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系教研室建设规划
计算机系2011.9-2013.7
教研室
建
设
规
划
计算机系基础教研室
2011年2月26日
计算机系教研室建设规划
计算机系现有两个教研室:基础教研室和专业教研室。考虑教研室规划,实质就是抓教研室建设的三个核心,即: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二是课程建设,三科研工作。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研室组织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是教研室中心工作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初步打算将上述的两个核心、两项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边抓教师队伍建设;一边同时抓课程建设。而且还要把这两个“建设”和学院示范性院校建设相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把示范性院校建设对教师的要求作为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要把教育部对课程的要求作为课程建设的标准。这样做,就能一举三得。现对计算机系教研室建设制定未来三年的规划(2011.9—2014.7)
一.教师队伍建设
1、日常教学工作
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与课程建设、教学评估、实现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合格率达≥50% 和日常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培养教师。所以,在研究课程建设、教学评估和日常教学等工作时,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养的角度出发,要注意教师结构、教师力量的配备,要重视实际效果和最后成效。让全体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以自己的表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水平找到并摆正自己的位置,再在实际锻炼中,不断提高、不断变化,自然形成教研室的一支教师梯队,教研室再将出现的教师队伍组织起来形成教研室的基本力量。这是教师队伍建设过程。
2、加大中青年教师培训力度
(1)结合学院对我系“通讯网络与设备”专业的师资培训,计划每年派遣3-5名教师到国内外院校参加相关培训。
(2)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每年派遣一至两名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双师型教师培训,并取得双师证。
(3)加强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工作
选派我系教师到电信、移动、联通、广告公司参加挂职锻炼了解通信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通信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4)加大对新聘用教师的带教工作
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带青年教师,并制定带教计划,按计划执行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青年教师在期中、期末撰写被带教阶段性总结;老教师在期中、期末撰写带教阶段性总结。
二.课程建设
1、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劳动分工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工种逐渐向复合工种转变。技术进步导致了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社会的竞争机制迫使劳动者从胜任单一职业向适应多种职业演变。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对职业人才提出了“具备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此,在本专业开展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改革和职业核心能力师资的培训。
(1)开展综合素质训练班活动,拓展学生课外生活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进入岗位打下基础,建议开展了“综合素质训练实验班”活动。任课老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以团队活动、讲座等形式为载体,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验班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生集中分组,通过布置任务、查资料、做课件、自我展示,对某些专业问题开展市场调查,定向运动、体验程序流程,等等。不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沟通合作能力、展示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展现和训练。
(2)组织学生专业社团,开展项目组实践活动
出于学院网络维护和学院网站的需求,同时也为了使三年级学生尽早了解就业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组合素质能力,以老带新,成立了技能协会,由二、三年级学生为项目组长和技术骨干,带领一年级学生,以学院网站、学院网络维护为任务,尝试学生社团(专业工作室)的活动开展。通过任务的分派和项目管理,学生自行制定社团成员管理条例,实施项目任务分工,进度管理和人员调度,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和锻炼吃苦耐劳精神。
(3)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图像图像处理》是应用性很强的实训课。为了突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接近工作,学习的目标更具体明确,同时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这两门课的课堂内,本学期开始尝试以项目教学为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探索。根据学生的的特长和兴趣将全班分为4个项目组,围绕多媒体制作不同项目的实施,开展制定项目计划→设计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成果展示等活动。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作为技术支持和工作指导的角色,项目组长(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搭进行项目过程的工作。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4)走进企业参与项目,提升师生岗位实践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深入了解实际工作项目的技术需求和工作流程,系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在综合布线、网络组建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建议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网络工程项目。通过实践工作过程积累经验,了解岗位需求,熟悉实际工作流程,为今后的专业教学定基础,同时也磨练老师们的意志和工作毅力。另外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成了专业宣传项目小组,对本专业的招生宣传进行策划和广告制作。
2、课程建设应使学生具有应变、综合和创新的能力
在新形势下,技术型人才的知能结构总体上看,应有以下变动趋势:
(1)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能力考试,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网络专业要考取“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应用专业考取“计算机ITAT职业技能”证书。
(3)加强创新精神与开拓能力的培养
实训是形成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推崇实训的作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由此而贬低其他实践环节的功能,甚至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那就值得探讨了。
实习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真刀真枪的技术问题以及工厂具体的人际关系和运行机制。实习对学生认识和把握工作世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当前高绩效工作模式所要求的,工作地学习与学校学习相整合的趋势。
三、科研工作
(1)积极进行院级及自治区课题研究
鼓励本专业骨干老师积极申报2012年科研课题1—2个。争取立项1个课题,并完成阶段性的工作。在未来三年完成一项科研课题,争取结题。
由专业骨干教师牵头完成《C语言程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工程与实训》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课件、考核标准、校本教材。
建设计算机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库,本专业骨干教师牵头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并在校内网共享。
(2)鼓励通讯网络与设备专业年青教师撰写论文
每位初级职称教师争取在三年内在自治区级或院学报发表1篇论文。每位讲师职称及以上教师争取在三年内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省级期刊论文。
四、实施力度
根据教研室建设规划三年完成,有计算机系领导监督指导,教研室主任跟据此建设规划每年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科研计划、课程改革计划并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实施。
计算机系
2011-12-12
第二篇:教研室建设规划
机械教研室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为关键,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水平、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建设发展规划
1、现有一个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校生193人,至2016年,增设一个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校生达到300人。
2、鼓励教师和教学团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支持专业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应用性研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计划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人,80%专业教师具有硕士学位,90%具有“双师”资格和资历。
3、从人才培养模式顶层系统设计入手,优化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设计,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体系、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构建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从其课程体系中遴选3-5门专业核心课程,建立配套教材并出版发行;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弹性教学组织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核心评价指标,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4、进一步完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和教学硬件条件。新增特种加工实训室、逆向工程实训室、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室等实训室。
5、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5个,提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效果,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合作。
6、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模式,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转岗再就业培训、中职教师培训,并加强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通过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和策划、参与企业产品营销等形式,积极拓展向企业服务的领域。
第三篇:文秘教研室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外国语学院
文秘教研室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神,进一步明确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抓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位高教工作者的一种崇高的责任。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强化精品意识,培育优质教学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秘教研室特制订本规划。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构建优化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反映本学科专业的教学特色。
(二)整体性原则。精品课程建设涉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整体推进,应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以及学术规范和教学制度环境建设等紧密结合。
(三)实效性原则。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必须把各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注重实际效果,并通过创建特色赢得在同类课程中的领先地位。
(四)可持续性原则。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各种政策和建设应保持适当的连续性。
二、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学科前沿成果并不断更新,具有鲜明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拥有一套完善的、立体化先进教材,形成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保障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3年规划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共同努力,建立以精品课程为龙头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先进,教师队伍素质较高,管理措施得力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体系。精品课程分三个层次建设,即系级精品课程、院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争取建设1-2门系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系部遴选若干门课程申报并建设2—3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
三、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
(一)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二)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有科学性和先进性,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三)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必须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四)重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争取自编出版优秀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要采取切实措施,调动教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三重”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精品课程建设要将责任制与奖励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各
教研室要根据本专业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认真作好精品课程建
设规划工作。系部将本系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报送学院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凡被评为院级或省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必须及时将该课程的建设规划报送学院审批、备案。
(二)各教研室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学科要求并通过公开的程序确定各门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教师梯队,经公示后上报系部,如变更负责人应报系部备案。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各教研室应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优先保证精品课程的教学力量。
(三)精品建设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经费使用范围及具体规定遵照学院财务政策执行。
(四)精品课程负责人及相关建设人员的工作量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文秘教研室
2011年8月
第四篇:网络技术教研室建设规划[小编推荐]
网络技术教研室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方向与目标
1、目标定位
重点发展网络技术方向,兼顾信息安全方向,争取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和通讯工程硕士点建设。扩大市级科研项目,争取2个省级科研项目,1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争取省级特色专业;力求总体就业率达90%。
2、人才培养:招生规模在80——120人之间
2、知识结构上:五大模块: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意选修课。
3、能力:5+5能力结构,即“说、想、做、跑、管”和“调研、分析、规划、设计、实施”
4、两个方向:WEB应用技术与智能综合布线。
5、三个特色:WEB RIA;WEB 3D;WEB智能。
6、三大突破: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领域实现突破。
二、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结构。
十二五期间,2名以上教师读博深造,2名以上教师进行国内外高校进修。教研室内获得正高职称教师1名,副高职称达到3名。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2人,聘请企业导师4名以上。
2、交流
加大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保证每年派出1名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赴内地高校或国外高校作为访问学者,以便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保持对学科领域前沿及先进教学方法的追踪。
3、企业实践
“十二五”期间,教研室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IT企业挂职锻炼,达3人次以上。以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科研
1、建立科研合作机制。组建1个科研核心团队。与某些行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杂志社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交流合作机制。
2、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3、组织教师在科研上进行团队合作,将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以团队的力量冲击国家级的大型课题。
4、在目前已经突破省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再申请2个省部级项目;2个厅级项目;1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科研经费达20万元以上。
四、理论教学与教研改革
1、组建1个核心教学团队。
2、争取《计算机网络》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3、鼓励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深化“教学三化(双语化、案例化、工程化)”。其中开设《计算机网络》等2门以上双语教学课程。所有专业方向课程实现案例教学和工程化教学。
4、教学成果化:突出学生学习成果化。鼓励学生科研成果化(包括论文、报告、大赛作品等)。
5、教材建设。对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优先选用外文教材、全国优秀教材、统编教材。加大自编教材编写力度。
五、实习实践教学
1、实验室
进一步加大网络类实验室建设力度,在建好现有的“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基础上,继续建设“网络工程实验室”、“WEB应用实验室”等实验室,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水平,参加省内、国内的专业大赛。建设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
2、实习基地
联系有价值的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3-6个新的有实力的实习就业基地,制作完整的视频教学成果。
3、改革实习方式,所有实习成果化、实战化。
4、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大赛。
5、实战教学。加强创业教育与实践;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企业家;所有实践环节实战化。
七、社会服务
形成团队合力,联系校外资源,提供咨询、培训服务,扶持创业,实现社会服务的突破。
第五篇:会计学教研室建设五年规划
会计学教研室五年建设规划(2008——2012)
一、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1.学科梯队建设 2.科研工作 3.实验室建设
二、建设目标
1.完善本教研室师资结构和师资培训工作。培养或引进博士学位人才,专职教师有条件要安排短期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在职提高学历等外出学习活动。积极扶植40岁左右的学术骨干,优化教研室师资队伍结构,造就一批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以保持教研室的健康、持续发展。五年内,教师职称梯队要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比例适中。
2.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争取承担省级、国家级的研究项目,以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努力形成与发展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带动会计学学学科的发展,经过5年建设,努力把本学科建成本学科领域国内先进的学科,扩大在学术界的影响。
3.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在现有的电子沙盘、手工沙盘、手工会计实训室的基础上,继续筹划证券实训室,为学科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加强教研室的精品课建设工作,力争创建 1门校级精品课程。5.本教研室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相关教学文件要保持完整、美观。教案书写规范、整洁。试卷装订整齐,核分差错率 1%。
6.加强教研室的档案工作建设,每学期及时归档,要求兼职教师也保质保量完成。
三、建设详细规划
1.教研室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教研室内部教学、科研、实验等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完成教研室工作职责,切实发挥教研室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完善落实以下制度:
(1)教研活动制度
(2)听评课制度
(3)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4)考勤制度
(5)教师考核制度
(6)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2.教研室课程建设
不断加强课程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本教研室所承担的课程建设任务,保证课程建设落实到责任人。
(1)筹建教学实验室,购置相关教学设备,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2)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3)开展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教学。
(4)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3.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符合年龄梯度结构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研室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力保障。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重视后备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大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1)重点培养:根据教研室建设的发展目标,选拔教学和科研人才2名,重点培养,使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知名学者。
(2)加大引进:根据教研室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对引进人才,使之能施展才华,尽快发挥作用,形成学科群体优势。4.教研室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教研室发展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以本教研室力量为主,加强与其他教研室、实验室或外校合作,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承接纵横向课题和综合性课题,或根据本教研室的具体情况自己组织课题,进行集体攻关。教研室要在各方面为科研、教研创造条件,使之争取到研究项目,并能够按时完成,取得预期的成果。
四、预期成果
争取1-2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并取得重要成果。
争取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成功。
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的科学论文40篇以上,出版专著和教材2-4部。
师资队伍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团结合作,富有活力和创新开拓精神的新的教研室梯队。
会计学教研室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