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校本策略
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校本策略
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陈俊辉
(在“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论坛”上获特等奖,并已发表于2006年第3期《中国基础教育》)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但是,如何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促进教师成长的道路,是新时期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教师主体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反思性教学等各种理论和实践研究都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来重新审视教师的成长,但不约而同的是对“人”本身的高度关注:我们对“人”的认识够不够全面深刻?我们的管理和举措是否顺应了人性的要求和发展?在这样的思考中,老师们开始了在苏霍姆林斯基幸福之路上的启程,其发展的天地变得无限广阔,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可能性。因此,在以“人”、“发展”为要素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一、建立学校管理的和谐机制,实现教师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高度和谐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深圳特区较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还容易使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我们认为,要打造一支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所要关注的绝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的实践方式、方法和技术等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能让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建构新的职业价值观,追求一种高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职业内在无法替代的尊严、幸福和价值。只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位教师在学习和发展的进程中显示出自己的生命活力和创新品质,变得自信、自强且富有效能感。对教师个人来说,这是一件幸事,实现了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高度和谐;对一所学校而言,就拥有了活力,蕴涵着发展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的职业价值观问题也成为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和关注重点。如果没有教师职业文化深层次的支持,任何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都将是灵魂匮乏的短视行为。
首先,我们从转变教师队伍的管理观念入手,实现管理方式的与时俱进。建校伊始,我们主要实行制度管理、层级管理。在由教代会审议、修改事关学校长远发展、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以健全完善的制度和制度规范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使创业初期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随着课程改革在我校的整体运作,在使制度管理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同时,我们特别注重人性化的观念管理、情感管理。少一点指责,多一份交流;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共识;少一点疑虑,多一份理解;少一点限制,多一份包容,让老师们感同身受阳光般温暖的人文关怀。
目前,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学校正在努力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促使教师自身的人力资本不断得到提升和增值,进而能够快乐地工作、智慧地工作、美丽地工作。五年来,学校正是借助于这种制度规范下的观念管理、情感管理,本着经营学校、发展教师的理念,通过一场场的头脑风暴,从思想深处解决教师“我为什么来特区”的问题,并用“行走在能力极限的边缘”等校本概念来劝勉教师挑战自我,挖掘潜能,成就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价值。校领导经常深入新老教师中间,敞开心扉与老师们促膝长谈,谈理想,谈事业,谈家庭,谈人生。使得教书对老师们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需要,更是一种对生命 1的追求,是一种超越物质生活层面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在一次次的碰撞与选择中,在教师们讲述自己成长故事的基础上,学校将教师们的感悟汇编成《教师的职业思考与追求》,并于2005年7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公开发行,以便大家共同分享经验体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
其次,学校依托一整套健康的机制来确立和践行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人本思想。
学校曾就教师的管理、心理、需求等物质和精神方面展开教师专题访谈和调研。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形成既适应学校需要又符合教师利益的共同发展愿景,使大家身怀爱校之心,恪守为校之职,善谋治校之策,多办利校之事;借此培育老师们的观念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使个人的思想观念、感情信念、行为方式与整个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谐统一起来,凝聚成一种相对稳固的合力与整体趋向。
比如,怎样真正走进老师的心里?我们的做法是:用暗示拉动教师心弦,用服务撞击教师心弦,用赞美激荡教师心弦,用激励鼓动教师心弦。我们的激励方式,除了对老师们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注重:①校长率先垂范,进行人格激励,②教师参与目标制定,进行信任激励,③帮助教师排忧解难,进行情感激励,④树立先进典型,进行榜样激励,⑤提供教师研修机会,进行培养激励。渐渐地,老师们都认为这种外出学习的机会是学校给予自己的最高奖赏,远胜于单纯的金钱奖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再者,通过开展“西部行”等系列活动净化老师们的心灵,陶冶老师们高尚的情操。
我们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奔赴贵州苗寨、井冈山、云南等老、少、边、贫地区进行思想教育。在西部的日子里,我们的教师发现,这些地区教师的工资只有自己的十分之一,或许还不到;但他们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事业心、责任感让我们汗颜,更让我们感到震撼。西部之行使老师们接受了一次鲜活生动的灵魂洗礼。
这样,我们就从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内在动力的激发两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塑造了老师们新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品味,让隐含在教师自身中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照亮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也正是课改形势下,发展新的价值、信念、和谐的教师职业文化再造的过程。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实现外部环境与教师心智模式的高度和谐
长久以来,教师都被视为个体职业者,教师心智模式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单兵作战、闭门造车,大家相互之间孤立与封闭,孤芳自赏,嫉妒他人;一旦碰到困难,又害怕失败,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从而招致别人的非议。
我校教师不仅具备上述特点,而且,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许多人在当地都是首屈一指的学科带头人、劳模、先进等,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就达到十几人,不少人还来自高校。这样文化背景各异、思维习惯各异甚至连生活方式都各不相同的人走到一起,唯一相似的就是各自头顶都有一个眩目的光环。于是,针尖遇到了麦芒,谁也不买谁的帐,从谁的嘴里都很难听到衷心赞美他人的语言。有时,从工作上的不同做法延伸到个人的恩怨是非,既伤和气,又影响工作,还给其他老师留下了心理上久久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种旧有的心智模式和人际氛围可以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不和谐音。因此,我们认为,“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氛围无价”。学校的人际环境和氛围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效能,创设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是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一项基础工程。一定要依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用潜在的充满柔性的学校精神和文化来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这种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
其时,我们多次与当事人诚恳交心,深谈教师如何由“闭门造车”向“兼收并蓄”转变,由“个体劳动者”向“团队合作者”转变。亲切的教诲开导了大家,两败俱伤的事实更是警醒了大家。小学部几位老师在他们办公室的墙上贴上了醒目的几个大字:“放低自己,欣赏别人”,“合作双赢”,“1+1>2”等。甚至在南山区公开招聘老师的考试中,我们的临聘老师都是互相帮助、资料共享,联袂走到了胜利的终点。
在这种大氛围的浸润中,“我助人人、人人助我”、“团结就是力量”的信息被有效地传达给学校的每个成员,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教师之间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
我校是全国首批课改实验区——南山区的一所实验学校。其时,一些先行的老师开始尝试着用新课程的理念和其所倡导的方法开放自己的课堂。为了引领听课评课的正确导向,我们又及时提出并切实履行了两个“允许”。
一是允许对课堂的不同看法,提倡交锋,鼓励争辩,但要把学术之争与对人的评价严格区分开来。二是允许出错和失败,我常对上公开课的老师说:失败了算我的,成功了算你的。这就给老师们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感和强大的心理支持。
渐渐地,我校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步地喜欢、甚至渴望别人来为自己的课堂“坐诊把脉”了,我们的课堂也逐步地开放,直至今天全天候的开放。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浓郁的教研氛围在我校逐渐形成。
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一经产生,即以其整体的、无所不在的隐性渗透使每个教师在不经意间,都受到浸润熏染,优化着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成为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改善心智模式、重建教师形象的标志性体现。
三、创建积极依赖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成长与时代发展的高度和谐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网络时代信息的海量增长,新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大拓展,高度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整合与延伸。对教师而言,过去那种大学一毕业就意味着知识只出不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知识累积也早已被今天的时代所抛弃。我们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看来,教师有一桶水还不够,要有一池水,一池长流不息的活水。学习,成为新时代教师与时俱进的法宝。只有爱学乐学,知学会学,才能在信息化时代真正履行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学生所起到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教师由一劳永逸的学习完成者转变为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者。
为此,我们的应对策略是,一定要把提高教师的学力当作首要任务来狠抓落实。学力是指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如果全体教师都渴望学习、学会学习,那么,这无疑就是教育改革最大的福音了。如何学习呢?我们非常强调和关注广大教师的团队学习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努力使大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教师已经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孤胆剑客”时代,而进入携手并肩走天涯的“联手合作”时代,要走学习共同体的道路。诚如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所言:“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除非团体能够学习,否则,个人便无法学习”,“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的学习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因此,我们积极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共享,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依赖的团队关系,依靠团队整体的和谐来实现学习、工
作的最佳绩效,实现教师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和谐。
在具体操作中,学校果断地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念来顺应形势的变化,树立“学习是工作的核心,工作的场所就是学习的场所,工作一辈子,学习一辈子”的新观念,实现教师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养成时时、处处、事事学习的良好心态;切实加强学科组、年级组教师之间横向的、纵向的交流与协作,弃绝使老师们感到威胁和窘困的学习气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宽松的学习气氛,并凭借这种气氛,让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人心,成为教师自身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促使学校由教师忙于授课、辅导、出题、判卷的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有共享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和谐的学习共同体。
我们的学习内容既包括书本的、观念的、理论的学习,也包含实践的、行动的、经验的学习;学习方式既包括个人的学习与反思,也包括同伴的互助和支持,更兼有专家的引导和指点;学习组织形式不仅有学科组、备课组学习,也有学校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如“四个一”工程(每学期每位教师要完成一堂研究课、一个教案、一个教学反思和一个优秀课件)、青年教师文化研修读书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教学才艺展示等等。
初始阶段,老师们进行的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比如,课改前期,我们注重的是教师观念的更新,重新确立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关于有效教学、教学方式、教学细节的理性反思和深刻剖析)。我们更加鼓励、更加倾向于这种创造性的学习。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老师们的教育视野和理论胸怀扩大了,思维方式和能力水准提高了,甚至连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都悄然发生了改变。老师们感慨地说道: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在学年末的教师考评工作中,我们将老师的学习状态列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在创建积极依赖的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惟有通过团队学习,教师才能最有效地不断突破自身的能力上限,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学校也才随之具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团队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把握时代脉搏的法宝,成为课改形势下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命脉。
四、实施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高度和谐 在我校,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很具体生动,但缺乏理论的支撑与反思,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日益突出;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在原有的水平停滞不前。要缩短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之间的尴尬差距,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突破口又在哪里呢?在科研。科研领路,开创教学新气象;科研搭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科研导向,实现学校跨越发展。在全校各种场合的大小集会上,我们反复告诫大家:一个教师,不经科研之路,便难以完成从“教书匠”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角色转变;一个学校,没有有特色、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同样也就没有自身的优势、品牌与发展后劲。
1、寻找校本教研的切入点,实现校本教研的循序渐进
当然,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讲,一下子就上升到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进行教研,显然是不现实的。我校许多教师尽管很有科研热情,但一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又不知从何下手。
我们的策略是:以教学反思为切入点,促使教师发现问题,并在反思中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成为自身教学行为的研究者;以案例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并在案例研究中以新课程的视角探究问题;以课题研究为突破,有计划、有目的、方案明确、行动有序地解
决课改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三步行动法”,我们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逐步将他们引入科研的殿堂。老师们更是亲眼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看到了自己水平的提升,更看到了自己潜能的释放,其专业倾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示舞台。
2、狠抓主导性课题的研究,带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建校至今,我校独立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广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青春期性教育实施的同步化问题探讨》和规划课题《新课程条件下优化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品质的研究》、《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同时,还承担了3个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实施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学校根据教师不同的兴趣、志愿和专长将其分在不同的课题组和子课题组,参与到相应的课题研究中去并接受相应的培训指导,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与此同时,结题后的科研成果又作为校本研训的重要素材,以吸引后来的教师不断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不断增强全校的科研气氛,并最终形成学校的科研特色。
像课题《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我们在2001年初正式向中国教育学会提请立项的,2001年10月通过中国教育学会的审批,成为我校建校后独立承担的第一个国家级课题。以该课题为龙头,有力带动了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开展,并在许多环节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就在十天前,我们刚刚进行了该课题的结题鉴定会暨学术研讨会。会上,我们不但进行了总课题的结题,还对各学科子课题的结题作了汇报,并呈现了9节教学汇报课,赢得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肯定。今天看来,该课题从独立申报、实施探索直至总结完成的整个过程,恰恰就是我校教师自主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日渐增强的过程,是学校范围内研训一体化的和谐型校本教研逐渐凸显的过程,更是我校朝着建设一支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目标不断努力的过程。
3、尝试自由、民主、对话的研讨方式,实现校本教研的开放互动
为了尝试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研讨方式,我校搭建了诸如论坛、沙龙、研讨会、课改专栏、教师博客等一系列多种多样的交流平台。这样的交流和研讨,往往都是针对新近的时期内涌现出来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一个存在争议的主题而展开对话。这些平台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首肯,因为它形式活泼,话题鲜活,集思广益,很可能成为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滋生的肥沃土壤。
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无所顾忌的敞开心扉,思维碰撞互补几乎比比皆是。更多的时候,大家通过“我讲我的故事”,把自己在变革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以讲故事的形式现身说法,更加指向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并通过问题会诊、深度交流等达成新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生成新的教育智慧。
寻着这种对话的思路,几年来,我们先后建立了研究课制度、沙龙研讨制度、青年教师拜师制度、首席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等,实现了校本教研的开放互动。
4、利用区域内外的教育资源,实现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关键和支撑,其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在这个环节上,学校充分利用北师大雄厚的教育资源,走出去、请进来。林崇德、沃建中、莫雷、郭宏、施铁如教授都曾先后参与了我校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的开题论证会,并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裴娣娜教授曾亲临我校参与我校国家级课题的研讨沙龙,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华中师大课程论
专家廖哲勋教授更是常年留驻我校,深入课堂。2003年11月,教育部课程中心的评估小组进驻我校,运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我校整整进行了为期5天全方位深入细致的现场评估。与此同时,我们选送优秀的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区域外高层次的培训研讨,有的甚至和著名教授、课改专家直接对话,受益匪浅。老师们越发深刻地领悟到:只有理论和专家的参与和介入才能使教育教学的实践不断升华、超越!我们自己能走多远,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多远!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的校本策略来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战略举措是卓有成效的。正是由于我校教师自身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的学生才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的学校才能在短短的五年间迅速完成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崛起。在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届的中考中,我校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使得学校在社会上、在老百姓心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使学校学位变得空前短缺,在校学生已从最初创办时的18个教学班扩增到现在的89个教学班,在校师生总数已经从五年前的500多人增至今天的4200多人,实现了从小学一年级直至高中三年级12年一贯制的办学体系。我校首届高中毕业生正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今年6月份即将到来的高考。五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CUBA青少年篮球培训基地、全国射箭重点学校等。在2004年的市一级学校评估中,我校就被评估组的专家誉为“一所政府放心、家长认可、学生热爱、教师向往、同行尊重的现代化学校”。这一连串的成就不仅使得我们这样一所新建的学校在经济特区站稳了脚跟,而且,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大加快了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总之,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有实力才能有魅力,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还有待更加深入持久的、卓有成效的探讨。
第二篇: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
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团队精神的作用
1.目标导向功能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店内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营业员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2.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4.控制功能A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1、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公司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2、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建设能进一步节省内耗。如果总是把时间花在怎样界定责任,应该找谁处理,让客户、员工团团转。
团队精神的十大执行力建设
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院长郭鹏老师提出了系统执行力——执行到位十大步骤:
步骤一、制定战略规划---解决企业发展方向迷茫,向心力不足问题
步骤
二、设计组织结构---解决岗位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
步骤
三、编制岗位说明---解决职责不明,考核无据的问题
步骤
四、梳理管理流程---解决部门各自为政,不相配合的问题
步骤
五、制定目标体系---解决效率不高,工作被动的问题
步骤
六、考核员工绩效---解决工作无结果,分配不公平问题
步骤
七、设计薪酬激励---解决工资大锅饭,工作不积极问题
步骤
八、建设文化制度---解决企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问题
步骤
九、打造人才梯队---解决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
步骤
十、管控措施到位---解决执行不力,推委扯皮、拖拉的问题
打造团队精神
1、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有一家知名银行,其管理者特别放权给自己的中层雇员,一个月尽管去花钱营销。有人担心那些人会乱花钱,可事实上,员工并没有乱花钱,反而维护了许多客户,其业绩成为业内的一面旗臶。相比之下,有些管理者,把钱看得很严,生怕别人乱花钱,自己却大手大脚,结果员工在暗中也想尽一切办法谋一己私利。还有一家经营环保材料的合资企业,总经理的办公室跟普通员工的一样,都在一个开放的大厅中,每个普通雇员站起来都能看见总经理在做什么。员工出去购买日常办公用品时,除了正常报销之外,公司还额外付给一些辛苦费,这个举措杜绝了员工弄虚做假的心思。在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相互信任的对于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影响,尤其会增加雇员对组织的情感认可。而从情感上相互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雇员一种安全感,雇员才可能真正认同公司,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
2、态度并不能决定一切
刘备是个非常注重态度的人,三顾茅庐请孔明,与关羽和张飞结成死党,关系很铁,但最后却是一个失败者。曹操不管态度,唯人是举,成就大业。因为赢得利润不仅仅靠态度,更要依靠才能。那些重视态度的管理者一般都是权威感非常重的人,一旦有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内心就不太舒服。所以,认为态度决定一切的管理者,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用人态度,在评估一个人的能力时,是不是仅仅考虑了自己的情感需要而没有顾及雇员的?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人才的挑战不能从内心接受。
3、在组织内慎用惩罚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法律的内在机制就是惩罚。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适度的惩罚有积极意义,过度惩罚是无效的,滥用惩罚的企业肯定不能长久。惩罚是对雇员的否定,一个经常被否定的雇员,有多少工作热情也会荡然无存。雇主的激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加雇员对企业的正面认同,而雇主对于雇员的频繁否定会让雇员觉得自己对企业没有用,进而雇员也会否定企业。
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理解与信任不是一句空话,往往一个小误会反而给管理带来无尽的麻烦。有一个雇员要辞职,雇主说:“你不能走啊,你非常出色,之前的做法都是为了锻炼你,我就要提拔你了,我还要奖励你!”可是,雇员却认为是一句鬼话,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反而没马屁精的收入高,让他如何平静!一个想重用人才,一个想为企业发挥自己的才能,仅仅因为沟通方式不畅,都很受伤害。我曾经听到一个高级雇员说:“如果老板早一点告诉我真相,我就不会离开公司了。”
企业的团队精神与制度建设
团队精神与企业制度的关系应当体现在几个方面: 1、企业方针、制度的决策和形成应当溶入团队精神
按照现代公司法原理,形成公司的各股东或利益集团均由公司以法人的身份进入市场从事各种商业行为,从企业的方针、战略的制定到具体措施的实施均体现企业的整体利益,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公司法人具有了商事人格权。作为法人授权的具体的执行者及其领导的团队也就应当以一整体的姿态出现在商场,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原理和市场运作规律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团队精神的溶入和渗透无疑是符合这一内在规律的。
企业制度的形成应当是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发挥众人智慧和力量的过程,是综合指挥员的经验和众多战斗员的丰富实践的过程,很难想像在一个宁静的港湾潜心研究出的企业制度能够自如地应对瞬息万变、暗礁密布的市场状况。我们的企业往往各种规章制度并不少见,但常常是束之高阁,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本身严重脱离实际,自然就形同虚设。
2、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团队精神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著名企业,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巨大成就,与其“家庭式”的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在索尼公司,每一个员工都被视为大家庭的一份子,每个员工都能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但是,又强调员工之间要像在一个家庭中生活一样互相配合、协调。公司的每一位员工由于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公司得到了员工们同等的回报——积极工作并对公司忠诚,于是索尼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可持续的事业成功。成功的团队并非以压抑个性为代价,相反,成功的团队十分尊重成员的个性,重视成员的不同想法,真正使每一个成员参与到团队工作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配合,完成团队工作目标。
团队精神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倡导,但以制度形式将其固定或者在制度中体现团队精神的要义则必不可少,以达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例子,财务部、办公室、及专卖股的人员,他们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在公司中所处的位臵,而对客户而言,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公司,他们未能对公司的利益承担起责任,当然也就损害了企业的对外形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企业在公司管理的制度设计上显然忽视了人的因素,忽视了团队精神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3、团队精神是制度创新的巨大动力
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企业的发展必须合理配臵人、财、物,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资源配臵的核心,团队精神就是将人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之产生最大的规模效益,用经济学的公式表述即为:1+1>2模式。谈及团队精神,我们往往只认识到团队精神所体现凝聚力对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的影响力,然而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中国加入WTO直接融入国际市场的背景下,我们尤其要认识到团队精神对企业制度创新的巨大意义。
4、制度建设是团队精神的有力体现和保障
一方面,我们要把在新形势下团队精神的具体内涵反映到制度上来,不断进行充实、修正。
另一方面,我们要重新检讨奖惩机制、分配机制,确定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权、责、利相统一。比如说,通畅、透明、多向、经常性的信息交流体现了一个企业团结一致、信息共享的良好团队精神,这种信息交流机制在日本已成为企业极为重要的管理制度,可是在我们的不少企业中,信息交流并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无论是领导外出参观、交流,还是业务人员因公出差或后勤职能部门外出履行职责时,因而采集到与企业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大多未形成书面报告,分类归档,更难谈得上横向交流和支持相应的调研,久而久之,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就渐渐从记忆中流失了,决策的依据有时就只剩下了“好像”、“大概”甚至是伪证,同样是一次观摩,一次学习,—次差旅,一次谈判,我们能为企业所作的贡献远远小于日本人;再比如,自律精神是团队精神的精髓之一,在我们的商业应酬中,考虑到下午仍有工作,午间应当禁止饮酒,而往往我们的不少领导和业务员仍喝得大醉,自然影响到下午的工作,而我们的制度对此依然竟告阙如。
团队矛盾管理
团队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在于它是一个管理矛盾的过程。回顾一下团队工作过程中的五个冲突的矛盾,管理者必须理解,接受,并尽可能地平衡这些矛盾。
(一)容纳个人的不同和集体的一致和目标
第一个矛盾是需要包容个体的不同和达到集体的一致和目标。团队的有效性常常需要混合不同的个体。团队为了从多样性中获益,它必须具有允许不同声音——观点、风格、优先权——表达的过程。这些不同的声音实际上带来了开放,这不可避免地就有冲突,甚至有团队成员之间的竞争。过多的冲突和竞争会导致一个“胜负”的问题,而不是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集合个体的不同,从而激励他们追求团队的共同目标。有效的团队允许个体的自由和不同,但是所有团队成员必须遵守适当的下级目标或团队日程安排。
(二)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支持和对抗
如果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得到承认,不同的观点被鼓励,团队需要发展一种成员之间互相激励和支持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团队成员之间有一种内聚性。他们对其他人的想法真正感兴趣,他们想听到并且区分谈论的内容。他们愿意接受其他具有专长、信息或经验和当前的任务或决策相关人员的领导和影响。但是,如果团队成员太过于互相支持,他们会停止互相对抗。在内聚力非常强的团队中,当反对不同意见时,保护和谐与友好关系的强硬的规范会发展成为“整体思想”。成员将会抑制他们个人的想法和感受,不会再互相批评对方的决策和行动,这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个人成本。团队决策时将不会出现不同意见,因为没有一个人想制造冲突。如果持续出现这种情况,团队成员很可能产生压抑的挫折感,他们将只是想“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有效的团队要想办法允许冲突,而又不至于因此而受损。
(三)注意业绩、学习和发展
第三个矛盾是同时兼顾当前的业绩和学习。管理者不得不在“正确的决策”和未来的经验积累的支出之间选择。犯错误应该认为是学习付出的成本,而不是作为惩罚的原因,这将鼓励发展和革新。
(四)在管理者权威和团队成员的判断力和自治之间取得平衡
第四个矛盾就是在管理者权威和团队成员的判断力以及团队自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管理者不能推脱团队业绩最终的责任,授权并不意味着放弃控制。给团队成员越多的自治,他们遵守共同的日程就显得越重要。有效的团队是灵活的,他们可以在管理者权威和最适合的团队解决方案之间取得平衡。实际上,在功能完善的团队,成员之间高度的互相信任,管理者在做出某些决定时不必讨论、也不必解释。相反,无效的团队中缺乏信任感,即使管理者做最明白的事情或无关紧要的建议,团队成员都要提出疑问。
(五)维护关系三角
对于管理者来说,由于他们最终具有正式的权威,而不是团队成员,所以他们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团队管理者的作用是管理关系三角:管理者、个体、团队,三者处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管理者必须关心三方面的关系:他们和每一个团队成员个体的关系;他们和作为整体的团队的关系;每一个团队成员个体和团队整体的关系。任何一条关系受其他两条关系影响。当管理者不能很好地管理这个关系三角求得平衡时,团队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和不良影响将呈螺旋式向下蔓延。
(六)团队管理的挑战
由于团队的复杂性,难怪常常很多团队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有效的团队不是自然形成的,管理者必须提前把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很多管理者逐渐明白如果他们在管理团队过程中和团队成员分担责任和权威——从管理团队边界到管理团队本身,团队会更有效。如果所有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将取得有效的团队业绩。我们又一次看到,授权是管理者面对竞争现实可以依赖的工具。一位优秀的团队管理者发现:“我最终认识到我的责任包括把优秀的人员集合起来,创造良好的环境,然后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在事情进展过程中,这个责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团队精神的建设、推行方案
1、确立明确的目标。明确具体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员工最好的航船方向,目标方向越明确越具体,由此激发团队效力也就越大。
(1)将公司发展方针、发展目标、发展计划,告诉所有员工,让员工有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2)将员工的薪金增长计划、方案、职位开迁方案明确,让员工觉得自己在公司有所作为,有发展的前途。有这样一个目标,就可以使员工们看到希望,从而劲往一处使,产生向目标奋进的力量源泉。
2、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制度、企业规范,只能在有限和常规情况下,告诉员工“干什么”和“不干什么”,因此,利用价值观来作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可以利用各种方式:
(1)培养员工的良好道德规范,道德修养。(2)培养员工的个人修养。
(3)培养员工的正确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观念。
3、公司的管理层起表率作用。公司的决策者、各级管理者是团队的龙头,是团队的核心,管理人员的表率作用体现在:
(1)给各部门制定相关的评估,考核机制。没有各部门的评估,考核机制,就不能看到领导起表率作用的成绩。
(2)给管理者一定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方式,才能保证管理阶层的带头作用。
4、要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企业的精神有赖于员工的参与,只有员工全方位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捆绑在一起,员工才会真心真意地关心企业,才会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1)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如生产改进的激励、质量改进的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激励等等。
(2)将激励机制落实,只有这样员工才会觉得其真实性。
(3)要关心员工生活,关心员工的思想状态,对于员工反映的实际问题,要及时解决,条件不够、不能满足的,要给员工一个答复。
(4)用人性的手段激励员工,如制订夫妻同在公司服务的激励,夫妻团聚的关心,关心员工生日,给久未归家员工的父母问候,对员工家人或员工的身体状况不幸表示关注等方式。
5、要积极发现员工的共同领域。团队的默契,源于团队成员之间自觉的了解和熟悉,而彼此之间的了解、熟悉又以共同的生活为基础,也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因此,按公司的实际情况要:
(1)语言的统一。在团队内部用统一的语言有利于员工员工语言的沟通,也有利于团队的团结。
(2)服装统一。统一的服装是团队精神的表现。
(3)礼仪、礼节的统一。这是公司文化修养的表现,也是公司一个形象的体现。(4)当然,还要有其他的如:利害关系的统一;大体匹配的文化层次;共同的兴奋点、兴趣等。
6、唤醒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团队精神形成的外在客观条件,没有团队的觉悟,没有大家的奋起,没有危机的心态,一旦危机到来,就会措手不及。(1)市场分析。将市场的挑战性、困难性、竞争性,同行的压力分析给员工。(2)技术改进上的压力。
7、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员工与企业之间持续,有效深度双向的沟通,能使员工知己知彼,动态掌握自己在团体行动网络中的坐标。因此建议要:(1)组织经常性的座谈会,或者以意见箱的形式,建议员工积极反映对企业的一些看法、观点、以及有益的建议。(2)组织文化、文艺演出,让员工与公司进行感情上的沟通。(3)部门之间要进行沟通,不要因沟通不足工作而造成隔阂,沟通方式是多样的,但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落于实处。
8、团队精神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一支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的团队,就具有以下特点:在团队风气上,能够容忍不同的观点;支持在可能接受常驻范围内进行不同试验;对公司忠诚;共同的价值观并愿意付出努力;在合作上能坦城交流,但是,这样的团队要有一个长期的培育和合作过程,公司领导必须在组织上为团队建设提供如下支持:(1)明确团队的目标。团队的目标只能用决策阶层提出,才能让员工、管理人员明确。(2)给予一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3)提供可靠的信息。要给予策划者提供如:市场最新动向、国际国内情况、人员培训信息、培训最新动态等。(4)不断的培训和教育。要对员工进行不断的培训和教育,对企业文化的策划者也要不断的培训与教育。(5)定期的技术和方法的指导。
描写团队精神的名言彦语
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广告词
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维吾尔族)-谚语
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哈萨克族)-谚语
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壮族)-谚语
谁要是蔑视周围的人,谁就永远不会是伟大的人。——左伊默
第三篇:如何打造和谐的教师团队
如何打造和谐的教师团队
平泉镇赤马小学 张效润
【内容提要】
良好的教师团队须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信念、坚强的骨干力量、协调一致的同志关系和强烈的团队意识,它有助于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有助于教育经验与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及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形成良好学生集体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和谐 教师团队 整章建制 凝心聚力 【正文】
平泉镇赤马小学是一所离县城较远的小学,教师来自城乡不同的地方,如何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使学校走上快速发展的的轨道,近年来,我们做了不少探索。特别是在团队建设上,学校在建校非常重视打造团队精神,用团队精神引领学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良好的团队精神是我们学校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面就我校在打造团队精神方面的几点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
一、整章建制、努力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一)以目标为导向,树立良好团队意识。
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奋斗方向,在对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会形成坚强的组织和团队。学校制定三年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厚德博学,慎思笃行”为校训。三年发展目标是“社会信任,上级肯定,家长放心,学生高兴,特色明显”。长远发展目标是“三特”(办 1 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育人有特长)、“五化”(学校环境育人化、教育理念超前化、教师发展专业化、教学设备现代化、办学效益一流化)。最终我们要将柴庄乡中心校办成全县有名的学校。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我校各项工作开局即步入了正轨,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迈进。
(二)以制度做抓手,构建高效团队合作机制。学校就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通过校委会讨论通过实施,保障了教师团队合作潜力的挖掘,完善了教师合作机制。
1.科学的用人机制。在用人上注意考察教师的合作精神,注意重用那些有才华且合作意识强的教师。如在选拔年级组长时,选拔那些有奉献精神,且善于与老师合作,以大局为重的教师担任。我校的陈娟和周志锋老师被推选为语文和数学教研组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广泛的民主机制。在校内实行广泛的民主,让每个教师都有陈述自己的意见与要求的机会,且大家都能充分尊重他人的意见与要求,实行经常的、真诚的平等协商。
3.合理的奖励机制。拿奖励来说,尽可能以团体荣誉而不是以个人物质为对象实施。如毕业班的教学奖励中,以团体荣誉进行奖励。事实上,在一个团体里,很多荣誉,即使是个人荣誉,大多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三)倡导人文关怀,营造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沟通是合作的开始,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沟通良好、协调一致的团队。针对教师心理压力较重的情况,我们在谈心时不断增加对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采用表扬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让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感到心情快乐。我们十分重视加强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之间横向的、纵向的交流与协作,摒弃使老师们感到威胁和窘困的气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宽松的工 2 作气氛。因此我校的管理层与教职工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相互合作的关系。
二、凝心聚力、全力打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一是举贤用能、以身作则,建设团结奋进、高效务实的领导团队。新苑学校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始终坚持“唯才是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在全校公开选拔青年骨干教师进入中层岗位,由此而强化领导集体,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团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管理层的执行力量。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能坚持原则,创造性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过程管理,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高效务实的领导团队。
二是相互支持,打造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在学校工作中,利用团队的合作,调动教师工作的合作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我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打造教师团队:
建设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锻造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我们在培养教师队伍时格外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提倡建设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一步强化“终身学习”理念。以陈娟、周凡莉老师为首的教师起早贪黑,常常牺牲休息时间与学生谈心,为学生辅导,他们无任何条件,无任何报酬,自愿为生补课却毫无怨言。正是由于团队之间的这种无私奉献、相互鼓励,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很快,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新苑精神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关注学生发展、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学生团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没有学生团队发展,学校发展就不会形成合力。我校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建设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把常规教育作为团队建设的手段。狠抓常规,开展一周一主题班会的学习常规、少先队活动规范、卫生常规等。
2.把竞赛活动作为团队建设的载体。为了真正突出学生团队凝聚力,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朗诵比赛、运动会、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等集体活动的开展,不仅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把班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团队建设的核心。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调整思想,改进方法,将班干部队伍建设与评优树先、文明班级考核挂钩,增强了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形成了班级之间的竞争氛围。
三、校长的良好形象,完美的人格魅力影响教师队伍。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他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他是教师团队中“平等中的首席”,校长应具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等诸多素质,但在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建设中校长深深的爱和丰富的智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精神领袖,其次才是行政领袖。
1、要有丰富的情感——深深的爱。教育的真谛就是“爱”,没有了爱,任何的教育活动都只是空洞的形式,而失去了珍贵的内核。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校长来说,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的热爱孩子,有跟孩子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的。爱孩子,爱教师,爱学校的每一个成员„„我校的曹老师、陈老师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校长,以校为家,热爱学校,随之营造的便是充满爱心的学校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被影响成长起来的教师才会具备更高的素质。
2、要有崇高的教育追求——丰富的教育智慧。一位好的校长要从内心的修炼开始,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静下心来认真 4 阅读一些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在与大师们的心灵对话中,校长就会不自觉的收获一种博大的教育情怀。还应多向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请教,用集体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头脑,从而增强自身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和精神修养,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在这样的校长的带领下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总之,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有实力才能有魅力,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还有待更加深入持久的、卓有成效的探讨。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
第四篇:如何打造和谐团队
如何打造和谐团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面对日益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打造一个和谐团队?不仅是邮政企业需要的,也是现代任何企业都需要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打造一支和谐团队,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下面我就如何打造和谐团队,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同样,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和谐团队鼓励个人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同时团队成员之间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以共同的意志和行为准则行事,团结一致,最终实现企业运营绩效的最大化。可以说,任何企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高效能的团队,而一个团结、健康、高效的优秀团队才有可能是为着共同奋斗目标而汇聚起来。
大家每天在同一个办公室做事,平时话虽不多,但见面点头还都 显得比较友好,从没有发生过冲突。但是,像这样唱“独角戏”的时候久了,彼此也觉得尴尬起来。和和气气,但是沉默不语的团队,是一只和谐团队吗? 这种你好我也好的表面状态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一个和谐的团队,首先能够让员工感觉到很安全,愿意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人与人之间也能够彼此接纳,相互鼓励与分享;其次,能够使员工对团队目标有较高的认可,认同工作的价值,有较高的工作投入,高投入必然会带来高回报,同时高投入的员工相互影响,最终促成高效能的团队。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共同愿景是团队和组织的旗帜与灵魂。对于团队来说,和谐意味着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以共同的意志和行为准则,形成最大的战斗力以实现团队的目标。但是,和谐的团队不会自动自发的形成,它是企业宗旨、管理机制、企业文化、行为准则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认为,和谐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执行力,确定团队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且不折不扣的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若没有了共同的行为规则,只能成为一盘散沙。但是,规则与制度都是用来执行的,唯有公平公正的执行,规则才能得以成其为规则。否则,就如同一面窗子破了,如不赶紧加以修补,它周围的窗子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陆续破掉,同样,如果有人违背了规则而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违背规则的人就会由一 2 个、两个慢慢地增加到三四个,最终导致规则的全面破坏,到这时候即便管理者重新确立了规则,团队的成员也会因失去了对规则的敬畏而懈怠,再要扭转他们的关念和行为习惯势必事倍功半。
二、顾全局。整体的利益就是成员的利益
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一个成员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整体利益。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在团队利益的引导下,变“单干”为“群干”,在长期成员协作配合工作中,增强合作能力;拥有理解他人、包容他人胸怀。在实现团队利益的过程中,展现出自我价值。
整体利益的确保,保障了团队中每位成员的利益。只有在和谐团队中工作的成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出更大的整体和个体价值。
三、彼此理解是打造和谐团队的基础
构建和谐团队,要协调处理好团队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理顺团队内员工的思想情绪,做到彼此理解,形成全体员工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和谐的团队内部关系需要每一位员工以真诚、尊重、宽容、互助为原则,构建生活和谐、工作和谐、学习和谐、心理和谐的同事和同志关系。要求广大员工加强个人修养,并以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品格精神来激励自己,培养健康的人格。同时要自觉地调节我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做到彼此适应、互相帮助、分工不分家,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尊重他人的劳动,要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换,待人要宽容、谅解,正确地处理好人际矛盾的冲突,防止矛盾激化。彼此理解可以凝聚人心,彼此理解可以团结力量。
四、相互理解,取长补短,各尽其职,精诚协作
团队的良好人际关系不仅是要体现在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更需要体现在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上,需要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客观的理解相互的差异和差距,建立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需要通过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取长补短,各尽其职,精诚协作;那么团队成员之间就能看清相互的长短而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也能较好地理解各种存在的利益差异,使团队各因素的发展更为协调,团队氛围更为公平、公正,和谐团队更和谐。
谢谢大家
二O一O年七月十二日
第五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阳光和谐教师团队(定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阳光和谐教师团队
黑龙江省密山市铁路小学李荣辉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水平如何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日新月异,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由此可见,学校要发展,要成为社会满意、家长信赖、学生健康成长的温馨乐园,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原是一所普通的县级铁路小学,在归属地方管理后,近几年相继调入36名教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由于工作经历和工作环境各不相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倡导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学校倡导大家做快乐阳光型教师——既做学习型教师、做研究型教师、做合作型教师、更要做有道德风尚的教师,从而打造阳光和谐教师团队。
一、抓师德教育,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师德建设工作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事业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校一直把师德教育放在师训工作的首位。首先学校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等教育活动。开展“我当初的选择”、“我是一片绿叶”、“我身边的共产党员”等演讲活动。以骨干教师爱生典范的感人事迹,唤醒其他教师的良知,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法”、开展重温“从教誓言”等活动。从而使教师树立“敬业、爱生、奉献”的风尚,忠诚地、竭尽全力地、百折不挠地献身于教育事业。同时学校倡导教师坚守心灵的宁静,做快乐阳光的教师;让教师在快乐的集体生活中,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体会教书育人的成就中,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在校舍改建的奋斗中,品尝到发展的快乐、变化的快乐、劳动的快乐;在学校各项
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真正体味到粉笔生涯的艰辛,品尝心灵劳作的甘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抓练功活动,强化教师的基本功,打造学习型的教师团体。
所谓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这里的“条件性”旨在说明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强调学生的主动的知识构建;增强课程的整合性和选择性并实施三级课程模式等改革目标。这些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转换。因此,面对新课程,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包括所练就的教学基本功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基本功一般是指:“三字一话”。这是指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和书面表达技能,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备的基本功。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认为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新的教学基本功。
1、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准备的第一位的新的基本功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2、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基本功。
传统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根据大纲和教材来安排学习内容,但是新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而且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经验及差异开发、选择或重组各方面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开发还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
3、协作教学基本功。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地展开的,但是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课程开发等,都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通常情况下,一个能诱发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的主题往往都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往往也需要多个教师协同完成。
同样,课程开发中不仅需要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协作,更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走到一起共同选定研究的课题及活动形式。
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师的基本功。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全校教师提出了“八个一”的要求。既坚定一个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树立一个观点(正确的教育观),写一本好教案,上好一个学科的课,写一手好字(包括粉笔字、毛笔字),合作开发一门校本课程,每周完成一次网上培训或网上教研,搞一项教改科研。树立教师终生学习的理念,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使他们能获得不断发展。学校还要帮助每一位教职工理清自己内心向往的目标,使每一位教职工的个人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达成共同愿景,让每一位成员由衷地感受到学校目标与个体目标一致所带来的好处。唤起每位教师内心真实的理想目标,充分挖掘个体的积极性,让广大教师生活富有活力和激情,从而让学习成为习惯。
三、抓教育科研,拓宽教师教育教学领域,打造研究型的教师群体。
学校重视培养教师走教育科研之路,树立教师科研兴校的理念,倡导大家做研究型教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压、二化、三学、四研。一压:给骨干教师压担子,组织他们搞好教育科研,为他们提供教改课题。二化:强化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深化学校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三学: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让骨干教师学习掌握教科研理论,学习全国各地教科研信息,学习先进的教科研成果,把好的教改经验引进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四研:一是请有经验的教育专家、学者来校与骨干教师研究教改之路。二是建立科研档案,经常组织骨干教师互相研讨切磋自己确定和实施的教改项目。三是带领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区教育科研研讨会,并撰写高质量的论文在大会上发言。四是学校要求骨干教师自培自研,大展自我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特色。
四、抓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教师心态良好,打造阳光和谐团队。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越来越显现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靠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的。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依靠共同的创造性劳动,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倡导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一是发扬“双赢共好”的精神。龟兔赛跑最好的结局是它们能互相合作,在陆地上乌龟趴在兔子背上,在河里兔子趴在乌龟的背上,这样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成绩到达终点。这个事例说明今天学校里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是通过竞争激发活力,最后达到共同进步,从而使学校既充满生机又能将每个人的追求融入到集体的成功之中。二是发扬“自觉协调”的精神。有一种在海边群居的动物叫海狸,据说它们能够共同搬运石块构筑堤坝以防止海浪的冲击,它们不经组织就能够自觉协调,在学校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因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调、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协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调。这种协调不应该都由领导来组织,而应当成为教师的本能。这样才能使合作成为生存的主动需求,使和谐成为发展的自觉需要。三是发扬“交替引领”的精神。北雁南飞时头雁的作用及付出的努力我们都非常清楚,但头雁是由每只大雁轮流担任。而我们学校现有的体制是,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等等总是一部分教师在长期引领,其他教师习惯于跟随,这样教育教学工作就难有更新和突破,大部分教师就难以超越这部分固定权威和水平。其实教师往往各有所长,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重视发挥不同教师的引领作用才是保持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有了双赢共好的愿望,有了自觉协调的习惯,有了交替引领的能力,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是和谐的团队。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教师素质需要培养,需要提高,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不会学习就不会工作,“让学习成为风气,让研究成为习惯,让合作成为能力,让师德风尚成为品质”是我校打造阳光和谐教师团队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