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绎教师新角色 诠释教育新概念
演绎教师新角色 诠释教育新内涵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书写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诗篇;有人说老师是春蚕,演奏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动人乐旋;有人说老师是园丁,演绎着桃树流丹,李熟枝残的人生。乍看这些说法似乎都很恰当确切,老师不久就意味着奉献,不就意味着牺牲,不就是一身灰蓝衣服,一张憔悴的板着的面孔吗?落叶飘零的深秋,与《生命化教育的梦想与责任》相遇相识。他活络的思想,跳跃的思维,多维的思考空间,使我饱食了一顿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获得了精神上的洗礼;在随散之间享受着温馨的心情,获得了生活的启迪,明晰了教育的真谛,感念了生命的价值。
“教师应追求自己生命的幸福”
把教师比作蜡炬、春蚕是很可怕的,不能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付
出”、“给予”,是教师生命的消耗,而忽略了它同时更有“收获”与“回报”,更应享受“快乐”与“幸福”。就像文中所说,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以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共同发展与成全为旨归的。这是对新时代教师的一个全新的定位,是所有老师所向往和追求的。是啊!教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疲惫也在所难免。老师们已经懂得了要学会释放压力,减轻生活行囊。在办公室、教室内种上几盆花,养上几缸小金鱼,让幽静高雅的环境愉悦身心。工作之余,女教师也去美容厅美美容,去商店买上几件时尚服饰,让新时代的瑰丽洋溢在身上;节假日,约三五好友爬爬山、玩玩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疲惫和烦恼
随风而去;茶余饭后,与书为伴,和李白一起欣赏庐山瀑布的雄伟,和孔子一起探讨人生之道,和保尔一起铸炼钢铁,和卓别林一起幽默、欢笑------当老师们的生命意识被充分唤醒,拥有了真实生命的复归,并得到了幸福的滋养时,由此焕发出的生命激情与活力投入到工作中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和创造力。这样具备独特而又丰富个性的教者才能在教育中不漠视受教者的生命个性,从而达到生命个性与生命个性的相接、碰撞,互相给予滋润、提高,正象张文质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好教师肯定是比他的实际年龄显得年轻,显得天真,显得还要质朴的这样的一种人。”工作中能时常拥有这样幸福的生命体验,教师就会发自内心地把教育工作做为一种天职,一种命业,从而 “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润泽生命”。
“教育是慢的艺术”
所谓的“慢”,是尊重教育内在的规律,尊重它自然生长的性态的慢。这个慢,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的慢,在观念上就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因为“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针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的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一种临场智慧)”。我对此感受最深,真诚地反思自己身上的反教育现象,发出如下感慨。有时候自己确实在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勉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为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进步,利用课外活动,休息时间为他们开小灶,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剥夺孩子快乐玩耍时间,是好心做坏事;有时后被琐碎小事闹心,使得原本敏感的心变得有些麻木,面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当成了司空见惯的正常事;也有的说自己的脾气日渐增长,面对学生的小小过失,竟然声嘶力竭、大声训斥!为人师表,可惜可叹!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规律,学会等待,一定要把这些美好的东西找回来,力争做到从容、悠闲,拥有良好的心态,一定要把最美好、最阳光、最灿烂的笑容辐射给孩子。让孩子们在愉悦中求得新知,在和谐中拔节成长。
“教育行为始终指向具体的每一个人”
“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发展开始”。这样的生命观内含的教育平等的观念,是当下中国教育所匮缺,甚至是严重扭曲的。以升学率为评价教育、学校与教师工作的惟一刚性标准与尺度,是人人都明白、却又似乎无以疗治的中国中小学教育的痼
疾,已经并且正在继续给我们的教育造成致命的伤害:教育成了生存竞争的绞肉机,失败者的生命发展完全被忽视与牺牲,而胜利者的生命在残酷的角逐中也被严重扭曲,这两个方面都造成了对青少年生命的摧残,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我们要力争把教育将“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 ”作为教育目标与评价尺度,并进行具体的教育实验。为教育正本清源,恢复其本性。也许不能改变整个世界,但是最起码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受到忽视和歧视,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信心,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毫无专长,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梦想。”世界上没有哪两片树叶是相同的,每个儿童都是鲜灵的、独特的个体。因此,老师应明确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适应所有的人,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作为教育理念,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我们教师要有这种惊醒,我的方法是不是对他很合适,有时候有些孩子需要棒喝,有的甚至要饿其肤,给他比较严厉一点的教育,但有一些孩子你用一根指头碰他一下他都受不了。这时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谨慎,要有耐心,同时要灵活地运用教育方法,所谓教育的智慧就是教育计划之外的东西,能够计划好的都不是智慧。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教师有耐心,有丰厚的专业涵养,能够在各种情景中提出独到的恰当的方法,可能想不出最好的方法,但应该可能是最不坏的。运用任何方法的前提都是,真正地热爱学生,考虑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最好,最恰当,最妥贴的。
目前还有许多思想和理念引起了老师们的深深思索:“直面生
活”、“范本教育”、“深耕细作式的教育”……我会慢慢地梳理和消化,积极转化为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同时不断地审视、反省自己,将会用下面六个问题经常自我询问:
是否滥用了授予我们的权利,时常逾越了道德的底线?
是否出于对权力的恐惧或难以抵挡的功利的诱惑,扭曲自己的行为,伤害儿童的心灵,并辜负了孩子们的质朴、珍贵的信任?
是否因为同情的匮乏,情感的冷漠,时常有意无意忽视了那些最需要我们关注、关爱与呵护的心灵?
是否因为生活的重荷,而变得日渐势利、鄙俗;缺乏生活热情,毫无梦想,毫无真善美的信念?
是否因为失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而使课堂变得极其平庸、乏味、毫无激情、毫无创造力?
是否已经不再适合担当教师这一角色,甚至这样的自我询问也被遗忘,或者我们几乎就没有这样自我询问的勇气?
雅斯克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老师们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新内涵,演绎着教师新角色。他们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以思想、情怀、师德铺满平凡生命的历程,偕同“享受与幸福”、“闲适与从容”、“诗意与逍遥”。学生的生命会因老师的生命而更加丰满旺盛,老师的生命将因学生的生命而充满生机与激情!
第二篇:护士长演绎健康教育六种角色
护士长健康教育六种角色
在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的系列过程,是以护理干预的手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健康。健康教育能否做好,与护士长密切相关,在这项工作中,护士长担任着管理、决策、执行、培训、监督、探索等六个角色。
1.管理角色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能,护士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娴熟的沟通技巧、良好的心理状态及优秀的品格。作为护士长,需要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使每位护士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及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择优选拔专职教育护士,详细、准确地落实健康教育内容。护士长每周应对专职护士进行检查,两周召开一次病人及家属工休会,每月进行健康教育质量考评,落实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成绩和效果,尽快帮助病人及家属建立健康行为及健康理念。
2.决策角色
护士长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根据专科特点,对涉及本科的所有疾病作出健康教育项目,内容包括:入院须知,疾病诊断(发病因素、诱因、临床表现)、检查项目、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康复教育、出院教育、生活提示八项内容,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能够应对自如。
护士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制定详尽的教育计划,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的健康需求,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同时,还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因为家属在对病人的心理支持、饮食、功能锻炼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利用探视时间召集家属座谈会,解决家属在健康行为中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落实促进病人康复的措施。
如对于肾移植术后病人,营养和饮食对病人术后恢复、维持正常的健康状况、延长生命非常重要,护士就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系统教育:这种病人术后2~3天即可给予饮食,饮食的选择是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术后一周,开始给蛋白质;术后二周,给予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饮食;到了恢复期,注意高蛋白饮食合理搭配,补充维生素等。
3.执行角色
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护士长要教育护士学会因人、因时、因地施教。
因人:病人因年龄、性别、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不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心理状态及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也不一样。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护士不但要讲解疾病的病因、诱因、病理变化、愈后,还要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对文化程度低或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护士不要用医学术语,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步建立健康行为。
因时:护士把握健康教育时机,根据病人所处的身、心状态,选择教育时机,如遇到病情平稳、情绪稳定的患者,要适时进行教育;若病人处于疼痛、焦燥、疲惫等状态时,要帮助病人缓解症状后再进行教育,以免使病人产生逆反及抵触心理。
因地:护士除在床边进行教育外,还要定期进行集体施教,选择在会议室、大病房、娱乐室等地进行,护士长要征求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意见和要求,使护士与病人、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4.培训角色
病人能否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接受教育,满足健康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护士长要抓好对护士临床知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健康教育实施中,要组织护士学习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人文科学、行为科学等知识,并指导护士利用床边查房、讲课、讨论、角色互换等形式,示范各种健康教育方法,使护士掌握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教育能力。
5.监督角色
护士长要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和监督,评价监督的标准就是看病人是否理解、接受了健康知识。新入院病人的健康教育应在24小时内完成,出院教育提前1~3天完成,不要在病人出院时匆匆忙忙地进行。护士长要经常向病人提出问题,对新入院病人,询问他的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是谁,需要什么时候检查、检查什么项目;对手术病人,应该让他知道谁是他的手术医生,术前要做什么准备,术后什么时候可以吃饭;对康复期病人,应该让他知道什么时候下床活动,什么运动方式有好处,食用什么饮食好;对出院病人,应让他知道什么时候前来复查,应复查哪些项目,哪些药物不能服用,是否知道医院和科室的咨询电话等等。在与病人的交谈中,护士长可了解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落实的情况。
6.探索角色
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科学,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文献及书籍比较少,又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及能力培训,这给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为此,作为护士长,要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意国内外健康教育新动向、新方法,结合本专科实际情况,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健康教育方法,优化健康教育内容,以达到帮助病人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的根本目的。
在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的系列过程,是以护理干预的手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健康。健康教育能否做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与护士长密切相关,在这项工作中,护士长担任着管理、决策、执行、培训、监督、探索等六个角色。
第三篇:护士长应演绎健康教育六种角色
护士长应演绎健康教育六种角色
在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的系列过程,是以护理干预的手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健康。健康教育能否做好,与护士长密切相关,在这项工作中,护士长担任着管理、决策、执行、培训、监督、探索等六个角色。
1管理角色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能,护士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娴熟的沟通技巧、良好的心理状态及优秀的品格。作为护士长,需要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使每位护士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及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择优选拔专职教育护士,详细、准确地落实健康教育内容。护士长每周应对专职护士进行检查,两周召开一次病人及家属工休会,每月进行健康教育质量考评,落实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成绩和效果,尽快帮助病人及家属建立健康行为及健康理念。
2决策角色
护士长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根据专科特点,对涉及本科的所有疾病作出健康教育项目,内容包括:入院须知,疾病诊断(发病因素、诱因、临床表现)、检查项目、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康复教育、出院教育、生活提示八项内容,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能够
应对自如。
护士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制定详尽的教育计划,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的健康需求,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同时,还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因为家属在对病人的心理支持、饮食、功能锻炼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利用探视时间召集家属座谈会,解决家
属在健康行为中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落实促进病人康复的措施。
如对于肾移植术后病人,营养和饮食对病人术后恢复、维持正常的健康状况、延长生命非常重要,护士就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系统教育:这种病人术后2~3天即可给予饮食,饮食的选择是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术后一周,开始给蛋白质;术后二周,给予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饮食;到了恢复期,注意高蛋白饮食合理搭配,补充维生素等。
3执行角色
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护士长要教育护士学会因人、因时、因地施教。因人:病人因年龄、性别、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不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心理状态及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也不一样。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护士不但要讲解疾病的病因、诱因、病理变化、愈后,还要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对文化程度低或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护士不要用医学术语,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步建立健康行为。
因时:护士把握健康教育时机,根据病人所处的身、心状态,选择教育时机,如遇到病情平稳、情绪稳定的患者,要适时进行教育;若病人处于疼痛、焦燥、疲惫等状态时,要帮助病人缓解症状后再进行教育,以免使病人产生逆反及抵触心理。
因地:护士除在床边进行教育外,还要定期进行集体施教,选择在会议室、大病房、娱乐室等地进行,护士长要征求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意见和要求,使护士与病人、家属之
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4培训角色
病人能否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接受教育,满足健康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护士长要抓好对护士临床知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健康教育实施中,要组织护士学习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人文科学、行为科学等知识,并指导护士利用床边查房、讲课、讨论、角色互换等形式,示范各种健康教育方法,使护士掌握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教育能力。
5监督角色
护士长要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和监督,评价监督的标准就是看病人是否理解、接受了健康知识。新入院病人的健康教育应在24小时内完成,出院教育提前1~3天完成,不要在病人出院时匆匆忙忙地进行。护士长要经常向病人提出问题,对新入院病人,询问他的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是谁,需要什么时候检查、检查什么项目;对手术病人,应该让他知道谁是他的手术医生,术前要做什么准备,术后什么时候可以吃饭;对康复期病人,应该让他知道什么时候下床活动,什么运动方式有好处,食用什么饮食好;对出院病人,应让他知道什么时候前来复查,应复查哪些项目,哪些药物不能服用,是否知道医院和科室的咨询电话等等。在与病人的交谈中,护士长可了解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落实的情况。
6探索角色
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科学,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文献及书籍比较少,又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及能力培训,这给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为此,作为护士长,要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意国内外健康教育新动向、新方法,结合本专科实际情况,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健康教育方法,优化健康教育内容,以达到帮助病人
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的根本目的。
在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的系列过程,是以护理干预的手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健康。健康教育能否做好,与护士长密切相关,在这项工作中,护士长担任着管理、决策、执行、培训、监督、探索等六个角
色。
1管理角色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能,护士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娴熟的沟通技巧、良好的心理状态及优秀的品格。作为护士长,需要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使每位护士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及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择优选拔专职教育护士,详细、准确地落实健康教育内容。护士长每周应对专职护士进行检查,两周召开一次病人及家属工休会,每月进行健康教育质量考评,落实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成绩和效果,尽快帮助病人及家属建立健康行为及健康理念。
2决策角色
护士长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根据专科特点,对涉及本科的所有疾病作出健康教育项目,内容包括:入院须知,疾病诊断(发病因素、诱因、临床表现)、检查项目、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康复教育、出院教育、生活提示八项内容,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能够
应对自如。
护士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制定详尽的教育计划,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的健康需求,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同时,还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因为家属在对病人的心理支持、饮食、功能锻炼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利用探视时间召集家属座谈会,解决家
属在健康行为中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落实促进病人康复的措施。
如对于肾移植术后病人,营养和饮食对病人术后恢复、维持正常的健康状况、延长生命非常重要,护士就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系统教育:这种病人术后2~3天即可给予饮食,饮食的选择是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术后一周,开始给蛋白质;术后二周,给予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饮食;到了恢复期,注意高蛋白饮食合理搭配,补充维生素等。
3执行角色
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护士长要教育护士学会因人、因时、因地施教。因人:病人因年龄、性别、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不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心理状态及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也不一样。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护士不但要讲解疾病的病因、诱因、病理变化、愈后,还要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对文化程度低或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护士不要用医学术语,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步建立健康行为。
因时:护士把握健康教育时机,根据病人所处的身、心状态,选择教育时机,如遇到病情平稳、情绪稳定的患者,要适时进行教育;若病人处于疼痛、焦燥、疲惫等状态时,要帮助病人缓解症状后再进行教育,以免使病人产生逆反及抵触心理。
因地:护士除在床边进行教育外,还要定期进行集体施教,选择在会议室、大病房、娱乐室等地进行,护士长要征求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意见和要求,使护士与病人、家属之
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4培训角色
病人能否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接受教育,满足健康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护士长要抓好对护士临床知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健康教育实施中,要组织护士学习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人文科学、行为科学等知识,并指导护士利用床边查房、讲课、讨论、角色互换等形式,示范各种健康教育方法,使护士掌握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教育能力。
5监督角色
护士长要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和监督,评价监督的标准就是看病人是否理解、接受了健康知识。新入院病人的健康教育应在24小时内完成,出院教育提前1~3天完成,不要在病人出院时匆匆忙忙地进行。护士长要经常向病人提出问题,对新入院病人,询问他的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是谁,需要什么时候检查、检查什么项目;对手术病人,应该让他知道谁是他的手术医生,术前要做什么准备,术后什么时候可以吃饭;对康复期病人,应该让他知道什么时候下床活动,什么运动方式有好处,食用什么饮食好;对出院病人,应让他知道什么时候前来复查,应复查哪些项目,哪些药物不能服用,是否知道医院和科室的咨询电话等等。在与病人的交谈中,护士长可了解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落实的情况。
6探索角色
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科学,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文献及书籍比较少,又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及能力培训,这给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为此,作为护士长,要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意国内外健康教育新动向、新方法,结合本专科实际情况,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健康教育方法,优化健康教育内容,以达到帮助病人
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的根本目的。
第四篇:教师角色新思考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教学经验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8、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9、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0、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机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3、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14、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15、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16、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17、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18、新的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9、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20、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21、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2、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3、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24、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25、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6、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27、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28、发展性评价:要求关注全人发展,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9、教师专业发展:简单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30、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前、教中、教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自己的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能使自己的经验理论化,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和提高。2009年4月
新课改的理念
1、课堂生态理念:课堂应是生态环境。学生是其中最具活力的鲜活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生命融合、思想沟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
2、合作学习理念:每个教师与学生间都存在差异,都有潜能。承认差距,发挥潜能。
教师学生都有个人人格和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教育教学过程应在师生间特别是学生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合作中:师师(全员)师生(全程)生生(全域)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个体活动,更是体现一种团体精神。
3、生本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学生,使之充满自信,抬头走路;
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会发现自己的潜能;
关爱每个学生,保持其脆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每个学生,帮助其合理设计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欣赏每个学生,为他们的每个进步而喝彩;
4、探究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认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探究和合作伙伴,师生一起研究解决问题。
教师应做激励学生探究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平等交换意见。帮助学生发现矛盾,但并不拿出现成答案。
5、研究性学习理念:让学生获得来自研究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人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道德;以学生参与研究为基本形式。
6、创新思维理念: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新颖、有价值的思维,它具有深刻、广阔、跳跃、模糊、不确定性。它产生的过程往往是非理性、非线性、非逻辑性的,有时是一种直观感觉,有时是一种异想天开。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展个性,开发求异、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开发形象、直觉思维;优化知识结构。
7、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化,注重知识、情意、能力的一体与整合。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一
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学生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也进一步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处处划一,时时统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
教师应该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在关心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这种幸福感能够带给学生一生的积极心态与向上的勇气。
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无论他们是相貌平平甚至丑陋,还是没有特长甚至平庸。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影响教师一生的还习惯之二
做一名阳光的教师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
什么样的教师是阳光教师?
我想,那些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拥有创新精神、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教师就是阳光教师。
做阳光教师,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教案、教参、教辅资料,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育是难以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难以培养出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人才,而这样的教师也注定与阳光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无缘。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年轻教师上的优质课非常棒,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得到广大教师和领导的认同,于是,上级领导打算提拔这个教师到教育局某部门工作。在提拔前,领导到该学校视察,听了一节这个教师的随堂课,由于这个女教师平时对随堂课不重视、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了事,结果这次的“突然袭击”让这个教师措手不及,结果,那堂课可想而之的糟糕。于是,提拔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而这个即将升起的新星也就陨落。这样的教师,就是“伪阳光教师”,迟早会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是我们广大年轻教师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如果这个教育观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方向是错的,所以,你的教育人生也是错的。
现代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即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自始至终絮絮叨叨讲课、传授知识的人、而是把学生组织好,由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着--“导而佛牵,牵而佛抑”,甚至不一定是“主导”,是指引学生以方向,由他自己去“走”(哲学上说“践行”)的人;教师是学生的激励者--崇尚肯定性评价,不断给学生以激赏。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的益友、伙伴、知己,“平等中的首席”,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因此,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师,就应该充分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做一名阳光教师,用理想教书、用心育人。
第五篇:教师角色新思考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二)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三)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四)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
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小学教师业务笔记(8)
1、如何上好一节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
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新教师应怎样听课?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己尽快成长。那么,新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怎样听呢? 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新教师来说,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1.课的结构。2.重点与难点的突破。3.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4.课堂气氛。第二,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学生活动(或练习)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学习方法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在听课时,新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1.审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与闪光点,为我所用。2.参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好基础。
3、理想课堂中的“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但篇二:教师角色新思考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新课程与 教书 所谓学生“以书本为世界”就是这个道理。新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也就是说今天学生“以世界为书本”。这意味着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而是„„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与“教书”相连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由此产生的误导,可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因为对新课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刻,就会发现把“教书”列为教师基本职责的认识,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
问题之一,新课程的“书”是什么?
过去,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或唯一载体,“书”也就相当自然地被人们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所谓学生“以书本为世界”就是这个道理。新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也就是说今天学生“以世界为书本”。这意味着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就是传授教材上的知识,这种认识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陈旧的教学观,它把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仅仅局限在了教科书之内,而没有涵盖学生的整个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此传统观念提出了强有利的挑战。
问题之二,新课程的“书”怎么“教”?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得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或唯一的教学形式,教与学的关系被理解为灌输,而学生自身的体验和主动发展长期得不到重视。“教”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可谓根深蒂固。姑且不论教育者本人被称作“教”师,教师工作被认为是“教”书;有“学”校却无“学”堂,只有“教”室;学生学习的材料叫做“教”材,还有诸如“教”会学习、“教”会做人、“教”会思考,等等。似乎一“教”学生就会,“?教?会”俨然成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代名词。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而这些要求,既不是一个“书”字所能包含,更非单纯一“教”就能了得。并且,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他们的人生智慧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更是无法手把手的“教”出来的。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书”并非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并非唯一的教学方式,而课堂上的对话、交流与探究能更好促进学生发展。认为教师以“教书”为天职的思想虽通行于古今,折射出的却是教育的惯性或惰性。把“教书”的字眼从教师职责中删除掉,教师工作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书”,人们也不再仅仅以“教”为乐,这样会有利于教育的返朴归真,更加接近育人的本质。
三、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活动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1、合作性
2、实效性
3、研究性
4、创新性
5、统一性(辩证的统一)
6、超前性
7、完整性
(二)、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合作意识
2、整体意识
3、超前意识
4、反思意识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 “三个关系” :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四)、集体备课要克服四种现象:
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大杂烩”。
现象二:集体备课成了“集体剽窃.”。
现象三: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
(五)、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一、什么是集体备课
1、概念: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
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数较少的学校)同学科老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
教学经验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怎样有效地辅导学困生
一个班级的学习状态不仅取决于优生所占百分率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人数的多少。正如“木桶理论”所言,一个木桶能装水的最大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木板,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如果教学一个两极分化很严重的班级,教师会越来越痛苦。因此,关注学困生的辅导势在必行。现将自己平时的感受和从教育、教学杂志中学到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先认真分析学困生的个别差异。因为先对症,才能正确下药。比如通过每天的作业或一阶段的测试,将学困生的情况作一个调查,写在备忘本上。发现是学习习惯差,还是记忆理解能力弱,还是属于基础差,差在什么具体知识点?便于在辅导时或在课堂上关注他们,及时补救或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二、再采取相关的辅导措施。
1、多管齐下,挖掘潜能。多与孩子们接触,比如我班的郭芷晴同学,我发现她喜欢跳拉丁舞,同学们都很喜欢欣赏她优美的舞姿。遇到这种情景,我也真诚地赞美她。你们瞧:“郭芷晴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苗子。”同时在本期运动会上,她还取得两个跑步项目第一名的好成绩。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她交谈,其实你很有灵气,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越来越好。并教给一些方法,上课时要像你的榜样一样,订一个小目标,一步一步地提高。
2、学生互助辅导。小学中年级可以尝试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策略,请班级中学习较好的学生加盟,好差搭配,两人一组、四人一组或自由组合等,开展“比比作业哪组做得又快又好!”“比比成绩哪组提高的快?”比如:卢永亮同学学习怕困难,动作慢,时常不完成作业,我就让一位学习积极性高,学习习惯很好的学生李文宁与他同桌,当他上课走神时提醒他,合作学习时多教他,一起汇报时,让两人同时展示。我就抓住时机表扬他们。“你们合作得很成功,卢永亮在李文宁这位出色的小老师帮助下进步很大,李文宁荣获学习星的称号,卢永亮荣获进步星的称号。”
3、指导家长有效的进行辅导。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高,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意识逐渐增强。但是家长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课外辅导不能持之以恒。当学生反映不出来时,就发火,往往是前功尽弃。面对有心辅导而苦于无好的方法,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应给家长支招。首先让家长在一个月内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再教会孩子学会认真读题,遇到不会的题先动手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不要急于给答案,让他经历探讨的过程,今后遇到难题才会逐渐树立独自面对的信心。然后给孩子独立完成的作业充分肯定,给以鼓励。最后让家长明白孩子爱问问题,是一件好事,不要以为孩子平时不问问题是好事,而是很不正常的。平时要鼓励孩子多问,回答不了的,请教老师或邻居等,直到解决了问题为止。
三、与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协调,共同搞好辅差工作。辅差不能单枪匹马地干,如果遇到学困生,很有可能其他科目也困难,只要和其他教师步调一致,交流好的方法,逐渐去转变学困生,才会有效。总之,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有思想准备,同时也要关注利用有效的方法。
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及原因分析 造成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求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要求存在着偏差,影响了德育的实效。
1、从学生来看,由于这种偏差,特别是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面对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们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无用”心理、“敷衍”心理。因此,学生往往是为应付考试而听课,而去背背那些条条杠杠。这些“道德理论”并没有对他们的思想进步起多大作用,一旦考试完了,这些“理论”在他们的脑子中也就荡然无存了。
2、从教师来看,由于这种偏差,大多时候只起到“复印机”的作用,即将教材内容原原本本地复述给学生,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了。实际上,教师也是为了考试而教,打的是“空对空”导弹。
(二)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与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规律存在着偏差,削弱了德育的感染力。
(三)社会现实与追求的社会理想和希望存在着偏差,弱化了德育的说服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德育渗透的思路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确立以体验生命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增强德育的针对性。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它应该是“学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充满个人体验。有一名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诠释课文,评析文章的意蕴,再以真我的语言去演绎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的语文课堂——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交流、撞击、放飞,得到生命的满足,找到生命的意义,才是学生精神的家园。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的教育性。
(三)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运用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1、在教育形式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2、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转变。
3、在教育方法上做到“灌”和“导”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人文性,需要人文精神。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可谓“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情感熏陶,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篇三:教师角色新思考
灯塔小学数学教研组学习资料
——教师角色新思考
教师角色新思考
活动过程: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友新闻报道,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
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有报道,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篇四:教师角色新思考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教学经验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篇五:教师角色新思考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学生随时可能发生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