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题

时间:2019-05-13 08:3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复习题》。

第一篇:教育学复习题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启迪儿童智慧、形成儿童健全人格、增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内涵:

一、从内容上讲,教育应是一种追求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社会活动。

二、从目标上讲,教育应关注儿童成长的各个领域,使他们全面发展。

三、从形式上讲,教育按照“儿童的样子”构建儿童喜爱的教育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三要素:人的发展,学习和教育。2 保护儿童四大原则:198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利益最佳、尊重儿童尊严、尊重儿童意见和无歧视。我国《宪法》规定儿童具有生存权、受尊重、受教育及安全的权利。3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是一门学科。教育学与小学教师的关系:一从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来分析,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二从小学教师的能力结构来分析,包括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4 学习研究教育学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是:从现代教育理念分析,包括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三个方面。学生观与众不同在面向全体、承认差异、民主平等、相互关爱。人才观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扎实的基础,善于合作。教师观上倡导长于研究、学习、既当经师又当讲师。5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二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实现教育普及。纵向来看,分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横向来看每级教育都包括许多不同的类型学校。三班级授课制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教育理论日趋发达,教育改革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6 教育如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教育可以把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三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7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培养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人;教育可以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8 2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一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二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极不平衡。又表现为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产生某些超越当时新的教育思想;由于教育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发展需要面向未来。9

15、教育的三大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可以将潜在的劳动力、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知识和技术。二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社会服务;凭借教育制度形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三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可以保存和传递文化;教育可以选择和整理文化;教育可以传播和交流文化。10

16、教育的起源在历史上有哪些学说?一生物起源说,有法国的勒图尔

诺,英国的沛木西能。二心理起源说,美国的孟禄。三劳动起源说,恩格思 11

17、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③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④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12 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④教师劳动的长期性.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13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伴随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逐渐形成稳固的个体素质、心理品格和才能特征的过程。一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二发展的不平衡性。三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四发展的差异性。14 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一生理发育较快,成熟期提前。儿童知识丰富、智力发展。三儿童思想品德成长快。四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表现为:娇气任性;独尊、自私缺乏责任心;忌妒心理;依赖和懒惰。15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有遗传、主体的主观努力;外部有环境和教育。一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金积累,它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包括纯粹的自然和人化的社会自然,前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后者主要指被人加工改造过的社会化自然;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社会大环境及社会整体文化。三主体的主观努力程度。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四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6 教育如何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一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二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一均衡性;三教育要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四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7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教育目的受制约的因素有: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 18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马克思认为,人作为劳动力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力和智力是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人的全优面发展的特征。一是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是体力与智力的统一发展,二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能自由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三是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邓小平指出教育要有三个“面向”。江泽民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者。19 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方针:一个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核心是教育目的,规定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标准。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根据我国实际需要,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并在教育方针中得到明确的规定。20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方针是:按照1995年《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1 小学教育目标:指小学教育所应达到的标准要求,更进一步讲,指小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所应完成的教育任务及在这个过程中应获得的全面发展。具体内容有:具有“五爱、三讲、三关心等”;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等基本技能;养成好的卫生和广泛的情趣和习惯;学会生活自给,使用工具等。小学教育目标的特点是:强调了基础性;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个性。22 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德育:是按照一定社会思想观点、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有目的、计划、组织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意义:一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品质结构,四个因素,知、情、意、行。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23 小学德育的特点:一从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过渡。二以生活道德品质培养为主,兼顾社会道德品质培养。三以道德品质教养为主,结合德育的有关内容和实际需要,兼顾政治意识和思想意识的培养。四在德育途径和方法上,以陶冶为主重在养成。24 智育的重要意义?智育:向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一使学生掌握系统地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二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美感。25 小学智育的特点?一智育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基础性。二智育在形式和方法上注重体现生动形象和愉悦性。26 五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实施要求?联系:一五育在全面发展中有自己特殊的作用和地位,特定的内容和任务,它们之间不可相互取代。二五育在全面发展中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三五育统一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综合地表现在教育教学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求:五育并举坚持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小学教育内容的整体功能,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体现特点,各育有所侧重。三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四重视发展的渐进、持久性。27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国民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的原则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教育设施和规章制度。旧学制旧有:1902年清未壬寅学制,1904年仿日本的癸卯学制,1922年吸收美国的壬戌学制。新的学制是1951年我国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特点是:学校教育面向工农,让广大劳动人民及子女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重视培养工农生产的各种人才,反映了男女平等的原则。28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是:1995年《教育法》对学校教育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是:一教育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四相对稳定性与变通性相结合。五当前与长远相结合。29 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比较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具有的特征有:一素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习性的辩证统一。二素质是相对稳定与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三素质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四素质是个体与群体性的统一。五素质具有整体性。30 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素质为根本的表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五育”方面的全面发展。31 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文化素质。具备学校设置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技术技能和文化素质。

二、教育素质。具备理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用普通话教学的能力,三、职业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互勉共进。32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较,具有的特征是:一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四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教育。33 素质教育的原则有哪几方面?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原则。34 创新: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价值的推陈出新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产生新形象,新观点,新事物,新发现。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35 影响创造力的一般因素有:环境、个体和群体组织因素。36 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37 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一按表现形式分为显性和隐性课。二按内容性质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三按知识结构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有:课程目标的整合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学习方式的探究性。38 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如何适应?一教师素质的综合性。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能力素养的综合性。二教师角色的多重性。长期以来,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要求:冷静地旁观;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三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性。四教师教学观念的新颖性。小学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平等师生观。

37、小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教学:在特定和条件下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一教学是实施小学课程的基本途径。二教学是小学一切活动的中心。三以教学工作为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要求。

38、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具体含义是什么?教学过程是实施课程的核心活动,只有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才能充分地实现课程目标。品质是:既要传授知识又

要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要处理人与物的联系,又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具体含义: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教和学的双边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品质,开展五育并举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9、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策略和学习环境。一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二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间接性。三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四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4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三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四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1、怎样正确理解教师和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紧密相连的,辩证统一的。教是为学而教,学为教而学,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一谁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二感情过程的转化,提高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不爱学到爱学,三能力过程的转化,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

42、教师教的程序由几个环节组成?教的程序:是小学教师从事工作和开展教学活动的顺序。通常由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发与成绩考核等环节组成。

43、教师怎样才能上好课?一教学目的明确具体。二教学内容正确无误。三教学策略选择恰当。四课堂结构安排合理。五教学效果显著。

44、教学原则的作用?教学原则:是人们观察、处理教学问题,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作用:教学原则追求的目标是教学效果好,质量高。科学的教学原则,一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二有助于自学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三有助于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实现小学教学目的和任务。

45、我国小学的基本教学原则是?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启发性原则。四直观性原则。五循序渐进原则。六因材施教原则。七巩固性原则。

46、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是什么?一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二要立足全班,兼顾两头。三学生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发挥个人特长的关系。

47、为什么说现代小学教学的任务是多元的?一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是多元的。二培养各种基础能力是多元的。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多元的。

48、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有哪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按照一定的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由教师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形式,也称为班级授课制。优点: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缺点是不利于小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常见的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为辅助教学。

49、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流程及方法体系。它的五个构成因素是:指导思想、达成目标、操作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方法。常用的模式有五种:一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应用――检查。二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四情境/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五示范/模仿教学模式。定向――参与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50、教学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及课程内容的中介桥梁。小学教学方法:是指小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和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作用: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中重要的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十分重要意义。

51、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七种?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

52、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实现的三个突破,两个提高和一个扩大是什么?一教材建设的突破;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师生关系的突破。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提高了教学效率。三扩大了教学规模。

53、什么是课程类型?课的结构有哪此?课的类型: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单一教学内容和综合的教学内容。课的结构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54、什么是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取得最佳效果,体现德、才、术的统一结合。课堂教学艺术包括:组织教学、开讲、运用教学语言、提问和板书。

55、教学语言艺术具有几条标准?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二简洁练达,有逻辑性。三生动活泼,有形象性。四通俗易懂,具有大众性。五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56、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每位教师都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刻苦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板书绘图要按规范习;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庄重大方的说话仪态,发音准确,表达清楚;学好普通话,注意声调和语调的协调;并不断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经常反思,达到教学质量、能力逐步提高。

57、现代教学的评价原则有哪些?一客观性、二全面性、三指导性、四科学性原则。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的有哪些?一着眼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二着眼于评价小学教学系统的各个因素,三着眼于多种评价形式的有机结合,四着眼于综合评价标准,五着眼于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六着眼于多途径的评价信息来源。

58、你怎样在理解当前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关键,最微妙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对学生各方面发展产生广泛深刻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朋友关系,二是顾问关系,三是合作关系,朋友关系、顾问关系、合作关系是新型师生合适表达形式。

59、主体性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一从学生和外在的世界关系上看,主体

性表现为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从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上看表现为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60、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优缺点?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前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容器,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后者完全依据学生兴趣,恣意放纵,教师论为旁观者,从而教学质量大大降低。所以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对师生的教学责任重新定位,建立多样化的师生沟通方式。

61、智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组成的一种稳定结构。人的智力包括两种基本智力: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七种一般智力: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和存在智力。

61、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哪些新思路?一调整教学目标,大力倡导个性化教学,二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三倡导多元评价,打破单一人才规格束缚,四开展主题教学,促使智力全面发展。

62、我国目前学校德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二提学生道德水平。三注重人文精神,关爱人生价值,体现平等自由,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63、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学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民族人权平等教育;新时期总任务教育。四个特点是:具有社会历史性;长期性和连续性;复杂性;多开端性的特点。

64、教育原则与德育的密切关系原则有哪些?教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必须的基本要求。一方向性原则,二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四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五争取教育优势原则,六实践锻炼原则。

65、我国中小学与德育密切相关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一说理疏导法,二榜样示范法,三实践锻炼法,四自我教育法,五行为评价法。

66、学校德育的生态功能有几个方面?生态教育(生态德育)是调整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思想品质。一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二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善与恶,三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树立新风。

67、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验系统,它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电教技术,系统地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与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68、教育科学研究的程序是:确定课题,收集资料,思考加工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四个步骤。

1、《义务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的,它的实施就是国家、政府的责任。(×)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3、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4、家庭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社会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7、把外在的刺激与自己原有的反应构建联系,是儿童活动的实质。(√)

8、就儿童的发展而言,心理成熟先于生理成熟。(×)

9、有了渊博的知识,就能当一名合格的教师。(×)

10、身教重于言教。(√)

11、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主要是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12、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

13、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14、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根本的途径。(√)

15、有人说,说服不是万能的,对一些说而不服的孩子进行适当的体罚,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

16、表扬对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影响,而批评和惩罚则对学生产生一种消极影响,所以不应批评学生。(×)

17、数学教学中,不一定有德育,因为数学教学和道德思想的联系存在牵强附会。

18、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说明教育工作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印刷术性。(√)

19、榜样示范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质、好行为等影响学生的一种方法,一般只选用革命导师人物作为榜样。(×)20、学校体育和一般的身体锻炼一样,带有较多的个体性,自愿性,随意性,娱乐性。(×)1 课程计划就是教师为了上课而写的各种计划。(×)2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3 有些教师说,只要在教学中使学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4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主体。5 因材施教是根据教材特点施教。

1、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基本道德和和为规范教育,二、公民道德与政治素质教育,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简述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遗传论。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它在人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转化为现实。

二、环境决定论。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它并不能沿着一定的方向长期地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它具有局限性。

三、基于遗传论和环境决定论形成的教育辐合论。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它利用人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不断地在社会环境中加以控制,先把利于儿童发展的因素,通过教师专门培养训练,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3、现代教育的基本性有哪些?教育的生产性。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二、教育的民主性。在民主型的教育人际关系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合作和融洽的关系,教师以引导者的姿态出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新教学活动,启发诱导学生是教育民主性的具体体现。

三、教育的革新性。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党中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主张,倡导教师研究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教学方法,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广泛的人才。

四、教育的科学性。通过教育的传递,使科学知识和技术售货员不断地发展,通过教育,扩大传播范围,普及科学知识,补充科技力量,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篇:教育学复习题

教育学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教育要素 【 c 】 A.教师 B.学习者 C.教育形式 D.教育影响 2.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 【 b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区教育 D. 网络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c 】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 D.防微杜渐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 a 】 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 a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7.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是 【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8.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

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参观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 a 】 9.在班集体中,学生通过班集体中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培养公民品质,这说明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 【 b 】

A.个性化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选择功能 D.保护功能 10.在教学测评领域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的作品和参加活动的材料进行系统收集,通过合理地分析,展示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方法是

【 a

】 A.成长记录袋

B.观察法

C. 测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哪本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 c 】

A.《大教学论》 B.《教育学讲授纲要》 B.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12.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重要主张的学派是 【 d 】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3.以下的哪个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 d 】

A.教育理论

B.教育媒介

C.教学内容

D.教育目的 14.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c 】

A 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

1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1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17.认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阶段,而是涵盖人的一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 】 A.终身教育 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通教育 18.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户外教育、健康教育等,从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属于

c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 c

A.演示法

B.参观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20.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 b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整体印象评价 21【 a 】的出现,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

A.学校 B.教师 C.文字 D.劳动

22.【 a 】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对教育任务的确立、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具有指导作用。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方针

23.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 b 】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A.舒尔茨 B.保罗.朗格朗 C.杜威 D.布鲁纳 24.《荀子·儒效》曰:“四海之内差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之谓人师。”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长期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25.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 c 】。

A.荣誉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身心健康权

26.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的是【 c 】课程理论。

A.社会改造主义 B.存在主义 C.学科结构 D.后现代主义

27.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口号和原则的是【 d 】。

A.布拉梅尔德 B.布鲁纳 C.卢梭 D.杜威 28.按照选择性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d 】。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C.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等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9.教学艺术的【 b 】是教学艺术的核心。

A.情感性 B.审美性 C.创造性 D.科学性 30.【 c 】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批改作业 B.备课 C.上课 D.课外辅导 31.在中国,“教育”二字合用最早出现在【 a 】

A.《孟子·尽心上》 B.《学记》 C.《中庸》 D.《说文解字》 32.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c 】。

A.人的全面发展 B.因材施教 C.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人发展的顺序

33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 c 】。A.专业地位 B.政治地位 C.经济地位 D.职业声望

34.孔子定“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授学生,可以被看作是【 d 】的雏形。

A.综合课程 B.校本课程 C.德育课程 D.分科课程

35.【 c 】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A.名誉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身心健康权

36.按照选择性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c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等

名词解释

1教育---4 2活动课程-210 3教师专业发展--160 4项目教学法--237 5教育制度--117 6个人本位论--101 7个体身心发展--27 8班集体—254 9课程目标--204 10教育测量与评价-276 11学制—121 12教师--142 13任务驱动教学法--241

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30 2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66 3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57 4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46 5简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238 6.个体身心发展对于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3 7.我国教师任职资格条件是什么?--155 8.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何在?--237 9.教育测量与评价实施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97

案例分析题

一.案例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共20分。

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

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41--2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161--3

三、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风流才子唐伯虎”、“大话西游周星驰”、“地痞无赖韦小宝”是男生的偶像;穿乞丐服、戴“骷髅头”饰品、哼“我不是黄蓉”歌曲。

如果你做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257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相关知识,谈谈你会怎么办?260

第三篇:教育学复习题

1.“无意识模仿”是()的主要观点。

A 神话起源论B 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

2.下面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B.教学相长C.长善救失D.不陵节而施

3.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是()。

A.社会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文化D.班级文化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历史继承性B.受制性C.独立性D.阶级性

5.人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主动、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特性,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个体差异性D.阶段性

7.中国在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A.1978年教育目的B.1982年教育目的C.1993年教育目的D.1999年教育目的8.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A.问题意识B.审美能力C.动手能力D.实践能力

9.基本普及小学教育是在()年间。

A.1979年—1990年B.1986年—2000年C.2000年以后D.1979年以前

10.在人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11.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是()。

• 10.()的教师,对学校组织结构和制度文化 了解甚少,对

职业角色要求和规范所知有限。

• A适应与过渡时期B分化与定型时期C突破与退守时期

D成熟与维持时期

• 11.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是()。

•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类型主要有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A 校本课程B 选修课程C 活动课程D 显性

课程

• 13.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是()

• A.宏观性B.基础性C.特定性D.高深性

• 14.教学是在一定()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

教育活动。

• A 教育目的B 培养目标C 课程目标D 教学

目标

• 15.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

求是()。

•A教学目的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方法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才

能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这个新的发展水平通常称为(),它是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这一理论。

A.关键期B.最近发展区C.远景目标D.教学目

5.由社会教化并通过个体内化而实现的是()。L

A.个体社会化B.社会个体化C.个体化D.社会化

6.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为(5)。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7.一个国家在培养什么样人问题上做出的最高层级的规定是()。

A国家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

8.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是教育目的的()。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9.教师对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示范校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期性

10.教师是课程理念的()。

A引导者B促进者C践行者D同行者

11.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12.学科课程的优点表现为()。

A 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B 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C 注重逻辑系统D 注重人人参与

• 13.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是()

•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教师课程

• 14.教学是在一定()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

教育活动。

• A 教育目的B 培养目标C 课程目标D 教学

目标

• 15.反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式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

渐进原则

• 1.“无意识模仿”是()的主要观点。

• A 神话起源论B 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

源论

• 2.狭义的教育专指()。

• A 学校教育B 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亲子教育

• 3.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是()。

• A.社会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文化D.班级文化

• 4.校园文化的核心为()。

•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环境文化D设施文化

• 5.在中国,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子B.孟子C.孔子D.韩非子

• 6.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为()。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 7.一个国家在培养什么样人问题上做出的最高层级的规定是()。

• A国家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师的教

学目标

• 8.教育目的具有鼓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朝既定方向发展这个功能是

()。

•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 9.爱岗敬业精神属于()范畴。

• A教师知识素养B教师能力结构C教师个人生活D教师

专业精神与专业伦理

10.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除了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学生观以外,还需要

提高(),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A交际能力B情报能力C心理健康水平D科研能力

11.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后,构建了三维一体的“立交桥”的目标,这一目标是指

()。

A国家教育目标B各级各类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类型主要有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A 校本课程B 选修课程C 活动课程D 显性课程

1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巩固知识

14.《学记》中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的思想,体现了教学中的原

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

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育、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

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实验法B实习作业法C演示法D参观法

1.在学习方法上介绍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顺序递进阶段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B 夸美纽斯C杜威D昆体良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来源于()。

A 《学记》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 《论

演说家的教育》

3.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生理物质前提条件的影响因素为()。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4.人发展的内在动力为()。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

A循序渐进B教育内容、方法C教育组织形式D关键期

6.教育目的在提法上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例如“发展人的理性”这样的表述,这放映

出教育目的的主要特征是()。

A概括性与抽象性B理想性与终结性C社会性与历史性D阶

级性与民族性

7.()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A美育B体育C劳动技术教育D智育

8.教育目的具有鼓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朝既定方向发展这个功能是()。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9.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做有效的研究者,也是()的基本途径。

A教师专业发展B教师教学特色C教师教育成效D教师教育过程

12.下列属于隐形课程的是()。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校园文化

13.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

14.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A教学目的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方法

15.历史上最早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制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制

1.我国的“六三三制”是在()里提出,其实质就是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制系统。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

2.基本普及小学教育是在()年间。

A.1979年—1990年B.1986年—2000年C.2000年以后D.1979年以前

3.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与行为方式。

A道德水平B精神状态C 思想观念D文化修养

7.一个国家在培养什么样人问题上做出的最高层级的规定是()。

A国家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

8.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根源在于()。

A经济基础B社会分工和私有制C文化风俗D教育质量

9.教师全面地了解教材体系,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达到懂、透、化的程度,这体现了教师的()。

A语言表达能力B课程开发的能力C了解学生的能力D处理教材的能力

10.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树立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做科学的()。A规划者B 反思者C研究者D发展者

11.综合课程打破了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主张()。

A.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B整合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C.整合教师与学生D.整合课内与课外

1.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形式阶段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可以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

A结论B方法C手段D内容

2.()里指出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部文献因此而被称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和行动纲领。

A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 1986年《义务教育法》

C 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 1995年的《教育法》

3.校园文化的核心为()。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环境文化D设施文化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历史继承性B.受制性C.独立性D.阶级性

5.认为人的发展是外在力量塑造的结果,这种观点属()。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自然展开说

6.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之一为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A.思想意识B.个体主体性C.个体独特性D.个体自我价值

9.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属于教师的()范畴。

A.专业精神B能力结构C知识素养D专业伦理

10.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促使教师发展成为()。

A.能手型教师B科研型教师C骨干型教师D专家型教师

11.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A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类型主要有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A 校本课程B 选修课程C 活动课程D 显性课程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与批改作业D.检查与评定学业成绩

14.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制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制

15.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

1.倡导“泛智教育”的是()。

A 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 杜威

2.教育思想散见于政治、哲学著作中,这是()的特征。

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C教育学的发展阶段D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3.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与行为方式。

A道德水平B精神状态C 思想观念D文化修养

4.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是()。

A.社会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文化D.班级文化

5.认为人的发展是外在力量塑造的结果,这种观点属()。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自然展开说

6.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A循序渐进B教育内容、方法C教育组织形式D关键期

7.我国教育目的实施的终极指向为()。

A快乐教育B阳光教育C情境教育D素质教育

8.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指教师劳动的()。

A统一性B连续性C示范性D复杂性

10.爱岗敬业精神属于()范畴。

A教师知识素养B教师能力结构C教师个人生活D教师专业精神与专业伦理

11.活动课程又称(),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A.分科课程B.经验课程C.国家课程D.校本课程

12.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是()

A.宏观性B.基础性C.特定性D.高深性

13.教学是在一定()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A 教育目的B 培养目标C 课程目标D 教学目标

14.教师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个体差异性D.阶段性

15.“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代表人物是()。

A孔德B涂尔干C柏拉图D马斯洛

4.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是()。

A.社会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文化D.班级文化

5.在西方,塑造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A.卢梭、华生B.荀子、洛克C.洛克、华生D.弗洛伊德、格塞尔

6.在人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7.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A.问题意识B.审美能力C.动手能力D.实践能力

8.()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

A政治和经济相结合B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与学相结合D课上与课下结

第四篇:教育学复习题(大学)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学记》。

4、著名的“产婆术”教育启发思想,是由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来的。

5、《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著作。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形成于(17世纪初)。7、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出版,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

8、在教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科学的教育学著作的是(《普通教育学》)。

9、在世界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0、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1、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

12、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活动为中心”、“从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

13、拉伊什“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与1903年出版了(《实验教育学》),系统论述了实验教育学的性质、目标、体系和方法的专门著作。

14、在我国近代史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15、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应当以(教育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作为其理论依据。1.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4.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

6.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7.一定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8.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具有(决定作用)。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10.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古代社会)11.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

12.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

14.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15.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是(雅典教育)

1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17.“孟母三迁”反映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18.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指(促进学生的发展尽快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19.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教育)。

20.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与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社会性)。

21.(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迟效性)。23.认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之外的人与动物的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属于(生物起源论)。

24.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5.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教育的职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26.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能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承文化;创造、更新文化和(改造文化)。

27.“„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这句话说明了(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28.在教育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现实条件和要求时,教育对生产力不但不起促进作用,相反,常常还会起(阻碍作用)甚至破坏作用。

29.教育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作用。

四、辨析题

1.教育只能适应儿童的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错。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反过来,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但是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对人的发展来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湮,与之惧黑”,这句话是正确的。

错。人的发展不单是环境的作用,而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片面夸大环境的作用,贬低遗传素质、教育和人的能动性的作用是错误的。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决定作用。

错。人的发展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环境对人影响的性质和作用大小又是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分不开的。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人对外部环境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4.只要教育得法,任何人都可以被培养成为优秀的专门人才。

错。这种说法犯了教育万能论的错误,它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否定意识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并根本否定遗传的作用。5.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对。受教育者对于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从来不是全面吸收和机械的反应,而总是要经过受教育者自己的思考,根据他们自己的认识选择,按照个体的态度、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作出反应。6.教育就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错。这种观点把教育看成是儿童的模仿本能,这就使得教育者没有了用武之地,也不可对儿童的发展起作用,因此是不正确的。7.学校教育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

错。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学校的萌芽,但是,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

8.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教育的发展不能先于经济的发展。

错。教育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它也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它通过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再生产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力,但是当教育落后于社会生产的需要时,它就不会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教育必须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于经济的发展。

9.教育对生产力起作用的程度,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

错。教育对生产力起作用的程度,取决它与生产状况和需要相适应的程度。适应的程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大。反之,适应的程度小促进的作用就小。10.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正确的舆论监督实现的。

错。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主要通过国家机器实现的。具体体现在通过国家政权颁布法律、政策、法令,规定办学宗旨、方针,并以强制手段监督执行;同时,还通过任命教育机构的领导人和选派教师,控制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以及增加和限制教育拨款等办法,从而控制和左右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

11.社会需求决定社会供给。因此,从根本上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社会成员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决定的。

错。从根本上说,社会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社会成员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只是生产力发展所提出的总体客观需求的折射。

12.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

对。教育要为政治服务这是必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教育为政治服务主要还是通过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来为其服务的,无论是稳定政治的功能还是变革政治的功能都是如此。13.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干什么”的问题。

对。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是回答“教育干什么”的问题。具体包括“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能够干什么”和“教育实际干了什么”三个层面的意思。

14.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会存在。

对。这是教育永恒性的体现。因为教育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必需,任何社会都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人来维系、巩固社会制度和促进社会发展,而且教育为人类的繁衍和个体的生存、发展所必需。

15.教育直接反映社会生产的需要,具有生产性。因此,它是无偿为社会生产服务的。

错。办教育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教育投资是用于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和的货币表现。因此教育具有消费性的一面。16.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相比,更具有革命性。

对。因为现代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向更高的方向迈进,这与古代教育的停滞性和保守性形成鲜明的对比。17.教育就是为培养人而培养人。

错。教育的根本职能是通过人的培养而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实现。但教育不是为培养人而培养人,而是通过培养人,把其职能向前引伸一步,产生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作用。18.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错。教育的职能是培养人,但培养什么样的人,不仅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也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19.“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对。从教育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出,有什么社会形态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性质的教育,阶级社会的教育都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他们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所以说“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20.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长远起作用的手段。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育观: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或个人倾向于有所节制的比较合理的生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或个体倾向于不加节制特别是高数量的生育。

21.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对。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的程度直接取决于国家的政体,但也与一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或受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人们的一般科学文化素质来为政治的民主化提供前提与保障,而且还可以通过教育自身的民主化来培养年轻一代一定的民主意识和正确的民主观念。教育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22.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对。由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教育工作效益的迟效性,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先于经济的发展。不是要等经济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的发展在适当程度上优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规律。

4、(教育目的)是评价教育工作的总标准。

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6、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德育)是核心。

7、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始于(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8、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基础性、全体性、普通性、主体性、协同性、内化性、实践性、成功性、开放性、个性及(全面性、创造性、发展性)

9、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0、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11、素质教育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辩析题

1、教育目的是由人制定的,是主观的。

错。一方面,教育目的是由人制定出来的,体现着人们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人们无论是提出教育目的还是实现教育目的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为前提和根据,必须以社会对人的发展和对教育的要求来规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要辩证地看。

2、教育目的是检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对。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要由教育目的来衡量。

3、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各个方面均衡发展。

错。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使学生各个方面均衡发展不能忽视个性发展,教育一方面应使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使每个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能,学有特色,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基础,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条件,二者是统一的。

4、基础教育就是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的教育。

错。把基础教育仅仅理解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就会把基础教育办成大学的预备教育,或升学教育,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它既要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又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这两个任务同等重要,不能厚此薄彼。

5、我国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在又提出来要实施素质教育。这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错。不矛盾的。我国教育目的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而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等同于全面素质教育或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目的认识的深化,它使得教育目的具体化。

6、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这一切有赖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7、教育目的只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制约。

错。教育目的受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规律双重制约。

1.广义的教育内容既包括学校教育内容也包括(学校外)教育内容。2.教育内容的构成具有(连续性)

3.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还具有(形成价值)4.当前,学校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初中阶段的课程结构提出,设置(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6.课程计划的制定要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评价的要求,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9.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10.美育的内容包括大自然的美、艺术美和(生活美

四、辨析题

1.学校教育内容只具有认识价值,没有形成价值。

错,借助教育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还可以获得或养成改造世界的能力,即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校教育内容是多种形式的载体。

对,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科书。除此之外,各种报刊、杂志、声像资料等也承载着与教材相关的教育内容。同时,教师自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载体。3.中小学确定智育内容的原则是考虑知识的全面性、基本性与基础性。

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生产输送劳动后备力量。4.教育内容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

错,教育内容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教育内容具有历史继承性,各个时代的教育内容都是那个时代人类文化的缩影,体现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成果,即使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相近的一些国家,在教育内容上都有着本民族历史传统和特色。

5.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与结构不用考虑学生学习方面的需要。

错,教师虽然对教育内容是已知的,但学生对教育内容是未知的或知之不多、知之不系统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重新研究、掌握和运用教育内容。所以,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与结构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方面的可能与需要。6.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科书多样化政策是没有必要的错,因为我国存在着地区差异和民族多样化问题,所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必须考虑各地区、民族的生产生活实际,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科书多样化政策。

1、教育途径是教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双边性 的特点。

2、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课堂教学)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3、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演示法)。

4、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讲述)。

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复式教学)

7、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夸美纽斯)。

8、(创造力)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

9、按照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这里的教学组织形式指的是:(道尔顿制)

10、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在(教育目的)上是统一的。

11、为课外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提供有利条件的是(课堂教学)。

12、宣传教育活动包含在(社会活动)范围内。

13、文学作品讨论会和某门学科最新动态报告会等都属于(各种类型的学科活动)、14、学校直接组织和领导的课外教育工作,通常称之为(课外活动)。

15、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较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实行。

16、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

17、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工作(密切配合),才能产生“1+1>2”即整体大于其部分总和的作用。

18、形式多样、内容开放,是课外活动的(特点)。

19、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20、社会实践的一般程序是:提前准备、(拟定方案)、实施活动和交流总结.四、辨析题

1、教学就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

错。理由: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完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智能和体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等。

2、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错。理由: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完成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智能和体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等任务。

3、全面育人必须通过知识的传授。

对。理由:知识的传授是为了全面育人,而全面育人又必须通过知识这一载体。

4、课堂上没有提问的教学不能说是启发性教学。

错。理由: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可以说是启发式教学。

5、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必然是启发式教学。

错。理由:谈话法也未必一定是启发式,如果教师的提问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能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的话就不能说是启发式教学。

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对。理由:教学有基本的方法,但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生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素养条件及办学条件不同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应灵活多样。

7、教学就是智育。

错。理由:(1)教学是以知识为中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智育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教育。(2)从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来讲,智育仅是教学所应完成的一项任务,而不是唯一,另一方面教学也并不是智育的唯一途径,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的方法。

错。理由: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两个方面。

9、在教学工作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只能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错。理由:无论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为前提,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0、在教育途径中,教学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培养人的途径。

对。理由: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人的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思想品德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学这个途径。

11、以教学为主,并不是教学唯一。

对。理由: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因为它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但也不能因此不重视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教育途径的作用,学校工作只有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才能做到高效运转。

1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错。理由: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继续,而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首先在知识上做了补充,不是在知识的数量上做了补充,而是在质量上增加了感性的材料,使理论实践相结合。其次在能力上作了补充,比如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再次在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上作了补充,为学生未来选择职业奠定良好基础。

13、课外活动必须寓教于乐,寓教于学。

对。理由:课外活动必须具有“乐”,也就是有趣味性,对学生有吸引力,但“乐”不是根本目的,要让学生在“乐”中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觉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所以要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14、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人数不宜过多,一般最多五人。

错。理由: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人数上有一定要求,否则不便开展活动。少则三至五人,多可达二十人。

15、社会实践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中介桥梁,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理由:社会实践是实现教育“三结合”的中介桥梁,即: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必须和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6、社会实践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环节。

对。理由: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常常要求他们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这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经受磨练和考验,训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行为,把认识转化为信念并贯彻到行动中去,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是锻炼学生思想品质的有益方式。

17、社会实践活动是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的重要途径

对。理由:通过教育,我们要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即是要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不是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摆脱教师的主导性,学生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主体意识,这是课堂教学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18、社会实践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对。理由:社会实践应该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才能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充分考虑到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19、社会实践要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对。理由:社会实践是侧重于学生实践的教育活动,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社会实践项目的确立、计划的制定、组织的建立,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条件,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社会实践过程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总结提高。

1.教育制度的主体是(学校教育制度)。

2.2.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3.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法国、意大利、英国)。4.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5.(单轨学制)是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6.(双轨学制)是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7.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

8.下列实行单轨学制的国家是(美国)。9.下列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是(英国)。

10.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是(保罗·朗格朗)。

11.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12.义务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强制性)。13.远距离教育的前身是(强制性)14.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癸卯学制

。1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近代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

对 “培养人”是教育学的核心问题,全部教育学就是在研究和回答这三个字。通过“培养人”这三个字,我们就可以把整个教育学穿起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谁来培养人,就构成了教育学的内在的逻辑体系。

2、教育学是纯理论的科学。

错 教育学是一门带有实用价值的理论科学。

3、只有教育工作者才有必要学习教育学。错 教育学是一门与人人都密切联系的科学,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需要每个人作出努力。

4、教育学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人。

对 社会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社会诸要素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5、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教育现象,它是与教育同时产生的。

错 17世纪初,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独立的理论体系,标志着人们试图对教育这一现象的各个方面属性及其总体作出反映,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

6、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始于17世纪是历史的偶然。

错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之所以产生于这一时期,这是教育实践的发展及唯物主义哲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

7、一位教师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课讲得再好,也不能算作一堂好课。错 这是典型的教育观上技术主义倾向的问题。

8、人类的教育现象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古代教育现象、近代教育现象和现代教育现象。

对 人类的教育现象是复杂的,从纵向上看主要分为这几种教育现象。

1.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某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庭成员,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请用相关原理分析这一现象。答题思路:

(1)先说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具体回答遗传素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什么;(3)结合事例分析。

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2001年高中招生558万人··· 答题思路:

(1)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2)具体回答生产力是怎样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3)结合事例中的具体数字分析。

3.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答题思路:

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他没有看到教育的经济功能。因为: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能把可能的劳动力变成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又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教育的生产性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只看到教育消费性的一面,从而误认为教育是一项福利事业。实际上,教育不仅具有消费性,更具有生产性。

1、教师对于每一个概念都须逐字逐句给学生分析讲解,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牢固地掌握“要点”,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的含义。比如“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它有四个要点:“垂直”、“平分”、“线段”、“的直线”,缺一不可,叫学生用黑点表示,并提问:(1)这个概念若删去“垂直”二字呢?(2)将“线段”二字改为“直线”二字可以吗?为什么?应当指出的是,教材中给概念下定义采用的形式是“„„,叫做„„”,这里叫做就是它的本质属性。在概念的叙述中若没有用专门词语“叫做”相连结,则就不是给该概念下定义。比如对于“直角”这个概念,教材中是这样定义的:“当一个角等于平角的一半时,这个角叫做直角。”若说“90度的角叫做直角”,只是描述性的表示。请用相关理论分析。答案要点:

①这个事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讲授法 ②什么是讲授法,其分类、优点 ③在这个事例中是如何运用的。

2、《青蛙的眼睛》(六年制六册)第二自然段写了一奇怪而有趣的试验:给青蛙吃许多静止的苍蝇,青蛙却活活饿死,但只要把死苍蝇拴在线上,在青蛙眼前掠过,青蛙就会立刻跳起来把死苍蝇吃了,跟吃活的一样。这是个特殊的例子,作者的目的是想通过青蛙吃动的死苍蝇,不吃静的死苍蝇这一特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普遍的道理:论死活,青蛙爱吃动的昆虫,不吃静的昆虫。教学中怎样体现这一特殊和普遍的联系呢?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师:这个奇怪的试验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死的苍蝇青蛙也要吃,不过死的苍蝇要动起来它才会吃。师:如果不用动的死苍蝇,而用动的死蚊子、死白蛉等,青蛙也爱吃吗?生:爱吃,因为这些东西都在动。生: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昆虫。师:那么这个试验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普遍道理?生:说明只要是动的昆虫,不管是死是活,青蛙都爱吃。这堂课通过青蛙吃动的死苍蝇这一特例使学生懂得了青蛙吃动的昆虫这一普遍的道理。请用相关理论分析。答案要点:

①这个事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谈话法 ②什么是谈话法,其优点 ③在这个事例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幼儿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儿童设计了“恩物”的教育家是(C)

A.陶行知B.蒙台梭利

C.福禄贝尔D.杜威

2、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只有对丑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D)

A.幼儿外貌会影响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

B.只要热爱幼儿就能当好幼儿教师

C.幼儿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

D.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指(B)能力238

A.与幼儿进行互动B.确定教育内容和选择教育策略

C.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D.与家长沟通

4、幼儿语言领域教育旨在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幼儿(A)

A.良好的语言表达及阅读习惯 B.良好的语言交往能力及亲和力

C.良好的阅读能力及识字能力 D.普通话的听说读写能力5、1923年3月在《新教育》上发表《现今幼儿教育之弊病》一文的教育家(C)

A.陶行知B.张雪门C.陈鹤琴D.张宗麟249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首次将(B)纳入了科学领域276

A.常识B.数学C.自然D.健康

7、对教师及其教育行为描述错误的是(A)

A.应随时对幼儿各种行为进行表扬

B.应多对幼儿进行积极地社会强化

C.应多与幼儿分享愉快的情绪体验

D.应成为幼儿的模仿榜样

8、丁丁拿一大把长条积木立在桌子上,又去娃娃家取来一个娃娃放在积木前面,然后对娃娃说“来,看电视。”他的游戏属于(A)

A.象征游戏B.规则游戏C.教学游戏D.联合游戏

9、“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要不断拓展、拓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学前教育课程具有(C)

A.社会性B.随机性C.发展性D.启蒙性

10、下面对幼儿教育论述错误的是(D)

A.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B.游戏和日常生活是幼儿进行各方面学习的主要途径

C.幼儿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同时也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D.保育员虽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是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11、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思想与管子的思想最为接近(A)

A.马斯洛B.蒙台梭利C.福禄贝尔D.埃里克森

12、国务院法制办于2011年12月11日公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校车特权意见。《条例》明确规定:“专门接送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的校车,应当经当地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领取校车标牌,在车身喷涂统一标准的校车外观标识和车属单位名称等。这一条例的出台明确体现了(A)

A.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B.幼儿园教育应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C.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D.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3、小班户外活动时,老师给小朋友们戴上小兔子头饰进行跳跃练习。教师给幼儿带头饰的目的是(D)

A.融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B.发展幼儿的审美

C.表现集体活动的整齐和美感D.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14、对“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描述错误的是(C)78

A.是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

B.包括师幼、同伴等人际环境

C.包括在学前教育的计划之中

D.一般体现在班级环境当中

15、儿童的发展就像一个“木桶”,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就像组成木桶的各条木板。木板当中如果有一条木板短小又单薄,那么水就盛的少。这说明(A)

A.幼儿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B.幼儿教育应注意扬长避短

C.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D,应该及时挖掘幼儿的发展潜力

16、“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这句话说明(C)

A.儿童发展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作用

B.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发展主体

C.环境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D.儿童的发展完全是受外部因素控制的1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教师要帮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C)原则200

A.尊重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方向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

18、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B)相互衔接

A.学校教育B.小学教育C.基础教育D.终生教育

19、一位幼儿园教师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又有两门钻研较深的专业知识,这属于(C)类型的知识结构

A.“I”型知识结构B.“一”型知识结构

C.“H”型知识结构D.“T”型知识结构

20、幼儿社会教育的目的是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116转化为(C)的过程116

A.社会领域教育活动B.幼儿的社会学习

C.幼儿道德品质D.幼儿认知发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21、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和强化这种需要,必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由活动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922、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3、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包括教师的态度、行为和个性特征,学科知识和儿童的行为82页

24、《爱弥儿》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伟大著作,它的作者是卢梭625、儿童学习的表现形式包括操作、模仿、游戏和交往10026、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27、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8、在语言教育中,应该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和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兴趣

29、幼儿社会教育中,应该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0、个案研究法1431、幼儿园社会教育11032、结构游戏156

判断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四、33、幼儿教师的表达能力就是教师口语(X)23734、社会认知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动力机制(X)1307、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道德的社会传递过程(√)116,11035、美国教育家帕顿将幼儿的游戏分为机能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X)157

8、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和介入,直接影响其游戏的水平和质量(√)

9、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36、空间密度大容易导致幼儿情绪焦虑、发生冲突,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扩大幼儿的游戏空间(X)

37、尊重幼儿的游戏圈里就是指尊重幼儿对游戏的自主选择174X38、横向比较容易导致给幼儿贴标签,让幼儿产生骄傲或者自卑的心理,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杜绝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X)

10、虽然幼儿园教育是集体教育形式,但是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幼儿创造自选活动、自由活动和个人游戏的机会(√)5939、幼儿健康教育就是幼儿体育(X)

五、简单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

44、谈谈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价值189

(1)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2)有利于与世界幼教接轨

(3)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4)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5)有利于幼儿的成长45、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健康领域的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练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46、教师应如何评价学前教育课程的各个环节?101-103

(1)评价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要求;是否反映整个教育计划的基本思想和教育目标,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又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

(2)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考虑到儿童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否适合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并能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3)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既有计划性、稳定性,又有偶发性,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六、如何理解“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新刚要P13

(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

用。

(2)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高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3)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4)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的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5)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七、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15分,共30分

48、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请结合实例谈谈游戏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160

(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这种氛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2)游戏催化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思维,这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表现。

(4)象征游戏对幼儿创造性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49、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并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请结合媒体近期披露的“绿领巾”、“五道杠”、“红校服”、“三色作业本”等现象,谈谈你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对待幼儿教育事业得道德。

(2)对待幼儿的道德。

(3)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

(4)对待自己的道德。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用科学的方式对待幼儿。例如在对幼儿的评价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尽量少对孩子进行横向评价,不能简单地给孩子“分类”、“贴标签”,不应盲目的批评和指责孩子,要正视儿童个体差异的客观必然性。“绿领巾”等事件恰恰是体现教师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的经典例子。这种做法是反映了教师对幼儿个体差异和人格的漠视

50、

下载教育学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护理教育学复习题

    13专升本护理教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 2.必修课: 高等......

    《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民族大学 《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

    (双语)教育学复习题

    1、教育 2、学校教育3、教育学4、教育目的5、教育方针 6、德育7、德育目标8、智育9、学校体育 10、学校卫生 11、美育12、广义课程13、课程计划14、学科课程标准 15、教师16......

    教育学复习题2

    第一章学校的性质、价值、目的 一、填空题。 1. 日常生活中"教育"概念的用法有三类:(1)思想转变过程的教育;(2)影响儿童成长方法的教育;(3)特殊社会制度的教育。 2.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

    《远程教育学》复习题

    《远程教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远程教育通过远程教学和/或远程学习实现的教育(包括各类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和社会生活情景中的教育)的总称。2. 开放学习开放......

    教育学复习题答案

    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 A.《中庸》 B.《礼记》C.《论语》D.《学记》 2. 昆体良的( A ),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1.1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 1.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___自愿性___、___广泛性___ 、灵活性、自主性是社会教育的特点。 2、快乐教育又称__畅快教育____,主要是一种教育观念、__教育思想____。 3、“实质教育”派......