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7: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第一篇: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一、前言

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一流教育体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环境、一流教育质量”,以及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创建现代化教育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在一流教育体制之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的提高,本构想就是立足于我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提高全区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

二、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现状:综合素质必须提高。

1.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早在“八五”末期已完成了学历合格培训,至2001年11底全区在职教师共4255人,专任教师3494人,中学1454人,小学2040人,其中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385人,小学教师具专科及以上学历达1649人,远远超出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教师任职的学历要求。但是,学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尤其是我区教师中五年以下教龄的人数占70%以上,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尤其是岗位再提高方面,进修学校还任重而道远。

2.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校长,大部分是先上岗后培训,而且缺乏管理学、行政学、公关学等领导者必备的管理素质,因而长期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摸索状态,进修学校不仅要担负起师训任务,更要担负起干训任务,为区培养一批观念新、管理好的专家型校长。校长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引导我区教育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单靠经验积累是不够的。

3.我区广开人才之路,从省外引进大批人才,但由内地引进的人才,由于环境和思维定势,思想上更多具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引进和招聘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短期效应,但不能充分体现区固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我区必须立足于本土,培养一批具特色的“启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我区教师尚不具备一线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更少之又少,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是教科研发展的命脉。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在实践与理论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进修学校花大力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二)教师进修学校现状:人员、架构必须调整。

教师进修学校原来作为学历补充教育的主要机构,对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架构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人员不到位,现有的人员无法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造成基层单位对进修学校的不重视和反感。进修学校的人员配备和师资水平都不足以应付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转型。因此,进修学校不单单是行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机构,更应该是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三)国内的师资教育现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出路。

1.从我区教育实际来看,相当一部分学校提出校本培训还为时过早。我区近几年引入大批高校毕业生,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学科划分过细和仅强调理论研究的固有狭隘性,造成毕业生的知识较单一,缺乏历史的、宏观的、全面的大教育观点,造成素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并且,学校内部师资不均衡,能够担负起教科研“领头羊”的教师全区都匮乏,更何况一间学校,所谓的“校本培训”大多借助外聘的专家,有时几间学校还开展的同一课题,反复请同一专家,造成了人员和资金的重复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区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2.目前各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包括目前国内MBA得不到国际认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进修学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授课方式的变革。作为学校和教科研单位之间最具价值的桥梁,才是进修学校变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满足我区绝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成为我区人才选拔----“启明星”工程的后备基地,完善“区本”培训,为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书匠”,为我区成为教育强区和教育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矗

简而言之,要做到一个面向和六个转向。

一个面向:即面向全区的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进修需要

六个转向:一是从学历教育转变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的新型教师;三是从泛化教育转为区本培训,时机成熟时可转为区本与校本相结合的分层培训;四是从“先上岗后培训”转化为“先培训后上岗”和“边上岗边提高”;五是由行政强制性培训转化为合理为教师制定成长阶梯方案的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六是从单一的教师培训转化为教师、行政两个发展方向的培训。

(二)具体目标: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硬件设施争创全省一流。

学校管理目标:坚持“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培养专家型管理干部,形成高效率、有特色的办学管理风格,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培训质量目标:切实抓好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达标率达100%,优秀率达80%,满意率达90%。到2005年,完成200名“启明星”的培训工作,对所有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进行轮训提高。

硬件建设目标:建设一个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设备一流、设施完备的教师进修中心。

四、主要措施

(一)符合教师需求的课程规划,是进修学校改革成功的一半。

建设新型教师培训课程,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

第二篇: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一、前言

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一流教育体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环境、一流教育质量”,以及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创建现代化教育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在一流教育体制之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的提高,本构想就是立足于我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提高全区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

二、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现状:综合素质必须提高。

1.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早在“八五”末期已完成了学历合格培训,至2001年11底全区在职教师共4255 人,专任教师3494人,中学1454人,小学2040人,其中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385人,小学教师具专科及以上学历达1649 人,远远超出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教师任职的学历要求。但是,学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尤其是我区教师中五年以下教龄的人数占70%以上,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尤其是岗位再提高方面,进修学校还任重而道远。

2.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校长,大部分是先上岗后培训,而且缺乏管理学、行政学、公关学等领导者必备的管理素质,因而长期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摸索状态,进修学校不仅要担负起师训任务,更要担负起干训任务,为区培养一批观念新、管理好的专家型校长。校长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引导我区教育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单靠经验积累是不够的。

3.我区广开人才之路,从省外引进大批人才,但由内地引进的人才,由于环境和思维定势,思想上更多具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引进和招聘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短期效应,但不能充分体现区固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我区必须立足于本土,培养一批具特色的“启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我区教师尚不具备一线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更少之又少,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是教科研发展的命脉。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在实践与理论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进修学校花大力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二)教师进修学校现状:人员、架构必须调整。

教师进修学校原来作为学历补充教育的主要机构,对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架构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人员不到位,现有的人员无法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造成基层单位对进修学校的不重视和反感。进修学校的人员配备和师资水平都不足以应付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转型。因此,进修学校不单单是行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机构,更应该是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三)国内的师资教育现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出路。

1.从我区教育实际来看,相当一部分学校提出校本培训还为时过早。我区近几年引入大批高校毕业生,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学科划分过细和仅强调理论研究的固有狭隘性,造成毕业生的知识较单一,缺乏历史的、宏观的、全面的大教育观点,造成素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并且,学校内部师资不均衡,能够担负起教科研“领头羊”的教师全区都匮乏,更何况一间学校,所谓的“校本培训”大多借助外聘的专家,有时几间学校还开展的同一课题,反复请同一专家,造成了人员和资金的重复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区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2.目前各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包括目前国内MBA得不到国际认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进修学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授课方式的变革。作为学校和教科研单位之间最具价值的桥梁,才是进修学校变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满足我区绝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成为我区人才选拔----“启明星”工程的后备基地,完善“区本”培训,为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书匠”,为我区成为教育强区和教育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简而言之,要做到一个面向和六个转向。

一个面向:即面向全区的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进修需要

六个转向:一是从学历教育转变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的新型教师;三是从泛化教育转为区本培训,时机成熟时可转为区本与校本相结合的分层培训;四是从“先上岗后培训”转化为“先培训后上岗”和“边上岗边提高”;五是由行政强制性培训转化为合理为教师制定成长阶梯方案的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六是从单一的教师培训转化为教师、行政两个发展方向的培训。

(二)具体目标: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硬件设施争创全省一流。

学校管理目标:坚持“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培养专家型管理干部,形成高效率、有特色的办学管理风格,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培训质量目标:切实抓好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达标率达100%,优秀率达80%,满意率达90%。到2005年,完成200名“启明星”的培训工作,对所有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进行轮训提高。

硬件建设目标:建设一个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设备一流、设施完备的教师进修中心。

四、主要措施

(一)符合教师需求的课程规划,是进修学校改革成功的一半。

建设新型教师培训课程,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进修需求,按需设课。注重课程的层次性、可操作性,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开设自选课与必修课且以自选课为主的课程模式,并将每年的继续教育课时数转化为学分制,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明晰进修学

第三篇: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调研报告

一、前言

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一流教育体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环境、一流教育质量”,以及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创建现代化教育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在一流教育体制之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的提高,本构想就是立足于我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提高全区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

二、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现状:综合素质必须提高。

1.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早在“XX”末期已完成了学历合格培训,至XXXX年XX月底全区在职教师共XXXX人,专任教师XXXX人,中学XXXX人,小学XXXX人,其中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达XXXX人,小学教师具专科及以上学历达XXXX人,远远超出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教师任职的学历要求。但是,学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尤其是我区教师中五年以下教龄的人数占XX%以上,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尤其是岗位再提高方面,进修学校还任重而道远。

2.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校长,大部分是先上岗后培训,而且缺乏管理学、行政学、公关学等领导者必备的管理素质,因而长期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摸索状态,进修学校不仅要担负起师训任务,更要担负起干训任务,为区培养一批观念新、管理好的专家型校长。校长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引导我区教育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单靠经验积累是不够的。

3.我区广开人才之路,从省外引进大批人才,但由内地引进的人才,由于环境和思维定势,思想上更多具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引进和招聘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短期效应,但不能充分体现区固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我区必须立足于本土,培养一批具特色的“启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我区教师尚不具备一线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更少之又少,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是教科研发展的命脉。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在实践与理论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进修学校花大力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二)教师进修学校现状:人员、架构必须调整。

教师进修学校原来作为学历补充教育的主要机构,对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架构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人员不到位,现有的人员无法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造成基层单位对进修学校的不重视和反感。进修学校的人员配备和师资水平都不足以应付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转型。因此,进修学校不单单是行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机构,更应该是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三)国内的师资教育现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出路。

1.从我区教育实际来看,相当一部分学校提出校本培训还为时过早。我区近几年引入大批高校毕业生,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学科划分过细和仅强调理论研究的固有狭隘性,造成毕业生的知识较单一,缺乏历史的、宏观的、全面的大教育观点,造成素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并且,学校内部师资不均衡,能够担负起教科研“领头羊”的教师全区都匮乏,更何况一间学校,所谓的“校本培训”大多借助外聘的专家,有时几间学校还开展的同一课题,反复请同一专家,造成了人员和资金的重复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区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2.目前各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包括目前国内MBA得不到国际认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进修学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授课方式的变革。作为学校和教科研单位之间最具价值的桥梁,才是进修学校变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满足我区绝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成为我区人才选拔----“启明星”工程的后备基地,完善“区本”培训,为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书匠”,为我区成为教育强区和教育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简而言之,要做到一个面向和六个转向。

一个面向:即面向全区的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进修需要

六个转向:一是从学历教育转变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的新型教师;三是从泛化教育转为区本培训,时机成熟时可转为区本与校本相结合的分层培训;四是从“先上岗后培训”转化为“先培训后上岗”和“边上岗边提高”;五是由行政强制性培训转化为合理为教师制定成长阶梯方案的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六是从单一的教师培训转化为教师、行政两个发展方向的培训。

(二)具体目标: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硬件设施争创全省一流。

学校管理目标:坚持“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培养专家型管理干部,形成高效率、有特色的办学管理风格,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培训质量目标:切实抓好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达标率达100%,优秀率达80%,满意率达90%。到XXXX年,完成XXX名“XXX”的培训工作,对所有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进行轮训提高。

硬件建设目标:建设一个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设备一流、设施完备的教师进修中心。

四、主要措施

(一)符合教师需求的课程规划,是进修学校改革成功的一半。

建设新型教师培训课程,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进修需求,按需设课。注重课程的层次性、可操作性,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开设自选课与必修课且以自选课为主的课程模式,并将每年的继续教育课时数转化为学分制,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明晰进修学校架构,并进行人员调整。

调整进修学校内部架构,进修学校内设理论部、实践部和后勤部三个部门,理论部负责制定课程(了解教师所需,聘请专家,设置科目,查阅讲义,考评课程效果,写分析报告并制定新的课程方案),并与相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包括国内外)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实践部负责教育实践(联系实践基地,选定指导老师,考评实践效果,跟踪调查),并与教研室和基层学校建立共建关系;后勤部负责财务、教室、教材等一系列后勤工作。

(三)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将教师进修与考核和职称评审挂钩,教师取得相应学分且成绩优异者可获得外出培训(国内外)和在职学历深造的奖励。

(四)硬件建设是必备的客观条件。

配备可容纳XXX人的报告厅、可容纳XXX人的网络教室各一,讨论式教室和授课式教室若干,视频多媒体教室X间。建成与国内著名师大远程教育网相连接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基地。

(五)经费投入,是完成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

根据XX省人民政府XXXX年第XX号文《XX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XX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采取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方法解决。具体经费来源包括: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X%和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X%的比例安排;从地方筹集的教育基金和学校勤工俭学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所办学校,其教师继续教育所需费用由办学者负责。

五、必须突破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难点:1.“按需设课、按需施教”的“需”较难把握,每个人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他所认为的“需”可能与上级部门认为的“需”有一定的差异。

2.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选择和聘用。一方面大多数教育专家大多从事理论研究或进行过少量的实践指导,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且授课仍以讲授式为主;另一方面所需培训教师的专业多而散。符合我们要求的专家并不多。

3.教室的配备和功能不足。

解决方案:进修学校人员配备必须是,有相当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善于与人沟通,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可以达到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的人,这样可解决难点1、2。难点3需由局统筹解决。

第四篇:小学学校发展思路调研及规划报告

小学学校发展思路调研及规划报告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一)办学理念

用优质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办学目标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

(三)校风校训

崇德、修身、博学、报国

学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加特长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践行“尊重、赏识、关爱”的教育理念,把“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作为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努力创造文明、和谐、愉悦、向上的学校氛围。

(四)学校规模

学校始建于1985年,占地1975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79.9平方米,现有

个教学班,在校生

人,教职工

人,专任教师

人,(五)办学条件

1.硬件设施:学校2008年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各项教育教学设施配备齐全。近几年,学校的电化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教师达到了人手一台微机,建设完善了校园网络,安装并使用了远程教育网、教学管理平台及教学资源库;基本实现了网上交流、电子备课。

2.师资力量:教职工124人,专任教师91人,学历达标率100%,现有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

人,其中齐鲁名师1人,沂蒙名师1人,山东省教学能手2人,市级教学能手7人,市级教学新秀8人,区级教学能手

人,市中区骨干教师

人。

3.学校环境

(1)校园自然、人文环境:学校遵循“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化植物营造环境美、修身健体营造文明美”的校园环境建设思路,倡导无处不在、人人参与、赏心悦目、奋发向上的文化渗透,积极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

(2)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学校位于陶瓷商城、万泉商城、于泉庄村、闫泉庄村的合围之中,周边商业氛围较为浓厚,文化氛围一般。

(六)获得荣誉

自建校至今,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基础教育名校”、“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理事单位”、“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

作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优秀雏鹰大队”、“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师德建设十佳学校”、“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科普示范学校”、“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少先队红旗单位”等荣誉143项。连续9年获市中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区前列,全区办学水平综合评估10次获得第一名,均是一等奖。

(七)历史积淀

二十多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严谨、务实、规范的办学风格,师生均具有较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成员的凝聚力和奉献精神比较突出。

(八)办学优势: 1.规范严谨的管理体制

学校确定的管理目标是“校风正,学风浓,科学管理,和谐有序”。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提出了以优良的校风“引导人”,以充满活力的环境“养育人”,以科学的管理制度“激励人”,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示范人”,切实优化学校管理,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十年来,学校在不断完善四制改革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目标管理体制,突出强化了精细化管理。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在实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学校认真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出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的口号。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学校狠抓了“严、细、实、恒”四个字的落实。

2.敬业奉献的教师群体

学校教干教师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较强,具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工作中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较为突出,在迎接上级的各项检查中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名师团队,各个名师工作室所带动的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创新意识强,教学成果显著。

3.积淀丰厚的教学研究

学校先后有

人次获得省市级讲课比赛一、二等奖,人次这区级各类讲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音乐等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以及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已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学校被确立为山东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基地、青岛市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多位教师参与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省地方课程教材(传统文化)等教材的编写任务。姜自凤老师所进行的“单元教学”改革研究在全区乃至全市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教育科研工作先进、规范、研究氛围浓厚。自1999年跟随山东省创新教育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以来,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先进的研究道路,大批教师参与了研究的全过程,而且在课堂教学、成果专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创新

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多位教师被评为创新教育先进个人、青岛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2002年,《山东教育》以陶继新总编撰写的《教育生态:为改革创新注入生命活力》为题对学校的教育与科研工作进行了一万多字的专题报道。

4.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

近年来,读书工程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从校园读书氛围的创设还是师生的读书意识、读书习惯,在全区范围内都是颇具特色的。09年,学校还被评为青岛市蓓蕾读书工程先进单位。

5.扎实有效的道德教育

学校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中小学生守则》为基本要求,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等各项教育活动,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特色。去年,我校被成为代表全市迎接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测评的三所小学之一。学校有两名同学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少工委、山东电视台评为第九届“齐鲁小名士”。

6.成绩斐然的艺体教育

我校的艺体工作,一直走在全区的前列,在区教育局组织的12届艺术节中,10次获得团体一等奖,并有5次夺得团体第一名,在全区组织的15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共夺得11次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九)主要问题:

1.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解读不够,渗透不足,无法成为全校师生精神层面的共识,难以成为师生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如“用优质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理念中,何为“优质的教育”?实现“学生终身发展”必须培养的重要素质有哪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办学理念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渗透等问题均不够明确。

2.学校的整体工作发展均衡,但重点工作不突出;围绕上级检查的应急性工作完成出色,但突出学校个性特色的长效性工作不明确。

3.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或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在教师工作的量化评估和评聘措施中,绝大多数的制度沿用了十年前学校开始实行四制改革所制定的相应制度和规定。从教育大环境来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教师、学生、课程实施等方面评价办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学校在这些方面进行的相应的制度改革和调整总体来看是不到位的,尤其是教师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的导向性评价方面已经有落后于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迹象。在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性评价方面,虽然学校也做出了诸如“星级评价激励”制,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等改革措施,但受诸多因素的限制,相应措施的落实仍

然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导向作用仍不明显。

4.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中常规工作完成细致到位,但缺乏创新性的工作思路。纵观学校本学年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抓好教学策略的学习、抓好常态课、借助“课堂教学活动月”开展课堂达标系列活动、突出抓好课堂教学听评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教研员、教导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培训档案、加大课堂教学评估的力度、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等七大工作重点及相应的措施反映出学校的教研工作思路仍是围绕常规工作及上级部门的总体工作导向,符合学校教研实际的创造性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体现较少。

5.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效性不强。学校的工作计划中提出了“树师表”、“转师观”、“砺师行”、“强师能”、“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提升”、“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考核制度,完善教师发展评价标准、过程跟踪测评制度、阶段评估考核制度”、“优化学历进修、业务培训的管理,形成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行动态的、交互式的评价”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目标,但具体措施和实施途径不明确,在工作中的具体落实不明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动性不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较慢,学校骨干群体出现了“断层”的迹象。

6.学校整体工作成效的宣传和推广措施不健全、力度不够。例如,学校目前初具形态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没有做到应有的辐射效应。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没有形成规模。究其原因,应该受到学校的整体管理体制、工作导向等机制问题的影响。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思路设想

主要思路:明确办学理念,完善常规管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逐步打造“课堂教学、读书活动、艺术教育、少先队教育”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重视人格教育,形成“尊重、和谐、创新”(待推敲)的办学特色。

(一)明确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用共同的理念引领师生的思想和行为。

1.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认真解读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明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将其细化并渗透到学校工作乃至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教师和学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行为中,用明确的目标理念引领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同时将办学理念逐步积淀为独特的学校文化,获得师生和社会的认可和遵循,逐渐凸显学校特色。

2. 强化教师主体观和学生主体观,依靠教师和学生打造学校办学特色。(1)尊重教师,继续明确和完善“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措施一: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削减教师的无效劳动,为教师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欲。

措施二:改进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使评价制度更好地为办学目标服务。逐步淡化针对教

师的教学成果的终结性评价,关注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

措施三: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以及教师的心理和人格健康发展,通过恰当的形式丰富和满足教师教学工作之外的精神生活需求,提高教师的在学校生活中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2)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之外的成长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措施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学科知识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减负,解放学生的身心。

措施二: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课外活动,增加各项活动设施的配备量,多种渠道解决好师资问题,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之外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以上措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渠道引领师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使教师和学生为自身的发展更多地出谋划策。

3.学校工作统筹规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融合和协调

学校的各项工作应具有整体性,杜绝各自为政的现象,这样既可以将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服务,又可以有效地减轻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负担。例如,学校的少先队每个学年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在每学年初统筹规划,将少先队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充分交流,结合不同的工作特点寻求最恰当的结合点,将少先队活动与各学科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减轻师生的活动负担。

(二)围绕办学目标,明确工作重点,逐步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1.确定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明确办学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将整体的办学目标进行有机的分解,具体到每个部门,落实到每位教师,使全体教师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同时,将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对待,使其为学校的工作目标服务。

2.逐步规范、完善和稳定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在学校特色结构中,学校常规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是连贯学校办学理念与师生素质特征之间的媒介。常规管理具有养成型功能,它有助于师生员工从他律状态转化为自律状态,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优良校风,使整个学校达到既管理又非管理的境界。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而且能使领导者从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学校建设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为六小这样一个各项工作管理规范的学校,现在要做的是重新审视已有的常规管理内容,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将一套科学、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和规程尽快完善和规范并逐步稳定下来,使全校师生明确其内容实质,并自觉遵循,使之成为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常态,成为学校共同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学校全体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改革、特色课程打造等战略性的工作中。

3.以打造“多维互动——智慧型课堂(名称需论证)”作为创建学校特色的突破口。(1)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依托,完善教研工作体制。

措施一:教研室和教导处形成合力,统一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共同打造科学完备的教研工作体制。

措施二:完善教研组的各项教研功能,加强教研组长的培训和使用力度,均衡教研组长的权责比例,明确教研组长的工作总量,使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让教研组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阵地,逐步形成独特的教研组文化。

措施三:将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纳入学校常规教研工作,完善各项机制,让各级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与常态教研充分结合,让工作室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试验田和先锋队。

(2)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依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措施一:丰富校本培训内容和形式,让校本培训成为教师成长的良好平台。具体要做到:首先,充分论证,形成明确有效的培训机制,培训资金保障到位;其次,充分调研,了解并尊重教师的培训需求,使各项培训活动为教师量身打造;再次,培训要有针对性,按照骨干与非骨干、学科学段、年龄等进行分层培训;最后,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过程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培训结果的有效性。

措施二:重视教师的外出培训学习,开阔教师的眼界,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变高。具体需要做到:首先,学校管理层要逐渐树立起重视教育软实力打造的观念,在师资培训方面舍得投入,最好每年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其次,有明确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培养教师要统筹安排,有计划性,并将目光着眼于每位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关注每位教师的成长,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打造不同的专业成长“套餐”。

措施三:课题引领,将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工作的常态。首先,学校加强针对每位教师的教科研方法培训,指导教师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积极开展行动研究,能从实际问题入手,在教学工作中主动提出问题,同时积极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打造一批研究型教师。其次,将学校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尽快进行科学论证,确定研究方向,以课题的形式引领教师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工作。

(3)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依托,培养个性化优秀人才。

措施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措施二:尽早着手实行作业改革,加大教师设计作业的自主权,合理设计和指导学生作业,使作业真正为课堂、为学生服务。

措施三:着力开发校本课程,完善课程的各项运行和评价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范围,扩大参与面,加强辅导教师的培训,以科学和适当的方式考评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情况。

4.将艺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使学校特色显性化。

发挥学校已有的艺术教育优势,充分利用艺术教育骨干教师队伍,以《古典音乐教育对学

生道德素养的熏陶》课题研究为依托,扎扎实实地将学校的兴趣小组、民族乐团等做出特色,同时,促进艺体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交流,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学生道德修养、智力开发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正确处理潜心研究与宣传推广的关系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真正有品位、有内涵的学校不是一朝一夕打造的,是需要时间的考验和锤炼的,正因为这样,学校应该在前行的道路上耐得住寂寞、抵的了诱惑、抗的住干扰,全校师生秉承一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仰,代代传承,共同打造学校独具个性的办学风格。但是,这也并不代表学校用不着宣传和推广。在将外校名师请进来、本校教师走出去的过程中,在推荐优秀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中,在将培养的学生一批批输送出去的过程中,学校就是在做着隐形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因此学校应该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师生意识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每一次的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都要完成一次对学校精彩地展示和宣传。

第五篇:村村情民意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村位于乐红乡东部,北高南低,山大坡陡,属高山二半山区,全村有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210米,最低海拔1410米,属典型的立体气候,自然灾害繁多,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三种民族,全村共有846户3966人,(其中汉族779户3683人,彝族39户247人,苗族8户36人),男的1922人,女的2044人,劳动力资源1606人,劳动年龄内的从业人员1558人,全村有耕地2808.5亩,粮食主产为洋芋、包谷,总产量108694公斤,人均有粮279公斤,人均收入230.00元,全村基础设施差,共有村完小一所,管家坪子小学1所,两所学校唯一承担**村儿童入学,有老师26人,村卫生所1个,有三个村卫生人员,设备、技术、资金都比较落后,县乡公路横穿**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通公路,剩下的16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全靠人背马驼,交通、文化、信息比较闭塞,造成了村民的素质较低,严重阻碍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全村森林覆盖率38%,多数为长防林(华山松)、核桃、油桐、花椒、板粟和其它杂木林,全村严重缺水,仅有3条管道引水,但年久失修,现有水窖50个,多数的农业社没有管引和水窖,给我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群众反映强烈,迫切渴望解决人畜引水问题。全村共有三台变压器,虽然在群众的自动集资下26个农业社都通了照明电,但是,由于变压器属私人所有,线路不规范、老化、跑电、漏电严重,到群众用电电费高达3元/度,造成电价高。

全村有大小牲口存栏900余头,山头400余只,家养土鸡1300余只,没有真正形成商品,处于自给自足阶段。

全村有党员103人,共设4个支部,全村党员老龄化真正起先锋模范带头的不多,造成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宣传难到位,加之群众思想素质低下,计生工作开展难以顺利进行。

总的说来,全村科技、文化、信息落后,群众生产生活低,经济落后,灾害繁多,群众仍处于温饱线之内,全村需要大量资金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才有保障。

一、**村发展思路

转作风、树形象、重教育、输劳务、粮畜烟是根本

争资金、建基础、抓计生、提素质、菜林果谈发展

这三十个字就是我村的发展思路。

转作风,就是转变村两委的工作作风:村两委要坚持学习,统一思想,搞好团结,团结在村总支周围,认真学习党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多方面技术、技能、业务知识,提高村两委的素质和觉悟,提高村两委办事能力,做好思想的高度统一,全村党员、干部在村总支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转变过去懒、散、慢、混的工作作风。

树形象,村两委在搞好团结前提下,要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新班子要有新面貌,新面貌必须讲究新方法,新方法要打开新局面,村办公楼处,要做到天天有人值班,随时有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好日常事务,作好交接班记录,以自身建设为主,树立村两委的新形象,争取资金新建或翻修村委会办公楼。

重教育,就要是重视全村的教育问题,村两委要积极宣传,引导全村人民尊师重教,把全村的适龄儿童都送入学校,同时,也要加大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全村形成一个良好“教育氛围”,培养好将来的后备人材和现有劳动力的技术、技能无意识。

输劳务,就是要把我村的劳动办合理地对外输出。劳务输出所取得的经济在我村占了相当的比重,村两委要对全村的劳动力进行统计,合理安排,与上级劳务输出部门取得联系,将我村的剩余劳动力经过技能培训向外输出,争取在三年内完成1000个劳动力对外输出,可挣劳务经济60万元,人均提高纯收入150.00元。

粮、畜、烟是根本,全村要齐动员,在现有2808.5亩土地面积上动脑筋,在上环山13个农业社因土地面积较下环山稍多一些,所以全村必须加大投入,在科技种植上下功夫,调出500亩耕地退耕还林,争取得到财政补助,在下环山13个农业社再调出300亩土地种植烤烟,在三年内粮食种植面积不变前提下,人均有粮达330公斤,全村扶植有科学思想,素质较高的养殖户三户,在三年内争取建立生猪、黄牛、山羊优良品种繁育站1个,向全村推广生猪、黄牛、山羊新品种,做到户均出售大牲口1头(价值千元以上)和户均出售土鸡10只,上环山户均出售3只商品羊,三年内人均纯收入达400.00元。

争资金,建基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特别是扶贫办和挂钩单位),得到资金,加大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首先应重点解决全村缺水问题:

二、**村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

近期规划:争取资金,维护好和扩建现有的4条管道引用水工程。

一、蚂蝗箐、王家营盘扩建和维修,使之新增解决张家院子、黄草坪、杨家塆

下载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振兴西双版纳教育 勐腊县民族中学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之根本是教师,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将更多地取决于教师队伍......

    托克托县农村妇女整体素质情况调研

    托克托县农村妇女整体素质情况调研 托克托县是一个农业县,妇女工作尤其是农村妇女工作有其特殊性,农村青壮年男性外出务工的多,留守妇女相对也多。近日,托克托县妇联针对妇女们......

    调研报告撰写思路

    目录 一、背景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查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查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时间............................

    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困扰和思路(调研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困惑和思路 ——安徽博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解析 博望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主要是以智力密集......

    区县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区县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思路调研报告为了全面深入贯彻深入贯彻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州县把文化旅游列入首位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互联互通发展,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整......

    关于云华村发展思路的调研报告

    关于云华村发展思路的调研报告 云华村驻村队员 沙莎 按照“一教育五行动”相关要求,云华村结合村情,根据《马站乡关于开展感恩教育的意见》、《马站乡绿化荒山行动方案》、......

    找准突出问题明晰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找准突出问题明晰发展思路 新乐市第二中学付俊戌按照市教育局进一步开展“实现跨越赶超教育怎么干”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 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学习调研阶段认真组织......

    村发展思路报告

    **村发展思路报告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县、镇领导及各兄弟村同事们。您们好!欢迎大家的到来,为了我们的共同目标,今天大家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来我村探讨未来发展之路。两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