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美国联邦宪法》教学目标的制定谈体会(共5篇)

时间:2019-05-13 06:1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从《美国联邦宪法》教学目标的制定谈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从《美国联邦宪法》教学目标的制定谈体会》。

第一篇:1、从《美国联邦宪法》教学目标的制定谈体会

从《美国联邦宪法》教学目标的制定谈体会

学习了远程研修教学目标《美国联邦宪法》(修改前)、《美国联邦宪法》教学目标(修改后)的对比看,(修改前)目标繁琐、头绪多,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修改后)内容较精简,一目了然,真正适合学生的实际,也基于学生的的兴趣需要。通过研修学习,对教学目标的的制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突然感悟到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原来如此的不切实际,想来不禁汗颜,感慨万千。

在教学中,我一直没有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设计,使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在实际教学中象“没头的苍蝇”,到头来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终。我想关键是没有层次,缺少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行为动词不准确,可操作性、导向性、可测性不强。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和学都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没有可遵循的依据。整个课堂的教和学与目标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从内容到表述也是非常不准确、不明确,没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只是“有”目标而已,而后面的设计已然与之无关了。没有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形成一堆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和学习质量的低下。

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目标的定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其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预期,最后,一节课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

教师们首先要熟悉课程目标,然后在了解板块目标的基础上,知道每一个学期所学习的历史内容及其蕴涵的学科方法与能力,以及可以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后,对相关单元进行整合,对各单元的目标重点做出安排,将课程目标和板块目标的要求安排到单元之中,最后转化为课时目标,落实到每节课之中。这种安排,既要考虑到前后目标的延续性,又要考虑到目标的整合性。

通过研修我明白了,过去虽然都讲,但从我的内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凭经验,现在终于深刻的理解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应该是对学生学习内容、过程、所要达到程度的描述。

通过研修我体会到教学目标是让我们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怎样的程度、能否达到这个程度的规范和要求。通过学习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1)简洁、明了(2)行为主体是学生(3)体现三维目标要求。另外清晰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三要素:①说明在学生身上预期的终点行为②完成任务的行为条件③是教师满意的并能表现学生已

经掌握了的成绩。

有效的教学目标仍需要结合学生的差异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层次化、具体化,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在教学设计中,要全方位地考虑教学目标的地位及其关系。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从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学习基础以及社会要求等各方面考虑;教学目标确定后,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发展情况以及教学的评价情况及时调整,生成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定后,应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要利用它指导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的选择,要发挥它在评价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业情况中的作用。

第二篇:如何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我以为可遵循以下原则来进行 1 整体性原则

要从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一切具体的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2 科学性原则

目标要适当,恰当,符合学生实际,普通性目标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发展性目标优生能达到。可操作性原则

目标要简明、具体、易操作、以检测,可是教学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阶段性性原则

明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侧重。5 科学性原则

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

二)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学生)。因为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达成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2.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

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如果是公开课,还应该使听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的。

3.必须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须体现这三个维度,但是这三者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不能单独分列出“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哪些”、“情感态度目标有哪些”。此外,工具性是多方面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课文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

4.必须立足学情,体现学段目标。

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既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考虑原有目标的基础,兼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接轨,提倡“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对课程目标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了解编者意图,明确所教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当然,准确制订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实现目标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因此,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课堂实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要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制订真正促进师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心理设计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既不拔高也不过低,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有轻重之分,由易到难,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使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在落实环节的时候还必须讲究教学策略,指导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主动化的特征:

1、过程情趣盎然

2、探索活动积极

3、师生互动互惠 一堂好课需要老师从观念上把学生放在首位,研究学生,研究教材,讲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的收获。

第三篇:从教学目标谈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从教学目标谈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 何丽丽

【摘要】绘本阅读在近几年受到小学教师们的青睐,逐渐走入课堂教学当中,但在实践中出现过度分析、过于放任、流于表面等问题。根据绘本阅读的四层教学目标,提出了四种教学策略,分别是用心演绎、穿针引线、读练结合和引入主题。只有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帮助教师达到绘本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绘本阅读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绘本,是一种由精致生动的图片和简明易懂的文字结合在一起的儿童文学作品。这类图书特别强调视觉传播的效果,非常适合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低年级学生阅读。因此,绘本阅读在近几年受到小学教师们的青睐,逐渐走入课堂教学当中。绘本图文结合的形式,既满足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也能为其将来的文字阅读打下能力基础。同时,对于教师而言,绘本可以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之外的阅读素材,也是很好的阅读启蒙的平台。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不足,绘本阅读的教学常常会走入误区,无法充分发挥出绘本阅读的最大效益。常见的误区包括:

过度分析。因为习惯于分析一篇篇课文内容,语文教师在拿到一本绘本时特别容易“庖丁解牛”,在讲授过程中拼命讲解,唯恐落下某页某点。实际上,绘本最需要的是启发学生自主观察,借助文字理解故事,过度分析就失去了阅读本身的意义。过于放任。与过度分析相对,教师也容易忘记其作为“引路人”的身份。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播放绘本的课件,和学生一起观看。如果只是不停地翻页、浏览,没有设计好教学过程,同样达不到绘本阅读的教学效果。

流于表面。部分教师会采用朗读文字的方式带领学生阅读,或者不断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来推动教学的进行。这样看似符合阅读的过程,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就容易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失去深入理解和思考的机会。

针对以上常见的误区,笔者在绘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和教学的反思。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绘本阅读的课,首先需要明确绘本阅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好可行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的绘本阅读课,才能在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中获取更大的教学效果。

跟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一样,绘本阅读的教学目标也需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绘本适用的年龄层学生,笔者提出如下四个教学目标。这些目标相互联系,层层递进。

1、激发阅读兴趣,完成从图片到文字的阅读过渡。

2、促进认知发展,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等等。

3、培养阅读能力,包括读图能力、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记忆力等等。

4、形成阅读习惯,让绘本阅读不止于课堂。以上四个目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儿童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他所进行的活动是随心所欲的,没有逻辑性和目的性,成人的责任是辨认儿童自由展现出的状态,发现需求,给予帮助。因此,成人应该先为儿童准备自由的环境,再为儿童准备有结构和秩序的环境。为使教师的教学更好地游走在“自由”与“有序”之间,笔者总结了绘本阅读的几点教学策略。

一、用心演绎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绘本有鲜明的图片,文字也不多,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还是缺乏立体效果和视听效果,容易失去往下阅读的欲望。另外,在课堂40分钟里,学生的注意力较不稳定,容易分散,很难做到一直跟着老师走。以上学情经常阻碍绘本阅读的教学进展和效果,因此,在教学时,老师扮演的角色就不仅仅是一位老师,还应该是一位演员,在讲故事的时候运用生动的语气和夸张的动作,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师身上,抓住学生的阅读欲望推动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边讲边演,合理板书,出示教具,即兴互动等等,抓住学生的无意注意,润物细无声。

笔者在上《快乐鸟的许诺》这一绘本课时,就全程充当了一回演员。因为有快乐鸟和大山两种角色,在神态上、动作上和语气上都要随时转换。学生在教师的演绎当中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情感,更有效地理解故事。同时,在教师边演边讲的过程中,适当展示图片的配文,完成学生认字识字的任务,引导其文字阅读的发展。

二、穿针引线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读图的时候,由于不懂得抓住主线,特别容易被无关紧要的画面吸引,而游离于故事之外。比如,明明是一只猪的故事,学生可能就对角落的蜗牛爱不释手。特别是全班学生一起阅读的情况下,每个学生的关注点有所差异,教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阅读的主线要靠教师来为学生穿起来。在播放图片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预设,这些预设或者是线索,或者围绕主人公来提问。那么,学生就会期待看到下一张图,并在老师的提示下进行观察,并展开想象,从而学会用集中的思维阅读图片,理解绘本。

笔者在教授《荷花镇的早市》这一本绘本时,就通过穿针引线的方法让学生正确地成为阅读的主体。《荷花镇的早市》是一本描绘乡土民俗风情的绘本,故事性没有一般的绘本强,但其唯美的画风和蕴涵的温情特别打动人,值得给学生一读。在进入阅读之前,我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每看到一张图,找找阳阳和姑姑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学生根据我提供的线索去观察有特别有目的性,能够快速读取图片的信息,并根据文字完善自己的猜想。在小组合作抢答的机制下,他们高兴致地阅读完绘本,并能够在主线的帮助说出自己简单的“读后感”,是一次较为成功的阅读指导案例。

三、读练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读图能力、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记忆力等等,为了更好地巩固与检验教学效果,在学生阅读绘本之后,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常见的绘本练习包括情景表演、续写故事、延伸写作、仿写句子等等。读练结合不仅满足了课堂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可以说,没有小练习跟随其后的阅读课是不完整的阅读课。

笔者在这方面有不少教学案例。在《彩虹色的花》这一绘本中,彩虹色的花与不同的动物相遇,都有不同的情景和故事,我选择情景表演的读后练习。学生非常踊跃地参加,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不断地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经过两三组学生的表演,他们在脱离图文的情况下把故事讲出来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再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有友情要出租》一类的绘本,本身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便可设置写一写的练习,让他们通过仿写、续写等形式展开想象,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让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

四、引入主题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让他们养成从小阅读的好习惯,单靠课堂上的阅读课时远远不够的。课堂只是一个开端,一个契机,一个助推器。学生课后的阅读积累比课堂上的教学重要得多。而学生在课后读什么、怎么读,对于塑造学生的阅读品味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关键。因此,教师在选取绘本教材时,可以往更深层次考虑,先选择主题或系列读物,再进行具体的绘本教学。比如,经典的系列读物有《不一样的卡梅拉》《蹦蹦和跳跳的故事》等等,常见的主题阅读有儿童自我管理的主题、人体器官的主题等等。通过主题式的阅读,学生的阅读周期拉长,教师则要负责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绘本,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工程,绘本阅读则是“地基”。教师作为“工程师”,应该意识到“地基”好坏对学生未来的影响。而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绘本阅读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晓峰 快乐的绘本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2006.07-08 2.彭懿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07

第四篇: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在认知程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在做预期之前应该作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真实需要的评估要符合实际。其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预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它指明学生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有注意力都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最后,一节课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应该是什么,不同教师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极大地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准。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只有在应付领导检查教案或参与比赛时才会贴上教学目标。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准,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历史课程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来的最低要求,只要是合格的中学生就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多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遵循一下最基本的原则,教学活动无非三个基本步骤,到哪里去,怎么去,到了吗?分别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 “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若尝试得多而完成得少,这样的教育计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关键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既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以相当高的程度实际达到的,又确实重要的目标。”因此,设定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做文章。是教学目标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我们首先要明确,测量与评价不是一回事。某生考试得了59分,这属于测量。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该表扬还是该批评,这就进入评价的范畴。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以下,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之上,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可以评价却难以测量。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测量出一个人掌握了多少关于民主的知识,但关于民主的知识和对民主的信念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对历史上的民主了解很多,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赞同民主制度与理念。相反,一个人不识字,对历史上的民主缺乏了解,他却很有可能支持民主制度与理念。因此,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是有难度的,一般不能通过考试来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行为教育,而非认知教育,不能用认识教育的方法去测量与评价。

第五篇:幼儿园教师如何制定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师如何制定教学活动目标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以《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规定的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制定。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

同时,教育活动目标的的制定还要遵循幼儿的认识规律,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时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读材料、分析材料,对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和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作用有一个比较深层的挖掘和思考。同时,还要建立在本班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育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本次活动要传授、激发幼儿那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幼儿的哪一种情感都要有较明确的说明,否则教育活动目标表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使得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困难。例如只是使用“了解”、“学会”、“掌握”等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可测性和可比性很差,很难达到教学效果。

五、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制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应个别需要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制定一个适合全班幼儿水平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班级的教学活动又必须围绕着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那么我们如何使教学活动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弹性。首先要使幼儿明确完成的最低标准,即教学的下限,使他们了解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基本合格。制定最低标准,有助于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必要时也可规定完成目标的上限,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幼儿精益求精,使他们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六、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整合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整合性的活动,一次活动中有五大领域相互渗透,那么它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成为一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它表现在纵向垂直的关系和横向水平的关联两个方面。纵向垂直的关系,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与同一课题或统一学科领域中前后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领域的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横向水平的关联,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活动目标与其他相关领域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确定任何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考虑这两方面的关联。才能是教学目标之间相互配合,产生整合的效应。

七、幼儿园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因时因地

由于地域的不同,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动植物都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目标要根据本地的气候与文化资源来制定。不能简单的跟随教材,因为各幼儿园使用的教材不同,有的北方幼儿园使用南方编著的教材,南方幼儿园使用北方编著的的教材,因此它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如大班语言活动《家乡的冬天》,北方冬天最显著的标志是有雪花飞舞,而南方没有,有的是鲜花盛开;由于气温的不同,穿着也有些不同。所以在制定目标时,就要根据本地的时间与条件来制定。

下载1、从《美国联邦宪法》教学目标的制定谈体会(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从《美国联邦宪法》教学目标的制定谈体会(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