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答:
(一)改进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研活动。教研论文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取向、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等重要问题,教研论文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学研究可以突进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促进提炼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使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体验教学工作的收获和乐趣。如果一个教师不重视研究,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一定难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说,教学研究理应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学研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第二篇:课本剧教学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本剧教学研究”成果总结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999年,《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试验本)》在两省一市试行。该套教材较以往教材在文学鉴赏方面的要求有很大的提高。高中语文课本及读本上有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这就为学生鉴赏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高中语文第四册是小说和戏剧专题,鉴赏水平的提高成了当务之急。2000年,当时的高二语文组为此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活动。当年,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品有了很大的提高,效果颇佳。
2001年,在语文组组长的主持下,我们正式申报课题项目,当年11月被省课题小组批准立项。此时,我们在《新课标》“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的理论指导下,已认识到我们的研究不只停留在表演及提高鉴赏水平的层面,而应该上升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并使其将短暂的人生体验升华为终生的人生理念”的层面,从而努力实践符合新大纲的目标要求。
2004年,课题研究结题。
2005年,该课题被评为省优秀课题。但我们的研究并未终止。因为,我们在实践、理论探索之后,我们又进一步认识到:“课本剧的编导实践使接受者更能做出深刻的评价”,“ 课本剧的表演给接受者以换位式的思考与体验”,“ 课本剧表演研究让参与者尽情进行文学欣赏,也获得了新的知识”,“ 课本剧表演的开展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因此,我们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2008年,新课标在我省实行。我们认识到该课题非常符合其要求,我们又将其上升为“课本剧教学研究”,使其成为我们的校本教材,可以主动将传统的课堂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将两者结合,为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理论探索打下扎实基础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该课题研究已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摸索阶段,该阶段重在课本剧表演,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阶段,2001-2004年,研究、探讨、总结阶段。该阶段重视编导、谈体会、写心得。促使学生巩固人生体验,提高人生修养。教师探讨教育教学心得,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创型能力。要求其自主编剧,自主学习,自主表演并开展总结讨论,写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该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分三个阶段:
1、前期编剧、选拔演员阶段。强调剧本要自主编写,不得套用抄袭。编写的剧本还必须是适合10分钟左右的舞台话剧剧本。
2.中期排练、公演阶段。讲究演员表演的艺术性,指导演员理解人物、深入角色。在排演中修改剧本,在演出中听取观众(同学)的评价意见,提高演 职人员及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
3、后期研究、讨论、写心得、谈体会、写论文阶段。重在使学生的人生体验升华为人生理念,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将教学教育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深入,提高教学水平。
(三)具体操作如下:
参与者:每全体高二学生及语文任课教师。
基础与条件: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及语文读本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共有剧本27个(含电影剧本)、小说50篇(包括长、中篇节选)。这些剧本为学生的导、演提供了台本,而小说则为学生的改编创作提供了素材。编导原则:立足课堂,服务教学,每剧限定演出时间在15分钟内。具体操作:
1、剧本准备
剧本创作、选择准备安排在高二上学期结束的寒假,并在高二上学期,通过课外阅读,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剧本,介绍有关剧本知识,同时注意在各班培训编导骨干,让他们在寒假期间创作剧本或制定计划,然后,在高二下学期初召开座谈会,交流创作信息、编剧体会,讨论剧本修改,教师根据剧本及导演设想提出指导或建设性意见。
2、排演阶段
每年4月,在选好剧本的基础上进入排练,各班分成若干组,由编导对剧情和角色安排提出看法,与上有相同剧本的,也可借鉴学习上届学生有关体会文章。
这个阶段还准备一些必需的辅助物(简单的道具、有条件的可借些服装等),以简为主。
教材中剧本单元安排在第四、五单元,这实际上是在学期的中期阶段,教学课时需10-12课时,如果随堂教学大概三个星期即可结束,但如果要开展编、导、演的活动,学生的活动量、教师的指导时间相应增大,为了不占用课内时间,导、排应安排在活动课或课外进行。
3、演出阶段
配合教学计划,在各班先行演出、学生评议,并推出优秀剧目,在全年级公演,大家共同观摩,公演时间可安排在周末或课外活动时。演出时,请高一或高三学生代表及语文教师做评委。
4、评比办法
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对其行为作出客观评价,可设置编剧奖、演出奖、导演奖,并让参与者均写出自己的体会,每年安排专题在校报上予以报道。此外,还让“观众”对参演剧目发表评议,选出幸运观众奖或评价奖。
三、成果主要内容 1)理论基础
在新课标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使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得以改变,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贡献,为学生的终身人格培养打下扎实基础。2)主要观点
①拓展课堂教学,开发课程资源;
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其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 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与质量,是实施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格物致知”的好途径。
3)实施策略
①按教师要求自主编写剧本,要求每个剧目以话剧形式演出,舞台演出时间10分钟左右。
②进行校级或者社会公演,评选优秀剧目、优秀演员、优秀编剧、优秀导演、最佳创意等。
③组织学生座谈。分两类:一类是演职人员,一类是观众。谈完后写成心得、体会。编辑成册,进行展示。4)适用对象
高
一、高二在读学生。可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在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5)呈现形式
剧本、话剧、文章、录像带(或光盘)、照片。
四、成果实践效果
分教师教学教育成效和学生学习成效两部分。1)教师教学教育成效: ①锻炼了师资队伍。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课本剧教学的研究工作,而且力争取得较好效果。参与教学研究的教师达28人,②开展课题专题讲座11次。每届每班派20人参与听讲座。训练的学生累计达3000多人。
③制成教学录影带6合。
④撰写论文12篇。其中正式发表2篇,获国家级获省市级论文奖3篇。⑤组织学生座谈100余次。参加座谈学生达5000多人次。参与班级达136个涉及学生数近3万多人。
2)学生学习成效:
①学生自编优秀剧本300余部。②自拍DV 6盘。一部分剧目已上传校园网,土豆网,优酷网③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指保留可统计的)2000余篇,10余万字。④照片若干。
以上为有形成果。无形成果见以下案例:、1)鉴赏能力提高: 案例一:
学生在排演《三块钱国币》时,还没有上这一课,所以学生更多的只能依靠自己去理解剧本内容,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他们去查资料,了解剧本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他们自己给人物定型,设计人物语言和动作。即使这样,他们还是遇到不少困难。杨长雄的扮演者饶翔同学(2001届)在公演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体会:“记得刚接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心中真是一点底也没有。因为在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善于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人,而剧中的杨长雄是一个能言善辩﹑在性格上有点“激”的大学生,因此要演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既然已经接下任务,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角色演好。”演员本身和剧本角色的巨大反差,让演员的演技受到不小的挑战,其中的酸﹑甜﹑苦﹑辣更是他们课堂上所不曾体会到的。案例二:
2004届的唐堃同学在看了两个班同演的《雷雨》的最后一幕,分析某班失败之因认为:演员对“繁漪这个人物的把握”有问题,他说“作品中的繁漪应该是 一个非常矛盾的人,她必须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自己的情人周萍看上丫环(四凤),作为一个女人,看穿了周萍的自私,自己又爱又恨,所以演员的诠释不足,表演就难以到位。”他还比较说这个繁漪绝不能“塑造成《三块钱国币》中的吴太太”。
2)写作能力的提高: 案例三:
2003年的剧本《孔雀东南飞》,初稿有点像翻译文言文,内容单薄,剧情平淡。在教师指出改编存在的问题后,改编者三易其稿,师生之间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学到了剧本创作的知识,教师的指导意见在演出后得到验证。
案例四:
现在河海大学就读的2008届学生徐珺恺在她的最近来稿中提到:剧本《碧血红花》改编创作到最后确实是充满成就感的,这样的一次尝试成为我语文学习中一次特殊的体验,亦或说是一次文学领悟力的提升。关于这一切我心存感激且满怀欣慰,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独立完成的剧本,第一次找到一种在小说电影剧本之间的文学契合,第一次体味到了高中生硬的课业之外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它还使得我在大学中各种实践活动中创作短剧小品更加得心应手,处理剧中人物的感情变化和情节冲突也更为细致准确。在大学中比别人多出的展示机会也正是因着那次课本剧改编中累积的经验。
3)创新能力提高:
案例五:
2003届的王欢同学改编《变色龙》,改编前,分析原作,搜集材料,弄清了“奥楚篾洛夫”在俄语中(是“颠人”)的含意,抓住原作中“他”两次脱大衣的细节,作了必要的戏剧夸张,为了更辛辣行揭露“他”欺下媚上的丑恶嘴脸,又将原作中的厨师改为“厨娘”,她认为,这样更富戏剧性,演出时更可看了。这种修改加强了原作的讽刺效果。
4)人生体验的提高: 案例六:
2003届的黄怡佳执导《孔雀东南飞》后,谈到这样的体会:“我并没有做导演的天赋,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我与‘演员’总是通力合作,互相切磋,就在这你一句,我一句的商议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尤其是我的意见被演员们采纳时,我竟会兴奋好半天,积极指数一路飚升„„。”
案例七:
2011届(15)班张刘一帆评论说:正式演出在所有人的关注下顺利进行了。我本该用最多的话语,最华丽的辞藻去形容去描写,在偌大的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又一幕课本剧。可是真正落笔时,却无从下手了。或许真的是因为过程比结果更让人享受吧。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排练的过程和正式演出中看到了最团结的集体,我从始至终都看到了大家对课本剧的热情。这是这次课本剧的排演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将让我永生受益的财富。学生收获,不言而喻。以上种种,不胜枚举。
五、成果特色与创新
本课题研究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尤其是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培养起到课堂教学永远无法取得的效果。该课题简便、易行,规模可大可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第三篇:形象工程意义何在
形象工程意义何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商品时代的到来,商家和个人都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包装也就是所谓的包装就是形象工程。近几年政府的形象工程也做得越来越多。对于政府形象工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所谓形象工程在大多数老百姓眼里都是老百姓劳命伤财政府官员脸上贴金,也许这个想法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有,在我心里也不例外。一般政府官员搞形象工程莫过于想争功或是表现自己,就算做的不好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而且自己所谓的良心也能过意的去觉得自己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有很多鲜明的例子可以看出政府形象工程对普通人民群众的危害迫害了普通群众的利益,据百度某则新闻当事人介绍:“我是山西长治一名下岗工人,在党的政策鼓舞下,我自谋职业,辛辛苦苦做了半年,政府某些官员,不知道老百姓的苦难,要门店牌匾统一换成亚克力,每平米要1500元左右。算了一下,我就得一万多元的制作费,谁能给我贷点款,让这些不知老百姓苦和难的政府官员完成任务。本来今年是国家六十大庆的节日,人民本应沉浸在欢庆的节日里。可是长治政府给我们各商家出了一项劳民伤财的任务。既然政府请山西第二建筑设计院把图纸都设计好了,为何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一件实事呢?难道非得让老百姓再出钱给政府做这项形象工程吗? 再过几天,长治五光十色的店面广告将不复存。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将是千店一面死气沉沉亚克力的店面广告。试问全中国有哪一个城市的所有商铺的门店牌匾都是统一用亚克力做的!!。”
政府的形象工程确实损害了大多数百姓的利益,但是有从侧面看形象工程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譬如:各地地方政府最近几年陆陆续续的修建了很多公路几乎每个村庄小镇都修上了平坦宽阔的小路,也许这不是出于政府的本意,也许这是为了形象工程,也许政府是在为自己升官铺平道路,但政府确实干了实事,所以从反面也反映了形象工程也是有好处的。
形象工程就好像人需要打扮一样,也许打扮以后就不是人自己本身的面目,但是确实变的漂亮了,也不能说化妆是错误的,但是我们所说的形象工程是建立的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基础上的。
我并不赞成小横幅做形象工程是正确的,但是只是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形象工程也有其好处,就我自己理解的形象工程并不是全部都是反面的,我理解的形象工程也可以看成是政府为了笼络民心而做出的努力。这些工程确实本着为百姓做事的原则,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政府为了百姓的利益所做的事情,在百姓心里所留下的对政府印象,塑造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这也可以看成是政府的形象工程。这是政府的形象但是政府的形象就是被政府工程给破坏了。我们要杜绝政府的形象被政府的形象工程所拉下来。
如何杜绝形象工程:要想杜绝“形象工程”,首先要治一些干部的“形象工程冲动症”所为“形象工程冲动症”就是一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想要做出一些事情。这是一个“疗心”的工作,也是一个治本的工作。说到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形象”的一一般意义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体形或姿态。因此,形象是能给人深刻印象的一个重要的外在特征。据我个人理解“形象”本来是褒义词,现如今却变成一个贬义词。“形象工程”也叫“面子工程”或是“政绩工程”,变成少数官员作秀浮夸的代名词。譬如一月五日,随着一声巨响和一阵地动山摇的震动,昔日设计总投资3500余万元,顶部有旋转观光厅能俯瞰万州城全景,有万州形象工程之称的“三峡明珠观光塔”,轰然“谢幕”。据我自己总结,我觉得中国想要完全杜绝形象工程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我希望政府在做形象工程的时候可以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在做形象工程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政府形象。
09新采2班彭丛丛
第四篇:短期支教意义何在
短期支教意义何在?
我们也许怀着美好的心愿,想着带给孩子们光明和希望,我们带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感来到了乡村,但我们却做到了哪些?试问在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能做到什么?我们最多能做到哪些?也许你会说,我们早起晚睡不都是为了孩子们吗?可是我们是否做到静下心来反思:大量的劳作不等于丰富的收获,也许往往是劳而无功。短期的支教就真的可以理解成支援教育吗?那岂不是夜郎自大,班门弄斧,自欺欺人。做到真正的是以传授只是以思想为主,其他的一切为辅,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即使我们二十四小时讲授书本知识,甚至于测验考试,又能讲多少呢?孩子们又能接受多少呢?短时间要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可能,但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认知,却并非不可能。注重思想上的引导才是至关重要的,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他们学习的态度,是他们产生对外部世界的憧憬,产生改变现状的想法,否则短期的支教留下的只是短暂而快乐的时光,若如此,支教的初衷又是什么呢?难道是我们开开心心离开,留下无所适从学生吗?
是的,毋庸置疑,支教的确带给孩子们知识、快乐。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大学生所具备的丰富的知识阅历,对他们探求知识的引领,以及他们想摆脱贫穷,想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孩子们的渴求眼神,泪水透视着什么?那是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啊!我们不需要林花谢了春红,曲尽人散;让思想的余温恒久,让孩子们求知的态度如影相随。
附:张静,这只是我的一些浅谈,希望给你的支教画上圆满的句号。
第五篇:横幅签名意义何在
对横幅签名活动的思考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到宿舍楼时发现挂着一条横醒目的横幅,上面签满了名字.走在校园里,也看到有些学生在挂横幅,邀人签名.到处都是签名活动,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校园签名活动的意义何在.虽然才在大学过了近一个学期,但也看到了不少签名活动.很多时候,舍友和我都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情去签名的,至于签名活动的主题于我们就成了次要的东西了,甚至有时我们会连主题都不知道.我想这种情况也不仅仅是我们才有的,还是具有普遍性的.我认为最初的签名活动是本着向同学们宣传普及知识,比如说关于环保的签名活动.就是向大学生们宣传环保观念,以获得支持认可.而签了名就代表对环保的认同,做出自己的承诺,并践行这个理念.可以说签名活动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却仅仅靠签名活动来积聚人气,待到横幅被签满了然后拍些照片,表明活动举办的很成功,好向上级交差事.而那些刚刚在环保横幅上签名的学生,或许就在下一刻大摇大摆地走进食堂,用饭盒,用一次性筷子,这对签在上面的名字绝对是个是个极大的讽刺.签名的活动在于倡导,签名是一种吸引人的形式,但绝不应该成为活动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