提出修改意见„„可根据需要确定试教的次数。在反复的的课例打磨过程中,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某一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在“一课”的打磨中探索出某一类型课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磨一举三”的功效;在一次次的试课与评析中,可进一步提升个人教学技艺,并在全员参与中,升华教师团队集体智慧;通过参与磨课的全过程,也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磨课活动虽然环节齐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只是打造出一节课,缺乏对一类课的教学启示;有的磨课过程耗时,过程性记录不明,缺乏理论提升;有的磨课过程与磨课初期制订的目标不符,南辕北辙等。

1、分工不明,过程随意。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都进行过磨课活动,但磨课效果良莠不齐。有的磨课活动准备仓促,磨课之前未对参与磨课的团队进行系统分工,从而因分工不明导致有些工作重复或有些记录工作缺失等;有的由于磨课前没有根据磨课内容进行相关知识准备,导致部分虽参与磨课活动,但却不能对所磨课例提出中肯意见;有的团队未制订统一的磨课目标等,导致部分参与教师不明确磨课的重点,因此磨课过程中不能把握关键来记录、反思等等。这些问题都容易导致磨课活动只是走形式,就课论课,磨到哪儿算哪儿,磨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虽然也多少会有所收效,但由于缺乏组织计划,不能系统总结出经验,也就达不到“磨一课而知一类型”的由点及面的提升效果。

对策:按“需”制订计划,依“材”明确分工。

磨课之前应首先确定磨课课题,并结合磨课课题的特点及本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确定要研究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制订出相应的磨课计划。同时因为磨课活动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要根据每位成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例如善于课堂表现的教师实践教学设计;思考型教师进行幕后指导等,从而使所磨课例在大家的集体智慧中得到提升。同时还应根据研究目标制订出一系列措施,保证整个磨课活动有计划,有分工,最终有总结,有提升。

2、目标失当,研究无价。

有的磨课活动中虽然制定出磨课目标,但是目标制定得不合理,不便于操作,因而在实践中参与教师无法把握磨课的方向,也无法提炼经验。例如在某次关于计算课教学中,某校制订的磨课目标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对于一节计算课来说,这一目标过大,缺乏导向性,不利于在某一节课中实现,因而也就无法在磨课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经验;再如在“九加几”一课中,制订的磨课目标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计算九十几的方法”,这一目标过小,属于教学目标范畴,仅适用于本节课,所得到的经验不能在其他课例中推广,适用度不够,研究的价值不大。

对策:依“用”把握目标,按“课”确定主题。磨课时首先应根据学校或教师的需要确立研究目标。磨课目标中要体现,在本次磨课活动中,通过哪种方式的探索使教师得到哪方面的提升,学生得到哪方面的发展等,例如在计算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目标:通过磨课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计算算理的重视度,理解“运算能力”的含义;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而在确定具体的研究主题时,则既需要根据课例的特点来确定,同时要考虑到所研究问题的推广性,即这一问题在本课会遇到,在执教同类课题时都要面对的问题;研究的问题要有切入点,是通过本节课确实可以研究的问题。例如同样是“小数乘小数”一课,可以将 “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理解算理,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主题,这一主题既是本节课可以解决的,同时所得出的经验也是在其他类似的计算课中可以得到应用、加以推广的。

3、过程无序,缺乏提升。

有些磨课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一课多磨,集体出谋划策,最后也呈现出一节精品课例,但是磨课过后,大家只记住最后所呈现的课例,而对磨课过程中的改进及相关思考知之甚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过程性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导致如黑瞎子掰苞米一样,前面做后面忘,事倍而功半。

对策:按“实”记录过程,经“思”提升理念。

磨课重在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修订直至完善。而每次修改都集中了参与者的智慧,因而每次修改的原因、修改的结果都有必要记录下来,以便为之后的研究做借鉴。例如在上课之前的集体研讨活动记录、每一稿教学设计的修改原因、每一次观课后的评课意见等,都是宝贵的过程性材料,也都真实地记录着所磨课例不断蜕变的过程,有必要形成系统的记录材料,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有反思才有提升,一节好的设计在课堂中落实得如何?在执教过程中有哪些亮点,还存在有哪些不足或困惑?都需要进行及时的反思与回顾,因而教后反思、观课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记录性的材料,真实地记载着一节好课是如何诞生的,在这些记录中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磨课的成果,发现“好课是如何得来的”。

同时,每次磨课之后,有必要对磨课的过程进行总体梳理,进行系统总结,归纳出此次磨课的结论,并形成可推广的理论认识在一定范围内加以推广,从而使磨课活动的效果达到最大。

第四篇: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桃村中学王向阳

文言文距今年代久远,与现代文在语法和语境等方面差异较大,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综合这几年的中考文言文试题,可以发现有这么几种题型:一是解词,即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以直接解词和选择两种答题形式呈现;二是翻译句子;三是划分停顿;四是分析人物形象;五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从大的方面来归纳,不外乎是对“文”和“言”两方面的考察,字、词、句的翻译属于“文”的范畴,句读、人物分析、主题把握则属于“言”的范畴。

寒假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检测部分共设计了五个小题,第10题是解释三个实词,11题是关于文言虚词“以”字意义的选择,12题是翻译句子,13题是分析人物形象,14题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试题比较典型,学生得分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诚如批卷老师在试卷分析中提到的:“学生对较高难度的文言文解读能力还是较差……”

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迁移,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是当前文言文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文”“言”结合,培养语感

“文”与“言”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目前课堂教学的最大失误,或者说对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影响最大的问题,是这两者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有“言”无“文”,只关注字音、词义和语法的讲授,将活生生的文言文作品剥离了鲜活的血肉,只剩下风干的语言标本,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无趣;二是跑到另一个极端去了,有“文”无“言”,热热闹闹一堂课下来,学生脑中空空如也,这种课是架空

了的课;第三种是简单的“言”加“文”,表现形式是先“言”后“文”,把“文”强加到“言”上去,而不是从“言”内体现出来的。文言文教学要教到位,“言”和“文”一定要结合在一起。关于这一点,前年市教研室在我校举行的公开课中,以唐家泊老师的一节《唐雎不辱使命》,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导。课后很多老师有顾虑,认为重视了

“文”以后,这个“言”以后怎么考呢?担心学生经不住考试。所以,现在很多老师上文言文,仍然采用串讲的方法,从第一句讲到最后一句,把每一个字词都落实了。很多串讲的内容,其实是注释的重复。但是串讲一定就经得住考吗?我们寒假测验中学生的得分情况就是最好的说明。教师自己在那儿发挥,其实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把文言文的魅力串讲得没有了。不把文言文当成文学作品来教,其文化内涵和底蕴对学生没有任何的熏陶和浸染,学生当然收获甚微。

怎样做到“文”“言”结合呢?首先是诵读。诵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和“言”结合的过程。把文章读通了,读顺了,读懂了,那么文章里的一些实词、虚词,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如果文章没读好,就把那些知识抽出来,老师讲得再多,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也是不稳固的。尤其是在赏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读出一种语感,领略到文章中透露出的文气,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胸襟抱负,从而把文章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文”与“言”的互相融合。其次,在解释字词句子时,如果能够结合文章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进行,“文”“言”结合的效果就更理想了。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见,诵读还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手段。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对学生诵读的培养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情感,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好指导。每次的

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还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要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朗读”的目的。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领悟不透,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地体味、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

让学生把文章读好,在语言、语感方面形成积累,做到“文”“言”结合,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才能具备。

二、自主学习,分类积累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其实际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前面我们提到了串讲的问题,其实我们并不是反对老师的讲授,老师所讲的,应当是学生看不懂、书上注释没有的,学生看得懂的,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和感受。而实际情况常常是学生的学习情绪还没调动起来,还没有进入文本,教师就先把文章里面的实词、虚词、特殊的语言现象全都罗列出来,语文课上成了单纯的语法课,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何自主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学期初我便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样有了不懂的字词就会自己去查阅,不一定非得等老师给解决。平日的学习中,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古汉语词典,联系已掌握的词义,就能自己主动去阅读。日积月累,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退一步讲,文中有些非重点的难句,暂时不懂也无妨。怕只怕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读不懂。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猜读是阅读文言文的一种基本方法,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如读到某处觉得不易理解,可以姑且存疑。等读完了全文,联系前后内容,根据自己的猜想,从文章明确的语言信息中,推断出那些不明确的意义,就可以理解文章的大意。这种“猜读”能力的提高,正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

欧阳修有诗云:“学既积于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这首诗告诉我们,读书做学问要靠长期的积累。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做好文言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授课时应从三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二是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三是古代的文化知识。要在每篇课文的导学稿中,对上述重点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其次,在学习完所有的文言文后,要建立专门的笔记,“上下求索,左右勾连”,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文言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或者画出图表,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分门别类地标在表中,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古文化常识的积累可单独开辟一栏,如有关文化礼仪的“避席”“长跪”,有关人物称呼 的“足下”“公”等。分类积累是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有了文言文知识的大量积累,中考那一点考查就是小菜一碟了。

三、内外结合,学以致用

“立足课内,延伸课外”是实现文言能力迁移的最佳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要适当增加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光靠教材上为数不多的课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遴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章来进行练习。如学了《晏子使楚》,就可选《晏子春秋》中的其他篇目加以比照阅读,在巩固课内文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把握晏子的思想性格;学习了《愚公移山》后,就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加以比照阅读,进一步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顽强意志。通过这种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对出题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阅读大量的课外文言书籍,如《战国策》《世说新语》等,从中选优。

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迁移除了上述方式外,还可以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结合起来。比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假”和“狐假虎威”的“假”等。同时,结合《弟子规》《朱子家训》中,“疾趋揖”“恒念物力维艰”等语句的理解,增强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把学过的文言知识运用到学习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用文言文来写日记、进行写作练习。

“教是为了不教”,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有效地设计,积极探索创新,就一定能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园地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将最终决定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尤为重要的工作。但长期以来,我校部分教师固执地认为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低下,归咎于生源质量太差,很少认真查找或自我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去认真研究解决这些大家熟视无睹的问题的对策。为引起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大兴反思和研究之风,下面就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拙见,诚盼对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尽绵薄之力。

上学期,我在本校听了 32 节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共23 名教师,三个年级所有班。在听课中,我侧重关注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教学、师生互动情况、重难点的突破、学法指导、知识过手等方面。几乎每次听课结束后,我都要随机抽 5 个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检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收集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囿于时间,我在课后只与11 位授课教师交换了意见。我为老师们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为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的大胆创新而惊喜,但也为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若干问题而忧心忡忡,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尝试着寻找一些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师生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构建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课堂,使之成为师生获得知识和精神交流的愉快场所。但如今的情况是,个别老师对课堂产生厌倦乏味感、失落无奈感,不少学生对课堂产生枯燥感、甚至夹杂着恐惧感、或游戏课堂,或木然面对,这样一来,课堂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个别教师对课前准备这个重要的环节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上课铃响后才慢悠悠到教室;本可以提前准备在小黑板上的内容上课时才板书;由于研究学情和课程不够,导致备课不够充分不成熟,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等。这些课前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浪费,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2、学生习惯培养不重视。由于较为特殊的校情,我校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尤其是学习习惯。比如,学生课前静息普遍不好,学具准备不齐,该做笔记的不做或不规范,思考问题不主动、不深入,回答问题不积极或扰乱课堂,预习不充分或根本不预习,课后练习质量低劣或拖欠,业余时间学习安排毫无计划等等,此类现象不一而足。其关键在于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普遍缺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指导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

3、组织教学能力不够强。课堂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管理学生、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在我校,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毫不讳言,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但遗憾的是,个别教师在管理课堂纪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个别课堂混乱不堪,甚至处于完全失控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4、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过度依赖经验系统,教法单

一、呆板。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式,重自己的讲解感觉,对学生接受与否关注不够,缺乏新颖和创造力。尤其是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5、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情绪和钻研状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应该通过精彩的导入、精心的设计、丰富的语言、师生的互动等来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但在我所听的课堂上,这种场面很是难得一见。部分课堂是沉闷的,教师严厉的眼神、枯燥的说教,学生懒散的行为、漠然的表情,简直让人压抑、窒息,哪还有教与学的乐趣。

6、关注学生发展不够。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或面向全体不够,不敢或不愿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不就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情商的培养,比如在知识探究、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等方面,本该大胆放手学生,但教师往往“包办”、“越位”,不留空间给学生,一节课几乎是教师的表演,少见学生的主动参与。长此以往,学生虽乐得“清闲”,荒芜了自主思维、创新思维这片片良田。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管理层面上来看。学校教学管理是促进课堂教学规范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多种原因,我校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工作缺乏思路和连续性,人浮于事而部分工作不深入,管理创新浅尝辄止,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如此种种,给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2、从教师层面上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所以导致目前课堂教学中问题突出,教师自身的原因占了很大的比重。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理解不够,而表现出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陈旧落后;其次是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认同不够,表现出主人翁意识和互助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第三是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不够,钻研精神和上进心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3、从学生层面上来看。由于我校生源结构复杂,生源质量差,大面积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效果不好甚至缺失,导致他们学习愿望不强烈、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品质不良,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要彻底地扭转我校教学工作的不良局面,尤其是消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赐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全校的各极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必须同心同德、思想重视、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勤奋钻研、务实工作,惟有如此才能把教学工作带入一片新的天地。我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1)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克服重常规、轻突破,重结果、轻过程,重督促、轻指导,重高段、轻低段,重谋划、轻落实,重情面、轻制度等缺点和不足,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首先,各级教学管理者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站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做到“管导结合、奖惩结合、点面结合、人事结合、量质结合”,要竭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总之,对待教学管理工作,要敢于抓、勤于抓、善于抓、抓全面、抓重点、抓难点、抓深入,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把教学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构筑学校教学工作大厦夯好基石。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管理者要克服“怕出丑、怕揭短、得过且过”消极思想,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全面而深刻理解所有学科课标精神,有针对性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要注重对各层面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要及时有效地总结和推广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勤于和善于与教师交流和沟通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要真诚地与有待提高的教师一道制定个人课堂教学成长计划,开创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成长的可喜局面。

(2)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活动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我校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止步于“老三篇”,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对帮扶、优质课竞赛、示范课展示等)、校际交流等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达成共识,提升水平,寻求新的突破。

(3)切实增强教师素质。要改进课堂教学,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全校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反思,加强学习,努力提升思想、业务素质。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深刻的理解,要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师又在教育的兴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责任、未来、奉献、进取,需要的是过硬的素质、先进的理念、超强的能力、务实的作风,不然,决难担此重任。我们每位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对人生有无限美好期许的完整生命体,肩上扛着引导这些生命体走向成熟、走向智慧、走向美好的重担。有了这些理解,我们就能自觉地把上进心、责任感、求知欲、合作精神这些被视为现代人走向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几个要素植根于脑海,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进与学生的感情,须知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与学生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师生情感越浓,学生成绩越佳。其次,教师要多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它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的反映,也是教师的本质特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能力包含了设计力、决策力、组织力、协调力、创新力、亲和力等元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还得从以下途径着手:①学习中成长。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每个教师应该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学类书籍,比如《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论课堂组织教学技能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巧。其次,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借鉴一些行家、名家好的做法,用心去消化、吸收,融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比如在课前设计、新课导入、课堂组织、复习小结等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校教师中就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家就应该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进步。②实践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实践那些得来的理论和经验,并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模式。教学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砺出来。教师要主动承担一些教学活动,尤其是公开课、研究课等,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度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诚如是,成长为教学能手指日可待。③反思中升华。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目标、内容、策略、措施、方法、结果等进行全面审视和系统分析,并予以肯定或否定、思索与修正,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质量。

下载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队伍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的调查报告

    教师队伍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的调查报告 小岭镇九年制学校 孟祥伟 当前,国家、社会、人民群众对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制约了社会发......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5篇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存在的问题 1.学生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不愿坚持; 2.学生听课兴趣与专业兴趣并不等同,表现为只听然不主动学习; 3本专业.学生少(9名,还是在我......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存在问题:重视阅读分析,忽视文言基础知识;习惯于串讲,教学环节不清晰教学重点、难点不明确。学生文言知识不懂。不善于知识梳理。应对策略:(一)把......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

    面试中常见的八大问题应对策略

    面试中常见的八大问题应对策略面试第一问:谈谈你自己“谈谈你自己吧!”面试时,在基本的寒暄之后,你被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这样的。许多应征者会认为“我不是都已经写在简历中......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单位:铜川市印台区红土中学 专业:初中英语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本人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农村担任初中英语教学,所以凭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自认为比较了解农村学......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安乡县第一中学朱彩霞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却存在许多问题。本人分析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

    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