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

时间:2019-05-13 07:5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

第一篇:深圳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

面对深圳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究竟该怎么办

全国都在进行课改,深圳也不例外.其他的科目教材,大多采用人教版或北师大版的教材,可惟独英语采用的是深圳教研室根据上海出版的<牛津英语>改编的. 我们在进行教材培训时,说教材很好,等等,可是,具体在教学中,根本没有办法正常使

用. 原因有:

1,教材的难度偏大,初中英语的第一课就出现了比较级和完成时态,学生根本就不

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有个别小学英语学得很好并在外面上过兴趣班的学生能勉强跟上.

2,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小学的英语学得并不十分懂,又由于没有升学考试,很多

词汇早已忘得差不多了,学习这套教材对他们来说就象没学会走就让他跑一样,很痛苦.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很多学生放弃英语学习.

3,现在不允许分重点班,学生层次不齐,老师把握教材的难度很大,搞不好,优生也会给耽误了.

4. 我询问过其他年级的老师和学生,得知,现在的初二用的教材和初一的一样,而初二的老师在教学生时,都感觉难度很大. 想想,已经学过一年初一英语的学生学习起来都有困难的教材,让刚从小学出来的学生如何学习?

5. 说真的,为教材和学生的事,我们真的好着急. 就拿我所教的班级来说,有

十几个学生连26个字母都不能保证全部写对,学习这样的教材,那不是象听天书?我是在公立学校教书的,我不想放弃我的任何一个学生,于是,我放慢速度,边给他

们补小学的知识边教新课,但是,跨度实在是太大了!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了!!我不知道这样学下去,我的这些孩子中考能考几分?我真的好困惑

第二篇:如何教好初中英语新教材

如何教好初中英语新教材?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材的教学手段,也是新教材要求达到四会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一批新人。这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英语教学历程中的一个显著转折点。如何适应并且能教好这套新教材,是摆在我们初中英语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对如何教好这套教材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语音,打好语音基础。

如果能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也就拿到了英语入门的钥匙,也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的基础。教科书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语音教学,紧密结合字母单词和句子的教学,系统地安排了语音练习。因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把握要求,把语音教学贯穿于始终。把语音教学作为初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做到长期训练阶段侧重,综合提高。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语音,充分发挥课本录音的作用。听音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要坚持先听音后开口,做到听清发准。让学生在学语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受到正确的语言熏陶。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通过交际活动培养起来的。交际活动指用所学语言真实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精心组织和精心设计,否则学生就动不起来,或动而无效。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按照下列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

(1)一般打招呼和简单的客套话。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2)交流信息,a)介绍自己的好朋友,I have a good friend.He is in Class Two。b)介绍自己的住处,We live in Zhong Shan Road。c)介绍过去的经历,I went shopping Last Sunday。d)介绍个人的一个打算,I'm going to visit Uncle Li。(3)讨论共识。(4)解决问题。(5)小品。(6)描写与辨认。进而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懂得并掌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什么话的实际运用能力。还应注意使学生了解并懂得尊重说英语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门工具课。因此,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靠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诸如认真听录音和教师的示范发音。积极大胆地开口讲英语,勇于参加语音实践活动,朗读背诵课文时既要声音响亮又注意语音、语调、节奏、书写规范等。

四、要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教材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检测,通过这种手段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的真实和综合应用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对测试提出具体的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各方面的要求。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该单元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课本中的“四会”内容。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词汇、语法知识在听、说、读、写方面体现出来。技巧方面,要求学生在技能基础上,循环往复,达到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使技能的运用自动化。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有综合能力,即能把三者结合起来,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

要做好单元检测,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依据《大纲》,明确知识、语言范围。注意传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并准确地讲解和反复地操练。教师要精心设计或选用检测试题。试题要力求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难易要适中,能够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要做好检测后的讲评工作。

第三篇: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新教材

浅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实用初中英语新教材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新课程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其根本特征是“范例性”。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不能僵化地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而应从内容、结构、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 这个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要在“调”“增”“删”三个字上下工夫。

一、教学顺序的调整

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时,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调整单元之间的顺序

单元之间的调整就是对各单元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以将相关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将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在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同时或发生的前后进行单元的整合,学生就更加应用自如了。对单元教学顺序的调整,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使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

有时教材中的个别语言材料或过于枯燥,或呈现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例如,人教版教材第3单元第9课中有therebe 句型的教学内容。教材编者在该课中设置了一幅图和一段16行的阅读材料。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语法项目,并且该句型的中英文差异较大,教材又是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学生阅读该文段,这对初一学生来说不仅难度大而且很乏味。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活动,比如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先教授关于家居的单词和therebe句型,待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设计一个任务:了解教师新居的情况,并根据教师的回答画出草图。教师还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景: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刚刚搬了新居,并问学生是否想了解自己新居的情况以及想知道哪些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学的单词和句型进行讨论。讨论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向教师提问,并从教师那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设计的优点在于:口语练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能够跟上学习时度,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避免阅读长段文字的枯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需求是多样的,分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能体现尊重差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上述教学情景本身具有真实性,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前提是信息差的存在,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教师新居的情况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重“精”轻“泛”的倾向,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这严重制药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教学内容。人教版下册第4单元Section A 部分中涉及了有关职业的名词,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教师可以提前做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在课堂上适当扩

展词汇,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也可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是涵盖了包括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纸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丰富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上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删减包括材料数量和质量的缩减。有些同类型的练习数量过多,则可省去一部分,如果不仅要缩减材料数量,还对其进行教学方法的处理,那么就是质量的缩减,即调整教学要求,四、教材取舍和调整的本质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代言人”。但无论教材编写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都蕴涵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只有对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景的适用性。Mc-Donough和Shaw(1993)在谈到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问题时,提出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的出发点。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教学情景特点,如学习者特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班级规模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教材的内容和组织,如话题内容、覆盖的技能、语言水平和练习分级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即改变教科书的内部特征,使其更加符合特定情景的教学需要。Madsen和Bowen(1978)将这种“匹配”称为“适合”原则,即“教材、教法、学生、课程目标、目标语及其语境、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几个相关变量之间的适合性”。也就是说,教材本身可能是连贯和紧凑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需要;反之,教材的结构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方面,但却可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另外,教师最了解具体的教学情景,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和需要,在如何正确和灵活地处理教材的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即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不是完全“复制”教材,总是或多或少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其目的是使教材

和教育情景相互适应,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也更能彰显教学的个性和体现课程实施的差异性。

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实际上是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正确理解课程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的“对话”,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三者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其中主要是教师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教师一方面要解读教材预设的目的和功能,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取舍。当然,“对话”不仅限于教师与教材编写者之间,学生与教材编写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对话”空间。教材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不是被动的传授者。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

第四篇:初中英语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英语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于寺中学: 倪明珠 石蕾 李敬伟 李玉涛 霍照香 白秀华 赵晓秋 杨苗苗 姜晓慧 董娟 徐艳秋 麻翠平陈晓旭

2012年8月27日我参加县里的初中英语新课标新教材培训,那么下面我谈谈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梁启超说:“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我觉得这句话用于新课程改革本身很适合。因为新的《英语课程改革标准》之精要令人内心折服,之广博令人眼界大开,更注重英语课的人文性,注重英语学科的文化内涵。

我觉得要从根本上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精神,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多读英语。而这也的确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在备课方面,包括教材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对不同课型的处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对每个单元的对话处理以学生多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去品味英语,另外从听课中我也渐渐领会到讲课重要的是要解决重点难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反而容易造成重点不突出。因此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逐步学会合理处理课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思路,并且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内容。

现在的课程改革可谓热火朝天,但是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反思,比如有些人的认识有误区:认为课改是赶时髦,是走形式,是要让课堂热热闹闹,对学生不能批评不能惩罚 …其实不然,那些并不是新课程的核心,教育改革要落到实处,扎实有效,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真正适应新课标要求也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成熟,不断地产生积累灵感。

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共同携手并进,创造明天的辉煌吧!

第五篇:新教材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新教材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新教材不单是学生阅读的课文,而且是师生对话的文本;新教材不是纯粹的知识载体,专供教师“教”的,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材;新教材没有简单化地呈现由编者预设的唯一结论,而是设计了典型的生活事例、生活事件,旨在为学生营造感受、体验的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在与教材相互作用的动态进程中生成新的意义;新教材不是静态、封闭的文本,而是具有延展性,为开放地汲纳当下生活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留出了空间;新教材不是显性的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基于上述特点,新教材大量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一 新教材呈现方式的交往性特点

与对话教学策略

传统教材采用独白式语言,无疑为“说教”开辟了捷径,为教师在课堂上实现话语霸权提供了依托。按照新教材的设计理念,新教材主要是从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角度设计的。针对这一特点,如何用好新教材呢? 策略1: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学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活动。对话是学生认识自我、他人与世界的重要途径。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建构意义。

1.师生之间的对话

新教材为师生间对话提供了话题、素材和指导。针对教材设置的交往情境,教师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表象和生活经验,并从日常生活中引出话题,引导学生与教师实现零距离对话。话题主要有:你看见过哪些交通标志?它们是什么模样?你搜集到了哪些交通标志图案?请出示给大家看看。每种交通标志都有着鲜明的形象,每当在生活中看到它们时,你受到什么启示和警醒?设置这些交通标志有什么作用?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而展开的对话活动,决非简单的问与答,而是通过实物、投影、红绿灯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手段进行的,从而使对话凸显出生活化、现场化的色彩。通过对话、信息交流、双向和多向的互动,达到师生共同分享对交通标志及其意义的理解。

师生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群体和教师与学生个体的双向和多向交流。对话的“发球权”不限于教师一方。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儿童与文本的对话

新“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象是一个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一个与儿童不相关的„他‟,而更像是一个面对儿童说话的„你‟,这个„你‟是和儿童相对的,能够激起和它热忱交往的朋友、伙伴⑴。一方面,儿童围绕文本中的朋友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感悟、应对、交流,一起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烦恼,享受成长的欢乐;另一方面,新教材留有大量空白,借助这种特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创意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获得的结论,向对话的另一方—教材进行倾述和表达。这样就摆脱了学生与传统教材之间存在的单向、接受、记诵的弊端,而转变到学生与新教材之间富有能动和创造性的双向建构。例如“拉拉手,交朋友”②一课有一处留白,是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借助此处留白,可让学生表达创意,展示个性。“我们的校园”②一课有一页空白,是让学生把校园里最喜欢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借助此处留白,学生既可以在上面画,也可以在上面写,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在学校内的发现和感受,抒发对校园的喜爱之情。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留白是新教材中的空灵部分,较之教材中实体部分更具有价值。教师要引领学生,借助留白,抒发心声,表达创意,张扬个性。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它为学生同桌间磋商、小组研讨和全班同学交流营造了平台。例如“我爱我家”③一课,教材的开头有一框留白,让学生贴上“我们一家”的照片。当学生把“全家福”高兴地嵌入教材后,可让学生与同桌小伙伴指点照片中的人物相互交流:诸如自己父母的工作岗位、父母的生日爱好、自己对家庭的感受,等等。学生对这种交流一定会情趣盎然。又如“我不耍赖皮”①一课提出了两种观点,其一是遵守规则真麻烦;其二是遵守规则会给大家带来方便。教学时可让学生讨论: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同意?这样的讨论,既呈述事实,又说明道理;既有倾听,又有反驳。学生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可以达到分清是非、提高认识的目的。新教材还设计了搜集、调查、采访、汇报、表演、展示、倾述等活动,均适宜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学生可以彼此介绍生活经验、通报信息、交换意见、交流收获,相互间实现视界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培养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 新教材的活动性特点与活动化教学策略

不是按逻辑程序演绎,专供教师“教”的知识载体,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工具,是供学生使用的“学材”。诚然,新教材内含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信息,但这些知识技能不是有序地呈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而是寄存在新教材主题活动运作的框架内。它同传统教材知识条理型框架有着根本区别。针对这一特点,如何用好新教材呢? 策略2:大力实施活动化教学

本来就不是静态的知识载体。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例如“春姐姐的脚步”④这个单元,包括“春天在哪里”、“春天里的种植”、“我和春天一起玩”、“我心中的春天”和“清明去扫墓”等主题活动。教师教学时不要让学生硬性地去认识什么是春天,春天的物候、气象怎样,为什么春天是美好的等有关知识;而应以教材设计的系列活动为引子,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探究起来。诸如让学生参与捕捉、搜集春姐姐光临人间的信息,感受大地从严冬中苏醒、万物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探究春天为什么容易生病的活动中,去感知、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在参与植树护绿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保护花草树木的意义;在养蚕、种向日葵的小实验中,去感受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学会观察和记录;在春日游泳、赏花、玩风车、放风筝的活动中,去体验春天的美和童年生活的快乐;在唱春天、画春天、写春天的实践活动中,去抒发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在做花棒,为先烈和已故亲人写祭奠话语的活动中,让学生陶冶怀念先辈的情感,等等。总之,参与活动,是本课程教与学的基本方式。要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开发和道德的陶冶。如果撇开、丢弃了活动和儿童的主动参与,学生要想从教材中学到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本领,只能是缘木求鱼。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这是用好《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秘诀之一。

三 新教材的意义生成性特点与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新教材《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针对这一特点,如何用好新教材呢?策略3:大力开展和推进体验性学习

什么是“体验”?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教育学层面理解,体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既是一种主体性活动,也指活动的结果。所谓“体验学习”,是指主体借助自我体验而创生意义的一种学习,它与受动性旨在掌握预设结论的听受学习相区别。

实施体验学习的基本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从实践性亲历中引发体验;二是从心理性亲历中引发体验。⑵下面用“父母的疼爱”①一课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1.从实践性亲历中引发体验

所谓实践性亲历,是学生主体直接参与实践,亲身经历某件事,从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具体可分为两种:其一,从角色扮演活动中获得体验。即主体在实践中暂时把自己当作现实的客体,不仅按照客体的立场、观点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而且作为客体中的一分子去生活。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激励说:“父母为了孩子,的确付出了很多很多。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表演。老师要看谁最能把父母对子女的无限牵挂和深沉的爱表演出来。”

表演A:冬天的深夜,妈妈几次披衣下床,为孩子盖好蹬开的被子。

表演B:天很晚了,爸爸妈妈焦急地寻找还没回家的孩子。

表演C:夜深了,妈妈还在灯下赶织孩子的毛衣。

表演D:由学生自己编创情节表演。

学生操作:借助简单的道具,按照情节的提示,充分体验、感悟所扮演角色的思想、情感并进行表演(操作进程中伴有轻快悠然的音乐)。

师:通过表演,同学们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生甲:我心里非常感动,我想世上再没有比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更伟大了。

生乙: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孩子操了很多心,受了很多累,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恩情。

生丙:我体验到,孩子如同海上的一只小船,父母的疼爱就像扬起的帆。失去了帆的关爱,船儿不能乘风破浪,只能搁浅或倾覆。

从这个教学片断中不难看出,借助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去探究和识别自己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洞察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立场、观点和内心感受。

其二,从亲身实践中获得体验。即主体不经过任何中介而直接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认识客体,获得直接经验或体验。如教学“父母的疼爱”,可让学生了解父母有什么需要,并针对父母的需要设计一项“爱心行动”方案,再落实在行动中。在交流汇报情况时,有个学生说:过去是母亲为我过生日,今年我为母亲过生日。在母亲生日前,我自己动手做了小礼物。在生日那天,我悄悄地把礼物送给她,用甜甜的话语向她祝贺,还为她拍照。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还不住地说:“今年的生日过得最幸福。”通过亲自实践,我体验到正如孩子需要母爱一样,母亲也希望获得孩子的孝心。这是父母最大的精神享受。

2.从心理性亲历中引发体验

所谓心理性亲历,是指学生超越时空、虚拟地经历某件事或对自身的经历进行回味,从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这种心理性亲历也可分为两种:

其一,移情性体验。即通过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处境和追求,由此认知、体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夏天的夜晚,热得透不过气来,小玲刚上床,妈妈给她扇着扇子,送来一阵清凉的风。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玲”,内心有什么感受、体验?如果你是“妈妈”,又会想到什么?类似这样的移情体验,有利于打开学生通向他人心灵的通道。

其二,反思性体验。即学生借助联想、记忆等手段,将自身经历中值得珍视的内容提取出来,进行回味、过滤和反思而引发的体验。请看“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每个同学都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一天天长大,父母对孩子的爱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请说说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此时课堂响起舒缓的音乐)生:有一天半夜,天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为了给我治病,爸爸顾不得腰疼,把我背着。妈妈宁愿自己淋雨,却为我撑伞打着手电。他们踩着泥水走了5里地,直到把我送到乡卫生院后才松了口气。这件事使我体验到爸爸妈妈把我的身体看得比他们自己的身体还重要;只要为了孩子好,什么苦他们都能忍受(限于篇幅,省略其他同学的倾述)。

这种反思性体验,有利于改造和重组学生的经验,提升学生主体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学习,是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特性的一种学习方式。要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最佳效益,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具体要抓好“情境创设”、“启发引导”、“自由表达”、“彼此分享”等4个环节。情境创设,就是教师要尽力提供条件,营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亲历”的机会和体验的平台。启发引导,就是体验不可由教师传授,也不可移植,只能由学生自己通过“亲历”而引发,教师要当好“助产士”的角色。自由倾述,就是教师应提供相应的时空,让学生真情倾述自己的体验。彼此分享,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这是一笔重要的资源、财富,应当让学生彼此交流分享。

四 新教材的延展性非固定化特点

与开放性教学策略

新教材不是静态、封闭的文化载体,而是具有延展性,为开放地汲纳生活(包括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留出了空间。针对这一特点,如何用好新教材呢? 策略4:注重教学的开放性

新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例如“寻找成长的足迹”③一课一共设计了3个活动:1)搜集。主要是让学生搜集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2)看看比比。主要是让学生把用过的衣服、鞋、帽子,玩过的玩具与现在穿的衣服、鞋、帽子,正在用的学具、玩具进行比较。3)问问、秤秤、量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访问父母,了解自己出生时的体重、身高,再秤秤、量量现在的体重、身高。显而易见,使用这样的教材,如果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循着静态的、封闭的、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程序和逻辑推演,其教学内容一定是干瘪的,课堂氛围必定是死气沉沉的,教学效果不仅引发不了儿童的快感,而且会贬损和压抑学生的生命活力。相反,开展开放性教学,把课堂活动和家庭生活、课内教学与课外准备、教材的引领与发挥家长的作用融为一体,把学生在调查、访问、搜集、观察、比较和亲自操作中所获得的有关自己成长的活生生的信息、资源充实整合到教材内容中,让发自学生心灵的体验倾注于教学进程中,课堂才会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亮点,学生才会在自我感悟中进发生命的智慧,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五 新教材教育观点的渗透性

特点与价值引导策略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呈现的是儿童的生活世界,重在选择贴近儿童现实生活的有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整体性和一定的综合性,其中内含和渗透着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策略5:在儿童孕育生活感受的同时,伺机对其进行价值引导

生活是道德的田园。离开了生活,道德只是干瘪、抽象的条文,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因此,要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德性建构,一方面需要增长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道德的明灯不会也不可能自动地点亮。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形形色色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是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正确与错误的混杂在一起,难免会使儿童产生错觉和误区。尽管生活德育的旗帜反对灌输,但教学“决不是„干什么都行,、„做什么都容许‟的片面相对主义”⑶,学生是成长和发展中的人,要让他们过有道德的生活,教师无疑应伺机进行价值引导。例如“我想要,我能要”①一课设计了5个活动:1》我想要:旨在了解儿童最想要哪些东西,为什么要这些东西。2》角色扮演活动—“星星逛商场”。表演的主要情节是星星在商场吵着要买这买那,而爸爸妈妈并没有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如果让你扮演星星的父母,你能向星星说明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理由吗?3》准备一顿午餐:要求学生以购买食品、准备一顿既经济又合理的午餐为主题,设计一个方案,算一算这顿午餐共需多少钱。4》小建议:主要是让儿童向家长提增收节支的建议。5》小调查:旨在引导学生调查家庭一年中有哪些必要的开支,其中用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有多少。从上述设计中不难看出,教材呈现的是儿童的生活世界,并非是抽象的道德说教和僵硬灌输。在教学这课时,既要借助教材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感受,同时又要通过活动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在“我想要”和“角色扮演”活动中,针对形形色色的需要,重在让学生反思哪些是脱离实际的“贪求”,从而渗透不能跟别人随意攀比的价值引导;在“准备一顿午餐”、“小建议”和“小调查”活动中,要渗透“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价值引导,教育学生树立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消费观念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在提倡、鼓励合理消费的同时,我们还是应当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提倡节约。价值引导的实质,就是要“让儿童现在生活的河流里,引入一股他们未来生活的水流,要把我们藏匿在遥远地方的教育目的的种子移植到生机勃勃的儿童生活的心田”,⑷。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从呈现方式看,具有交往性特点;从承载内容看,具有非认知性、意义生成性、内容延展性和教育观点的渗透性等特点。教师要充分地认识、把握并善于针对这些特点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下载深圳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新教材特点浅谈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新教材特点浅谈 品读与研讨《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后的体会 作者 李双峰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高中化学教材的......

    浅谈高中语文新教材特点及教学处理

    浅谈高中语文新教材特点及教学处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学会......

    深圳初中英语阅读理解

    (A) Jack is a twelve-year-old boy. One day, he was playing football. The ball went into the street and Jack ran for it. Unfortunately, a car hit him. Jack’s pare......

    初中英语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感想(五篇)

    初中英语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感想 但堂芳 上个周英语组进行了校本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英语新教材的变化》,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英语新课标》有了更进......

    数列新教材的特点及其教学设计

    数列新教材的特点及其教学设计 阳谷三中 刘广礼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章数列,与原高级中学课本代数下册(必修)第六......

    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建议

    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建议[摘要]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浅”、“宽”、“新”,执教新教材要转变“3+2”时代形成的教学观念,建立执教新教材的“目的观”、“价值观”。[关......

    新教材识字教学的编排特点

    新教材识字教学的编排特点 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三套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方面都注意紧扣新课标,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识字效率。 1、人教版 人教版要求的识字,分别......

    [中学教育]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法改革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法改革 外语论文 点击:88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