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7:0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东南镇东兴小学李小林

一、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部分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由于许多原因,教师的心理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且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主要表现有:职业倦怠,心理疲劳,烦躁、忧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有时甚至失控,行为偏差,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和职业压力感,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自制力差,职 业适应性差。可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能力差、人际障碍、人格缺陷、情绪不稳、职业压力以及心身疾病等方面。

(二)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佳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随着好事物的出现不好的事物也随着产生,例如,网络中的许多东西,身边的社会暴力,欺骗、抢劫等严重影响到小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农村学生放弃上学,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都很高。实际上,过高的要求,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厌学或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

(三)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

农村中小学之所以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主要缘于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雷声大、雨点小。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2亿多人,但我国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量很大,即使每个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都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短时间也不能满足目

1前的需求。更何况本科毕业生一般要经过4到6年的工作经历后,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适的心理健康教师。即使有的老师勉强接受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的培训,但由于对技巧掌握的生疏感或迫于工作上的压力,仍然不愿意花时间活学活用,同时也直接导致教材中很多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无法真正被挖掘出来,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

二、原因分析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1.工作压力过大和多重角色给教师带来心理困惑。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在于上8小时的班,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而且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在长时间强大的压力和多重角色的扮演下,势必导致教师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时间一长就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

2.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与公务员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而且物价大幅度上升,使得教师的生活产生困难。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当

1.在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中,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小孩子辨别能力差,许多社会的不良现象很容易影响他们。

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教育科学学院 07级小教专业 陈慧梅 学号:1011407018 心理健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心理健康教育指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健全的教育活动。狭义上指在学校范围内,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专门教育。我们通常说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狭义这个观点。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教育科学化进程;第二,它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它对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受教育者通过教学活动,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提高,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渐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被提出并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关注。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群体由于处在人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受到了高度关注。我将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做简要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们都可以看到,我国广大中小学生虽有着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开朗活泼等等健康状态,但也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社交困难、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占19%左右。可见,虽然我国中小学生当前心理不健康的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由于我国中小学生的基数很大,所以中小学生——这些祖国未来的主人身上的各种心理问题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也进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进行了初步培训,同时也加强了地区间与地区内的合作与交流。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来的特点有:第一,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较快;第二,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发展快;第三,部分大城市由个别学校实验发展到了成批学校实验;第四,不少地区已经由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地方教育改革举措予以推行。

但是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存在着五大误区。

1、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德育化的倾向,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严重。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混淆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有诸多差异的:就目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重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而德育侧重于思想品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行为,以提高社会认可度;就内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知能力辅导、情感辅导、意志力辅导、个性塑造、学习辅导以及交往辅导;德育侧重于学生的社会认知,学习社会的规范,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追求符合社会广泛认识的思想与品行;就方法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组咨询、个别心理咨询、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德育侧重自上而下的传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向学生传达道德理念,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以致内化。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虽然有着紧密联系、,但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相互替代的。

2、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严重。有些中小学将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放在一块,让校医做心理咨询工作,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应该去心理咨询室,致使有一般心理问题或有发展性咨询要求的学生望而却步,这种医学化的倾向严重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

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

许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上课模式与普通课科目等同,老师用填鸭式的照本宣科将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机械灌输给学生,目的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行,没有将心理健康知识付诸实践来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素质以及健全人格。

4、心理健康教育狭隘化

很多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为提高学习成绩服务的上面,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而缺乏对学生的人格、气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探究。而且一些老师过分依赖心理测验数据,缺乏对被试实际情况的了解与深层心理原因的挖掘,从而对被试心理问题的诊断出现偏差。这些心理教育方式都背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5、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某些中小学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于课表之中,但是很多仅仅是在刚开学的时候上几节课,不久就将该课堂让位给数理化等科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上课模式也与普通课科目等同,只是将知识机械灌输给学生,或者认为根本没必要上课,让学生自己看看课本就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小学始终把升学率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不少学校将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纸上、嘴上和墙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的评估也是升学率有多高,学生分数有多高。在这样的体制下,学校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的教学上,而无法顾及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真正开展的重要原因,有些学校甚至明确提出,心理健康再重要也没有学校升学率和学生的前途重要,将学校的资源向考试科目倾斜,完全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流于形式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没有发挥其真正应有的效果很多学生因此也不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认为自己不会有心理问题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过分相信自己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觉得自己可以应付,或不愿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向别人倾诉,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不愿进行心理咨询。这都是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

二、解决上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在中小学设立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实行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相分离,避免学生将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的任务相混淆。有条件的学校可对心理咨询室内的装修与布置进行完善,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心理咨询的氛围,让需要咨询的学生感到放松、自在,以减轻前来咨询的学生的紧张情绪。如桌椅舒适度、颜色、样式的选择,屋内光线的强弱,窗帘、墙壁、地面的颜色,环境的布置等等。

(二)、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力支持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有专人负责或分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当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对人员配备、工作规范、经费划拨、师资培训、器材完善、宣传督导等方面的措施支撑,来促进这项工作持续、健康、全面展开。

(三)、搞好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搞好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要从对教师的专业化的培训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两个方面来做好工作。首先,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由于现在的中小学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数量不够、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比较缺乏,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注重教师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正常、健康开展的关键。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充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首先,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家长以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文明、美满、和谐的校内外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人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针对中小学生不同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与发展目标。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选择,逐渐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应以心理老师为主导,运用简单的、具体的、有趣味性的活动或游戏来引导他;中学生由于对自我的认识已较为完整,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如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开阔心理空间,主动调节自身问题。开设心理课堂,经过对某些问题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得到心灵的启发,获得一些相应的技能。通过心理信箱、心理热线,也能让学生能吐露内心的困惑和烦恼,来宣泄掉心中的苦闷等等。

(五)、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结合

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结合。心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意识的正确引导和人格教育,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教授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心理自助的知识。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促进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满足,心理紧张得到缓解,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 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上的研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类学科教育的关系。各学科可以针对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并通过学科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营建以学科教学为载体,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每个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潮中探索、构建“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在具体的实践中,语文科目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完善人格;数学科目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科学学习策略、坚强意志品质;英语科目可培养学生大方开朗、善于交流的性格;物理科目可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学校和老师应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成已任,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力求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艺术等修养,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是心理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并能有的放矢地对其心理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认识的需要。心理档案中所收集的资料,为教师和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要注重归纳总结学生的心理偏差,实行个别辅导和群体辅导相结合。要注意保密,由心理教师统一保管,不能随便给学生看,以免其中不宜让学生知道的内容给其带来负面影响。还要注意档案内容的收集与结果解释的科学性,对于心理测验的数据分析与解释应以专业人员为准,不能随意曲解。尤其对智力测验和心理健康测验的结果分析与评价一定要慎重、仔细,不能轻易下结论。

事实证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学校和老师应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持续、坚定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新的亮点,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助推器”,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其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确保高校学生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体现。中国的教育体系正处于转型阶段,加之中国家庭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注意。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由于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的心理疾病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大学生作为“半”个社会人,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压力过大

第一,外部环境方面。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生流传着“毕业即失业”的口号。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专业方向、社会范围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就业观念、择业机会等方面的差异就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竞争,一部分学生就读时忧心忡忡,以致表现出缺乏自信、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问题。

第二,内部环境方面。由于大多数学校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外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条件,有的学校甚至将这两个证书作为获得学士学位资格的硬件。社会和学校的双重环境迫使大学生在摆脱了高三的重负以后,又进入了更为紧张的“高四”,繁重的学习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一部分不善于化压力为动力的学生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了学习乃至日后的生活。

(二)心理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追求完美、向往成功,在家庭中居中心地位,加上一些学校存在重“智”轻“德”,重“学习成绩”,轻“心理品质”的倾向,使得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无论在自我估量方面还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一旦受阻,便心灰意冷、裹足不前。长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也使大学生似温室的花朵,一遇风雨便神形俱废、一蹶不振。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矛盾,经常陷入焦虑、抑郁等情绪中,有的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发展到自残、轻生、伤人的严重程度。因此,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题中之义。

(三)心理调节能力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加,大学生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会给大学生带来焦虑,即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当这种“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此外,大学生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不和谐、感情方面的困惑、经济状况差异造成的心理不平衡、严重的叛逆心理,等等。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构成了人的心理内容。大学生应该认识和了解社会,在不违背社会要求的前提下去追求个性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从而与社会协调一致;反之,逃避现实或一意孤行、背道而驰等容易导致心理不适、心理障碍或违法犯罪。

二、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心理健康对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生疏的名词,他们对什么样的心理是一个健康的心里不甚了解,对自己患有“心病”就更无法觉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但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心理疾病“讳疾忌医”,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也就形同虚设。由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便更好发挥大学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我国中等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挂靠”在思想品德课或其他课程中得不到足够重视,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就知之甚少。

笔者建议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心理调节技术。在形式上,可以把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办公室设在心理咨询中心,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咨询者怕被同学发现的自卑心理,有效避免“讳疾忌医”现象的存在。

现在高校公共课科目较多,受总课时限制,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存在一定难度。笔者建议可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全校学生开放;或尝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中增设心理卫生知识课程。当然,在没有条件单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前,可举办有关专题讲座,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大学生成就机动的发展”、“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归依倾向”等等,这些内容都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

(二)重视辅导员的作用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学校行政人员编制却不断压缩,辅导员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小。一个辅导员亚管理的学生有一二百人之多,除此之外,还兼聘其他工作。这种现象不科学,因为根据管理原则,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决定其所管理的人数应限定在8-12人之间。

虽然教育部门要求对在校大学生主要采取自我管理方式,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并不稳定,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而周围的人多数又是同龄人,这样辅导员的作用便突现出来,因此,要求辅导员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敏感性,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创造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同时,辅导员要给学生做出表率,以身示范,使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状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当然,辅导员如果懂得心理卫生、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其结果就会事半功倍。

(三)按照兴趣和爱好分配集体宿舍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相作用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个人或团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满足人们许多需要,例如获得安全感、满足归属感、提高自信心、获得友谊和帮户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失调将使人产生孤独将使人产生孤独、寂寞、空虚、恐慌、痛苦,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我国著

名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这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其日常生活主要集中在集体宿舍。那么,与室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本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如果与室友的关系和谐融洽、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彼此之间能给予客观的评价,学生则会心情愉快,这些良好、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助于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反之,则会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速各种矛盾的激化。但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宿舍的关系并不融洽,这与学生入学是集体宿舍的人为分配有很大关系,因此笔者建议,在分配学生集体宿舍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此外,授课教师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比较而言,在与学生接触的教师中,小班授课的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更长一些,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也就更多一些,这样,他们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的几率就更多一些。所以通过授课教师这一渠道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将成为日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不仅仅体现在交流形式上的平等,更应该体现在交流内容上的真诚。这里使用了“交流”一词,因为通常意义上都是老师找学生“谈话”,“谈话”这一交流形式本身就让学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们会下意识的保护自己,不会倾其所想。所以,老师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要用真诚的心去聆听,去交流,去沟通,与学生感同身受,不急于求成,不奢望一蹴而就,懂得工作的成果来源于水到渠成,工作的意境更似“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实现与学生心心相印的气氛,从而体会学生的心理状况。另外,网上交流也是时下行之有效的交流方法。

(二)因人施教

学生性格的差异使其心理差异的根源,不同性格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老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应根据具体个人和具体情况,作不同方式的处理。对待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能当众批评,对待性格叛逆的学生不能急于否定,否则将会出现不堪的后果。再如,一小部分家境贫寒的学生,由于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德国多关照,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对待他们就应该更加谨慎,给予

更多的鼓励,以便促进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这样做既降低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是学生本人从心底树立了坚固的自信心,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会更加努力。

(三)一视同仁

大学生希望作为社会一员被老师视为平等的主体,希望与老师平等的开诚布公的交流、沟通,希望平等地参加社会、学校、班级的管理。他们能走进通一所大学校门,就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不偏袒任何学生,不特别关注任何学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勉励、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氛围,淡化学生之间因学习成绩、经济状况、生活经历等不同而带来的心理差异。

第四篇: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摘 要 本文综合分析了现阶段军人的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剖析了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若干建议。关键词 军队 心理 健康教育

军人特殊的职业性质及其生活条件与人际关系,易产生多种心理应激源,加上现代军事技术装备的高科技含量,对军人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军人的心理素质则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在军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一、军人的心理状况

1.军人的心理特征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军人具有敏锐的认知能力、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且,长期在高度集中的战斗集体中训练、生活,会逐步形成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出军人所特有的能力、气质与性格。[1]

窦兰君等[2]运用SCL―90和康奈尔医学指数问卷(CMI)测量1500名陆军战士的一些心理参数,结果表明,士兵的SCL―90和CMI与中国青年人常模基本一致。

由于在部队长期集体生活,培养出了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军人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好,适应性强,比较合群,但是较国人常模个性外倾,情绪相对不够稳定,易产生焦虑、紧张、易怒的情绪反映[3]。

2.军人心理应激及精神疾患

军队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命令性、突然性、艰巨性,甚至具有危险性,平时紧张的军训、演习等,乃至一些生活中的意外事件,都会成为各类心理疾患的应激源,使那些具有内向倾向、情绪不稳定倾向、精神质倾向等个性特征的军人出现应激症候。

景生保等[4][5]对2206名军人调查,应激反应总检出率为97.64%,应激症候平均检出率为19.96%,发现有抑郁症状的为41.56%,有严重抑郁症状者为23.84%;熊鸿燕等[6]对886名军人进行了情绪及个性人格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类似结果,该人群60%以上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其中1%左右的比较严重。

张理义[7]对981名战士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3年追踪观察表明,入伍第6个月是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高峰期,第3年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42.1‰,其中精神病患率为7.3‰,神经症患病率34.8‰;战士发生心理疾患与其精神疾病家族史、个性的掩饰倾向、负性精神紧张总值及个性内向倾向等密切相关,与入伍时间、城乡、文化程度等也有一定关系。

二、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992年,三总部联合下发的《军队健康教育方案》(试行)中,只在新兵集训期间的“基础教育”部分安排了心理卫生的内容,课时为2小时,主要讲解一般心理现象、心理知识、心理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不难想象,在短短的2小时内,对心理卫生知识只能是蜻蜓点水般地泛泛而谈。

《方案》在继续教育、专题教育及康复教育等内容安排中,则未能够列出心理健康教育,这必然导致广大部队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容易忽视心理卫生。从而,一方面官兵心理应激甚至精神疾患增多,另一方面,卫生人员面对官兵的心理问题,往往会表现得束手无策。

2.事实上,战士非常渴求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1998年5月,作者组织某部60余名官兵座谈,了解官兵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战士普遍反映缺乏心理卫生知识,不能够正确预防心理疾患和心理自我保健,同时,在部队计划生育知识普及教育过程中,对于性心理、婚恋心理也需有人进行恰当的指导。

3.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精通业务知识,懂得指导方法的专(兼)职人员从事。但是,目前健康教育人员,特别是基层部队健康教育指导站(室)的医务人员,对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浅显,实际工作中难免会“捉襟见肘”。在一些部队,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由连指导员等“越俎代庖”,这势必大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自1998年4月起,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在团、营卫生队(所)纷纷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卫生人员自身掌握的心理知识有限,加上资料缺乏,难以发挥真正的实效。

三、几点建议

1.鉴于社会环境、军营环境对军人产生的压力日益增大,应激源不断增多,军人对心理卫生知识的需求也显著提高。因此,军队健康教育内容应相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力求将有关问题讲深、讲透,特别要侧重于心理保健、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指导。

2.军人的心理素质不仅会影响到平时的训练与工作成绩[8][9],还会影响战时的部队战斗力,甚至影响到战争结局[10]。所以,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心理训练内容。通过职业心理选拔,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训练中模拟高难度的战争条件,逐步稳定战士的训练情绪,并指导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等措施,可有效地培养他们英勇、机智、果敢的优良品质[11]。

3.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针对战士,基层干部也应该认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真正掌握战士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特点,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4.军队系统应组织编写紧密结合官兵实际,满足官兵真正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普及资料。军队各级可以组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班,尽快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健康教育指导人员。1998年3月,南京军区卫生部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4期精神疾病防治兼职医师培训班,培养出一批精神疾病防治骨干,对于缓解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需求矛盾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210014,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防疫队

参考文献王耕南,等.军队基层管理心理学.1990,29窦兰君,等.陆军战士某些心理参数的测定与分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3,11(2):122李露斯,等.1216名部队干部战士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研究.西南国防医药,1996,6(4):201景生保,等.平时军事应激研究.中国社会医学,1993,(3):7景生保,等.2206名军人抑郁情绪调查分析.中国社会医学,1993,(4):39熊鸿燕,等.某部军人情绪及个性人格的调查分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4,12(3):208张理义,等.战士精神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3年追踪观察.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5,13(1):14谭百庆,等.武警部队战士心理因素与军训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4):223李永宏,等.通讯兵工作成绩与某些心理指标的关系.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3,11(1):10乐昌恒.美军预防战斗精神创伤的研究.国外军事医学分册,1994,11(4):165古春林.舰船人员的神经―精神紧张及防治措施.解放军医学情报,1991,5(4):172

第五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

坝底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调研报告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其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所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立足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未来成长的一种教育路径。当今少年儿童见识广,思想活跃,但也受到各方面的诱惑,承受着许多压力,他们对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自己的看法,存在许多困惑。特别是处于坝底这个外出打工人口许多的乡镇的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交流、与爷爷奶奶没法交流,这就让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出现问题。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帮他们解开“心结”,这是摆在每一个老师、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方面,专业教师匮乏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构建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据调查发现,有50%的小学目前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没有,只有13%的学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34%的学校有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山区学校,我校专业心理教师更是严重匮乏,也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一大阻力。

2、教育侧重方面,德育化倾向严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德育的一部分,认为只要加强德育可以达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尽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围绕“育人”这一基本目的,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发展出现的个体性问题,较少直接涉及与社会规范相关联的社会道德规范问题。其二,把学生心理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由于专业教师的匮乏,我们学校只能由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或班主任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这些老师往往把品德教育工作的经验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如把学生的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等。

3、学生方面,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起点阶段,面对学习压力和周围环境,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成绩上的竞争和父母期望值过高的双重压力下所产生的学习懒散,倦怠情绪和行为;

二、年龄阶段体现的叛逆情绪以及部分留守儿童对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恨意,如抵制父母、老师,性格孤僻、不合群、自控能力差等;

三、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导致的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如欺负同学,毁坏公物等。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虽然只是存在于部分小学生中,但是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会对存在问题的学生本身的成长和生活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这些不良影响会波及周围同学,影响学校正常的有序的教学工作,破坏教育的本来意义。

二、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

1、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我校今年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留守儿童增多,且大部分都是由婆婆、爷爷在监管,以至于出现了以下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

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婆婆、爷爷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婆婆、爷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对孩子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2、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

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动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加强教学效果,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公之于众,提高全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家喻户晓,提高社会认知度。即便是学校教育进行得再好,也摆脱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认知度提高的基础上,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加强互动,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校内教育,同时向家长和社会普及心理健康教学常识,如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播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为小学生的健康负责。

2、完善学校心理咨询活动的工作机制

我校通过成立领导小组,以“阳光心灵、精彩人生”为主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心理辅导活动,采取个别指导、个人案例分析和咨询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实际工作的成效。通过对于心理问题的解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小学生,让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加深了解,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相应的外部行为。

3、上好心理活动课

心理健康课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心理活动课应该注重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营造真诚沟通的交流氛围,二是课程应该贴近实际,形式多样。在营造氛围方面,教师应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心理健康课应该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大家沟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应该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课堂教学,以真诚影响学生,带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在贴近实际、形式多样上,心理活动课应该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一方面,辅导教师应该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精心备课,对小学生所关注的、困惑的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认识自我方面等的心理问题进行重点辅导,为他们解疑释惑。另一方面,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但是课程上的教学

并非终结,“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从而指导具体实际行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已愈来愈被人所重视。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心理健康状况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素质的高低和社会运行的有序与否,作为国家未来人才建设的关键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放置于小学教育的“最前线”,为小学生的成长夯实基础。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等教育系初等教育专业2011届 林艳红 指导老师:福州教育学院 黄鹤良(助理研究员) 摘要: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现今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方式是不......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史媛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掌握着新思想、新技术,是国家的高等学历人才,从某......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对我国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和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观念迅速变革,人们的心理承受着以往从未有过的超重负荷,心理困惑,心理不良甚至失......

    国防生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国防生军事基础教育训练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国防生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满足中国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在当前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下的最新定义中,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力并列为健康的三要素。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