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结题报告(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7:3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

结题报告

立项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

课题批号:FKB070281-BJ0906165

课题主持人:洪久香

课题组成员:丁邦兵 沙声宏 陈应芳 徐斌 王志祥 蒋亚光 陆延平

[内容提要]教育改革的形势迫切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不习,自我提高,怎样才能使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完善、成熟,完成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呢?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专业成长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并且已成为学校教师的努力目标和前进方向,也是我们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教师学习专业成长 成效与成果 方法与对策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问题,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研究》总课题组于2007年10月正式立项以后,组织全国的一些教育战线上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有研究能力的优秀教师,分项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辉煌成果,为全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的可行性资料,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为实行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江苏省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也立项加入了该课题的重要子课题研究。通过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近一年半的课题研究,八位课题组成员经过扎实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与成效。现将课题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关于教师的学习研究与专业成长问题,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口号,以提高公共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运动对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将教师的发展纳入了政策视野。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也引进了“继续教育”的概念和理论后,才有中小学教师的的培训,即继续

学习、自我提高、不断促进教师的自我发燕尾服与成长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过长期的实践后理论探讨,已经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教师继续学习与自我发展成长的基本原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实际,越来越使大家认识到:教师资源是第一教育资源。教师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凸显。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主体,其专业发展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事业的成败,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质量问题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形势下,我们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程研究,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学习研究与专业成长问题进行课题研究,责无旁贷。此课题的研究既有理论层面上的价值,又有实践意义上的价值。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特别我们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对全市几所中小学,包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社会调查,我们将总结出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使之成长发燕尾服的经验和教训,并且通过调阅教育方面的档案文件资料,使我们了解到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培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社会调查中,我们并了解了广大人民群众、学生、家长对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高度关注,对全体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继续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迫切期望,以及一些优秀的骨干、模范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如何自我奋斗,不断学习,自我完善与发展,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与业务能的典型经验。为全体教师如何有效地坚持学习,快速地成长发展摸准了一条优选途径。

三、研究内容

在课题研究过程,我们通过社会调查,了解认识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发展中存在着某些问题。如何克服教师学习与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和阻力,提出应对的方法与策略,寻找出一条适应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的正确途径,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内容其一。

其二,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学校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计划、措施,为有利于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我们在研究我市当前课堂改革的实际,南通市提出了“情景教学的课改实践。如皋市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吴窑镇金盛初中,目前所运用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确实是一场真正意义上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它的原型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改模式,这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的老一套教

学方法,真正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的作用。这一改革正在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学校由点到面全面铺开,我们课题组在研究中,通过积极参与实践,实地开展调查访问,一致认为:这一课堂改革还处一一个改革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创新,不断实践,不断取得经验和教训,择其优而用之。

其三,我们课题组的同志,根据各人所在的学校不同的学历层次的教学任务,以及各学校的主要方面的不同特点,结合教育部门及各级行政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成长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要求,制定出一个基本能适应教师学习与专业成长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较长远期的规划目标。

四、研究的方法

我们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第二阶段:结合调查中我们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了分析、对比、对照当前国家教育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联系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综合研究,围绕课题主旨,撰写有一定质量和价值的研究性文章。

课题组八位成员分为三个调查小组,第一小组由洪久香同志任组长,组员有丁邦兵、沙声宏二位老师,对中职教育这一块选择一个学校,即该组成员所在的单位: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了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皋市教育局有关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发展的有关文件资料。

第二小组由徐斌校长任组长,陈应芳、陆延平二位老师为组员,重点对一所小学展开调查。第三小组由王志祥主任为组长,蒋亚光老师为成员,对一所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三个调查小组分别确定了不同的调查对象,围绕课题,以解有关学校和个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与成长发展方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我们还运用“比较研究法”,将被调查单位所调查了解的结果,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对教师学习与成长的具体要求、目标进行量化比较,从中找出差距。把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在学习与成长发展方面的速度与效力进行比较,把先进的个人学习与成长典型进行比较,把较滞后的个人学习与成长与本单位个人成长典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法,从中找出既能适应新课题背景下的新型势,又能适合自己自身学习与成长发展的合理、有效的途径。徐斌校长带领的第二小组还运用了“问卷调查法”,通过匿名问卷调查,真实地了解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想法和看法,通过个别谈话,有针对性地了解

不同成长时期的教师的个人成长需求;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化研究的方法与最新研究成果。以便借鉴他人之经验,弥补自己之不足。以王志祥为组长,蒋亚光为成员的第三小组也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召开座谈会,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如皋市陈镇中学和郭元镇中学进行了调查,并将两所农村初中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符合教师工作实际的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方法和策略。

五、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我们是2009年初就向中央教科所和中国教育学会提出申请,准备接一个国家级的“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进行研究,后来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总课题组的通知,我们便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研究》的重点子课题申请,2009年6月我们便接到了中央教科所该总课题的批复,并收到了该课题重点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课题登记号:BJ0906165)的立面通知书。至此,我们便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组强课题研究组的八名成员,在保证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我们在准备阶段,主要是确定研究组成员,选择既有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又要有较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老师,既要兼顾到中、小学,包括中职学校的不同教育教学特点,做到各类学校均有代表参加,又要考虑到兼顾各学科的不同及工作岗位的区别,选择有代表性的研究人员参加。

(2)召开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会议,邀请同行专家,本单位同事参加,倾听他们对课题研究目标以及拟定实施方案的建议和意见。

(3)对本课题组的八位成员,按学校年级层次,分为三个小组,即第一小组是中职组,第二小组小学组,第三小组中学组,并制定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安排表。

2、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明确本课题方案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2)对相关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有关教师不断学习、自主学习及专业成长发展的概况。

(3)查阅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教师培训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文件资料,了解有关教师培训部门对教师再学习,再发展所进

行的培训情况。

(4)学习对照总课题对本重点子课题的研究要求,认真落实研究措施,了解征求同行专家同事对此项研究的好建议、好方法、好意见。

(5)将收集的可供研究参考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对比,撰写有一定质量和价值的研究论文,且每人一篇,并能联系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及相关同事的具体实际情况,讲究实效,避免空谈。

(6)由课题组负责人将各研究小组的中期研究成果——调查报告送交北京总课题组进行中期成果鉴定,结果第一小组(中职组)获一等奖,第二、三小组均获得二等奖。

(7)研究部署2010年1月——8月的课题研究工作,将初步研究成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从中找出规律性、合理性的东西,为最后写好研究成果报告而奠定基础。

3、结题阶段

(1)将课题组研究各位成员所研究的成果加以交流,评出优秀的研究成果。

(2)把各人所研究的优秀成果加以综合,总结出其中有助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好措施、好方法、好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3)由本课题组负责人书写一篇结题报告,递交北京中央教科所,请专家作鉴定。

(二)研究的策略

1、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采取“百闻不如一见”的策略,在对部分学校,以及学校的部分老师,部分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调查时,我们不仅采取“听”的办法,还采取实发看的办法,比如在调查中,我们对教师培训部门对教师实施培训时,不光听他们介绍是如何如何做的,还要调查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并教师培训教材,教师培训人员课时安排及培训结果,包括学习结束参加参试试卷等都列入调查范围,使之看得清,查得实。

2、研究成果并注重有典型的例子佐证。如第三小组在对个别农村中学进行调查时,对其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层次、学习进修的方式等都作了详细的调查与记载。对该校教师经过学习培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包括最近几年来在市级以上获奖和发表研究性论文的情况都有具体的数据加以佐证。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洪久香

立项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继续教育中心

(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

邮政编码:226500

联系电话:***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简介

项目名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研究》;项目类别: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07年10月;项目编号:FKB070281;子课题立项时间:2009年6月;子课题项目名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子课题编号:BJ08122288(注:在立项通知书上);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孙国红。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研究》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对教师自学、成长所提出的要求,对完成当前教育改革是一个根本性关键问题。教育的改革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因此把“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作为我组的子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研究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就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途径和方式而言,可以把它归纳为两大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教师外在因素的影响,即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以及思想和政治素质;其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即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在教学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追求、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自我。在以上两大因素的促成和推动下,通过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因素的有机合成,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反思,得到提炼、升华,并不断克服教育改革前进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把自己锤炼成为一个新形势下的合格的人民教师。用自己合格的教师身份培养出能适应变幻无穷的国际新形势的一流人才。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祖国教育的未来作出贡献。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 通过调查,了解认识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发展中存在问题,如何克服教师学习与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和阻力,寻找出一条适应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的正确途径。

2.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学校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利

于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计划、措施,为有利于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 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制定出一个适应于一般教师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与专业成长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远规划,确定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

四、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总结出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使之成长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能初步了解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使之成长发展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可查阅南通市教育局近年来的教师学习、培训计划等相关文件),了解优秀的同事在工作实践中如何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典型经验。从中找出我们教师如何有效地坚持学习,使自己快速成长发展的优选途径。

五、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设想

1. 由课题组成长于所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本单位在教师的学习培训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帮助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

2. 研究组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成长发展的方法、措施,制定出本人近、中、长期的学习与成长规划,并在研究组成员内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以顺利达到个人成长发展目标。

3. 各人将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论文的形式加以书面总结,并撰写具有一定价值和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力争在公开发行的省级或省级以上的有关教育刊物上发表。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实践

围绕选题,分别确定不同的调查对象,了解有关学校或个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与成长发展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比较研究

将所调查单位的结果与国家及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目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

把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在学习与成长发展方面的速度与效力进行比较。把先进的个人学习与成长典型与较滞后的个人学习与成长典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法,从中找出既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形势,又能适合自己自身学习与成长发展的合理、有效的途径。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

洪久香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策划,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组织撰写研究报告,协调研究组各成员的分工合作等工作。张秀峰等分别负责有关学校和教师的社会调查,负责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并加以总结。

各成员围绕课题主旨撰写一篇教师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并争取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虽然我们的科研经费自筹,开展活动受经济制约而十分窘迫,但有各级领导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和精神上大力的支持和鼓励,深信我们一定能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八、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阶段及预期结果

本课题计划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于2010年11月结题。研究进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2009年6月~2009年12月

1.确定研究目标,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2.进行课题分工。

3.按计划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和实践。

4.参加总课题组科研活动。

5.制定好第二阶段实施计划方案。

(二)2010年1月~2010年6月第二研究阶段

1.开展第二阶段课题研究。

2.参加总课题组科研活动。

3.进行社会调查、总结、对比、收集、综合整理材料。

4.围绕总课题题旨,撰写有一定质量和价值的论文,并争取在公开发行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5.总结该阶段工作,计划下阶段工作。

(三)2010年7月~2010年11月

1.对各研究组成员撰写的论文进行交流。

2.申请中期成果鉴定。

3.继续联系研究成果(论文)公开发表。

4.参加总课题组活动,做好完整结题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论文或其他相关形式出现。研究成果主要供学校中小学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教师学习培训、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作参考依据之一。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课题组

撰写人:孙国红

2009年7月16日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洪久香

立项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继续教育中心

(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

邮政编码:226500

联系电话:***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简介

项目名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研究》;项目类别: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07年10月;项目编号:FKB070281;子课题立项时间:2009年6月;子课题立项单位:如皋市继续教育中心(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子课题项目名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子课题编号:BJ0906165(注:在立项通知书上);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洪久香。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研究》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对教师自学、成长所提出的要求,对完成当前教育改革是一个根本性关键问题。教育的改革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因此把“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作为我组的子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研究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就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途径和方式而言,可以把它归纳为两大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教师外在因素的影响,即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以及思想和政治素质;其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即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在教学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追求、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自我。在以上两大因素的促成和推动下,通过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因素的有机合成,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反思,得到提炼、升华,并不断克服教育改革前进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把自己锤炼成为一个新形势下的合格的人民教师。用自己合格的教师身份培养出能适应变幻无穷的国际新形势的一流人才。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祖国教育的未来作出贡献。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 通过调查,了解认识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发展中存在问题,如何克服教师学习与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和阻力,寻找出一条适应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的正确途径。

2.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学校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计划、措施,为有利于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 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制定出一个适应于一般教师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与专业成长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远规划,确定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

四、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总结出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使之成长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能初步了解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使之成长发展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可查阅南通市教育局近年来的教师学习、培训计划等相关文件),了解优秀的同事在工作实践中如何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典型经验。从中找出我们教师如何有效地坚持学习,使自己快速成长发展的优选途径。

五、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设想

1. 由课题组成长于所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本单位在教师的学习培训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帮助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

2. 研究组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成长发展的方法、措施,制定出本人近、中、长期的学习与成长规划,并在研究组成员内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以顺利达到个人成长发展目标。

3. 各人将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论文的形式加以书面总结,并撰写具有一定价值和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力争在公开发行的省级或省级以上的有关教育刊物上发表。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实践

围绕选题,分别确定不同的调查对象,了解有关学校或个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与成长发展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比较研究

将所调查单位的结果与国家及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目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

把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在学习与成长发展方面的速度与效力进行比较。把先进的个人学习与成长典型与较滞后的个人学习与成长典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法,从中找出既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形势,又能适合自己自身学习与成长发展的合理、有效的途径。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

洪久香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策划,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组织撰写研究报告,协调研究组各成员的分工合作等工作。丁邦兵、沙声宏、陈应芳、徐斌、王志祥、蒋亚光、陆延平等分别负责有关学校和教师的社会调查,负责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并加以总结。

各成员围绕课题主旨撰写一篇教师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并争取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八、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我组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实际论证的能力和各方面的条件保证。

江苏是全国教育的强省,南通又是江苏教育的强市。教育教学等综合质量名列前茅,素有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的教育看南通之说。

近年来,南通市教育局、如皋市教育局领导对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工作都十分重视。我们所申报的这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的重点子课题研究实验基地——江苏省如皋市职业(继续)教育中心(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该校李松虎校长是全国职业教育百名名校校长,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杰出校长”光荣称号。他对教科研工作也十分支持。课题组负责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应用社会学专业,对研究探导有关社会与教育问题轻车熟路,他是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曾获全国“第五届(2004~2008年)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是南通市唯一获此奖项的教师。他经常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教育信息灵通。全组8人中,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的还毕业于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他们有的是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把关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都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并且在全国省和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虽然我们的科研经费自筹,开展活动受经济制约而十分窘迫,但有各级领导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和精神上大力的支持和鼓励,深信我们一

定能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九、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阶段及预期结果

本课题计划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于2010年11月结题。研究进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2009年6月~2009年12月

1.确定研究目标,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2.进行课题分工。

3.按计划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和实践。

4.参加总课题组科研活动。

5.制定好第二阶段实施计划方案。

(二)2010年1月~2010年6月第二研究阶段

1.开展第二阶段课题研究。

2.参加总课题组科研活动。

3.进行社会调查、总结、对比、收集、综合整理材料。

4.围绕总课题题旨,撰写有一定质量和价值的论文,并争取在公开发行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5.总结该阶段工作,计划下阶段工作。

(三)2010年7月~2010年11月

1.对各研究组成员撰写的论文进行交流。

2.申请中期成果鉴定。

3.继续联系研究成果(论文)公开发表。

4.参加总课题组活动,做好完整结题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论文或其他相关形式出现。研究成果主要供学校中小学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教师学习培训、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作参考依据之一。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课题组

撰写人:洪久香

2009年7月16日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对改变学习方式,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选择“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使课堂教学从理念到实施,从内容到形式做出改革,以带动其他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教学方案有效性并作出相应修改的过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因此,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从课程实施、单元教学、课堂教学到每个教学问题的处理都可以看作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在于:

1、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系统,而传统备课的目的在于完成教学过程;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备课侧重老师的讲授方法;

3、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备课是教学的准备过程;

4、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备课以如何解决课本问题为基础;

5、教学设计以学 生的行为发展为导向,而备课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导向。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第一,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便于深入开展新课改。第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第三,有利于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各科《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教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第四,有利于解决中学地理课的突出难题。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就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师要从“理论化的课堂”回归到“生活化的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设计,这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本课题组根据新旧教材理念、内容、结构的比较总结、我校学生状况以及不同年级的特点,分别选取了三个角度;高一选取“问题设计”角度、高二选取“情境创设”、高三选取“学案导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从“学”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的能力。通过本项研究提高教师从学习角度设计教学的能力,使教师学会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和课内评价方式,也即能够考虑学生要达到哪些学习目标,将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如何通过学习达到目 标,从而把学习兴趣、能力、习惯、态度等的培养落到实处,积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教师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意义建构的机会,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好积极调控,对其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给予必要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学习素养,新课程改革倡导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法以丰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新理念下的学习方式。

3、初步形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和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本校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4、使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5、构建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以评价促进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没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 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改和总结性评价)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给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思想,是目前教学系统设计所采用的最基本方法和技术。

2、新课程的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的理念精髓是关注人的发展,倡导要尊重、理解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之乐学为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科课程标准就其学科教学科学地提出了明晰的教学建议。新课程理念、标准及“教学建议”是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3、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和布里格斯是70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加涅与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应具备四个前提条件:第一,必须为个体而设计;第二,设计应当包括短期和长期的阶段;第三,设计应当实质性地影响个体发展;第四,设计必须建立在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不同学习结果或能力的产生提供最佳学习条件。加涅和布时格斯的教学设计原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操作的具体方法。即: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3.确 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6.确定行为目标;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9.评定学生行为;10.教师方面的准备;11.形成性评价;12.现场试验及修改;13.总结性评价;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操作性理论依据。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5、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理论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习是否有意义,有意义的讲解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他在代表作《教育心理学:认知观》扉页上写道:“假如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 效影响,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他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有利于确定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用于教学设计是一项有效的教学设计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拟订研究实验计划。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

1、进行教学设计实验的研究。

2、实施课堂教学,进行一次实验汇报课。

3、相互交流经验,相互答疑解惑。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

1、分析资料,总结成果

2、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3、课题研究创新展示课

第四阶段:实验完成阶段,写出实验报告。具体如下:

1、前期准备建模阶段: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修改完善方案,向学校申报立项。(2)进行文献研究,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3)开展校本培训。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并形成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报告。(4)探索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相关因素关系处理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的程序、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

2、中期实施试模阶段: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分解研究目标,在学校教科室指导下启动课题研究。

(2)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围绕研究重点(如设计思路、设计策略、目标设置、学习方式、教学结构、情境创设、教材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教学语言、媒体应用、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等),收集案例,认真分析、反思调整,进行试模研究。初步形成课题相关的实用性理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课堂教学模式。(3)中期结题,搜集资料,续建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3、后期总结成模阶段:

(1)成模的研究活动:对初步形成课题相关的实用性理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相关策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学与教的策略,反思调整,深入实践,获取可行性经验。(2)校本培训:重点是课题结题的理论和技术操作。

(3)结题准备: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工作报告和成果报告。(4)经验推广阶段:

五、研究方法

采用观察法、试验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六、研究成果

1、高中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状况问卷调查

(1)结合本校的特点,课题组设计了《我校地理学科学习、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了解本校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方法、教师教学的现状,为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提供依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仍有待提高,而在学习方法上大多数依然靠机械的死记硬背,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探索的精神,缺乏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读图用图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是肯定的,但依然希望老师在学法、教法上有更生动、活泼、有创意。

(2)高三学生复习存在问题的调查

高三备课组采用个别交流、学生座谈、试卷分析等方法,针对我校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学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主要是---知识准备不足,知识的把握缺乏系统性、联系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强,视野不宽,思路狭窄;理论与实际脱节,教材的理论观点与试题提供的热点相分离;读图和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答题缺乏规范性等。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教”代“学”,老师“帮”得太多;学法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个性化训练。根据以上两个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不管在高三还是高

一、高二都应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信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用心”来弥补我们的“用力”。

2、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结合我校的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以及新课改中教材内容、教学理念等的变化等客观情况,课题组确认了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用于指导各个子课题开展本年级的教学设计研究。在指导策略中我们提出教学设计应该做到: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要求,重视对课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注重过程性,教学设计要以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为重点;注重时代性、生活性、趣味性;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等。

3、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及课型研究

课题研究组有按年级分三个子课题,自课题组成立以来,每学期定期组织在每周的教研会上进行理论学习,采取集中辅导和相互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交流课题研究计划,畅谈教学研究中的体会,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有了普遍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强化。及时搜集、分析、整理各类研究材料,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分类建档,在不同的年级开设教学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等,进行评课、反思、总结、完善,使课题研究始终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相结合。并积极撰写论文,有多人获奖。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山泉镇镇后巨宝学校:马刚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核心,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需要的小学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小学教学的的授课方式,改变呆板、机械的语言训练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教的方式引导下,产生质的变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奠定好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我们提出要创新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小学教学的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基本理念之一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基于这个要求,我们课题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指导,研究在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前提下,使教师能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通过活动的途径,和任务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促进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小学教学效益,为小学教学带来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1)收集、筛选、探索、研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各种小学学科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与研究,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小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模式,并阐明适用条件。

(2)提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与小学学科课堂教学相匹配的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与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科学合理的小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经实验验证,确能提高实验校的课堂教学效益,通过推广应用,能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能促进实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他们的带动,培养一批合格的小学教师队伍。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认为,要实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主体实践活动对能力形成的作用。在师生间建立和谐、平等的教学氛

围,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合作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有一个敢于实践、勤于实践的环境,因此,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体现出以下观点:

(1)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强化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习合作,学会合作。

(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中自主、自由地学习、实践、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3)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设定真实情景下的学习任务,预设各种活动,采用多元教学策略,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指导帮助学生在各种合作的形式下,探究并完成学习任务。

(4)在教学中,要科学、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课题研究对象

山泉镇后巨宝小学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以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交流研讨为主要的科研手段,采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调查与个案研究结合法等,以实验法为主,多种方法并用。

六、课题研究的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7年4月)

1.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制,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搞好开题会。

2.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在总课题“新课程实施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的总体要求下,确定相应的课题,纳入工作计划,分工合作。

3.大量查阅与该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资料,对我县小学采用的教学策略、模式、方法现状进行调查摸底,明确研究方向。定期组织实验教师潜心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开展研讨会,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认识、建议方法,充分认识在课改实施的前提下,小学教学改变沉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全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2007年4月-200年4月)

1.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制订相应的项目调查,分类分析调查结果。

2.听课调研。课题组成员根据我县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施情况听课,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利弊。

3.实验筛选。在实验班中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集累并整理感性的实验材料,筛选出较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4.继续进行实验的理论探索,通过学访学习各地的实验经验,通过分析比较,探究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验方法和途径。

5.定期交流。每学期定期进行2次课题组成员研究进程和阶段成果汇报会,对实验进程和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和调整,研究布置下阶段的行动计划。

6.积累材料。实验教师随时积累教学个案研究、心得体会、调查材料、跟踪、问卷调查、座谈等,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形成比较完整的资料。

7.指导实验教师撰写论文、教学叙事、个案分析等,并组织阶段成果的总结、展示及评选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4月-2010年4月)

在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由课题总负责人写出专题结题报告和实验报告。

五、对实验研究的认识

1.进行实验必须努力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实验在保证整体性和连接性的同时,每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内容必须明确,并且有目的地开展各阶段实验活动,这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前提。

2.实验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教师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使实验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关系。实验必须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才会使实验高效运作。

七、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课题展望

(一)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们进行的这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实验实施的这段时间里,虽然成绩显著,但由于经验不足、资金短缺,未能满足课题实验的需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研究力量的薄弱,我们只能选取小学学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作为实验研究的内容,只反映出课题所面对的整体课程改革的一个侧面。

(2)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情景的设置过于注重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认识策略的帮助还体现得不够。

(3)在教学评价方面,未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

虽然课题研究即将结束,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应是我们不断探讨的课题,随着本课题后续的研究,以上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我们将继续把课题研究的成果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推动我县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做出新的贡献。

(二)本课题展望

虽然本课题研究目前暂告一段落,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应是我们不断探讨的课题,随着本课题后续的研究,我们会逐一解决以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继续把课题研究的成果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推动我县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结题报告(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结题报告(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激励机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激励机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培养人才的特殊群体,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和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研究和......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激励措施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激励措施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把学生培养成才的关键又在于教师。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导学......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与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逐步在全国展开,如何使用好新课程,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换和业务......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角色研究(精选合集)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角色研究 一、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角色转换 (一) 关于教师角色的概述 1、 国内外对教师角色的研究现状 2、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研究成果 (二) 新课程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责任教育的行式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新背景下进行中学生责任教育的途径与方 法”实验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课题组王维一一、实验研究的提出背景 责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责任教育是一个有现实针......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王万红 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营造一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强调......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xxx课题组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2008级本科3班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场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换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