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

时间:2019-05-13 06:2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

第一篇: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

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

摘要:农村学生是倍受国家关注的群体,但是农村的教育教学从学前教育、师资设备、家长的教育意识等方面与城市教育教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是阻碍农村孩子赶不上城市孩子学习的致命点。

关键词:农村城市教育差距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存在着哪些差距。

一、学前教育差距。

学前教育是孩子踏进一年级学习的基础。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时期的教育是承前启后的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孩子从3岁就开始接受系统的幼儿教育。幼儿园从幼儿语言、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安全、独立生活等方面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的幼儿教育是从6岁才开始的,教师主要从数字、拼音、安全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游戏、音乐是极少量的,没有舞蹈,有的孩子甚至是没有接受幼儿教育就直接进入一年级学习。

二、师资设备的差距。

电脑、投影仪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农村孩子听说过、看见过,但多数孩子没有接受过多媒体的教学。我们的农村教师可以制作很多课件,只可惜即使教师做了再好的课件,教室里多媒体设备,课件也派不上用场。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中遇到的抽象知识就可以用课件演示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农村的教师和学生是可望而不可及。

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国家安排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美术、体育、三生、地方教材等,这些课程的具体实施,就是国家落实教育方针的关键。城市里的学校安排教师任课,都是按专业来分配的,专业是什么就上什么课,教师在上课时能施展专业特长,讲得头头是道。农村学校安排教师任课,主要是依据教师学什么专业上什么科目的方法,但农村学校比不得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不足是常见现象,所以,学校安排教师上课,不可能个个老师按专业来分配,比如学体育专业的分配上语文,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更不同的是农村教师多数是身兼数科课程。

第二篇: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

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

本人男,1965年生人,高级小学语文教师,是一名乡村教师。自1985年以来,从事语文教学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么多年的小学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这么多年的调研与学习之间,也发现了现阶段以及之后我国乡村教学方面的弊端与不足之处。在这里我着重总结了以下几点,来剖析乡村教育问题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点: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没有很好的教育教学资源 师资力量不足一直是乡村教学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是乡村教育很不上城市教育问题的核心所在,好的老师不愿意去下乡教学,乡村里的学生也不可能全部跑到城市里去上学,这也不现实,而且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乡村教学的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或者拿到更高职称的教师大多都想着往城市里跑,这样一来二去,就更造成了乡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乡村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就比如说我自己,随着科学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唔自身也感觉到自身的严重不足,一旦学校发布了一些有关于网络教学和用手机或者电脑操作的作业的时候,我就会头痛,因为自己不懂,以前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所以一有这方面的作业,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咨询那些比较年轻一些的老师,他们几乎都会这些东西。而经过我的调查,我们学校,包括大部分的乡村学校,40岁以上的老师占了大多数,而且他们也大多存在这些问题。我说这个事情,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为了表达,乡村老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以及在新型教学模式下的磨合度,不是那么的强,这就导致,这些老师在给孩子们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者就是,老一辈的教师普遍都是师范或者中专,大专毕业,而城市里的年轻老师,最低也是本科毕业,甚至硕士,博士都比比皆是,学历上的差距,也是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问题所在。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待遇的不同,乡村教师的待遇普遍比城市教师的待遇要低,这也是我之前所说的,为什么一些名望比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也想着去城市教学的原因所在。

第二点:家庭不重视教育,家长的态度不一样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都不对,不端正的话,怎么可能搞好教学,而这一点,在乡村家庭教育问题方面,尤为让人头痛。这也跟家长的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乡村孩子的家长,大多在家务农或者在外打工,没有多少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不重视,就会导致孩子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从小的心态就不端正,更别说能够搞好学习了。而城市的家长就完全不同,城市的家长很配合教育,能够积极的响应学校的号召,以及学校教给家长的任务。而城市里的家长,一是没时间,而是觉得无所谓,觉得赚钱最重要,孩子的教育问题,那是学校的问题,跟家长的关系不大。就好比,我们班里每次要开家长会,能够来参加的不足百分之七十,而这种情况,在城市的学校班级里,是不可能发生的。

古代人所说的寒门出状元,在现阶段,国家都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能力下,古代人所说的话,在现在已经完全不适用了。在我看来,当今社会,寒门出的大多以后还是寒门,因为他的资源匮乏,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教育一旦跟不上,上不了好的学校,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就会导致那些孩子,再走父母以前走过的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实则是当今教育之痛,之严峻啊!

第三点:教学设备存在差距

第三点所说的就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了,硬件设施跟不上去,更别说学习了,连教学都会很困难。比较说咱们学校,是这两年才普及的电脑,以前教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只有老师有一台计算机,学生只能围着看,没办法自己手把手操作,所以没有实践的学习方式是很难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的。而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乡村的老师,大多都是用黑板,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每次擦完黑板所落的粉尘多多少少都会被老师和学生吸入体内,这个严重影响老师与学生的健康,据我了解,大部分的老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结石问题,我想这与老师常年使用黑板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而城市的学校,大多配备了电教教学设备,这与不仅能大大节省效率,使教育多元化,人性化,关键是还健康。

城市就不一样。城市学校现代化的教育设备齐全,课堂上能使用电教设备。还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体育馆、运动器材、电教室、美术室、图书馆、科技馆等等,这些都是农村学校望尘莫及的。

综上说述,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不是诋毁农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一时半会无法改变的。要想孩子享受到城市教育水平,必须发展经济,重视农村教育,任重道远。如果有想跟我讨论这方面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关注我的百度文库跟我交流,或者加我V:wanhalf 与我交流,谢谢!

作者:付军

第三篇:2015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距原因及对策

2015中国农村和城市教育差距

原因及对策

摘要: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发展滞后。本文在考察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和各方面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含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和谐统一让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关键词: 城乡教育差距 原因 对策

我国是农村大国,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的实施,巩固,提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农村教育的现状让人担忧,和城市相比无论师资还是设备还是生源都是一道大的鸿沟,农村学校的落后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人数剧减,无人热衷也求学,这也是社会的大形势所造成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达云 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精辟论断:“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和饱受诟病的户籍制度以及劳动就业制度,在城乡之间构筑起一道偏袒城市居民的森严壁垒。这道壁垒在中国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具有单渗透性:农村的各种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城市,而城市内的社会资源则被严格的圈护着,久而久之,城市圈积了绝大部分的优质社会要素资源,致使城乡从物质基础到精神文化环境方面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单渗透性”必然导致农村各方面资源的流失,农村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缺失在所难免,再加上统筹力度又不够,城乡教育不公平加剧。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但是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控辍保学工作是难上加难,就我家乡的农村学校为例试分析一下原因:

城乡差别及原因

1.教育设备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我县农村仅有一半左右的中学和乡镇中心校建立了实验室,而绝大多数的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尚不完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财政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年人均公用经费仅为28元,年人均公用经费低于20元的县大约有30%,公用教育经费一分钱也没有的县大约有10%。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但地方政府不透明的“漏斗式”的划拨管道,使农村一部分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与预期值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经费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甚至有的中小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都难以运转。再加上国家实行费改税、取消教育附加费、推行“一费制”等政策,于是真正落实到位的农村教育经费进一步减少,相应的更加加剧了农村教育投入与农村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境。

农村学校普及信息化电脑,但是那人家落后的,淘汰的第二次转移,配置了多媒体,但仅仅是摆设,无有专业的老师指导, 许多实验无法去做,同学们只能是照书上写的来死记硬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没有施展,锻炼的地方邯郸市里的学校的设备比农村的要高级几倍

2.师资力量

我们全乡共280名教师,其中民办转公办的占60%,在县教委培训上岗的20%(俗称35000学生,掏钱买就吃县财政人员)代课教师10%(有势力不上班干第二职业的老师)师范毕业的仅仅是5%,再有是刚参加工作的非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年龄结构不均,50岁以上的教师有100来人,文化层次低,不易接受新的理念,年轻的教师又在望着城里的工作,不安心现状,学历基本上是中等师范水平,而邯郸市的一般的小学学历为本科,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匮乏,再加上经济条件所限,这种“包班”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老师也是不堪重负

3.工资待遇

城市教师工资、福利及其他收入与农村教师比,平均额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工作环境明显优越,经济收入也高得多。同时,对城市一边倒支持的政策,又使得农村学校无法限制教师流失,使得农村优秀教师近些年大量流入到城市。我县每年都有100来名教师进城就我乡教师的工资而言,和邯郸市教师工资年差距在两万元左右,这是老师没有动力的原因

4.家长原因

首先要承认的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农村有时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昂的费用让许多寒门学子望而却步,农村子女基本上无法共享相应的受教育权利,上学无用论的滥言得到家长的共识,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有2-3名孩子,给男孩子娶亲大约5万元,假如大学毕业后没有工作,回家后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重活做不了,反倒又给家里增加了负担,如果初中辍学外出打工,一两年挣个一万元没有问题,或者说家长更看重于眼前的利益,而市里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又加上好的教育,所以上学是主流

5.生源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失学。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第四所说的教育观念的落后,很多家长关心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他们做了多少农活,其次就是经济的落后,使人们难以看到长远发展。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外地大城市就读,还有的千方百计大孩子带到集镇,县城教学质量好的地方入学。就我们乡的农村小学来说,一年级的学生平均只有20人。就我乡中学而言偌大的学校仅有四个班仅仅120来人,初三后半学期学生大量流失,而市里的学生班班都超员

6.学生自身原因

现在农村教育的评价仍然是以分数为主,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只能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老师勾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全面发展。扼杀了他们本身的天性和自我追求的意识,在成长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小就学吸烟,学打架。因为从小就在封闭中的学生们对城市的不了解,使他们对城市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盲目追求非主流,然后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读书。这不得不归罪于无法建立的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教育制度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落后观念的束缚,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依然是以计划为主、政府包办为主的模式。因此,作为中国公共教育体制下的农村基础教育还执行着传统的运行机制,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农村中小学还没有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农村教师那田园式的生活更容易使他们安于现状,他们大多把教育改革看成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理想。加之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待遇偏低,优秀教师留不住,外面的教师不愿来。在这样教师编制奇缺的农村中小学,对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困难重重,极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建议及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手里操掌着孩子们一生的未来,操掌着民族和人类的整个命运!在所有教育中,基础教育,是真正决定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先决基础!教育兴则民族强,民族兴则国家强!当今世界象美国、日本等科技经济超级大国,首先无不都是教育超级强国。因此,必须从教育的综合效能、奠基作用、战略地位,思考筹划下步教育的整个发展。而其中,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通盘规划更必不可少!要戒空谈,尚实干,切切实实地抓优包括农村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发展工作!

(-)均衡发展教育 实现教育公平、1.合理规划办学校点,为流失学生创造上学条件。学校应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开办。撤销人口稀少地点的完小,改为单小或者直接不办。把力量集中在人口密集地点开办住宿制完小。这样解决了一部分因父母外出务工流失的学生跟父母走的问题。也节省了师资等办学条件,集中力量创办能与县乡学校媲美的高质量学校。

2、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有资金就有条件来投资建设。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要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的贫困学校一些鼓励。“锦上添花”固然是好事,“雪中送炭”更是可贵。用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奖励救助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奖学金,助学金,扶贫救助等助学机制。通过“奖,助,补,免”等措施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增加艰苦地点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心在艰苦条件工作。

3、改善人事与管理制度。城乡人才分布不均匀,关键在于待遇问题,所以应该特别注意。采取区域内教师同工同酬,优教优酬的方式和农村教师晋级等各个方面优厚条件吸引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以待遇留人,实行全员聘用制,采取优教优酬,末位淘汰的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其他教育资源。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对落聘教师该进修的进修,该待岗的待岗,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使更多的教师更加爱岗敬业。教育是国之大计,不管在是农村还是城市,教育都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所以应该努力建设数量足,结构合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农村教育要发展,就要处理好农村教育系统内各个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保证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可持续性。通过公共财政的保障,解决教师工资经费拖欠问题,同时实现教师不仅能拿到基本工资,还应有适当的福利,具体落实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将农村教育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这样由中央和地方分担任务,必然将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又一高潮。

4、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我们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要让学生只以分数作为评价手段,不要以分数评价教师的工作水平,让他们都放开手脚以自己的方式来教学和学习,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环境,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他们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不再单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注重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以此为标准制定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方法,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如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分数与等级加评语相结合

(二)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就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城乡教育的整合发展就要使城乡两者教育之间有同等的办学条件和思想文化素质,至少是能够相互认同的。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城乡中小学教育教材、课程的编制和选择标准要统一合理。“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进行了新课程。但是这次改在农村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也使得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教育不公平更突出。要说明的是,这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统一不应该是完全相同的、整齐划一的,而是具有相对差距的统筹协调,但是在城乡思想文化意识上就要求统一。其次,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在硬件上要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在软件上就要求师资上的流动,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或者说把是否在农村有义务教学经历作为高级教师资格证评选的一项标准;甚至也可以借鉴日韩的教师定期流动制(韩国教育政策规定:每个教师每四年必须流动一次),能够保证各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

(三)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温家宝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对于农村的扶贫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通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可以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 我国现阶段针对农村教育的法律法规缺失,现有的就是《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为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教育法》,让农村教育做到有法可依,责任明确。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对16周岁内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改变教师的生存状况,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改良教学以及教法,这些虽然是老调,但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还需要认认真真勤勤勉勉地重弹或者新弹。所要达到的目的——全社会共同发展当然要实现农村教育公平的对策也不仅仅是以上几项,但是不管对策如何的好,政策落到实处是关键的。教育改革发展在农村意味着一场革命,会有挫折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必须要循序渐进。在国家和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的氛围已形成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可望在我国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第四篇: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原因及对策

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原因及对策

摘要: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发展滞后。本文在考察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和各方面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含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和谐统一让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关键词: 城乡教育差距 原因 对策

我国是农村大国,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的实施,巩固,提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农村教育的现状让人担忧,和城市相比无论师资还是设备还是生源都是一道大的鸿沟,农村学校的落后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人数剧减,无人热衷也求学,这也是社会的大形势所造成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达云 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精辟论断:“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和饱受诟病的户籍制度以及劳动就业制度,在城乡之间构筑起一道偏袒城市居民的森严壁垒。这道壁垒在中国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具有单渗透性:农村的各种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城市,而城市内的社会资源则被严格的圈护着,久而久之,城市圈积了绝大部分的优质社会要素资源,致使城乡从物质基础到精神文化环境方面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单渗透性”必然导致农村各方面资源的流失,农村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缺失在所难免,再加上统筹力度又不够,城乡教育不公平加剧。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但是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控辍保学工作是难上加难,就我家乡的农村学校为例试分析一下原因:

城乡差别及原因

1.教育设备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我县农村仅有一半左右的中学和乡镇中心校建立了实验室,而绝大多数的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尚不完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财政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年人均公用经费仅为28元,年人均公用经费低于20元的县大约有30%,公用教育经费一分钱也没有的县大约有10%。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但地方政府不透明的“漏斗式”的划拨管道,使农村一部分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与预期值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经费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甚至有的中小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都难以运转。再加上国家实行费改税、取消教育附加费、推行“一费制”等政策,于是真正落实到位的农村教育经费进一步减少,相应的更加加剧了农村教育投入与农村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境。

农村学校普及信息化电脑,但是那人家落后的,淘汰的第二次转移,配置了多媒体,但仅仅是摆设,无有专业的老师指导, 许多实验无法去做,同学们只能是照书上写的来死记硬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没有施展,锻炼的地方邯郸市里的学校的设备比农村的要高级几倍

2.师资力量

我们全乡共280名教师,其中民办转公办的占60%,在县教委培训上岗的20%(俗称35000学生,掏钱买就吃县财政人员)代课教师10%(有势力不上班干第二职业的老师)师范毕业的仅仅是5%,再有是刚参加工作的非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年龄结构不均,50岁以上的教师有100来人,文化层次低,不易接受新的理念,年轻的教师又在望着城里的工作,不安心现状,学历基本上是中等师范水平,而邯郸市的一般的小学学历为本科,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匮乏,再加上经济条件所限,这种“包班”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老师也是不堪重负

3.工资待遇

城市教师工资、福利及其他收入与农村教师比,平均额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工作环境明显优越,经济收入也高得多。同时,对城市一边倒支持的政策,又使得农村学校无法限制教师流失,使得农村优秀教师近些年大量流入到城市。我县每年都有100来名教师进城就我乡教师的工资而言,和邯郸市教师工资年差距在两万元左右,这是老师没有动力的原因

4.家长原因

首先要承认的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农村有时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昂的费用让许多寒门学子望而却步,农村子女基本上无法共享相应的受教育权利,上学无用论的滥言得到家长的共识,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有2-3名孩子,给男孩子娶亲大约5万元,假如大学毕业后没有工作,回家后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重活做不了,反倒又给家里增加了负担,如果初中辍学外出打工,一两年挣个一万元没有问题,或者说家长更看重于眼前的利益,而市里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又加上好的教育,所以上学是主流

5.生源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失学。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第四所说的教育观念的落后,很多家长关心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他们做了多少农活,其次就是经济的落后,使人们难以看到长远发展。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外地大城市就读,还有的千方百计大孩子带到集镇,县城教学质量好的地方入学。就我们乡的农村小学来说,一年级的学生平均只有20人。就我乡中学而言偌大的学校仅有四个班仅仅120来人,初三后半学期学生大量流失,而市里的学生班班都超员

6.学生自身原因

现在农村教育的评价仍然是以分数为主,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只能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老师勾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全面发展。扼杀了他们本身的天性和自我追求的意识,在成长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小就学吸烟,学打架。因为从小就在封闭中的学生们对城市的不了解,使他们对城市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盲目追求非主流,然后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读书。这不得不归罪于无法建立的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教育制度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落后观念的束缚,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依然是以计划为主、政府包办为主的模式。因此,作为中国公共教育体制下的农村基础教育还执行着传统的运行机制,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农村中小学还没有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农村教师那田园式的生活更容易使他们安于现状,他们大多把教育改革看成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理想。加之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待遇偏低,优秀教师留不住,外面的教师不愿来。在这样教师编制奇缺的农村中小学,对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困难重重,极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建议及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手里操掌着孩子们一生的未来,操掌着民族和人类的整个命运!在所有教育中,基础教育,是真正决定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先决基础!教育兴则民族强,民族兴则国家强!当今世界象美国、日本等科技经济超级大国,首先无不都是教育超级强国。因此,必须从教育的综合效能、奠基作用、战略地位,思考筹划下步教育的整个发展。而其中,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通盘规划更必不可少!要戒空谈,尚实干,切切实实地抓优包括农村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发展工作!

(-)均衡发展教育 实现教育公平、1.合理规划办学校点,为流失学生创造上学条件。学校应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开办。撤销人口稀少地点的完小,改为单小或者直接不办。把力量集中在人口密集地点开办住宿制完小。这样解决了一部分因父母外出务工流失的学生跟父母走的问题。也节省了师资等办学条件,集中力量创办能与县乡学校媲美的高质量学校。

2、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有资金就有条件来投资建设。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要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的贫困学校一些鼓励。“锦上添花”固然是好事,“雪中送炭”更是可贵。用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奖励救助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奖学金,助学金,扶贫救助等助学机制。通过“奖,助,补,免”等措施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增加艰苦地点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心在艰苦条件工作。

3、改善人事与管理制度。城乡人才分布不均匀,关键在于待遇问题,所以应该特别注意。采取区域内教师同工同酬,优教优酬的方式和农村教师晋级等各个方面优厚条件吸引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以待遇留人,实行全员聘用制,采取优教优酬,末位淘汰的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其他教育资源。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对落聘教师该进修的进修,该待岗的待岗,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使更多的教师更加爱岗敬业。教育是国之大计,不管在是农村还是城市,教育都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所以应该努力建设数量足,结构合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农村教育要发展,就要处理好农村教育系统内各个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保证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可持续性。通过公共财政的保障,解决教师工资经费拖欠问题,同时实现教师不仅能拿到基本工资,还应有适当的福利,具体落实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将农村教育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这样由中央和地方分担任务,必然将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又一高潮。

4、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我们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要让学生只以分数作为评价手段,不要以分数评价教师的工作水平,让他们都放开手脚以自己的方式来教学和学习,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环境,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他们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不再单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注重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以此为标准制定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方法,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如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分数与等级加评语相结合

(二)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就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城乡教育的整合发展就要使城乡两者教育之间有同等的办学条件和思想文化素质,至少是能够相互认同的。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城乡中小学教育教材、课程的编制和选择标准要统一合理。“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进行了新课程。但是这次改在农村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也使得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教育不公平更突出。要说明的是,这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统一不应该是完全相同的、整齐划一的,而是具有相对差距的统筹协调,但是在城乡思想文化意识上就要求统一。其次,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在硬件上要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在软件上就要求师资上的流动,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或者说把是否在农村有义务教学经历作为高级教师资格证评选的一项标准;甚至也可以借鉴日韩的教师定期流动制(韩国教育政策规定:每个教师每四年必须流动一次),能够保证各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

(三)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温家宝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对于农村的扶贫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通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可以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 我国现阶段针对农村教育的法律法规缺失,现有的就是《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为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教育法》,让农村教育做到有法可依,责任明确。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对16周岁内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改变教师的生存状况,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改良教学以及教法,这些虽然是老调,但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还需要认认真真勤勤勉勉地重弹或者新弹。所要达到的目的——全社会共同发展当然要实现农村教育公平的对策也不仅仅是以上几项,但是不管对策如何的好,政策落到实处是关键的。教育改革发展在农村意味着一场革命,会有挫折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必须要循序渐进。在国家和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的氛围已形成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可望在我国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陈达云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农村教育思考——农村教育三问 科学2008年第八期 【2】阎立钦 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教育研究,2001、(4)【3】李少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对策探索 教育研究,2003、5 【4】孟旭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国教育学刊,2003、8 【5】《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部出台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石油教育 2005、3 【6】温总理

政府工作报告

第五篇:浅谈我国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1

浅谈我国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据新华社北京13日电农村人口中低学历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高学历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人口的比例,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成为我国最主要、最显著的教育差距。这是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于近期发布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现在国家已经开始关注教育问题,但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我国城乡教育之间仍然存在差距,而且这差距随着学历的增高明显拉大。在我国,城市教育相对发达,乡村教育相对落后,城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差距比较大,如何加快乡村教育的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我们建设和谐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目前我国城乡教育间的情况及特点

(一)、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拉大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1.5%和16.3%;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1.5%和32.4%;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和21%;中专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8%和13.2%;大专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2%和11.1%;本科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02%和5.63%。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

这些鲜明的数据给了我们更加直接的视觉冲击,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我们国家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而且形势比较恶劣。随着学历的增高,这差距逐渐拉大,这在无形中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带入到下一代中,使得这种差距在隐形的复制。

(二)、我国现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减少

有关课题组研究表明,国家重点高校,占有较多文化、经济和社会资本的社会阶层的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逐渐减少。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聚集了较多农村学生。这表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转移为隐性的、更深层次的城乡差距。

研究表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

(三)、高中教育成不均等瓶颈

研究表明,现实存在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积累和延续。

1998年至2002年,我国高中到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从46.1%上升到83.5%,增加了37.4个百分点。农村普通中学的数量在逐年减少,降低了7个百分点。2002年,全国城镇人口占39.1%,农村人口占60.9%,但农村的普通中学却只占49.6%,城市中学数量首次超过农村。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的不平衡和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瓶颈。

二、我国当前教育差距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城乡间教育条件的差距巨大,农村教育困难重重

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和投入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长期以来,我国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其他国家比较明显偏低。近几年来,我国在教育投入方面虽然已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教育的投入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世界上许多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且教育投资分配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教育投资不均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师资水平差距明显。

(二)、重点学校制度及其引起的高额择校费

现在重点学校的学费比较高,农村的收入水平低,明显负担不起高额的教育费用,因此不得不选择水平低一级的学校。

(三)、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得不到平等的义务教育

我国明显存在着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小学阶段,农村每年尚有100万左右的儿童没有入学;初中阶段,在《义务教育法》公布之前的1985年,农村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只有64%,其中贵州、广西和西藏三省区农村不到50%;到1999年,农村的升学率上升到了91%,但低于90%的省区仍有15个,全国有130万的农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而城市的升学率几乎为100%。

(四)、大学在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不同地区间进入大学的机会差距大

(五)、重点大学,尤其是热门专业中,社会高等级阶层子女的比重极高,教育正在成为阶层和阶级分化的加速器

三、我国总体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1、二元分割的教育体制。我国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它的二元分割性。它是一种双重的二元教育制度,其表现形式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教育阶段实行内部分割,形成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两个世界。其实质内容是,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向着城市学校和各级学校中的“重点”倾斜。其直接结果是,分属于两种制度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的实现程度截然不同,不同的社会成员及其子女必须宿命地面对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1985年以来实行了“分级办学,地方为主”制度,调动了基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办教育的积极性,但却将应该由政府、社会和家长共同承担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主要转嫁给了农民,乡镇财政则普遍成了“教育财政”,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教育制度。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2002年4月26日,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强调要实现两个转变,即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其核心是县级政府负有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即通过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合理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做好“三个确保”(即工资发放、公用经费、危房改造及校舍建设),而乡镇不再承担义务教育投资责任的重压。实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虽然基本实现了保障教师工资、保障学校日常运转的目标,但是涉及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县级政府则普遍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现有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财政所占份额很小,加上乡(镇)级财政也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0%。

(二)经济因素

1、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教育公平。改革之后,人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受教育程度与个人回报开始呈正相关关系,人们的教育需求受到极大刺激。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为2.2∶1,2002上升到3.11∶1。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02年1季度对城镇居民的收入统计表明,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人的46.2%,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为7.66倍。这表明,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居民集中,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无法承受子女的教育成本压力,差别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部门统计,贫困人口素质较差,平均文化程度仅为6.12年。收入差距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而教育的不平等又会拉大收入差距。

2、市场机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市场机制介入教育领域,导致学校之间产生以竞争、选择、权力下放、付费与利润、服务与回应性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社会关系。市场机制偏重强势地区、强势学校和强势人群,使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人群处于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追利性将使教育资源流向能给他们带来最大利润的地区、群体和个人。因此,市场机制加剧了现有的社会与教育不公平。

(三)观念因素

1、对义务教育的理解偏差。义务教育应当有两个基本特征:强制性和免费性。家长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子女接受完成政府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政府也有义务和责任提供一切必要的教育资源。但在对义务教育的理解上,总是强调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而忽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其实政府的责任应是第一位的,政府应该办学校、培养师资,通过立法规定必要的办学标准并创造条件,使得所有的人都有条件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如果忽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义务教育将得不到保证。在我国,由于这种观念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管理模式上采取了低重心的做法,责任下放到地方,有些地方政府规避责任,引进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办学,使义务教育领域变成了追求利润的场所。

2、扭曲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人们在转型时期面临着传统的平均主义与现代竞争中优胜劣汰思想观念的双重影响。有些人片面追求平均主义式的公平,将公平与平均等同起来;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要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则,讲究效率,把公平与效率对立起来。义务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不是选择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但精英教育者认为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确保重点,主张将有限的资源用于重点地区和少数的精英人物。因此,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为了尽快实现现代化,赶超西方,在教育价值方面实行了精英教育加全民教育,效率优先的政策,有限的教育资源向城市、重点学校倾斜,教育机会向分数、金钱、权力倾斜,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

3、家长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的影响。由于城乡父母自身特点的不同和城乡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城乡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我国城市青少年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工作性质、经济收入在总体上与农村青少年父母相比处于优势地位。与农村青少年的父母相比,城市青少年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相对更全面、自觉和科学,其精力和物质的投入也更大。在农村,父母虽然“望子成龙”,但囿于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各方面条件限制,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相对来说主要还是处于一种自发的或自然而然的状态,有时更多地考虑经济因素。再者,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严重影响,他们通常把对后代的期望寄托在男孩身上,对男孩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和要求,而对于女孩则不同,导致女孩失学、辍学的比率高于城市。

四、在研究生领域中,城乡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的考研形势所迫考研人数还会进一步增长,人群构成更加多样

除应届本科生之外,比如高自考和在职的考生也逐渐增加。现在国家政策规定高自考的考生如果在研究生考试之前拿到文凭就可以参加考研,所以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考研人群。2004年国家明确规定在职考生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不需要单位签字、盖章表示同意,考完了之后再确定也可以,广大在职考生现在报名也很踊跃。现在很多人考研是因为就业的恶性竞争,所以就去考研,最后导致考研的压力也变大,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二)、招生地区差异显著,地域集中程度较高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地域集中程度非常高。比如北京,由于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加上经济发展快,就业前景比较好,一直是考研的热点地区,其招生单位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0%左右,招生人数占全国总数的近15%。而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上海市,凭借其较强的办学条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及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每年也能吸引大量考生的报考。此外,江苏、湖北、山东、辽宁等教育大省,在各项指标中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也都是考生选择的热点地区。但同时,在相对落后的边远省份,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和地理位置的相对偏僻,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都非常有限,如新疆、内蒙古、广西、贵州、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八个地区,招生单位总数仅占全国总数的6.0%,招生总数仅占全国总数的4.7%。这在某一程度上也造成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三)、城市乡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

据统计,目前国家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费用约为3万元,培养一名博士研究生需4.5万元,研究生阶段与大学阶段一样,不是义务教育,不能完全用国家的钱,收费是大势所趋,近期内公费的名额越来越少,自己负担一部分理所当然。但是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他们一般有2个孩子,且现在基本都接受教育,所以再考研对这些学生的家庭来说是有一定的负担的,所以他们最后不得不选择就业。

(四)、传统思想的影响

由于学生家长们的教育水平、工作性质经济收入的不同,城乡家长对于教育的看法不同。农村的家长普遍认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就行,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上完大学就你应该去就业,就应该考虑成家立业问题,不适宜在研究学问了,这就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而城市的学生,他们的家长一般支持他们再接受教育,获得更高的学历,以此来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所以这在一方面也导致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五、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的改善

(一)、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的城市化” 改革农村中小学教学体系,使其课程的设置和教材更加贴近农村生活实际

(二)、加快财政改革的进度,为增加教育投资创造体制条件,政府在制订教育政策时,应当有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建立规范的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弥补农村在教育投入上为城市所作的贡献

(三)、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实现城乡教育统一发展,同时建立与农村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在农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

(四)、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完全免费制度,并为少数特困家庭提供补助。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扶困补差原则,即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对社会弱势群体实行“反向歧视”,用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弥补其因家境贫寒可能遭遇的教育机会的丧失

下载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教育差距扩大与应对

    城乡教育差距扩大与应对 覃章成摘要: “小农治教”态势、农村教师进入“次农民工时代”、“理论荒漠化”波及农村教育、农村学生逐渐被“边缘化”是我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对农......

    城乡教育差距看农村英语(小编推荐)

    试论从城乡教育差距看农村英语教育 论文摘要: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教育差距仍为明显,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学上。通过比较城乡教育和分析农村英语教育薄弱的原因,找到三种提高......

    中国城市与农村的区别范文大全

    中国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当今世界全球化严重,经济加快转变,农村与城市的联系紧密,城市化和农村化受到重视。中国城市人口占49.68%,农村人口占50.32%。中国城市六百多座,国家计划......

    关于农村与城市医疗卫生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与城市医疗卫生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您好! 我们是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时期三下乡活动的调研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农村与城市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

    农村与城市发展变化报告5篇

    从农村到城市 ——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变化实践调查 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 六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

    英文-中美教育差距与区别(500字)

    The different between American education and Chinese education With the communication over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promoting, we begin to think abou......

    城乡教育差距问卷调查

    1.您现在的教育水平( )A、小学B、初中C、高中或中专2.您来自( )A、城市B、乡镇C、农村 3.您所在地学校基本配备了以下( )(多选) A、基本教学用品 B、实验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 C、基......

    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区别

    姓名: 专业: 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区别社区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及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区建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